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Trap,圈套(港/台),Good Grades

主演:乔什·哈奈特,阿里尔·多诺霍,莎莱克·沙马兰 ,艾丽森·皮尔,海莉·米尔斯,乔纳森·兰登,马克·巴科克,玛妮·麦克菲尔,卡迪小子,罗斯,马西娅·贝内特,凡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4

《陷阱》剧照

陷阱 剧照 NO.1陷阱 剧照 NO.2陷阱 剧照 NO.3陷阱 剧照 NO.4陷阱 剧照 NO.5陷阱 剧照 NO.6陷阱 剧照 NO.13陷阱 剧照 NO.14陷阱 剧照 NO.15陷阱 剧照 NO.16陷阱 剧照 NO.17陷阱 剧照 NO.18陷阱 剧照 NO.19陷阱 剧照 NO.20

《陷阱》长篇影评

 1 ) i really thought i was up for more.

watched the film yesterday and i was like errrhhhhh. honestly i thought the film was going to be able to offer much more since the director of the film has made quite a few nice wiorks in the past. but unfortunately the film was really slow and bor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film was just like watching a concert and the rest didnt bring much excitement nor twist either. the only thing that truly shined a bit was the performance given by Josh hartnett. having him portraying a twisted character definitely gives him a lot space to be an actor and the result is quite satisfying. as a film in its genre and directed by a big name director, the film itself is not successful, but as a transformation of Josh Hartnett as an actor, the film is worth watching.

 2 ) 好莱坞名导沙马兰流年不利,自己和女儿的电影接连票房遇冷!

凭借独特悬疑惊悚电影风格立足于好莱坞的印度裔名导M·奈特·沙马兰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分别是莎莱克·沙马兰和伊莎娜·沙马兰。

随着两个女儿年龄的增长,尽管人生之路充满荆棘,但爱女心切的沙马兰开始为她们的未来谋划铺路。

在今年6月份上映的影片《神秘窥视》中,他就为首次担任导演的小女儿伊莎娜·沙马兰保驾护航,亲自投资并担任制片人。

本来沙马兰是想要为女儿助力打造一部小爆款黑马的,让他意外的是该片全球票房仅收获3300万美元,他的如意算盘就此落空。

不过8月份沙马兰本人还有一部大作《陷阱》,该片的女主角则是他的大女儿莎莱克·沙马兰,一年内接连助力两个女儿的事业,足见沙马兰的用心良苦。

片中乔什·哈奈特出演外表善良顾家,私下里却是罪行累累的连环杀人犯,他本来带女儿去参加一场演唱会,不曾想这场演唱会却是警方布下的一个抓捕他的陷阱。

为了进一步力捧爱女,莎莱克在片中出演的女歌星拥有大量的特写镜头,而且还伴有其精彩的歌舞,想必这也是要增加女儿的观众缘。

作为男主角的乔什·哈奈特魅力不俗,在高大的身躯之外,他对于角色的把握也是非常到位。

影片的前半段故事固定在演唱会现场,并进行了大篇幅的铺垫来吊观众们的胃口,但离开演唱会现场之后,后面故事的翻转远没有想象中的精彩,这也是影片后期口碑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种把主角设定成反派的编排,相较于大部分电影来说还是可以体现出些许新鲜感的,但也仅此而已,整体影片呈现的惊悚悬疑效果远不及沙马兰之前的诸如《玻璃先生》和《分裂》等片精彩。

《陷阱》制作成本3000万美元,虽然可以归纳到小成本范围,但全球8300万美元的票房,是远不能够让华纳兄弟满意的。

【END】

 3 ) 好莱坞越来越成为美国策工具箱,低劣制作高速输出。

本片居然还是华纳兄弟投资。

回顾近年好莱坞巨头的制作导向:追求廉价高速输出。

也就不足为怪。

本来电影一直是美国全球意识形态工具箱里一把常用螺丝批,但是2018年特别是2020年以来,电影在工具箱的权重进一步加大,Netflix不也加入了“电影螺丝刀”大规模全球化廉价复制?

