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孝儒的指喻最適合說明壞教育(Bad Education,2019):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蓋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2、史記管晏列傳中,說管仲「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原因就在於人並非不能自利,而是自利之外能否把公務完成?
管仲可是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因此,在這個電影故事中,我們從包括鼓勵校刊編輯、引導學習障礙的孩子突破等幾個環節,可以證明男主角在教育上確實有長才,他其實值得優雅、優渥,甚至奢靡的生活,只是,如學校設備修繕不足等,顯示了他後期不務正業與怠忽職責,更何況,學校是齊平於政府的殿堂,自然有更為高標的要求。
可以說,這是一場公與私的衝突,在這樣的衝突中,公必須大於私,而且不能假公濟私,如果一切不為公而為私,那麼權威機構的尊嚴、客觀性都無法樹立。
3、電影的結尾,如果是像卡山札基的基督的最後誘惑(Ο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1955),或是改編為電影的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Temptation of Christ,1988)那樣,整個錯誤的過程是一場夢,那該多好。
4、電影中同性戀的身分有兩個方向,一是真實事件的直接引用,二是當前社會或者某階層中必須隱藏的現象,以回扣詐騙劇情之欺瞞性。
导演科瑞.芬莱这部《坏教育》前面大部分时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完美的学校和完美的老师,然后逐步反转带我们撕开这些人虚伪的假面。
在片中狼叔饰演的学区负责人弗兰克 正面在帮助学校走向更好但是背地里却和同事贪污纳税人的钱。
《坏教育》改变自美国史上最大的校园贪污案,罗斯林学区共被盗取1100万美元主犯弗兰克和帕梅拉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不同于同类教育问题电影《超脱》那种绝望悲观,《坏教育》还算蛮“正能量“的最后坏人受到惩罚,揭漏这件事的女孩瑞秋也当上了报社主编。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然而背后虚伪不堪,领导为了提高房价办学校,学生家长拿孩子攀比,学生舔老师 他们做的社团活动也只是为了大学能有个好简历。
导演没有只向我们展现弗兰克是个单纯利己主义,他虽然偷公款喷古龙水穿精致西装整容享受但他真的在对学生好,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他想要事业成功的必须条件,但我觉得从他鼓励瑞秋报导真事等多次对话里显露出他是真的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
还必须要夸奖一下狼叔把这个精致的同性恋塑造的太好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去的餐厅啊 和狼叔的行为尤其是走路(好像后面中枪一样) 符合我们对男同性群体的认知。
《坏教育》节奏快 反转多 故事有趣,还可以看不一样的狼叔,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学生还是老师 还是家长都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拍出来,一部《少年的你》学生霸凌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学校丑闻什么时候没断过,教书育人最伟大的工作被搞成这个样子 ,槽!
)
如果我是为了钱,我就去华尔街,住着大房子,在乡间🈶️别墅。
我想做出一些改变,我领着教师的薪水,把学校提升到全国第四名,而你也靠学区房赚了几百万美金。
🐺叔这段自圆其说的解释,像极了国产大学校长对其自身边投入教育事业边不停敛财的道德演说。
国产演说,夸夸其谈的背后就是自圆其说。
夸夸其谈忽悠别人,自圆其说欺骗自己。
本片是根据真实发生在美国最大一起以学校为单位盗窃亏空的案件改编而成的电影,观后感只想说这部电影是有魔力的!
其实影片对于整个案情的描述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如果你偏激的只想看看这个案件是怎么回事,你或许能收获的除了知道原来这件事儿这么容易理解外就剩下乏善可陈的无聊无感了,但是这部片子却未因此而变得无趣,因为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人物刻画上,尤其是“狼叔”所扮演的这位教师督导,虽然有人前人后的道貌岸然却也行云流水的自然而然,观者会完全相信且产生这个人就应该这样的想法,有时还会为他的犯罪行径表示些许的理解和同情。
影片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每一位,是的!
