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帕丁顿熊2》的我正露出痴汉式笑容,按捺不住要安利的心情兴奋码字。
刷了这部给治愈系合家欢电影做满分示范的童话片,才算是get到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2014年的系列首部虽然可爱但剧情稍显简单低幼,三年过去完成了低开高走的升级重装,凭着家庭冒险喜剧+景点观光片的圣诞档特供风情,《帕丁顿熊》大概将成为我们时代的“小熊当家”系列。
曾编剧《小鬼当家》《我家有个贝多芬》的约翰·休斯可算是后继有人,而《布达佩斯大饭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则要暗中紧张了吧。
在极具视听观赏娱乐性的同时,这只萌熊还会分分钟教你学做人:爱家人、朋友、工作,乐观勇敢、积极向上,就不会被生活亏待。
《帕丁顿熊1》讲述的是一只来自神秘秘鲁的小熊来到伦敦的经历见闻和冒险过程。
伦敦作为白月光式的旅行目的地,是多年前由某位探险家深植于心、作为传统保留的愿望。
他来到伦敦后被布朗一家收养,其中虽有摩擦、窘迫和危机,但帕丁顿还是凭着正直善良赢得了新家人的认可并化险为夷。
到了《帕2》,已经适应人类生活的小熊在给家人街坊带来正能量的同时,却因遭诬陷而落入困境,全家总动员上演了一出追逃大戏,最终以“生活多美好”的方式圆满收场。
从1到2,帕丁顿完成了闯入式自然熊到做任务社会熊的转变。
首作里,帕丁顿就像是乡下傻小子进城见世面,反派为一雪父耻誓要抓到小熊做标本,帕丁顿被绑票后只得等待他人救援。
续集则让这位“新移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为了实现愿望去打工攒钱,被诬陷入狱就主动打开局面,与反派斗争也是正面硬刚,让人直观地看到小熊的成长。
在此过程中,合家欢系列强调的“Home,sweet home”的价值观也是一以贯之的。
1里熊仔从家乡来到城市,穿越放映白幕的奇幻场景令人惊艳;在2里则有监牢一滴泪,幻化一片林,故乡永远是最柔软的想象归宿。
1里古董店老板也有思乡之苦,同为移民的他说“身体来了,心还没来”。
到了2,礼貌又懂事的帕丁顿和新家庭互相接纳,和邻居们也其乐融融,可称得上“此心安处是吾乡”了。
即使身处监狱,小熊也凭着敢想敢做的精神能量把牢房改造成宜居之所,把狱友变成重新发掘自身价值的有尊严的人,失去了家就重建一个,乃至监狱后来都挂上了“Prison,sweet prison”的横幅。
两部的反派则都有家族宿怨积憾,为名为利大打出手,不过相比自然博物馆馆长妮可·基德曼的菜弱,休·格兰特的过气男星反派简直能让他焕发事业第二春。
常年被拿来和“脸叔”科林·弗斯作对比的格兰特,在年轻时尚有高颜值可以一战,但随着年岁渐长,脸叔的魅力越发醇厚,奥斯卡影帝在手又有《王牌特工》此类商业大制作加持,相比之下被言情小生角色限制住的休叔真的只能称得上是过气中年人了,所以出演此角色可算是一次与现实身份呼应的辛酸互文。
不过也正因为偶像包袱不再,反倒能耍得嗨,休叔的反派就被笑称为“戏精本精”“英国蔡国庆”(参见《绝世高手》)。
继《K歌情人》里的过气歌手和《真爱至上》里的乱舞首相后,休叔再次发挥了唱跳技能,外加变装、独角戏大礼包,虽然美貌不再一脸褶(电影里还是有一扫而过的帅照摆台的),但这独一份的自恋、明骚和骄矜还是相当吸粉了!
说完正邪双方人物,再来看为何说《帕2》品质过硬。
有些电影看完不会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原因可能就是闲笔过多,前后呼应不上。
而《帕丁顿熊》系列剧本圆整之处就在于能像玩悠悠球一样,把设定抛出去,再把所有前段铺开的点悉数收回。
比如2里女儿的自印报纸和儿子的蒸汽火车两个爱好都在后程用上,能选入影史最搞笑劈叉的桥段也是爸爸在中年危机时参与瑜伽课程的紧急应用。
比较可信的现实气息得到加强也是升级要点:前作里次要人物很少,编剧刚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似乎不敢做太大,就尽量减少和帕丁顿直接接触的人数,集中地戏剧化处理冲突;到了2则完全铺开了街坊的人物群像,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受到帕丁顿安危消息的影响,人情味就更浓厚了。
片子的美术服化道的讲究良心程度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打开立体绘本后徜徉在伦敦街头的场景,在纸片人物、建筑背景间畅游的动画镜头与1976—1987年间的定格动画剧集《帕丁顿熊》非常相似,但技术的纯熟使镜头运动更加流畅灵动。
这是一个解锁观影新体验的魔幻调度、高光时刻,仅次于1里的娃娃屋截面平移介绍人物。
电影的颜色非常鲜亮饱满,监狱的部分更是粉粉甜甜惹人爱,《布达佩斯大饭店》即视感非常明显。
除了配色、甜点和越狱,影片会让人想到韦斯·安德森的原因可能还有大量正面、平铺、对称的镜头,这种“拿来主义”的熟悉美学加上不那么安德森式boyish的故事,不赢不行啊!
