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做的不错,但是逻辑硬伤也不少;想营造一个大的场面,主线剧情却设置的及其狭窄;想用中国元素吸引票房但是没有看到任何诚意
想得到中国观众的支持拿出诚意来啊;在灾难情节里面添加人性剧情想增加口碑,但是怎么看都不伦不类(强行加入文艺片效果以及给个别演员加戏,不是一般的突兀);加入政治斗争想显得高端,但是能搞出那么全球性大破坏的大反派看上去智商还不如小学生(
宛如一个智障.jpg);部分演员用力过猛(又没跑又没跳你到底是为什么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喘气?
)(个别演员的造型简直要逼死强迫症,好想把他按到水里洗个头再重新吹);安迪·加西亚饰演的总统有一种意外的反差萌(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全程淡定脸);小姑娘也挺可爱的,就是人设有点太单薄了;最后:
想问问导演和编剧
拜「后天」所赐喜欢上了灾难片,这个片子当然不能错过,总体说来:效果不错,故事乱套。
电影的最初构想大约是想做成「独立日」+「地心引力」+「2012」,可惜哪一项单独拿出来都比不过这仨,氛围感不及「独立日」,太空场景跟「地心引力」差了十万八千里,时隔将近十年特效场面仍然不及「2012」。
故事讲的有点鬼扯,人类科技已经完全主宰了气象变化在我看来就是鬼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简直不能更弱,利用卫星顷刻间就能翻云覆雨大约放在「雷神」里更没有违和感,演员演的吧还有点别扭,男主之一居然还带了美瞳「摊手」但是!
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
因为这个片怎么说呢,有个优点,就是可以看到「花样作死地球」,迪拜的摩天大楼群被海啸吞没,香港的地下熔岩高温导致路面塌陷,东京的超大颗冰雹将公交车拦腰斩断,里约热内卢的海滨在寒潮中瞬间结冻,还有孟买的龙卷风,奥兰多的雷电,大约是影史上最花样繁多的灾难片。
看完觉得还是挺过瘾,忽略那些细节,单是特效场面已经值回票价了。
至此我排名了一下我心目中的最佳灾难片:1.「后天」2.「2012」3.「独立日」。
虽然「2012」在业内已经是封神之作,但是带给我最大震撼的仍然是「后天」,它的故事流畅,场面宏大,特技效果时至今日也是上乘,关于亲情友情爱情都有独特而且细致的刻画,说教意义不生硬不做作发人深思。
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深刻体会到了大银幕震撼的视听效果,让我真的爱上了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劳森兄弟一同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部影片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不堪一击,结尾女孩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有责任一起保护这个地球”,在重大的灾难面前,早已经无法用国界来划分,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我们应该共同携手来保护这个地球。
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守护好地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好莱坞电影一般都带有政治隐喻,这部也不例外,影片虽然是全球,但其实也就围绕片中的几个国家:美国、德国、墨西哥、英国。
那个德国女从始至终都是和主角出镜,所以算是女主角。
90年德国领土统一,德国一定会永远感谢美国,会一直站在美国一边,至少美国是这样认为的。
美国也认为德国是除了英国以外,另一个在欧洲最忠实的盟友以及跟随者,所以这电影的倾向也是这样认为。
但是作为老美的忠实铁杆兄弟:英国,在这电影中却成了出卖主角的身份,这其实是反映了近几年的英国已经不“听话”了,英国听了美国几十年的命令,现在英国想再次崛起,已经开始外交独立,不想再过度依赖美国,想再次崛起成为新帝国,但做了几十年老大哥的美国怎么能忍受这种无耻的背叛。
这电影把英国当成是对头,也是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在片尾墨西哥人说了一句:感谢墨西哥人民吧。
在美国ZF近几年的作为去看,这一句话就反应出了什么情况。
墨西哥是美国邻居,有不少墨西哥人在美打工,给美国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美国曾经侵占了墨西哥一大片领土,虽然是邻居,但实际上是恶霸和弱小国的真实关系。
随着墨西哥也开始发展经济,美国又坐不住了,加上美国新领导一上台就在美墨边境筑了一道墙,这使得美墨关系快到了无法挽救的后果。
而这电影的倾向就是搞好邻里关系,再一个个干掉那些背叛老大的国家。
片中的幕后策划者,就是那个秃头,说出了美国人的梦想:我要做的是重新改变全球版图!
