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电影是很小众的。
现代社会,知道“披头士”的人很多,但了解披头士的人真的不太多了。
这部片子的看点(梗),其实是披头士的旋律,歌词,专辑,周边产品,社会形象,个人事迹,等等等等;而这些,是那些仅仅“知道披头士”的人非常陌生的。
披头粉一看到台词“当我六十四岁”,“朋友们的一点点帮助”,“再次回到校园,麦克斯韦又装傻”之类,立刻就能会心一笑;而仅仅“知道披头士”的人,只会一脸呆萌地想“这句话很特别吗?
”披头粉一看到男主幻觉中的两只光脚,立刻就会知道“这是保罗”,从而更加了解男主“害怕被披头士本尊踢爆”的心态;一看到观众席里晃动的黄色小玩具,立刻就会知道这是“黄色潜水艇”,从而看懂剧情在交代“这个世界还有别人仍记得披头士”;一看到海边木屋里的主人,披头粉恐怕更是呼吸急促、瞪大双眼,要发出惊呼了:但这一切,非披头粉怎么可能感受到?
那么非披头粉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故事。
可惜这个故事太平庸:“撒谎不是好孩子”,这种主题腻了都快;“空降直达巅峰”、“失去地位反获真爱”这种主线剧情,自马克吐温《百万英镑》之后又不知被多少人抄袭过,真的是乏味。
桥段细节也够简陋。
比如男主:他在小有成功的时候,流露出的“窃取功名的愧疚感”太直白生硬,观众早就料到“既然这样,那他一定会道出实情”。
又比如女主:导演给她安排的“黯然离去”的理由完全不够充分,观众明显能预感到“这段情不会完蛋”,从而大大减少“最终复合”时的欢喜。
另一边,女主“离去”后“另遇真爱”的情节又降低了观众对“复合”的期待:男女主如果复合,势必造成那个并不讨厌的第三者的痛苦。
于是,“登台表白”桥段,怎么看都是怪怪的。
多说一句:不过,女主的表演我觉得很棒。
当然,也许是因为正好前几天看了《至暗时刻》,对她心有好感吧。
反正觉得女主很可爱。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本质,其实是“披头士花絮+披头士歌曲卡拉OK大串联”;就“披头士”这条剧情线来说,想表达的只有一句话:就算披头士的歌放到今天,也能秒杀你们这群后辈。
年轻观众眼里,这就是一部“上古吹”:能不小众吗。
但我还是给了四星:同道们当然知道为什么。
主角Jack是个郁郁不得志真是有些窝囊的小人物,他父母从印度移民到英国,他喜欢音乐但不是天才,平时在酒吧唱一些没人注意的歌,偶尔有一个参加音乐节的机会,但是听者寥寥。
大部分时间Jack都是在超市里打杂,受超市经理压迫。
好在他有三五个傻乎乎的好朋友,尤其是Ellie,一个头发大部分时间都是毛毛卷卷的爱笑女孩。
Ellie本身是学校老师,但是业余时间充当Jack的经纪人兼粉丝兼司机,陪着Jack在各种地方唱没人听的歌,给他鼓掌。
但是音乐上的挫折最后还是让Jack灰心丧气了,Jack决定放弃音乐梦想,改行做点“正经”工作。
情怀满满的披头士音乐充斥全片,诸多致敬桥段,趣味设定都可圈可点。
但剧情开展上总给人什么都欠缺一点的感觉,缺少逻辑上的连贯性,音乐穿插也缺少爆点,结尾上走向过于放松了。
剧情特别真实的一点是男主刚开始无名阶段在酒吧就算唱着披头士音乐也无人关心,真实,印象深刻。
不过披头士的音乐在大荧幕上展现却是颇具震撼力,还是推荐一看的。
每次坐飞机都会补课一些以前各种原因错过的电影,这次是Yesterday。
没有太喜欢男女主角,情节走向也并不很逻辑,但是“没有披头士的世界”这个够刺激的设定撑起整部电影,以及几十首披头士经典,尤其屋顶上的“Help!
”摇滚版很好听。
看到男主以外唯二两位还知道披头士的人和他抱在一起的时候就快不行了,而对我来说全剧高潮也不是最后的演唱会,而是约翰列侬打开房门露出苍老却熟悉的脸庞时,我特么眼睛真的湿润了,要不是在飞机上不好意思就要失声痛哭了。
你如果还能幸福健康地活到现在,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另外,我觉得结尾设计非常幼稚:音乐工业下,任何作品不是一个人创造的结果。
就算是一个人写的词曲,背后也有一个大团队的付出,制作人、录音师、伴奏乐队以及整个生产链条上的参与者不计其数。
一个孩子般任性的决定,是对太多人劳动成果的漠视。
Long and winding road...可你走的路,却没有多远。
好似来自平行世界的列侬生活平淡却很幸福,也是最后给予男主启发的关键人物。
那么,短暂的伟大和长久的平凡,你会选哪个?
