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终极困境,幻觉不断涌现,思绪万千复杂,却是真情实感。
成长中的痛点,临别前的遗憾,在忏悔中反思,在绝望前挣扎。
唯独没有对战争本身的直接正面反思,来不及上层次,危机时刻只求本能的绝处求生,绝不放弃。
影片只好借助瘸腿的黑人土著和朦胧中纯洁女孩的强烈对比来反思战争的意义,和带来的创伤与残酷。
死亡边缘之旅,结局是释然是玩笑是对普通士兵的恩典,是对美强大实力和训练的体现与颂德,同时也不失为对反恐战争的一记耳光。
只是不知道能够扇醒谁?
片中,主角父亲的性情、对家庭的点滴影响与行为举止,也是来自战后创伤,与女友的争执也源于部署战场的离别。
另外,他幻觉中对父母女友追忆的镜头也都是单腿而跪,而不是正常站姿,也用意深刻,立不起来,挽不回来,正极好配合了真诚忏悔与内心告解。
如此穿越,堪称精妙。
回不去的过去,站不起的现在。
这样别具特色的灵魂之作却在我们的豆瓣评分不高,因为娱乐不够吗?
发人深思的痛心啊!
痛苦而深邃的民族却变得及时行乐的肤浅,是伤害太深不愿记起?
还是变化太快我们跟不上时代?
有时也会想,为什么乐观肤浅的美国佬总在不断挖掘检讨自己,总在挑战内心与灵魂?
拍出让我们去不断挖掘的好作品。
豆瓣分确实不高,但国外反映很好!
有些时候,乐于检讨自己才能进步,这种情感细腻的反思片,最能挖掘人的内心,直彻心扉。
然而又最是我们所不愿面对的。
我们在学人家的先进技术战术思想等,他们却在高度先进的现实与实践中挖掘最本真的哲学问题--认知自我。
何为进步与倒退。
怀念小平,讲得真好,两手都要硬。
抖音比抖心容易, 听歌比听课享受, 看跑男比谈危机痛快, 追技术比追思想来钱。
值得反思
双人狙杀任务,狙击手一开始表现的相当专业,倒是一旁的观察员逼逼叨叨个不停。
箭在弦上,两人的职业素养瞬间反转,狙击手哑火的表现像是个三岁孩子。
好吧,我才知道此片不是普通的酷酷军旅题材,主题才刚刚开始。
可拍到大概一半的时候,我好像分不清幻觉、现实了,一直在切换场景,待逐渐了解了主角的LOW逼人生之后,也就不奇怪电影开始时,主角的那次脑抽断电了。
暴力父、卧床母、恩爱妻,三条线没有很好地融汇在一起,所以最后引出的“向前一小步”的中心思想,来的也是云里雾里。
这么好的场景、道具,布置的比太多军旅题材电影都要完善、真实。
但却没有拍成一个铁血军旅片。
让我感觉这片是一个包装高大上的威化巧克力,你说它不好吃吧,人家口味轻有爱吃威化的主儿。
你说它好吃吧,它也就是个威化,大多数人还是更爱吃巧克力。
总结:主角例假,砸了任务、坑死队友、踩上地雷、顽强求生、引发思绪、牵出主题、奋力踏出、一看逗比。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反战片,因为对于当代征战战场的美国大兵来说,“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似乎是个挺哲学的问题。
片中的一些对话颇有舞台戏剧的感觉,虽然不那么贴切吧,但确实让我想起了等待戈多。
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故弄玄虚。
你为什么来到这里,真的因为无处可去吗?
你为什么不回家,你确定你踩的是地雷吗?