是每一位演员的台词,不论是内容还是节奏都精彩绝伦恰如其分,你就听他们说话就会完完全全的被这部电影拿捏得死死的。
而且,再说到“狼叔”这次以一位“同性恋”的身份进行出演,还是叫人感到又意外又惊诧,但是客观的说表演的那是相当厉害兼了得,不出意外今年各大颁奖礼的“最佳男主”将有其提名的一席之地,其实这个角色的立体和充沛是因为具有极度的矛盾感,他虽然犯了罪但是他也是个成功的教育家,你能从他的表达中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和不易,就像2015日本的那部火到现在的电影《垫底辣妹》一般,对于成长中的一个人来说,点燃与熄灭、成就与摧毁、建立与碾压、赞扬与诋毁、成全与遗憾、助推与绊倒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几句话一瞬间的事儿,就像这起真实的案例,真正破获这起案件的学生就是“狼叔”所扮演的角色亲手栽培和提点过的学生,破案是源于鼓励后的热爱与投入,那服刑到底是一种直接的惩罚还是间接的褒奖呢?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好好说话更是!
QJ
很多问题我们一直在探讨,但是至今都没有答案,比如和平,比如发展。
思考的结果,就是我们距离问题本身的答案越来越近,但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古往今来好几千年,没有一种完美的方式是可以贯穿古今的。
不仅仅上述问题,妄图为任何一个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答案,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每一个被认为是完美的答案,毕竟只是人们在一个时间范畴内的结果的结晶,而这种结果的结晶有着很强的时效性。
当你追求一种目的的时候,这个解决办法是可以发挥出来它的功效的,一旦过了这个时间限制,一切就又会重新洗牌。
这就是答案与问题的困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也是这个困局,这个困局很尴尬,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很容易搞混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一直在做排除法。
甚至于一直在反对错误的选项,但是问题至今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是不是我们反思的方向出了问题呢?
这一点没有人知道。
《坏教育》是一部反思教育问题的电影,该电影聚焦美国的关键教育领域,高中教育的发展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将美国全国排名第四的高中发生的教育腐败搬到台前。
让更多的人对于发生的这起事故进行反思。
一个衣冠楚楚的学校负责人,如何在自己任职上发生重大的教育腐败案。
本片为我们揭示了这一个过程,以及该主人公内心之中的真实变化。
同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现状,如何看待这些人的腐败,以及这些人腐败背后的现实问题。
该片的主人公法兰克,对外是一个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学区负责人。
他负责的罗斯林学区在全美公立高中排名第四,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成绩斐然的他深得学区董事会的信赖,而且所有的同事和学生都对于他尊敬有加。
一时之间,法兰克风头无两。
但是问题很快的就浮出水面了,由于学校的校报要出一片观点独特的新闻稿,这个任务落在了一个女学生瑞秋的身上,瑞秋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由于这篇新闻稿,瑞秋发现了学校的账目存在问题,于是一系列的抽丝剥茧之后,法兰克的副手腐败问题浮出水面,在被法兰克顺利解决之后,他自己的问题也被揪了出来。
一时之间,整个学区的所有人一片哗然。
原来外表道貌岸然的法兰克,背后竟然有着如此不堪的形象。
而他也因此最终获狱。
抛开本片的核心,教育,从形式上来看,本片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现实主义电影,片中通过营造瑞秋这一个非常正直的角色来反衬出法兰克等一帮人非常丑恶的嘴脸,然后用一个开放式的,魔幻现实的结局,来让本片得以升华。
这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美国类型电影,与以往揭示别的行业的丑闻的电影没有什么不同。
人物的设计上很工整,角色的完成度上也不错。
没什么太大的亮点。
但是就本片的核心来说,这样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想要的教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育呢?
法兰克给我们的答案很明显,为了一定的目的,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目的有效的达成,最终促成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局面,这就是法兰克给予我们的意义。
看上去这种对待教育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法兰克精心烹制的教育蛋糕,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实际上却有着让很多既得利益者都觉得非常舒服的结果。
他通过不断的营销来使得该学区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全美的排名也得到了上升,而这样上升的效果价值是看得见的。
学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费,而学区旁边的经济也得到了回升,这一点在房价的攀升上就能看出来。
而更多的家长也更愿意将孩子送到了这个学区的公立院校,同时也是在给这些公立院校打下坚实的名誉基础。
法兰克这样做的结果很不错,不对吗?