P.S. 我好奇那个唱Wonderwall的孩子乐队后来有什么故事。
今天聊聊英国电影《昨日奇迹》。
片名Yesterday / All You Need is Love (2019),别名缘來自昨天(港) / 靠谱歌王(台) / 昨天 / 昨日 / 你需要的只是爱。
说到英国最伟大的两支乐队,一支是Queen皇后乐队,另一支就是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了。
这两支乐队都是摇滚界的顶尖代表,喜欢摇滚乐的人对他们肯定非常熟悉,像我这种上了年纪的摇滚乐迷,更是对他们的歌曲耳熟能详。
两支乐队谁第一、谁第二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英国最伟大的乐队。
前段时间一部《波西米亚狂想曲》以传记的方式,介绍了皇后乐队,今年还借着奥斯卡的东风,在国内上映小火了一把,带动了不少非摇滚乐迷。
这部《昨日奇迹》则用另一种方式和歌迷们深情缅怀披头士乐队。
凡是喜爱披头士乐队的人肯定会在影片中体会到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
传记影片可以选取乐队的几个关键时刻,向观众们展示乐队台上台下的状态。
传记片的优点是创作难度略低,素材基本都是现成的,只要将伟大传奇人物原汁原味地呈现,就能得到不低的成绩。
刚有了一部关于皇后乐队的传记片,紧接着再来一部披头士乐队的传记片,显得有些不太合适。
同类型影片很容易被人拿出来比较,更会在乐迷之间引战,冲淡影片效果。
于是《昨日奇迹》选择了类似穿越的方式,用喜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如果没有披头士乐队的世界。
男主角杰克生活在英国滨海小镇,他热爱音乐,上学时组建过乐队,成年后在一家超市打工干活。
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音乐梦想,经常创作歌曲,并参加各种各样音乐节。
而他的歌迷只有从小青梅竹马的好朋友艾莉。
艾莉十几年如一日的支持杰克,张罗着去演唱会表演、张罗着向亲友们发“通告”。
如果杰克是明星,那么艾莉就是经纪人。
一个神秘的夜晚,全世界发生大范围停电,短暂断电后世界又恢复通电。
停电时世界一片漆黑,黑灯瞎火时,骑着自行车的杰克被公交车撞飞。
车祸大难不死的杰克醒来发现世界有了一丝异样,披头士乐队等重要文化符号仿佛没有存在过,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歌曲。
这个世界怎么能没有披头士乐队?
冥冥中杰克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要将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努力回忆起来,并将他们的歌曲发扬光大,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披头士乐队的魅力。
看到这样的剧情大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本片就像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谢洛特烦恼》。
表面看起来都差不多是普通卢瑟的逆袭,原本生活感情都不如意的人突然有一天获得了可以影响世界的资源,在主角地位发生巨大变化时,笑料随之而来。
但如何利用好庞大社会资源就成了影片创作的分歧点。
相比《夏洛特烦恼》中写在角色脸上的功利心,《昨日奇迹》更多的是乐迷们对披头士乐队的热爱。
真正的热爱不会用金钱物质来衡量,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呵护。
为名为利还是为传播音乐,这就是两部影片的区别。
观影期间,观众们肯定会为杰克捏着一把冷汗,生怕他的小秘密被人戳穿。
在诡异的停电事件里,并不是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忘记了披头士乐队的歌曲,还有为数不多的乐迷能够记得披头士乐队。
停电事件就像接通了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地球拥有披头士乐队,而另一个乐队则没有披头士乐队。
被撞进新宇宙的并不是只有杰克一人,还有很多记得披头士乐队的人也满怀希望想要将披头士乐队的歌曲重现,只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和途径。
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听歌还是要记歌词,否则只有干瞪眼着急。
所有人相同的地方是,对披头士乐队的热爱没有丝毫改变。
能够让更多人听到感受到他们心爱乐队的魅力,这才是真正乐迷会做的事情。
创作型歌手艾德·希兰 Ed Sheeran在本片中本色出演艾德·希兰,人送外号“黄老板”。
同是热爱音乐的人,同是创作型歌手,黄老板自然知道创作之路的艰辛,也比普通人更能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