我要让美国回到1945年那个样子!
那个领导全世界的美国!
片中还加入一个华人面孔的角色打酱油,是为了中国票房着想而已。
其实不管美国拍什么电影,也改变不了自身衰落的事实,只不过这个衰落的过程中,时间会非常漫长,但美国是绝不会接受这种事实,在期间美国必定会做出各种极端的行动,抗拒衰落的事实。
美国电影基本上都是有目的性,如果了解过去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就不难看懂。
因为贪婪,想要成为最有权利的人,想要杀死所有阻碍他道路的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控制卫星运转异常,从而导致全球引发的风暴。
印度的飓风,阿拉伯的海啸,日本的冰雹,中国的高温等。
兄弟之间解除了嫌隙,一个在太空修复卫星,一个在地下找出阴谋控制,有爱情,有亲情,有爱国情。
不得不说 女特工真帅
先说说电影本身,情节是这样的:未来地球陷入了极端灾害肆虐之中,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建造了“荷兰男孩”系统用以控制气候减少灾难,由于美国出了大力气,所以先交给美国代管三年,然后交给国际组织为全人类所有,结果就在交接之际荷兰男孩出了故障,在阿富汗、香港等地制造了各种灾难,最终男主临危受命回到他建造的太空站上查明原因,结果却发现了一个天大阴谋……刚刚看到简介时,笔者不花一分钟就猜出了谁是幕后凶手,毕竟对于看过2016美国大选的吃瓜群众来说多大政治阴谋都不过如此,倒是美军在越战期间利用人工降雨制造气象武器影响战局的纪录,让片中大反派试图用这套系统干预全球格局反而更贴近实际。
这部电影对特效的使用可以用谨慎来形容,特效基本上都在集中预告片里交代的那几个场景里,剩下的大多数时间还是用来交代人物的家庭关系和政治阴谋,其实这种安排在前半段还挺吸引人,看着成排的航天飞机把遭受打压的男主送回太空站时颇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只是到了后半段,男主用一点小把戏瞒过严密监视,男主弟弟用几句话就说服了又红又专的给总统当保镖的女友,总统大人几秒钟就看清谁是奸臣,男主一个人拯救太空站等情节又让电影落入俗套,就像是拍到后半段全片预算不够,导演只能草草结尾。
男神秒死,剧情硬拗,明明只有总统才知道系统有“后门”,结果使坏的不是总统。
还有那个在空间站的内鬼,那么容易就被找到了,而且从被发现到死不到两分钟,什么鬼!
灾难特效简直就是小儿科好么,看过无数灾难片的场景,这部是上映之前吹的最厉害的。
再有,简直无事我大天朝的存在,开头就介绍由美国和中国牵头制造的“荷兰男孩”,我就问你一句,国际上但凡有我中国参加牵头制造的东西,会没有我中国科学家参与管理?
会让你一个美国街边的混混随随便就把系统给黑了?
烂片!
1星给演员阵容,1星给特效。
电影背景设定的有意思,但是人物设定简直都是槽点。
简单说几点:1,我一开始就以为max的特工女友是个反派,好多点情节都可以佐证,结果居然不是。
例如第一次出场时说:你想让我射你吗?
我还以为是个flag。
再比如郑龙来华盛顿找max,莫名奇妙就被发现然后还在他们面前被杀掉,而郑龙联系max的时候特工女友正好在场。
2,郑龙有什么话不能在电话里三言两语说完,一定要跑到敌人老巢去见面说?
还有坏蛋特工为什么一定要当max和他女朋友的面杀人呢,为什么不发现了就干掉呢?
