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断背山》一样,剧中的主人公自私贪婪,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对边缘人素无偏见,只是片子一开始好莱坞式的烂煽情就让人反感。
妓女就妓女好了,拿什么星梦破灭说事,逻辑混乱。
小女生式的成名梦,一味渴望名利财富,如果仅局限于儿时的众多奇思怪想之一也罢。
若以长大成人后的眼光看,这类理想未免太过纯物质且没有道理了。
更加不懂的是,就在旁人对其痴人说梦一片不相信声中,她竟莫明其妙地成了高速公路上的Street hooker站街妹,两者间关系令人费解。
之前的剧情顺利解释了绝大多数性工作者的心态——缺乏精神追求且贫图快速便捷的物质享受。
相比之下,另一主角Selby的思维及行为也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两个活宝也的确是天生一对。
因为爱,妓女决定从良,她将自己想从良的愿望告诉了Selby,结果这混球竟然问了一句很绝的混帐话:"为什么?
我听你过说那样不错啊"伟大的妓女同志并没有怒,只是停顿片刻向她解释道:"有时是不错,但这不是重点。
现在有了你,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 片中Selby年纪不大但起码成年,没有知识也该有常识,这行怎么会好过呢?如果是这样,岂不是人人都争做性工作者咯?能发表如此言论的家伙不是存在严重智力问题就是内心麻木不仁到一定境界了!Selby人格的一致性贯穿全剧:离家出走投奔爱人,花完了身上所剩的钱,大大方方提出:"你会照顾我的,是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爱人,整个一寄生人!不仅啃老,所谓的爱人不过也是包养责任人。
骨折恢复之后拜托请对你自己负责。
四肢健在,头脑也灵活,能吃能睡能跑能跳,就是不能自立。
当妓女同志在外奔波,求职屡受打击的时候,Selby同学真强呀!不管不顾,直接了当表达肚子饿须进食的迫切需求。
粗线条的妓女同志又一次该怒而不怒,内心充满愧疚地干回老本行,同时发现了杀人夺车的发财新大陆。
妓女同志的爱情观貌似是:"爱你就养你,包你满意。
"并且该同志一诺干金,对爱人承诺过的待遇一定兑现,绝不开空头支票,坚持奉行"无毒不丈夫"及"宁可我负天下人"等至理名言。
同时又不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仁义之举,放过了一个呆呆的胖司机。
但事事难料、人世无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所以,妓女同志"迫不得以,万般无奈之下"杀死了全片中最好的一个人,变身为名副其实的女魔头。
Selby同学在得知妓女杀人后还是相当的恐慌,毕竟法律的刑罚不是儿戏。
不过,害怕之后仍是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没车开要吵,去渡假的愿望未能满足要闹,拿别人用命换来的钱和新朋友鬼混,可人家也不太待见她,最后还是只有妓女一直守侯着她。
最让人拍手叫绝的是,该同学即使跑路时也不肯降低生活质量,坚决不搭大巴一定要自驾游,还以行李多为由劝说妓女。
妓女同志对爱人千依百顺,顾不上连续做案身体和心理的双疲惫,毅然滑向罪恶深渊,只为博红颜一笑。
当然,后来面对警方时,Selby同学再次本色出演,毫不犹豫与罪孽深重的妓女划清界限。
片子最终以一句废话结尾"Aileen and Selby never spoken again."即使是根据真实案件,确有其人其事,这样两个生物还是让人很无语,耗费人力物力将其搬上荧幕只是为了展示丑恶自私的灵魂,用来让人厌恶?未免太破费了。
从前有个小女孩,满怀着天真的梦想,希望成为广受瞩目大明星,她始终相信梦想有一天会实现,尽管只收到无数无视和嘲讽。
小女孩慢慢长大后,不堪的出身将她排除在同龄人的社交圈之外,没人愿意注意她;更有一些可恶的男性强占了她的童贞,将她推入冰冷的深渊。
再后来,残酷的生活让女孩变成一个生命力强大的糙女汉子,挣扎在男人堆里艰难谋生。
