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FREEMAN来的..可是还是辗转了几次..每次都看着睡着了..利用这个清闲的下午中午欣赏完毕!!!故事虽然很简单...可以算是福里曼的游戏之作..似乎主角就是他本身..在职业的瓶颈寻找新的出口,在结尾也看到执行出品也是他..更叫坚实了我的想法...感觉和<超市夜未眠>有点类似..欢快的调子..新颖的噱头..给了我一个愉快的心情!!从头到尾越来越精彩,因为逐渐升华...这不仅是关于一个演员的生活,更是涉及到你是否勇于面对自己的改变..当福里曼在片中说出十一个梦想是,其实他并没有说错,因为当前面是个梦想都实现了后,他得到的就是一个好的结果!!真庆幸在演员表出钱以后我没有立即关掉播放器,不然我就会错过很精彩的"花絮"..女主角很漂亮!和佩内洛普感觉有点像...查了一下她的片..怎么没啥出名的..除了<戏西班牙女佣>在CCTV6见过...演技挺不错的啊..觉得那个利用2.5S扫描简历的人很有意思...
在等待头发干的睡前时间,偶然碰到starmovie播这部2006年的片子。
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独立制片,这部片子确实少了很多所谓好莱坞式情节和手法的炮制,半indie的风格,可以看出导演是悠然地在享受节奏。
摩根这个帅老头,已经完全经过卖弄演技的阶段了,举重若轻,驾轻就熟。
看到快结尾处,发现一个大配角:哇, the big bang theory的重头主角shelton出现啦,大概半分钟的戏份, 还是那个geek的劲儿,喜欢!
很喜欢里面的音乐,""隔壁房间的夫妇 赢得了一笔奖金 他们已经讨论了整个晚上 而我则需要一些休息 但是这个汽车旅馆的墙壁太薄弱 我叫做林肯.邓肯 而这是我的歌 这是我的歌 我的父亲是渔夫, 我母亲是渔夫的朋友 我在杂乱的环境中出生 当我长大了的时候 我离开了海上的家 顺着收费公路前往新英格兰 美丽的新英格兰 信心出现缺口 膝盖的牛仔出现口子 我的口袋空空如也 哦, 哦, 哦 我像一个孩子一样穷 我希望我有一个戒指 那样我可以当掉它 我希望能当掉它 停车场的年轻女孩 告诫周围的群众 唱着神圣的歌曲 读着圣经的诗句"",有这个一首歌很好听,应该属于乡村音乐吧。
整个片子都很轻快,结奏不算快,就像这首尾尾哼着的小调,freeman演的老人很可爱.10件或更好,如果让我说10件美好的保留事物,10件厌恶舍弃的事物,该是什么呢?
想想......但是电影,肯定是要保留的一大美好事物了,呵"这片子的导演还导过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燥热的午后,明亮的超市,轻快的乐曲,脾气暴躁的女营业员斯卡雷特,体验生活的老摩根,一日旅程,信任的开始。
我们上路。
你知道,超市有一个专门的结帐通道:10件或更少。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说出你最厌恶的10件事情。
不要思考。
斯卡雷特:我的脚,我的婚姻,我的衣服,迟钝的人,问路,纸张和塑料,谎言,急需的钱,生活穷困。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10件你一生梦想得到的,想拥有并且只能拥有10件的东西。
斯卡雷特:我的车,我的外甥,我的烤箱,我家后面的那棵树,风,任何音乐,下雨时的头发。
只有7件。
斯卡雷特:到你了,10件或更少。
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妻子,孩子,他们的朋友,早晨五点半的咖啡,肠胃好,不交额外的税,长齐牙齿,性爱,好文笔,透气棉,还有···好结果。
已经11件了。
只是,只是,我们讨厌一切让自己讨厌的事情,也喜欢一切令自己喜欢的东西。
量化点,10件,或更少。
在对自己的生活下决心做出改变之前,每一天,我们都过得自怨自艾。
