不想多说,两点:1.浓烈的爱情剧这一判断,伴随着响彻云霄的叫春声,才刚刚在列位心中坐实......镜头一转,杀人二字却从森田口中麻木的脱口而出.....极大的反差,以及40分钟才出现的电影标题,仿佛在提醒看客们,好戏,现在才开始!
2.一丝不挂的女主跪趴在床上,被男主肉棍冲刺、高声呻吟的同时,那一边,森田拿着铁棍猛打着一样姿势跪趴在地上,一样呻吟着的女受害者......伴以画面快速的交叉剪辑,不用一句台词,却让看客在强烈的冲击中错乱,并且,似乎懂得森田所想,与森田一起疯癫!
好的导演,即使和别人一样,只是用一点片头加长、交叉剪辑的小技巧....却能让所有人产生最大的共鸣!
无比漫长、精神紧绷的一个多小时,胃里的食物不断翻滚,很长时间后还在用男主角森田的视角看这个世界,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接着,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标签——恐怖电影。
一个没有鬼与灵异事件的“恐怖电影”,恐怖系数全靠森田刚这个人物扭曲的灵魂和残忍凶狠的杀人手段撑着。
也正因为没有装神弄鬼的超验事件,这种“恐怖”来的更加真实,更加让人受不了。
电影改编自谷古实的漫画作品,原作中的森田除了有极其悲惨的校园欺凌经历外,他还是个依赖药物,经常会产生幻视、幻听的瘾君子,有了这个背景,他的杀人行为一大半都得归罪于药品。
但是在电影里,编剧拿掉了药物的外在作用,把森田的变态与精神分裂全部归结于他长期遭受压迫的经历,以及由此发酵、扭曲的心理。
影片由两条故事线组成,一条是两个清洁工——安藤、冈田与咖啡馆的女服务生阿部由香的三角恋情,一条是森田的连环杀人事件。
第一条线还稍微带有一些喜剧的意味,呆头呆脑的安藤单恋可爱的阿部由香,游说冈田做自己的僚机,强迫其多次为自己拉红线,结果美人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冈田。
当安藤买了电锯机并威胁冈田说,要是他抢走自己的女神就把他锯碎的时候,我几乎要以为影片会变成一个由爱生恨的三角狗血剧情。
还好,安藤兄只是换了一个奇异的发型,依然安分守己地生活。
(他的作用是把更恐怖的森田引出来吧……)
给我留下巨大心理阴影,也是恐怖流量担当的男主角——森田,是冈田的中学同学,他被安藤视为情敌,由此促成了他与冈田的重逢。
森田给观众带来的心理不适来自两部分:一是他杀人的残暴和凶厉,其次是他被欺凌被侮辱的经历实在触目惊心。
森田的可恨与可怜全然不能中和,他彻底没救了,完蛋了。
一个焦炭化的人,一路燃烧着滚烫的复仇火焰,撒下一地灰屑,他还能变回原样吗?
他是校园欺凌的牺牲品,从被欺凌的那天起,他的人生就注定了急转直下。
无论是沉默忍耐还是反抗爆发,他都不会再好了,只会越来越糟。
不是变成懦夫、胆小鬼,被人看不起,就是变成暴躁狂,刽子手,让人恐惧。
杀了欺凌者后,他获得了快乐,他的眼神开始变得不一样,反正都是死罪,有什么好顾虑的。
森田前后至少杀了七个人,这些镜头的展现直接又残忍,铅笔插入男人肥厚的脖子褶皱里,能听到“噗嗤”一声,是脂肪细胞的爆裂或者是血液的喷溅又或者是肌肉的撕裂声。
榔头狠打女人的头部,至少有四下,每一下都是一声闷响,每一下都不失力道。
用刀狂捅男人的背部,镜头一气呵成,雪白的衬衫上开了一片艳丽的血花。
森田驾车逃跑,车后轮压过警察的头部,发出足球漏气的那种声音,车身还跟着向上颠了一下。
我就只挂这一张图了森田能进入任何人的家里,并能把每一个惊恐而绝望地扑向门口的人按倒杀掉。
他很享受受害者的痛苦,这种痛苦让他快乐,让他觉得自己很强大,很厉害,就像曾经欺凌他的那些人一样。
性爱与暴力交织的镜头诉说他变态的快感。
这么一个令人作呕的人物,编剧最终让他回到纯真善良的幻态也拉不回来了。
森田断了一条腿,血肉模糊地被警察从车上拽下来,他笑着对冈田说以后再来家里玩儿啊,让妈妈给你做大麦茶。
校园欺凌无论在哪儿都是一个既难以解决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
其实小孩子、未成年人才是最不知轻重,最野蛮,残忍的存在吧。
学校里通常分为两类人,好学生和学习不那么好的学生。
好学生以成绩和能力划分等级和地位,学习差的学生自然就会被看不起。
不过这些学生也不屑与书呆子为伍,他们会另外独立出去,开辟另一个社会,这个团体以暴力、叛逆为崇拜对象。
简单点说吧,打架斗殴在他们看来,即便会受到学校的惩罚,警告、记过、开除,怎样都好,但你出现在同龄人口中的语气永远是崇拜的、赞叹的。