创作battle中,黄老板心甘情愿地认输是水平也是风度。
真正热爱着音乐的人,在发现创作型天才时,自然第一反应也是慧眼识才。
黄老板自愿为杰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进一步将披头士乐队的魅力散布各地。
这是经典的魅力,也是晚辈对前辈的尊敬和敬仰。
如果放到另一种环境,黄老板这个角色肯定会被设定为勾心斗角使绊子的反派了。
《昨日奇迹》影片中,将英国比较著名的文化符号全部拿出来展示了一遍,在传播披头士乐队魅力的时候,也不忘提升英国文化影响力。
已经拍摄成《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皇后乐队不必多说,片中还有《哈利·波特》等文化符号。
对英伦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在本片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彩蛋。
如果真的像影片中描绘的那样,我们的世界真的没有存在过披头士乐队、没有存在过可口可乐、没有存在过哈利·波特,我们将会在无形之中损失多少精神力量。
就像没有见识过外面世界的人,总会以为身边的一切是常态。
只有经历过诸多美好事物的人,才能更加明辨身边的真善美。
让我们珍惜身边的那些美好事物,如果没有能够接触到这些美,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You made it to 78."如果列侬还健在,当然就是影片中所说的78岁。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十字路口,如何取舍需要当事人自行判断。
就像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一样,名利与感情也是充满矛盾的事物,不论哪条路,只要做出选择,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否则患得患失,各种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失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影片主要围绕的点一直是披头士乐队,通篇都是披头士乐队的彩蛋。
如果观众是披头士乐队的乐迷,自然会甘之若饴。
就像游戏玩家看到《头号玩家》时的激动不能自已一样,摇滚乐迷看到《昨日奇迹》也会兴奋地热泪盈眶。
当然啦,如果不是乐迷,也不了解影片背后披头士乐队的故事,路人观众自然是无法理解影片所传递出的情感的,更谈不上什么共鸣和感动。
就像“42”是宇宙的终极答案一样,片中所说“为什么是64?
”“这还是问题么?
当然是64。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没有披头士的世界得多乏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片中关于关于披头士的各种彩蛋和梗此起彼伏,另外还有披头士的各大金曲串烧,本来就足够赏心悦目,可惜的是,大概是编剧对披头士的音乐+影片这么棒的概念不够自信,然后要在剧情上多下功夫,结果用力过猛,结果就有了很纠结很影响观感很扣分的感情线,虽然Lily James是长得很甜,但是少一点感情线,多几首完整的披头士音乐,这电影就更棒了。
可惜,围绕披头士展开的音乐片,全片唯一完整放完的,居然是黄老板的歌(没有说黄老板不好的意思),感觉确实不太对。
本来对这个阵容很期待的,结果评分低还是有原因的。
Good music doesn't make good movie。
一个是没有分清主次,主线到底是靠文抄公成为巨星的苏文,还是爱情线?
(虽然电影可能是想说要做真实的自己之类的,但是对事业线表现得不到位,降低了说服力。
男主说自己有钱有名了,但是根本看不出来,仅有的粉丝追逐戏尬比国产剧。
男主前后的转变只是换了衣服而已,还不如《一个明星的诞生》里的GaGa。
)二是爱情线毫无说服力,十多年过去男主突然就认识到对女主的爱?
而且安睡了一晚上,突然要去火车站追人?
(这一点甚至不如《夏洛特烦恼》,虽然“女神只是爱我的钱,她才是真爱我”很俗,但至少能自圆其说。
)三是人物刻画失败,不论是负责宣传的,还是经纪人,浮于表面,以至于显得愚蠢。
四是我跟讨厌这种突然在大庭广众告白的行为,也觉得Gavin的自动放弃属于编剧偷懒。
翻译也不太好。
更不知道黄老板为何会同意扮演一个要把Jude改成dude的人……但也不是毫无亮点的,除了音乐,色彩和构图挺舒服的,一些吐槽很有趣(说男主独特在于不feat Cardi B或比伯),以及男主得知没有了coke和Harry Potter等等时的反应,活在一个别人不懂你梗的世界一定很辛苦吧。
文 / 梦游三水讲真,电影前半部分平淡无奇,我以为这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文艺小清新电影,加上男主…emmmm确实长得不好看,差点半路放弃。
然而,后面的剧情让人惊奇:杰克在朋友面前清唱了披头士的《Yesterday》,相当惊艳。
所有人为他的才华和旋律而倾倒。
而杰克也发现了一个无法理解的神奇真相:披头士在这世上根本不存在?!
