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鬼脚七《追踪长尾豹马修》在2012年的法国电影市场上可算是风光一时,无厘头的喜剧情节,充满笑料的异域旅行,以及这只虚构出来的奇异生物长尾豹马修,都引起观众们的极大兴趣,,影片顺利登顶年度票房第二,制片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一年之后,影片姗姗来迟地登录中国内地银幕,细心的观众们倒是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一出法国版的“人在囧途”吗?
同样的类型、相似的结构、相似的情节,最后都实现大卖,其实,正是因为对于市场的准备把握和对类型的精确控制,才能够诞生这样两部票房大卖的喜剧作品。
如果说,《泰囧》的成功正如徐峥自己所说是“误打误撞”的话,那《追踪长尾豹马修》的票房大热正是由于前期的设计。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都市苦逼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伙伴组队探险,两人的碰撞和摩擦正是最大的笑料来源,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标准的“好坏丑”的角色设定成了故事叙事的坚固支架。
相比《泰囧》当中徐峥、王宝强和黄渤较为“正经”的组合,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这三者的组合就增加了更多夸张成分,而影片本身的奇幻色彩更是将这种无厘头的喜剧风格推向了极致,而影片故事发生在热带丛林,异域的风土人情和美人美景也成了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线,再加上那只全身绒毛,两只大眼睛的萌物马修,《追踪长尾豹马修》有喜剧,有美女,有视觉特效,还有卖萌的动物,各种元素混搭得恰到好处,不仅保证了尽可能多的观众的趣味所在,也使得影片有多种的观赏乐趣。
作为一部喜剧片,“老少皆宜”无疑是最好的标准。
但是外在的各种插科打诨和视觉享受并不是全部,和《泰囧》一样,在影片的一通嬉闹之后,故事背后的价值导向仍然是回归家庭和传统。
《泰囧》当中对于亲情的回归成为影片的价值表达,《追踪长尾豹马修》中,两人对于重新建立自身形象的努力也是贯穿全片,作为报道假新闻的记者,和对孩子们宣称看见过长尾豹的“撒谎者”,影片中的两人都陷入了不被人相信的窘境,而找到长尾豹,成为他们的最后救赎。
在这种努力之下,所有的喜剧和最后的温暖终于汇成一线,成为影片的美好结局。
《追踪长尾豹马修》在故事和技巧上并无太多新奇之处,笑料的设计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然而正是在细节处着力,给予影片一种灵动轻巧的姿势,极尽夸张而又无伤大雅的喜剧桥段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还是在其中看到最朴实和简单的人文情感。
这正是《泰囧》和《追踪长尾豹马修》这类喜剧最能带给我们的东西。
原载《羊城晚报》2013年7月19日A27版,有删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喜剧概括为“对丑的模仿”,并且说“这种可笑是一种对旁人无伤的”。
后来又将其延伸为“将世人间的坏与恶以滑稽、有缺点、颠覆逻辑的态度,通过夸张、强调、且相当长度的动作状态呈现出来”。
自舞台剧至默片时代,由角色的肢体动作引发的可笑和审丑,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得以宣泄,并最终使观众产生欢笑的快感。
例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基顿的《将军号》等。
法国喜剧片的名声在江湖上远扬已久,单凭《虎口脱险》这部影片就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喜剧风韵,没有过分修饰的喜剧外壳,却有着足够纯粹的喜剧内核,这种内核,多半源于法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在保持电影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用略显夸张的滑稽幽默让整部电影充满欢乐。
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特色中的幽默风格存在于几百年前莫里哀的戏剧中,也存在于现在法国人的轻松佳作之中。
从当年的《虎口脱险》,到近些年的《高卢英雄》、,再到《追踪长尾豹马修》,无不如此。
在剧院,观众用不着毁三观,也能迸发出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同时在走出电影院时,又似乎对生活多了几份还可寄予的希望。
诚如鲁迅所言,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但重要的是最终留下来的,乃是大众所普遍认同接受的有价值的“良和善”。
《追踪长尾豹马修》延续了法国喜剧片的三好传统(好看、好笑、好玩),怪咖云集,笑料不断,既温情又恶搞,集童趣与成人幽默于一炉,以极端浪漫化的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动物保护故事,在对野心家的变态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让富二代和屌丝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该片在法国本土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2012年法国票房冠军。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新闻记者丹为拍摄独家新闻只身前往巴龙比热带丛林。