她想,她受够了那些男人,也再不会爱上他们。
于是,命运让她邂逅了一个稚嫩的少女,她深深地爱上了她。
但弄人的是,爱情没有给予她救赎,在她想为爱情重回阳光时,反而使她深深地沉入地狱。
幼年沃诺思派蒂·杰金斯(Patty Jenkins)执导的《女魔头》(Monster)是2004年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荣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奖项。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身世多舛,备受男性侮辱的社会底层女性,在爱情点燃生命的热情之际,如何在追逐爱情和与残酷的生活本身较量的过程中,成为公路杀人女魔头。
查丽兹·塞隆(Charlize Theron)在影片中饰演头号女主艾琳·沃诺思(Aileen Wuornos)。
成年沃诺思现实中,艾琳·沃诺思出生后不久,16岁的母亲就和父亲离异,随后她便被母亲扔给外祖收养。
11岁她便在学校涉足用性交易烟、瘾药和食物,并与哥哥发生性关系。
她的外祖父也经常对她实施性猥亵。
14岁的时候,艾琳怀孕——是外祖父的朋友强奸的产物。
儿子出生后几个月不到,她辍学并被外祖父扫地出门。
之后她嫁给过一个69岁的老男人,但不久就离婚,并数度因酒驾和偷窃、持枪射击等罪名被捕。
在此期间,她和一位同性恋酒吧的女侍莫尔(Moore)邂逅,两人迅速同居,并靠艾琳在公路招揽的性工作获得的收益支持两人的生活。
最后艾琳因杀人被捕时,却正是莫尔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而直到最后被处决时,艾琳仍然相信莫尔还爱着她。
在精神病患检核表检核中,艾琳得分为32(总分40)分,一般分数在25或30以上就可判为精神变态。
派蒂和塞隆在电影中,以令人钦佩的勇气和仁心艺术化地塑造和演艺这一角色,给予这个犯下七条性命的女人充分的理解(并不是宽容)。
深入地刻画其不断试图战胜“不可抗拒”命运的渴望和尝试,以及现实社会对她种种歧视和蔑视的悲剧现实。
# 关于艾琳·沃诺思的资料参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leen_Wuornos艾琳·沃诺思女朋友对应的影片角色是希尔比·沃尔(Sellby Wall),由克里斯蒂娜·李奇饰演。
沃诺思和希比尔在一家同性恋酒吧邂逅,并迅速坠入爱河。
为了和爱人有独处的空间,沃诺思更加积极地在公路上招揽顾客赚钱。
但在其中一桩交易上,她遇到了一个有性虐待癖的男人,为了自卫她枪毙了他,并拿走他的钱和车。
借此,她有了和希比尔长期住宾馆的第一笔钱。
爱人的纯真让沃诺思看到了希望般的曙光,再次燃起了生的渴望,她开始试图找到正式的工作来养活彼此。
但所有的正经工作单位都以她有犯罪前科、没有大学学位为由拒绝了她,哪怕在最终她向一个黑人女性招待员吐露真情时都无法获得理解和帮助。
我想实话实说,我想重新开始而同居后,十八岁的希比尔一步步向艾琳勾画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美好幻想——关爱、派对、房子、购物、饰品、游乐场甚至沙滩边上的别墅。
陷入经济窘境时,她责问艾琳为什么不继续卖淫来赚钱。
在知道艾琳杀人后,她还要求艾琳坚持干完最后一桩——获得一辆车子。
爱人对“美梦”的渴望也推动艾琳越走越远。
查丽茨·塞隆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给人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在影片中有化妆使接近真实的艾琳·沃诺思形象,但在整部电影过程,我们仿佛没有看到带妆的演员——只有原原本本的艾琳·沃诺思。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她对眼部和肢体的控制上:去见爱人时用心洗刷自己的身体并不时偷偷对着房间里的镜子打量自己然后露出得意的眼神;在不同男人轿车中的讨价还价时的神态与手势,如此水到渠成;在初次射出子弹时内心的惶惑、恐惧和癫狂以及在女友面前的勉力转换……表情和肢体之真实和到位堪称卓绝。