观影过程中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还有:《欢乐好声音》的考拉拿自己的身体擦车窗与帕丁顿湿身干擦窗工的活儿、《猎人之夜》的手指纹字母与监狱里铁拳手上的昵称、《摩登时代》的挤身过齿轮、《天下无贼》和《将军号》的火车戏等等。
这些电影梗恰到好处地散布在全片中,眼熟却不套路,反而饶有趣味。
说《帕丁顿熊2》是一部院线观影体验极佳的片子,相信没有人会反驳。
除了萌点暴击外,还有密集的笑料,在影院很容易就会和周围的观众笑声同步了。
与某些贫嘴电影用语言段子搞笑的手段不同,《帕》是走熨帖情境笑点路线的。
笑料不是靠硬讲出来,而是在人物互动的情景中自然生发。
比如面对讨人嫌的邻居禁止帕丁顿回社区,爸爸提出严正抗议后上车,引擎声超大让人以为会一骑绝尘了,马上给你整熄火,瞬间气势全消,喜剧效果就在这种动态进程的反差中产生。
另外片子对于某些玩砸的时刻也是顺着尴尬而摊手认蠢,人物们在拼命找补反倒显得自然。
比如休叔回家撞上布朗夫妻在他家找证据,没躲好被发现了那就放弃假装,胡说一通反而成了笑点。
作为一部续集,《帕2》对于没看过前作的观众还是相当友好的。
但在这里还是可以顺便一提延续1的细节部分。
人物上:有死板惹人厌的邻居克里先生,他对于帕丁顿的不爽丝毫未减、变本加厉;还有那位痴迷女色的安保员工,前后被男扮女装的爸爸和休叔吸引,审美 也是很迷。
帕丁顿的设计上:非常讲究英式礼仪的绅士也有被气炸时的熊瞪,“咱也不是好惹的”在两部中都有小火花噼啪;上部有胶带缠身,这部有电线绕体,总之和这类东西不对付;靠吸力强的东西完成飞檐走壁,1的手持吸尘器和2的苹果太妃糖球等等。
总而言之,《帕丁顿熊2》是那种看完从影院出来会感到心情畅快的作品。
它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仅仅是一只小熊和他的家人朋友童话般的的生活和冒险,就能让人愿意重新相信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好人,从而被世界温柔相待的踏实和快乐。
那些美好的品质,是幼儿园时就学过的,成长的过程纵然会打磨我们的棱角,但希望自己的内里仍会是闪闪发亮的。
帕丁顿在伦敦安定下来,有一天在古玩店发现一本伦敦的立体书,想送给露西婶婶,不料过气演员布坎南将其盗走,并栽赃给帕丁顿,导致帕丁顿锒铛入狱。
帕丁顿从监狱逃了出来,在布朗一家帮助下成功让布坎南接受法律的制裁。
电影的剧情就是这么简单,两句话就可以讲完,甚至当帕丁顿入狱的时候你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走向。
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本片获得如潮好评。
豆瓣8.5分,好于95%的喜剧片,好于85%的动画片。
一向苛刻的MTC给出了90分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更是罕见的100%。
一直以来,我们可能都有一个思维误区,误以为剧情好,还要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帕丁顿熊2》无疑是颠覆了这种看法,它没有复杂、烧脑的剧情,也没什么深度、内涵,更不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普世价值,它就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它没什么野心,只为给观众带来欢乐。
但在合家欢领域,《帕丁顿熊2》又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堪称合家欢电影教科书式的典范,以至于你明知道电影剧情简单、结局好猜,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它好评。
《帕丁顿熊2》可以说是各方面都极为优秀,首先是人物形象非常完善。
帕丁顿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它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它对人类社会缺乏经验也闹出不少笑话,比如用果酱粘客人的头发;用嘴巴把客人头上的果酱舔干净;用身体擦窗户;揭布坎南的老底,说他是过气演员,只能接狗粮广告;放下花盆导致自己被水桶拉上去……
帕丁顿不够聪明,不够机智,他憨态可掬,或者说有点傻。
他会被布坎南套话,会被狱友欺骗。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善良的帕丁顿总是能靠真心打动他人。
它提醒邻居带钥匙,避免邻居被锁在外面;它为了买到立体书送给露西婶婶而打工挣钱;它帮邻居擦窗户,促成了一段姻缘;
它教狱友“铁拳”做果酱三明治……正如布朗先生批评邻居库里先生说:“你从一开始就对帕丁顿心生偏见,但它却试图在人们身上寻找善良的一面,而且总能找到。
”正因为它对每个人都很好,大家才愿意帮助它,邻居们帮助布朗先生推汽车的一幕非常温暖,狱友跳进水中帮助帕丁顿的片段也着实治愈。
而故事的最后,布朗一家给露西婶婶买了一张机票,使得帕丁顿和家人重聚,这也是帕丁顿最大的心愿。
结局仿佛是说:如果你有梦想,全世界人都会帮你。
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你好的情节设定过于理想化,但我们别忘了这就是一部童话片,既然电影中的人们都可以接受熊在人类社会生活,能接受熊会说话,那么其它的不合理之处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也正是因为这是一部童话片,所以不需要揭露社会阴暗面。
它可以给观众带来安慰和希望,也可以把一切美好呈献给观众。
假如这部电影真的像现实一般残酷,可能很多人反倒不愿看了。
即便是监狱这样的地方,在电影里也是粉红色的,囚犯可以吃丰富多彩的美食,可以听睡前故事,还能看到布坎南的精彩表演。
可能也只有《帕丁顿熊2》能把监狱描绘得如此美好了吧。
《帕丁顿熊2》非常高级的一点是,不通过卖萌来取悦观众。
帕丁顿从来没有嘟嘴或者撒娇,它永远优雅,永远保持绅士风度,和那些插诨打科、尬笑卖萌的电影相比更加尊重观众的智商。
而布坎南身为过气演员,沦落到了打狗粮广告为生,而且广告的尺度很大,还需要吃着狗粮说“主人不要偷吃”这样的羞耻台词.