平淡,是种切肤的折磨,消耗掉每一分并不多余的体能,吞噬掉曾经拥有的万丈豪情。
总是有一个,在梦里都无法到达的地方,那是一片后乐园,那里,每一寸土地,光怪陆离,每一件事物,光鲜夺目。
说什么,在平平淡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都是云烟,虚无缥缈。
爱过的人,永远是少年,永远,只是梦幻。
向晚时刻,感慨时光,暮霭沉沉,支离破碎。
其实只是,丢失了勇气,每一秒钟,激情澎湃进入下一秒的勇气。
继续上路吧,在无味,且日益令人厌倦的生活中,就像不曾被打磨,不曾被中伤一样,继续上路吧。
从面试的公司出来,斯卡雷特说:再问我,再问我一次,10件或更少,我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斯卡雷特:这个工作。
很好,至少现在,有8件了。
至少斯卡雷特决定,不会再回那个烦闷的超市,继续令人烦躁的工作了。
像老摩根说过的,很好的结果。
跨出一步,眼前的路,不再逼仄狭窄,瞬间,海阔天空。
在车里道别。
斯卡雷特始终自信的笑容。
老摩根对工作重拾热情。
两人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这一天的旅程,已经足够丰富,虽然,能够实现的梦想,只有10件或更少,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一件一件去实现,就好了。
老摩根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
只要开始,就好了。
就工作吧,就恋爱吧,就生活吧,就尽情歌唱吧,就忘情舞蹈吧,就聆听吧,就倾诉吧······ 彼时,也许真的,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后乐园。
一个人下班,回家,一个去买菜,一个人做菜,一个人买瓶酒。
猛喝几口。
该死的,这就是我的生活。
打开在线电影,看到 freeman的这部电影,其实我以前看过。
但是这次真的是有惊艳的感觉。
我就像那个女猪脚一样。
生活一塌糊涂。
总觉得自己就站在那个 10 items or less 的位置。
做的比别人多,得到的比别人少。
如果问我最想要10样东西。
、1我的家人 2 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3很多的朋友 4 每天早上去公园晒太阳 5 天上的云彩 6 看很多的书 7 我想要一个房子(自己赚的不是家里给的) 8 S E X 9 旅行 10 可以帮助别人。
很喜欢freeman这次演的这个角色。
游离在外,积极乐观,喜欢模仿和观察别人,赞美每一个人的优点。
要么好好活着。
要么死去!
·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
毫无疑问地,看这片是冲着摩根弗里曼去的,女的咱不认识,一开始看的时候灰头土脸的,越到后来越是散发出一种魅力,再后来一查,敢情还是个著名大美女演员,我想说什么来着人的外贸美不美,至少80%决定于她的精神状态!
现在一打开电视肯定能够看到很多化妆品广告,可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东西啊,有买化妆品的钱看几部好电影、读几本好书,增加一些自己内里的东西,改善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入一种更佳的精神状态,取得地效果一定会大大好于化妆品。
海报上的“you are who you meet” 说得很到位,因为人是互相影响的,碰到的人会决定你的精神状态。
女孩是因为可爱(现在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装嫩、发嗲的女孩,连正常说话都不会说了,却以为这就是可爱,真可怕·#¥……!
