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印象中的恐怖片。
印象中,恐怖片应该是这样的:情节紧凑、压抑,氛围黯然、血腥。
伴以演员在其中的惊恐表演和时不时的惊声尖叫。
观众在心脏的缩放中感到毛骨悚然。
然而这部恐怖片的着色点却并不全在让你毛骨悚然,它用悠长缓慢的方式来表达却同样让其营造的氛围直指人心的同时,还缓慢的为你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一开始,你甚至分不清谁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其中时间与空间也一直左右摇摆、转换不定,让人有些微逻辑混乱。
终于,电影结束,全部的情节得以连贯起来,分清了其中所讲述的关于爱情这回事的三段故事:振南与冰封下面容安详的灵魂之爱、小女孩朝子对继父晦涩懵懂的爱恋、最后就是金田原与其丈夫遗忘生死的爱情。
而我所能记忆的全部是金田原对其丈夫的爱。
早听闻有种爱情让人爱她便成为他,在他死后以他的面貌他的形态而生活,直至遗忘了自己。
让死去的、挚爱的他生存下来而自己反倒成了虚幻的没有影子的逝去的人。
最成功的谎言是欺骗了自己。
想起《蔷薇红莲》中也有相似的桥段,爱妹妹的姐姐以双重的身份让妹妹继续“存活”了下来。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被太深刻的雕琢成形存活在心。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由衷的盼他们安好;在他们死后,我们笃定死是一场可笑的太虚梦境,我们选择笃信他们仍旧一切安好并相伴在侧。
有这种信念固然不可怪罪,只怕在信念的不断膨胀下变成了偏执。
爱,可以是暖人心脾的良药,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让你在兴奋与快感中逐渐死亡的毒品。
我喜欢这部电影,可是,我仍旧坚持:自己好好的存活下来才是对所爱的人的最好的回馈。
写于2007-12-12-20:17能坚持着看完,很佩服自己!
可能韩国电影的共同点是:摄影和美术绝佳,尤其是这部《奇谈》(非常喜欢第一个故事中男子拉开日式宅门后展现出的四季“2人世界”---绝对动人心魄),然而说到韩国恐怖片的共同点可能就是---“故弄玄虚+颠三倒四的情节+自圆其说的无聊结局”。。
喜欢恐怖片的朋友们需要的,难道只是华丽的背景和阴森配乐后突然冒出的“番茄酱脸”??
当演员表终于飘上来。。
影迷用“看没看懂?
”取代了“好不好看?
”。。
我想这对韩国恐怖片来说,绝对是个问题!
实际上在冥婚开始以后男女主在冥界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他们真正的爱上了对方并有了孩子,但是当女孩发现她的这种爱跟她的母亲一样是占有和完全的自私以后,她放走了他毕竟他们一个是人一个是鬼,但女孩爱上了他所以从此以后就跟着他,等他去世以后真正的在一起,还有我认为他两任或人妻子的死可能跟只是巧合或者是女孩的影响下让他找到了这两个注定活不过一年的老婆,还有就是我认为他的那个活人女儿就是这个死去的女孩和男主生下的孩子借着他第一人妻子的婴儿来到了世上,仅猜测因为首先男主两任或人妻子只有一个生了孩子,说实话这个女儿演员挺像女鬼,其次就是让他女儿要走的时候女鬼很意外的很躁动像是在跟女儿说话或者是很激动的期待以后再见到女儿,最后为啥哭就是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跟男主一起了。
本来还算不错的三个故事生搬硬套的拉在一起,感觉零乱,看着产生一种莫名的恼火,如果像< 昏迷 > 一样出成系列电影那样可能就会很好,只是个人意见!