不记得在哪个访谈看过,Armie说过如果他不能理解一个角色便无法去表演(似乎是man from UNCLE?),我信任他的选片,愿意去看他对自己每一部作品的理解。
看了这片的访谈才意识到,这是个寓言啊。
不局限于战场,甚至本意可能就不在战场上。
不抬脚你就不会知道底下到底是不是地雷,也无从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你的最后一步。
抬脚,make a move,这才是主题。
我把它当反战片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人之所以来到当下的身不由己和“过往”的无意义,我以为对于Mike来说,他的意义在于未来,从重新找回女友单膝跪地那时开始。
我向来是个看重目的的人,认为达到目标才使一切有意义。
但如果跳出反战片的框架,会突然发现所有那些过往都不是无意义的,连停滞也不是无意义的(所有那些幻觉,尤其是小女孩,以及最后的玩具士兵)。
停滞,特别是绝境中的停滞,是思考和挣扎的机会,哪怕妄想也是有意义的。
意义存在于过往,当下,和未来,只要带着心,只要走出了下一步。
很赞,值得二刷。
Armie赞爆了,每一个特写都细腻得无懈可击,寸头man到炸裂,果然寸头是检验帅哥的标准。
迈克去中东奉命执行秘密暗杀恐怖分子的任务,由于失误导致了任务失败并且不小心走进了沙漠。
和汤米走进沙漠的过程中,汤米由于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炸断了手脚最后痛苦难耐选择枪击自杀身亡。
迈克尔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指挥中心,却告诉他无法派直升机去救援,而此时的迈克尔摆在地雷上无法动弹,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巴巴人男子和他的女儿,男子给他送来了水救了他一命,不停的告诉他:你要做个自由人,走出来,勇敢一点。
也用了激将法让他勇敢面对可能遇到的悲剧,接受他的惨痛,巴巴人的小女儿给了他一个美国大兵的玩偶,又匆匆离去。
夜晚的豺狼叼走了汤米的尸体,倒数的52小时过去了一半,恐怖和绝望如影随形。
又到了白天,由于缺水和炎热迈克出现了幻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看到父母争吵的场面,推开门又看到了思念的女友,一次次让他以为回到了家。
在最后救援队到达附近时,无线电终于响器起了回应,他又出现了汤米的幻觉,汤米走向他,向他递过来求救信号弹,告诉他打开我们就能回家了。
而此时,之前袭击的那伙恐怖分子找到了他,不断开枪射杀他的身体,他被打醒了,告诉自己:活下去,迈克就是迈克尔。
凭借着过硬的训练,枪枪打中了袭击他的人。
结果在最后幻觉中,他看到了幼年时对他打骂相加的爸爸,过来拥抱了他,他再也挺不下去了,摔倒在一旁,结果他脚挪开后并没有爆炸,他慢慢的挖掘开,才发现是一个罐头里面装着了一个大兵。
直到这一刻,他哭了,因为无数次以为自己要死了,结果没有勇气走进死亡。
也以为最不济就是炸掉自己的腿,而命运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发现并不是他踩的地雷而是一个玩具,他却在这上面站了整整三天。
谁又知道命运的安排,能让我们遇到什么,接下来谁输谁赢,又怎么会知道罐头里装的是大兵而不是脚下的地雷。
做一个洒脱的自由人,不去计较得失,不去彷徨,不去让自己后悔,释怀该放下的人和事,去拥抱爱的人,这一切都太重要了。
而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上天给的是地雷还是罐头呢?
所以,坚持下去。
最不济,每个人,都是殊途同归。
两星是给锤哥的。
果然是亡命雷区,全程雷人,导演的一颗文艺心想玩哲学这没问题,想表达每个人应该放下眼下的顾虑向前看的精神也能感受得来,但是你好歹有点正常人的逻辑和军事常识好不?
让一个在军队里对心理素质要求最高的狙击手执行任务时圣母玻璃心大爆发?
违抗军令救回去也得上军事法庭枪毙了好不?