是的,这样确实没问题,但是反对者同样是可以用透支了学校未来的生命力作为论点来完全否定法兰克的做法。
这样也似乎没什么问题,因为法兰克的做法确实违背了法律。
但是反对者却不能制定出来一个完美的可以规避这种做法,但同时却能提升该学区内的教育品质的方式。
这就是本片的矛盾点。
善于揭露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提出问题后,相关人员的反思点应该是如何规避此类问题的坏处,同时提升此类问题的有利点,并尽可能在有利的前提下,让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这是一个难题。
至今没有答案。
而本片开放的结尾也在告诉我们,处理问题就是处理问题,但是处理了这个问题后,就能杜绝类似的下一个问题吗?
好像并不能吧,这或许应该是急需我们解决的痛点,可惜却没有答案。
……你好,再见
贪污这个东西,太正常了。
贪污这个东西,太正常了。
一百万是贪,一分钱也是贪。
小到一颗回形针,一个口罩,大到上万上亿。
每个人都出于不同目的,却出于相同原因,拿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常常批判大老虎,而忘记了自己也经常占小便宜,甚至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贪,更不会背负一丁点罪恶感。
子女放学回家,顺走讲台上半截粉笔去涂鸦;姥姥上街捡了五块钱充了菜钱,回家时嘴里还嚼着一颗超市里“尝味”的葡萄。
爸妈下班回家带着从单位帮你弄两张身份证复印件。
饭后一家人看新闻一同批判着某高官落网说这厮贪了几个亿,好坏好坏的。
谁又能真正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呢?
贪的多与少只和你能力及胆量有关。
真正憎恨贪污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涉世未深内心十分纯洁的孩子,另一种是嫉妒别人比你贪得多的人。
我不是给贪腐洗地,而是在给人性洗地。
只要人类存在,贪腐永不会灭。
谁年轻时没点美好愿望,愿这个世界没有坏人,没有贪腐,人人守规矩,世界大同美好。
可惜那只是童话,现实永远是现实。
人性本贪,你我皆是。
在一个看上去啥啥啥都好的学校光鲜外表下隐藏的腐败案件。
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Frank那么彬彬有礼,对学生也是循循善诱,鼓励自信鼓励发散思维,多好的师者啊,可惜纵容了自己的贪念做了违法的事情。
狼叔的演绎很棒,前半部分的形象完美好感飙升,被描述成暴露贪欲的情节在我看来也只是一个光鲜自律的普通人在面对亲近的人的时候暂时的放松罢了,我们不都是这样的么。
但在正经场合frank表现出极强的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对同事的领导,这种人格魅力难怪学校里的人从来不怀疑他。
Rachel也是受他影响才开始深入调查这件事情的呀。
Frank引导Rachel深入报道可是事情被发现之后,从对pam的“公正”处理,到威胁Rachel不要牺牲自己和同学的前途,还有被审计发现自己和小情人坐头等舱的机票的时候的威胁,看得我是真难受,慢慢这个形象就变得立体了,位居高位,慈祥的外表下也是有阴险的手段。
等到报道发出,Frank对学生家长的爆发,在同事面前对自己的辩解,似乎也为他这么贪污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从第一次的一个披萨到后面越老越收不住手,犯错和家暴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哎,没有坚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不能怨别人啊。
好惋惜Frank的才能,还是败给了贪欲。
电影中除了展示主角的贪污,捎带着表现的其他问题也值得关注。
比如校报的学长告诉Rachel,我们的报纸也是有套路的。
(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形式主义吧)比如在Rachel拿着证据来找他的时候一边难以置信破口大骂一边又纠结自己的大学推荐信。
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这个犯罪的人手上董事会的其他人在听了Frank的分析之后害怕自己的利益受牵连,从义愤填膺到沉默也只有几分钟而已
“我的房地产生意可能会凉凉呢”可惜现实就是这么不如人意,才能再好做了违法的事情也得服从裁决,内心只有一万个惋惜。
如果这个系统没有漏洞,在一开始就发现的,也不会发展成这样无法换回的下场吧。
