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佩
Pepe,河马皮皮(港),河马佩佩的魔幻漂流(台),Pepe, the Imagination of the Third Cinema
导演:尼尔森·卡洛·德洛斯桑托斯·阿里亚斯
主演:约恩·纳瓦埃斯,Sor María Ríos,Fareed Matjila,Harmony Ahalwa,Jorge Puntillón García,Shifafure Faustinus,Steven Alexander,Nicolás Marín Caly
类型:电影地区:多米尼加,德国,法国,纳米比亚语言:西班牙语,南非语,姆布库舒语,德语年份:2024
简介:河马本在非洲,怎会流落南美?又怎说起人类语言,叩问我来自何方、为何讲话、为何被杀等大哉问,仿佛是位哲学家?70年代,哥伦比亚毒枭走私河马,圈养在家当宠物。毒枭死后河马逃窜荒野、繁衍成群,政府认定数量失控、批准猎杀,佩佩成为美洲史上第一只被枪杀的河马。本片以佩佩的死后独白为舵,驾驶狂想飞船穿梭时空,上溯当年莫名渡海..详细 >
其实中间那段讲community的拍得还挺不错的但是作为feature film如果老有种essay film的感觉的确让人觉得很pushing,为了拍而拍。应该让中间那段统领全场包括用中间的人物交代开头的毒枭的故事,这就对编剧提出很高的要求。河马真可爱
3.5 摄影和音效很棒,叙事剪辑有创意有启发。在铁轨上像撑船一般划过的木板车和摩托车在后驱动的观光车,河马最后被射杀在草地上的画面很震撼,联想到把河马引入哥伦比亚Escobar被警察射杀的场面。60-90分钟河马不怎么说话,开始讲渔民疑似老人与海故事的地方有点跳戏…
5/10。借河马佩佩的幽灵念白,讲述自己和父辈流离失所的故事,河马的形象即眼凸的健壮黑人(如此对标可能存在种族主义之嫌),用西方动画片里河马的名字命名也在表达文化挪用与殖民主义。后半段河马就像毒枭埃斯科巴,大量动物标本是累累罪行,过多的本地生活展示与前半段的节奏形成割裂。越看越困,眼前只剩下广袤的空拍镜头。
80块的电影票睡了70块的
跟拍镜头、无人机镜头、特写镜头、夜间镜头、视频镜头、档案镜头、直升机镜头……宽高比切换、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字、档案镜头到卡通……作者用极为丰富多义的媒介拼贴捕捉佩佩存在的“错位”:它直到死亡的一刻才习得语言 并带着质疑一切乃至质疑语言本身的姿态发问 它短促有力的去中心化视角 引出了关于生态学、社会学、神话学等诸多议题 尽管“异质”“他者”等语词出自一只河马口中本身就有很强的错位感 穿梭于抽象与全景、亲密与疏离 直升机追踪河马越过橘色天空的段落很难不想到《现代启示录》滑动变焦凝视着佩佩打呵欠的缓慢动作和溯游的场景 又传达了一种粗暴的虚无感 以罪孽开端又经历多重罪孽之后的终结展露了人的边界、人类的边界
#BJIFF14-01 像是拼贴诗,在很多混乱了无逻辑后,渐入佳境,一切暗影逐渐显现。在各种材质的空白里等待射击的声音。最后“Everything is clear ”
上一次看到每个段落甚至镜头都这么割裂 前后寻不到一点影像逻辑可以连接的电影还是金发梦露
#MIFF 前半段和最后十分钟还行
7.5
非常复杂的观感,在牛逼和莫名其妙中来回横跳。形式上是真的做足了,剧情+纪录+实验+动画,不同的形式间的黏合还算自然,后半段甚至一度有一些怪兽惊悚片的观感,能理解为什么把最佳导演奖颁给他。
4-
EO2.0
确认自己不是艺术片目标受众~用河马的故事影射拉美殖民史,真实和虚拟叠加,都是在技术层面可理解、但在情感上没有带来共鸣的存在。也可能是因为摄影和音乐实在催眠,半梦半醒间错失了很多细节。
有点无聊
河马本来生活在非洲,通过旅游部分可以发现在南非部落,人们敬重河马,把动物作为老师,并且流传着大象曾经是人类且被河马变为大象与河马作对的故事,接着进入本片的正文部分,我作为一只河马佩佩的来历,父母被毒枭派人从遥远的非洲运到哥伦比亚供玩乐,及至毒枭覆灭,河马族群也变得庞大,佩佩族内争斗失败漂流雨林,几年后被人类坎德拉里奥发现,人们视之为威胁并请军队来消灭,最终佩佩死于猎杀……从作为第一人称的河马回顾整个故事,有点符合非洲黑人移民的历史隐喻,同时从权力关系来看,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极权者也成为造成自然动物族群悲剧的根本原因,拍摄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和形式,比较松散。
2024BJIFF 01 # 实验性电影 ,2024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 。又是睡了一半醒了一半,睡着的部分不知道错过了什么,醒着的部分不知道讲了什么,嗯。就不做评价了。
文本知识庞大 通过几场信息量杂碎的戏居然把整个殖民与资本贩卖的主题连上了 导演奖给的非常到位 看上去零零散散实则复盘串起来信息巨大
不如换成人的视角,以真实的讲述赢得观众的理解。
风景很美,形式很实验,故事很散文,讲河马的遭遇,又不只是河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