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film5252)黄子华主演的新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中秋档在内地院线上映。
在这个花好月圆的节日里,我首先要感谢嫦娥,谢谢她替我实现在内地电影院看我Dream Man的电影的愿望。
然后,我静静回顾了一下子华这些年。
2018年7月6日,黄子华举办了自己的栋笃笑封麦之秀《黄子华栋笃笑之金盆𠺘口》,演出一票难求,原价880的票被黄牛炒至上万港币,惊动到香港特首出面发声明打击黄牛。
曾经的合作对象佘诗曼很幸运抢到了一张票,为了让更多人有份看到演出,阿佘劝子华加演一场,没想到连加了9场演出,一共演了26场,演出票依然秒抢光。
黄子华是栋笃笑鼻祖,在粤语地区,他早已封神,人称“子华神”。
他是哲学学士出身,他的栋笃笑,逻辑严密、思辨清晰,在嬉笑怒骂之间,把哲学思考融入笑话里,一笑而过却又无比深刻,所以又有人说他是“香江苏格拉底”。
作为子华多年的粉丝,我一直觉得,因为受语言限制,他的栋笃笑、他的思考、他的魅力无法被粤港澳地区以外的更多观众知道、欣赏、了解,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如果黄子华普通话说得好一点,说不定在内娱靠脱口秀红遍全国的就是他了。
2018年7月31日,子华最后一场栋笃笑演出在红馆落下帷幕,他从1990年开始的栋笃笑生涯,暂告一段落。
其实,黄子华最初入行,是为了当演员、拍电影、拿影帝奖,以栋笃笑出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某种层面上,栋笃笑可能是黄子华的曲线救国之路,靠栋笃笑出名,然后反哺自己的演员梦。
封麦之后,黄子华在电影界的产出渐渐多了起来,陆陆续续主演了《栋笃特工》《乜代宗师》等片子,很可惜,这些作品质量都麻麻地。
没想到,新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港名:《饭戏攻心》)令人眼前一亮,我甚至怀疑黄子华在栋笃笑界金盆𠺘口,是为了在电影界东山再起。
《还是觉得你最好》在正式上映前的两轮点映,收获了大量口碑好评,豆瓣开分8.0,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分国产爱情喜剧。
走进影院时,本来只是带着粉丝心态来看偶像,对片子预期并不高。
看完电影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笑得这么开心、以及感受到通体舒畅的愉悦。
这部电影是香港导演陈咏燊的作品,陈咏燊是编剧出身,《新扎师妹》《河东狮吼》《下一站…天后》等热门港片都出自他笔下。
业余时间,他会给报纸杂志写爱情专栏,所以,陈咏燊的爱情片会令人很有安全感,《还是觉得你最好》也不例外。
《还是觉得你最好》是典型的成本不高、精打细算、靠扎实文本和巧妙设计取胜的港片,影片几乎没有一场废戏,每一个伏笔都有回音,笑点经得起反复琢磨,配乐、摄影、美术、台词、情节等,样样出色。
大部分重要戏份都在一间房子、一张饭桌上完成,小小空间,却拍出了“前途无量“的气派,是真正的”螺蛳壳里做道场“。
电影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一家三兄弟,住在老豆留下的有福叉烧房里,摄影师大佬(黄子华饰演)对前任Monica(邓丽欣饰演)念念不忘,没想到Monica却成为了二佬(张继聪饰演)的女朋友,你抢我前任,我撬你墙角,这是一场兄弟之间“勾义嫂”的战争,戏剧冲突很有意思。
片子里还有另外两条感情线,大佬的美女网红粉丝喵喵(林明祯饰演)千里迢迢从台湾跑到香港膜拜偶像顺便追爱,还有电竞选手三弟(陈湛文饰演)和相恋多年的女友Josephine(王菀之饰演)走到了瓶颈期。
六个人阴差阳错之下一起住进了这所叉烧房,每天的吃饭时间,也是感情角力的比赛时间,在推杯换盏之间,饮食男女眼角眉梢带火花,有爱而不得、也有犹豫不决。
电影选中饭桌作为男女关系的展示场,非常有巧思。
吃饭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
过年过节的团圆饭、情侣之间的定情饭、朋友之间的联谊饭,很多感情都是在饭桌上建立起来的。
坐在饭桌上,笑意盈盈,边吃边聊天,从食物聊到近期生活、聊到未来计划,大家的感情,在一顿又一顿的饭菜里面升温。
所以,电影里的主角能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可以聊很多事情,加深感情、破坏感情、再重建感情。
黄子华饰演的大佬陈鸿,是这张饭桌的“牵头人“。
父母过世后,大佬一个人撑起整个家,习惯了把悲伤留给自己、快乐留给兄弟。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为子华量身定制的,很多搞笑台词,如果不是由他说出口,可能达不到那么好玩的喜剧效果。
有着多年的栋笃笑经验,黄子华深知喜剧里往往隐藏着“悲伤内核”的道理,也很懂得如何拿捏“讲笑话”的节奏,所以他能够把大佬一角演出“四两拨千斤”的魅力。
大佬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他放不下前任、放不下逝去的父母、放不下这个家,执着于抓住从前的一切,却忽略了眼前的当下。
即使他是个红绿色盲,无法辨别叉烧的成色,烧不出好吃的叉烧,也坚持一家人要住在破旧叉烧房里,”炉在、人在、家就在“。
前任Monica也是个怀旧的人,多年来坚持香港文物保育事业,街巷标志性的灯牌广告、旧酒楼的大龙凤摆饰,她捡回来小心收藏,这些东西堆满了公司、堆满了家中每个角落,堆得她的精神世界变得很拥挤,情绪不稳定、一言不合就“发烂渣”。
两个怀旧的人,某些时刻会很契合,一起逛博物馆、一起听老歌、一起吃茶餐厅,但他们也许很难一起走向新世界。
这个旧磁场,必须由新人类来打破。
大佬的新女友喵喵,就是这个新人类。
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宅男女神,人靓声甜、温柔体贴,她带大佬到阳台,拿出一副色盲矫正眼镜,让大佬戴上,抬头望天,天空从灰色变成正常的蓝色。
大佬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惊讶感动又欣喜,他和Monica恋爱好几年,一直不敢对她说自己是色盲;而喵喵不过跟他在一起几天,就看出来了他的秘密。
这一场戏,让观众席的我心跳漏了一拍。
我有个前男友也是红绿色盲,他有时候打开一盏灯,都会向我求证:“这灯是白色的吧?