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你的做法,但极少有人敢于跳出来反抗你,你会得到奇怪的“尊重”,臣服于权威和暴力的“尊重”。
森田早期是欺凌者的玩物,他的痛苦是欺凌者的快乐。
程度轻些的,在他的校服背后画个枪靶子,让他背对黑板站着不动,用气枪还是玩具枪什么的击打他。
重点儿的,是逼他吃狗屎,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逼他在全班人面前自慰。
森田在那一刻看向冈田的眼神,让冈田一辈子都忘不了,也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呢,绝望似乎太轻了,那双眼睛是暗淡的,没有光的,他好像只是想侧过头看看冈田,又好像是在想怎么将他碎尸万段。
森田在毕业之后决定杀了恶霸团体的头头,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好像偃旗息鼓了。
对阿部由香的喜欢,导致他再次大开杀戒。
森田对爱情的反应是杀光情敌,必要的时候,连由香也杀掉。
他没想过要去表白,用正常的方式去获得幸福。
他早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拿着锄头在荒原中开凿他自己的轨道。
被选定为欺凌的对象后,没人和森田做朋友,没人敢为他说话,就连昔日的好友冈田都背叛了自己,每个人都沉默着,只要火不烧到自己身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惨剧也就当做热闹看一看吧。
成年以后,论残忍、论暴力谁比得过他?
他自以为走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可惜是用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来衡量。
安藤说:“构成这个世界的既不是‘男人和女人’,‘好人和恶人’,也不是‘强者和弱者’,而是’有爱着的人的人和没有这种对象的人’。
”很不巧,森田属于后者。
大多数时候,爱会刺痛他的信徒,却又会给他们带来超乎寻常的动力和向往美好的能力。
好看的人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整体灰冷色调和回忆里明媚色调的对比,性爱与暴力交织的剪辑,长镜头自然流畅。
青春片导演拍帅哥美女的专业性把茉莉塔被逼在教室里打手枪都拍的那么帅,穿插室毅的搞笑,是一部能把我按在椅子上看完整部片还会回味的好电影。
突如其来的笑点和暴力场面的处理,青春的折磨和人性的扭曲,都到了刚刚好的程度,没有超过任何一个点变成其他电影。
常见的剥洋葱的叙事结构往往能把故事讲得最清楚,穿插平行镜头的剪辑,最后两分钟剥开洋葱最柔软的心,台下看的人也会心疼。
园子温的戏是黑暗变态的导演也有青春躁动的浪漫情怀,而这部戏是主拍青春喜剧的导演对青春阴暗面人性扭曲的狂热,都是大湿。
再夸一遍茉莉塔的演技,超棒。
如果说《告白》是平静中让人不寒而栗的暗黑那么《白昼之雨》就是简单粗暴的明黑 一言不合就啪啪啪就白刀进红刀出 森田这个看起来独特的人物 其实是作者把所有人的内心外化的产物 哪一个人被欺负或者看到坏人以及不公的时候 心里不是恨恨的说“真想宰了这个畜生” 森田就直接这么干了 捅死了所有仇人顺带几个无辜的冤魂 森田是坏人吗 也许只是曾经被欺凌而不能释怀的少年 日本这个民族整体看起来ok 一切井然有序 彬彬有礼 勤奋向上 但从个体上看 每一个人就像一个罐头与社会与他人甚至与家庭都带着强烈的封闭感隔膜感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家庭温暖和狐朋狗友的热闹在日本却很难得 日本电影最常见的场景就是 一个人独自在一个狭小拥挤杂乱的公寓 《卫生间的圣母像》里儿子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 父母也就是平静客气的来看了一眼而已 如同路人 日本警察说有些家庭老头死了老太太为了图省事直接就把尸体埋在后院里 日本人独立封闭的民族性导致的后果 好的一方面是 一个人放弃了横向的联系就会在纵向深度的挖掘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出现各种道以及苦心孤诣的工匠 不好的一方面是会产生很多扭曲黑暗的灵魂和不健康心灵 中国人恰好相反 大部分人会在吃喝打屁中潦草一生不干正事 另一方面出了什么事总会有父母闺蜜和兄弟陪在身边 心灵容易得到慰藉 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模式应该是中国老板雇佣日本员工干活
