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The Sense of an Ending,谜情日记(港),回忆的余烬(台)
导演:赖舒·彼查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夏洛特·兰普林,哈丽特·瓦尔特,米歇尔·道克瑞,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詹姆斯·维尔比,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比利·豪尔,弗雷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详细 >
小说写得很好,感觉不到这样压抑.演员们演得很好.
假如缺少了托尼那些自省的、迷惑的与焦灼的呓语,原文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故事很尴尬…前后脱节,夏洛特演技不错
是原著太难拍了。
会更有兴趣把小说买来读读--至少看电影时,大部分时间的感受就是自己在听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老人尬聊==Jim Broadbent和Rampling碰面的时候,脑袋里瞬间想起不是两人还演过London Spy这一茬...重度电视剧迷的我,看到“时空交错间”的古迪子和大小姐,再次一声啊...
两星半。40年前后这两条线太割裂了,又没有以更连贯的方式把这两段串联起来,甚至男主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时间线都是乱的,导致最后真相揭露时产生的效果远不及小说带来的震撼,我甚至看到最后都是云里雾里的,还是后来看了小说简介才完全了然。细节支撑完全不够,全靠男主角一张嘴…
猜想真的是小说比较好。光看电影不管怎么回忆交错都觉得主人公是个很令我讨厌的人。
本周第三部英国小品电影,估计书要好很多。一堆戏骨,老了老了也是风范十足,演的就还好,各个都是金句王的人设。最重要的是,我也要上Matthews Goode的历史课!
这样讲一个故事的电影也挺好看啊
对Adrian和日记戏份的大量删减使得故事弱了不少,但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地带出了应有的感觉。一大部分令人生厌的人永远都意识不到他们对自己的催眠,于是像这样晚来的顿悟也总比没有好。 能看出Ritesh Batra是个爱读书的导演,推荐他前年的那部《午餐盒》
故事讲得差劲 完全靠着对演员的喜爱撑下来
看了整整一周,可能男主太过另人生厌。故事以日记为逻辑线还是很清晰的,只是节奏太过平缓,冲击力太弱了,以致真相和美化记忆被带出时也感觉不到什么高潮。
For liberal arts intellectuals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所能看到的从来只是每个人的一部分。当影片抽丝剥茧的把藏在时间里的故事全部道出的时候,多少让人措手不及。然而这些故事已成往事,如同男主那块停止的旧手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新手表开始运转,让生活继续。
失败的改编。
重点就是记忆会混乱、历史没答案啊。
太隐晦。movie.douban.com/review/8770421/
大牌云集啊。有评论说和书的结局比起来电影的结局不太符合期待。不过书我还没看完,觉得还行。很奇怪Adrian的自杀,以及话语的杀伤力竟然这么强。可能跟电影对Adrian人物的塑造不够有关,他看起来是个有自信有思想的人,不像书里描写的shy。
卡司太喜欢了因此四星 其实没有书好看 可能书的韵味永远拍不出来吧
不可靠的記憶與不充分的材料相遇就是歷史。人的記憶最不可靠,因為會隨時間或立場自我修正。這部獲布克獎的小說,電影當然沒拍成功啦...青年時期太少,多數仰賴老年演員Jim Broadbent去帶,而片子還加入想治癒的意圖,真是畫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