”有一次,我发他一张颜色很花哨文案很好笑的图片,他看了半天没发现笑点在哪里,我思考良久,才明白他根本辨别不出来这张花哨图片上面的文字,突然一下子很心疼。
我常常对他说:“很想看看你眼中的世界。
”如果《还是觉得你最好》早一点拍出来,也许我就能送他一副色盲矫正眼镜,让他更接近我眼中的世界。
一个用心的细节,可以成就一段感情。
这副眼镜,就成为了打开大佬心结的钥匙。
大佬在感情中的犹豫,也折射了香港人对旧文化的不舍,以及对当下新文化的观望,拆下旧街灯换上新招牌的街巷会更好吗?
喵喵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僵局、也打破了旧传统。
这是个旧人与新人短兵相接的故事,也是旧时代与新时代相互交接的“往事”。
当大佬告别一切美丽旧年华,幻想中的妈妈跟他干了一杯酒,摸了摸他的头说,“向前行,行出去,行远啲。
”这一刻,他终于释然,放下过去,探头看看前路。
于是,大家齐齐坐下来吃一顿散伙饭,却也是一顿迎接新开始的饭。
《还是觉得你最好》用吃饭来消解爱恨情愁,让所有快乐和难过都随着食物吃下去,把所有人生不平都用食物来熨平,它让我看到了真实贴肤的成年人爱情、找回了久违的香港老街坊式温情。
还有,一块叉烧中传递出来的家长里短、情意绵绵。
这么简单的一块叉烧,却让香港人吃上许多年而不厌倦,电影人用它拍了两个世纪的电影,皆因细水长流才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定理。
黄子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知,我唔喺靓仔,我只喺襟睇(耐看)。
”现在,我想对子华说,“黄生,唔止你襟睇,你嘅电影一样好襟睇。
”温馨提示:观看该电影,一定要选择粤语版。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明日战记》与《饭戏攻心》(内地译名《还是觉得你最好》),先后在港突破7000万票房,「攻」下当地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票房冠亚军宝座的「战」绩。
《明日战记》媒体口中的「惊天数字」,仍在傲然爬升,最终能把久无动静的记录抬升到什么地步,已经成为电影行难得的兴奋点。
数字惊天,惊在哪里?
这么说吧,自从独苗《寒战2》(2016)在2018年跌出香港票房总排行榜TOP20过后,六年内再无港片能够近身。
而今这两部新片,完全有机会依次挤下《小黄人大眼萌》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重夺荣光,甚至更有作为。
《寒战2》还是要看到,虽说《少林足球》(2001)、《功夫》(2004)当年的6000万更为金贵,但是《饭戏攻心》作为第一部破7000万的喜剧,依然相当了不起。
巧的是,《明日战记》的监制和主演古天乐,给这部电影提供了投资,并且客串了彩蛋。
当下有趣的提法就是,「古仔VS古仔」,两部古天乐齐头并进。
与此同时,《阖家辣》和《阿妈有咗第二个》(内地译名《巨星养成记》)这些与本土生活紧密关联的电影,也都闯过了3000万大关。
《阿妈有咗第二个》同年能有两部港片突破5000万,四部突破3000万,是回归后的首次。
若要追溯到上次,差不多得倒推三十年,回到主要由成龙与周星驰制霸的时候。
1992年,港片票房收入统共超过12亿,标志着此后港片在份额、票房等数据上开始走下坡路,直到2007年后才开始有所回升。
港片与好莱坞大片在影响力上对调,加之影院数量减少,电影人才流失,盗版与网络观影形成规模,在疫情前已经全面绞杀港片,更何况这几年影院频繁关停,黄金档期一再错过,相关救助杯水车薪,在电影拍摄乃至上映数量都在下滑的当下,《明日战记》《饭戏攻心》等片的闪耀,意义格外重大。
《饭戏攻心》实现触底反弹这一票房传奇的两部电影,一是动作片,二是喜剧片。
恰好,这两种是最受欢迎的港片类型。
动作片,向来是港片极其突出的名片。
从五六十年代到上世纪末,武侠、李小龙、成龙先后成为最耀眼的标签,不时占据票房榜首,不足为奇,而能走向国际舞台,也倚赖跟香港或华人直接挂钩的特色。
回归之后又有变化。
《风云雄霸天下》在1998年登顶,不只是本土漫画得到电影界垂青——毕竟后来也就由日漫改编的《头文字D》能够冲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作为首部运用电脑特效制作的功夫片,成为港片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下的里程碑。