看完电影真的很压抑,很久都缓不过来。
欺凌这个话题有太多的故事去诉说了,我们也看过太多有关欺凌的桥段。
印象中从全金属外壳到露西亚之后。。
太多太多的电影去讲欺凌了,但是看到电影里森田那些断断续续的回忆片段还是会感到异常震撼,相比之下其他的那些关于欺凌的故事都显得太过温柔了。
更可怕的是那些让人很不适甚至感到恶心的画面下却能让我们得到共鸣,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一切都可能是真的,这可能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在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这样的事情可能正在发生着。
记得电影最后男主和森田说,我很抱歉那个时候嘲笑了你,那个时候帮他们一起欺负你。
还有最后,男主那句“森田,其实你是一个温柔的人,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你不是这样的人”我觉得很残忍,也很可笑。
男主怎么可能会懂那种感受?
他又有什么资格去问为什么你会成为这样?
被人捉弄当靶子的不是他,被逼着吃屎的也不是他,最后当着全班的面手淫毫无作为人的尊严的更不是他。
没有人可以真正的知道森田的悲哀,哪怕是观众从零碎的回忆中看到的触目惊心的片段也不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
片子里和森田一起被欺负的那个胖胖的男生说过,“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研究怎么去死”这可能是所有人里最能体会那种感受的人了。
看完电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成森田,自己是那个天天活在地狱,生不如死的人的时候,我会变成什么样?
其实将自己代入进去就已经让人其鸡皮疙瘩了,甚至都不敢细想那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
然后结果也无非两种,我可能会像新闻故事里那些常见的被欺凌者像露西亚一样选择自杀,或者我会像森田像全金属外壳里的那个小胖子一样选择疯狂的报复疯狂的杀人。。
整个人生都坏掉。
而这部白昼之雨又带着一种真实的绝望。
一句“我们都是废物,我们是没办法获得幸福的,我们在社会的最底层”可能讲出了森田的心声。
但他们明明都是那样普通的人啊,是可以一起玩游戏,邀请朋友再来家里玩的普通人,却在我们的见证下一步一步成为行尸走肉,成为怪物,成为最后那个让我们在影院里尖叫的变态杀人狂。
和前半部分的轻松搞笑相比后半部分的转变着实精彩!
特别是当中间那段BGM响起,森田走路的背影配上白昼之雨四个字的时候让人悸动,我知道好戏要开始了。
电影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桥段,从开始男主和工友有趣的对话到中间和妹子的各种羞羞的片段都相当有意思。。
还有男主的颜艺棒!
最后森田刚演的森田非常到位,在班级里手淫时的那个表情简直了,整个人都坏掉了。
喜欢黑暗系带cult风格的绝对值得一看!
PS:感谢昊昊
嗯……影片剩下二十分钟 才知道它是恐怖片!!!
我不看恐怖片的啊…本来是冲着“校园霸凌”去看的,这种社会现象片还是值得一看的,然而我当时的感受…😱
刚一开始就心灵鸡汤,我以为一定是一个内涵十足,人生感悟,重见光明的片子。
影片的前半部分重点都是在讲岗田和由香还有一直自作自受的安藤的爱情故事…它在前面埋的线真的是和后面关系不大!
“前言不搭后语”这种程度倒是还没,但是由香一见钟情岗田?
纯洁的妹子是个老司机?
太多奇怪的发生了…也不交代清楚…还是为了恐怖片所以做的校园暴力的背景?!
还是前面这些内容是为了留住观众?!
直接式的表达也是要合情合理的
这些人设就岗田还明显一些,胆小 懦弱 但又有些大男子…岗田这个角色虽然对校园霸凌的受害人森田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不是致命的伤害。
所以拿这两个角色去作为整部影片的核心,然后制造最大的冲突,真的是牵强了。
身高也就160的岗田还能反抗一下,那之前十秒就被他干掉的人是个what 森田盯上由美 还让她活了那么久?
