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死硬》系列第五集《大好日子来死硬》摆明了对剧透免疫,笔者还是坚守近年渐渐养成的习惯,在看正片前不读任何评论,以免对老约翰的最新“死硬秀”有任何先入为主。
可惜笔者到底是个影迷,评论可以绕道而行,新闻却无法视而不见,得知本集一反该系列“2小时+”的片长,只有区区97分钟,便有不祥预感,又见预算比前集大幅下降,几乎和1995年的第三集持平,更觉得前景不妙。
对于我这个“死硬迷”来说,经过多番祈祷,证明恶兆成真那一刻,最是痛心。
我们知道痞子警探约翰•麦克莱恩对高科技心怀厌恶,任对手如何花样翻新,他的应对手段永远停留在80年代,却偏偏又总能靠简单粗暴化解危机,还总能做的那么有模有样,不由得你不信服,这是他多年来魅力不减的奥秘。
但凡事总有个限度,上一部《虚拟危机》几乎把老约翰推上超级英雄的神坛,还是白背心、小手枪加一副钢筋铁骨的“标配”,就把黑客精英、跑酷高手、功夫美女、武装直升机乃至F-35战斗机都揍的七荤八素,老约翰俨然已举世无敌,只差把内裤外穿,就可以自称是氪星来客了,一切规模升级的后路都被断送——总不能让他去打外星人,或对付城管、强拆大队吧,那岂不成了科幻片。
所以《死硬5》的动作预设还是很正确的:返璞归真,不玩玄乎的信息技术,不凑“伪军事片”的热闹,踏踏实实落回老派动作片的地盘,弱化叙事逻辑,也不在乎什么武器战术,一切冲突都以大、硬、狠、多、重为准绳,任何小矛盾都不能只冒个火星,务必吹风引火,引爆七八桶硝化甘油才作罢。
最能体现上述创作原则的,非开篇不久那场莫斯科追车莫属。
很多动作片喜欢拿毁车数量做噱头,但毁车多少和场面生猛与否并无直接关系,上世纪70年代,好莱坞有一波追车片热潮,如今拍一部片报废上百辆座驾的大手笔,在当时那几年不但屡见不鲜,甚至可称是家常便饭,直到翻车翻的观众审美疲劳为止。
数码时代的追车戏之所以比当年更有感官冲击力,主要是虚实之间的分寸感把握越来越精确,一方面,汽车越来越像玩具,仿佛轻轻一撞就飞起老高,断成两截,或像体操冠军一样连翻七八个跟头,而另一方面,汽车在镜头下毫无瑕疵的物理材质、冲撞模式,经得起近景和特写的考验,使观众不得不相信“这是真家伙”,如此一来,才能从阀值越来越高的观众体内,持续不断的榨出肾上腺素来。
《死硬5》的追车桥段算不得新颖,一遍看下来,《007之雷霆杀机》、《逃出克隆岛》、《终结者3》、《谍影重重3》各种熟悉画面渐次跃入脑海,争喊着要打版权官司,但它胜在将上述虚实标准贯彻的天衣无缝,且秉持一份“看不懵你死不休”的壮烈豪情,无论毁车的总数还是频率,都能在影史上名列前茅,飞车特技如杂技般花样多变,还塞进几处幽默调和气氛,犹如恩爱夫妻共度结婚纪念日,虽没有什么新鲜感,但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
笔者尤其欣赏大小奔驰车一往无前撞碎混凝土障碍的画面,铁疙瘩就该有这样蔑视水泥制品的气概,之前看《变形金刚》,一群钢铁生物打起来只会撞玻璃,把我气得。
只可惜《死硬5》跟整个系列的质量曲线一样,也是一鼓作气后就衰竭,飞扬跋扈的开局似乎耗尽了编剧所有的灵感,之后只能奉行拼凑主义,把重武器、高爆炸药和摔不死的身体排列组合般堆积,便交差了事,连最起码的多样性都不顾全,直升机凌空扫射的场景出现了两次,不可饶恕。
看以前的死硬,耍猛之外肯定有戏味十足的小细节,当年约翰爬出维修管道,差点被飞机碾死,端的是心提嗓子眼的惊险,拿警车打下直升机之类,虽不太现实仍闪烁着草根英雄的辉煌,到了《死硬5》这些尽数失踪,全靠一根筋的硬碰硬,编剧的技术含量犹如从擂台搏击退化到了街头殴斗。
观众喜欢老约翰,首先因为他是个凡人,他有蛮力,身躯和意志如铁似钢,胆子永远比对手大好几倍,但同时他也讲究技巧,运用头脑和谋略,才能屡次以小搏大。
他从背后出其不意掏出手枪毙敌,他点燃汽油引爆敌人飞机,他驾驶出租车冲进公园,都是粗中有细的智慧,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而不是靠视觉手段的作弊。