最后想说的是首尾呼应的处理方法相当好,最后一幕Frank面对镜头听着呼声,表情从疑惑不解难以置信到欣慰微笑,真的绝了。
我发现老师都有一个很厉害的特长,那就是对每一个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都会留有印象,好比是片中的休叔,哪怕是过了这么多年,也可以一眼就认出现在在Bar当Dancer的男学生(没错,就是后来变成基友的那个),还有影片后半段那个女孩子的妈妈,甚至还可以把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都描述地一清二楚。
也许对他们来说,他们是真心地为这些孩子们做付出,老师们每天努力地备课,努力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是真的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之下,变得更好。
当学生们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或是翘楚的时候,他们也会为这些孩子而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也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个孩子当年是我教的。
每一个真心为学生和教育事业付出的老师,都值得人们的赞美。
你家里有没有从公司拿回来的几支黑水笔,一打A4纸。
你记忆中有没有见过小时候家里有父母单位抬头的信笺纸,用没用它给心仪的女同学写过情书(这个太暴露年龄了)。
Frank说第一次是误用了公费卡买了二十美元的咖啡,但nobody care。
的确,腐败的第一步就是没人管。
但胃口却会越养越大。
喝杯咖啡不算啥,吃顿饭应该也可以。
出差坐个头等舱,住个五星级,这是因为公事。
多买几件衣服,提升形象,也是为了公司门面。
买个别墅也是为了和各位老总聚会,拓展公司业务。
这种思维方式和你因需要回家办公,拿一堆办公用品;需要出去半小时联络事务,晃到下班点才回来是一样的。
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夸大自己的付出,然后认为自己多索取一些是应该的。
有些东西就是潜移默化并逐步加码,你当办事员时觉得拿点办公用品不算事,你当老总时就会觉得在酒店开个长期包间不算事了。
Frank无疑是优秀的,他不单自己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而且从不吝啬帮助他人。
对每个人笑脸相迎,并能为任何人付出自己的时间。
影片开始于真实的表彰大会,结束于臆想的表彰大会。
他是真的想要将事业做好,毕竟记住所有对预算有投票权的人的信息,单靠记忆力好是不够的。
他和Pam下班后,像高考前背诵课文一样,记诵每个人的职业习惯爱好。
我绝对相信事业的成功带给他的成就感是超过金钱的。
但可惜的是,这不是选择题,他想都要。
其实更让人惊讶的不是腐败,倒是管理的透明,一个大一学生就可以随意调阅学校历年所有的发票记录。
而Frank即便发现Rachel在调查此事,充其量也就是用话术哄骗她,连威逼利诱都算不上。
可见读书人都是死脑筋,连犯罪都只会掩人耳目,被发现了也只有嘴把式,连一根手指都不会碰人家。
Rachel事前没受威胁,事后没被报复。
这或许是观众对于Frank这个板上钉钉的罪犯恨不起来的原因。
#坏教育# #Bad Education# (A-) 这部就是典型的探讨“如果一个人的成就很高,是否可以准许他有道德瑕疵?
”的电影。
但同时又是一部关于信任危机的电影,虚构的幻象太过完美,当被打破时,人们甚至不愿意相信现实。
#Hugh Jackman# 出演的私立学校校长Frank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又有成就的人,电影前半部分,他基本上是人家人爱的风光人物。
但随着一个学校的报社记者对学校支出的调查,及他手下一个员工受贿被揭发,Frank及手下长久以来挪用公款的事终于被揭露。
甚至,随着事件的发酵,我们才发现这个人的很多信息都是谎言。
只是在故事展示他的事业因此受损的过程中,我们依然看到他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成就,魅力,权力去试图掩饰一切。
而且最奇妙的是,他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或抓狂,仿佛依然是那个胜券在握的胜者,又或者,因为撒谎太久,他自己也分不清楚哪个是现实,宁愿继续生活谎言中。
休叔不是第一次出演这类有着魅力但却有缺点的人,而且被证明他很适合此类角色,让人看到他,会立刻被他的魅力所折服,就算后面出现了道德瑕疵,也根本恨不起来。
比如《The Front Runner》里的总统竞选人,或《The Greatest Showman》里的马戏团经理。