在这对主角的爱情中,艾琳是保护者和供应者,骄傲地负责养家糊口并竭力满足希比尔的渴望。
纵然经历过无数摧残,但这个女子内心仍然有着美好风景,而爱则是这片风景得以供应她整个人生命延续的唯一源泉。
片首,艾琳走进酒吧前在内心说,她只有五块钱,如果上帝不能指引她将钱用在刀刃上,她就选择自杀。
正巧,一脸稚嫩的小女孩希比尔对她展现出善意,聊天、抚摸和赞美——终于艾琳遇到了一片绿洲,虽然这片绿洲实在过于稚嫩,且无知而虚荣。
艾琳是直女,但对于一个底层性工作者而言,她的爱情——如果存在的话——绝对和性无关,她已经厌弃了性,也厌恶那些男性。
而希比尔,叛逆的娇娇女,一向被父母保护的很好,没有社会化的事故和对妓女的蔑视。
她是不成熟的、自私的,她的爱情或许源于这样一种希望——一种存在话本里面的真实——偶然邂逅、与众不同、浪漫的爱情、独立的居所、木马和摩天轮、沙滩和别墅。
她给予她理解的爱,但她不理解生活,也不关心艾琳的钱是从哪里来。
她的无知和不可靠,究竟该归结为人性还是归结为太年轻?
在一切没有发生之前可以说是因为太年轻,但一切发生之后,她在为自己开脱指罪艾琳时,用爱的名义强迫艾琳认下希比尔自身的罪时,年轻还是理由吗?
事实上,艾琳将所有的钱几乎都给了她爱情催促艾琳去卖淫赚钱;心怀恶意实施性虐待的男人扣断了艾琳心中的底线,触发她自童年以来对肉体交易的极端厌恶和长期被欺辱的悲愤的大爆发。
在第一次自卫杀人后,她在内心一边惶恐一边为自己辩护。
然而,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不再是底线,而成为一个发泄的窗口——艾琳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性的报复的窗口。
艾琳只有一个朋友,一个越战老兵(布鲁斯·邓恩,Bruce Dern),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一个长辈。
但是对于底层人民而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互相慰藉不顶用——整个社会主流,尤其是体面阶级对他们依旧充满蔑视和敌意。
最催人泪下的一场戏是一个好男人(斯科特·威尔逊,Scott Wilson)的死亡,他本意是为了给孤行的女子撘顺风车,劝诫和帮助她。
艾琳明显是动容了,她眼神充满纠结和痛苦,甚至有些颤抖,但一切都来不及让她思考,希比尔催促着要一辆车。
她也说服自己,为了掩盖以前的罪恶,他必须死。
如果他出现在她尚年幼的时候,帮她找一份工作,或者送她上了学,生活该会变成更为平淡但幸福的模样。
这份救赎的善意终究来得太晚。
艾琳:为了挽留自以为的爱情我们仇恨犯罪分子,若有若无地歧视贱职工作者,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的罪行和卑贱的职业。
但罪行和贱职并不等于这个人。
正如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精妙评论:“我开始意识到,它其实是神学上爱的美德的一次体现。
它拒绝刚性地对待沃诺思和她的故事——相反,它坚持视她为上帝的造化物,值得我们关注。
她被生活残忍地扭曲,本已看似无法再有向善之心,但当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爱时,她还是尝试着想要做一个更好的人。
”这该是影片最启发人的地方。
在国内对沃诺思的罪行也多有报道,按照一贯的套路,罗列罪行,谴责反社会和心理变态,顺带以“女杀手”为噱头吸引流量。
这种现象是不应当持续下去的。
我们在生活中,每个环境都有许多所谓的“loser”,但我们的态度并不乐观。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看不起倒数的学生,富人家的学生往往看不起穷人家的学生,名校的学生往往看不起非名校的学生——有些幸运的学校会加以开导,但是更多地方是任由这种若有若无的歧视弥漫。
许多年后,有多少弱势群体能够实现“逆袭”?