萨马兰是美国长大的70后印度裔半独立影人。

在广义作者导演序列中,属中等水平。

可贵在于自主编剧导演制作并试图创造自己的“电影宇宙”,包括打造恐怖类型icon,创建漫威式异能英雄等。

也象创出名堂的半独立好莱坞编导制作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Blinding Edge。

萨马兰显著受益于美国的“新印太战略”和“印度战略”,近年持续高产且流行热度升温。

本片是他「精分概念」延伸小制作。

制作水准低劣,估计2000万,票房超7000万,多少也赚了。

Blinding Edge和华纳兄弟应有互利互惠的协议。

显然是华纳兄弟这样的巨头邀买少数裔制作人人心之作。

逃离德黑兰,2012

连海报都照抄。

当然,关键还得抄自己的作业:续造双重人格。

「分裂」2016,「玻璃先生」2019,是萨马兰自创宇宙的巅峰之作。

玻璃先生中的分裂先生看到本片收场这一幕,想起分裂先生和汉尼拔博士。

把「精分连环杀手」塑造为不露声色的好父亲,也是萨马兰自身的进化。

但是回望一下30多年前精分高智商杀人狂祖师爷的亮相,本片精分杀人狂反转逃跑显得比较便宜。

是否讽刺FBI?

1991年的汉尼拔博士是这样的款:不但要严防逃跑,还得严防自杀或咬断自己的舌头。

(当然,汉尼拔博士被塑造为话痨哲学大师,没有置入防止咬舌头装置==lll)

利用组织资源帮衬自家人生意,原来美国人玩得更6。

这是谁学谁啊?

(ps,差点说漏了,这位萨导也好在自己的片中露一小脸,不学希区柯克好的。

这可是要命的自大的符号。

大兄弟,昆汀也好这一口,昆汀也会自大到愚蠢吗?

大妹纸,你还别抬杠。

昆汀是演员+编剧出道。

另外,昆汀的客串式露一小脸往往内含讽刺,强化了影片黑喜剧特征。

和萨导希区柯克的自我标记不是一码事。

)萨导,确定你家女儿没有照着俄罗斯真人版芭比娃娃去整过?

当自己是墨西哥人的RR( Robert Rodriguez) 混好莱坞也有30年了。

给自己的5个子女都起名 RR ,五个子女全部从事影视工作。

制作美剧的家族生意大赚,拍电影估计难赚。

萨马兰也和RR路径一样了,制作美剧通常包赚。

而且在美国要获得流行地位,不制作美剧是不可能的。

本片还请了泰国人做摄影指导,不免又想起在好莱坞迅速蹿红的泰国女演员周洪。

在好莱坞和Netflix资本扶持下,近年东南亚电影产量飙升。

下图算是应用了经典的镜头语言,一明一暗背景暗示了好爸爸的双重人格。

勉强交作业。

百年电影巨擘+30年独立电影作者导演,要不要如此仓促制作,着急输出。

华纳兄弟出钱支持印度裔电影人讲了一个“印度公主用美国文化拯救美国”的神话故事,不惜让FBI降智。

并且留了首尾搞续集搞前传。

萨马兰也成全好莱坞对美式自由的标榜。

本片除了输出美国国策,也就是输出美式自大,还剩什么?

 4 ) 歌单推荐

14年前威尔史密斯找到成龙为贾登铺星二代路合作了一部扑街电影叫功夫梦,不甘心的威尔在三年之后亲自上阵找到沙马兰导演为儿子拍了一部重返地球,这次贾登的星光彻底熄灭。

11年后的今天,沙马兰家有女初长成,为了捧自己女儿拍了一部悬疑犯罪电影(演唱会纪录片),让自己女儿过了一把巨星瘾,电影差不多算是扑了,没想到整张演唱会专辑(电影原声带)是意外的好听,每首都不错,建议沙马兰女儿转型做歌手吧,没必要非得捧自己女儿影视音乐双栖🙏🏻

(LADY RAVEN)