他在社会上拥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没想到在监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狱友成为了他忠实的观众,也算是实现了他重回舞台的梦想。
更何况这里还有美食,有睡前故事,好像坐牢也没那么差。
连反派的下场都能处理得这么美好,怎叫人不喜欢?
“铁拳”也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
要在监狱里活下来有两条准则:低头,以及不要和铁拳说话。
眼看帕丁顿说铁拳做的饭不好吃,狱警又是叫医师又是叫牧师。
然而没想到铁拳身为糙汉子拥有一颗柔软的内心,是刀子嘴豆腐心,一块果酱三明治就能将它融化,同时也把观众的内心萌化了。
他从小就被父亲说是一无是处,使他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开始用暴力来掩饰自己弱小的心灵,他觉得对外展示出凶神恶煞的面貌,就可以掩盖自己的自卑和孤独。
但他粗犷的外壳,其实包裹着一颗温暖的心。
他口口声声说狱友肯定不喜欢他,却又非常在意狱友对他的看法,不停地问帕丁顿狱友说了什么。
而当狱友纷纷为铁拳鼓掌的时候,他也终于敞开心扉,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是帕丁顿解开了他的心结,治好了他的心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铁拳很难不涌泉相报。
所以,他即便是冒着被再次抓进监狱的风险,也要把帕丁顿救上岸。
相对来说,其它角色稍显单薄,但同样是很有特色。
比如,布朗夫人想要游泳去法国,却因为没带护照只好游回来。
帕丁顿掉进水里之后,她也展示了高台跳水的特长;
布朗先生曾经也是放纵不羁的小伙子,被家庭和工作磨平了棱角。
但关键时刻,他还是用棒球敲晕了布坎南,还展示过尚格·云顿式的一字马。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保安是老面孔了,依然是始终喝咖啡的特点。
上一集中,布朗先生假扮成地理学家学会的清洁工,
没想到成功吸引了保安的注意。
而这一集中,保安看到了一名修女脱离队伍,还说他“很多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了”,也是与上一集相呼应。
除此之外,《帕丁顿熊2》还有许多梗和上一集有关联,比如“熊瞪”在上一集出现过;上一集帕丁顿从电影幕布走进森林,这一集它在监狱中走进森林;上一集帕丁顿毁了布朗一家的浴室,这一集毁了理发店。
当然,最令人称赞的还是那些天马行空、滑稽幽默的情节设计,比如帕丁顿骑着流浪狗飞奔;
帕丁顿为邻居擦窗户,进一步使他结束单身生活;帕丁顿跟随齿轮转动是对卓别林的致敬;
把太妃糖当成吸盘做了一次特工;
红色袜子把囚服染成粉红色;
在立体书中游玩……这一系列桥段都非常惊艳、有趣,它们融合起来使得电影更加接近完美。
《帕丁顿熊2》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在幽默的同时又充满感动,但又不刻意煽情,而是让观众感受到温暖和治愈。
我们可能一直都对合家欢电影有所误解,认为它们都是低龄化的、幼稚的、给小孩子看的,但《帕丁顿熊2》可以说是把合家欢电影拍出了新的高度,老少咸宜又不显得低幼,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之好。
不得不说,合家欢电影就该这样拍啊!
作为一个并没有什么童心的老妖婆,一向不太喜欢这种题材。
只是出于对原著作者“洞悉万物能力”的敬仰,1和2都看了。
虽说这故事发生在英国,却无比戳中国人的心。
毕竟,保守估计,全国有50%的人口都是火车站捡的,另50%是垃圾箱捡的。
言归正传,说回电影。
个人觉得,作为城市形象宣传片,“帕丁顿2”拍得无懈可击,至少比上一部强。
剧作逻辑通顺,草蛇灰线对的严丝合缝,演员表演也都到位。
虽对贺岁题材一贯不感冒,依然不得不承认完成度高。
只是表现主题过于直白有的时候有点尴尬!