是喜欢她吗
“校园霸凌”是现如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的现象,这种发生确实是对受害人身体以及心理产生不可消磨的影响。
影片中,施暴者对森田的所作所为,观众看来是残忍的,但这些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实实存在的,且不止是少数。
我们必须从中去反思,这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在这部影片中,森田的人设是本性善良的他因为校园霸凌,所以变得人性丧失,杀人如麻。
他对着施暴者者的尸体××,这都是符合的。
但是他因为一句话就杀人,也没有体现出他从杀人中取得的快感,这很不符合。
也没有交代他为什么变成如此,大背景是校园霸凌,那他的心理变化呢?
他家庭以及周围环境 人 事物的变化呢?
作为一部社会现象片,最大的意义就是如何带给观众反思。
即使是一部恐怖片,但你既然选择采用这样的题材,那这部片子就已经有既定的社会责任了。
一味的杀人,只有血腥。
所以这部片子缺少太多方面了,切入口首先就不对。
这样严肃的话题,前面都是在讲些什么呀。
影片的最后,森田显现出了他本善良的一面,他的灵魂就还停留在当年。
但这个影片的表达还是不尽人意,没有极致,没有电影该有的效果
这亮点啊… 又好笑又悲剧 实话实说的胖妹子 话不好听但对着呢 这对坐在一起简直萌萌哒的小情侣 还有真如他所言 一直自作自受的悲剧前辈对 还有自己作死的那对情侣 不 是那个女的完美诠释了相信警察有多么重要影片有一段是森田发现岗田和由香在一起,音乐的加入,他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头,然后紧接着是他说要杀了岗田,这段很顺,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也推动了下面剧情的发展,来了一个大反转还有影片那段又黄又暴力的平行蒙太奇,给观众很新的感觉。
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必要,还是那点,森田和岗田的冲突没有那么明显这两段还是可以看出来导演是有点想法的,显得没有那么平庸。
不管说这部片子到底有没有真的去诠释校园暴力背后的内容,但是我们看到了校园霸凌的可怕,可以把一个人扭曲成魔鬼。
所以…拒绝校园暴力!!!
和一切非法暴力!!!
恐怖片不再恐怖,因为更恐怖的是人自己。
他们都睡了,我想说说《白昼之雨》。
时间原因,我分两天看完了这部电影。
由于我对这部电影的分次观看,让我觉得我其实是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轻描淡写的爱情,一部是浓墨重彩的虐杀。
我大概是在影片40分钟左右的时候停下的。
影片在45分钟左右,才正式推出片名《白昼之雨》。
我不得不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
前一天的40分钟末,小清新,轻松甚至还有点喜剧效果。
但是今天的45分钟始,日系燥郁,无节奏虐杀,真实到毫无美感的暴力,已经超出了cult的范围。
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接受夸张的,仪式化的暴力,脑浆迸发,血流满地。
如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如园子温的《冰冷热带鱼》,如北野武的《大逃杀》等等。
但是我们往往接受不了真实。
真实到如同你身临案发现场一样。
《白昼之雨》就是一部如此真实的虐杀电影。
被昔日的同学反抗 ,杀。
因陌生人多看一眼 ,杀。
入室抢劫遇到屋主 ,杀。
遇到警察怀疑询问 ,杀。
据我统计,整部影片明确交代的,有12人被杀。
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也确实是高潮了,好害羞)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平行剪辑。
这边是平静的暴打,那边是投入的啪啪,同时呻吟,同时暴力,同时高潮。
直白到连配乐都没有。
镜头在两个场景之间快速剪辑。
杀戮的血腥和性爱的欢愉,以近乎一致的动作,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部电影是由日本古谷实暗黑向漫画《白昼之雨》改编的,主人公森田看似毫无理由的虐杀其实全部都是在校园霸凌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不仅仅是作为这部电影的背景,2016年,校园霸凌对于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并不陌生。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关于今年的校园霸凌数据,只是今年一年的数据而已。
霸凌,并不只是同学之间的打闹和玩笑。
霸凌,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反复的,持续性的给他人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遭受霸凌行为的受害者有一些严重的不得不转学或退学,甚至因为受不了欺凌而自杀,还有的,会反转成为加害者,比如森田。
弱者被黑暗吞噬,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甚至,更黑。
最近在看《心理罪2》里面反复提到一个概念,就是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森田就是典型的心理罪患者,典型的PTSD。
电影中,森田第一个杀死的就是欺负他的河内,之后,他仿佛发现了人生的新道路,他开始打父母,连续杀了许多无辜的路人甲。
但是,在他杀人如麻之后,面对被欺辱他还是选择了低头。
他无法抵抗主动的攻击,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
《白昼之雨》里面,男二号冈田是校园欺凌现象中的旁观者。
旁观者就无罪吗?
