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太阳之心

破碎太阳之心,A Short Story

主演:谭卓,陈永忠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破碎太阳之心》剧照

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2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3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4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5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6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3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4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5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6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7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8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19破碎太阳之心 剧照 NO.20

《破碎太阳之心》长篇影评

 1 ) 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关于稻草人的现代诗

非常喜欢稻草人的故事,于是结合自身感想,写了一首现代诗《马路上的稻草人》我是来自乡村却被插在马路上的稻草人车水马龙中我不再衣衫褴褛但我的工作依然是驱赶鸟儿鸟儿并不害怕我经常假装被我吓走我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邀请它在我的肩膀上歇脚听它歌唱每一座翻过的高山和每一片飞过的海洋年复一年的歌声点燃了我衣下的稻草我终于明白每一根稻草都能化作一片火红的羽毛而炙热的火焰就是我的翅膀才是我的心脏无论这是梦,还是幻想我都将化作风追随鸟儿,飞向远方

 2 ) 我和她

五年前八月下旬的某天湿漉漉的早晨,我在路障下遇到了她,浑身湿透小小一坨软趴趴的在那里,好在早晨车不多,好在她非常小没能继续乱跑……停车,把她捡起放在副驾的帆布袋子上,她闻到我掰开的肉饺子那一瞬间发出的尖锐啼叫,以及迫不及待地找寻香气大口咬食的时候,这小小身体散发出的强烈求生欲能量之大惊讶到我……她叫招招,谐音取自ciao你好的意思,因为是只三花猫,又叫招财(招财猫的原型就是三花)她也是Princess Carolyn(马男波杰克里聪明的女主)相遇五年里,每一次夜晚醒来朦胧中看到她因呼吸起伏的小身体,每一次心里有事难受的透不过气把脸埋进她柔软温暖的小肚皮里,每一次她用毛茸茸的小脑壳蹭我的脸的时候,每一次我们一起躺着晒太阳她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时,我感受到身体里的暖流,我被治愈了……人们在相处的时候总在默默计算着得失,可是他们忘记了在相处的过程里,流逝的时光是平衡的。

和她的相处里,非要世俗的计算一下,我得到非常非常多的守护和疗愈,我总是幸运的。

如果有天妳会走,我不想妳变成一朵小花,我也不想妳来找我。

我希望你变成风,风吹过的时候,我的头发会变成妳吹过的形状。

我们俩的相遇,并不是谁需要谁,也不是需要把独处时容易陷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我们的遇见就是美。

 3 ) 人们因为惧怕阳光的刺眼而从不去直面,但真实的爱却在太阳烈焰下的核心里,它不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好美!

是的,爱就是苦丁糖的味道、被遗忘的信里的满满情意的语言、猫咪送给小女孩的泥巴里的花、老鼠、鸟、蛇……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我们期待的美好未必是眼前暂时看到的那样,黑猫用它的眼睛替我们还原了灰色后面真实的样子,所以人们喜欢养猫,不是嘛1.苦丁糖。

机器人用苦丁糖告诉孤儿院里每个孩子,外面的生活真实的样子就是甜蜜而苦涩。

但机器人没电了,一切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判断与体会。

2.信。

有人因为怕失去爱带来的苦,所以选择忘记,黑猫让谭卓重新看到最初爱的样子,回忆起那封信中满满的爱与浪漫,及曾经的爱人对他们的未来无限的遐想~🌸+🌸=🌺,🐞+🐞=🐛……信,令人不再在遗忘中逃避回忆。

3.泥巴。

有时我们总觉得付出灵魂甚至都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用最好的东西只能换到一团臭泥巴,但美好就是那坨丑陋泥巴中慢慢长出花朵——即黑猫送给女孩的礼物,也就是它最美好的东西,比如那朵泥巴中长出的小花,比如那些它叼给小女孩的老鼠、鸟、蛇……然而女孩同样因为没有看到爱的真相,而误认为它是邪恶的黑猫。

————所以,是的,爱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藏在刺眼的外表下,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4 ) 怎么说?