感觉就差唱“伊丽莎白塔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了。
”也不知伦敦旅游部门投了多少钱,这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社会恍若世外桃源。
让人不由新生向往,连监狱都那么的和谐友爱。
单纯评论剧情的影评,没什么好写的,因为整个设定太不真实,太玄幻。
还是聊聊那些真实存在,不过是借由电影造境术美化了一下的建筑吧!
这部“帕丁顿熊2”整体以寻宝剧情展开,而藏匿宝藏的线索就藏在一本古董立体书里。
《帕丁顿熊2》藏宝书场景1.布达佩斯大监狱!
《布达佩斯大饭店》对比《帕丁顿熊2》帕丁顿入狱这一场景在全片中应该是记忆点最高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一段跟“布达佩斯大饭店”间的关系。
色彩及习服设计都存在借鉴。
比较有意思的是,与“布达佩斯大饭店”全靠人工造境不同,“帕丁顿2”这一段脱胎与一座真正的监狱。
谢普顿马利特监狱shepton mallet prison。
翻墙从外网上找来的照片,与电影中的场景相似度100%。
谢普顿马利特监狱唯一的差别就是现适中的监狱没有粉嫩的色调,整体显得冷冰冰的。
细想便知,身为一座监狱,怎么可能童话般有爱?
查了相关资料,谢普顿马利特监狱不但不有爱,其历史堪称残忍。
据传这座建于17世纪的监狱,处决过的犯人都就地掩埋,夜间鬼怪出没,并不是太平的地方。
谢普顿马利特监狱
谢普顿马利特监狱场景2.有美丽修女出没的大教堂!
《帕丁顿熊2》藏宝书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出现在藏宝书内页。
修格兰特在这里假扮修女,并找到了字母C。
圣保罗大教堂为文艺复兴样式建筑,从上方看呈现拉丁十字。
即传统巴西利卡式建筑的改良,十字并不上下对称,而是下面一节较长。
还记得的修女们走过的漫长通道吗,就是最好的写照。
圣保罗大教堂拥有全世界第二大圆顶,加上十字构架特别适合俯瞰。
很多电影中都好出现它。
《欢乐满人间》例如,另一部已伦敦为背景的儿童片“欢乐满人间”,不过“欢乐”一片由于时代原因,并没有实地取景。
相似之处两部电影都是动画真人结合拍摄完成的,鸽子都是“假”的。
场景3.发生唯一刑事案件的古董店波多贝罗市集Portobello Road,古董店的取景就在这儿。
这种夹角处的门脸儿,很有地域特色。
盗窃古董店,是电影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片段,也是看完全片唯一存疑的地方。
一直搞不懂,既然修.格兰特那个角色只是想捞笔钱,投资自己的演艺事业。
老板都说了店里很多珠宝,价值远胜于古董书,直接拿珠宝不就好了。
拿书寻宝,到手的还是也不过还是些古董珠宝啊?
在古董店里多翻翻,说不定也能凑出一大盒子,似乎没有差,何必麻烦?
场景4.捡熊火车站“帕丁顿熊”得名于帕丁顿车站。
原著漫画作者曾在这个车站买过一只货价上孤零零的玩具熊。
而他本人也说过,帕丁顿熊的形象院子,二战时期,挂着写有姓名的牌子,提着行李箱的战争遗孤。
第一部中古董店爷爷也科普过这段历史。
作为这一系列中最重要的——拣到熊的地点,帕丁顿车站在1.2.部中都有出现。
《帕丁顿熊1》
帕丁顿车站如今已经是一座现代车站了不过部分结构依然保有上上个世纪的风格,金属框架结构支撑起来的宽敞候车站。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以上,余下的查了一下,还有不少涉及到的地点,小威尼斯等等,贴过来给大家参考下。
1 - Harrogate, North Yorkshire, England, UK 2 - Little Venice, London, England, UK 3 - Portobello Road, Notting Hill, London, England, UK 4 - Chalcot Square Garden, Primrose Hill, London, England, UK 5 - Paddington Station, Paddington, London, England, UK 6 - Chalcot Crescent, Primrose Hill, London, England, UK 7 - St Paul's Cathedral, London, England, UK 8 - Knebworth House, Stevenage, Hertfordshire, UK 9 - Warner Bros. Studios, Leavesden, Hertfordshire, England, UK 10 - HM Prison Shepton Mallet, Shepton Mallet, Somerset, England, UK11 - Clerkenwell, London, England, UK 12 - Pinewood Studios, Iver Heath, 13 - Buckinghamshire, England, UK写完以上,顺道思考下软实力输出这件事儿。
伦敦一地,说难听些连个猿人头骨都挖不出。
讲历史国内胜于它的必定不少,但做出来的周边,拍出来的电影却都卖相十足。
伴着这部电影更是搞出了全城寻熊活动,如果假期充裕,我也想杀过去参与一下。
看人家经营的有滋有味,不由得心一酸,有些事情,不是靠吹,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脑子。
拉开窗帘往下看,夕阳下的东四环仍在拆牌子。
何必?
