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院线观影】两年前,郑保瑞带着一部《智齿》亮相柏林电影节,以阴暗乖戾、血腥残暴的美学风格引起轰动,之后也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拿下四个份量不轻的奖,算是导演在经历合拍片模式后重返香港本地影坛的成功尝试。
今年初,郑保瑞又带着一部港产制作《命案》重回柏林,延续了《智齿》的犯罪惊悚类型,却意外换上一种“励志”的口吻,打破他以往作品中的宿命色彩。
命运这个主题,一向在银河映像作品中反复出现,此次是郑保瑞与银河映像的第三次合作,前两部分别是《意外》和《车手》,而这部新片却有别于常见的“银河风格”。
导演有意摒弃悲观的宿命论,转用全新的角度去诠释命运这个深沉的主题。
其次,导演运用类型糅合手法,层出不穷的通俗幽默感有效中和了暴戾的视觉冲击,而风水玄学自带的神秘感与惊悚氛围倒是与这个题材相得益彰。
郑保瑞一直对人的兽性与欲望有着迷恋的情意结,而这种欲望一旦与社会边缘人物结合起来,往往引发出各种疯癫过火的咋舌情节,由此刻画出香港当下的市井众生相。
这里有触目惊心的残杀互害,也有心酸可笑的弱势互助。
变态的雨夜杀人狂、嗜赌成性的凤姐、无法抑制嗜血冲动的少年,甚至是精神分裂的算命师,各人都无一例外,受制于各种欲望,坠入万劫不复的命运漩涡之中。
难道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非也。
算命师费尽心思为少年逆天改命没能成功,却无意中发现顺从内心的善意反而能找到解脱的出路。
像少东这个角色,他如何都甩不掉杀人的欲望,然而他可以在“杀与不杀”之间做出抉择。
这便是郑保瑞在这部新片中对命运做出的新诠释——万般皆是心,点点皆由人,在无法违背天命的情况下,选择顽强生存、忠于内心的善良理性,才是对抗命运、走向希望的最佳方式。
上周末在香港出现了几单惨案:一名失控狂徒砍杀两位陌生女路人、印度裔母亲用枕头闷死三名幼女。
尽管这些很可能只是巧合,不过联想到这部影片里的各种情节,又不得不佩服郑保瑞作为创作者,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命运的远见……
老许说,如果他天生如此,那是他的错还是天的错。
凶手说,我本来可以做医生的,但我第一次解剖老鼠,以为它死了,一下刀,它动了。
我不想的。
少东见血就兴奋,凶手下雨就行凶。
上天给你暗示,你就被牵着鼻子走。
但牵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心。
老许给凤姐祖的所有布置全都用上了。
镜子让她发现凶手,在电话里告知了自己大概位置;地垫让门没有被碰上;水晶让她成功反杀凶手。
被扎中颈部大动脉的凶手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但贪钱的本性,让她看见被凶手压住的彩票,居然失智的自己爬向凶手,致命伤达成。
所以命改不了的,你能改的只是过程,但结果是一定的,因为牵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心。
你心如此,结果就必然如此。
少东举刀看着老差骨,然后割破自己的额头。
你想逆天改命,但你不会是那个善良的人,你只是强行压抑了心中的暴力而已。
而同见血兴奋的暴力一样,这种压抑力也是由于激烈的外部冲突导致的,依然是一种应激反应。
你经历了如此大起大落,激荡起伏的情节,感到恐惧。
这种恐惧强过了嗜杀带来的兴奋,所以你保持平静,在恐惧尚未消散之前,你保持了暂时的平静。
但之后呢?
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之后呢?