一开始确实看的一头雾水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看到后面慢慢开始收回伏笔才把所有的东西串联起来 看懂了情节里面这些所谓的“鬼”就其实没有那么恐怖了 人的执念和欲望罢了 整体三个故事 第一个我觉得一般 很唯美 但是比起其他两个故事少了些力量 第二个故事里面的小女孩好漂亮啊 每个镜头我都觉得她的脸好精致啊 好适合镜头 太干净太好看了 当看到瘸腿医生安慰她的时候我就大概猜到小女孩应该不会被轻易安慰变开朗的 她需要母亲的原谅 也需要确定的不会离开的爱 所以医生被带走了啊 第三个故事应该是最精彩的 几层反转讲述清楚了两人之间的爱情 因为爱你 所以我幻化成你来爱我 不愿意接接受爱人的离世 所以人格分裂了 所以人疯了 困在了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好孤单 身边人离开只剩自己就是如此吧 三个人都是因为爱 不论是鬼魂的陪伴 还是把你带走 还是我变成你来爱我 其实都是缺爱的人在一个很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寻求安慰的故事 人是一种很需要情感关系和安慰的东西啊 影片恐怖氛围营造的还不错 但是全部看完之后就不会觉得恐怖了 反而会觉得其实会有这些恐怖内容的存在是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实 他们只能在那些我们看来疯狂的事情上找到寄托 只是我们不理解罢了 片子给人感觉好像时间线拉的很长 其实一切都在几天就发生了 每个故事的主角几乎是无人生还啊 怎么说呢 都去了另一个世界 也许在那边现实不会那么痛吧 值得说的一点 里面音乐挺不错的 每次到温情时刻用的配乐都很贴合 凄凉又唯美 真的很悲伤 但是爱这种东西本来就说不明白啊 这些情愫本身就很难啊 能有多少人灵魂都不愿意离开所爱之人呢 所以才要借助鬼神来讲这些东西吧 因为现实几乎不存在 其实整体还可以 起码故事讲通顺了 看完也get想表达的内容了 不难懂 但 怎么说呢 爱这种东西 不要试图去永远握住 也不要试图去弄懂它 不要陷入执念 否则只会自己陷入泥沼
当年,小林正树的《怪谈》为恐怖片添加了一种具备纯正东方特征的新模式。
这样的电影以风格独到著称,其实是整合了多方资源的结果。
影片故事多取材于百姓街头巷尾相传的鬼故事,耳熟能详的程度深为民间所体贴。
这些故事不仅在于鬼魅力量所带来的恐慌,而是寓情于理的将大众处世哲学深化,通过艺术手段的掌控剖析美化深化了这些本来低俗的鬼故事。
譬如说,女鬼的复仇其实关联凄美的感人恋情;譬如说,遇鬼的人多因私欲过重而遭到报应轮回;还譬如说,精致的影像构图从而使简单的内容得升华到匪夷所思。
这种典型的寓教于乐并美学出众的影片完全区别于好莱坞作品中的感官刺激式的鲜血淋漓以及骨肉的支离破碎,很具备内蕴。
陈可辛等人的《三更》系列其实就脱胎于《怪谈》这样的经典影片。
保留了三段式的结构,将恐怖元素之外的爱情、灵异、人性、社会、唯美等元素统统整合一起。
因而,大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得到的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受,而且因由情节的披露而得到唯美的感动和内心的反省。
而且,由于精简的故事产生的影片长度的缩短使影片质量更依赖于导演功底。
在这样的影像中,美学和艺术的升华是关键,叙事则退居二线。
韩片的仿效潮流一直沿用了好莱坞电影的整个体系。
无论叙事结构、演员安排以及美学形式都是好莱坞味道,几乎所有韩国大片都是如法炮制。
07年,韩片素质直线而全面的大幅下滑,纯属这种复制能力的日渐萎靡与自身风格发展的瓶颈之间迟早要爆发的正常现象。
就是因为如此,这部仿效于日系同类影片风格的《奇谈》反到显得分外抢眼,成为一部口碑不错的有着神秘东方气息的韩式非主流鬼片。
影片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具备一种悲凉之感,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首尔的一家医院。
影片貌似三段式的鬼故事,却有着渐近式的升级,完整的表述了东方轮回世界中的鬼魅。
恋尸一段的“冥婚”很东方,属于传统的东方鬼故事;拯救女孩和无影妻的故事则明显借鉴了惊悚片的传统套路,一处是心理顽疾,一处是精神分裂。
《奇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导演兄弟二人将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渐进的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彻底的决绝的鬼世界。
这种鬼世界在导演唯美和超现实的影像中,有着非一般的审美意境。
而且,这种审美是必须让人相信的。
好在导演控制局面的能力尚可,一步一步推进而出的悬念、惊悚以及必要的恐怖场面带动了剧情发展。
《奇谈》中的鬼魅其实很有趣,没有敌手。
因为,影片要讲述的决不是鬼,而是人。
