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三年,星爷转型后苦行僧式的拍片、用心良苦的磨蹭,让人明白有一种等待好比一对见不着面的恋人,也好比一场3年一度隆重的part,剩下的三年用来回忆。
星爷有这种魅力,电影过后,他自己跳不出来,我们也许久许久的跳不出来,此时电影还有多重要?
我们沉寂在超越生活的迷恋中,就像卓别林,我们现在还没有跳出来。
人生能有几个三年,星爷的作品是有限的,但是星爷创造力的遐想余波是无穷的,不仅存在于电影中,更多是存在于影迷的心中,永远不会衰却。
所以差不多但是每次的等待后都贴心的承认,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
如今《长江七号》的宣传公式开始了,周星驰再次被推到了最前面,一脸沧桑一头花白的头发但还是依旧的笑容。
人们偶然发现,周星驰好久没出片子了啊。
作为一直崇拜星爷的我和大家,从功夫结束、神舟六号升空就仰望起长江七号了,脖子都酸了,所以无须讲太多,默默的看星爷默默的感觉,星爷转型后我看他的电影完全不是抱着喜剧的心态来看,人生本来就是悲喜交加、哭笑不得,笑中有泪、哭中带笑,何必要去强调一种感觉。
李安的《喜宴》、《饮食男女》可以比煽情电影更感人,可以比喜剧电影更喷饭,这些都是在一部电影里,是超出电影的芸芸众生、社会百态,它更呈现出一种真实的人生况境。
我想这就是高人的电影态度,不为影像而影像,为人生而影像、为人生而人生。
所以整天捧着星爷“无厘头”、“大话西游”“后现代”看星爷的人,你们真正了解星爷吗?
星爷说我现在自己都说:“我现在不认为我在拍喜剧,而是首先考虑讲好一个故事。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星爷越来越卓别林,《长江七号》也更像是《寻子遇仙记》,我相信我看的时候会大笑,也一定会掉着眼泪。
科幻元素有多重要、特技怎么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笑过之后的温情、心酸、感动,这才是星爷电影最最重要的,沉淀于心的。
人不可能永远挂着笑脸,但心里却始终是会心的感觉。
最好的喜剧就是《喜剧之王》的海报,可以让你咧着大嘴,眼角尽是泪花!
我一直也不以为《大话西游》是什么星爷代表作的作品抑或好作品,那是刘镇伟的作品。
个人倒是对星爷的《破坏之王》最情有独钟。
之前《看电影》说配音不是“石斑鱼”同学了,原因星爷觉的小石的声音过于夸张,不符合星爷现在的沉稳,路线可看了预告片依旧是“石斑鱼”。
呵呵,还是啊,没小石同学怎么行。
但我应该会去看粤语版。
预告片里星爷对着假小子说:“吃了摇头丸啦你!
”就这一句我就热泪盈眶了!
最有型的小人物!
看《长江7号》你应该知道的50件事2008-01-29 18:12入门篇 转载自http://hi.baidu.com/zcpic/blog/item/b00a3a123099a2cac3fd78e1.html 1.《长江7号》这部电影片名的由来。
周星驰()总是不说出谜底,总制片人韩三平表示是受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启发。
人家话都这么说了,也不耽误咱们瞎猜想,早在1968年,李翰祥大导演在台湾拍了一部根据邹郎原著的抗日间谍小说《死桥》改编的电影《扬子江风云》,电影里由杨群(杨群,那位《一本漫画闯天涯()》里的黑帮老大啊)饰演男主角“长江一号”,这部电影当时火得不得了,“长江一号”这个名字几乎成了“007”一样的情报员的代名词(在洪金宝的《富贵兵团》这部电影里就出现了“长江一号”到“长江N号”等等一大堆人马)。
据此情报而无责任胡乱推测之,给外星狗这个打入人类内部的外来客起了“长江7号”的名字,取自于国外情报员代表“007”和中国情报员代表“长江一号”的集合体。
2.周星驰说他曾两次见到UFO。
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在演员训练班的时候,当时周星驰正在香港无线电视艺员第十一期夜训班读书。
晚上开工拍《430 穿梭机》,他无意中抬头,看到头顶上有东西飞过,白色的,有月亮那么大小,一直飞过远方的山顶。
第二次是十多年前,在夏威夷旅游的时候,他晚上躺在沙滩上,看天上的星星。
满天繁星,发现其中一个会动,还动了半个小时。
“我想不出来,除了UFO,它还能是什么东西。
”这让人想起他在《回魂夜()》中的台词:“好!
我告诉你,我小孩子的时候就见过飞碟了,就是世人所说的幽浮(UFO的港译),不明飞行物体你懂不懂?
” 3.“长江7号”为什么要设计成狗呢?
这个就太英明了,可以激发人类爱心,尤其是各年龄层的女观众们,《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对袁咏仪说什么来着:“我看得出来你很有爱心,因为你对狗狗很好。
”当然,这是笑谈,周星驰为什么做出一个外星狗的形象,是因为周星驰曾经养过一只爱犬Bull Bull,后为这只狗死于癌症。
“长江7号”实际上是对它的纪念。
周星驰说:我一直都很喜欢狗,因为它们很忠诚。
周星驰现在养的一条狗叫“巧克力”,他常夸奖自己的狗演技很好。
特别是流口水的样子,常说,如果演戏演成这样,就是一流了。
后来又说,这个流口水是他自己训练的,原本是不流的…… 4.电影中外星狗的表情,都是由周星驰自己表演出来的。
5.电影里外星狗第一次是在衣柜里出现的。
这不禁令人想起《九品芝麻官》的经典台词:“关门,放狗!
