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
主演:克谢尼娅·拉波波尔特,尤拉·鲍里索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娜塔莉亚·帕夫伦科娃,Ekaterina Shumakov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202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拓展单元。详细 >
平遥电影节上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妈妈得到噩耗,不相信儿子在叙利亚已死,敦促官方调查搜救,却突然有人以其子身份大喇喇“回到”家中,一应身份证件齐全!这样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外面,还套了一个苏联时期高官度假老房子的象征,更显得意味深长。“母子”二人演得都很好,儿子的转变略显不够扎实,但还是能让你感同身受,最终对其产生同情甚至喜爱上这小伙。影像风格冷冽,叙事毫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很流畅——除了一些手持镜头晃得眼晕。烧车一段真的有点科恩兄弟味道……对集团势力以及官僚的批判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恐怕也有不得已。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沉思。
剧作问题不少。
一个失踪事件,反映一个政府的嘴脸,非常毛子。重点落在母亲对“儿子”的接受和“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冷峻的镜头也无法阻挡微妙的情感慢慢孕育,显然最后统一战线的处理非常戏剧化,但是结局又彷佛被扇了一巴掌,二次别离,殊途同归,更添一份悲哀。
这电影是2021年了,看来俄罗斯的审查还是挺宽松的,这个片子放在我们语境中说就是处处辱俄,从头辱到尾,那对Army和官僚系统的批判可是一针见血的。但电影问题也很明显,和上尉逃亡记那部电影一样,就是体制齿轮的觉醒刻画的太潦草,太机械,太突然。一个上面派来维稳监视女主的假儿子,怎么就突然转换阵营了,男女主最后的感情如果不是演员的表演托住了,就变成了洒狗血。(男主演技真好,不言不语都自带气场)
前半部分女性愤怒的力量表现的非常出色,不论是表演,手持摄影,烧车,女主角愤怒到跳舞发泄时候墙上的影子都非常喜欢。只是后半部分,女主角情感的转变有一点仓促,有点没有舒展开。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女主人物性格让人想起三块广告牌,后半段情感激增太奇怪了,冷血特工怎么突然就变成暖男了,还是不穿衣服的暖男,气氛突然暧昧起来…太奇怪了太奇怪了3/PYIFF
妈妈也太像科恩嫂了吧…电影也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
“回来的儿子”,母亲近乎疯狂的质问政府,却有一个陌生的儿子回到家中,不熟悉的试探,两个人的默契,母亲的儿子的戏份很有化学反应,假的戏,或许参杂了一些复杂的情感,沉闷的,平静的叙述,或许给这种爆发式的情感提供了舞台。评分:7.0/10。
赵家好像也这样的吧?
(5thPYIFF10.14卧虎)又是一个母亲寻找/解救因为军队而“被失踪”的儿子的故事,《蓝色茉莉》版的《三块广告牌》,然而人物的神经质和复杂性还是太流于表面了,很多地方的情节推进令人头顶冒出一个问号…
3.5 冷笑话和控场演技这两个东西可能真是俄罗斯人发明的。手持摄影出自一个camera woman?(现场没听清楚)但现场确实看清楚了男演员yura长得有多帅了
直接拔高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纪念你,亲爱的同志
强大的,脆弱的,强硬的,柔软的,暴力的,血腥的,阴暗的,恐怖的,坚韧的,微妙的……虽然看到暴力的,依旧会生理性的颤抖,但我好喜欢这片子。假儿子与这位强硬又疯狂的母亲间,好有性张力。
#PYIFF2021#只喜欢最后差不多十分钟的尾声....假振卡隔着墙跟托尼娅说我死了之后遗体会送到这里,还蛮难过的,无数个无家可归的儿子和无数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然后政府敲门宣读了托尼娅死亡的儿子犯下了两项罪证,很荒诞。再是搜查的官兵进到振卡的房间,振卡的儿子在床上玩玩具,call back了。
故事的立意很好,魔幻现实成都甚至让人一度想起危楼愚夫和利维坦,然而中段的处理失当,男主动机的转变铺垫不足显得突兀,这就和窃听风暴里的男主的转变属于一类问题,于是就让温情的结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较可惜,不过两位主角的表演很成功,很有张力,特别是鲍里索夫越来越稳了,前途可期
她发疯地证明自己的时候,我好喜欢啊,不是所有人都能表达出来这种疯并理智的状态,以至于我真的以为她儿子最终会回来。可是她也确实疯狂得彻底,要说这位儿子全是她幻想出来的,仿佛也是合理的。总归是最后得到了救赎,温情片的归属