 5 ) 反社会型连环杀手的陷阱——社会、家庭和一场演唱会

初看预告片的时候,还以为沙马兰这次会在凶手身份上搞点反转。

没想到,最后成片就是个纯粹的杀人魔逃出生天记。

不得不说前半段还挺不错的,禁闭空间的智斗逃窜。

但到后面这个故事的主心骨发生多次转移时,电影就有点走向下风了。

电影起于Lady Raven的一场演唱会,父亲库珀为了奖励女儿莱利的优秀成绩,遵守诺言带着女儿来看她偶像的演唱会。

本该温馨的父女之旅,却被现场的异样给打破。

荷枪实弹的特警,多到不可思议的安保,这场看似寻常的演唱会实则暗藏玄机。

库珀从T恤摊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场演唱会是个陷阱。

警方得到通报,代号名为屠夫,杀害肢解12人的疯狂连环杀手将会出现在演唱会。

此时,会场已经被团团包围,任何人都难以逃离。

库珀十分的担心,只不过他担心的不是女儿的安危,而是自己身为屠夫该如何逃出生天。

毫无疑问,这个以主人公为杀人魔头的逃生故事还是很有看点的,实际表现也是如此。

禁闭的会场环境,各个地方设卡重兵把手。

从人心入手玩弄自己的谎言与魅力,设计一个个制造恐慌的诡计与让人真假难分的伪装,最终露出凶相逃出生天。

电影前1个小时,这些密闭环境下的猫鼠游戏十分有效。

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屠夫逃生与女儿面前好父亲身份的冲突,库珀的每一步计划都在各种危机边缘上进行。

观众也期待着他下一步游刃有余的行动,他又会怎么伤害其他人来达到自己恐怖的目的。

而且库珀的身份与人物特征,也在他逃生的过程中逐渐揭露。

像是普通人间的闲聊安插在他的身上的诡异,特警说被害者不该被杀时,他的远离和观望。

还有直观的只露出半张脸的撕裂镜头,表现这个杀人魔在正常情感上的缺失以及他非常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对伤害他人毫无愧疚,通过谎言、魅力和机智来操纵别人,自恋自大并且没有对错之分。

这些情节的一点点堆砌,无负罪感的伤害、巧舌如簧的谎言和胆大妄为的伪装,面不改色的戏耍着一个个路人和特警,让库珀的高智商反社会屠夫形象愈发立体,可以说也让这位掠食者非常的迷人。

这也多亏乔什·哈奈特的精彩演绎,通过各种小细节演活了一个反社会杀手。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大多对人类情感缺乏敏感度,没办法对人类表情进行深层的神经反应,没有恐惧感。

所以电影中乔什·哈奈特的表演不少都聚焦在面部肌肉的抽动和诡异变态笑容与冷面的交替,这符合反社会者人格障碍的特征,真是非常精彩的演绎,而且46岁的乔什·哈奈特真是依旧迷人。

当然,这一切都止步1小时。

对我个人来说,这电影也只有这1小时足够精彩。

后面的45分钟时间里,故事的中心不断发生偏移,导致库珀逐渐边缘化。

先是Lady Raven突然成为女主闯入库珀家中,拯救被绑人员化身恐怖电影中的Final girl,用粉丝力量和抢手机给库珀来了波降智打击。

看上去很抽象,但毕竟反社会就是自恋自大,马失前蹄就马失前蹄吧。

但沙马兰你公款给女儿莎莱克·沙马兰办演唱会就罢了,最后还来这出Final girl,过分了。

从这刻开始,电影也进入了反复拉扯环节。

前一个小时的库珀逃生记迅速重演三遍,屋内逃生、轿车人群逃生、押送警车逃生,这种来来回回一个情节,看着库珀浪费时间的自我拉扯真是完全瓦解了前半段的紧张紧迫感,环境也不再禁闭更加削弱了氛围。

后面中心再度转移到瑞秋,库珀质问瑞秋的环节成为了一场反社会人格解构的戏码。

撕裂、隐藏和对人类情感的麻木,这段二人脸部反复特写的切换倒是很有设计,用正常人的情绪表情去衬托库珀的表情障碍。

不过,瑞秋举报库珀和把他与屠夫联系在一起的前因后果依然很粗糙。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就是场反社会人格杀人狂的特征剖析会。

库珀身上表现的全是这种病症的标志性体现,对于库珀这种反社会杀人狂来说,社会和家庭当然才是他的陷阱,就像他要参加的演唱会一样,库珀需要的反而成为了束缚他的陷阱。

和著名的以反社会连环杀手为题材的《罪恶之家》(黒い家)相比,后者更加纯粹的展现病态者对社会、家庭和生命的亵渎和蔑视,《陷阱》则极力通过双重身份下的撕裂感,来塑造连环杀手借伪装融入社会家庭的恐怖。

而我还是保持那句评价,这一切都止步1小时。

另外,沙马兰说这电影的灵感来源,是1985年12月15日的旗舰行动(Operation Flagship),美国法警局和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联合组织的逃犯抓捕活动,他们通过虚假电视台送的橄榄球比赛门票和获得第二十届超级碗门票的噱头来吸引逃犯落网,166名法警和警察参与了旗舰行动,还有便衣人员伪装成司仪、服务员、啦啦队,最终101人被逮捕。

这种活动在1981年到1986年搞了9次,有彩票也有贵重快递各种手法。

 6 ) 沙马兰再出佳作!年度必看!