但在《死硬5》,他比上一集更变本加厉,卡通的像还停留在《敢死队》的世界,直身而立枪扫一片,纯然是魂斗罗附体,这不叫die hard,已经跟阎王领了免死金牌,完全是death proof了。
不错,观众喜欢看他过关斩将,战无不胜,但在这过程中他得像个普通人一样,得筋疲力尽,得狼狈不堪,得伤痕累累,得百折不挠,最后险中求胜还得妙的叫人拍案,可绝不是这种摆摆POSE强敌灰飞烟灭的小儿科。
作为一切为视觉服务的爆米花片,既然动作都不能令人满意,那点比国产放心食品还稀疏的剧情,更是不值一提。
本来电影风格草莽,台词简单不是问题,可《死硬5》的台词浅漏到了毫无生气的地步,给人的感觉基本是“来,咱们快把该说的说了,接下去还要打架呢”。
可死硬系列一贯有妙语如珠的传统呀,就不提老约翰那一抓一大把的俏皮话,第三集里黑搭档那句“你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被卷进这一堆操蛋事里,就因为某个白人警察把某个白人混账的弟弟扔下了楼?
”,就足以绕梁三日。
《死硬5》的编剧还不懂得扬长避短,硬是把文戏武戏分的清清楚楚,打完一段,来一段味同嚼蜡的对白,拙劣翻倍,格外醒目。
既然是吃老本的续集,不装模作样弄几个致敬怎么好意思见人。
其实这方面做得还算差强人意,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硬塞,也有譬如打碎玻璃制敌(第一集的逆向思维),反派扮“弱势群体”被揭穿之类,看得出是动了脑筋的。
不过整体品评,除了角色延续,《死硬5》和整个系列的关联细若游丝,如果把它当做一部披着死硬外衣的《飓风营救》(巧的是两集《飓风》讲的也是一对父子和一对父女的交锋),值得爽一回,但若要让它名列死硬家族族谱,笔者坚决不同意。
记忆里那个约翰•麦克莱恩大概是死了,硬了,长眠了,这个在东半球横冲直撞的冒牌货虽然和他长得很像,也会念他的口头禅,但一点死硬精神也没有。
文/方聿南
这第五次虎胆龙威终于上映了,布鲁斯·威利斯能再捅出多大的娄子来呢?
抱着这种好奇,我来到了影院。
影片在一系列的阴谋中开场,然后一个小子走进了莫斯科的一家夜总会说了句相当《教父》的台词,然后开枪杀人。
随即镜头转到了布鲁斯·威利斯这里,不得不说这位真的是老了,虽说是光头造型,但两鬓的白发和眼角无数的褶子,昭示着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猛男早已不再年轻,但这两年不知道是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他反而好像焕发了青春,无论是主演还是担当配角,这新作品是一部接一部,统统都是动作片,而且每部的质量都还不错,这忙的叫一个充实。
在《越狱》中展露头角的阿莫里·诺拉斯科出来跑了个龙套之后,扮演父亲的布鲁斯·威利斯来到了莫斯科,在法院门口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就在他苦恼如何营救自己儿子的时候,一场爆炸解开了虎胆龙威式的火爆场面。
街头飙车追逐,好戏终于开场了,这一通撞啊,绝对是让车迷们心碎,在路上当木桩被撞的零件乱飞,甚至支离破碎的汽车数不胜数,其中还不乏名车,光我认识的就有保时捷跑车和多款奔驰相继报废,据我估计就那几分钟的破坏,最少价值上千万人民币的汽车报销了。
不过这奔驰的质量真的是没话说,给撞成那样,这司机楞没什么事就爬出来了。
最牛X的要数“G500”这款SUV了长得跟饭盒差不多的车,在跟那结实的跟坦克似的猛车的硬撼当中,居然没吃什么亏,就看到两辆猛车同时起飞,这一场惨烈的飙车总算是结束了。
在此之后,故事在两个人互相的阴谋当中延续,火爆的场面有增无减,居然出现了武装直升机,不过命硬程度堪比青铜圣斗士的布鲁斯·威利斯带着他的儿子在密集的活力覆盖下,居然没事,就是摔的惨了点。
然后一个镜头扫过无数豪车的屁股,“迈巴赫”成为了这对不死父子的座驾。
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中,故事终于来到了最终的场景,在这里故事走向了高潮,激烈的火并加上剧烈的爆炸、再有血腥的分尸、再加上大型直升机的自杀式攻击,乖乖这场面!