” 6.外星狗的超能力成影片催泪弹。
在预告片中,我们见识了七仔的超强弹力,周星驰也告诉我们,七仔最大的功能在于他会拉屎。
当然,外星狗的超能力不会仅止于此,事实上,正是它的超能力成为故事的转折,且颇具催泪效果。
至于这个超能力是什么,还是让大家自己去看吧。
7.第一款预告片里徐娇那个尖叫的连串动作一共NG了30次。
那个尖叫可谓做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当初拍这段戏的时候已经入秋,徐娇在夜晚的寒冷之下要做出夏天出汗的样子,还重拍了将近二三十次,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8.《长江7号》第一款预告片里的音乐,取自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段音乐被用到电影的片头和猿猴学会运用工具那一段,代表了人类智慧的觉醒。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著作,音乐由理查·斯特劳施创作。
9.《长江7号》第二款预告片意在致敬。
它包括:踢球——《少林足球》;火箭鞋子——《铁臂阿童木》;外星狗云彩、徐娇俯冲出掌——《功夫》;徐娇扔出的爆炸墨镜——《碟中谍2》;徐娇的动作——《精武门》中的李小龙。
10.在第一款《长江7号》的国际版预告片中的旁白源于《异形》——“事实证明,即使是在外层空间,你老爸也能听得到你尖叫”,《异形》的宣传语原话为“在太空,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
11.《长江7号》是一部温情的电影。
它的无厘头程度相对是较少的,但也是最动人周星驰电影之一,这一点看片前要知道。
周星驰调研过横扫全球最卖座的影片,发现排名前十位的几乎都是与家庭温情有关。
周星驰感叹:“如果做好了,温情的威力很大。
”周星驰认为《长江7号》这样的温情家庭片已经超越简单的喜剧范畴,“人生就是悲剧、喜剧什么都有,这部影片就会是这样,看喜剧是让人笑的,温情的元素又要你哭”。
12.《长江7号》的灵感来源于二十多年前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
“我反复看了《E.T.外星人》一遍又一遍,这部科幻片叫我大开眼界!
那一刻,我?心也要拍一部同样精彩的电影。
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启发了我,令我立志成为导演。
”这让人想起周星驰说的,李小龙让他成为一个演员。
电影中外星狗与徐娇的感情,有点像E.T.和小男孩的感情,包括长江7号与E.T.的特异功能也十分相像。
13.电影中周星驰对小狄的家训源自“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诲。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去偷也不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不会拿”。
14.《长江7号》是近年来周星驰片长最短的电影,只有88分钟。
因为比较短,所以有推出加长版的可能,从《少林足球》到《功夫》,都是这样的。
台前篇 15.姚文雪在《长江7号》里饰演“暴龙”同学,这个角色在学校里经常欺负徐娇饰演的小狄。
“暴龙”这么凶,他会不会咬人呢?
早在《国产凌凌漆》里阿漆与司令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阿漆:你有没有看过猪猡公园?
司令:没有。
侏罗纪就看过。
阿漆:对,就是侏罗纪。
请问暴龙究竟是鬼鬼崇崇走来走去的那只,还是“哈—哈”的那只?
司令:是“哈—哈”那只。
阿漆:就是没有人性,追着小朋友乱咬的那只?
司令:不会,中国那只肯定不会。
阿漆:哦。
说的也是。
16.饰演柔道手“暴龙”的女孩姚文雪已经23岁了,而她演的这个角色才8岁。
而且还要在高温下身穿棉袄一样的戏服拍一些打戏,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也更令人对她的表演有一份期待。
此前姚文雪曾经参加过《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的录制,已经有不少的粉丝了。
17.饰演富家子弟“陈俊生”的黄蕾也是反串演出,小姑娘黄蕾参加过许多选秀和比赛,在2007年九月份参加“百事我创,我要上罐”的比赛中,还曾闹出因为对赛果不满而放弃亚军头衔的传闻,也许这就是明星味的萌芽吧。
18.片中饰演“美娇”的韩永华是一个男孩子,如今已经被媒体称为“如花”的接班人了。
这个起点可不低,李健仁饰演的“如花”也是经过很多部电影才开始被人所津津乐道,而且成为了一个符号,这没有敢作敢为的勇气是达不到的。
大块头的“美娇”的声音是娇滴滴的,小狄是她最喜欢的男生。
19.男一号小狄的选角过程是不折不扣的“万里挑一”。
《长江7号》的策划人王雅琳曾说为了寻找“小狄”这个角色找遍各大中城市,面试过近万个小孩。
他们由05年2月,一直找到06年8月,最后选中了徐娇。
莫非徐娇就是《功夫》里包租婆所说的那位“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
周星驰()仿如那位传授如来神掌的乞丐,看到她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来,简直百年一见的演戏奇才,让徐娇主演《长江7号》,岂不是飞龙上天。