一般吧,没啥意思,可能太老了片子,可看可不看吧,没啥太大意思呀,虽然是大导,但是内容不行也没用呀,影片画面感还可以吧,但是也没有什么冲击感,反正总体来说能对付看,没有啥艺术价值。

😃😃😃😃😃😃😃😃😃探索生命的意义,内容框架很大,但是感觉也没写那么细,给人感觉难以理解,精神层面不够,理想话的太严重其实想看几个冷门,有啥好的豆友们可以推荐一下哈

 5 ) 可以不必再期待毕赣

我们早就说过,毕赣能否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导演,看他的第三部电影。

可惜,自2018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过去已快四年,毕赣的新长片仍然没有着落,只有这则品牌合作短片《破碎太阳之心》莫名问世。

当然,有理由把毕赣第三部长片的搁置归咎于反复的疫情;但也有充分理由推测,难产似乎更加是一种必然。

这也是我们此前做过的预测,多少算是有了印证。

也即,毕赣迟迟拿不出第三部作品,原因在于他向内挖掘的创作方式。

《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极度私人的主观化创作。

这种创作不需要社会阅历的加持,不必对社会现象做出观察,只需徜徉在文艺的世界,从中汲取灵感,进而转化出自己的东西。

但两部构思精巧、体量巨大的长片无疑耗尽了毕赣的文艺储备,倘若没有额外充沛的摄入,第三部电影注定难以问世。

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的问题:相较于观影经验,学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更爱拿文艺的滤镜眼观世界,学生作品往往“无病呻吟”也就可以理解了。

影视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影视行业,一旦需要拍摄商业化操作的长片,必然会经历某种阵痛。

这也是缘何不少凭文艺片出道并取得不俗成绩的青年导演,一旦转身拍摄商业电影往往会失败的原因,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

毕赣是命运之子,但也被这个时代宠坏了。

《路边野餐》一举成名,让毕赣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变现导致《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为了《路边野餐》的升级版,而没有实质创新。

在这个时代,或许真的只有毕赣可以如此任性地进行高强度的自我重复,而不必顾虑票房压力。

但这种任性只能玩一次,而不可能再给两次机会。

资本永远是无情的、逐利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票房失利应该已经提前将毕赣列入了黑名单。

这意味着他的第三部电影必须走出狭小的个人世界,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现实世界,如此才可能引来新机。

而这恰恰是安身于象牙塔的毕赣极度匮乏的东西。

他把自己抛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很可能意味着没有电影可拍;进行部分的妥协,必然会为外界压力让渡掉部分的自由意志。

最终争斗的结果如何,只能从他的第三部电影里见出分晓了。

至于《破碎太阳之心》,作为某种间奏和过渡,只显示出毕赣夹身在这两股力量之间做出了极为别扭的协调。

一方面这是一部商业短片,带有强烈的品牌宣传意图;另一方面又是完全任性的毕赣式创作,充斥着导演自我沉溺的呓语。

毕赣既不想放弃自己的创作思路,也不回避商业世界投来的橄榄枝。

结果很明显,短片做作到让人不知所云。

毕赣毕竟不是王家卫,风格没能自成一体,也就不该如此任性。

他还需要从前辈: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王家卫……“偷取”灵感和思路。

 6 ) 理性与感性

很感动,看原片泪目了,又看了大象的解说,更懂了一些,于是更泪了...我觉得这并不是讲,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给不懂的人是一种错付,好像在教育人——不要轻易付出呀!

要看清楚人呀!

no!

导演毕赣虽然因童年有爱的缺失,导致作品看起来“悲伤而深刻”,但他却有颗赤子之心,他鼓励人去“简单,乐观(虽然带着一种悲壮)”,既是疗愈他人,也是疗愈自己。

这一点从最后的诗能感受到:除了太阳高度今晚的写作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污染、悬浮颗粒物孩子们睡得很好孩子们还在密度蓝里游玩以后我会教他们算术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我写作的时候心脏是热的和想你的时候一样所以我想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 ——《破碎太阳之心》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而不是等于2,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而不是等于0,丈夫给妻子写信时,心是热的,这里没有数字,没有理性,只有无尽的爱,与温柔。