于是,经纪人看中他的歌,要求合作出专辑。
音乐节邀请他串场演出。
甚至黄老板艾德·希兰都亲自找上门,邀请他做他演唱会的暖场歌手,未来的人生巅峰正在向他招手。
杰克又激动,又慌张。
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他凭借记忆一一唱出披头士的经典曲目,录专辑,上节目,赶通告,开演唱会,瞬间爆红。
镜头在莫斯科,英国,洛杉矶,露天天台中来回切换,当年披头士走过的路程,他挨个走了一遍。
全世界的歌迷为他疯狂。
《Hey Jude》经典旋律响起来的那一刻,万人欢腾。
那种激动的感觉,真的是,屏幕里的人疯狂雀跃,屏幕外的我感动到甚至要泪奔啊啊啊。
然而,怎么说呢,此时电影就传达出了一种矛盾:你觉得杰克是个骗子,为了前程和所谓的展露才华,窃取了摇滚天团的惊世作品,虚伪又可耻。
可回头一想,如果世上真的没有披头士,如果真的没有人听过他们的音乐,这个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而杰克此时凭借记忆将披头士的作品呈现给世人,是功还是过?
当经纪人们要求将Hey Jude变成Hey Dude,Let It Be变成Leave It Be的时候,杰克的心理充满矛盾和挣扎。
他去玫瑰园,去艾比街,去寻找披头士的足迹,一无所获。
这期间,他孤单的背影也传递出一种难以明说的落寞。
如果真的有一天,人间的某一标志性经典突然消失不见了,而只有你一个人记得这些,你是否会想办法把它呈现出来,让它继续流传人间?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影片的升华部分,是另外两名记得披头士的人找到杰克,对他说:“我们要感谢你。
我们怀念披头士,但我们不会唱歌,而你唱了出来”。
看到这里忽然就有了泪点。
“没有披头士的世界,是极其糟糕的世界。
”这一句,就是全片致敬披头士的点睛之笔吧。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俩人还给杰克带来了另一个消息:约翰·列侬还活着。
杰克又一次惊呆了!
见到老年约翰之后,杰克发现他竟然平平安安地活到了78岁,守着一片海边幽静的大房子,真的过着他曾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复一日做着喜欢的工作,航海环游世界,为自身的信念而奋斗并取得了胜利,找到了心爱的女人,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么多年过去了,约翰·列侬依然是人们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而这一幕镜头的出现,如此美好,又如此让人心安。
这也算是导演为所有披头士乐迷,圆一个完美的梦境吧。
也许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的平行宇宙,在另一个世界里:披头士没有解散,人们依然为他疯狂着迷,约翰列侬幸福而满足地度过漫长的一生,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向所有人敞开…… 这种怀着致敬和慰藉人心的典型英国式想象力,一下子拉高了这部片子在我心中的评分。
故事的结尾,男主决定把实情告诉全世界。
他邀请黄老板为他的演唱会暖场(emmmm此处心疼黄老板三秒钟),在舞台上说出歌曲的实际创作者,顺带向青梅竹马的女友表白,之后告别闪耀的舞台,回归家庭当起了音乐教师,爱情事业双丰收,过着坦荡幸福的人生。
这结局,也是一种关于诚实、直面内心的表达吧。
我们无法想象习以为常的世界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or事突然消失了。
也无法体验那种你无比钟爱的东西,突然了无痕迹。
张爱玲说:“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
听起来很悲凉,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杰克的世界里,人们不知道披头士,却还是会为他的歌曲而疯狂。
忽然觉得,经典的创造,并不一定非要专属于某一特定的时代或某一特定人群,直击心灵的作品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于有生命的世界里。
披头士的音乐早已融入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灵魂,在无数个新的音乐创作者的思想里,灵魂里,曲谱里,幻化为新的音乐细胞,成长为新的音符,萦绕在人们耳边,源远流长。
ps:嗨,各位谢谢你认真读完,更多关于书籍、影视等方面的评论,可移步公众号【梦游三水de宇宙星】进行阅读,谢谢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电影,英国人说他们第一,我们没人会反对(或者,90后会说韩国人也说不定)。
拍过《猜火车》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爾,去年拍的《昨日奇迹》。
为什么没有太多人,聊这部拍得很朴素却迷人的电影呢?