但选小徐娇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她和小周星驰长得很像。
其实,《功夫》中的小阿星和小周星驰长得也很像。
我们来看看小时候的周星驰,乖吧?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长江7号》中的四位小朋友皆为反串。
20.扮演曹主任的李尚正是第一次在星爷电影里出现的角色演员。
他说:“曹主任是信奉精英教育的学者,他藐视成绩差、邋遢和没有天分的学生,而且他十分直率,把所有不满向小狄表露无遗。
演曹主任也给了他一定的难度:“最难的是我要挖鼻孔那幕,我还以为自己蛮在行的,但跟导演谈过之后,我才知道他已把?个动作提升到另一层次……”李尚正笑道:“原来挖鼻孔会彻底摧?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再加上一点点想像力和特技效果,便成了一个经典场面。
”这位训导主任让我们想起《逃学威龙1》里陈国新饰演的训导主任。
而挖鼻屎,则是“如花”最喜欢的动作。
21.与周星驰合作无间的林子聪此次饰演一个凶巴巴的工头。
此前在《少林足球》中他曾饰演过轻功水上上飘,在《功夫》中又饰演星爷的伙伴。
工头声大气粗,与周星驰是同乡,却不时对他呼来喝去:“工头这个角色,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少。
他可能没受过什么教育,不懂什么礼仪,但心肠好,最后也有为正义挺身而出。
”从没做过苦力的林子聪,为了角色特意去观察工人的生活:“我在国内观察了很多像这角色的人,有一次,我在上海见到一个男人在路边修理脚踏车,就这样便站在一旁看了一整天。
他真的很像我的角色。
”演这人物亦非想像般容易:“工头可不是一?简单的角色,而且他的行为和想法前后改变很大,要表现这性格很考演技呢。
” 22.在本片中出任“星女郎”的张雨绮罕见地没有被星爷扮丑。
张雨绮的解释是“不是不想扮丑,实在是怎么扮都不够丑,于是星爷就放弃了。
”今年不满20岁的张雨绮是一位山东姑娘,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主修表演,其傲人的身材一直是香港八卦报章热议话题。
张雨绮在片中扮演对小狄关心有加的袁老师,一直着浅色旗袍出镜,星爷则通过镜头和剪辑大秀其美好身段。
23.在影片中扮演体育老师的周氏喜剧中的经典角色演员冯勉恒。
冯勉恒作为一名编剧,在表演上的造诣也绝对够水准。
他演的角色如《喜剧之王》中柳飘飘的四眼仔初恋男友、《少林足球》中的四眼仔汽车维修员、《功夫》中的四眼仔上班族,每个四眼仔(冯老师,请原谅我这么称呼您吧,我这个人就是这么直啊,您只当我说的都是浮云)都小而见精,令人印象深刻,演得好自然受人关注,这也是很合逻辑的嘛。
细节篇 24.S.H.E( 听歌)所唱的《长江7号》粤语版主题歌“七仔”翻唱自欧洲演唱组合Bobby Hebb(听歌)在1976年发行的著名单曲《Sunny》(《阳光灿烂》)。
一听这歌名就想起《喜剧之王》的那位Sunny哥,“早,Sunny哥”。
25.电影的主要场景在宁波拍摄,因为宁波是周星驰()的出生地。
孩童时期的周星驰与父母在这里度过了最早的生命时光。
据悉星爷专门回到祖宅拍摄了一组镜头,并且当场给自己的爸爸打电话,把在祖宅拍戏的事情告诉他。
26.《长江7号》里面的道具垃圾也是享受吊威压待遇的。
吊威亚是香港拍动作戏的传统方法,在《长江7号》里拍摄飞碟从垃圾堆中升起的这段戏的时候,为了让那些垃圾下落得有层次感,垃圾们也被吊上了威亚,《喜剧之王》里不是说了么,吊威亚要穿内裤的哦。
27.《长江7号》中飞碟升空的镜头和《第三类接触》中飞碟升空的镜头如出一辙。
周星驰曾表示,这是他明确向斯皮尔伯格导演致敬的一个表现。
28.《长江7号》中小狄穿上的那双神奇红鞋是一个大大的植入广告。
就是那个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外面再画一个圈圈的LOGO。
在香港的首映式上,徐娇穿的T恤也是这个牌子。
在这个问题上,会不会是冯小刚导演的建议呢。
29.在周星驰多部影片中出现的蟑螂小强继续登场。
电影中一场表现父子二人踩蟑螂的戏很温馨。
蟑螂当然是特效做出来的,否则岂不还要害星爷“小强,你不能死啊,我和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这么多年,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大哭一场。
30.《长江7号》中有两个细节再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片段。
一个是他在商场里看到玩具想买,但父母正忙于打架,自然不理他。
一个是和父亲住很小的房间,父亲用脚把小周星驰举起来玩。
致敬篇 31.电影中有一段周星驰()要打小狄时的动作设计曾出现在《喜剧之王》里。
星爷先拿起一个木棍,挥了挥又放下了,随后拿起一个衣服挂架,挥了挥又放下了,最后拿了一张报纸。
在《喜剧之王》里,柳飘飘在要打尹天仇时挑了几件工具,最后选择了《食神》中被称为“七种武器之首”的“折凳”。
但这个桥段其实是向《低俗小说》中的一段致敬,布鲁斯·威利斯先后试用了榔头,链锯,最后则选择了武士刀。
32.小狄的同学们让长江7号做表演与《喜剧之王》有相似细节。
七仔先后表现了“全家死光光的”,“看到美女的”,“考试得一百分的”等,周星驰在《喜剧之王》开始时,也曾做过那一连串表情。
33.小狄“叫嚣”得一百分的台词曾出现在《食神》中。
小狄自恃有长江7号相帮,叫嚣说:老爸,我今天考试要得一百分!