)而美丽的,而不是相反。
最近看了另一部低成本制作,摩根费曼(Morgan Freeman )主演的《10 Items or Less 》,与《我要成名》同样是关于演员的故事。
摩根费曼在戏中演回自己:一位广为人认识的名演员,在故事中,他已经有四年没有接拍新戏,而他正考虑接拍一部小制作,饰演洛杉矶拉丁美洲人小区里的超级市场经理;他便趁机到了当地考察,在超级市场内认识了一位女收银员 Scarlet,摩根费曼觉得他很有趣,决定跟随她,两人展开了一天征妙的相处。
《10 Items or Less》这片名,是借用了超级市场内那条「十件货品以下」,方便买些「湿碎野」顾客的快捷付款通道。
片中,摩根费曼处处发挥演员的敏锐触觉,他喜欢观察别人,从谈吐衣着,以至走路的姿态,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他又喜欢和陌生人搭讪,从交谈中多上了解别人的生活,他表示演员的本能就是投入人的生活(engage people )。
其实所谓「演技」,或者所有创作的泉源,说到底都是源自对生活的观察,能广开眼界,提炼生活经验,便更用到创作上。
摩根费曼透过饰演自己说,接拍独立电影,有助感受不同的工作方式,即使成果不理想,自己也有得着,人生总会有些阶段做些「湿碎野」,不是每次进超级市场都要买很多很多东西。
回想自己,做了那么多年人,期间有过不少宏大的理想,虽然不至于全部落空,但泰半都未能实现。
为了实践理想,将许多认为「湿碎」的东西搁在一旁,因为人总会认为「湿碎」事易处理,可以拖延一下;这刻,不妨想想有几多已搁置多时而还没有做的湿碎事,试试列一张属于自己的10 items or less清单。
(1. 做一次身体检查。
2.拿ipod去修理。
3.认真地看一次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
4.写封信或email给远方的N。
5.下注买车路士夺英超冠军。
6.将戴了十年快了十分钟的手表调正。
7.入房称赞老总的文章写得好。
8.追回傻强欠我的$500……)
不得不说,平淡的故事考验导演的功力,而且对演员也有严苛的要求。
平淡如水的故事,抓住观众的眼球与否,摩根和帕兹两位主角能否演出“真”就是关键。
摩根自然不令人失望,扮演一个落魄但是通晓人情的自来熟明星不过是小菜一碟。
除了换衣的惊鸿一现,帕兹尽量避免显露自己的风情,毕竟不少人总认为漂亮女人总是花瓶,事实上,并不高产的帕兹每一部影片都留下了自己对角色的诠释。
所以,西班牙裔结账员也并不算挑战。
为了角色实地取材调查的摩根绝对是演员的典范,一次机遇,他遇上了脾气暴躁的结账员帕兹。
萧索的街区,破落的超市,两人的相遇为这地方带来些许生气。
滴答滴答,结账员要走了,但糊涂的明星却需要陌生人帕兹的便车。
可以看出,外冷内热的帕兹一开始不多搭理摩根的话。
但慢慢,两人却恍惚相见恨慢的老友。
摩根陪帕兹买衫、洗车、吃快餐,疏导芳龄25却不敢尝试的帕兹…面试结束,帕兹开始继续寻求人生的10 items or less“the most wanted”。
喜欢回家路上他俩在车上的悠闲,所以我默默等待早已预测的结局。
正如帕兹所讲,他俩以后很大可能不会再见面。
不过,本就是一场巧遇,何必做作地强求延续。
好聚好散,各有各的未来,各有各的际遇,他们不会再相见,但他们知道对方总是自己为数不多的挚友。
-We live,we work,we're just getting started…and we are never seeing each other again.-Never.
或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当生活陷入迷茫时却不愿将心里的苦闷告诉别人。
并不是因为害羞,无聊的现实不足以让人敞开心扉;不是因为坚强,表面的无所其事掩盖了莫名的慌张;也不是因为愚蠢,诉说引来的回应有时无济于事。
这或许仅是一种习惯,一种天生的自我封闭的习惯。
小时候我就有这样的习惯,但或许我太脆弱,封闭的心灵终于承受不住那些迷失的痛苦。
于是长大后我就彻底改变了这种习惯。
有时到一个地方,哪怕只是很简单的路形我也会不厌其烦地一路问过去,直到目的地。
我是一个路痴,但无所顾忌地一遍遍问别人并不代表我就是白痴。
忘了介绍“十件或更少”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超市中的术语,意指小数量商品结帐通道。
在美国一些超市里,就以十件为标准,十件或数量更少就走这个通道,以避免被大数量通道过长的等候耗费时间。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十件或更少”(英译:Ten items or less)通道的收银员。
“Ten items or less”通道的设置本是一个正常的物流设置,但有时,却会产生一些看来不甚合理的现象。
大数量通道理应比“Ten items or less”通道繁忙,收银员的工资也应该比较高。
但在一些特殊消费周期或者偏僻的地方,购买小数量商品的顾客远比大额商品顾客多,甚至会出现“Ten items or less”通道爆满而大额通道没人的情况。
于是“Ten items or less”通道就会抱怨自己的工资又低却远比别人累。
由此带来的思考是,“Ten items or less”现象并非只存在于超市中,商品社会的其它部门,因为环境的不同也广泛地存在少拿钱多干活的现象,我们一般将此叫做不公平,而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个非常符合商业原理的“Ten items or less”却造成了不公平,那么,这样看来,在生活的其它领域,我们也同样可以认为那些表面公平的秩序后面也掩盖着很多实质的不公正。
我们的“Ten items or less”小姐只是个普通的女孩,所以也只能不解和抱怨。
真正的戏剧性在于,那个大额通道(影片中也称1号通道)的收银员不单在工作上占尽便宜,而且还抢了她老公!