一个学生时代被地方报捧为明日之星的年轻人,长大了还继续唱,却没人听。
有一晚,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没有人听过披头四的歌,金曲一首一首的被他唱出。
《Hey Jude》、《Yesterday》、《Let it Be》和《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等歌曲,随著剧情发展,随著被披头四写进歌里的利物浦场景,一段又一段的出现。
已经奔三的人,应该总有一首到好几首披头四的歌,可以被置入年轻的美好岁月。
我的最爱是距今半个世纪,披头四1970年的最后一首冠军单曲: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前奏一开始,我就哭了。
若干年前的一条马路上,一个人跟我说:我常常梦想着自己站在舞台上唱歌。
那一段时间,我正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每次一不小心回想起来,都羞愧不堪,恨不得把那段记忆彻底抹去。
当时的我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因为我没有切身的感受。
毕业后去了一家公司,每年的年会都是各部门出节目。
唱歌,舞蹈,甚至小品、诗朗诵。
节目质量都很差。
我们部门基本上年年跳舞,拍的视频我从来不敢看。
后来我渐渐开始跑步。
对于有了跑步习惯的人来说,身体上的累都是其次的,最痛苦的可能还是无聊。
一旦跑起来,动作都是机械的,可是脑子总不能啥也不想。
如果有人陪着,会好很多。
虽然不能说话,但是有人陪伴总会不孤单。
这是我猜的,因为我几乎从没有人陪着跑步。
所以对我来说,耳机才是跑步最好的伙伴。
最开始的时候听播客,后来听音乐,最后发现摇滚乐的效果最好。
我还建了个歌单,名字就叫《带劲》,因为听着这些歌跑起步来,的确很带劲。
耳机里放着音乐,脑子里就回到了之前的公司年会舞台。
吉他贝斯鼓一应俱全,我甚至想好了我的造型:戴上长假发,脸上涂上油彩,又蹦又跳,脚下的台子被踩得灰尘漫天。
喜欢他就会想成为他,就会想这首歌为什么不是我写出来的呢。
就像一个作家,在看到一部伟大作品时,一定会想,为什么这不是我写的呢。
所以如果有机会,世界上没了披头士,谁不想成为约翰列侬呢。
当然并不是有了这些歌你就会成为约翰列侬,但错觉会自动帮你弥补那些差距。
所以电影情节怎么样其实也不重要,只是讲述了一个小人物梦想成为约翰列侬,而已。
有点蠢,票价30块钱可以,40块钱不行
烂尾!
优秀还谈不上,但真的是充满愉悦。
这导演要是老拍这样的片,迟早要flop
8分。这不是一个客观的分数,大叔对这种音乐片完全没有抵抗力啊~~~一个没有甲壳虫的世界,哈哈,怎么就让人想到了《夏洛特烦恼》呢?听着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看着两个样貌平平的男女主之间的逐渐吸引,突然鼻子有些酸。78岁的列侬出场的那一刻,大叔觉得自己没错过这么一部温馨的小品电影真是太美好了~~~~
感觉是个划水交差拍出的片子
我说怎么似曾相识原来是夏洛特烦恼……
什么玩意儿…浪费歌,当mv看又丑@cgv建大 2019.09.22
音乐电影越来越多了啊,重温Beatles很棒!yesterday在我心中也是伟大的歌啊!
真的好可爱!评分有点偏低……我可以打70分!
我本来就无法get的导演编剧携手呈献,但这也太潦草了even for them,男主毫无charm歌也唱的不太行,剪辑成迷,歌被这么消费替虫团难过
叙事的做作和抓马实在难忍坐立难安,理查德柯蒂斯的抓马流行爱情折戟在丹尼博伊尔的不走心上,这零碎而又无聊的故事真是浪费观众对于披头士的情怀,也浪费了观众对于丹尼博伊尔的期待,更别提这个世纪流行抓马理查德柯蒂斯了。
类似的设定,估计很多人都意淫过
披头士在电影中因消失而更加被人铭记,博伊尔却可能因拍摄本片而遭人忘记。
作为20年的Beatles老粉,专门跑城里来看唯一一个黄金场排片我容易吗?结果碰到个这么稀烂的故事,真是比《银河补习班》还如坐针毡想提前退场,越是Beatles粉丝越应该给差评而不是被莫名其妙的情怀打动啊。片中唯二的闪光点是停电那一分钟用Beatles的几首名曲混音和相似度95%的老列侬开门的那一刹那。【UA花城汇】
也是武汉飞三番飞机上看的,为什么我居然还看完了
好久没看爱情电影了 以及 列侬如果能活到78岁那真是太美好了。
这到底为什么是丹尼鲍伊尔拍出来的
没有Beatles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也就没有Oasis! EastEnders的Tamwar当主角实在太亲切!
剧情可以说稀烂到浪费设定,爱情线莫名其妙,但是海量虫团梗看得我好快活好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