当外部刺激带来恐惧的威慑力渐渐褪去,你心底最初的暴力会不会重新抬头。
遍体鳞伤、疲于奔命的老许对着天空喊,你在笑我。
是的,老天在笑,它不在乎是戊时还是亥时,是庚子年还是丙辰年,你改得了时间,改不了命运。
因为牵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心。
久违了的银河映像终于出新作《命案》,片名一语双关,一是指作为犯罪事件的命案,二是与命运有关的一桩公案,而影片重点要探讨的是后一层意思,前一层意思是表面噱头,点缀。
需要特别提到的一个背景是,《命案》是李泽楷旗下电讯盈科成立的新娱乐公司MakerVille投资出品的第一部电影——在大陆市场转战多年后,杜琪峰最终选择回归本港本土,选择他最信赖的弟子郑保瑞(据说已钦定为接班人),执导了这部可以看作银河映像重启行动的新作。
只是不知是否有意为之,与当年银河映像的开山作《一个字头的诞生》如出一辙,《命案》探讨了银河电影最重要的母题:命运。
银河命运母题电影比较突出的有三部,《大只佬》以高超的佛理探讨了超越俗谛认知的因果论,《意外》以近乎尼采“永恒回归”式的哲思来探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有这两部电影压阵,银河电影的整体水平可以说完全不输同样以拍摄形而上风格犯罪片著称的梅尔维尔。
银河另外一部经典的命运电影是《柔道龙虎榜》,这是一部奋发励志之作,向黑泽明式勇猛精进精神致敬,意图重新书写狮子山下精神。
《命案》前面部分粗看令人有点目眩,紫微斗数、大悲咒、改命类似《神探》“开天眼”般的东方高概念,命理师不断口念“花,凋谢后,才有果”,又很容易令人想到《大只佬》里的因果论,但随着后半段剧情的愈加深入,尤其天台戏的高潮部分徐徐展开,真正核心的旨意终于清晰显露了出来。
由于现实语境的巨大差异,从《拆弹专家》、《怒火·重案》到今年的《毒舌律师》,香港观众一目了然的表达母题,对内地的普通观众来说却经常不明所以,典型例子即是,相当数量的内地观众会质疑引发全港观众强烈情感共振的《毒舌律师》其诉讼环节的逻辑合理性。
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说,《命案》延续了郑保瑞上一部作品《智齿》的抗争母题,只是抗争对象升级,由外来势力(怪兽片类型的底子)升级为普遍的命运困境(为何升级,这里不便展开细说)。
但区别于韦家辉、司徒锦源的思路,游乃海操盘的这个剧本,并没有由一味向形而上层次发展出讨论命运的哲性含义,影片的核心思路是展现了不同的两种面对命定之运的态度,而这两种思路,恰好一是东方,一是西方,一则以喜,一则以悲。
由本港偶像天团MIRROR队长杨乐文扮演的茶餐厅少东,要抗争的宿命是杀人,林家栋扮演的命理师要抗争的宿命是成为疯子。
我们可以直接跳到影片的天台高潮戏。
在终极的命定的杀戮到来之前,少东自比蚂蚁,以悲壮的坚定的个人意志抵抗命运。
影片的之前一个段落,强力地拍摄蚂蚁淌水图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非常直白的配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意义非常明确:少东的这条线代表的是西方古希腊式的抗争命运的悲剧美学,凸显个人意志的崇高感。
因为有上帝、命运三女神这样的人格神存在,西方悲剧模拟的是人与人格神直接搏斗的叙事模式,这个过程中就有强烈的戏剧性,以至于会有俄狄浦斯王这样的杀父娶母故事。
中国没有创世神话,没有上帝这样的人格神、创世神,只有主宰神。
在中国的经典文本叙事中,人与不可抗力的命运的激烈搏斗,就不可能有西方悲剧那样人与人格神直接搏斗的戏剧性。
类似夸父追日这样的神话反而是带有喜剧意味。
如陈世骧先生所解读的那样,不论儒家的天命还是道家的道,都不是人格化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疏,所产生的对抗感就不至于过分激烈。
算命师这条线代表的即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东方叙事,影片有意将他的线索处理成喜剧的风格,他在天台脱光上衣露出后背上的符箓,表明对抗命运的戏份,配乐尤其喜感。
也是在天台的高潮戏,面对已然成为疯子的宿命,他最终的反击点是,“花,凋谢后,才有果”“我是花”“是我自己选的”,这是典型的道家庄子式“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选择,所谓内在超越。