当地人巴比杜为了还债,也为了向自己收养的孩子们证明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二者结伴在丛林中冒险,最终找到长尾豹窝和长尾豹蛋。
而植物学家赫毛松为了让自己返老还童,不惜一切代价抢走了长尾豹蛋。
巴比杜和丹便联合当地驻军鲍彻罗将军成功救出长尾豹蛋,最后巴比杜向孩子们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骗子,丹也向父亲及电视台的人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新闻英雄。
在剧中,都市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向导组队探险,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设定了标准的“好坏丑”角色,“追寻神奇动物”和“搜索返老还童花”两条线索交织并进,构成了故事叙事的整体框架。
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三者的组合及其碰撞摩擦形成了影片最大的笑料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虚构了一个南美国度“巴伦比亚”,也虚构了一个可爱神物“马苏比拉米”。
它最先由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所创作,融合了猎豹和考拉的形象,已诞生六十余年。
阿兰•夏巴第一次将其搬上银幕,采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生成,它有毛茸茸的身体,胖嘟嘟的脸,忽闪忽闪的眼睛和一条无比长的尾巴,一举一动都相当富有趣味,“萌”的一塌糊涂。
影片中它的出场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直到影片过半才显身,引起一片惊呼。
在片中它并非是主要的笑料来源,更多的则是承担扮萌、神奇化的作用,让女性和儿童观众的心动。
但它的存在客观上却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互动,从而推动关键情节进入新的阶段。
作为一只传说中的神兽,在影片中它成了各路人马追踪的焦点:新闻记者要通过它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向导要通过它来洗刷自己的骗子名声,植物学家要利用它来寻找返老还童花。
其中,记者和向导是长尾豹的保护者,而植物学家却一心想要制服它,两个阵营为争夺它而进行的斗争便成为戏剧冲突的所在。
为了突显长尾豹的重要性,电影还设计了玛雅人的存在,他们告诉记者和向导,长尾豹是保存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旦失去,火山将要大爆发,人类将要灭亡,因此,影片中长尾豹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心。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以及大反派的角色设置很单纯,层次很简单。
记者因为自身能力平庸在早期记者生涯里用一个虚假报道获得了名声,却最终被发现并遭遇信任危机。
向导因为生活技能匮乏不得不采取欺骗游客的方式养活自己以及收养的孩子,却一度因为长尾豹故事而被视为骗子。
植物学家醉心于植物研究却在不经意间因长尾豹带来的独特兰花有了"还春"的经历,他对恢复青春有了近乎邪恶的追求从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坏蛋。
从始至终他们都只是在执着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一个为了独家新闻,一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一个不甘心老去而一事无成。
而他们获得自己愿望的说服性物体,都落在了一只非常萌态的长尾豹身上。
影片通过这种戏剧性十足而又合乎逻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其运用的夸张手法便形成了滑稽的喜剧效果。
另外,在影片中配角也充当了不可忽视的产喜角色,那个一直视席琳•迪翁为女神的鲍彻罗将军,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有点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以一出风骚至极的超级模仿秀成功实现大逆袭,令观众不断捧腹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身披金色性感小礼服的八字胡肌肉男,从而感叹独裁将军也不过是个心有女神的宅男罢了。
其他如高大强壮却声音娇羞的巴亚人壮士、动不动就用电击对付人的胖子,也都特别自然到位地为本来简单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料。
当然,最特别的当属那一群通人性的动物,和小女孩联合起来演戏骗钱的鹦鹉奇奇,帮助向导偷监狱的钥匙又与他讨价还价的鼬鼠,因为向导没兑现自己的承诺而生气喷他一脸唾液草泥马,它们或呆痴或狡猾或卖萌或可怜的形象更是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正统喜剧,它不是那种现实题材的讽喻式喜剧片,而是集合了童话元素的魔幻喜剧片,它本身的奇幻色彩将法国喜剧的无厘头风格推向了极致,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状态中,抛开一切束缚去感受这种纯粹的欢乐。
其美好的画面、想象力、幽默、以及善良更是表达了对生活中真善美的颂扬。
无暇看长评,就来看短评吧!