《风云雄霸天下》再往后,包括周星驰在内,从《少林足球》开始走向对特效的痴迷,《长江7号》到《西游伏妖篇》,愈发「眼花缭乱」。
不过,对视效依赖程度很高的电影,譬如《千机变》《童梦奇缘》,也就是在世纪初,趁着新鲜劲冲得上榜单前二,等到《美人鱼》成为2016年亚军,才让人察觉,原来这十几年,香港观众早就不那么大惊小怪了。
《美人鱼》直至投资超过4.5亿港币、耗时差不多八年的《明日战记》出现。
电影号称「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科幻巨著」,保留了1700多个特效镜头,古天乐希望以此证明香港特效能够达到国际水准。
虽说为了回本,电影删掉不少文戏,转向更紧凑的特效、动作展示与更合家欢的结局,但是实现香港动作片与硬核科幻的真正结合,意义可谓非凡。
《明日战记》在此之间,这些年动作片冲榜的实力,更在于剧情,以及阵容排面。
接替身手与口碑逐步下滑的成龙,在动作片领域称王的,有连续两年夺冠的李连杰,《霍元甲》《投名状》转战古装片,尤其是古装大片,契合当时的合拍风潮。
《投名状》再之后,由《叶问》开启甄子丹的天下,系列四部,摘下两金一银一铜,势头极猛,一如他在其他动作片里更为突出的武打风格,而这凌厉狠劲,有别于前辈的招式。
《叶问》去年位居年度第三的《怒火·重案》,是他跟曾被寄望成为打星的谢霆锋联手。
距离同是陈木胜执导的《男儿本色》已经过去十五年,另有抱负的谢霆锋显然没有确切填充青壮行伍,不知下个兼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动作演员出现,还要多久。
《怒火·重案》那在纯正动作片完全式微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这一片种具有强大的吸纳力。
刚才提及的武侠、喜剧、体育、科幻,它可以融合,至于警匪、犯罪、悬疑等等,它也可以杂糅,整体堪称各领风骚,相互补位。
不过这里反而要特别提及2002年的票房冠军《无间道》,虽然它并非主打动作,但给动作片乃至港片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无间道》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让「卧底」极大地去除「间谍」的负面灰色,跃升为隐忍但能大放异彩的个体。
信仰与情义的冲突,个人身份与大局意识的矛盾,永无全赢结局的悲剧命运,在电影扎实而悲壮的书写里,制造了无与伦比且荡气回肠的冲击。
自此,香港影视愈发突出这一身份的光与暗,卧底渐渐成为故事当中承担情节反转、情绪逆变的关键角色。
《无间道》系列接连两年称霸,日后《寒战》《扫毒》《拆弹专家》系列与《廉政风云》等等杀入票房排行前列的电影,都有卧底影子。
《拆弹专家2》更不用说许多动作片在试图遮掩苍白文戏的时候,愈发依赖卧底来打破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而这些电影里,演员阵容往往都是高配置,特别是影帝之间的飚戏,成为另一种心照不宣的标配。
一旦匮缺,难免在难出新意的动作片领域失利,至少,不易在口碑上占据优势。
《扫毒》相对而言,喜剧片轻简一些,对剧本、表演以外的需索没有那么强烈,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动作片争夺冠军的头号对手。
不是说阵容不被器重,毕竟群星贺岁在漫长时日里成为某种必杀技,五十年前的《七十二家房客》,就已经是年度票房冠军。
《家有喜事2009》《72家租客》《我爱HK 开心万岁》等电影,依然能够收割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彩头。
《我爱HK 开心万岁》随后星光渐弱,表现渐逊。
哪怕口碑欠佳的《澳门风云》系列,也已是算法电影里阵容鼎盛的作品了。
但喜剧的招牌,也还是会有人在扛。
曾经,许氏兄弟、洪金宝等等都有过辉煌。
而成龙与周星驰跨过1997年后,那两种截然不同的喜剧模式仍有交叉称王的机会,尤其后者。
但无厘头融入更大规模的资源调配,变成顾及国语文化的合拍片,就不是那么容易在港得到最强共鸣了,像是最新那部口碑不行的《新喜剧之王》,勉强走到第四位,远没有1999年冠军《喜剧之王》叫好叫座的势头。
《喜剧之王》除了两位老将,「票房天后」郑秀文在世纪初的崛起,增添了「女性」「都市」「浪漫」「神经质」等迥然有别的喜剧标签,更有香港当下珍稀的气质与派头。
那些年,她的喜剧常在票房榜前十盘踞。
《孤男寡女》是冠军,《瘦身男女》《嫁个有钱人》《我左眼见到鬼》等片则紧随其后。