有多少人又要长期背负着压抑和愤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落和情绪弥散开来会是多么一股强大的负能量?
但相对而言,这个例子中的学生们还是幸福的,他们至少都拥有继续接受基本教育和被保护的权利,至少他们拥有家庭和朋友——生活还是给予了他们相当多的积极帮助。
然而,在艾琳的战场上,她孤身一人,没有战友,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武器。
她赤手空拳,莽撞而冲动,用暴力的手段摧毁了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同时也摧毁了她自己。
她的行为不容原谅,但她的一切作为都有她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就是影片试图传达的最重要的部分。
信念可移大山,但爱瞬息可变
我信仰Aileen Wuornos除非是对自己的美丽拥有绝对的自信,同时又对自己的事业创新有着极度的渴求,Charlize Theron定不會接下這個角色。
在這部由女導演Patty Jenkins編寫並指導的電影裡,南非第一美女Charlize Theron大毀形象,增重30磅扮演了或許是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女性連環殺手---Aileen Wuornos一角。
影片極大程度地還原了Aileen無奈走上不歸路的一生,但對其成長經歷卻只是一筆帶過,在此稍作補充。
Aileen的幼年是支離破碎的,父親是個猥褻兒童的瘋子,最後在監獄裡自殺。
母親在生下Aileen前與她父親離婚,可在Aileen4歲時,母親因無法承受單親家庭的壓力和責任,拋棄了Aileen。
Aileen隨後被外祖父母收養,而這兩位也不是什麼好傢伙。
外祖父酗酒,在Aileen年幼時常常無緣無故地拿起皮帶抽Aileen的屁股,哪怕Aileen只是在廚房裡彎下腰撿東西。
這樣的家庭環境,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正常成長。
Aileen在14歲時懷孕,生下的兒子隨後被領養走。
同年,她開始販賣自己的身體和技巧。
20隨時,她遇見一位69歲,十分富有的快艇俱樂部部長,後者深深為她著迷,並與她訂下婚約。
可Aileen放蕩不羈的本性難移,最終導致婚約解除。
Aileen隨後的日子漫無目的,她靠賣淫,造假甚至持械搶劫維持生計。
直到30隨時,她遇見了Tyria Moore, 也就是片中Selby的原型。
而之後的故事,觀眾都知道了。
這是一部主題黑暗,又壓抑的電影。
儘管片尾導演還是給了一個Aileen走向光明,走向希望的鏡頭,象徵她終於擺脫了這個骯髒的社會。
影片對被性慾沖昏腦袋的變態男性的刻畫又是那麼真實,刺眼。
而Aileen內心對愛和生活的渴望以及她單純卻明確的世界觀又是那麼的心疼。
講一些很主觀也不理性的個人看法:要是你不理解Aileen的行為,或依舊是揪著她殺人只是為了自己的觀念不放,我們就沒法好好玩耍了。
社會造人,環境造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個合理的起因。
在Aileen的故事裡,Selby只是導火線,而真正迫使Aileen殺人的卻是這個虛假,齷齪的社會。
Aileen本人在行刑前一天說道:「我知道他們在看著我。
得了,我又不是殺人專家,剛開始幾次下手是因為他們要強姦我,我是自我防衛。
之後幾次我做的不好,甚至很笨拙,我把手印留的到處都是!
可那些警察,他們就看著,他們不來調查,我還記得我殺某john的時候頭上有一個直昇機飛過去,上面坐著誰?
警官?
可他就是不下來。
他們想讓我殺人,他們想讓我成為連環殺手。
」而在法庭上宣讀完認罪聲明後,Aileen怒吼道:「你們居然判一個被強姦的女人死刑!
你們都是些渣!
」別跟我說什麼她是妓女,她應該習慣性交易,或是她只是被強姦,而那些受害者卻付出了生命這樣的話。
你不知道一次強姦,哪怕是未遂的強姦會對女性身心產生多大的傷害!
那種憤怒和絕望殺一百個人都消解不來。
真是不怕你冷眼,我在看到Aileen殺掉第一個和第二個john時感覺就像吐出了含在嘴裡兩小時的嘔吐物一般,甚至恨不得自己也能上去補幾槍!