再有,命理师从“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到“万般皆是心,点点皆由人”的感悟,是从绝对的客观性转化为绝对的主观性,这也是一种类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的东方化禅宗式自我解脱。
郑保瑞在接受《放映周报》的采访时有过这样的表达,“我们的命运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你自己面对命运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
其实在影片的结尾,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命运的态度,还是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西式崇仰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抗争者,最终见到了阳光。
中式笃信阴阳五行八卦谶纬之学的心性修炼者,住进了精神病院。
所以影片有一种类似针对现实问题开药方的表达,游乃海说的励志表达,其实说的是这层意思。
但在这里必须特别补充的一点是,传统中国文艺并非没有悲剧式命运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与西方悲剧完全不同。
与西方悲剧中人与人格神的戏剧式战斗不同,中式命运悲剧,人所面对的并非是一个具体的人格神,而是一个空白混沌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无物之阵,这个无物之阵,纯由时间与空间的不断流转成化构成,而人在这个混沌无始无终的流转时空中,是如此渺小,以此就有恐怖与悲悯。
这里就构成了一种映衬式的美学。
用后来张爱玲的话语来形容,即是葱绿配桃红的参差映衬的苍凉美学。
银河犯罪片有一个重要的叙事特征是智斗,郑保瑞与司徒锦源合作的《意外》《车手》,智斗的叙事比重依然非常高,但是他最近两部作品,已经完全看到不这种游戏式的智趣,可能也是严峻的现实境况使然,没有了这种心境。
《命案》的叙事主轴是命理师想出各种荒诞不经的改命奇招,在没有智斗叙事的加持下,很大程度是要依靠演员高强度的表演压阵。
之前从未有过癫狂表演的林家栋,却展现出香港演员对于这种表演风格天然的超强把控能力。
林家栋的癫狂表演,是呈现自我入魔式的排他性张狂,有节奏感的展现姿势性的身体表意能量,与此同时还要有一种黑色喜剧意味,此次他的表演已经完全不输给《神探》里的刘青云,他已完全可以替代刘青云成为新银河的最核心演员。
《命案》的形式风格相对《智齿》有一定弱化,尤其五毛钱特效制作的天色景观不甚理想,郑保瑞甚且没有展现出杜琪峰那种独树一帜的场面调度风格。
急于切身的抗争表达,于创作当然息息相关,但新银河不应止步于此。
(虹膜公号)
最近接连看了几部香港电影,这部是质量最高的。
《神探大战》制作粗糙,电视剧水平;《暗杀风暴》中规中矩,引用网友的评论就是:这些人来来回回,像是一帮专门拍港式警匪片的公务员;而本片的拍摄手法,一看就比《神探大战》高出很多,这才像一部真正的电影。
只是剧情有点看不懂,好像是探讨哲学问题的?
最后男主林家栋疯了真可惜,他算命神准,又有一幅热心肠,怎么最后让他疯了呢?
杨乐文改邪归正让人感动,妥妥正能量啊!
看到最后,发现游乃海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
有熟悉感得到确认的惊喜。
所谓“命案”,是由命格决定的血案。
幸而影片中的命运(天道)没有太过严苛。
比较惊喜的剧情发展是,算命先生和虐猫男的角色互换虐猫男:我变成正常人后,发现身边的好朋友不正常?
可惜的是剧情的后半段:算命先生疯癫后的剧情有些平淡,按部就班的发展让人有些疲惫。
使得电影整体有种割裂:精妙的设定却无法通过剧情发展让观众陷入其中。
ps:让人印象深刻的特效是算命先生视角下的天道;林家栋在屋外设风水局、虐猫男在屋内把玩凶器的场景有些幽默
片名里倒着的“命”字既像是一只从天空俯视冷眼旁观人间的眼睛,又像人力与天命决斗厮杀后倒下的疲倦。
影片提出了一个命题:究竟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是事在人为?