我想,人的自洽、和解与平衡,是横在幸福之前的大山,或早或晚,都是要经历的。

而只有能处理好世俗与童心,理性与感性,他人与自我...的人,才拥有幸福和自由的权力。

 7 ) 黑猫,稻草人,三个怪胎,太阳系的核心是爱

毕赣的新片计划一直让无数影迷心心念念,没想到长片还没开拍,大家最新迎来的是短片《破碎太阳之心》。

毕赣团队的执行效率显然很高,年后不久才看到杀青的消息,近日成品就已完成呈现给了观众。

看过后很欣慰,依然是一部属于毕赣的作品,独特、奇幻、黑色、纯真,别出机杼,初心未泯。

毕赣的电影一直绵延在时间、记忆、幻觉、遗失的爱、孤独的人,时空里放逐的心灵,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破碎太阳之心》亦不例外,简洁却不简单,故事充满了特立独行的想象力。

全片时长不足15分钟,但创意奇崛,情感丰沛,信息密度大,预留了有趣的解读符号,看下来还是很过瘾。

这个故事接近一个小型公路电影,以一只黑猫的视角展开,在稻草人的指引下,它要去人间寻找世界上三个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分别保存在三个不同的人身上。

这是关于一只黑猫的心灵苦旅,也是离开主人的奇幻漫游。

爱丽丝漫游仙境发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国度,黑猫漫游人间却发觉所谓人类还没有一只猫过得幸福充实。

倒转的视角,着火的稻草人,火车厢改造成的移动房间,能取出电源的机器人,无法忘记爱人而一直吃“常忘面”的独居女人,孤独的怪诞魔术师,这些人与事物在贵州方言的口述中,水、火、雾、电光影交织,灰蒙蒙的南方天气依然呈现出似曾相识的湿漉与诗性。

看完意犹未尽,就像提早结束了一个绚烂荒凉的梦。

尽管很多影迷经常拿塔可夫斯基来对标毕赣的美学倾向,《破碎太阳之心》我却看到了类似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迷人气质,一股野性之气呼之欲出,毕赣式的风格有了新的兴奋点。

从漠漠荒野到茫茫城市,从孤儿院到魔术剧场,从一种孤独进入到另一种孤独,在没有太阳的天空底下,迷途的人类孤寒无援。

尤其是陈永忠扮演的怪诞魔术师,不同于他这些年所饰演过的任何角色。

这个魔术师欲念缠身,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己,用灵魂来和魔鬼交换魔力,操控一切道具行云流水,却也没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在一个人的剧场,他整天琢磨那些雕虫小技,困锁于房间,远隔在人类心灵之外,自己不过也是魔鬼的道具罢了。

就像《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虚实之间徘徊,主角的情感才是牵动全片的最终线索。

《破碎太阳之心》的真实世界景观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游离的“情绪采样”,一直在行走、寻找的黑猫才是主角。

它看清了人类生活的真相,洞悉了一颗颗无助的灵魂。

这样的人间多少让黑猫有些失望,所以,最后时刻它要送给女孩的礼物是“爱”,这是维系太阳系运转的秘密,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破碎太阳之心》对童真和梦想的维护,像一个美好的寓言,美得一尘不染。

让我想起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个片子的人物没那么多,黑猫这个角色也没有小王子那么深邃,但它具备一颗比人类还敏感的心灵,经历一切之后它要去守护童心,守护太阳系渐渐稀缺的“爱”,以维持人类正常运转。

 8 ) 怪人之爱,匮乏者之爱

怪人之爱,匮乏者之爱1《破碎太阳之心》前序有一个署名“pidan”,一开始以为“pidan”(皮蛋)是一只猫的名字,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品牌名(着实隐晦)。