这些终究被神鬼吞没的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因过分执着、眷恋而变得扭曲的人性。
从始至终被鬼新娘陪伴的叙事者,为获得唯一的被爱而发生车祸的女孩,和因失去挚爱而精神分裂的女医生,统统的被同样境遇的恶鬼追魂。
因此,影片叙述的主题其实是相当绝望的。
在以轮回报应为基调的东方文化中,这种鬼故事的产生往往是民间经受灾难、民心灰暗之时流传的。
可惜,导演虽然有意借用了非常时期的绝望心态,却没有进行必要的联系。
而且,影片的笔墨多数都在围绕情节进行叙事,完全忽律了为影片进行命题的工作。
是的,片中的鬼魅本就是冤死的(在1942年新娘被害凶手抓不到;女孩的母亲嫁的是日本人;医生在给日本人做手术时被病人杀死。
),死前都刚刚拥有幸福。
被鬼所吞噬的人也是如此。
在观者以为影片的时代背景毫无作用的时候,才明白影片中的人为何对厉鬼束手无策,甚至心甘情愿的与鬼永生在一起。
《奇谈》的政治隐喻可谓是含而不露。
好在《奇谈》的形式美还算出众,导演几乎将一切素材都认真的演练了一番,尤其对于情感戏。
第一段故事中春夏秋冬的镜头切换,唯美且言之有物;第二段故事中,女孩见鬼的诡异场景,可以视为病人的心理世界;第三段故事中,光影中浪漫实在充满着爱与惊恐;这三个段落都是故事的点睛之处,为影片的基调作了好文章。
如《奇谈》这样借鬼说情的电影,确实需要高超的美学造诣营造虚幻的恐怖世界。
这几场凄美的情感戏,完全暗合了影片结尾那句“那个年代,我们还相信永远在一起。
”其实,在影片关于爱与真情、善良与感动、忠诚与依恋等等美好的背后,导演之所以让鬼魅肆无忌惮,人听之任之的被动。
也还是因为,角色们的心理都拥有扭曲的自私的爱或依赖,都对物有所恋,而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的一辈子终究不是为等待死亡而来,而是需要有一种感激生命、享受生命的正视命运的勇气。
因而,《奇谈》就如《怪谈》那样的鬼故事一样,留下了对美的依恋,也存在着必要的反思在其中,以激励人们看清自己,好好活着。
夏天的时候就想看这部电影,因为它的殖民历史背景吸引了我。
以为会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沉重,但这正是影片所回避的。
可故事本身的压抑与人物百般挣扎仍难逃脱的虚空,又绝逃不过日本殖民统治的背景。
影片由三个部分组成,名为《奇谈》,讲述1942年的京城(首尔)安生医院三天内的三件怪事。
三个故事都是人鬼相恋,本来共时发生、齐头并进,但影片叙事中作了抽离,三个故事呈单线性展开,时空的打乱增加了悬念的力量。
韩国恐怖片爱好古典欧式的华丽,这部也不例外。
从外表看来,这部影片没有国仇家恨的大是大非,对民族矛盾的处理是非常淡化的,如同孤岛时期的上海,王与寇都在歌舞升平中沉醉,不分敌我,很难分清谁是和服下的朝鲜人谁是操着朝鲜语的日本人。
界限的模糊使影片难以承载沉重的历史主题,所以它更多的还是带有恐怖片的共性——对扭曲人性的剖析与展示。
实习医生爱上美丽的少女,即使她只是一具尸体。
等待他的是养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他宁愿给停尸间的睡美人戴上戒指。
美的东西注定无法拥有,他在心性大乱之下与尸体完成一场交媾,从此少女的灵魂追随着他的余生。
三个故事中,这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
未婚妻与他缔结冥婚,他们素未谋面,他看到尸体,与她相爱。
这场爱情是他一生的慰藉,两任妻子和女儿皆先他而去,唯有冥婚的妻子不离不弃,“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当年的少年,风烛残年之际在女鬼的引领下离开了,结束了他一生的孤独。
人间真的比幽冥更寂寞,每个人都需要灵魂的陪伴。
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第二个故事最适合。
失去父亲的朝子爱上自己的继父,在车上和妈妈争风吃醋导致妈妈和继父车祸丧生,朝子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却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
天才医生李秀仁对朝子悉心呵护,他告诉朝子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过失造成母亲死亡。
朝子最终还是负疚死去,李医生也随即丧生车祸之中。
医生对女孩的挽救更像是挽救另一个自己,他们同样陷在对亲人的愧疚当中无法自拔,女孩死去,医生失去了拯救自己的机会。
那是他的跛脚留在世上的伴侣,于是他在女孩第一次见到继父的地方死去了,死于意外,也死于寻觅幽冥伴侣的路上。
最后一个故事最好解,正像仁英临死前叹息的那句话,“好孤单”,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的好孤单。
仁英自始至终都有坚定的意识——她是死的,因为她的丈夫还活着,她必须是死的。