在描写这父子两的最后一组坠落的慢镜头中,影片的画面处理也到了最为高潮的环节。
然后一切都结束了。
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是相当过瘾,影片的火爆程度一如既往,布鲁斯·威利斯虽说是老了但绝对是勇猛不减当年。
那出身CIA的儿子,号称职业特工的他,标榜着自己行动是有计划的,是专业的,然而最终却不得不采用老爹的方式——直接冲进门,然后猛开枪。
然后迎来虎胆龙威式的遍体鳞伤的结局。
影片除了火爆的镜头之外,布鲁斯·威利斯永远挂在嘴边的那句——我是来度假的,也相当玩味,好似如此惊险之场面在他来说犹如度假般休闲。
而不得不说说莫斯科这座城市,这父子俩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就楞没看到几辆警车的出现,而且这城市上空飞着直升机也就罢了,飞个武装直升机就真有点离谱了,而且还对着大楼一通乱轰,这还有没有人管啊,这莫斯科的治安能乱成这样?
有点难以置信。
最后再说一说这扮演儿子的杰·科特尼,又是一位澳洲帅哥兼猛男,又是连续在大片中担当重要角色,先是跟汤姆克鲁斯合作在《侠探杰克》中扮演反面角色,这边又扮演布鲁斯·威利斯的儿子,跟老爹出生入死。
这种状况像极了几年之前的萨姆·沃辛顿,一部《阿凡达》让他世人皆知,然后又陆续在《终结者2018》和《诸神之战》中担当重要角色。
这真是想不火都难,演了这部父子档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会出现子承父业的状况,将《虎胆龙威》这个系列再继续下去。
期待着这位新晋帅哥的其他作品问世吧。
《虎胆龙威5》的制作已经完全在美剧水准之下了。
这是近年看过的最烂的一部大片。
超烂的梗,超低级的人物关系处理,超弱智的剧情,超没创意的动作场面组成了一部超级烂的电影。
老布童鞋干瘪得像个在抽屉里放了俩月的苹果,感觉跑起来都“嘎嘣嘎嘣”直响。
严重缺乏创意的末流团队彻底毁了这个系列。
事实上《虎胆龙威系列》的剧情模式跟后来的电视剧集《24小时》一样,程式化的故事严重让续集缺乏创意带来的生命力。
尽管第二集人物关系并未有太多变化,更大的场面和紧张刺激的情节让影片更为惊心动魄。
第三集加入的猜谜和塞缪尔·杰克逊的角色让麦克兰不再孤军奋战,成为影片一大亮点。
时隔多年的第四集则发展出了拯救女儿的故事,老古董与新人类的矛盾冲突尽管很贫,却也能看。
到了《虎胆龙威5》,整个幕后团队的业余暴露得一塌糊涂。
影片走的是跟新版《007》截然相反的路线,直追烂片《敢死队》去了。
老布扮演的约翰·麦克兰,但麦克兰始终拿不出新东西,旧的又过于卖弄。
全片缺乏戏剧性,各种自以为是的吐槽很不给力。
蹩脚的玩笑和冗长的追车、枪战场面让人一再犯困,提不起精神。
影片开头生硬地交代出麦克兰有个跟自己近乎断绝关系的儿子。
但很显然,“工作太忙疏忽儿子”这个理由并不成立。
麦克兰几次遇险几本都是假期,而他惹麻烦会被停职。
就是说,麦克兰实际是个享受着高福利和各种被动假期的警官。
而麦克兰见到儿子后,儿子的表现憎恶远大于冷漠,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如果设定麦克兰跟妻子离异导致父子关系破裂倒还说得过去。
编导过度追求的父子关系问题和无法自圆其说的理由让父子关系这条线显得莫名其妙。
动作场面的处理同样不够入流。
开场后一段追车戏尽管撞车无数,却毫无紧张感觉。
超级淡定的麦克兰就像在游乐场里开碰碰车,过度炫耀甚至让人感觉造作恶心。
俄罗斯军车的出现确是亮点,但军车与民用车的对抗并未显示出任何打破观众预期的东西,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跟军用飞机的对抗也过于炫耀麦克兰父子的“不死系”血统,看起来严重欠缺该系列的屌丝精神。
当年麦克兰赤脚踩碎玻璃勇斗悍匪的精彩创意已经消失殆尽。
片中段子同样不够入流。
麦克兰分明为了儿子特意去的俄罗斯,却始终造作地念叨“我只是来度假的”。