她与杜琪峰,还有香港本土第一个累计票房超过20亿的劳模演员刘德华,形成了铁三角,见证了市场考量与个人表达的平衡,也为最佳拍档标记了相当固定的期待值。
《孤男寡女》时间再往后,又有几个名字要被记住。
在喜剧里尤其吃得开的吴君如,在强手如林的2002年推出口碑超绝的《金鸡》,十二年后,续作《金鸡SSS》从年度第六跃升第一,扬眉吐气。
《金鸡》香港喜剧不乏市井乃至低俗的笑料,是以更为百无禁忌地接地气。
比《金鸡》系列沉降的,有彭浩翔。
他在2012年,凭借黄暴但爆笑的《低俗喜剧》,杀到年度第二,而诚挚得需要分级的《春娇与志明》则是第三,日后续集《春娇救志明》,终成王者。
《春娇救志明》后者这类更有推广潜质的当代(性)喜剧,可以衔接上今年的《饭戏攻心》,机智,风趣,时新,且不过分夸张。
这也让近年新领风骚的黄子华,终于在《栋笃特工》《乜代宗师》这两部近五年的夺冠烂片后,得到他在栋笃笑领域「金盆4808;口」后应得的名分。
《乜代宗师》当动作片与喜剧片频繁更换雄踞港片票房榜单的掌门,我们不能忽视偶尔的变数。
去年很不寻常地,让《梅艳芳》《妈妈的神奇小子》两部传记片同时登顶。
前者主角与演员的巨星效应毋庸赘言,后者让人见证吴君如继《岁月神偷》那类颇有深度与发挥的非喜剧角色后,得到了大回馈。
而同样减少喜剧产出的郑秀文,暂时没有这运气。
《妈妈的神奇小子》此外,若说前年亚军《幻爱》算是大雅的爱情文艺片罕见突围,那2011年冠军《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则是大俗的情色片更罕见的突围。
特别有意思的对比,是1999年的《玉蒲团之极乐宝鉴》,因为只有4880元票房,登上史上最低的榜单,虽说嗜好投机的导演叶天行,本就是榜中常客。
从这些年的争霸起伏来看,日后港片显然仍会在动作与喜剧领域上继续高歌,而我们很乐意看到尝试硬核科幻的《明日战记》、精雕喜剧表达的《饭戏攻心》得到应有的嘉奖,成为香港电影人咬紧牙关抵御「港片已死」的强大说服力。
《饭戏攻心》我们也很乐意看到港片仍有变化,仍有活力,仍有斗志,在将来,哪怕没有报复性消费,依然可以把翻身仗打得自在,打得漂亮。
本人子华粉丝,以下评论可能有所偏颇,实属正常。
其实今年年初都知道子华有部贺岁片,但奈何到中秋才上映,其实套戏过年上映会比较啱因为里面一只强调一家人食年夜饭。
不过呢套戏可以喺内地上映都喺另一大惊喜,我以为唔会喺大陆上映了。
电影好多笑点,节奏抓得很好,张弛有度,大家所谓嘅无尿点。
导演映后有讲佢想keep翻子华特有嘅character所以戏入面有好多金句,但佢话入面D金句全部都喺废话,只要押韵大家就会觉得好有道理,呢个我听完恍然大悟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喺主题明明喺讲家庭嘅喺,爱情线比例会唔会高咗D,最后卖楼先兜翻屋企人嘅感受最重要?!
而且我唔明点解大佬会对 Monica 死心塌地仲要分手三年都念念不忘,戏入面无展现出呢个角色嘅闪光点所以作为观众嘅我会戥喵喵唔抵。
点解大佬你要捆死系 Monica 呢个唔够爱你嘅女人度,你睇睇喵喵一眼啊嗷嗷嗷嗷嗷佢又靓女又可爱身材又好仲会care你开唔开心。
我都好care你开唔开心啊救命你搵个爱你架啦,见到子华带完副色盲眼镜然后同喵喵讲无人问我开唔开心然后喊个幕,我个心好卵痛啊救命。
可以话其实子华情绪太到位所以我都好入戏好心痛佢。
虽然我觉得子华同Stephy无CP感但喺我从子华嘅眼神入面相信佢真喺好爱对方。
张继聪之前系电影入面承包大多数嘅笑点,今次有陈湛文分走大部分梗位,但喺阿聪嘅戏多层次咗好多,除咗搞笑位,佢多咗情感变化嘅戏,同大佬喺天台谈心,饭台上嘅明争暗斗,同埋两次出房门见女友嘅戏,都展现咗阿聪角色揣摩嘅技巧水平。
但喺呢个角色又好分裂,佢稳重有实力,在意大佬嘅心情,但喺又有心机伺机抢大佬女友,对大佬有不满对家庭有不满,本来无卖屋强烈嘅意愿但后来又支持卖屋,睇到大佬同女友段片情绪失控狂K大佬(超狠的),嗯,我捉摸唔到呢个角色嘅真实霖法。
Ivana煮得一手好菜一D都唔出戏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有说服力,然后最尾女性独立觉醒个段爽到我,但喺点解后尾又恋爱脑翻去食饭呢?
点解呢?
林明禎嘅戏真喺进步神速,我从救僵睇到一秒拳王睇到宜家呢部,真喺领悟力好劲嘅女仔,而且仲要有语言壁垒嘅前提下,我好佩服。
同子华搭戏完全无甩全部接得好好,而且交足戏。
期待佢将来嘅发展。
最后表白子华,呢个角色真喺好啱佢,唔完美但喺有坚持有担当有责任感,连背影都超charm,无办法去香港睇舞台剧,佢内地上映嘅电影一定要支持!