一只黑猫,一只流浪猫,一只被小女孩收养过的猫。

一只一心想要把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找来,送给小女孩的猫。

但它所以为的最珍贵的东西,很可能不被喜欢,不被接受。

连带着它,也被讨厌了,喜欢变得淡薄了,于是它离开了。

重新成为一只流浪猫,一只“没有朋友,也没有家,更没有什么要做的事情”的猫。

它在旷野上游荡,遇到了一个稻草人,稻草人希望小黑猫用火焰把自己点燃,这样,它就可以“去天空看望自己飞翔的朋友了”。

在天空飞翔的朋友,必定是稻草人最珍视的事物,所以,它才甘愿燃烧“肉身”,变成烟灰,变成魂魄,去天空之上和它相会。

小黑猫受到启发,就问稻草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稻草人说,曾经有三个人,三个怪人,拥有过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小黑猫穿上了稻草人的破衣服,戴上稻草人的破帽子,装扮成一个怪人的样子,去找那三个人,看看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一个孤儿院里,会做苦丁糖的机器人;一个每天都吃一种叫常忘面的面条,想要忘记失去爱人的痛苦的女人;一个变成魔鬼的喜剧魔术师,他不愿只是会变魔术,而要学会真正的魔法,于是住进了魔鬼的屋子,变成了魔鬼。

小黑猫穿着古怪的衣服帽子,磕磕绊绊地走过原野,走进城市,坐着火车,去找这三个怪人。

想要知道,最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些经验,对它是有用的,有些经验,对它是没用的。

但它最后知道了, 对自己最珍贵的人和事是什么。

甘愿付出灵魂,也要去换的东西。

“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张悦然说。

2 十四分钟的短片,其实是一个童话,一个寓言,一首支离破碎的歌,一个指东打西,顾左言右,言不及义,用古怪和飘忽,用假装的残忍和黑暗,掩饰着真正想法的故事。

黑猫不是猫,可能是一切怪人,是曾经获得短暂眷顾的流浪儿,是想要重新获得温暖和拥抱,却无计可施的人,是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流畅地言说自己,明确地展示自己心的形状,让自己免于被误解、被疏远的人。

所以它穿着稻草人的破衣服,戴着破帽子,像一个孩子,一个小怪物,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符号,一句话,一点心思,一缕诗魂,如此脆弱,如此稀薄,所以如此容易被扭曲和误解。

它到处去寻找最珍贵的东西,或者说,最准确的表达,最顺畅的发言,最光明的宠爱,或者最不容易被扭曲的,最恒久的自我。

但它找不到,到处都是怪人,到处都是孤独的人,被遗忘的人,飘零的人,畸零的人,住在火车上的人,住在魔鬼聚集地的人。

每个人都如此稀薄,如此匮乏,如此脆弱,只有一个苦丁糖,一碗面,一个大泥球,一朵小雏菊,朝不保夕,自身难保,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恐怕也不是那么金灿灿,不是金山银山。

但这脆弱的、稀薄的拥有,却又如此扣人心弦,如此让人念念不忘,也如此强大,因为那就是所有。

就像《圣经》里的穷寡妇,只有两个小钱,耶稣却觉得她的奉献比众人更多,“因为寡妇的奉献是把一切养生的都摆上;而一些财主的奉献是把有余的给神”。

在匮乏中去爱,在匮乏中匀出爱去爱。

在自身的稀薄之中,拿出最浓厚的,最热烈的,最丰富的,全部的爱去爱。

这种爱,比世俗意义上的“多”还多,因为它是全部。

全部的灵魂,全部的肉身,尽管,它凝聚成的,就是烂泥巴里的一朵小花。

3这些匮乏者,在俗世人间里,还有一个名字,叫怪人。

就是小黑猫、机器人、吃面者,和前魔术师那样的怪人,他们病病歪歪,走路磕磕绊绊,说话结结巴巴,奉献给你的,很可能是泥巴、尸体、老鼠和蛇。

但那是他们自以为最珍贵的东西。

我在这世界上,看见过很多怪人,他们就是这样,七零八落地活着,病病歪歪地撑着一条命,不西装革履,不义正辞严,不光明,不正大,不够堂皇,不够成功,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反面,拥有所有成功者唯恐避之不及的因素。

我自己,也是这样一个怪人。

我曾经抗拒成为一个怪人,也自以为自己不是怪人,一心要朝着光明的路上走,正大的路上走,要白领,要职场,要秩序井然,要有边界感。

但后来我发现,我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怪人,甚至,因为我拒绝成为怪人,显得更古怪了。