因是早就刻在了每个人的生辰八字里,然而如了凡一般总有更改的余地。
因就好像花,有花是注定,结果却不一定。
影片的色彩和结构带有一种老港风的怀旧感,刺眼的鲜血将民俗算卦抹上了一缕破旧的阴霾,捉迷藏般的乌云将雷电和日光赋予生命力、追逐调弄每个人的命运轨迹,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气质搭配着林家栋的癫狂让影片大部分节奏紧张急促。
唯独光明的结局令人感到困惑,第一个妓女明知有死劫也只想打车回家迎命、第二个妓女都快死了还要去拽凶手身子底下压着的彩票、人定胜天的果晃瞎了林家栋越躲越疯的眼,他做了每一个不想疯的选择却因为想助人的因结出了最不想要的果,而一直想杀人的快递男反而临时收手就能逃过一劫,甚至修改今后的命运,未免主角光环有些强大。
比起来灵光乍现般的悔悟和改正就能迎来光明,我更接受每一次自以为是的救赎和自作聪明的选择都早就写在了命运的书里,用所有意外汇聚成始终逃避的结局。
看着林家栋扮演的算命先生在片中不停的算却步步陷入老天爷的圈套里,真切感受到了“人算不如天算”其实是一道数学题,毕竟一个人的命理就如此复杂,更何况是上万上亿人纠缠在一起的命理呢。
少东(杨乐文)少年时杀猫,成人后喜闻人血味道,对家人冷酷无情,说明血液里有杀戮因子。
大师(林家栋)帮他算卦,知他命里必杀人,于是使用各种阵法帮他破解,这里蕴含人和天命博弈的思想。
天空的样子代理了天的意志,成为本片重要的元素,乌云密布时,少东难以自控,打雷闪电时,少东和大师会遭遇不测,最后都看到了,少东走向光明的前路。
大师决意和天命斗,正常人没有这么干的,所以大师也不正常,影片里交代大师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最后的天台戏,张力十足。
大师正常时,会继续拯救少东,大师疯癫时,竟然教唆少东杀死老差骨。
乌云密布,少东刚要动手,忽然被疯癫的大师喝住,这一下倒把少东喝醒了。
少东放过老差骨,反而在自己头上拉了一刀。
少东没杀人,在大师的帮助下终究战胜了命运。
人能胜天。
影片里也出现一个专杀妓女的四眼凶手,他和妓女凤姐互砍的画面令人吃惊,幸好凤姐砍死了他,不然还会继续作案。
凶手之前杀过一个妓女,被少东目睹,这成为激活少东体内杀戮因子的一个原因。
故事大纲是这样,不难理解,不过剧情既然是神神叨叨的,还可以做得更甚一些,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也因此,本片不能成为经典之作。
凶手和凤姐互斗
私信+++qun:
命案 75/100难得的一部好电影。
整部电影节奏是不错的,紧张刺激又悬疑。
尤其是最后的地方,换命出来很牛逼了!
通篇告诉了我应该相信自己,控制自己。
男主的命是不是真的不好,我觉得也像是不好的不过还是可用很多手段来弄反而过于相信命,不用现在的知识区改变真的是很惨无人道。
值得一看的电影。
#Berlinale#KinoInternational #BerlinaleSpecial 故事上,表象故事如同剧情所讲述,算命人逆天改命就“世人”,两个有欲望的人在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会由年轻的“儿子”杀死长一些的理疗师,达成一个交接,但是当天空异象多次出现后我就觉得大概率会是另一种收尾,算命人应该会替“儿子”而死,但出乎意料的是导演呈现了另一种结尾,当一切落定后,我想起了导演在映前所说的话,只能说很惊喜了。
以背后的故事看,这种结尾已经并不是生与死的问题。
其实背后的故事看下来是挺悲观的,感觉导演已经尽力在传递他的想法了。
警察,被红色天空“选中”的人和算命人应该是和谐共处的。
他映后强调这个没有名字的人也是寓意芸芸众生。
视觉上呈现的非常好,大量的红色极其压抑,那为数不多的绿色也如同被雨滴砸中的蚂蚁般坚强不到。
不满意的反而是几位演员的表演,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儿子”,割裂感很强。
香港导演郑保瑞最新作品《命案》在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完成世界首映,该片由杜琪峰、游乃海、朱淑仪监制,林家栋、杨乐文、吴庭烨、伍咏诗、陈湛文等主演。
本片集结犯罪、悬疑风水命理等元素。
一桩妓女被残杀的凶案被外卖员(东)揭破,被怀疑是杀人凶犯的东,从此命运不得不在风水命理与犯罪真相之间延宕……
郑保瑞前作《智齿》也曾入围第71届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在之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智齿》狂扫14项提名,刘雅瑟凭借《智齿》成为第九位金像奖内地影后。
此番银河映像核心成员在《命案》再度合体,很难不期待这部新作!