3,空间站那么多人,全部都是布景道具,连首席科学家都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虽然最后毅然决定和男主角留下来,但是感觉有她没她都没差,这是强行刷存在感。
坏蛋科学小子也好奇怪,为了1000倍工资就同意毁灭地球,这是思想品德不过关呢,还是智障呢?
4,好莱坞片子里美国总统一贯伟光正,坏人都是副总统国务卿,这也正常。
但是国务卿老头为了临时就任总统不惜毁灭整个地球,我怎么觉得好智障啊!
这个情节是在借鉴2012吗?
5,如果是我来写编剧,干脆就写成一群美国至上分子不惜毁灭全球也要让美国一家独大称霸全球,然后一系列阴谋诡计。
为了当个总统搞到世界末日,这个脑洞不服不行!
我们人类,爬上生物链的金字塔顶层,带着从造物者那里“打劫”的超强自信,永远无法摆脱对于自身能力的放大与幻想。
但是还是有人是冷静的,他们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从《2012》、《后天》到《末日崩塌》,地球一改自己“母亲”的形象,就像一个歇斯底里地泼妇一样,哪个人敢上去,就等着“母亲”一顿不分青红皂白地狂抽。
如果有一句话配合着抽人类的动作,那绝对就是:“老子不发威,你当你可以胡作非为?
”的确,一般的灾难电影都抓住了人类中心主义下人类盲目的自信与无知。
如果说十宗罪里有最严重的一条,那一定是——贪婪对于自然的无度索取,对于环境的肆意破坏,地球“母亲”不堪重负。
如果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界限与阈值,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人类何时会作死自己?
从电影导演拍片的速度来看,Always。
之前看过了那么多灾难片,有地质灾害,有生物灾害,有科技灾害,最常用的莫过于气候灾害了。
《全球风暴》也不例外。
如何在老的框架里拍出新意,迪安·德夫林决定另辟蹊径。
既然自然灾害拍多了,那我们就拍人为制造的自然灾害。
影片一开始,就是惊天浩劫,我迟到了一会儿,以为电影又放了一遍预告片,结果发现其实已经进入正题。
就是人类的贪婪已经开始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不治理的话人类绝对要走向加速灭亡的道路。
为了挽救人类的危亡,男主杰克·罗森(杰拉德·巴特勒饰)以及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个牛逼的全球气候控制卫星网络——“荷兰男孩”。
先不说能不能实现吧,就这样的镜头拍出来还是很震撼的,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广告:“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个更牛逼,已经不是两圈的问题了。
而是:“全包裹,无侧漏;周到,好安心。
”.......好吧,我知道自己跑偏了,额,回来。
其实这个电影是双主角的,男主跟他弟弟——杰克·罗森(杰拉德·巴特勒饰)&麦克斯·罗森(吉姆·斯特吉斯饰)。
一个满嘴跑火车,不按套路出牌,讨厌官僚主义的暴脾气大哥。
一个踏实勤奋,游走于政府机关,泡了总统特勤队长的怄气小弟。
总之这样的搭配就是老戏路——从小亲情裂痕,只有死前弥补。
大哥误会小弟套路自己,小弟误解大哥没责任心。
总之就是一直在误会来误会去,直到政府机关的插手。
真的如常言道,最毒不过死政客。
从《纸牌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为了权利能够多么丧心病狂。
本来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荷兰男孩”却被病毒入侵,成为了政客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武器。
原本应该保卫地球的系统彻底癫狂,到处乱来——香港地陷(煤气管道爆炸)、东京冰雹、孟买龙卷风、巴西冰封、迪拜海啸等灾难场景逐一出现,浩劫席卷全世界。