就犹如我们有时感觉到的不公正之下,还有更多的事实在加剧折磨我们的神经。
电影情节就是在这种细微的背景下开始的。
一个过气的老演员四年没接戏了,他答应一家小制作公司出演一个超市店长角色,于是为了体验这个角色的现实感觉顺理成章碰上了“Ten items or less”小姐。
糟糕的是,当他要回去时却发现剧组那个粗心的小伙子还没来,而且他的经纪人也联系不上,甚至因为刚搬了家,连自己家里的号码也忘了——呵呵,你要原谅这样糟糕的情节,因为这是电影,不然后面的故事就无法展开。
不得已,他只得求助心情郁闷但还很善良的“Ten items or less”小姐把他送回家。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Ten items or less”小姐在送他回家之前还得去参加一个建筑公司秘书职位的面试。
于是他们一起去找“Ten items or less”小姐的前夫(或许不叫前夫,因为还没离婚)拿车钥匙。
因为和前夫以及那个第三者“1号通道小姐”发生口角,他们打了一架(这是影片中唯一的“火爆场面”)。
之后,他们开车去面试。
途中,老演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言传身教试图改变“Ten items or less”那种悲观的自我定位。
他们甚至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花了大量时间来谈人生、谈梦想。
这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Ten items or less”小姐的确发生了改变。
至少,她敢于面对仍然无法预料的未来大声说出:“我不会再涉足那间超市半步!
” 在结尾,“Ten items or less”小姐送老演员回家,她被鼓励第一次开口向路人询问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部剧情非常简单的电影,时间跨度仅仅是几个小时。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两个陌生人能在短短几个小时相片的时间内发生改变对方的事情,但这部电影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并且长时间的思考:迷失了,我们该怎么办?
糟糕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甚至有可能无法生育,这是故事中“Ten items or less”小姐面临的困境。
与此相似的是,平凡的我们很有可能碰上(或者已经碰上)。
尽管敢于向顾客大声呵斥,敢于和高大的前夫厮打,敢于和一个陌生人独处几个小时,但“Ten items or less”小姐却不敢面对命运。
失意在大多数时间就像一扇铁门,将我们困在命运的暗角,尽管我们十分勇猛,却没有摇撼它的勇气。
问题究竟在哪里?
正如影片里设计的那个巧妙的“老演员”角色,他演过很多角色,他经历过很多“角色”的生活,不仅是在戏里。
所以,他说“我能看穿一个人”。
同样的,他也可以看穿人的一生,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一生。
如果换作一个年轻人,“Ten items or less”小姐或许就不会那么虚心地听取他的建议,即使你或许生活经验也很丰富,口若悬河地对她讲一通也无济于事。
这是该片一个成功的地方。
回到现实,当我们自己也处于迷茫中时,我们也应该像“Ten items or less”小姐那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你身边的长辈。
都说人生如戏,该影片就有这样的寓意:年长的人演过你那些角色,你不懂,照着演就是了。
问路也一样,一个人不愿意问路其实仅是因为一种习惯,无关乎害羞、坚强或者愚蠢,但去问路的理由也同样简单:你之所以向别人问路,是因为别人知道这条路。
影片还针对人们封闭的心灵安排了大量的情节:老演员无论走到哪里,都和陌生人无所拘束地交谈、说笑。
尽管他自己也承认没什么朋友,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人群中如鱼得水。
陌生人的定义不应该只被认作冷漠,一般情况下,付出的微笑,总有回报。
忘了说,饰演那个过气老演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影帝摩根·弗里曼。
说实话,影片的开头,正是他吸引了我,因为这个片名的确有点没头没脑的怪。
如果摩根·弗里曼在拍这部戏时能摘下影帝皇冠免去报酬的话,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算作零投资——场景小得可怜,情节也不能再普通。
但是,即使被某些影评家评价为“欣赏水平不够”的中国观众恐怕也知道这一点,影片优秀与否,与投资与票房并无直接关系。
现时的中国电影就存在这样情况,虚张声势投入大把金钱堆砌了一个又一个意淫式的“巨作”,如《英雄》,如《无极》,如《夜宴》,如《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有什么意义?