Selby對於Aileen而言是救贖,是在骯髒世界裡她唯一發現的美麗閃光點,是Aileen繼續活下去的唯一信仰,為了這個信仰,Aileen願意付出她生命裏的一切。
這是最單純的愛,除了依賴,不牽扯其他任何東西。
這個世界已經不給她提供任何堅持她活下去的東西了,既然這樣她為甚麼還要活在這個世界上?
當她已經準備好,要前往另外一個世界時, Selby成了她的羈絆,使她覺得人生未果。
此時她不死,就是為了能守住這份羈絆,她殘生的唯一羈絆。
而為了這個單純的目標,她有什麼做不出來?
更別說殺掉幾個惡心的雞姦犯了。
至於她對整個世界做出的貢獻,如消滅潛在強姦犯,保護女性也就不再贅述了。
以上,我信仰Aileen Wuornos.
看《女魔头》看到莎比同学得意洋洋喝了一口酒开着车去酒吧,记忆就中断了,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去了,总之电影没有看完,给我自己留了一个悬念。
后来就毕业了。
但知道一定会是最爱的人去背叛。
电影总是这样。
好像是上一周导师在课上举例子随口提到女魔头里的莎比有多冷酷。
我才想起,我还没有看完这个故事。
刚刚看完了。
花两个小时去看别人的一生。
Charlize Theron太肯牺牲了,从外貌、体型到举止,她将一个真正的女魔头演绎的栩栩如生,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
Aileen是一个生活的浑浑噩噩的妓女,从没人关心,只是一个人过着龌龊不堪的生活。
没人喜欢孤独,即使外表再强悍。
当有人靠近时,最初的抵抗是因为自我保护。
而一旦得到了她的信任,压抑许久的感情的洪流就顺着这个泻洪口喷涌而出。
而当你将如此多的情感全部投注到一个人的身上时,一般都不会有好结果。
影片极力描写Aileen对感情的执着以减轻观众对她连续杀人的厌恶感。
但当她杀人成瘾之后,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
其实Aileen不是没有想过好好生活,然而一个妓女想找一个正正当当的工作,根本就是不可能,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今天看的电影是《女魔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了一个濒临自杀的妓女偶然认识一个女同性恋的小女孩,二人相爱,为了养活小女孩,妓女重操就业,可是在卖淫的过程,妓女遇到了一个想要折磨她 虐待她变态的嫖客,这个人彻底改变了妓女的认知,她开始厌恶嫖客,她不再卖淫了而是转为杀死所有的嫖客,然后拿走所有的钱财。
这样的改变显然来钱更快,妓女和小女孩过上了一段快乐的时间,可是好景不长,妓女很快就被警察盯上了。
妓女每次作案的现场都不一样,很难被警察搜寻证据,于是从小女孩下手,说服小女孩给妓女套话。
妓女识破了小女孩背叛了自己,可是她还是选择了保全小女孩,故意交待了一切。
“始乱之,终弃之”,小女孩的突然出现打断了妓女本来想要自杀的计划,妓女不是同性恋,可是她毫无保留地爱上了小女孩,但小女孩想要的是“无忧无虑的 幸福快乐的平常生活”。
为了过上这种生活,妓女铤而走险成为了一个连环杀人的女魔头,而最后事情败露,小女孩则是冷酷地选择了保全自己,抛弃妓女这个让我想到了一些阶级差距:一些富贵的人和一些贫穷的人一起玩并且做了坏事,最后往往像是命运注定了一般——富贵的人可以得到保全,贫穷的人承担责任。
妓女只是一个妓女,是那么的边缘与社会底层,常说“戏子无义,婊子无情”,可是动用真心的只有妓女,可是真正付出的只有妓女。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日本作家说过类似于“中年人出轨的爱情是最真挚的,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对于中年人来说,去爱一个人,成本和代价才是最高的”,这个逻辑上成不成立我不知道,但这个说法让我很触动,毕竟让我记忆到了今天。
我想某种程度上我也是这样看待女同性恋的“女同性恋之间的爱情是最真挚的,因为她们获得生理性上的快乐是最少的,她们会更接近于精神上的真爱”,在这种情况下,何况一个妓女本身是直女呢,一个直女爱上了女同,这会更接近于真爱吗?