霸凌不只有硬暴力,还有“软暴力”和“冷暴力”。
像冈田那样在旁边冷漠地附和,以及语言侮辱甚至是无言地排挤都说明旁观者与施暴者罪过一样,是共犯!
影片中,冈田为了自己不受欺负,将森田骗到学校,使其受辱,这是来自朋友的背叛!
电影结尾,森田已经杀了许多人,但是他为了躲避一条狗,而出了车祸。
人之初,性本善。
曾经,森田也是一个温柔、善良的男生,可以跟朋友很开心地打游戏,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有疼爱自己的妈妈。
我在想,如果当时森田对妈妈说自己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妈妈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一个结局。
PS:1没有看过原著漫画,所以实在无法对其他人物进行分析2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内个谁啊,你真的长得很像森田刚3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圣殇》,一部不忍看第二遍的电影。
(剧透慎入)
近几年来,日本的漫改电影数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众多作品之中,《白昼之雨》作为2016年的热门漫改作品之一,以古谷实原作的优秀质量铺路,吉田惠辅导演的电影很好地延续并强化了最原始状态的心理冲击。
通过成年人狂热却隐晦的视角谈校园暴力的危害,无休止的欺凌,扭曲极端的反抗方式,人性的复杂和扭曲,这些因素全部灌注在了主角森田正一的身上。
不得不说,这类犯罪题材影片的观感是包含着日式压抑的,往往到最后要从情感上升到人格的层面。
虽然做派老旧,但从影片整体效果看再正确不过。
故事是很简单的故事:在清洁公司工作的普通青年冈田,因为同事安藤暗恋咖啡店里的由香便被拜托牵线,在探听由香事情之时,冈田遇见了对由香做出过可疑行为的高中同学森田,由此引出他和森田在高中时期的往事,因为由香和冈田曾做过针对森田的辅助欺凌者,最终引发二人冲突。
影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冈田和由香在一起的过程,后半部分是森田的疯狂杀人,冈田和森田两人关系从最初若有似无的交叉再到最终背后惨烈的真相撞击,节奏如同森田暴动不安的性格一样,从平稳转高速突进,再归于回忆的平静,与现实中高潮部分照应,极具讽刺意味。
虽说安排算不上怪物级别,不过吉田导演的终场牌打得还是相当不错。
与很多讲述校园暴力的犯罪电影不同,《白昼之雨》没有把视线放在校园暴力的当下,而是从它带来的后遗症做切入点,如同慢性病一般地埋伏,等待爆发时机。
虽说主要人物有两个,可感觉整部影片全是森田的,他的精神世界处于完全崩坏的状态,身上毫无遮掩的危险气息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存在感,即使是冈田的故事线也随处可见森田的影子。
影片中后段长达两分多钟的交叉镜头里,森田杀害久美子的场景与冈田由香缠绵的场景来回交错,一边是血腥暴力另一边是性爱,女人的喊叫声在不同场景下表达的意味截然不同,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表现出的荒诞和恶趣味,带来更多的是心灵的崩溃。
紧接着之后在咖啡店的场景,几个人的视线交错表明了关系,冈田和安藤看着由香,一个是恋人的爱意,另一个带着追求者的迷恋,由香只注视自己喜欢的冈田,而森田则在暗处冷漠地注视着他们,就像撒旦一样。
当下确实又平静了,然而黑暗渐渐将几个人完全网罗在了里面。
深陷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森田,在众人眼里无疑是可怕的,整部影片看下来,很难想象森田居然是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他的行为很简单,一跟踪二杀人,影片非常有心且详尽地展示了他连续杀人的过程,残暴程度有目共睹。
可他的心路历程是复杂又痛苦的,不仅是欺凌者河岛,连曾经最好的朋友冈田也间接参与了对他的伤害,面对着欺骗和凌辱,即使角色成功转变成了施暴者,也无法摆脱梦魇,森田的脑海中一直回荡着过去的声音。
在杀死施暴者河岛以及过去和他一同被欺凌的和草后,他就像失去方向盘的车一样完全向着失控的方向奔去,而这也成为了他的结局。