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导筒专访了《命案》导演郑保瑞,主演林家栋与杨乐文,这部代表香港电影在国际影展舞台上,最新创作动向的作品究竟要呈现哪些内核,让我们一起回到《命案》现场。
“命案”一词一语双关,既是凶杀,又是命格。
相比之下英文名Mad Fate倒是更直观。
用港人爱算命的线索证明「命不由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喟叹,又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把人逼到「人定胜天」的天台上。
万丈深渊纵身一跳是终,信自己搏一搏也是终,唯一多了点拨云见日的可能。
这大概是对认命人群的一种超度吧,赎罪的阿修罗,也是修炼的阿修罗。
导筒 x 命案主创专访正文导筒:我看这个电影的感觉就是“命案”其实有两重意思,它是一个双关,它既可以说是命格、命运,又可以说是杀人案。
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是先有这个电影名字再有了算命的故事,还是先有了算命的故事,然后再取这个名字的?
郑保瑞:其实是2008年开始有这个故事的,08年。
但是当时名字是不是“命案”我不知道,反正我是2020年接触的时候,他已经有这个名字了,已经是双重意思的一个名字了。
导筒:有一个观察是,林家栋演的算命先生,给这电影里面几乎所有角色都看过盘,唯独杀人凶手,他的盘是没有被看过的。
这个设计有什么巧思?
郑保瑞:(笑)我不知道,游乃海……对,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凶手,但是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命运是怎么样,所以我觉得也不用真正要他(林家栋)去算给观众知道,他的命运是怎么样。
我没有考究过,也没问乃海是什么原因。
导筒: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偶然,刚刚好就没有讲到?
郑保瑞:对。
导筒:算命是一个特别具有香港文化代表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你想讲算命的故事?
郑保瑞:其实是真的是乃海的概念。
但是我觉得它(算命)比较有意思,它是好像预告,你的命运是怎么样。
但是也有一个方向是,它没有什么预告,它只是告诉你你的命运,因为命运是已经安排好了的,命运应该是这样。
所以它没有预告什么,只是告诉你:你的命运将会是这样。
这个也是香港蛮流行,反正我自己也没有怎么看,比如风水那些。
不知道现在……林家栋:太多人需要。
郑保瑞::对,他就聊天。
林家栋:他们现在有星座啊,血型啊。
全都要啊。
郑保瑞:对啊。
其实我觉得,有些时候这是我们对于命运的一种求知,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是对命运呼求的一部分。
导筒:电影当中,各个人物对于看盘的态度,对命运的信或不信,是很不一样的。
像算命先生,他认为命不由己,而杨乐文的角色有一种要人定胜天的态度。
从电影的结局,似乎看起来偏向了人定胜天的态度。
除了个体的人生以外,这两种态度的碰撞有没有更大的隐喻?
郑保瑞:其实在创作过程里,我和乃海认为最重要的是,天的东西,比如命运的东西,人是不可对抗的,它是最大的,对吧?
已经处理好了,已经放在这了。
我们想讨论的反而是,当我们遇到预警,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要耐心,(要观察)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你发现电影里面,什么风水先生啊,他(指林家栋)其实都没有名字,家栋只是不停期望改变命运,帮人改变命运。
那是一个同理心,帮人是个同理心,他(指杨乐文)肯定是一个欲望,他想善就是一个欲望。
那个警察(代表的)就是理性。
他们三个,就是我们内心一种斗争,遇到事情时的一种斗争。
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呢?