各种造作和卖弄让人突然觉得曾经那个很东北爷们儿的麦克兰成了足以让人呕吐的卖萌不死系。
麦克兰跟儿子调侃拥抱的桥段是个亮点,但两人和解得过于突然,让人莫名其妙。
编剧的不足未能被导演弥补。
相比之下《碟中谍4》就处理得很好。
《碟4》故事同样并不复杂,但导演很会制造气氛。
《虎胆龙威5》的导演水平明显很低,严重在三流电视剧导演水准之下。
被弄得黑乎乎的色彩也跟大片无法比肩,颜色调节得还不如最不入流的美剧。
《虎胆龙威5》是迄今为止该系列最烂的一部,麦克兰的儿子在错误的时间拼了错误的爹。
相信这部影片毁了无数人的童年。
(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第三部就开始父子并头作战的威叔,在第五部依然风采不减当年,只不过儿子也变得更加生猛了。
这一部虽然剧情上有点莫名所以,但是看得还是太激动人心了。
布鲁斯威利斯虽然老了,但是动作身手依然矫健,他似乎总是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也总能搞定所有事,但是我还是觉得这部片子里拍出了父母的感觉,他和你有代沟,他可能经常给你添麻烦,他可能经常和你不在一个波段,但是相信我,他就是能罩得住你,他就是你的主心骨顶梁柱,他就是父亲。
快到父亲节了,看到这部片子,感觉很温馨呀。
另外,莫斯科的好车实在太多了,奔驰满街滚呀 哈哈
虎胆龙威系列是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在著名的IMDB电影排行榜中高居一百零九位,排在它前面的的是著名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它诞生于八十年代,美国在那个里根总统统治下的铁血时代,银幕上充斥着各种杀不死的硬汉,代表施瓦辛格的终结者,代表史泰龙的兰博均是诞生于那时,而与他两人齐名的布鲁斯·威利斯,以及他的标签约翰·麦克莱恩也是那个时代著名的硬汉。
在先后毁了洛杉矶和纽约,接着又几乎毁了大半个美国之后,麦克莱恩又把他的魔爪伸向了俄罗斯,这次他不但要救自己的儿子,还顺带着要收拾一个恐怖分子,把世界从核战争的边缘拯救出来。
听来很耳熟吧,说到拯救世界,若要找出一个固定人物,那一定是零零七詹姆斯·邦德先生了。
可麦克莱恩并不是风度翩翩的詹姆斯·邦德,他的迷人之处是莽撞的坏,以及身陷绝境时的无畏,这部电影在人物定位上就出现了偏差,麦克莱恩是为家人勇往直前的,这次他的儿子更多地是与他并肩作战。
虽然这一趋势在第三集中已经出现,但是亲情的力量完全被国家大义压到。
蓝领阶层的金属腥气被美国的大国文化所取代,唯一保留的就是,他的那些戏谑性的冷笑话,这当年是锦上添花的一笔,现在却成了对这个人物的唯一标签。
就这些足以看出,本片不是在发掘这个人物,而是在透支他的剩余价值。
故事不是动作片所长,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但是这个金科玉律在虎胆龙威上并不适用,尤其是前三部中,情节经常到绝处峰回路转,震惊丝毫不亚于那些动作场面,这个系列最大的魅力是动作与情节的结合,往往是感觉到所有事情尘埃落定时,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出现。
可是随着观众对场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的对大场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两千一百万,一路攀升至第四部的一亿一千万,就算是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也是长了很多的,这次电影却只有九千二百万投资,这可真是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因为电影能让人记住的就只有那几个大场面了,情节上就算不白痴,也只是一套流水账,唯一剧情又让人意想不到的大概就只有那个另一个反派为什么会那么容易就被杀死。