而《食神》中八两金曾经这样表演:吃了撒尿牛丸之后,我更聪明了,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呢。
34.《长江七号》的最后一个镜头与《大内密探零零发》很像。
长江7号带着一群各式各样的长江7号出场的画面,其镜头感酷似《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后宫三千佳丽”的出场,只不过那次跑到最前面的是如花。
35.“四眼仔”冯勉恒的口头禅总与“合不合理”有关。
《长江七号》中他对小狄说“你这么小,跳这么高是很不合理的”。
在《少林足球》里,他说,“大家不要紧张,我是一个汽车维修员,这个扳手是我用来拧镙丝的,很合理吧?
”,在《功夫》里,他说,“我身为一个文员,带金丝眼镜,是很合理,也很合逻辑的”。
36.冯勉恒教学生跳高时说要“腰马合一”。
让人想起《少林足球》里周星驰的话:“腰马合一呢,是我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已故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已经解释过了地。
” 37.小狄和体育老师“四眼仔”打架的桥段是向《卧虎藏龙》和《功夫》致敬。
其中武打是调侃《卧虎藏龙》,而后徐娇飞上天空以如来神掌打翻众保安,则是戏说《功夫》。
最后徐娇说:“你为什么要逼我?
”这是李小龙的口头语。
38.小狄穿着超能力球鞋踢球的动作是向《少林足球》致敬。
幕后篇 39.周星驰()在《长江7号》里的戏份是他近年作品中最少的一部。
吴孟达在《食神》里说过:“喜欢干就干,那,这就是权力了。
”周星驰也在访谈里曾提到过他第一次当导演为什么要拍《食神》,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吃。
周星驰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可以从《少林足球》、《功夫》到《长江7号》里他的戏份的越来减少而对整个电影的控制越来越大看出来,拥有了电影权力的周星驰,他已经不再用自己个人的表演来向观众传递自己的信息,周星驰风格贯穿了整部电影,融入到每个细节,如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电影也成立的话,那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广义的周星驰。
40.周星驰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本来曾想邀请冯小刚扮演。
不过总制片人韩三平表示周星驰最适合扮演民工,于是他最终还是决定亲自上阵。
41.《长江7号》里周星驰的国语配音依然是大家熟悉的石班瑜。
石班瑜老师的声音这次不仅仅出现在影片里,还出现在《长江七号》的首席广告赞助商的系列广告中。
42.戴墨镜的谷德昭在玩具店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位后景龙套演员。
作为本片的编剧和监制之一,这位肥“唐牛”与周星驰对路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从《家有喜事》开始谷德昭就在师父高志森的带领下当编剧,据说也是因为他私下帮周星驰给《唐伯虎点秋香》出点子而被逐出师门,周谷二人合作绝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那是有火花的,扑拉扑拉的。
《唐伯虎点秋香》里他们俩不是说了吗?
“对不起,我俩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 43.本片的摄影指导潘恒生,此前与周星驰合作了多部经典,如《大话西游》和《功夫》。
他虽然常年身在幕后,但银幕上的他也绝对够精彩,曾记否,《济公》里的那位长眉老师父,身患长期便秘还战斗在降魔除妖的第一线,还有《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阿发岳父,只凭了一句“我亲眼看到他进了惠娴雅叙”就从星爷手中抢得了最佳男主角。
44.从《喜剧之王》开始,音乐指导黄英华开始加入“星星帮”。
他的配乐对整个剧情已经不是烘托,而是提升的作用,这次在《长江7号》又能听到他为本片带来的一些怀旧音乐。
顺说一句,我最喜欢他在《少林足球》里的那首《Kung Fu》,做周星驰功夫MV的背景音乐就用了这一首。
45.本片的武术指导谷轩昭和袁信义都是袁家班的成员。
大家还记得《大内密探零零发》里无相王那个傻儿子么,就是这位袁大叔袁信义演的。
46.本片的服装指导吴里璐曾在《审死官》里与周星驰合作过。
这次又为周星驰设计了很拉风的行头。
其实不止是周星驰,其他角色的衣服也很拉风。
特别是冯勉恒穿着的乔丹牌运动套装…… 47.《长江7号》拥有强大的编剧群。
除了谷德昭之外,曾谨昌与周星驰的合作始于十年之前的《食神》,邵丽琼与周星驰的搭档更是要从《他来自江湖》、《斗气一族》算起,冯志强则参与过编剧《少林足球》。
他的资历比起曾谨昌、邵丽琼相差岂止十年以上,不过资历与才华是不成比例的,这次《长江7号》能与星爷再次合作,自然是实力使然。
48.黄锐民是与周星驰在《功夫》合作愉快之后,再次为《长江7号》做美术指导。
他曾在《功夫》里演了一个小角色,就是那个被冯小刚一壶开水烫了的那位警察。
49.本片的剪接林安儿也是从《功夫》延续下来的班底。
这位林安儿如今的名气已经超过她的师父麦子善,说句开玩笑的话,当年“剪刀手爱德华”的导演蒂什么顿的这位,都想拍一部“无敌剪刀手”来歌颂她的咔嚓咔嚓。
50.《长江7号》的特效制作不再是《少林足球》和《功夫》的先涛数码,而是万宽电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万宽曾为徐克制作《蜀山传()》,那部电影是中国特效的一个里程碑,《长江7号》仍然是。
《长江7号》的整个特效制作过程用了长达两年的时间:“我们为角色和剧情画了一千多张彩图,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制作那外星生物‘长江7号’。
我们特别研发了一套软件,专门绘制‘长江7号’复杂夸张的面部表情及诙谐的动作。
要把周先生所想像的形象化,是这次合作的最大挑战。
“除此之外,万宽更特?起用一套好莱坞最先进的视觉效果程序,务求使“长江7号”更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我们称程序为‘毛毛系统’。
它不但能模拟湿和脏的状态,也有手触互动的效果。
我们公司的研发小组更聘请了一位外国毛发专家,共同为发展一个独一无二的程序。
”
看着我就觉得脊背发凉。
假如没有盗版,有多少像周爸爸这样潦倒至极的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电影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让人感动。
像星爷这样事业有成平日过着精致生活的富人,能够拍出这种关心最底层民众疾苦的片子,让人想挑刺也不好意思挑。
但是这部片子讲的虽然是民工的故事,可它不是给民工看的。
这是给小孩子看的,是给在消费主义大潮下日渐麻木的民众看的。
试问现实中,上贵族学校的民工子弟有多少?