Aileen Wuornos《monster》、Marv《sin city》,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只是电影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里,M要酷一些,而A则是让人同情,当然这个不是我想写的重点。
M是漫画人物,身处被定义的环境,sin city 这是个理想状态的城市,处处都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即使像M那么强悍的人,依然摆脱不了那种精神上的空虚,孤独没人理解,深深的绝望但是没办法摆脱,似乎真理就是这样,他认定了绝望。
歌迪出现了,美丽的生命,就像是一束光打在他的心上,这温暖能融化M冷酷的心,不论是什么样的理由,就算只是利用,M也愿意用此生换这一晚。
A真实的人,处在社会的底层,我相信她看到的罪恶不比M少,或许更残酷。
难得的是A心中对爱的期待是那样的美好,只是生活不是戏剧,上帝帮不了所有迷途的羔羊,一天天down、down、down……直坠地狱。
在她决定自杀的那天,希尔比请她喝了酒,还让她住宿,温暖啊,莫名其妙的就这么来了,就算A不是les,为那种未曾体会过的美好性向算撒。
爱啊,总是来得那么蹊跷。
M知道歌迪只是找一个能让自己安全的人,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双方都是索取者和施予者,爱做的很贴近心灵,M的心灵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慰藉。
这种拯救的意义M知道,当歌迪死了,M知道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止自己的复仇。
A的希尔比就是上帝给的惩罚,这个小女人懦弱、自私、贪婪,为什么明知道这是上天给下的套A你还往里面跳?
看你局促的笑,看你的尴尬,看你的别扭,这些都不是你本性不是么?
好吧,我能把很多的原谅你的理由,放在你的出生,你的家庭,你教育水平低,你没有生存技能上,但是我不能够原谅你的是你的好逸恶劳、自以为是和贪婪!
对爱的辨别低,我很无语,但是最后希尔比给你下了圈套的时候,你还这么天真,你真可爱!
你对爱的向往、你对幸福的期盼难道没有告诉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有希望的么?
死了什么都没了……似乎不是只有他们,我们每个人对爱的态度,总是参杂着些偏执,在追寻爱情的时候,在一起的时候,在爱离开的时候。
寻求理解、寻求关心、寻求爱与被爱的真谛。
人性就像是狗,给爱的时候呜呜软软的叫,含着满满的信任和幸福;被抛弃的时候,无法相信,心会变冷,开始怀疑,然后在外流浪,依然带着对爱的忠诚。
M比A潇洒的原因,是因为歌迪死了。
A比M幸福的理由,是希尔比还活着。
1.从法律角度来看,李第一次杀人应该是可以构成正当防卫的。
后面的杀人,与其说是为了获得车和钱来守护爱情,不如说是她对男权社会极端的反抗。
电影对李是有一定同情的。
2.李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归路,和整个社会结构对她的压迫有很大关系,也包括她个人的悲惨遭遇。
她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童年的被性侵、过早的卖淫、被家庭嫌弃,摧毁了她的童年和梦想,甚至整个人生。
3.当李已经想自杀,来结束绝望的生活时,她遇见了西尔比,点燃了爱情和生命的希望。
为了爱,她决定努力生活(存)下去。
她把西尔比当作了自己的救赎。
4.西尔比没有处在李那样的境遇中。
李一无所有,只有西尔比,她愿意把一切都献给西尔比。
西尔比不可能像李对她那样彻底和无私。
在某种意义上,她也不能真正理解李。
在李的犯罪之路上,尤其是最后一次,西尔比让她再搞一辆车(杀人),其实已经构成了教唆犯。
但她为了脱罪,帮助警察确定了李的杀人证据。
5.在李的卖淫生涯中,她见惯了嫖客的淫欲和对女性的侮辱。
所以她觉得那些男人死不足惜,没有guity,她说“我和上帝是不矛盾的。
我与他同在”。
但当她最后遇见了一个善良的男性想要真诚地帮助她,而不是只想fuck她时,她动摇了,但已“无路可走”,还是杀了他。
在杀掉一个无辜的善良的男性后,李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并陷入痛苦。
所以她既是为了保护女友而认罪,也是为了良心而认罪。
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的角度,演员的表演很自然--前天在宣武一个地下市场买的盘,昨天晚上在家中观看。
写短评,但是字数超了,就只能放到影评里了。
看了一半。
字幕很乱,很多对话都没有翻译,但这不是我停下来的理由。
停下来是因为感觉很难过。
百元之恋前半部分也看着很难受,但总的来说女主也算是从泥潭里挣扎着找到了自己的重心。
但是这一部,在看似酣畅淋漓的暴力之后,女主畅想未来,想找一份工作。
selby有些嘲讽地说,你得有degree啊,她觉得无所谓了闯就完事了。
面试的时候律师事务所的老板(?