是把同理心放大,把理性杀死,他(指杨乐文)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个是我觉得人性上最恐怖的地方。
所以这是我们在探讨的。
我们一直在要告诉欲望:你有得选择。
你选择的不是改变命运,但是你可以选择杀和不杀。
他(指林家栋)可以改,他可以选择疯和不疯,但他选择疯癫,因为他想帮人,他是在献身。
但是由自己来选择对于杨乐文的角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知道,虽然你是欲望,但不代表你没选择。
我们对抗天,肯定是一个悲剧,但是你要不要也是悲剧里面,你也有反抗。
最后镜头是我纠结了很久,就是杨乐文向着太阳走的过程,我想会不会太光明了。
但是其实你看到,我们处理第二个长街,那个街是黑暗的,是绝望来的,你看到希望,但是你又经历了很多东西,才去到太阳的那边。
我们人生就是这样,我不会骗我的女儿人生没有难关的,没有。
杨乐文的角色有,我们每个人都有。
但这个角色最终还是领略到家栋的(苦心),后来的吹口哨是家栋吹起来,其实好像很奇怪,那天我们拍家栋用轮椅推着乐文的时候,最开始没有音乐,我说家栋你应该轻松一点,要唱首歌吧。
然后他就吹出来《波基上校进行曲》,我跟乃海说,诶,好像有点东西在里面。
这个音乐是军乐,有一种动力在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林家栋是有个任务的,他想到一个方法去救乐文,那是一个动力。
后来我们把它放在乐文在结尾的走的过程,乐文再吹起来,他有个任务就是:我要选择,我要选择光明的堕落,哪怕是在黑暗里面。
那个对他来讲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东西。
很神奇,我们不知道他(家栋)为什么吹这个,后来我们就用了。
林家栋:(笑)感觉。
导筒:说到这个,这部电影的音乐的选择其实也很有意思。
《波基上校进行曲》的旋律其实出现了多次,还有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以及在乐文几次看到血且有嗜血冲动的时候,是八音盒摇篮曲。
这些音乐的选择灵感是怎么来的?
郑保瑞:比如说乐文的是音乐,我们想要的感觉是,杀人对于他的角色来讲,只是一个游乐场。
他就去了个游乐场,我们拍的时候已经定下来,乐文看到现场怎么样,你在玩,你看,小孩碰到水洼就踢踏一下,只不过他是面对血(有这种玩心),这是他的性格,所以要用到对他来说听起来有那个意思的音乐。
军乐那个东西肯定突然间出来的,他是很直接出来的一个东西。
贝多芬那个音乐还有一个名字叫“命运”交响乐,是我们一直想放的一个东西。
因为除了它的意思之外,这个音乐本身就非常dramatic,非常戏剧化的一个东西,还非常有力量,有一种不可抗力的东西。
那个音乐出来,我们就知道,来了,那个天就来了。
我们一直在想拍那个天(命运)是怎样的一个情节,除了我们用很多画面之外,音乐上的考量是,如何把那个力量显现出来。
“命运”的“当当当当”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命运来叩门了,命运来了。
那个是我们一直想要展现的效果。
导筒:这个问题请导演和林家栋先生一起回答。
算命师这个角色好像一直想要帮别人,但他有没有想过改自己的命?
他当然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他好像没有给自己的命格那么大的修改,不像对乐文的角色投入了这么大的力量。
作为一个算命先生,你为什么不先帮自己而去帮别人?
郑保瑞:他有啊,他在那里摆了个局的,他家里摆了画,他自己家里面就是一个局来的。
他放那些花,全是为了自己做东西的,只是乐文来了要把它打烂,把他的命运打烂了(笑)。
林家栋:因为其实你看很多算命老师,他们帮别人很多,其实是为了帮到自己的,积福来的,帮其他人等于帮自己嘛。
但有一点很神奇的,香港很多算命老师,他们全都是帮不了自己的(笑)。
郑保瑞:就是说,这是我们能力不至于(笑)。
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确定他那个角色的一个天性,他代表的就是同理心。
如果他遇到对方有问题,他还是想对方相信自己,想对方改命。
其实他可以不参与在里面,但是他忍不住提了卦,他冲过去,他没有想自己。
他原来的房间里面也摆了局的,但是他没办法,因为其他人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但他还是选择帮人,因为他是花,他觉得“我就是那朵花”。
反而是他选择做那朵花是他天性来的,只是(乐文)欲望也是一个天性来的。
导筒:请问两位演员,在拍摄过程当中有哪几场比印象比较深刻的戏,给自己有比较大的震动的?