与其大刀阔斧,不如有的放矢。
也无能力说什么,煮碗面吃去。
听着本老师配音的帕丁顿小熊,想起上次走在伊斯林顿(Islington)街头忽然偶遇本老师的经历,再看到电影中熟悉的伦敦街景,不禁感慨这部电影真的是一封写给伦敦的情书。
Gruber's Antiques——Gruber古董店先来说说诺丁山门的波多贝露古董市场(Portobello market), 这里是伦敦最大的古董市场,每周六开门,不过一定要早点去,因为店主们下午2点就要收摊。
帕丁顿就是去这里为露西姨妈寻找生日礼物的。
地铁站:Notting Hill Gate
© portobellomarket.org布朗一家住的地方伦敦有很多彩色的房子,其中最著名的在诺丁山门地区,但是布朗一家住的地方其实在Chalcot Crescent。
这里离伦敦动物园很近,旁边还有著名的集市Camden Market。
地铁站:Chalk Farm
© Andy Jam书中的第一个伦敦标志性建筑物——塔桥经常会有人把塔桥(Tower Bridge)误认为伦敦桥(London Bridge), 大抵是因为《伦敦桥要倒下来》(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歌实在太出名,而塔桥又壮观又美丽,所以大家在伦敦市中心段的泰晤士河上看到一座雄伟精巧的桥,就会觉得那是“伦敦桥”。
伦敦桥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是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过境点,而塔桥建于1894年,两座塔是维多利亚风格的。
离伦敦桥最近的地铁站是Monument Station,离塔桥最近的地铁站是Tower Hill.下图左边是伦敦桥,右边是塔桥
CC BY-SA 2.0 geograph.org.uk书中的第二个伦敦标志性建筑物——圣保罗大教堂 装扮成修女的休·格兰特迷倒了不停喝茶的圣保罗大教堂保安(西蒙·法纳比 饰),之后又瞬间变装逃走。
这一段实在太精彩了,简直笑得停不下来。
圣保罗大教堂最初建于公元604年,961年被维京人摧毁,在1087年大火中与整个城市一同毁灭,1561年闪电击中了教堂代表性的尖塔,1666年伦敦大火将其再一次付之一炬。
——总之非常曲折,现在的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年重建之后的模样。
需要注意的是,和大部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教堂不同,进入圣保罗大教堂是需要买票的 地铁站:St. Paul's
© Visit London布朗先生工作的地方——碎片大厦布朗先生抬起头来,发现帕丁顿正在窗外擦玻璃,这可不是普通的办公楼,而是欧洲第一高楼——碎片大厦。
碎片大厦(The Shard)又名“摘星塔”,高达309.6米,共有95层,因为租金过于昂贵,截止2014年2月,楼内办公楼空置率为70%。
顺便说一下碎片大厦旁边就是英国最大的菜市场——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关于这个菜市场的文章请戳《AM带你逛伦敦最大的菜市场Borough Market》地铁站:London Bridge
摄影师:Alain de Botton帕丁顿火车站——Paddington Station帕丁顿火车站既是布朗一家遇到帕丁顿小熊的地方,也是第二部电影中的关键地址。
在真实的帕丁顿火车站中,不仅有帕丁顿小熊的雕像,还有帕丁顿小熊纪念品专卖店。
而且这里真的可以坐蒸汽火车,火车名为“飞翔的苏格兰人”(Flying Scotsman),最初的路线是往返于伦敦与爱丁堡,现在能到达的地点更多,因票价比一般的火车更加昂贵而成为高级列车的代名词。
© depositphotos最后是帕丁顿最爱的橙皮果酱(Orange Marmalade)的配方材料:1.3公斤塞维利亚柑橘(Seville Orange),2个柠檬(仅取汁),2.6公斤白砂糖步骤:1. 把橘子和柠檬汁放进一个大锅里,加入2升的水,煮沸后盖上盖子,文火炖2个小时2. 把橘子和煮橘子的水分开,等待橘子凉下来之后,切开,将果肉舀出来放到煮橘子的水中,加入一半的糖,搅拌使其充分融化之后煮开,沸腾6分钟后过滤,过滤时需要充分挤压果肉3. 把融合了糖的混合液倒入另一个锅中,把橙皮切成细丝,加入另一半的糖,低温搅拌直至所有的糖溶解,待沸腾起泡1525分钟之后关火。
如果锅不够大,这一步骤可以重复多次。
4. 果酱冷却20分钟之后,即可装瓶。
今天已经是二刷了,电影里有泪点也有不少笑点。
说实话,虽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故事还需推敲,但是啊,作为真人动画片,可以给五星好评了。
看了不少影评,发现说布朗太太的很少,估计没多少人是跟我一样冲着布朗太太的扮演者莎莉·霍金斯去的吧,哈哈从第一部开始,玛丽·布朗就是第一个站出来收留小熊的人,也是一直相信他、支持他的人。
第一部里给初来乍到的小熊起了名字,后来一直维护帕丁顿,最后挺身而出去救小熊。
这一部里四处奔走全力为小熊洗清名誉,帕丁顿越狱后打电话的时候,玛丽也是全家给小熊回电话后第一个跟他聊天的。
后来还利用自己的跳水跟游泳技能救了小熊。
可以说,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罩着”小熊帕丁顿的人。
亨利·布朗说小熊帕丁顿擅长发现别人好的一面,殊不知,他的妻子玛丽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且,玛丽不仅是电影里暖到炸的角色之一,也是除了过气演员布坎南之外的搞笑担当之一好吗!