他的世界一开始被破坏,在报复中获得了扭曲的重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获得地位上的制霸,打柏青哥赢了的钱照样被人抢去,也依然挨打。
但是无法不承认,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全病态的人,内心还是隐藏着所剩无几的温柔和善念。
饱含对过去的忏悔歉疚的冈田对森田说:“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做这种事,真实的你那么温柔。
”一时很不能理解结尾如此激烈的场面居然搭配了这么句台词,后来的情节表明了这话确实很有必要说。
最后在冲击之下森田的记忆居然回到他和冈田交好的高中时刻,说着要给他游戏带,喊母亲端来大麦茶。
现实的场景做到了反差的极致,森田浑身是血,失去了腿,被警察架着,却用从未看见过的笑容看着冈田。
扭曲的世界终有缝隙,他并没有忘记好的过去,只是在仇恨作用下选择性遗忘了,美好的事物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人性中温柔的那一面影片最终的画面是两人高中时一起打游戏的场景,说出的对话和现实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镜头停留在森田家养的狗上,明明杀害了许多人,森田却因为避开牵狗的路人而开车撞向了路边,其中设置的内涵可想而知,青年森田的那句“妈妈,拿大麦茶来!
”之中流露出的爽朗,会让每一个看过完整故事的人感到唏嘘。
影片用极端的手段展示了一个被欺凌者非正常的内心世界,确实过多的暴力镜头让人难以接受,但终归是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出口,校园暴力的危害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话说回来,近两年的漫改电影之中,很少有表意如此残忍犀利的作品出现,在一些情节的设置上可能有些许牵强,但不过总体看来并不影响它所想表达的主题,而影片中这样的问题也是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
即便影片花了很大的力气给森田渲染类似于PTSD的背景在结尾还给了个非常温情款的校园青春片式的空镜头蒙太奇加上少年初次相遇时明朗的对白【【但要说真的把森田给洗白白了也是不可能的。。
看到那些捧着圣母心诉说罪犯暴戾的表皮下羔羊般纯洁美丽的灵魂的话我觉得恶心死了【【无论他之前经历过什么森田这种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奸杀的全然反社会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啊233这个片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纯良的少年森田和现在的变态杀人犯给抽离开了…就好像这个躯体里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所以在他躲避狗而出了车祸之后的表现并不像是良心发现什么的而更像是一瞬间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个人的记忆停留在不曾受到过这个世界没有理由的恶意,没有感受过少年的自尊被肆意践踏的绝望,没有被信任的好友背叛,他还有着少年明朗的声音和笑容,在老家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打着游戏,转过头叫妈妈拿大麦茶来。。。
森田在那一瞬间变换的少年的口吻,甚至声线都带着蒙昧天然的稚气,完全与之前的灵魂脱离一般。。。
说实话看到狗狗躲开那会儿我倒没有多感动只是有点意外【话说我期待看到的是他直接连狗带人的给碾死的画面来着…………【但是在少年的森田被抽离出来的一瞬间眼泪就掉下来了啊【【没错这一切的动容都绝对不是对他的行径进行解读或者洗白的借口【就像我真的很讨厌拿那些奸杀案的罪犯的悲惨过去来形容是这个社会的错啊是命运逼迫他把恶意释放在无辜的人身上的啊如果不经历这些他会是个好孩子的啊……同情恶人什么的最恶心了所以电影高明的地方大概是并不希望让你觉得杀人犯森田有多可怜而是将恶意不断叠加造成无解的绝望吧另外 性与暴力的交叉剪辑真的很赞hhh非常弗洛伊德来着【还有就是大概是日本片看多了我对人类的理解真是充满恶意啊【看到小服务生妹子爱上懦弱的男主那会儿我满脑子都是阴谋论觉得这肯定是个局啊巴拉巴拉结果竟然不是【看到安藤大叔总是面无表情说着人生哲理还被兄弟抢了人生中的天使那会儿我也在想这个大叔八成要黑化啊要变态啊结果大叔竟然就是个好人【【【我觉得我也病得不轻了得找《家族之苦》之类的片子治愈一下hhh