并没有攻击她,而是用一种轻巧的“高级的”方式让她感觉到一种本能的不适。
所以她只能通过自己的粗鲁来缓解这种自我攻击。
selby说:所以他做了什么?
女主这时候也只能说:他什么也没做,哈哈!
因为社会地位或者说权力的不对等,使得“接触”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刺痛。
selby三杀:我在饿肚子诶!
你为什么不去做你的老本行?
我不觉得她坏,我只觉得很悲哀。
女主角在一个还无法自立的小女孩身上得到了她所认为的爱,然后又为了维持这份爱的希望,而只能去供养小女孩。
作为局外人,我觉得这就是悲剧的开始,一个人她尚且自己都无法保全,又怎么去提供支持和爱呢?
所以selby也在寄希望于外界的拯救或者说从依赖父母亲戚到依赖一个社会经历丰富的中年女性,可以看作她只是从一个家庭的孩子到了另一个家庭当小孩。
其实selby和女主角的困境是一样的。
selby就是女主角的内在小孩,柔弱且需要爱需要供养。
不同的是,我们真正的内在小孩是存在于心灵里的一个意象,并不能成为情感宣泄的实体。
而当你遇到了一个所谓的“爱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可以想见的溃败。
那时候就可以一边扭曲着哭泣一边控诉着:我这么爱你!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女主角的尴尬是真正的死胡同,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技术也没有奇迹的人生,当她幻想着过着名流的生活之时,她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傻子。
影视作品告诉你,好人行善积德,误会被解除,追妻火葬场,只要你勇敢,你就会熠熠生辉,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无愧此生。
一切做功都指向经济独立,人生得意,然后就上价值,接着解放那些思想不够进步的同志们。
互联网也常常告诉我们,你不快乐的本质是你的思想不够清晰,你的格局不够,你陷入了泥沼里,你的自我价值没有建立起来。
然而有时候生活就是一个没有根的方程式。
它根本就没有解。
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
和比自己更惨的人去“比惨”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他都活得好好的我更应该努力活。
因为永远有人在受苦,我的痛苦就应该被四舍五入掉吗?
btw电影里还出现了“爬过来”和“叫我爹”这些地方也引起我的一些不适。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命令”它能变得非常的调情,但在某些时候它就会变成一种击碎自尊的叩叩。
就好像,当你感觉安全舒适的时候,玩笑话是一种幽默,但当你以下位者的姿态等待着审阅和盖戳的时候,对方只是微笑着把你的小作文撕掉然后问你你是否有妄想症的时候,这种“自称西格玛男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死吧。
这并不是正义,这只是羞愤或者说无能狂怒。
回到开头,杀猪盘也是一样,我记得以前在某乎搜索杀猪盘,最高赞就是说有些女人就是会被骗子骗,因为符合她们幻想的只能是骗子。
身在其中的时候,明明觉得不可能,可是人总会觉得,“我也许是例外”“就算是邪恶之人,也不一定不会被我唤醒善心”“他虽然对我很坏,但是他怎么不对别人坏,也许这就是爱情吧”。
当你选择赌的时候,你明白,失败了就是joker。
不仅骗子会笑你,最高赞会说你是意淫狂,你自己也会说,天呐,我怎么会觉得我会遇到奇迹?