而且还在用瞄准镜反光暴露自己这种低级错误的狗血老梗我也就忍了,在常刮沙尘暴的沙漠里埋地雷我就已经被雷得外焦里嫩了,再往后看一个大兵踩到地雷不第一时间清理脚下情况确认地雷型号以自救或通讯上报寻求远程指导,硬是在那傻站了三天胡思乱想差点把自己弄成神经病,这都不是编剧和导演双双是军盲的问题了,脑子差弦儿到一定境界了才能自我感觉良好的弄这么个本子让锤帅哥一路尬演。
就算是艺术加工也不能这么没下限吧……总的来说我绝对提倡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生哲理的表达方式,但我绝对鄙视这种无视观众智商用生硬的无脑情节来把一碗黑鸡汤硬灌给观众的片子!
各种现实与幻觉的切换。
导演肆意的表达一个要做自由人的主题。
烧脑的猜出各种虚幻和现实后得到的只是个简单的道理。
简单的在故事里重复了十多遍。
尊重导演的用心和细节处理。
但我要说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
不能过于沉浸于自我的表现。
还算是个好片。
可惜鸡汤太简单。
少于140不让发。
那就多说几句吧。
耐心看完仔细看猜中所有幻觉与现实后你会很有成就感的。
哈哈😄
刚刚看完《亡命雷区》内心还是有很多疑惑想上豆瓣看看影片,没想到一看评分只有5.7,而且是各种跟风差评,很不理解豆瓣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个人觉得 该片无论是从中心思想、配乐、各种特写、还有剪辑都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还有内心戏和细节处理的也很不错。
虽然各种道具比较简单 有没有战争电影的各种激情的打斗场面,但是 影片中很多镜头完全足够让观影者去欣赏与琢磨,且不论拍摄技术多么NB,至少是各种环境的特写都足够有味道 很有意镜。
也大概看了一些短评 有人写到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战争镜头 情结拖拉等等,个人想表达的是你想看激烈的战争片就不要来乱评这种情结细腻的片子啊,容易误导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而又想看这部电影的观影者。
笔者也很赞成部分观影者说这部电影道具简单,画面平淡。
这部剧让我想起了《电锯惊魂1》同样只是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也没有其他恐怖片那么惊悚刺激的画面,但是各种细节和内心还有环境的处理依然到位,你难道不认为这种电影是好电影?
其原因在于,你想看激烈战争片却看了一部细节片。
那你有什么资格去评判这部电影的好坏 以致于踩死这部片子呢?
你有这能力怎么没去当导演 当编剧?
图片借鉴于豆瓣其他好评再说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看前半部分也确实很迷糊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但是看到黑人出现后 ,让男主不要犹豫不决才联想到男主开始狙击时候的拖拖拉拉,所以该片中心思想明确:勇敢的走出下一步 不要拖拖拉拉,可能运气站一方面因素,但是你不去尝试 你就只能原地等死(任务失败,或者在沙漠中身亡)。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太固执己见 可以适当的听听旁人的忠告(话痨队友让他开枪,黑人让他往前走 )。
图片借鉴于豆瓣其他好评还有很多想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只想表达这部片子是一部好片,但是让豆瓣评分拉低了,笔者在这里也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寻到道同中人,小小的拉高一下该电影的评分。
再往远一点说说,是不是还有很多好看的电影因为观影者的类型问题还有泛滥跟风的评论给埋没了呢?
只希望豆瓣能越来越好吧 ,也不希望看到网络上这么严重的跟风问题。
以上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对于电影 有时间还是会继续去看一遍,才能更深刻领悟男主的内心戏。
同时,欢迎来喷。
《亡命雷区》迷离惊悚题材,视听手法非常老道。
观众明明已经做好了会爆炸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角色进入雷区营造出的动静张力大捏心脏,继而为整片气氛打下坚实基础。
唯一不足的是第一鸿沟与结尾收场戏没有互补,背离了常规洛杉矶派爱好者的观影习惯。
一个人,一片沙,一颗雷。
迷茫、恐惧、孤寂、痛楚、悔恨。
这些情绪皆被艾米·汉莫行云流水般演绎而出。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麦克所经受的痛苦折磨。
随着镜头的堆叠,艾米·汉莫不仅完成了外形上的蜕变,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产生微妙变化,为最后的大狗血做足铺垫。
本片立意挺好,与其说是惊悚片,不如说是实用心理治愈片。
大家都或多或少体验过被困的滋味。
但从未想过:囚徒有囚徒的四壁,自由人有自由人的困墙。
站在地雷上的大锤完美演绎了这两种墙。
影片用几乎无缝的象征手法处理麦克参军前及踩雷后的自困意境,这点挺有好片质感。
每个人脚底,都有一颗不敢松开的地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走不出的厚砖墙。
《亡命雷区》这颗雷,也许是一道童年阴影、也许是一次嘲笑、或许是一次撕心裂肺的恋爱,而这些暗黑记忆,成了永远抹不去的伤,这些伤像寒冷夜漠中的饿狼,肆无忌惮地咧开鲜红的嘴唇,围着你反复撕扯。
电影一开头就一脚踩着雷,那剧情该如何发展?