盲目纠缠于历史,却对现实的种种漠不关心,这是中国电影业整体的悲哀。
像摩根·弗里曼这种大牌明星愿意屈身于小制作电影用精湛的演技对社会和人性作细致如微的体察,在现时的中国,很难找到。
然而,中国电影却像“Ten items or less”小姐那样,迷失了,却不愿意问路。
鉴于此,我最后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很棒!
2007年11月10日 于重庆
看本片纯粹是因为摩根·弗里曼的原因,因为他的表演很有魅力和亲和力,前段时间刚看过他的《为戴茜小姐开车》,所以对他颇有好感,后来发现【10件或更少】的导演原来是《天使之城》的导演布莱德·希伯林,所以对本片有些期待.喜欢娱乐性的片子的人对本片可以放弃,因为其大段的对白和简单的场景让我想到昆丁·塔伦蒂诺的处女作《落水狗》,不同的是它少了《落水狗》中昆丁式的超酷对白,所以如果你想在本片中看到诸如对麦当娜《like a virgin》那么有创意的调侃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你喜欢象《大人物拿破伦》或者是《杯酒人生》那样淡淡的讲述人生的生活小品,或者是反好莱坞叙事模式的独立电影,相信本片还是值得你一看的!摩根·弗里曼这次可以算是本色派表演,片中充分发挥了他擅长表现的一类角色,故他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稳定的!P.S.:片名【10件或更少】(10 Items or Less)从字面上看,也许翻译成“不多于10件”更容易理解。
美国的超市结算台有“不多于10件商品”与“超过10件商品”之分,如此细化想必能为顾客节省宝贵时间。
所以10 Items or Less是超市结帐的专用通道!
很温情很细腻的片子,Morgan Freeman完全是本色出演自己,用自己的经历改变他人的封闭怯懦的心态。
不太懂
Funny!
惊现sheldon!!!!!
很平淡的电影,我就悟不出电影想表达什么值得我们要关注的事情,反正我觉得好平淡的电影喔。
温馨,很像家庭录像带的质感。
果然,lee和幸福终点站里的老头是同一个人
最后谢耳朵出来了没人发现么
生活 就是如此。
温馨欢快,生命中能有这样一个幽默风趣的老人智者,实在是幸运!
摩根弗里曼
谢耳朵对着Morgan Freeman说“你让我想做个女人。” 噗噗噗。。。
挺温情的,送人玫瑰手余香的典型诠释。
后面极具节奏感的音乐让故事鲜活起来。快想想你自己的十件或更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的美丽多半来自于他的精神状态,他的眼神,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他的活力与灵气,拥有再多的美貌,却极易沮丧,佝偻着背,耷拉着脸,目光呆滞的人,精神就不够饱满,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拯救别人的时候倒也拯救了自己一把 想想欲望想想美好 怎么也要扳回来 对 里面竟然有sheldon 而且那时候就那么强迫症呵呵呵呵……
积极面对人生吧,失败再算~哈哈谢耳朵可爱
活得越久,喜欢的东西越少。
不温不火,一切需要等待即可。
10度以下沒有出門 看了很多爛片 一般片 和傳說中的好片... 這個偶遇的最好
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