况且呢部说实话比栋笃特工同乜代宗师好太多,绝对值得入戏院N刷支持。
表白导演,佢有好多负责编剧嘅香港电影作品我都好中意,本人也好健(luo)谈(suo),佢自爆呢部戏有两个唔起眼嘅新紮师妹同追击8月15嘅彩蛋。
唔透露了入场去睇啦片头JAZZ配乐同RB只大笨象周边cushion、Joan Cornella海报道具深得我心。
虽然我爱张学友首歌【还是觉得你最好】,亦都好爱张继聪嘅音乐作品佢唱歌都爆好听,但喺点解喺张继聪唱【还是觉得你最好】,都算,点解全部人都唱呢首,点解喺呢首,我觉得唱歌个幕煽情得嚟有点尴尬。
最后,导演话会预料子华可能会对佢嘅剧本有好多意见或者有好多自我创作临场发挥,但其实子华好尊重导演,无好多即场创作。
之前听讲子华改成个剧本都因为想个幕更加好睇先改姐,咁姐喺侧面证明其实子华都by呢个剧本所以先无甘多自由发挥。
这部电影里黄子华的表现更胜于《破地狱》,以前香港贺岁片如《家有喜事》的存在,就是一盏灯,那灯是不同寻常的。
《还是觉得你最好》原以为是爱情片,竟然是贺岁片,我望着结局发怔,高出屋脊的摩天大楼还是安闲地在旧处的招牌灯,都让人觉得温暖。
黄子华在《还是觉得你最好》反倒是容颜未变,他的不老容颜并没有给人恍若隔世,反倒又给香港留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芒,的确是炫丽至极。
这部剧的黄子华充分展现了大哥般的演技,霓虹灯闪烁之下透露一种深深的孤独与疏离感,细腻的表演和人物刻画都很出色,他总是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游刃有余之感,给大哥这个角色又安排得严丝合缝。
观众在这部剧也就得到了被美食滋养之后的满足感。
这种性格丰满的群像戏让观众看得很过瘾,剧情饱含精巧的构思,最爱看饭桌飙戏。
结局我是喜欢的,庆幸大哥选择了最爱自己最关注自己的人,而深深明白诸多遗憾与不甘心只能留在心中,相忘于江湖。
黄子华又怀着无限柔情破了地狱,清浅地晃着香江后半夜的夜景,这个人有前进一步的勇气,也有荣耀过后退在后面的淡然。
我们在遗憾的分手过后总会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这份感情总会还有一些细微的引力,会在某一天后再次相遇,直到知悉对方已结婚生子时才知道,当初结束的那一刻就是结局了。
大哥守着一份回忆独自过了三年,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分手后的第一天,似乎再等等,她就会回来找他。
她回来了,但不是找他。
二哥是不是勾义嫂,我觉得不是,他喜欢Monica,但却从未表露,甚至在大哥的交往过程中没有干预,直到他们分手,他才创造机会接近。
大哥在和喵喵谈到Monica时说她是天使,然后镜头就转到了她气势汹汹的脸。
我看来这里有两层意味可以玩味,一个是用对比突出Monica现实的处境,这种压力自然急需肩膀,所以她与二哥的交往阈值不高,为之后的动摇满下伏笔。
另一个是,这个时候大哥和所有观众都还不知道,在听你说话的那个人才是天使。
送墨镜与其说是感人,不如说是意难平。
因为你掏出礼物的时候,正是他想要告诉你其实是用你过桥。
大哥说色盲的事我连前女友都没有说,但你也没跟喵喵说啊,她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的用心。
对方四年没发现的事情,她几天就知道了,而且采取了行动。
这是因为她的心在你身上,而不是在一些旧招牌上。
但这些都没用,因为你的心不在她那里。
甚至问快不快乐的眼泪都不是为喵喵而流。
是的,这眼泪不是因为喵喵问了,而是因为另一个人没问。
从Monica得知和大哥分手是因为误会的幻象可知,她对二哥的感情属于成年人的感情,是各种压力集合后的风险分担。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大多数人最终的情感归宿都是这里,但这毕竟不同于年少懵懂时候的天雷地火。
三弟看见喵喵后偷穿二哥西服,被大哥说,这都是你二哥的宝贝,他知道了又该发火了。
结果当Monica搬进来衣柜不够后,他随手将自己的西服拿出扔到床上说,我这些都是便宜货,挂客厅就行。
是呀,爱情的天平从来都是失重的,比如Josephine。
Josephine只有在做饭的时候是最自信的,因此她也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
三弟的废柴人设几乎一无是处,而她却对每天上演的drama戏码乐此不疲。
其实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拥有怎样的人生。
所以当三弟真赢得冠军后她会有一丝的失望,所以当她发布视频,发现自己的人生可以没有他的时候会一度彷徨,所以当看到鸽子蛋后,她不知所措。
Josephine问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三弟说我计划的就是这个时候。
是呀,你的计划。
你的计划是你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踩着七彩祥云来向她求婚。
但在此之前呢?
她就要一人三餐,招来喝去的照顾你起居,而你不理不睬,毫不在意。
而如果你等不来这个时候呢。
一片狼藉之后,各自离去,Monica和大哥直言感情不再,对街的喵喵悄然走开,再加上面对求婚离开的Josephine。
虽然卖楼之后大哥又独自租了回来,但似乎这里也只有他一个人了,独坐天台的时候看到了妈妈。
妈妈说,为什么人们都觉得老人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呢。
是呀,没人能给你指出正确的道路,一切要靠你自己的脚。
结尾所有人坐在一起看喜剧,大家笑得开怀,可只有大哥面色勉强。
或许这一幕从未发生,坐在那里的只有大哥一人,强颜欢笑幻想着这一幕的发生,就像他幻想看到天台上的妈妈一样。
/𝒮𝓮𝓅./ 𝓽𝓪𝓴𝓮 𝓪 𝓶𝓸𝓿𝓲𝓮 ◡̈♥︎ྀ🎬观《还是觉得你最好》评分:⭐️⭐️⭐️电影表达的“你”的“好”,是指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我以为是他们经历一些事以后发现自己对象有多好呢…剧情有点狗血,这都什么年代了,老戏码又翻出来炒了炒?