之前就已经谈过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世界的气候多样化形成了如今丰富的地理特征,而各国人民也在原有的自然条件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造奇迹。
无论是香港寸土寸钻的高楼林立,莫斯科克林姆林宫上融化的封雪,还是巴西热情似火的度假胜地,以及迪拜的棕榈岛和迪拜塔,这些人类伟大的奇迹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尤其是飞机坠落云层在城市里摔成碎片的片段,让人巍为惊叹。
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论怎样的挣扎都看上去那么地微弱。
所以说: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学好车技,提高危机意识。
比如跑得快,可以像巴西沙滩奔逃的小姐姐一样死里逃生,或者像郑龙(吴彦祖饰)一样开出一条生路。
我觉得,人类的渺小与伟大都因自身的选择而改变。
人类可以创造人工的建筑奇迹,也可能因为一个按钮走向毁灭。
我开始的时候谈过了,这个电影不是幻想,不是臆想,不是狂想,而是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那里的自然灾害既陌生又熟悉,当气候走向极端引起地质风暴,所有的人类必然在地球母亲的嘶吼中迎来灭亡。
无论在哪一部电影里,除了《空军一号》里的吉姆·马歇尔(哈里森·福特饰),总统作为一个配角,总是有着呆萌的感觉,笨笨的,傻傻的,被自己的下属牵着鼻子走。
这里的总统也是,作为一个英俊的政客,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占据更多选票,来到奥兰多进行自己的伟大演说。
只是懵逼之中被自己的特勤队长莎拉·威尔逊(艾比·考尼什饰) 拐骗走,还经历了一场非常刺激人心的逃亡。
话说莎拉·威尔逊(艾比·考尼什饰)这个特勤队长真是让我惊了,把国务院的帅小伙推倒不说,还能把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充分展现了她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果断与严谨(除了把账号密码给自己男朋友带来的黑客之外)。
艾尔·埃尔南德斯(艾赫尼奥·德伯兹饰)这个大反派也真是让我糟心的,竟然跟《王牌特工》里的瓦伦丁(塞缪尔·杰克逊饰)一样,想通过大的毁灭还给地球一个“平和”的未来,这跟先打死你再厚葬你的感觉似的——意义何在?
反派的脑回路惊起,我也是无语了,而且最搞笑的莫过于他安插在空间站的奸细——瘦弱的IT英国小哥。
你看那个体格,分分钟就让人灭了。
话说这个小哥脑回路也有问题,杀了人,投了(病)毒,你还不敢进抽空跑路吧,还玩游戏,还等着男主来找你,你说说他这个智商是怎么攻克“荷兰男孩”这么牛逼的系统里的?
傻逼一样的设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男主跟他弟弟,能不能不拍出痴男怨女的感觉?
粗犷包容的哥哥,纤细别扭的弟弟,我擦,最后拥抱的刹那,别怪我,真的停不下脑补的思路。
除了角色的特色,这部电影的许多设定也是别有深意:比如总工程师乌特·法斯宾(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饰),国籍是德国,却是在灾难面前唯一留下陪着男主完成了最后的重启的战友,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美国与德国在二战是最不对付的对手,德国的工业改革使得这个国土面积远远没有美国大的国家在国际交流中颇具竞争力,并且引起了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曾经的敌人变为战友,我想这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地球家园的维护,不分国籍,没有阵营。
其次,最后抓住卫星艾尔·埃尔南德斯(艾赫尼奥·德伯兹饰)国籍为墨西哥。
这简直就是往川普脸上扔大粪,你不是要美墨边界修城墙?
不是要实施拒绝移民政策?
最后救下你们的不还是墨西哥?