现实中,在严重工伤事故里死里逃生有几人?
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的有几人?
顺利拿到相应赔偿的又有几人?!
现实不是电影,不会有善良可爱的外星超能力狗倾尽全力让惨死于事故的民工(往往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复活,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是需要活生生的人一点一滴去付出努力和辛劳来完成的事业。
谁有这样大的动机,来做这未必有直接而丰厚报酬的事??
我越来越痛恨那种沾沾自喜的把“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当做中国的优势来夸耀的论调!
这一句轻松的话语后面,藏了多少民工的血泪!
现在已为人父的我们再看长江七号,眼中的泪水自然流露,心中百感交集。
现在的孩子六七岁都会玩手机打游戏,一回到家就拿起手机也不看书不学习,完全不管父母在外面打工赚钱的辛苦,十年前看长江七号没什么感觉,总拿他和星爷的搞笑电影做比较,现在再看非常感人,导演用最简单的故事讲述着最深刻最感人的父子亲情,对小孩子特别有教育意义。
星爷银幕上的最后一次表演,十年前没有看懂,现在……😭😭😭😭😭😭😭😭长江七号必须给评满分。
第一次对张雨绮有印象,就是这部电影,她饰演了以为美丽的、温柔的女老师。
小迪身上有孩子的顽皮和童真。
虽然故事有点强行搞笑,但是星爷的电影就是让人又笑又哭,笑得肤浅,哭得真心,这是他的特色,也非常符合很多人说的喜剧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
七仔或许是每一个孩子心里的想象,一个可以陪他玩耍,可以在他困难时帮助他,可以在被人欺负时保护他,在他有好事情时与他一同分享。
三年前我大学一毕业,就决心不再写这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了。
看到网上对《长》一片骂声,忍不住又要插几句。
电影解读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主要谈一谈《长江7号》的技术性抽取与剥离解读法。
《长江7号》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
其中,又窜插着后现代的无厘头。
这是周的最大特色。
说到周,就不得不考察周的个人发展史。
小丫以前是个地倒的跑龙套的(可见其作品《喜剧之王》),后来成为一代喜剧之王。
这期间,商业化当然功不可没。
但也不可缺少周本人对喜剧精神的领悟和对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体验。
更为可贵的是,这种人生观\世界观,是动态的,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心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通过了周的一部部作品反射出来。
我们常说,看电影,也要看人。
大师级的演员都是通过一部部电影来不断地刷新自己,而远远地把观众抛在身后。
像李连杰、像周星驰。
星爷从《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开始转型,到《功夫》最终转型成功。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功夫》中结尾的那个细节,是一反周以前电影以搞笑结局的收尾方式,而是大无畏地走向前方,对最终的暗算不屑一顾。
这表明了周的演艺身涯,已经从明星走向了大师。
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升华。
从许多年前的《逃学威龙》中的星哥,到如今誉满影坛的星爷,这是怎样的一种成长。
当电影角色与演员的真实历程交汇的一刹那,大师便产生了。
这是一种绑定关系。
《长江7号》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涉及有:外星人长江7号、老师、星爷和星爷家儿子小狄。
我们知道,周一直至力于情景搞笑剧的创作,直到《大话》系列才为北大的一些学院派教授所认同。
但无论如何转型与成长,也不至于拍童话片或科幻片吧。
《长》肯定是要表达一种什么东西的。
当现实世界有种种难言之隐时,超现实主义便产生了。
以现实主义的回归手法来解读《长江7号》,让我们做如下的技术的抽取与剥离。
首先,长江7号这个外星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我到场景现场宁波的银泰百货考察过了,确实滑长江7号这种生物,只有启路文具有卖那个玩具的)至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小东西抽取出来。
一旦长江七号从影片中剥离,那么整部影片就像被抽了筋,变得干瘪。
这时,我们恍然发现:原来,七仔是整个影片笑声的重要来源。
不要停,继续剥离。
在影片中,那位性感善良的老师,几乎勾起了所有观众的恋师情结。
但是,试问,这样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不存在!