我看过的第1573部电影,《陷阱》我给7.6分。

这次沙马兰没玩高概念,用最普通的方式把《陷阱》的故事带给观众。

沙马兰选择开头就把悬念拉满的处理方法,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演唱会作为开展情节设计的场景,无形中把紧迫感推向观众,全片沙马兰对反转的设计真是得心应手,非常娴熟,值得肯定。

乔什·哈奈特在《陷阱》中表演极为精彩!

值得反复观摩!

沙马兰《陷阱》年度必看佳作!

 7 ) 如何看待精英中的精英?——电影《陷阱》(2024)影评

首先,主角被塑造的样子,犹如“杀人狂”版的汤姆·克鲁斯,电影对这个罪犯的刻画,与一般纪录片中的现实重案犯反差极大,因此肯定会有观众觉得主角不够真实,不真实的感受可能源自主角的多重特点:他是一个有着特工级侦察与反侦察技术、伪装技术、偷盗技术、犯罪心理素质超高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变态、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心理创伤,但是如今却在表面过着幸福家庭生活的中年男人。

这种典型、复杂的形象如果对于塑造一个“由罪犯升级成的黑化超级英雄”来说没有问题,但是电影自始至终将主角归为一个身份普通的罪犯,这种定位就显得多少有点低。

其次,演唱会的主唱歌星“渡鸦夫人”临危不惧,勇敢且机智地通过手机直播迅速救出了一名受害者,这个表现肯定是英雄式的,但是也可能同样会遭受来自部分观众的“不现实”评价。

因为在现实中,很少会听闻明星遭受类似情况的事例。

除此之外,电影中,警方出动了这么多的力量,如此大的阵势去抓主角,警察中的精英(顶尖刑侦专家)也出动了。

综上,在歌星“渡鸦夫人”、刑侦专家、警察集群的陪衬下,主角作为一个孤立的罪犯的身份,已经在无形中被抬高到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所以如何看待作为精英中的“精英”的主角,对观众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多说两句,其实上述问题的剖析都是主观的,这些看出来的问题其实也不重要,因为作为一部悬疑惊悚电影,最重要的是精彩好看、有悬疑、引人入胜,管他真不真实,合不合理。

 8 ) 最惨是小孩姐 大喜大悲一晚上

小孩姐人生以后啥事都可以清淡看待了。

就是怕她还受同学霸凌,毕竟老爸被抓出新闻又嫉妒她和明星唱歌。

小孩弟也傻了,没有很好的心理指引估计以后不行。

老婆演技还是在线的,隐隐约约不对劲就让FBI甄别好了。

女明星心态很不错。

唱唱跳跳还带破案。

老太侧写师只有最后装妈才在线是怎么回事。

以为白发这种装扮很牛呢,原来是这个作用。

 9 ) 男主个人演技还可以

一开始我是真觉得这片挺精彩的,到男主假装工作人员混入特警中时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了,再到男主上天台回会场一直到后台威胁歌星那段我的脸色越来越糟糕,坐车出去之后的内容我基本就放弃思考了,死鱼脸看完剩下的全部,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如果这片没有在前期把期待拉得这么高,可能后边我也不至于这么难受。

但可惜,事实就是这么残忍,落差给的太大,就不要怪别人给你打5分。

我看到最多人吐槽的就是男主威胁歌星坐她的车逃出演唱会现场有什么意义吗?

难道歌星不会在他下车之后立刻报警吗?

这不都一样吗?