最终结局要不血肉模糊要不平安无事,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但中间情节做不好整个影片就是败笔。
生死攸关之际,生理心理遭受极大压力,不断重现过往云烟,人突然就会放下一切,会宽容那些在平时不可能饶恕的人和事。
这一点本片做的很好。
但是我觉得如果本片在主人公和当地人的故事上再做深度挖掘,或者整个影片都聚焦于此,我觉得分数不至于太低。
另外本片结尾确实精彩,但是太过于做作,而且让人感觉一厢情愿,政治意淫让人肉麻!
Why do you stand there? No radio no dancing, you just need to make next step even it’s a wrong path; Nobody's fault but mine; We are frightened by ourselves and always choose a way to make anywhere as a prison.
超级脑残烂片。不评价。
想法还是不错的,导演是想拍出一部好电影,但是搞砸了。
除了记得这张帅脸和搭档的叨逼叨,就是把一个战争片剪成了一个装扮成文艺范的精神病片了…
2017.6后吧 ……最后一刻,他解脱了,我也解脱了,看着可真煎熬……
一只特能苏的锤锤儿,感谢摄影师各种给金色扇状睫毛大特写。在B站不带字幕的看完意大利语版我也是尽力了。不过故事还是能看懂的,喜欢以睡眠不足引起的幻觉继而转换出回忆时间线的手法,结局没料到是一碗特别出乎意料的鸡汤XD
瞎逼拍的电影,连基本逻辑都没有。头一次看到敌人近在眼前了,开枪打远处的悬崖来吸引敌人的。都是聋子智障吗。沙子里埋地雷?刮个沙尘暴引信不全都触发了?导演整个一个顶级军盲。
简直不想承认自己看过
当你遇到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你敢尝试吗
主角以为自己踩到了地雷,实际上踩得却是一个空罐头盒。与其说上帝愚弄了他,我更愿意相信是他迈出的那一步感动了上帝。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差评充斥在评论区,真的看懂了吗?我给四星,是因为我觉得世界上不会存在百分百完美的东西,所以不轻易给出五星,但影片已经非常接近我心目中的五星了。
拖沓,难看,无高潮,无亮点。
前面还好,后面垮的很,过于刻意。像故意拖时长一样,非插入人生大道理。道理都懂,只是做不到而已。
假雷,wtf
不要乱丢垃圾
观众和男主人公一样,经历了110分钟的煎熬...真的不知道这部电影的意图在哪。
强忍着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失去耐心,我知道导演的意图,可是太作做了。电影不是这么拍的
挺哲学。
有的地方不合情理
一个人和战友一起进入雷区,战友被炸死,自己的脚又踩在地雷上,该怎么办,大多数人在缺乏救援的时候,都会选择拼死一搏,但导演却炮制出一个超人,居然可以在地雷上足足站了三天三夜,最近放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站在假雷上,将一部战争电影拍成超级战士的心理变化,固然是一种另类,但另类也不能胡扯
看了半小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意大利语太出戏。
1.墨迹,2.美国大兵是傻子吗?就算不会排雷,踩地雷也不挖出边缘看看是不是地雷吗?3.还是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