全球一体化,生死总相随,身在地球上,无人能幸免。
所以,反派伦纳德·德考姆(艾德·哈里斯饰)在最后说服总统时就透露出美国这种所谓的“强国”梦想——只准我强,你们全要跪舔。
真的,再不爱护环境,终有一天,电影里的灾难会降临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到那个时候,静坐等死吧......反正无路可逃,也跑不快。
该片不惜成本打造“全门类气象灾难”,是同类电影罕见的新鲜创意。
寒潮、冰雹、海啸、龙卷风、雷暴等几乎所有气象灾害悉数,而因为未来科技的设定,灾难已经不局限于气象,而灾难场面的规模也因为科幻设定全面升级 。
(网易网评) 总体说,《全球风暴》在炫技方面是合格的。
但故事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好莱坞英雄拯救全世界的套路,天灾背后隐藏的是一场浩大的政治阴谋,气象卫星竟被幕后黑手改造成致命武器,白宫要员麦克斯为了阻止灾难铤而走险,和美女特工一起“绑架”总统,当然,这个幕后黑手一定不能是总统,而是另有其人。
在套路情节之外,影片在构建故事细节方面颇为用心,这多少掩盖了套路情节的无聊,让故事看起来比较通畅。
(《齐鲁晚报》评) 《全球风暴》就是《世界末日》和《24小时》混合在一起的乏味版,如果影片能有基本分量的动作戏,或许对于科学家们而言还有一点吸引力。
(《休闲纽约》评) 这是一部毫无让人激动和兴奋的场面的动作片,是一部充斥着五毛钱特效的“视效大骗”,挂名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却戏份寥寥。
(《亚利桑那共和报》评) 当铺垫良久的龙卷风、闪电、巨浪和极端温度等全球气象灾害猛烈来袭之时,特效场面还算不错。
不过大场面来的太晚,观众内心已经毫无波动。
(《洛杉矶时报》评) 一部“灾难性”的灾难大片,影片在灾害破坏方面甚至都很“低配”。
(《娱乐周刊》评)
特效很炫。
虽然设定都偏俗套了,但反而是一部适合家庭友人恋人一同观看的爆米花电影。
特效剧情都无功过,而且在每个重要的节点上都有生怕你没明白的说明,总之能看的很过瘾。
作为灾难科幻片,不和经典相比,也足够优秀了。
全球风暴在视觉上确实可以,视效大片,但剧情上没有很出彩,这类影片太多了,大多都是由于污染环境引起的,看的多了就觉得这部也就那么回事儿,摸清套路了。
其实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片子已经有了很高的期望,所以才会有失望,但是这种评分代表的水平已经远远甩出我们一大截,立意不错,效果也挺好,场面很大,表情不作。我觉得很棒了
为什么还没有人拍丹布朗的骗局????
特别像20年前的这种类型的电影,所有桥段老旧不堪,台词设计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搞笑又煽情,其实尴尬无比。在这个时代,洪水滔天冲垮城市早就不能被当做一种视觉奇观了,更何况还是这种缺乏细部,缺乏新意,敷衍的呈现。
这是什么男性沙文主义剧本,拍出来的矫情的120分钟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灾难毁天朝地标呀?!
目测地球真的会这样的~
不喜欢看灾难片的我居然觉得这部挺新鲜有趣的,大概是因为和太空结合了吧
本意给三星,但砸向日本街头的巨大冰雹,让我加了一星。如果灾难特效镜头更多的话,我就给五星了,我就是爱看这个。
1.吴彦祖帅死了。2.杰拉德·巴特勒在《白宫陷落》救总统,在《伦敦陷落》救总统,在《全球风暴》救总统,在《冰海陷落》救总统,专业拯救总统100年。3.剧情2小时,特效5分钟。
婆婆妈妈 家里家常 不合格的灾难片
多喝开水,早点睡觉,重启电脑。人生三大秘籍!
不说别的,吉姆真帅呀
把故事去掉可以做个不错的4K电视测试样片,加上故事就是你所看过的无数爆米花电影烂俗桥段的一次改头换面。
一股美式恶臭
豆瓣评分不高,北美遇冷,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水平有限,我真的觉得蛮好看的。小萝莉演技满分。
5.5分,在小视频上看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感觉很震撼,所以专门看完了这部电影,谁知特效就那么一点,基本上就是我在小视频上看的那些片段…特效跟《2012》比还有一段差距,文戏还又俗又臭又长简直像一包屎…比较搞笑的是吴彦祖活火熔城都活下来了,被一辆小车送便当。
美帝割个湾区也许够赔全球损失
剧情太屎,全套路,2星给4D效果,抖得要吐了。
灾难场景太短不过瘾,剧情部分套路到无力…开始还以为是个金融题材片。
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