我刚看到这段的时候基本也是这么想的,后边仔细一想我整明白了导演为什么要搞一出歌星以身入局抢手机救人的戏码,主要是大家的思维模式不大一样。

我们出生在中国,集体主义奉行,不管嘴上怎么说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大局为重”(扯个题外话,估计以后个人主义会越来越普遍),以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为主。

对于吐槽这段的人来说,男主手里的人质怎么样那是警察应该解决的事情,男主本身这个造成社会极大不安定的要素应该被优先排除,歌星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本来就不怎么稳定的局势上面继续增加混乱,非常的中国式政治不正确,所以大家才觉得TMD这女的SB吧。

但是导演的思维不是这样,他出生的环境中首先警察有多大作用就要打个问号,其次那地儿讲究一个小民尊严远超大国崛起,我有机会救人那我就要去救,至于会不会造成其他方面的破坏、是不是好心办坏事导致那个人死了那我管不着,俺寻思能行,整!

可以说导演这段剧情反智,但不能说导演这段剧情魔幻,正相反,它很现实。

那可能有人会问了,你看起来好像觉得这段也还行,那为什么还要给他低分?

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在于男主表现出的状态明明是一个非常细心、观察力非常仔细、行动力极其强悍的双面变态杀手,结果最后翻车居然是因为被妻子跟踪撕碎小票丢在安全屋?

然后自己衣服上有消毒水的味道都快结尾了才TM后知后觉,这人设前后矛盾太严重了,好比看小说前面塑造出的一个不败金身死于吃饭噎着,这真是TM离大谱。

其他的我就懒得吐槽了,表扬一下男主的演技,以及怼脸拍的各种镜头,挺有压迫感的。

电影嘛...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以上。

 10 ) 陷阱:从连续逃脱到顺利被捕,屠夫降智,电影失准

(欢迎关注辉兔的影音杂货铺公众号) 沙马兰执导的电影《陷阱》,讲述一名犯下十二条案件的分尸狂魔屠夫,警方抓捕七年无果,却因为一条演唱会的线索,几番博弈后最终被捕的故事。

警方的行动负责人是侧写师格兰博士,在她的专业部署之下,若非屠夫智商在线,应对机敏,演唱会期间恐怕就被抓捕归案了。

演唱会期间猫捉老鼠的剧情,有点像电影《暗战》,紧张刺激,还是非常好看的。

可惜这样的设计没有坚持到结尾,后面在屠夫连续逃脱时的行为逻辑并不合理,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他本有机会一走了之,却想回来杀出卖自己的人,难道猜不到这是第二次陷阱么?

似乎屠夫的智商都用来逃跑了,一旦切换杀人模式,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人设反差有点大。

屠夫库柏原本带着女儿茉莉来看渡鸦夫人的演唱会,席间看到很多警察陆续将男性观众带走。

立感不对的他,偷到一个工作卡和对讲机,顺利听到警方的抓捕计划和实施细节,于是几次将计就计调整策略。

库柏先推人摔倒,引发混乱,门口的警察没有离开位置。

后制造了一个延时意外,发现天台有特警把守,也没能逃出去。

为了不引起茉莉的怀疑,他被迫回到演唱会场内。

当他得知幸运观众可以与渡鸦合唱时,他跟工作人员谎称女儿重病,渴望幸运眷顾,结果就顺利躲进后台。

演唱会结束,警方没有找到屠夫,格兰博士让警方检查每一位演唱会男性工作人员。

库柏以人质史宾赛的性命威胁渡鸦,必须要带他们父女两安全离开,电影从这里开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水准急转直下。

渡鸦来到库柏的家,以合照为借口拿到了库柏的手机,并躲进卫生间直播求救。

特警来得很及时,库柏从暗道逃走后,再一次缠上了渡鸦。

之后驾车被堵在路中央,他依旧能换衫逃离,那么多吃瓜群众居然看不到他开门离开?

也没告诉特警车里没人......

晚归、饰品、衣服上消毒剂的味道,原来屠夫的妻子早就猜到了他的隐藏身份,并将要去看演唱会的线索透露给了警方。

大义灭亲的反转还可以,但屠夫回来杀妻的时机不对,家绝对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被抓是一点也不意外。

从新闻播报来看,屠夫彻底被抓住了,那他解开手铐自嗨半天的意义是什么?

难不成导演强行加戏拍续集,新闻播报完才发现屠夫逃脱了?

逃脱的目的是继续杀妻?

这个思路还是不要展开的好,没有看点。

《陷阱》短评

daddy is a serial killer

2分钟前
  • paper猹
  • 推荐

哈内特还是这么性感!