这是一部真人+CG生成核心卡通人物的电影。
表面是一场面向自然的发现之旅,实际是一场面向内心的发现之旅,去发现究竟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鹦鹉、鼬鼠、狗狗、羊驼,趣味动物大荟萃。
基友与萌物的故事。
结尾的席琳·迪翁,和《泰囧》中范冰冰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稍许剧透,慎入!
我没想到这部名字拗口的今年法国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竟然融会了这么多东西。
直到看完影片,我依然不敢确定导演是怎么把这么多东西如此井井有条地塞进一部影片中的。
三个家庭影片除了不同的人源自不同的动机追踪神秘生物马苏比拉米的主线以外,还有着三条涉及家庭的感情线索,最终都落脚到父与子的情谊上。
这种暗合让人拍案叫绝。
首先是新闻记者与他作为栏目主管的父亲之间的感情。
他的父亲很爱他,但却恨铁不成钢,不知道怎么表达。
他被父亲期待能在新闻事业上有一番成就,被父亲派到各种险地去历练。
如果他自己只是敷衍了事、甚至欺骗自己欺骗父亲欺骗观众的话,那么他将让所有人受伤害。
而当他打消了欺骗的念头,搞到了真正的大新闻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次是兽医和他收养的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兽医相信马苏比拉米的存在,但是孩子们却只把马苏比拉米当成他的一个谎言。
他恨别人把他当成骗子,但有时候他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不是个骗子。
他的确骗过人,甚至经常骗人以谋求生计,但是他从未想要欺骗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毕竟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个好父亲啊。
所以当他在演播室里看到孩子再不相信自己的眼神时,是那么的惊慌,而最终马苏比拉米的出现则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
最后当然是马苏比拉米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马苏比拉米是用CG生成的一个卡通人物,它为了救自己的蛋勇敢地来到人类的地盘,当它看到蛋孵化的时候,那种温馨幸福的表情展现得非常到位。
如果影片只有某一个家庭的父子情出现,那么它就是孤立无援的,正因为这么多父子情交相辉映地出现,才让它们彼此照应,丝毫没有单薄之感。
三种社会城市、村镇、原始部落,影片把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这三种社会形态一一展示在观众面前,既有原始人进入高级社会中所体现出的鲁莽,又有现代人进入原始社会时所体现出的无助。
虚构国度巴伦比亚的村镇是影片一开始带观众进入的场景。
随处可见的平房矮屋和树丛以及整体发黄的色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村之感。
但是突然,影片跳转到大城市中某家电视台的策划办公室,巨大干净整洁的白色空间让人感到窒息,现代人生活的高效与压抑感同时降临。
然后,男主人公就被派往巴伦比亚采访原始部落,为什么一定要采访原始部落呢?