即使存在,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对周星驰这样的地道的安徽农民工拉拉扯扯。
OK,那么,我们也要把这个人物剥离出去。
另外,周星驰还遇到了一个工地老板,这个老板虽然态度像我高中的物理老师一样恶劣,但还是挺有感情的,即使算不是善良,也算的上是有良心的。
从中国近几年年年发生的矿难和农民工讨薪事件中,我们可能看到这样和蔼可亲的老板的影子吗?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OK,这个人物,同样剥离出去。
还有关于小狄上贵族学校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也应试剥离出去。
至此,我们把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还原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电影《长江7号》,是一部关于某农民工在工地上打工,后来意外死掉的中国式悲剧。
那么,通过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新闻事件”,一个中国式的悲剧,周星驰想说什么?
为什么又要煞费苦心地加入“神奇的七江7号”、“善良的老师”和“有良心的老板”这些题外元素呢?
因为,在中国,类似的“民工死亡”太司空见了,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无情。
大师毕竟是大师,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
就像马尔克斯的小说、莫扎特的钢琴曲。
他们遥遥在上,与世俗保持着距离。
同为中国人,周星驰长年生活在港台,通过直铺直叙的电影语言来叙述一个内陆悲剧民工的故事,其效果可能还不如某小报的记者写一篇通讯。
作为远离现场而又在场的艺术家,他唯有用一种近乎喜剧的极端方式来表达了对现实中国的认知。
一如世界喜剧之王憨豆先生,给人们更来无心欢笑的同时,无人知晓他内心的孤独。
关于《长江7号》这部转型升级之作,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王家卫的《2046》。
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看《卧虎藏龙》的经验。
像《卧虎藏龙》和王家卫的《2046》,也只有凭个人的阅历经验来消化和理解那些刻骨铭心的旷世爱情。
否则,就会遭遇电影不能承受之轻。
当然,我绝对没有批评大家水平低的意思。
因为,任何解读从来都存在和必要的。
但是,当你没有读懂影片,就对着周星驰开骂的时候,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是吗?
旺财?
)特别是和菜头这样,在网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士了,他的文章我也爱读,但对于这部影片也扛起了反周大旗,真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站错了队伍。
《长江7号》看后,我有许多感触。
我想起了几年前初到宁波打工的经历:压断手臂的四川人是我抱着他一路血肉模糊地奔到宁波六院;下应车站边的简陋的民工子弟小学,每天我都要经过,看着他们在拥挤的操场上升起陈旧的国旗;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扣工人加班费的老板……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一个朋友在她的博客里写到,周星驰最新的贺岁片《长江七号》中的外星狗非常可爱,相信每个女孩都想拥有一个。
其实,岂止女孩,男人也不例外。
并且,如果我们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估计会发现,拥有一个像“长江七号”这样神奇而又忠诚的宠物,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渴望一个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陪伴者。
这种渴望的对象最初是妈妈,其后还有爸爸或其他重要的亲人。
然而,这一渴望注定是会受挫的,因为妈妈势必会有种种理由,不时地离开自己,离开的时间有时很短,只有一转眼,有时则很长。
3岁以前的孩子,受不了这种分离,当看不到妈妈时,他们就会哭泣。
心理学的说法是,太小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客体恒定感”。
他们只有在看到一个人或物在自己眼前时,他们才会相信这个陪伴者存在,而一旦看不到了,他们就会觉得这个陪伴者似乎是彻底消失了。
因为妈妈太重要了,不仅满足着一个孩子的所有重要的生理需要,也满足着他的所有重要的情感需要,所以一旦妈妈不在他的眼前,他的世界仿佛就坍塌了,于是他号啕大哭,这种哭的背后,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痛。
3岁以后的孩子,才初步形成“客体恒定感”,即,当一个人或物从眼前消失后,他的心中有着这个人或物的意象,所以这种消失不会令他太焦虑。
当然,这种“客体恒定感”是逐步形成的,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分水岭,在这以前,孩子绝对不能忍受妈妈或其他重要的人或物的消失,在这以后,他就绝对可以忍受了。
简而言之,每个孩子——其实大人也不例外——都渴望绝对地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重要客体,这个客体最初是妈妈。
但是,妈妈总是要不断地或长或短地离开自己的,这会给一个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为了弥补这种伤害,一个孩子就会将这种渴望转移到某个特定的物品上,这个物品,则可以称为“过渡客体”,或“过渡妈妈”。
过渡客体可以是任何物品。
譬如,一个孩子的过渡客体是一团毛线,她每天都攥着这团毛线,仿佛这是天下最宝贝的东西,当这个毛线突然找不到时,她会哭得晕厥过去。
这团毛线是一张毛毯的残留物,而这张毛毯是她出生后和妈妈一起盖的,而她的妈妈是空姐,产假修完后便开始满世界的飞来飞去,这令她很痛苦,为了弥补这种痛苦,她便先是依赖那张毛毯,每天都睡在毛毯里。
毛毯太脏了,家人把它扔了,那次她也是哭得晕厥过去。
后来,她不知在哪里发现了这团毛线,于是视为珍宝,实际上她是将这团毛线当作了妈妈,妈妈才是她心中真正的宝贝。
最常见的过渡客体是毛茸茸的玩具,例如各种各样的公仔。
电影《长江七号》中,当七仔死去时,缩成了一个毛线织成的玩具,便是这个道理。