看她跳水感觉充满了喜感。
潜入布坎南家被发现的时候一脸无辜让人忍俊不禁。
相信算命人的故事,相信鹦鹉,让我想起第一部她为了创作不惜多次爬下水道,真心感觉玛丽是逗比一个。
水中救帕丁顿的时候我莫名串戏到《水形物语》,结果在如此感人的一段里几次不厚道的笑出了声。
最后游泳穿过英吉利海峡结果因为忘带护照返回,玛丽,你确定你不是来搞笑的嘛!
玛丽游泳穿过英吉利海峡结果因为忘带护照返回忘不了电影里伯德奶奶说:“演员是这世界上最狡猾和虚伪的人群之一。
”还有布坎南说“你我都是艺术家。
”的时候玛丽脸上的表情。
看完《帕丁顿熊2》,我最深的体会是:无论何时何地,记得对别人有礼貌,记得乐观,记得保持善良,还有,有梦想的话,那就赶紧去追啊。
小熊之于我,好像变成了一种情结。
看完这部,内心就好像冬夜里喝了一杯加了棉花糖的热巧克力一样熨帖。
某日,Paddington车站的小熊电影里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街景,各色人物的口音,一只爱吃橘子酱三明治的小熊和它温暖的家庭,这就是最寻常也是最难得的生活。
生活总是不会这么一帆风顺的,想把事情办好但是总是搞砸的小熊,努力想办法赚钱的小熊把自己弄进了监狱。
可是小熊就是有神奇的办法,在粉色袜子和橘子酱的作用下,监狱变成了应该是全世界最棒的监狱吧。
最后的最后,如所有童话的结局一般,坏人得到了惩罚, 虽然小熊没有拿到pop up book,可是Aunt Lucy居然来到了英国。
这一幕真是哭到不能自已。
三年前看的第一部,那时候刚来英国,是同事带我看的,看到小熊艰难努力适应生活,蠢萌的样子,真的很容易映射到自己身上,在电影院里数次泪崩。
第一部的最后说“London is different, but that means everyone can fit in",一直记得这句话,好像信念一样. 第四个冬天以后的这一部,电影里的伦敦已经不在陌生,日子也井然有序过着,虽然还是有很多的慌张和惶恐,可是就一点一点安定下来了,也有温暖和小确幸,比如小熊,它就有那种力量,治愈生活里的兵荒马乱。
童话真的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童话让我们有力量有期待地去过冬天。
期待还有帕丁顿熊3,如果那一个人还陪我看熊就更好了。
Please look after this bear and hope you will be well looked after by someone someday.
一个人再坏,也会有他善良的一面——出自于社交圈庞大的帕丁顿熊当现在的小朋友被熊大熊二逗得哈哈大笑时,当大朋友被泰迪熊所污染时,不知不觉从两年前我慢慢地被一只叫帕丁顿的绅士熊所着迷,它那真诚迷人的微笑,优雅绅士的气质,杀伤力十足且又蠢萌的熊瞪,让它的熊格魅力无限扩大,让世间变得如此可爱又温馨,你有什么理由不着迷?
本·卫肖,帕丁顿熊背后的缔造者,英国国宝级男演员,对他的认识,是当年那部让人疯狂的禁片“香水”,之后的电视剧都是9分以上神作,美貌与实力并存之人,还特么是个80后,你有什么道理不着迷?
时隔两年,本带着帕丁顿回来了,还是那个穿着蓝衣,戴着红帽,提着小行李箱的果酱(哦,不对,现在改为登云梯了),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在剧中又狠狠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它有颗感恩的心,对熊叔熊婶的养育之恩,对布朗一家收养之恩;它时刻保持着谦卑的真诚问候,对邻居也好,对陌生人也罢,包括对剧中的反派,狱中的扛把子,都心直口快,直言不讳,连做“垃圾桶”时不忘回一句“不用客气”,也在让观众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你不得不佩服如此单纯耿直又礼貌的熊。
它能让自我封闭的上校找到楼下那久违的恋爱;它能时刻提醒不记得拿大门钥匙的邻居乙;它能让做着枯燥无味不吃早饭的快递女热情高涨;它能让收垃圾的黑人小哥仗义相助;它能在无意间用一只红袜子把灰暗冰冷的监狱打造成粉红温馨氛围;它能用一块果酱打开厨艺成渣脾性爆裂的厨师长那脆弱的心扉;它能用美食激发出罪犯们内心中幸存的温暖。
这种强大的亲和力,已经让它的熊格魅力散发到每家每户每人每物了……整个剧情不复杂且简单,但简单的剧情中导演玩的伏笔细节与后期的衔接呼应却是大师级的,前期的苹果糖在后面成了帕丁顿制敌神器、布朗爸前作的百步穿杨和此作追求青春的瑜伽、布朗妈漫画中的梦想一跳、姐姐的印刷事业、弟弟从小着迷的蒸汽火车、倒霉的法官、立体漫画中的伦敦等等……对整体形成了完美的呼应,看完后让人欲罢不能,感动和笑点聚在,谁说简单的剧情不能拍出让人叫绝的佳作?