没有谁天生就是坏人,被侮辱被损害后,受害者后来也热衷于用残忍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变成了加害者。
他对宽容和爱并不熟悉,也没学会。
《白昼之雨》的主线是讲一个在高中时经常被霸凌的人,后来变成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剧情就围绕着杀手森田和他的几个高中同学展开,他们都是当时那场霸凌的各种参与者,和杀手一起被霸凌的胖学生头,无意中的帮凶也是凶手朋友的冈田。
森田因被欺侮导致心理扭曲,后来成了杀手,和他一起被欺侮的胖子后来也成了他欺负的对象。
冈田是旁观者和帮凶的形象,他是个胆小的好人 ,片中他的戏份应该更多。
他善良、小气也软弱,可他有责任感,最后也变得勇敢。
冈田的同事安藤是一个怪人,刚开始我以为他也是罪犯之一。
影片的主题是人性残酷,这种残酷能震撼人心,就在于细节的真实,像冈田和女友的性场面,就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实的呈现了一个初体验男和经验丰富女的相交。
还有暴力场面,比如森田棒杀同伴女友时,同伴女友小便失禁裤子湿淋淋的画面。
都震撼人心。
影片暴力血腥,却也自然,没有刻意渲染,和过分追求视觉震撼,让人感觉现实。
故事很精彩,也有想反映的深刻主题,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还有,40多分钟才出另一部分字幕也有创意。
本以为是无差别本能恶意 干脆利落的砰砰砰还以为在看北野武 结果并不是 安藤的交代和结尾这两段个人持保留意见 如此一来原本觉得惊艳之处产生了原则性的偏差解读 导演挺会拍的 色调结构人物视角的悄然转变以及那些恶趣味"高级梗"都不俗
被校园暴力凌虐的孩子,终究疯狂报复社会。
结尾竟然有点治愈😂
故事太松散了,也没有多少配乐。
愣是没看出前后风格有什么变化...各路恋爱脑汇总,动机弱智铁男互殴,跟在开玩笑一样,就算是有古谷实画本作为原作也难以支撑呀,,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挺有创意的,比如跳蛋勒人这种恶俗小伎俩
被朋友出卖的滋味不好受。。结局有个小细节,森田宁可不停撞人,也不想撞一只狗而出车祸。他对人完全不信任,伤口上的刀不拔出是无法痊愈的!
日本雅虎评分4.4的黑马神片。前以为是日式青春转而探讨分析两性关系,后并行包裹着一宗连环杀人案件。森田整一个三池崇史版杀手阿一,歇斯底里抓狂的变态行径,无节奏砍伐,在SIFF不分级无法忍啊。最后被仅存的温存拯救,可笑可怜。因为漫画改编有些地方夸张不合常理,佐津川爱美粉可爱。
校园欺凌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漫画改编忠于原作的原因,剧中人物塑造不是很好。而且带有日式的宅男拯救世界要坏就坏得彻底的调调。虽说反应了霸凌问题,但是对于人物心理变化描写太浮于表层
就日本一贯以来的变态扭曲畸形的社会人群形态,哪种类型的片子。
出乎意料的好。片名出现前后是电影风格的分水岭。爱情、凶杀、悬疑、惊悚、犯罪、暴力等元素,被包裹在浓浓的荒诞中。反派角色在可怖之余亦有可悲可叹的塑造。结局甚至有无尽的温情与哀伤。对被霸凌的底层人的观察,犹如照进反社会人格内心那道深壑般疤痕的一束探照灯,锐利但也温柔。
世间的罪恶远比表面呈现的更加不堪。霓虹国在挖掘变态的路上让人望尘莫及。
欺凌有罪,温柔无用。
就血腥和变态而言,实在是太喜欢了。但就电影来说,导演没把故事铺垫清楚,前半段用大量的时间讲三角恋,结果半路开始变成悬疑片了,没把森田如何被欺负的事情讲清楚,反而就是用不超过十分钟的剧情带过,没办法让观众产生同情。反倒是最后一个狗的镜头,耐人寻味。
心理建设充足+全场迷妹护卫,还好没有太大的冲击和不适感。看到最后果然还是可恨必可悲……go演得挺好,法师real有趣
确实只有平行剪辑算是有意思一点吧
这片居然是日剧,还以为是韩剧呢。受害者复仇,由于太以暴制暴,没有用脑,所以正义没有站在他这边。
这雨虽浸湿了马路但还是太柔。滨田岳的演技着实棒,茉莉塔初主演也值得赞赏。但剧情总觉得有点不够。
还原度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