妈妈,最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心目中是全能的,因为她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逐渐明白妈妈的能力其实是很有限的,随后,他将这种全能幻想转移到了“过渡妈妈”身上。
孩子们常对自己的玩具说话,如果你认真去听,你会发现,孩子把这个玩具想象得极其伟大,好像可以把他做任何事情似的。
在小狄的梦中,周星驰刻意描绘了这一点。
七仔不仅可以打败“天下最凶恶的狗”,还可以给他神奇眼镜,让他偷窥同学的试卷而考100分,还可以给他一双超级跑鞋,让他在体育课上大放光彩,并且还帮他惩罚了一直瞧不起他的两个老师……不过,相比之下,对这种全能描绘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还是日本动画片《机器猫》。
在这个系列动画片中,不管小主人公有任何梦想,《机器猫》都可以帮他神奇地实现。
6个月前的孩子处于“全能自恋”期,他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因为当他冷了、饿了或渴了时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尽管是妈妈满足了他,但因为他觉得妈妈和他是一体的,所以他会觉得是自己全能。
如果这种“全能自恋”得到了满足,这个孩子便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但是,如果他的这些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他的全能自恋便会遭遇挫伤,此后,他会一直执著于这种全能需要。
由此,可以说,如果《机器猫》或《长江七号》这种影片中的“全能玩具”特别能打动你,那很可能是你在很小的时候得到的照料不够好。
除了超能力外,一个过渡客体的更重要的特征是不离不弃,不管我们怎么对待它,它都会忠于自己。
《长江七号》便着意刻画了这一点。
先是小狄的爸爸无意中百般折磨过七仔,接着是小狄,后来是小狄的同学……但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折磨,七仔仍然忠于小狄。
这也是每个孩子都干过的事情,那些被孩子当成过渡客体的玩具,不仅被孩子视为珍宝,也被孩子肆意折磨过,但不论孩子怎么对待它,它势必都会“不离不弃”。
这样一来,一个孩子就会获得一种安稳感。
很多人恋爱时会做这样的事情:不断刺激对方,不断探对方底线,并且心里会想,如果这样的事情他都宽容我,那么就证明他爱我了。
然而,一再对方降低了底线,自己会忍不住做更过分的事情,进一步试探对方的耐心。
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一个玩具可以承受任何折磨,但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种不断探视底线的人,注定会失去自己的恋人。
其实,这种行为很早便开始了。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天然就是有强烈的攻击性的。
譬如,很小的孩子会咬妈妈的乳头,大一些的孩子会掐妈妈,拔妈妈的头发,等等。
他们这样做,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你都对我不离不弃,都一如既往地爱我,那就真证明你是爱我的了。
一个有安全感的妈妈会宽容孩子的攻击,毕竟一个婴儿的攻击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
得到了这种宽容的孩子,则会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他心中的攻击性会大减。
相反,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妈妈,可能会对婴儿的小小的攻击过于敏感,于是会惩罚孩子。
由此,这个孩子的攻击性便会被过度压制,于是他会执著于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上,会找一切机会去释放它,譬如那种不断探恋人底线的人。
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大人们的攻击行为常常是有目的的,当目的达到时,大人的攻击行为便会停止,但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常常没有底线,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满足的那一时刻。
所以说,最好让一个人在最小的时候释放他的攻击性,毕竟一个婴儿的攻击性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而一个青少年的攻击性已比较可怕,而一个成年人的攻击性就尤其可怕。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周星驰的内心的映照。
他很早失去爸爸,所以幻想爸爸的管教,他自称见过两次外星人,所以影片中的小狄拥有了外星宠物狗……如果你特别渴望拥有一个七仔这样的玩具,那么可以说,这部影片也是你的内心的映照。
看到徐娇演的小儿子,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周星驰,不知道是谁导演是谁监制,是谁编剧,基本上这部电影就是把周星驰的经典表情,动作啊,剧情,什么的,全部复制一遍,其实周星驰的喜剧走到那时候感觉已经走向了瓶颈,几部接下来的电影并没有早期的各种无厘头的新梗,而是一直在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并看不出新意来,视觉感觉有些疲劳。
那些曾经捧腹爆笑的时代也好象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评价周星驰的《长江七号》?
就好像你有个国家特级红案厨师的朋友,烧鱼翅的手艺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三年前他请你去他家吃了一次鱼翅宴,现在通知你说,他花了三年时间研制新菜,请你务必光临品尝。
你欢欢喜喜的去了,他兴高采烈地宣布开席。
然后,你看到一桌素斋,全是豆腐。
周星驰作为导演,有权拍任何他想拍摄的题材,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提供给观众他们习惯性期待的东西。
当年崔健站在台上,台下的观众有节奏地呼喊: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
老崔站在台上,回答说:我他妈的就不唱《一无所有》!
那时候的老崔虽然让人恨得咬牙,但是有真艺术家的风骨。
至少要比整台演唱会变成怀旧卡拉OK要好,罗大佑不就是那么做的么?