大哥分手三年后,二哥接盘带回家,这个女人跟这一家子真有缘…然后大哥又有点放不下了,找了个送上门的小有名气女主播喵喵当自己对象不说,又跟前任拉扯不清,甚至还有进一步独处暧昧和kiss的行为…这什么玩意儿啊?
喵喵也是真的要多nc就多nc,上来就是前男友巴拉巴拉的,真行,谈了18个,⑥!
说话有情商但不多,后面U盘事件也很离谱,你导入之前不看看U盘里面有啥吗?
拿来就用?
还是从别人桌上拿的…这个大哥还保留着跟前任xxoo的视频也是挺恶心的,以至于后面流出来,导致了矛盾的激化。
该说不说,人家大哥二哥打架,这个女人又莫名其妙趁此砸了别人的球桌,这操作真的不理解。
故事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个家中,甚至一餐饭都占了很长时间,走向平淡,看着没什么意思,甚至想睡觉…
选在中秋档上映的正宗港式喜剧《还是觉得你最好》讲述了发生在六人之间的三对情侣相聚在同一屋檐下啼笑皆非的故事。
可以肯定地说,全港班底带来的是一次老派港式喜剧的绝勇回春,但同时,如果仅仅将其看作一出令人捧腹的喜剧,未免辜负了导演在其中精心设置的种种暗线与隐喻。
这也使得本片在致敬传统喜剧的同时,又带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
食与情 英文片名《六人桌》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影片中的一大重要元素——饭桌与美食。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美食,在这里也更为自然地发挥出了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即食物与情感相辅相成。
第一次晚饭,当大哥初次得知自己念念不忘的前女友Monica成为了二哥的现女友时,大哥陈鸿表面大方轻松实则旧情难了,二哥陈礼表面礼貌平和实则暗流涌动,而二者间这种极其微妙的表里关系恰巧用饭桌上一锅两用的鸳鸯锅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而在第三次晚饭中,Josephine精心设计的假扮美食又正好隐喻了六人间欲说还休又不可言说的情感状态,猪假扮牛,鱼假扮蟹,香甜苦瓜汤变果冻,美食可以以假乱真,我们总在强撑着去扮演那个不是自己的人,隐藏着那份自然的情愫与真实的自己,殊不知正视这份命中注定的永结同心与白头偕老才是每个人最终的情感归途。
情感就这样在不停变换的美食间流动着。
每晚八点准时开始的晚饭,昏黄灯光下掩映的饭桌。
饭桌是一家人在忙碌的工作之后,卸下伪装与防备的地点,饭桌上下正在上演着精彩的故事。
因此利用饭桌这样高度局限化的场景,既将每个人物隐秘的情绪状态直观显露,又巧妙地通过五次晚饭设置戏剧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也与亲情——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主线相互映射。
成长着迎接自我的女性们 在三弟终于将电竞爱好发展成事业并赢得比赛与奖金后,女友Josephine却没有像大家所希望的那样接受男友的求婚。
相反,面对这个她梦寐以求的美好时刻,她似乎在放松的镜头记录下找到了她最真实的一面,原来她的世界可以没有他。
“外婆做佣人,老妈做包餐,习惯了为别人做饭,但是做饭有点累了。
”在与男友长跑多年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可以不用成为别人的附庸,不用再为别人而活,甚至,她也可以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与梦想。
同时,犹豫不决又似乎与大哥旧情难却的Monica,也在关键时刻放下了内心的不舍与执念,他们终于决定要以一种“世界上没有一个词语能形容”的关系走下去。
而作为独一无二的局外人闯入这个家庭的喵喵,也牵引出影片中几次尤为关键的转折点,是她送出的眼镜成功让大哥意识到看清楚外面的世界与不要强撑的重要性,是她在一次次夸赞Josephine的过程中帮助她重拾自身的信心并找寻人生的价值,也是她在每次聚餐时都能精确观察到一家人间矛盾问题的所在。
影片摒弃了常规女性角色在家庭关系中处于侧面被动的地位,反之给予了每位女性当之无愧的高光时刻。
女性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时刻,做自己,冲破束缚自身的框架,认真对待每一场感情与每一次成长。
她们,与影片中的每位男性一起,是纠结与矛盾的,但同时,她们又是积极与坚定的。
“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家”作为着重展现的重要元素,隐藏在影片中的方方面面。
被大哥细致保护的老房与炉灶,仿佛正应了在他心中母亲流传下来的话语“家在,炉在”。
强撑着维稳家庭关系的大哥总认为家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他想方设法地让三位女性搬入他们的老宅,想要通过走近些,再走近些,来维持这个家庭日渐缺失的传统气息。
影片最后,大哥同意卖掉这终日占据他内心空间的老房,并在幻想的与母亲的交谈中,由“家在哪里,人就在哪里”的观念转变成了“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他放下了内心中对于家庭这一传统关系的执念,在闪烁的家庭招牌下意识到了要打开门,走出去,走远一点。
大哥对于“家”这一词语含义认识的前后转变,也是影片中令一个颇具深意的地方。
如果我们将“家”的含义扩大化,影片中Monica在工作中一直秉持的原则与理念是发扬香港文化,她带回老宅的所谓文物与牌匾,甚至喵喵这一角色自我带有的强烈新时代特性,似乎都在反映着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与抗衡。
这种冲击与抗衡的焦点,便是影片中不停出现的“家”的元素,家庭仿佛一个小型关系网,我们能否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地走出去,寻找隐含在这个词背后关于人生与家庭的别样意义?