6分钟前
  • 阿廖沙
  • 还行

演唱会部分还凑合吧,沙马兰闺女不会演就不要硬尬行么,知道是捧,不知道还以为在黑呢。。。显得黑胖子都能拿奥斯卡。。。所谓的几个陷阱设计得也够蹩脚。。。

10分钟前
  • 囍弗斯
  • 很差

奈特沙马兰一拍脑袋,想了一个有趣的点子之后,连草稿都没打就直接拍片了。以至于前半部分演唱会的逐步紧缩包围,男主的百般试探尝试突围都处理的很有趣,因为这还是点子之内的范畴,后半部分真是糟糕透顶

11分钟前
  • 少侠兄
  • 还行

自曝也太蠢了

15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较差

2024.09.28虽然情节非常刻意,但用来消遣还是够格的。

17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几乎可以说是好莱坞类型片最后的光辉。陈思诚做梦也想拍成这样?(狗头.jpg

19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力荐

不出体育馆还行,后面实在太破功了。

24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从头紧张到尾,男主社交恐怖分子 有勇有谋。 必须把分拉拉高!

25分钟前
  • ヾ羫白の亾℡
  • 力荐

前半段演唱会的场景有效而稳定地建构起父亲与杀人犯的两个身份,黑暗的舞台/观众席和敞亮的后台/外场布警创造了多义的空间,紧张的切换过程——甚至直到“陷阱”的逃脱——始终服从那处于危机而无法引爆的希区柯克语法。沙马兰同样能通过家长关系、偶像与少女争执等情节以外的意外举动以牵动短暂冲突的发生与节奏的舒缓,多媒体舞台将偶像置于开放的位置,影像的交互与造神后,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危机的客体转移而呈现出落差。很喜欢的还有沙马兰写作的那些夹带私货的瞬间,始终那么灵巧那么幽默。4.6

29分钟前
  • 推荐

零星在哪?男主一顿瞎折腾、就这蠢货说他是逍遥法外的碎尸连环杀手、搞笑呢。整部作品充满不合常理的行为动机和逻辑漏洞、对推进剧情没任何帮助的歌舞戏份多到烦躁、且所有登场人物的演技都背书般生硬…堪称极致的烂片。

32分钟前
  • Lara
  • 很差

还可以吧……

37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还行

A面是纯粹的家庭惊悚片,母子/父女/夫妻间的三重对峙与追捕,高概念和悬疑设置基本是漏洞百出的摆设,重点最终还是落在了亲密关系间的角力,想象一下,如果几位主角的身份被从警匪双方置换为普通人,片中大部分关键性的戏剧动作依旧能成立,主角一边躲避童年梦魇般的母亲,一边不惜代价为自己的女儿实现愿望,并最终与自己的恋人进行背叛与否的质询,完全就是家庭关系的缩影。B面是对当代互联网更新迭代传统交互模式的概括,多媒体布控+直播破案,舞台上下就是银幕内外,因此全片最大的反转实际是“沙马兰女儿走下舞台成为正式角色”,本质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不散》的通俗化演绎(视听语言确有致敬的意味)

41分钟前
  • 顗礼
  • 还行

classic twists

45分钟前
  • 正在
  • 还行

捧女儿捧的我只想翻白眼,关键是歌唱的没一首好听的

49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较差

如果你是警方,你愿意在家里抓,还是到现场会那么多人去抓他

53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很差

低预期高体验,我真的吃这种俗套的居家好爸爸在外杀人魔的反差设定。演唱会出逃的部分比第一次逃脱后要吸引人,诚如安部公房在《砂女》卷首那句“没有处罚,也就没有逃亡的乐趣”,密闭空间之于恐影的魅力大抵如此,沙马兰要是接下来每部作品都有不输这部的质量就好了。

58分钟前
  • 江河湖海浪
  • 推荐

情节还是引人入胜,反转虽然BUG但作为娱乐片也未尝不可。

60分钟前
  • 荆棘鸟
  • 推荐

全程迷惑。

1小时前
  • 一一
  • 很差

也没看过几部沙马兰电影但算得上是我看过的里最差的一个了,这样的故事前提值得更多的紧张感,沙马兰拿手的调度哪去了,尤其是最近看了些帕尔玛的追逃戏更觉得本片平庸了。好在这么多逃脱诡计,也有些不错的

1小时前
  • 铅纸鹤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