就因为影片一定要把不同的社会性展露无遗。
果然,以各种繁文缛节和图腾崇拜为特点的原始部落,与村镇和城市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原始部落的存在,也为影片人物对接自然提供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入口。
然而,三种社会又互有内在联系,这也是影片最巧妙的设计之一。
城市电视台无疑是先进的,可是它偏偏最关心原始部落的问题,要在演播大厅里花重金搭设原始丛林的场景。
主播一定会是个黑人——虽然她已经如此现代化了,但依然与部落中的原始族民构成了肤色上的呼应,如果是白人那就一点原始感都没有了。
村镇中的将军向往城市现代文化,拥有席琳·迪翁这个时尚偶像,他的席琳·迪翁收藏室,就是乡村中唯一具有城市感的空间。
同时,无论是村镇的植物学家还是兽医,都频繁出没原始森林,为村镇嫁接原始部落搭起桥梁。
最后的重点在于,原始部落通过预言的方式与村镇和城市命运相对接,而且他们的舞蹈一点都不原始。
三种观念影片在人物处事动机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出于某种动机的,都是能找到心理和情感诉求的。
这里面有三种其它影片中常见的主题或者观念。
一是环保。
兽医追踪马苏比拉米的原因是为了证明它的存在和自己没有骗人,而植物学家追踪马苏比拉米的原因是为了让其寻找特殊的可以返老还童的兰花,后来两个追踪行动碰撞在一起并且演变成掠夺和保护马苏比拉米的斗争。
这里面有个环保的主题在,马苏比拉米实际就是大自然的灵物和象征,保护它就是保护大自然;证明它存在,其实就是证明大自然超越人知、神秘伟大的存在。
二是新闻观。
影片在谈笑之间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西方社会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他们追求有收视率的东西,因为收视率能带来广告和商业价值,但是他们同时强调道德底线,这也是新闻观存在的根本。
欧莱雅的广告在其中实际是个讽刺,当植物学家想要把返老还童药方卖给欧莱雅赚大钱的时候,当欧莱雅的面膜广告反复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商业背后的龌龊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广告也和广告后的新闻真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虚荣。
植物学家一直希望得到尊重,但是将军没有给他资助,更没有给他尊重,当他偶然间发现了兰花返老还童的效果的时候,他的自私和欲望膨胀起来了。
他获得了此前没有的地位,也获得了临时版的尊重,但是他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学生的敬仰与爱戴。
这让我们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虚荣。
《追踪马苏比拉米》,如此包罗万象,环环相扣,照应叠生;又如此幽默睿智,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表面是一场针对马苏比拉米的救助之旅,实际是一场对自我的救助之战,一个要从欺骗的阴霾中走出,一个要从新闻造假的内心谴责中走出。
表面是一场面向自然的发现之旅,实际是一场面向内心的发现之旅,去发现究竟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都来看看这两个基友追逐萌物的表演吧,它把一切能吸引人的噱头都囊括其中了呢。
丛林景色非常美,满眼的绿色植物特别养眼,马苏比拉米好萌(*ノ▽ノ)街道和歌舞什么的都好像印度片……一开始不太能接受法国人的笑点,剧情进展好慢的感觉,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进入正轨,萌物前面的出场也好少,还有就是为什么女首领要给他们下迷药然后扔在森林里啊,不是还要靠他们拯救世界呢吗?
后面部分还不错,痴汉将军好可爱啦!
彩蛋里也好可爱,这是告诉我们舔屏的坏处么?
233Ps草泥马好萌!
鹦鹉君也好萌!
结尾的三段彩蛋都特别棒,无聊时看看还是很可爱的,有风景和萌物还有欢乐轻松的剧情。
/ 脑洞,萌物,开头,帧和景。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人设好无BUG,故事简单衔接好,脑洞(预言,动物沟通,女助手障眼法,将军脑残粉)- 故事老套,斗反派。
追踪长尾豹马修开头魔幻后面真人。
搞笑的专门骗游客的巴比杜,欠了外债。
为捍卫节目和自己名声的记者丹被派去采新闻。
到机场就被将军(金发银女)劫走,看了收藏席琳的唱片。
不慎破坏,进牢。
巴进去找他,巨人吓,逃出。
进森林,巴装巴比伦人,识破,被真带去。
吉娃娃污,高能讲述预言。
教授和助手进森林捡到花,研究时被苏偷走,意外还童。
反派立现,囚将军找花。
双面人盗走花和苏,巴丹将军合作救花苏。
跑电视台证明不假,大闹。
完。
/ 搞笑,脑洞。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剧情老套但无BUG,人设好。
萌系出没。
金发银女以为是女助手。
- 斗反派不给力
单从喜剧角度上讲,有一些片段还是笑点蛮多,因为看的是翻译片,配音的喜剧衬托也有关系。
但是换个角度,从剧情上看,真的是很幼稚,而且还有点,就是看到结尾,你会惊讶道,就这么没啦?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看多了电影,感觉电影就应该要有复杂的剧情,戏剧冲突要强烈,画面感要引人入胜。
这次这么简单的一个片子,坏人坏得不够彻底,几分钟的争斗就结束了。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找到这样一幕喜剧,真欢乐。
被逼上梁山的丹,被追债、被孩子们怀疑的巴,在险像奇生的丛林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反派出场的植物学教授,一生执迷植物,偶然返老还童后,不惜任何代价想要固守住镜花水月,最终落得晚节不保。
是呢,衰迈年老,能有机会重回青春,谁也不想只是昙花一现的幻灭。
调侃欧莱雅化妆品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调笑那些不惜在脸上投入重金的中年女性?