片名《还是觉得你最好》出自张学友的同名歌曲,流淌而出的港式金曲,穿插其中的爆笑金句,全港明星的倾情演出,诙谐幽默的人生哲思,都全方面展示了纯正港式喜剧的别样魅力。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亮点,《还是觉得你最好》带有一种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难以寻觅的百姓气息,导演对于这种隐匿在家常便饭内的烟火气的精准把握,击中了每个人对于情感的敏感与脆弱,同时激励大家勇敢地走出去,带着这份美好又炽热的感情走出去,发现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价值。
就如同张学友在歌曲中写到:“即使你离开,我热情未改,这漫长夜里,谁人是你所爱,但我不懂说将来,但我静静待你归来。
”
其实电影立意还是比较明显的,以一个家庭三兄弟的是否卖掉爸爸留下来的屋来反映出香港现状。
一开始,电影就以母亲改嫁这个内容表达香港回归,以母亲改嫁前是在夜总会上班来含糊表达香港以前的状态,说不好但是百花齐放,说好却也沦落风尘。
大哥一直记着自己母亲的话,一定要守好这头家,但是到最后在母亲提点下,还是明白,不是死人说过的话都是名言警句,他们也是不知道现状,要懂得变通。
到最后表达出过了的事已经过去了,要懂得展望将来,无论香港人是移民外国,还是回来内地落地生根,但是大家始终是一家人,不应该因为立场等等问题就割席分开。
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这么纯正的港式喜剧新片了,不带颜色的。
看完立马想再看一遍。
以前让我有过这种感觉、能立刻想起来的就是《家有喜事》和《阿虎》了,真好!
第一次让我觉得网红看起来没有那么的不适,还是喵喵塑造的好吧。
除了嗲,还扮演了智慧和理性的一面。
喵喵和老大都是动了情了,要是最后就用那么一个路边背影让他俩就这么断了,我还想着得扣一星了。
上次看邓丽欣的电影还是初中时的《龙威》吧,没觉得时间让她有所差,反而觉得更有魅力了,是不是和林忆莲一样,岁月反而让她们更能美了:-) 张继聪开始觉得是boys的一员,因为是那时候的熟脸,学友的歌《还是觉得你最好》在片中也是他翻唱的,竟然直接用作电影大陆版片名了。
而一搜才知道,她老婆谢安琪原来那么有名,可不比现在的邓紫棋差啊,看来就只是在大陆没火而已。
哎,又不得不说是真的是存在"茧房”啊。
让我更惊喜的是王菀之,看起来三个女主里最平平无奇的她竟是唱作歌手啊,学友的《我真的受伤了》原来是她创作的,OST也有她唱作的一首歌,不得了!
现在再说说最大的收获喵喵林明祯吧,以前真的不知道她,原来是马来人,真是把一个有货有料的网红演活了,可能是我对网红的理解有偏差,要是网红能有她这水平,在哪都是人才啊!
昨晚刚回顾了《金玉满堂》,她讲出的那一口粤语真是和赵文卓当年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哈。
不得不感叹,香港文艺圈一直还是有很多人才的,黄子华都60多了,而其他的演员有的也才30左右。
之所以说港片没落了可能只是相对于当年的癫狂,以及后面大陆市场打开、资本涌入后的一段时间一下有些不知所措了。
看看现在陈可辛的回归,大陆影视这几年的凋敝,以及《饭》等作品的屡破票房纪录,可能就应了那句话,香港电影的出路可能不是要更去本土化,而是更应该本土化!
香港毕竟有积累、有底蕴,有关怀,想当年我们只能看盗版港片的时候,生活的各方面跟香港的difference得有多大,不也都欣赏得了港片、觉得好得很而奉为经典时代吗?
加油!
有杜琪峰们的坚守,其他人在历尽彷徨后,都只要坚持,相信你们会更好!
爱情亲情两手抓,两手都不硬:基于喜剧的定位、舞台剧的构造,必须要删减合理的情感经历叙述是吧?
拿个社交app聊天记录就能诠释旧情?
几张全家福/半家福就能诠释亲情了是吧?
全靠观众脑补是吧?
特写的都是家常菜吧,你以为国宴呢?
桥段也不劲爆,台词也不够黄,还不如抖音评论区,整部剧就像他爸的叉烧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剧本结构涉嫌“借鉴”:3个女儿变成了3兄弟,同样以家庭聚餐作为推进剧情的线索,这不得不对目前华影市场的创作能力打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为什么不打问号,因为我不再走流程选择质疑,我直接彻底疯狂。
场景少:全片场景仅涉及叉烧厂客厅、饭厅、3个房间、1个厨房、阳台,一家广告公司,电竞场地,家楼下附近烧烤档/门卫电梯,某茶餐厅,无人机航拍夜景(有可能有遗漏)。
场景少就是舞台剧了是吧?