这个冬天就需要如此温暖又可爱的帕丁顿熊来个熊瞪……推荐指数:★★★★★
这是一部暖心 暖肺 冬日合家片 笑点泪点并存的好电影没有烧脑的剧情, 峰回路转般的反转 故事的开始 是小熊希望给养育自己的姨妈熊买一个礼物 弥补姨妈熊没来过伦敦的遗憾。
它笨拙的打工 努力的挣钱 但是同时不忘帮助那些弱势的 固执的 身边的人 always see the good in people. 即使身处监狱之中 也没有改变自己 依旧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
完全没有judge任何一个罪犯。
每一个关键时刻 都有人向他伸出援手。
这可能就是大智如愚 没有勾心斗角 Paddington 也会担心 家人是否会遗忘自己 是否会厌恶和梳理自己。
也会拼进全力 让姨妈熊为自己骄傲。
家人是最坚定的后盾 和最包容的港湾 无条件支持和信任着你Paddington 笨拙的,有礼貌, 有原则的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希望你我 也能被温柔对待和给别人带去温暖 即使在见识过世界黑暗之后 也能不该初衷 热爱生活 look for the good in people。
说来惭愧,周日下午看“帕丁顿熊2”的前晚,我才刚刚补完第一部“帕丁顿熊”的影片。
然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只可爱的英伦范的小熊。
2008年10月13日,Google Doodle纪念帕丁1958年10月13日帕丁顿·布朗首次出现在英国作家迈克尔·邦德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只叫 '帕丁顿' 的熊”里,从此这只天秤座的小熊成为了英伦文化中最经典的卡通形象之一,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
明年,它将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
迈克尔·邦德和帕丁顿熊的合影然而帕丁顿熊的原型却来自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塞尔福里奇百货(Selfriges)的玩具柜台。
1956年的平安夜,迈克尔·邦德在牛津街的这家百货公司的柜台看到货架上最后一只泰迪小熊,怕它孤单,就买回家送给了太太,也由此激发了他自己的创作灵感。
塞尔福里奇百货(Selfriges)帕丁顿熊的第一本小说原稿被迈克尔·邦德送给了他的经纪人哈维·乌纳,书中写道“这是来自最黑暗的非洲的一只友善的熊”。
但是他的经纪人告诉他:虽然曾经在北非生活过一种叫“阿特拉斯”的棕熊,但于19世纪70年代在摩洛哥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被猎杀之后,熊这种生物就从非洲绝迹了。
阿特拉斯棕熊没有照片存世所以,后来正式出版物中,帕丁顿熊就变成了从秘鲁来的了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秘鲁只有一种熊,就是被称为“眼镜熊”的安第斯熊然而很明显,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帕丁顿并不是“眼镜熊”。
眼镜熊(安第斯熊)不过,迈克尔·邦德作为作者却不是第一只帕丁顿熊玩偶的拥有者。
Shirley Charles1972年,Shirley和Eddie夫妇经营着一家叫“Gabrielle Designs”的小型设计公司,母亲Shirley亲手制作了第一只帕丁顿熊送给了儿子Jeremy和女儿Joanna。
Jeremy Charles这位幸运的小男孩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电视人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harles),如果你正好看过“Top Gear”,你一定知道他。
让我们回到电影里来,帕丁顿熊名字的来历,看过第一部的童鞋一定知道,没有看过的大概也猜到了,不过我还是啰嗦讲两句。
布朗一家初初遇见小熊的时候,就是在帕丁顿火车站,所以他们用这个火车站的名字给小熊起了这个名字。
第二部影片里也出现过这个火车站的场景,帕丁顿和布朗一家追着反派来到火车站时,有着清楚的场景标识性识别物 - 大钟。
不过开着环卫车的清洁工把帕丁顿送到火车站外的场景却不是在帕丁顿火车站外拍的,而是马里波恩车站在梅尔科姆广场的入口。
影片中,帕丁顿和布朗一家住在温莎花园街32号。
现实生活中,位于诺丁山的温莎花园街是真实存在的,但你找不到32号,而且建筑也和影片中不一样。
因为这个温莎花园街是作者迈克尔·邦德把他父母在雷丁的住址(Winser Drive)和他自己的住址(Arundel Gardens)各取一半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温莎花园街(Windsor Gardens)。
那么影片中的温莎花园街是搭建的场景还是确有其处呢答案是:这片社区真实存在的。
这片建筑位于摄政公园北面樱草山的一处街区。
另外一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地标也许是第二部电影里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 诺丁山的格鲁伯古董店。
现实中这家店位于波多贝罗街86号的爱丽丝古董店,比这条街更为出名的就是波多贝罗市集了,但市集仅有每周六营业。
这栋建筑也在另一部影片“意大利任务”中出现过。
除了案发的古董店,第二部帕丁顿熊电影里的游乐园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又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哪里呢?