想起之前开会时分享的会员数据,高端高价的化妆品多是高龄女士买单,此类客层年富力强,经济宽裕,却无奈面临青春将逝,脸颊下垂,抗皱、滋养、提拉、修复、平滑……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厂商,用的每个字眼,哪个不字字珠玑又字字锥心,让人甘愿买单。
捧着那一堆堆瓶瓶罐罐的满足和梦幻,仿佛在心里和自己在说,我在努力呢,在努力呢……更吸引人的,是马苏比拉米所在的巴伦比,热情又安静的小镇,原来是导演杜撰出来的国度,墨西哥靠近维拉克鲁兹城,卡特马可,热带雨林和原始森林兼具,梦想之地UP+1。
《追踪长尾豹马修》可能是心境的原因,又觉得这是一部应有尽有的电影。
但不论是否真的应有尽有,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好电影。
一部满是恶趣味的无厘头法国喜剧,风格有点像《你丫闭嘴》,满满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周星驰味道。
以小见大的主角。
男一,卑微的社会底层人,负债在外,靠和女儿鹦鹉一起骗游客的钱,然后骗到的钱又不给女儿买作业本,被叫骗子。
再加上二十五年前的奇遇不为人所信,骗子的标签再也摘不掉了。
满满的周星驰主角即视感。
为了还债救鹦鹉,废柴男主成了男二的导游,企图用骗术从他身上捞一笔。
男二,进入事业低潮的记者,老爸派他重回巴伦比,希望他能复刻成名作挽救收视率。
在影片的后面,我们知道了男二的成名作其实是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但收视率再低迷自己的节目就会被砍,男二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
男三,喜爱席琳迪翁的独裁将军。
一个丑角,看似反派,最后却成了主角团翻盘的关键。
男四,八十多岁退休的以前靠将军资助的植物学家。
看似是个潜心研究的科学家,意外返老还童的发现瞬间击垮了这个不被人重视无名小卒的心理防线,成为了电影的大反派。
四平八稳落入俗套又创意满满趣味十足的剧情。
就如周星驰的电影一样,都是同一种套路。
出身卑微的主角一无是处一事无成,但心中总有一团火一个梦,可依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实现。
然后或是因为自身的天赋异禀,或是因为得高人指点,瞬间技能点加满绝地翻盘完虐反派。
但又和周星驰的电影一样,电影里有着许多让人开怀大笑的片段,精心设计的伏笔,以及可以触动各种各样人的小细节。
是首尾呼应的鹦鹉吗,是像3D电影一样的部落预言吗,是原来你也是骗子的逆袭吗,还是废柴主角团并没有逆袭全程躺赢?
我不知道别人的触动点在哪,我知道的是这是一部“满分”作品!