林家栋:每场戏,打从一开始就有。
一开始电影的第一场,我们本来是(计划)一条过的,坟墓的那场戏。
它只有一个机器,是不是差不多三分多钟啊?
郑保瑞:三分多钟。
林家栋:三分多钟一条过,还要敲锣,还下雨。
然后,开始有句对白是跟凤姐说,我们骗个天、庄子怎么怎么样,所以开始我就想,这个角色要做那么多东西,原来就是让你好一点,往后的未来应该好一点吧。
应该说这个剧本跟这个角色的定调是这个状态了。
但是最后还是,像刚才说的,我们逃不过。
天、命、运,是什么东西,只有我选择怎么去面对,不能逃不能避,是不是?
所以我觉得这个定调,这个角色和剧本,是能让我有心的感受的。
现实里我自己也是一样(众人笑),可能是我不想当演员很辛苦,但是,哎呀,还是。
杨乐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家里的戏,弹橡皮筋的戏,还有出走房间,跟爸爸妈妈去对抗,说我有问题是你们生的。
那段我演的时候我很不舒服,因为我感受到那个角色的挣扎,还有不能爆发出来的东西,我自己受不了,有一点点。
导筒:哪方面受不了,情感太沉重了吗?
杨乐文:我觉得是别人不明白他的内心,他又不懂什么说出来,只有一直自己hold住。
我自己也不行,我hold不住他的情绪。
这个是比较深刻的。
导筒:那在表演欲望跟选择交战的时候,导演给了你怎样的指导?
郑保瑞:(笑)没有什么指导。
杨乐文:对,他有时候是放着我去做自己,然后再微调一下,你可能在想一些什么,你再听清楚大师说什么吧,你去感受吧。
郑保瑞:对,其实我就是没有。
因为我拍戏的时候,最重要不是演技不演技,因为他们都是比较有经验,他(指杨乐文)是比较新了,但是我比较注重他这个状态是不是对的,那个状态决定他是不是在角色里。
比如说橡皮筋弹手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指导,但是你知道角色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他有欲望,他听到猫的声音。
如果我觉得他状态已经对的话,我不会骚扰他们,不应该骚扰他们,他们一直在状态。
比如家栋,他已经在状态里,你只能跟他讨论,到了那个程度没有。
所以有些时候很奇妙,是对于他(指林家栋)那么有经验的演员来讲,我可以拍他50多条,但是你知道他那个状态到了没有?
以及他的状态(指杨乐文)是不是已经去到我们需要的程度?
所以(演员)非常痛苦,所以多拍几条反而没有那么辛苦。
如果状态不对,可能就要引导一下他。
好在家栋在旁边的时候,你听清楚他说什么,他说的对白产生影响,是这些东西更重要。
我们不会说,你这个反应将眼睛张大一点,口骂大一点,我不是这样去引导。
反而尽量在过程里期望他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那个角色在想什么,那是对于演员来讲,我觉得比较重要。
导筒:评委会成员杜琪峰导演在发布会上说的那番话,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到。
我想知道关于他说的那番话,你们有什么想法?
另一个问题是,两位(郑保瑞和林家栋)这两年为什么跟大陆好像没有交集?
郑保瑞:没有,我没听到(笑)。
其实没有封杀这个事情,不要把它放大。
我觉得观众把所有东西放得很大,我一直都跟内地有项目。
只是你就三年突然停了,大家都没拍戏,我觉得状态应该是这样。
关于杜sir说的那个话,他只是说了他对世界的观察而已,我觉得不用放大太多,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就这样。
文 / 蓝詹
还好啦 团圆结局 坏局的话 就3星
神经兮兮的,看不下去
2.5|这猫特效实在是假,原来在香港虐猫能进监狱啊,谁羡慕了。两场杀妓女的戏我真的很难忍住不翻白眼,恶俗虐女奇观。最喜欢开头第一场戏大雨天改命和停尸房上身过程中大师发现凶手尸体在外,像是重温了老银河的一切都是命定巧合的时刻。其实剧本很好,黑云压城城欲摧式的天命不可违可我们难道就这样算了(香港本港的城市格言)剧情及成长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压抑,但是导演水平没跟上,癫全靠表演,扭桥太生硬,空间利用不足,倒是反复出现的场景有老银河味道。配乐怎么用拉德斯基进行曲和命运交响曲变奏,过场戏配乐又俗气,品味比师父杜琪峰差了太多!P.S.Lokman这水平都能演电影了……
7分。信命还是要改命,林家栋太出色了!!!