Kseniya在这部电影里长得像接地气版的Kate Blanchett,很适合演不精英式的抗争女性。就是中途回来的儿子好出戏,感觉看着看着拐去看了詹一美的分裂。 @2023-01-18 19:52:57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平遥电影节上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妈妈得到噩耗,不相信儿子在叙利亚已死,敦促官方调查搜救,却突然有人以其子身份大喇喇“回到”家中,一应身份证件齐全!这样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外面,还套了一个苏联时期高官度假老房子的象征,更显得意味深长。“母子”二人演得都很好,儿子的转变略显不够扎实,但还是能让你感同身受,最终对其产生同情甚至喜爱上这小伙。影像风格冷冽,叙事毫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很流畅——除了一些手持镜头晃得眼晕。烧车一段真的有点科恩兄弟味道……对集团势力以及官僚的批判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恐怕也有不得已。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沉思。
剧作问题不少。
一个失踪事件,反映一个政府的嘴脸,非常毛子。重点落在母亲对“儿子”的接受和“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冷峻的镜头也无法阻挡微妙的情感慢慢孕育,显然最后统一战线的处理非常戏剧化,但是结局又彷佛被扇了一巴掌,二次别离,殊途同归,更添一份悲哀。
这电影是2021年了,看来俄罗斯的审查还是挺宽松的,这个片子放在我们语境中说就是处处辱俄,从头辱到尾,那对Army和官僚系统的批判可是一针见血的。但电影问题也很明显,和上尉逃亡记那部电影一样,就是体制齿轮的觉醒刻画的太潦草,太机械,太突然。一个上面派来维稳监视女主的假儿子,怎么就突然转换阵营了,男女主最后的感情如果不是演员的表演托住了,就变成了洒狗血。(男主演技真好,不言不语都自带气场)
前半部分女性愤怒的力量表现的非常出色,不论是表演,手持摄影,烧车,女主角愤怒到跳舞发泄时候墙上的影子都非常喜欢。只是后半部分,女主角情感的转变有一点仓促,有点没有舒展开。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女主人物性格让人想起三块广告牌,后半段情感激增太奇怪了,冷血特工怎么突然就变成暖男了,还是不穿衣服的暖男,气氛突然暧昧起来…太奇怪了太奇怪了3/PYIFF
妈妈也太像科恩嫂了吧…电影也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
“回来的儿子”,母亲近乎疯狂的质问政府,却有一个陌生的儿子回到家中,不熟悉的试探,两个人的默契,母亲的儿子的戏份很有化学反应,假的戏,或许参杂了一些复杂的情感,沉闷的,平静的叙述,或许给这种爆发式的情感提供了舞台。评分:7.0/10。
赵家好像也这样的吧?
(5thPYIFF10.14卧虎)又是一个母亲寻找/解救因为军队而“被失踪”的儿子的故事,《蓝色茉莉》版的《三块广告牌》,然而人物的神经质和复杂性还是太流于表面了,很多地方的情节推进令人头顶冒出一个问号…
3.5 冷笑话和控场演技这两个东西可能真是俄罗斯人发明的。手持摄影出自一个camera woman?(现场没听清楚)但现场确实看清楚了男演员yura长得有多帅了
直接拔高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纪念你,亲爱的同志
强大的,脆弱的,强硬的,柔软的,暴力的,血腥的,阴暗的,恐怖的,坚韧的,微妙的……虽然看到暴力的,依旧会生理性的颤抖,但我好喜欢这片子。假儿子与这位强硬又疯狂的母亲间,好有性张力。
#PYIFF2021#只喜欢最后差不多十分钟的尾声....假振卡隔着墙跟托尼娅说我死了之后遗体会送到这里,还蛮难过的,无数个无家可归的儿子和无数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然后政府敲门宣读了托尼娅死亡的儿子犯下了两项罪证,很荒诞。再是搜查的官兵进到振卡的房间,振卡的儿子在床上玩玩具,call back了。
故事的立意很好,魔幻现实成都甚至让人一度想起危楼愚夫和利维坦,然而中段的处理失当,男主动机的转变铺垫不足显得突兀,这就和窃听风暴里的男主的转变属于一类问题,于是就让温情的结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较可惜,不过两位主角的表演很成功,很有张力,特别是鲍里索夫越来越稳了,前途可期
她发疯地证明自己的时候,我好喜欢啊,不是所有人都能表达出来这种疯并理智的状态,以至于我真的以为她儿子最终会回来。可是她也确实疯狂得彻底,要说这位儿子全是她幻想出来的,仿佛也是合理的。总归是最后得到了救赎,温情片的归属
Kseniya在这部电影里长得像接地气版的Kate Blanchett,很适合演不精英式的抗争女性。就是中途回来的儿子好出戏,感觉看着看着拐去看了詹一美的分裂。 @2023-01-18 19: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