本片中的校长更具迷惑性一些,基本上在影片出现转折之前,完全没办法让人相信他的本质居然与看上去的如此不同。
特别是他在学生、家长面前,可以说从未露出马脚。
觉得休叔日后继续这条路线可以演出更多有丑闻的政客或领导人。
虽然这个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不少细节依然令人很吃惊。
如此多大笔支出几乎多年来没人查过,地址和电话很多都是假的,这些教育工作者过着如此奢华的生活也没人质疑。
甚至休叔的角色一直说自己有个死去的妻子,甚至都没人怀疑。
如果不是自己人意外“泄露”,一切可能还会被瞒很久。
所有Frank认识的人都认为对他很了解,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关于他的真相。
真的是人生如戏,而他自己在戏中活得太久,可能都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更别提其他人了。
虽然看似拍得平凡、低调,却是很神奇的一个故事,值得一看。
如不是去年的影帝竞争太激烈,原本Hugh Jackman的表演是值得更多嘉奖的。
现实中学校后来已经由第4名降到340名
为什么叫bad education?我觉得连主题都没表达出来,反而拍成了一个不太丰满的人物传记。
狼叔~~
美国校园贪污案,休杰克曼演技+DIDO片尾曲
体制不太一样所以很难共情但是又想到我校的豆腐渣工程我想说简直一模一样,拍的不够有看点不够曲折唯一的看点是禁断的师生恋,好嗑的想死但太短了!!!!BTW休叔这部里面的造型也太显老了吧感觉在演死侍和金刚狼之前应该有狠狠做医美
内嵌简体中字@可与以下实例共同服用: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同事口中的暗示给老师送礼。四大名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旦大学校友会联络册,整页整页的海外地址。
Question:真正具有integrity的人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吗?
也就还好。最可笑的是反而是他自己启发了女学生把拍马屁转化为揭示真相的大胆文章。他和新男友跳了舞开车回家看着他刚醒时的迷朦听见警笛,就在这刻开始告诉他我不是什么好人柜子上给你留了钱你要善用自己的天才。可能一生就只有对待这一个人他的确是真实的,那我觉得这份爱是值得的。
休叔大概是真的厌倦了演/当好人,演了这么一个内心扭曲的角色,一次要把坏事做尽,可惜用力过猛。当然片子不烂,但也不算出色。整部片子看下来,能推测出它想达到的目标,但很可惜每个方面都差一口气。
变态如我,校监Frank让我想到了一位逝去的大佬褚时健,一样勤勤恳恳为了集体利益全身心奉献,一样因为个人利益的回报不公,中饱私囊。贪婪当然是原罪,但不公平往往让人更盲目。城头变幻大王旗,谁能确保做的比贪污犯更好?贪污,绝对不仅仅是贪婪自私这么简单。回到电影,当然精彩度没有5星那么高,但胜在叙事连贯,校检和助理的角色完成度都很高,5星鼓励!
乏味
三星半
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从塔松现在还能领近20万养老金来看,他的薪水当然不低,但是在长岛那样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他贪欲的来源。联系最近大学裁掉tenure track的教授也要留下橄榄球队教练的讨论,其实说白了都是资本和圈子的理性选择而已。
树根朽木。狼叔以后不能叫狼叔,要叫休叔啦,这表演实在是太好了。
深柜即渣男?深柜即伪君子?果然是水深火热的美帝,居然还好意思拍这样的片子向外国势力递刀,Shame!看得过程一直有Hugh Jackman拍过另一部基佬片的印象,oh,后来想起是《我爱你莫里斯》的Jim Carrey。
他出轨,贪污,谎话连篇,且是个gay,但是不能抹去他为学校所做出的功劳和贡献。(警察对他老伴问询那段,感觉他老伴要吃速效救心丸了)
戏剧冲突可以更强些
激励采访,漏水屋顶,裙带关系,“大家都是好人”,愈是光鲜愈是堕落,由二十元开始的腐败;金刚狼把如此讨厌的角色演得那么值得同情也是有点厉害
作为一家有吃钱历史的公司员工,我对这个故事感到十分亲切。非常智慧的剧本,智慧不在于故事本身多高明,相反很简单,剧本智慧在于它不掩饰自己的简单,一上来就不藏着掖着,坦荡告诉观众它的矛盾有多简单,然后就开始展示大家如何应付,节奏非常流畅没有废话,拍得很好看。
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是资源就可以用来赚钱。中美两国的贪污也没什么不同。想到不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