虽说这个系列使得布鲁斯·威利斯成为世界顶级动作巨星,可是大场面的动作戏一直不是这部电影的特点,它是以情节才得以在动作片里鹤立鸡群,辅之以麦克莱恩拼命地闯荡,动作在片子中是一个附加值,就算没有那么多的大场面,片子依然有趣,要不然一部动作片在电影史上的排名不会那么高。
这次麦克莱恩开始干起零零七的工作,手里的东西也不可以像以前那么寒酸,之前的MP15、M16A1都是小儿科,这次随手就是重型机关枪,开着越野车也可以和装甲车玩碰碰车,最火爆的一幕是单挑Mi-26光晕直升机,那一瞬间仿佛我看的终结者T-800在对抗飞机。
越来越火爆的场面是符合如今美国大片的制作模式,可丧失了电影最初的那种,以一敌百、猫鼠游戏的特点,越来越往超级英雄片的模式上靠近。
一向被动作明星所痛恨的CGI特效,在电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布鲁斯·威利斯的放纵,使得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的坚守更加令人唏嘘。
看起来更加刺激的场面,其实人变得软弱了。
你说为了找儿子,去莫斯科撞坏了那么多车,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瞎掺和到最后把切尔诺贝利还炸了一遍?
女演员很漂亮,滚石的老头子们的歌真好听,还有就是我完全没看出来虎胆龙威的感觉,麦克连从硬汉变成莽夫只需要一个不怎么样的剧本和一个不怎么懂拍文戏的导演,前半段那段追车也太长了吧,这节奏乱的我实在是提不起精神
苍老的布鲁斯,白花花的寸头让人不由为他的每一次动作都要捏一把汗。
在看A Good Day to Die Hard的同时,我不停地想,这是最后一部了吗?
就这么结束了,还是会继续再出一部呢?
最后一部,会不会已经要沦落到布鲁斯坐在装着机关枪的轮椅上,对着恐怖份子喊出"yippie ki-yay motherfucker"呢?
因为我这个Die Hard忠实粉丝是把这部片子当作Die Hard系列最后一部来看,所以不免有些失落。
是我的错觉么?
我怎么觉得这部影片非常之短?
而影片的种种,确实让我感到阵阵失望。
不免来这狠狠吐一下。
首先来吐槽一下本次的女匪 Yuliya Snigir。
这位美女在影片中真正是一个败笔。
既没有Die Hard 4中Maggie Q的美貌冷艳和聪慧,又没有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3)中Sam Phillips的那种硬朗气质和残酷手段...整个傻不拉几的。
在第一次与布鲁斯的正面交锋中,演技就十分拙劣。
对于父亲的那种爱又让人觉得很别扭。
更不用提最后飞机直冲大楼那一幕,这个举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呀?
和布鲁斯在最后那一眼对视真是又好笑又无奈,全然自己找死。
这个桥段的设计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可以留下活口再东山再起的。
再来吐槽一下人物关系设定。
有没有人觉得那个受害者瞬间变成主谋的转变非常之突然?
好多人物关系都没有交待清楚,包括那些人怎么会又听命于老头的呢?
而主谋和那个爱跳舞的傻蛋的关系也没有交待详细。
如果是配角,之前怎么会给那么多镜头?
并且有个细节,在前期儿子跟受害人开车逃跑和爱跳舞的傻蛋追逐的镜头,全程都是给了布鲁斯儿子阿,受害人在旁边那么激烈的追车场景居然没有给过一个镜头!
最后吐槽下布鲁斯,"I'm on vocation"这个台词说到烂。
尤其是最后一次,太牵强了!
而且如果是Die Hard忠实粉丝都估计是冲着“yippie ki-yay"去的吧?
这次说"yippie ki-yay"的场合实在太弱了!!!
枉费有四部作为铺垫了。
不过,对我而言另一种满足感来自于“终于追完了”。
强烈抗议导演再拍一部。
Maybe it is time to die, you know...