下面说说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吧。
爱情,没错,第一个肯定是他。
虽然爱情在电影里导演决定没有考虑过,但两只长尾豹的片段真是羡慕死我了。
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你侬我侬。
突然不想写下去了,尽管还能说的有很多,但想到她就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关于将军,关于教授,光是他们两个就有无穷无尽的话题,可,诶。
这个时间点提到爱情真的就会毁了一切。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佳作。
乍看是一部能让你捧腹大笑的喜剧,细细品味,又是一部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悲剧。
这是一部佳片,《追踪长尾豹马修》,当我看到它的海报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
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故作深沉,没有低俗无聊,有的是电影应该具有的一切:美好的画面、想象力、幽默、以及善良。
这样一部好电影排片却少得可怜,而让一些垃圾片大行其道,这真是一种对于电影的讽刺。
有一种动物,有长长而神奇的尾巴,萌宠的面孔,叫做长尾豹马修。
他们一夫一妻幸福地生活在森林里面,用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兰花为食物抚育小长尾豹。
针对这样可爱又有利可图的神奇动物,有两种态度。
一是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
另一种是利用它攫取利益。
大概只有在电影里,第一种态度才会取得胜利。
在现实中,人类总是在保证自己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才会关心动物。
如何对待动物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既利用又保护实在是很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必须杀掉它们吃了它们,可还是要表现出一种道貌岸然的怜悯。
目前动物保护者一方面积极提倡素食,一方面在着力提高那些注定成为人类食物的动物的待遇,但是无论如何,根本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人类是所有动物的天敌。
于是在电影中,我们把动物做成可爱而善解人意的样子,然后让保护它的一方取得胜利,至少在心理上,我们感到了一点点的救赎。
《追踪长尾豹马修》这部电影除了让马修幸福地生活了下来,其中还有一名Céline Dion的超级粉丝。
现在她的歌已经可以称为是怀旧金曲。
电影中使用的是I'm Alive这首歌,很欢快,可以群舞。
而我更喜欢她那首Immortality,空灵而荡气回肠。
电影最后有段舞蹈十分精彩,一定要看演员表。
一个发生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有趣故事,足以让乏味而闷热的暑期拂过一阵凉风,在感受拉丁美洲雨林风情的同时,通过法国人略显滑稽的幽默,尽情体验纯粹喜剧带来的轻松愉快。
毫无疑问,《追踪长尾豹马修》作为一部正统喜剧,已然给近期过于庸俗的大银幕带来了一丝纯粹。
尽管很有可能因为不为人知而无法在票房上彪悍一把,但它作为优秀喜剧的存在不容忽视。
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正统喜剧,没有过分修饰的喜剧外壳,却有着足够纯粹的喜剧内核。
这种内核,多半源于法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在保持电影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略显夸张的滑稽幽默让整部电影充满欢乐。
这是一个并无多少新意的故事,两个有着不同命运的人走到一起为追踪一只叫长尾豹的可爱动物而遭遇各种颇为奇特的阻碍,在冲破一系列阻碍的过程中,笑料频出。
故事脉络简单,却通过合理的阻碍设置,让电影充满了乐趣。
不过,就电影的故事线而言,与其说是两个滑稽者的奇特探索之旅,不如说是两个"骗子"的证明之途。
一个记者为证明自己的确还具备存在的必要性,接受了一个前往热带雨林寻找巴亚人(显然虚构的某部落人群)的直播任务。