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没有多少无厘头,而是一个童话色彩十足的温情片,这是他的选择,我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在春节前上映《长江七号》,周星驰有巧思,也很讨巧。
当年他的无厘头电影粉丝,现在大多为人父母了。
春节和孩子一起去看电影,看完了出来买公仔玩具。
电影票吃一道,玩具再吃一道。
吃完爸爸,再吃孩子,周星驰的商业头脑让人钦佩。
摆明了要从你的口袋里掏钱,但是你还掏得心甘情愿,没有多少话说。
网上对此很尴尬,一方面对没有无厘头的密集搞笑觉得失望,但是又不能破口大骂,因为导演是周星驰,中国喜剧片的劳模。
另一方面,这个片子多多少少还算温情,可以比照《E.T》或者《妈妈再爱我一次》,适合带了小孩子去看。
不过,如此简单的剧情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所以,发言大多无力。
要么回想一下当年,要么赞扬一下爱心,甚至是谈谈对社会下层的关怀。
我个人不喜欢《长江七号》,因为我没有儿子或者女儿,而我自己去看这种片子年龄又显得偏大了。
这么多年里一直很欣赏周星驰,完全是因为无厘头的疯狂想象力。
有这种想象力在,凭借极为简单的道具就能产生丰富的效果,并不需要多少电影特技。
在我看来,无厘头电影里出现过多的电脑特技,那是想象力枯竭的表现。
《国产007》里,那只古灵精怪的枪。
《大话西游》里,闪一下就OK的月光宝盒。
《大内密探008》里,那架人肉阿帕奇直升机。
《回魂夜》里,那些会飞的帽子和雷达一样的花。
这些东西让人觉得有趣,让人开怀。
纵观周星驰拍摄的影片,在《少林足球》和《功夫》之前,运用特技最多的是《百变星君》,但是那片子并非是周星驰最好的影片。
从《少林足球》之后,周星驰的电影对特技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壮观和瑰丽的视觉效果取代了想象力。
那么多年里,我一直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并非是因为那些无厘头的台词,而是每次他都站在小人物的视角讲故事,每次都在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物品上以狂野的想象力激发出特技所不能企及的效果。
现在,貌似还在讲小人物的故事,但是想象力却消失了。
《长江七号》里的公仔娃娃除了能取悦小朋友而外,对我这样的成年观众毫无任何意义。
在这个时代里,找比较Cute的造型设计简直易如反掌,倒是设计出福娃这种惊骇世俗的绝顶丑八怪才需要超卓的能力。
春节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去电影院带着小朋友一起看《长江七号》。
这里可以提醒你,其中的无厘头演出基本上都分摊给了小朋友。
这完全可以理解,当无厘头成为老爸以后,老爸要有老爸的样子。
所以,无厘头要从娃娃抓起。
有很多人都说《长江7号》不好看,主要的理由就是星爷才尽了,在片子里采用了太多以前电影的片段,从喜剧之王,到功夫;从恶霸同学,到肥婆的重生,外星人和小朋友,都模仿着- - - - 李小龙。
而我总是沉默,我喜欢《长江7号》,就像我喜欢《集结号》一样,喜欢一个片子,如同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特别的理由。
星爷并没有才尽,但他确实年老了,他的回忆,并非是要彰显自己的功劳,而是满怀温柔的回忆,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记忆,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过年是个特别的日子,广州街头到处是桔子树,连食堂里都挂满了红灯笼,人们见面,总是拱手道,祝你来年大吉大利。
但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未来,还有过去,是过去,让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是过去,让我们能够坚强地面对未来。
当一个婴儿来到世间,它不拥有任何的过去和经验,所以只能惶恐地大声哭闹。
我觉得冯小刚和星爷,终于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正确方式,无论这种表达有多么的不纯熟和不伟大,就像一个孩子,终于学会自己走路,无论是连滚带爬,还是摇摇晃晃,至少,是在自己走路。
长江7号里确实有那么多的过去,但那些过去不是片段的,孤立的,而是连成一体的,非常周星星的!
过年,适合的,不仅是欢笑,还有温馨。
长江7号的情绪节奏感,特别好,从大笑到流泪,只有一步之遥,大笑之后,心灵极度的空白中,突然冒出来的清流,突然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Boney M.的《Sunny》和Gazebo的《I Like Chopin》,也让我超级感动,80年代实在是非常华丽和绚丽的,让我回想起当年,拿着老娘的围巾披挂在自己头上,听着这些歌,对着镜子想象自己是超级明星的时候。
就像小狄幻想自己因为超级外形狗而扬威于学校一样,对于一个小人物来说,最重要的,是梦想!
这才是我最喜欢星爷的地方,当年在电影院看唐伯虎点秋香,人家笑得断肠,我哭到断气,星爷永远是我们这种小人物的英雄,他懂得电影的真谛,那就是- - - - -在一个黑暗的,旁人看不到的空间里,给你一个真正美妙的梦境。
嘿嘿
不悲不喜,不能带入.
返璞归真不是坏事,功成名就也不是坏事,挺好的。
6分
除了搞笑,更觉感人.可爱的七仔.
这个电影当时特别火,我看完之后,除了感觉七仔挺可爱,其他没有太大感觉。
不觉得有多么好看
下一代的霹雳贝贝。我要代理长江七号的那陀屎...假设7仔是坨长毛的青团,那便便的味道应该是...豆沙
周星驰不好笑系列第一弹。
幽默和深度总是难以平衡
其實係一部low tech嘅現代粵語殘片?不過7仔真係好可愛
七仔。。。太可爱了。。。
6。
徐娇超级棒
欲哭无泪!周星星死了!!!!
周星驰技穷了……
星爷开始江郎才尽了~居然开始复制过往自己的原作~没有新意~
小时候还是挺喜欢的,当初完全没看出来小狄是女孩儿,有段时间还买了好几个七仔的公仔。
失望,真的很失望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