好吧......这个应该是虚构出来的场景,不过也不排除以海德公园的“冬季仙境”为雏形。
其实,在“帕丁顿熊2”里面,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本伦敦12景的立体书。
可惜,影片只透露给我们的12景有限,除了明确的伦敦塔桥、圣保罗大教堂,还有的只是帕丁顿想象中露西婶婶来到伦敦看到的一些街景。
电影看完,我也没有找齐这12个伦敦景点。
不过,片方为了电影的宣发,在伦敦的5处公共空间设置了5个立体书的场景。
帕丁顿火车站内展示的是白金汉宫
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彼得山展示的是皮卡迪利广场
泰特美术馆附近展示的是伦敦塔桥[img=30:C]伦敦塔桥和市政厅附近展示的是议会大厦和大本钟为代表的威斯[/img]
格林威治半岛广场上展示的是特拉法加广场的国家美术馆就先介绍到这里吧,剧情好像我也没透露什么,感兴趣的就自己去电影院看吧,反正我是挺喜欢这只小熊的。
作者:Jun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关注微信与微博:
微信号:artvoi,名称:艺术星球微博:artplanet艺术星球
溫馨幽默又感人暖心的《帕丁頓熊2》,時隔兩年多,我們又在冬日溫暖相遇啦。
布朗家的姐弟都長大了呢,帕丁頓還是那麼呆萌可愛~給顧客理髮那段全場笑得最大聲,帕丁頓一直念叨“我只是垃圾桶出來散散步”也超好笑,太妃蘋果糖的粘性也太厲害了吧;當溫莎花園的大家眾志成城一起要去幫助帕丁頓,忽然看得心頭一熱呢,當飛機降落到海面,帕丁頓的三個獄友跳到海裡和布朗太太一起營救帕丁頓的時候真的好感人,還有最後帕丁頓和露西嬸嬸見面擁抱的時刻,還是忍不住感動到濕潤了眼眶。
我真的很喜歡帕丁頓熊,電影很棒!
(粉色明亮了整部電影呀~)
个人的观影偏见。太假的动作特技,不切实际过于幼稚的幻想,没有什么创新的剧本,尴尬又不好笑的英式笑话 (C'on, it's 2017 and you still copy from 90's). 没有让我看第二篇的想法。
自此奠定了中老年巨星反派秀的系列路线,上次是沙宣化的妮可基德曼,这回是骚腥气的休格兰特,下一场是秃顶大叔味的裘德洛?
伦敦夜景好美,结尾基佬歌舞才是最高潮。
儿童片
太真实了吧,看得我都哭了
如果说第一部是差强人意的伦敦幼齿闹剧加低配wes,那么第二部简直脱胎换骨式升级到中阶wes。剧作流畅饱满、细节小心思玩得溜极,镜头语言更是一曲献给伦敦的如梦似幻的欢乐交响乐。暖洋洋的粉色监狱和耍宝卖萌的休叔都给人很大的惊艳感,大满足了!
比起第一部的温馨,第二部却是什么都没讲一样,莫名其妙的剧情走向,莫名其妙的的人物性格转变和成长,帕丁顿熊的卖萌下是整部电影的低龄且生硬的剧情
监狱的反差萌挺可爱的
可爱的英国小甜饼,然而打分有点虚高?不过熊的质感是真不错
见影评:教科书级别的合家欢电影
看过这部电影我们Oral B 用户回去还怎么面对自己的牙刷
给我看哭了竟然
依旧是伦敦旅游宣传片,帕丁顿熊就是移民化身,伦敦再次欢迎它。这种糖果色的童话故事就是套路牌,导演作为韦斯•安德森粉丝,这次是复制了一遍【布达佩斯大饭店】,休•格兰特的大反派不过是英国蔡国庆,最后拔高主题的时候又玩了一把【生活多美好】的梗,概况就是套路化的低幼和拿来主义的拼凑。
不知道从哪儿睡着了…睡睡醒醒并全都能看懂…
还好吧
home
在美国捡到一只帕丁顿熊玩偶,还以为真的是缘分,大家告知真相,于是去看一下。真难得有个动画形象是声音低沉毫不夸张的,但声音又不是少年的那种,所以大家说萌,我却只觉得像个克制的中年人。宣扬的爱还是很美好的,发现自己的嘴角不自觉也在上扬的时候,还蛮欣慰的。20180313
我就是觉得失业不能在家憋着所以看这个戏…不错的儿童片。Hugh Grant男一的戏份。一直等着看Imelda Staunton最后发现她是配音的…刚看完Brendan Gleeson俩儿子演的Mother!就看老爹的戏,不过我挺喜欢他的爱尔兰口音。
温馨又有趣。小熊有一双无比纯真的眼睛,见不得他受任何委屈。
3·5;粉色监狱风(何况还有神似比尔默瑞的男主人)实在太韦斯安德森了,糖果色系的场景美妙迷人,美术很强大;休格兰特抛弃偶像包袱,在反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褶子里写满“我是戏精”;整体比1强,细节呼应莞尔,充满甜蜜与希望,信任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