这个看起来老大不小却事业毫无起色的可怜记者,在踏上雨林地带的第一秒起,就开始经历各种莫名奇妙的事情。
被电击,被抓捕,被追赶,一系列的倒霉事都集中向他进攻,悲催遭遇制造的喜剧效果顺势流露。
而另一个重要角色,则是一个富有爱心却多少有些幼稚的伪劣宠物医生,在遭受催债者的限期要挟和孩子们的信任危机后,接受了担任记者直播的本地向导任务,却在任务还没开始就被记者莫名奇妙的遭遇而卷入势必不会平淡的旅程。
两个背负某种必要责任的人物搭档在了一起,各自怀抱着不同的表层目的,一个为名,一个为钱,但又有着相同的深层目的—为自己正名。
记者因为自身的能力平庸而在早期记者生涯里急功近利的用一个虚假报道获得了名声,却最终被发现并遭遇信任危机。
向导因为生活技能的匮乏不得不采取欺骗游客获取利益的方式养活自己以及收养的孩子,却一度因为长尾豹故事而被视为骗子。
前者内心最不能接受的是父亲对他的失望,而后者则不能接受孩子们的怀疑,于是两人具备了相同的深层目的,即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为两个倒霉蛋证明自己不是骗子的说服性物体,都落在了一只非常萌态的长尾豹身上。
这种戏剧性的安排丝毫不显得生硬,反而在一连串阻碍中,磨擦出令人捧腹的有趣经历。
跟大多数法国喜剧电影类似,《追踪长尾豹马修》没有生硬的为了笑而制造笑,而是通过合乎逻辑但略微夸张的方式,批量生产着笑料。
这其中,配角充当了不可忽视的产喜角色,令本来简单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果。
一开始醉心于植物研究的植物学家,在不经意间因长尾豹的独特兰花形成的"还春"经历,让他对回复青春有了近乎邪恶的追求,原本值得怜悯的老植物学家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坏蛋。
但正是在这个气急败坏又略微好色的坏蛋一系列的制造坏事的过程中,形成了滑稽的喜剧笑果。
而那个一直视席琳迪翁为女神的将军,则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以一出风骚至极的超级模仿秀,成功实现大逆袭,令观众不断捧腹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搔首弄姿模仿席琳迪翁的大男人。
而整个模仿席琳迪翁的过程中,那些精心设计的舞蹈桥段,也是本片的一大高潮。
其他配角如高大强壮却声音娇羞的巴亚人壮士以及一群的巴亚人,还有将军部下,那个动不动就用电击对付人的胖子,都特别自然而到位的为电影添加了忍俊不禁的笑料。
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当属那只可爱卖萌的长尾豹了,单凭那长长的尾巴和一闪一闪的眼睛就足以令人心生欢喜。
更何况,它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富有趣味,当你看到这么一直豹子,用长尾巴当撑杆过河,用长尾巴当鱼钩钓鱼吃,用长尾巴当武器将坏蛋植物学家打得找不着北,你忍俊不禁的那份愉悦,估计早已成为爱上这只长尾豹的最大理由。
而它的可爱萌态再一次给我们制造了一个萌物,尤其是长尾豹宝贝破壳而出的时候,那胖嘟嘟的脸和忽闪忽闪的眼睛,真是难以抵挡啊〜。
总之,在这样一个富有爱心以及童真的有趣电影,非常值得带上你的家人孩子以及爱人以及暗恋的人感受一番。
或许没有《疯狂原始人》那么富有深意的快乐享受,却可以通过拉丁风情的法式幽默为你带来最简单实用的欢乐。
超可爱,动画也棒,热带阳光真温暖
不用动脑,看得还挺愉快
哈哈哈。
可爱萌物疯狂逗逼,智障人类节操全无
看睡着了可以么
配音不好 卖萌加一星
多点马修镜头就好了 太可爱了
原来是根据动画片剧集改编的电影,有一些小情节小笑点法国味挺浓,但无厘头恶搞还是有点出乎意料,适合小孩子的笑点,大叔有点小脆。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主角的卡通形象像个街边小店里的布公仔,一点不高端洋气。
超兒童劇
无聊。。。
大杂烩式的搞笑片,基情满满。。。
挺搞笑的 如果是法语原版我相信更好看 哈哈 马修萌翻了 动画制作好厉害 和真实的场景毫无违和感 还有白色软绵绵类似棉花的东西 太有爱了 小马修更是抵挡不住的萌 心都化了
法国佬都是在用生命演喜剧片...ps 那个渲染出来的模型动起来真心萌惨了
偶尔看看欧洲人是怎么闹的~
不错的。还有几个好演员。YL
2
萌电影。
好看的娱乐消遣片,但缺少了点惊喜。席琳·迪翁式的彩蛋在中国都用烂了。
竟然有7.4的评分?就因为是法国人的喜剧片?
三星半。各种混搭、无节操卖萌,朗贝尔男色女色都要出,阿兰夏巴他俩是有多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