《皆大欢喜》是不是舞台剧?
人家场景也没你这么寒酸吧?
这样显得出品欠缺诚意,完全感受不到港片独有的城市烟火气。
沉思许久后,我决定把我豆瓣评分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成10分,既然现在拍片不需要逻辑,谁场景多且丰富谁就是奥斯卡最佳影片。
综上所述,编剧很努力,很努力在借鉴,像一只勤奋的屎壳郎,但是再怎么努力,屎壳郎的成果仍旧是一大颗精雕细琢的屎。
虽然看的过程也会偶尔哈哈哈,但笑完之后也会觉得没什么好笑的。不知道要表达啥?
好笑的,每个人物也都立得住,黄子华保持得不错,可以多出来营业。“走出去,走远点”掺杂了挺复杂的本土情绪。
3.5,故事走向蛮俗套的,好看的点在于人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王菀之是挺有表演天赋的。
我和我的朋友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是近年看过最烂的片没有之一。剧情非常无聊,流水账一样。女主和两兄弟先后拍拖还搬过去一起住的剧情真是没有十年脑血栓都写不出来。里面黄色梗也挺低俗的,强行吵架,又强行和好,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一分给bgm,浪费我宝贵的两个小时,这是第一部让我想中途走掉的电影。
事实上,真如因情境中描绘的那种讯息就分手了,那两人的关系早已天崩地裂了。而娱乐商品必须掩盖这些不堪,不然就没后续了,但是后面的感情更浅薄、更廉价啊。
港式的全家欢,但是有了不少反套路。凭什么对前任耿耿于怀便可以破镜重圆?凭什么为你做过12年饭便要继续当这个保姆?凭什么一个三兄弟老照片的电子相册便能令大家停止争吵?一家人要齐齐整整,但不必再谨遵遗命聚在一个旧房子里。“你们为什么觉得死人说的就是对的呢”,大家不如各自走远,各自“有福”。ps.喵喵太完美太讨喜了,简直妄想女友;Monica的文化保育并无人在意。
工作日午间场就是包场效果。片子老派但温馨,喵喵太可爱了,喵喵其实可以独美的。
配乐特别百老汇,时不时觉得要唱起来了剧中没有什么新奇,喵喵的人设很好,但这好像是几年以来看着最不丧的港片。走出去,天地宽。喜欢黄子华这么多年,好像第一次买票在电影院看他,还是觉得他好。
不如看一集某某某。
点映8·27。故事不典型,但风格不算夸张。旋转恋爱,转到自己都迷茫。敏感和压抑自卑都有的人,能撑得住吗。笑得出的。虽然文字gag很脱口秀,换做了戏剧就好像不太对味。节奏好像有点拖,但是插歌又很有心机。女角色和女演员都颇有灵气,男角色和男演员就一言难尽(哈哈哈)最后有廖子妤客串,看到她我好高兴。原来不知不觉这么喜欢吗?爱的坦白局。有屋又有小女友,那自然不难选了。🍋看完电影偶遇天台乐队🪗🎡补一点夏天🍺🎸
喵喵更像是某种意义上为了满足自己而设想出来的角色,这么好的姑娘凭什么喜欢你?
最精彩的是现场连线导演和江老板这段:观众问关于子华角色设计相关的问题,导演说这个角色是有点自卑的,问江老板怎么念,自悲还是自闭,江老板笃定指导:闭😂
我真的很想对此片打零星,生活环境乱七八糟,几个人吵吵闹闹,不知道在干嘛。查了下编剧,电影评分几乎都低于七分。以后看电影必须先查编剧。又被高分骗了,所有打高分的几乎来自广东,江浙沪人士表示唾弃此片,极其唾弃,原来人与人的世界如此遥远…
喵喵就是直男幻想的完美女人,大哥根本配不上喵喵……最后那场饭桌慢放的打斗还不错
竟然这么厉害,给餐桌戏拍出了新意,三个女生好棒啊,还是喜欢港版名字《饭戏攻心》。
看笑了,又狗血又尴尬,集家庭头疼元素于大成,被伦理和责任绑架的大哥,自我的二弟,幼稚的三弟,三个女性角色受限于聪明易怒/甜美温柔/务实贤惠的标签,三妹的角色转变很突然,甚至有点讨巧,像纸片人突然要立起来。真要说的话,不太适合在大荧幕看,适合喜欢港式家庭喜剧的人吃饭的时候在流媒体平台放着半看半不看。粤语名《饭戏攻心》,讲烹饪的地方台词尴尬,隐喻生硬,怀念李安:)
如果look the other way 就可以很轻松享受的老港幽默片。港式幽默某种程度上建立于对女性的调侃?对性的玩味?喵喵,又一个天使般降临于世、拯救平庸男主于无聊苦闷而不计回报的maniac pixie dream girl,而我们也都会不约而同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爱上这样的女孩。东亚对“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执着某种程度上是药也是毒。没人喜欢大家长,解放别人解放自己。
有一些地方写得太直白(比如对于“往前走”的反复阐释)以及有些桥段太套路(比如二嫂的想象),但是还是有很巧妙的味道(比如有福到冇福气,王菀之拒绝求婚,以及进门撞桌角),中国人的家庭情事,都要关起门在屋里说。
被贺岁档烂片支配的恐惧,叙事能力差,什么都差一点的样子,故事本身也很烂俗无聊,这两个小时还不如我在家里看部综艺
看完才发现,开心麻花算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