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终于买了电视机。
是松下的带丽音29寸大电视。
那时候最高兴就是看香港明珠台的丽音电影。
因为只有带丽音功能的电视机才能选择播放原因还是粤语配音。
那时候觉得可以这样看电视是很牛逼的事情。
而那时候看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虎胆龙威2》。
那时候的布斯是那么地年轻气盛,那么地勇猛。
开着黄色的士在纽约大街上随意逆行,横穿公园。
途中撞毁路边摊及车辆无数。
看到他徒手解决几个手持轻机枪的家伙时大呼真TM神啊。
看到纽约地铁大爆炸惊呼,地铁真TM危险。
(那时候我还不知地铁是啥)2013年,在戏院看布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5》。
感慨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黄毛硬汉已经秃头了,动作明显缓慢了。
使用枪支多于拳头了。
不过,这一切都不妨碍我看完电影。
就如这电影,这次布斯没有亲自解决奸角,而是由儿子解决。
另一个奸角则自己打飞机,,不,撞飞机死了。
(关于这个奸角有点遗憾,这么漂亮的女人就这样死了。
本想这家伙会不会是间谍之类的,然后爱上布斯的儿子,接着两人在加州海滩,在夕阳照射下拥抱kiss。。。
顺便吐槽下广电局,这美女仅有的性感镜头居然给你们剪了。
嚓!
)看完第五集,仿佛在回顾布斯威利斯饰演的麦克的一生。
正如其儿子在最后说的,究竟是你爱惹麻烦还是麻烦喜欢找上你。
布斯,笑笑说,我还没弄明白。
打了五集。
打了这么多年。
老布也该歇歇享受享受人生了。
反正儿子都做间谍了。
觉得作为一个已经到5的系列,这个第五集我很满意=v=。
Bruce 还是好带感啊,儿子也不错,剧情也很完整,奔驰也做足了广告。
作为好莱坞流水线上的作品非常完整,虽然不是什么神来之作但是绝对是标准之作。
毕竟来电影院的大家为了看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而制片人看来确实摸清了观众的心里,该做足的做足了,大家都开心。
怀抱极大的期望看这个片子的恐怕要失望,但是我要说那是你们心态没有摆正= =。。。。
顺便说下,觉得近年来在电影院看过最渣的动作片no.1是Dredd; no.2是Taken 2
《虎胆龙威》系列,我觉得最好最宏大就是第四代了,整一个超级大作的风范,而作为后续的第五代...不仅只有区区的90分钟,剧情就不用说了,又是老掉牙的那一套,只是后面的发展确实挺出乎意料的。
布鲁斯威利斯一直在唠唠叨叨,口头禅有两句:“Jesus Christ”“I am on my vacation”,全片都不知道说多少次了,和第四代的形象想去甚远高潮戏有三段,一段是公路追逐,一段是高楼战斗,一段是最后的大战,三段都很无聊,相对于更无聊的剧情来说,要是没这三段就真是要睡着了真是太坑爹了总体评分:2.5/5.0娱乐指数:2.8/5.0电影里的警察很爱打酱油
可以看,剧情烂。
这是一部美俄拼爹的电影。
三星给一路碾碎撞烂的各种奔驰…………………………
飙车戏有点死亡飞车的味道挺real的
我好想掐死摄影师和剪辑师
上周末在影院消化掉,这父子俩都快把莫斯科给拆了,刺激又不缺乏笑点。不错的爆米花电影。让我有想把前几部重温一遍的冲动
追车戏是必须加分的。
边看电影边一起找槽点才是看此类“出门右转即忘”型电影之奥妙
Sebastian Koch (¯﹃¯)
不能够谈什么剧情呀逻辑呀~这类片子就是孤胆英雄,狂轰滥炸~额。。。
一般动作片都是"真能打啊",这部是"真抗摔啊"。
打打打打打打打 我草 没死 打打打打打打打 我草 还没死 打打打打打打打 我草 坑爹呢
当一部电影把视觉效果做的让人“哇~!哇~!”的时候,故事性也就可以降低点要求
各种乱炸乱射乱撞,加入父子情父女情,背景是切尔诺贝利——UME华星巨幕
对于豆瓣小清新的评分,我只能说:呵呵
看之前发现本片被豆瓣某些影评人批得一无是处。于是下意识决定不看本片了,但去电影院恰好只有本片要演了,于是就看了。感觉还不错啊,至少全片无尿点,刺激肾上腺素作用很明显。作为商业片,可以了。比同样搏老命的《十二生肖》好看多了……
包括技术在内的全盘退化,制片方疑似被天朝同行洗脑。
枫花园A场
真能摔啊...
标准行活儿,让你看到钱花到哪里。所以我不失望,因为我看到所有我想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