我在干什么?
事到如今我仍然在想,唯一不寄希望于奇迹的方式是,把那些无穷无尽的自我感动和神化以及同理心,放在自己身上吧。
我觉得描写男性犯罪者的题材还蛮多种多样,可是描写狂躁不安又不体面的社会地位不高的Psychopath女性的影视作品好像还蛮少的。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路数,你还得被道德法律舆论多重审判。
除非真的跟美剧里那种连环杀手一样24k纯变态……我只是感觉,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但是总有小部分人是特别惨。
这种惨体现在一种基本的生存体验得不到保障上,同时你又像被人抚育的红毛猩猩那样,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存在”。
我思故我在了,你要是不思考你还能是个混沌的量子态,现在你思考了,你坍缩了。
既没有办法拥有神之智力实现自我,又拥有着丰富的敏锐的知觉。
我没有答案,我也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就像我买了很多书,但我看到那些公式定理的第一时间,我就开始逃避。
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然后自我攻击已经变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植根在大脑里。
你尝试着同情自己,但是你又会发现,有些东西是无法克服的。
就像酒精或者刷抖音一样。
你明明知道这样垃圾,但你就是臣服于此。
毕竟如果你可以克服,人生的前18年你就应该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而不至于在都已经可以称得上“中年危机”的年龄段里才发现大脑空空,除了一些自相矛盾的人生感悟之外啥也没有。
塞隆前面再怎么颠覆性的表演,也比不过结尾打电话时的那几个眼神
只能说charlize的演技实在了不得
略显平庸的电影。如果不是题材的敏感性和查理兹塞隆变形的噱头,恐怕很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一席之地。不过可能因为导演是女性,所以其实更关注女魔头人性和无力的一面。还有那些犯罪背后的哀伤和痛苦,在后来的美剧《谋杀》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查里兹塞隆演得好像本色一样,east先生表示完全看不出就是偷天换日里的那个美人
查理兹·塞隆的封后之作。女神做了好大牺牲呀
太压抑了
要我觉得 塞隆也没演那么神 化妆有一半的功劳
Theron牺牲了自己的美貌,但这只是她完成角色的一部分,她的表演深入到了角色的内心深处,让我们见到了一个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处于社会边缘的人是怎样一步步为了她所爱的人和她重新找到的生活方向而走向毁灭的。
或许毁灭才是爱的激情所在!塞隆毁的不轻啊,这还不拿影后没天理了~
那纪录片叫啥名的?比这好
塞隆演得确实太刻意,太使劲了,还不如女配角给人印象深刻,凭这样的演技就获了个最佳女演员,那年的评判标准太低了
演技可以
剧作的问题不少,主要体现在多余的旁白,叙事结构的散乱。还有最终的剪辑也非常平庸。但是两位女主,尤其塞隆的表演确实很出色。影片并未让这个真实故事变得滥情而猎奇,然而内在的张力也没有发挥出来。最终落得个类型不类型,文艺不文艺的尴尬境地。配乐也太不贴了。
I hate betrayal
查理兹·塞隆在片中的形象和原人还真是超像的
最后几场Ricci的戏拉低整个片子的高度- -||| 确实是蛮悲剧的。 DO THE RIGHT CHOICE. 塞隆演得好用力啊,体力影后get.
又忘记勾这片了,当年很喜欢。
塞隆演技太牛逼了!
感觉塞隆大多数时候用尽全力在演男屌丝,那些小动作、小表情过于抢戏了。美版松子的一生,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同性恋异性恋都一样,只要你丧失自我,搞什么恋什么性别,永远都不过是劲驴一头!
彻底不支持影片所展现的一面,谁人没有可怜之处,不能因此泛滥同情,罔顾规则。和背背山一比,此片连道德制高点都找不到,搞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