我于是就怪回去了。

穿上稻草人的衣服,戴上破帽子,病病歪歪地坐在火车上,有车窗的位置,车窗是我给自己争取的唯一一点福利。

透过车窗,我看见成千上万个怪人,成千上万件破衣服和破帽子,成千上万个小黑猫、机器人、吃面者、魔术师。

这些怪人能拿出全部,而成功者不能。

这些怪人之爱聚集起来,可能就是太阳的核心。

太阳,很可能不是科学的,唯物的,不能得到物理的解释,它可能就是用无数这样稀薄的、匮乏的爱,汇集成的一个反应堆,它如此盛大,如此炽热,但它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份匮乏者的众筹和供养。

因为产自匮乏,所以格外强烈。

反过来,又照耀万物。

4 《破碎太阳之心》的导演是毕赣。

所以,这部短片里,有我们熟悉的毕赣元素,荒原,被遗忘的房子,怪里怪气的人,贵州话,还有毕赣的姑父陈永忠。

还有“失去”,这个毕赣目前的每一部作品里,都会出现的东西。

《路边野餐》讲述着“失去”,《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大张旗鼓地讲述着“失去”,以及“失去”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命运,和我们的梦境。

这是一个影像和意境都并不用力的短片,悲哀很淡,像是不能声张,离别很淡,似乎命中注定,甚至连死亡、告别、失去都很淡,所有人留下的是一个画中人一样的姿态。

痛苦可能太重了,或者成了习惯,所以轻描淡写,笼罩在字里行间的,只是哀愁,柔软的,逆来顺受的。

最后,期待或许出现了,照旧很淡,淡到让人不敢确认。

那朵小花,只是在信和不信之间,在喜悦和怀疑之间,在淡淡的微光中,顿了一顿,没有追问,也不等待答案。

因为,破碎的太阳之心,是要重新回到它的炉膛里去的。

这部短片是爱的纪念册,是赤子之心的留影,保留了我们对世界的一丝惊喜,一丝大惑不解,还有一丝小小的伤感,这伤感与衣服上的毛球、没被选择的围巾、遥控器上的小绿灯有关,是另一种形式的小确幸。

对于试图训练有素、秩序井然的我们来说,《破碎的太阳之心》是一次轻微的脱轨,像在CBD等人的某个下午,低下头,忽然发现,严丝合缝的人行道砖中间,有小小的蚂蚁在兢兢业业地爬,而我们的影子刚好笼罩到它,那么一刹那,世界变慢了,变得乌云密布。

而乌云胜过烈日灼身。

看了毕赣目前的所有作品,我想,他其实也是一个怪人。

所以会用匮乏的方式去拍电影,拍一些匮乏的人,匮乏的小镇。

而这匮乏,激起的却是无尽的愁绪,无尽的思恋,和无尽的爱。

 9 ) 为什么会哭

因为Ta用自己的灵魂,那是Ta唯一拥有的贵重的东西,换来了一朵再普通不过的小花,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疏松寻常 在Ta最重要的人面前 好像跟我一样 (还有,还有什么能比送上了自己所能想到最好的东西,结果反而遭到嫌弃,开始远离更令人无措的呢?

就那样捧着自己单纯的真诚心碎,还想着继续给些什么

 10 ) 导演毕赣念给女儿听的睡前童话

2015年一部《路边野餐》见证了中国大陆新一代作者导演的诞生,导演毕赣将诗歌写入台词,摆弄出高难度的长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惊艳新奇的视听感受。

接着,他的第二部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戛纳;尽管这部星光熠熠的作品未能创出票房佳绩,甚至还招致不少争议,却让人看到他一脉相承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格。