就还挺吸引人的,林家栋不错的,一点不尴尬,即便是演个精神病。改命的那个角色小伙子也很可,为啥我们国产电影就没有让人看着这么入戏的呢,提升演技啊,各位流量
2.5 / 头和尾仿佛有一种德帕尔马式的恢弘与悲悯,但中间糊弄得像是在喂观众吃棉花……
5。乱拍。
不如改名叫改命,和智齿相似的感受就是真 tm 累啊,港片编剧现在都跟疯了一样,角色仿佛罗拉快跑里的罗拉再多嗑一顿药以后的精神状态,从第一分钟持续行动到最后一分钟,我看着都想毁灭算了
风格不错,氛围还行,但又好像没有特别打动人、或令人想要夸奖的亮点(某场戏、某个镜头之类的)。
呃,这是个啥玩儿。演神经病怪不容易的,一人分一星吧
有被吓住……
the fuck.. 谁让你们这样拍psychopath和精神分裂的…… 音效布景台词演技无一不是灾难
有点离谱
继《智齿》後鄭保瑞又一力作,这部剧的基调如出一辙。疯疯癫癫的命理大师,心理扭曲变态的餐厅少东,“弱不禁风”、即将退休的阿Sir,外表斯文实则冷血变态的杀手,上门催债的地痞混混,总想一夜暴富的妓女,被残害的女人尸体,这些人组成了城市的个体单元,一往港片里光鲜亮丽霓虹闪耀的香港不见了,展现于我們的是犄角旮旯里充斥了肮脏不堪,街角僻巷充斥了杀戮,充满了尔虞我诈。伴随黑压压的天空,间歇不停的雷雨,破败潮湿的香港变成了罪恶之城,令人压抑喘不过气。疯癫的命理大师,一顿“神操作”,利用“紫微斗数”、“大悲咒”、风水堪舆那一套,想为他人“逆天改命”,自欺欺人罢了,人会斗过“天”吗?“人的命天注定”,听説过吗?而银河映像的风格核心就是宿命论,人都逃不过天道轮回,人在时代的车轮下被碾压被忽略,人是渺小卑微的。
其实拍个暗黑结局会更疯癫过瘾,这种临时不由分说掰回来的光明感,多少还是郑保瑞浸泡对岸后的后遗症。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万般皆是心,点点都随人”,看上去是银河印象打破了固有的宿命感传统,实际上“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说的是定业不可转,“万般皆是心 点点皆由人”说的是境随心转,二者并非对立。
郑保瑞才气掉了好多,只剩狂气了。
改名叫《天师斗天命》得了。妓女逆天改命的时候还不忘点外卖是吧?一受外界刺激就临时起意犯案的连续杀人凶手随身背着作案道具是吧?个臭算命的神经病算命算到把人非法拘禁是吧?警察不去追缉连续杀人案件整天就盯着杀猫的变态是吧?变态小年轻最后没被天台上的卫星砸死反而吹着进行曲沐浴在阳光里一路走向康庄大道是吧?香港这些臭拍电影的九七年前讲“非命”,二十多年过去了,还在讲这些,然后还妄想诉说和控诉这座城市命运遭遇的不公,真是患了双重人格下疑似鬼上身的表演型人格综合症候群。
很喜欢,看了看这个新人是街舞选秀出身啊,但是表演非常亮眼,和林家栋搭戏也毫无违和感。剧本很棒,与命运抗争被具象化为天空中的雷云,很有趣。其实不太喜欢结尾,虽然故事内核确实是温柔的。想要那个精神病符,纹一个,感觉多少有点用吧,嗯嗯!
“我命由我不由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