否则她的孤独感将无根无由,她也无法解释潜意识中对那场惨剧的零星记忆。
于是她伪装成亡夫的生命继续活着,“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
”仁英无法承受丧夫之痛,认为在事故中死掉的是自己,而孤苦的丈夫继续活着,想念着她、哀悼着她、守护着她,人类远远比鬼魂更需要对方。
影片的最后,三场死亡交织在同一个瞬间,三条单线叙事在结尾重合,那些在世间寻找守望等待的孤独灵魂,都了无遗憾地上路了。
由生到死,永远只是一刹那,人间通往幽冥的路并不遥远,而人类在没有找到入口的时候,却总得经历煎熬。
另外,喜欢它的音乐,和蔷花红莲一样的圆舞曲。
《冥婚凄谈》几年前看的,画面拍摄得挺美的。
故事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一间医院里·影片包括几个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一个穿校服的小女孩 冻在严寒天的冰面里什么的,校服上还有血迹……另一个故事,哪个男性角色的恋人因为什么原因而去世了,在一幕白色的背景里 这个男性角色和尸体冥婚并度过了春夏秋冬……
看完电影,觉得自己有好多话要说呢。
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做人吧,还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呢。
你,我,他们。
都有各自的故事,都有不想说给别人听的秘密。
然而,不管是肮脏的过去,还是偷偷摸摸的小九九,绝对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消失不见。
他们尘封在角落里,只是为了能在某一天被某个人打开,自此,那些的那些从记忆的闸门内,滚滚而入。
因为孤单吗?
那。。。
是因为寂寞?
还是。
因为活着呢?
我们都是极其渺小的人啊。
在生活的洪潮中,无望的随波逐流着,推推搡搡的前进着。
却又无法就此抽身离去。
我很喜欢电影的另一张海报,一张黑白照片。
大家坐在医院前,就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样。
我也非常喜欢电影最后几分钟的描述,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烛光。
要是时间不曾改变什么,是不是就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
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
看了这么多影评 为什么没人说第二个故事里的小女孩幻境里 那个背孩子的女人 女孩最终被自己的内疚和自责杀死 除了对这场车祸中丧生的母亲和继父无法释怀之外 还有对这对无辜的母子深深的抱歉 那个网友说的对 你们都觉得女孩是爱上了自己的继父 片中并没有提到女孩是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还是半路丧父 就给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这样的定义 女孩在第一次见到继父的时候那个微笑可以看出 女孩的纯洁善良听话 母亲自顾自的放开女孩的手 和悬在半空中女孩的手 这个有特写 电影想表达的是女孩不想母亲的爱背别人夺走另外医生的死为什么说是女孩带走的 而不是医生对没能救回女孩的自责呢?
其实片子看着不错啊,就是稍微有些乱罢了,但其实剪辑叙述都非常清楚了已经……
这是一部文艺气息浓厚的恐怖片,画面效果惊艳绝伦,只是仅有影像是无法支撑起全片的,导演仿佛是广告、MV出身的从业者,在操控这部作品中太流于形式,所有事件似被强连在一起,事件也缺乏起码的合理性,头尾的设计则更显莫名其妙。
我的天,又是人格分裂,还绕来绕去的,但是那个冥婚还是很感人的
吓死姐了。。。
没有坐下好好看,不觉得咋样。
颇有镜头感 且三个不同的故事在时间线上有所串联 但是意思差了那么点。。。而且过度的卖弄镜头弱化了故事
很是漫长···要慢慢慢慢慢看···
三段故事,画面太美,故事太散,让人有点看着犯困,但看完解说就知道这是关于寂寞的故事,能体会导演的用心,可以说内容,配乐,画面结合的很好,但就是不像是一部恐怖片。
有点恐怖有点文艺还有点感动···
(妖艳的蝴蝶 一桩桩妖艳的死亡 并排的故事其实也真的挺诡异)
没看到。。。。文艺的电影果然不适合我们!不过那一句"好孤单"成功戳中泪腺!
最后她说,但我相信我们都有灵魂,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然后举起蝴蝶发簪,自尽。我突然特想哭。
遗憾,这片子实在无法代入进去。
把我当做你。。
棒子你就只能这样了= =
特别与美感
看到我想睡觉,就是文艺片嘛。。。。。不好看
拍得很唯美,音效也做得不错,画风上,日式恐怖和韩系恐怖有机结合了。
平淡无奇
这才叫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