四年后终于等到毕赣的新作面世。

虽说这部《破碎太阳之心》是为品牌拍摄的一则商业短片,但是惊喜地入选了今年戛纳短片竞赛单元,足以看得出导演对待创作的用心,并非因商业广告片而敷衍了事。

能在商业广告片里倾注独有的导演风格实属不易,这部15分钟的短片更像是一则天真烂漫的童话,通过一只黑猫的眼睛看人生。

黑猫化身一个稻草人,在三个怪人的身上寻觅人类最珍贵的东西。

导演的想象力不断突破边界,画外音的诗歌朗诵依然有着过往的矫情味道,不过这回在荒郊野外和城市风景的交界处却意外找到最合适的美学表现力。

这是一个饱受摧残的世界:颓垣败瓦、无人的缆车、废旧的机器人、忘情的女人、背井离乡的魔术师……也许是受到疫情隔离的启发,毕赣在模仿电影大师的荒凉画面中捕捉到纯净的诗意与荒诞的幽默感。

这似乎是一种抵抗瘟疫的创作方式,也是导演身为人父后的心态转变;在一个睡前童话故事里,他为女儿奉上了珍贵的礼物,抵达了猫与人类之间的动人情感。

《破碎太阳之心》短评

好奇怎么让黑猫跟着镜头走这么长一段路的。声音指导有意思。但是配乐没有创意,用舒曼梦幻曲已经快跟用贝九一样极易引发不相关联想了。

3分钟前
  • Agilulfo
  • 还行

小女孩不要因为有陌生人找你,就随随便便一个人赴约,很危险,对方说他是一只猫也不行。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评论区都是水军

12分钟前
  • Leave no trace
  • 很差

毕赣抖了一个太可爱的包袱。恰饭片仍是那么的不拘泥于常规,用小演员模拟黑猫的视角,猫与稻草人之间的对话,在铁道上开动的房子,用倒放来呈现魔法的魔鬼,迷雾中翻飞的帽子。一切太有新意,所以说画面带给人的永远值得尝试探索,文本也应该卸掉沉重寻求自然跳脱。

14分钟前
  • 甑皮岩古人类
  • 力荐

毕赣已经不满足模仿老塔了,开始变身大卫林奇和岩井俊二。火车一段很美,像《路边野餐》的一个切面。(我很煞风景得思考她每天吃面怎么能不胖的问题)有一说一,毕赣是所有中国名导里拍广告拍的最好的,特别点名贾樟柯和王家卫。

19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我来给你说一个故事,或许是童话故事。

2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等不及看魏书钧的广告片了。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废话连篇 装过头了

33分钟前
  • 皮皮瑞
  • 较差

格里高利爵士俱乐部诗读引流

37分钟前
  • 浴巾小狼
  • 还行

黑猫第二个遇到的人:常忘面、猫眼灯、铁轨“房车”。

40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2022.4.16晨,浦东,豆瓣。多加了一颗星给他喵的所谓的艺术。

41分钟前
  • 狄恭至
  • 推荐

《缝合太阳之心》

45分钟前
  • SleepyPino
  • 较差

舒曼梦幻曲里的吟游诗人,这种装逼范儿很合胃口

48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轻盈?什么是轻盈

52分钟前
  • laden
  • 推荐

还是毕赣的风格,逼格拉满,不知所云(非贬义)。作为短片作品本身没问题,不过作为一支宠物用品广告(包装成“新世相品牌短片”),大部分人看完都不知道它是个广告/不知道是个啥广告,金主乐意就行吧。(广告还入围戛纳了,毕赣可以哈哈

5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这么一部片子的writer怎么还能有两个人

59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还行

bigan,pidan,pigan,bidan,故事本身还行,设计本身尚可,拼在一起就比较别扭,也许对于毕赣来说,没钱比有钱更是个好事。

6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梦幻曲一出来就哭了……一朵花+一朵花=喇叭花(命名的放大) 一只甲壳虫-一只甲壳虫=毛毛虫(生命的凝缩)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只喜欢少数几个画面。又是模仿电影,所以在鼓励和厌恶之间还是保留了不少好感。“常忘面”那里挺招笑,那些故作文艺的口吻突然被肠旺面梗给破了,他还是掌握不好编织氛围与开玩笑的关系,整体感觉就像是让王家卫来拍贺岁喜剧。两星半

1小时前
  • 我不在这
  • 还行

一朵花➕一朵花=一朵喇叭花

1小时前
  • 梁姓课代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