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的确经典,但叶伟信并没有试图超越,他为我们讲述的是另一个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因为谁都知道翻拍经典的下场是基本会死得很难看,不值得冒险去硬碰硬,修改后的剧情更为丰富,可以说跟得上时代。
CG画面的处理加上一些叶式幽默为本片增色不少,这些地方做得很成功。
演员阵容上,余少群显然不能和张国荣相提并论,他在片中是负责搞笑的吧。
刘亦菲的演技自然也不能和王祖贤媲美,不过比起王祖贤妖艳勾人的聂小倩刘亦菲为我们呈现出的是简单动人的小倩,每个人的气质不同,如果单纯模仿就太失败了,明智的做法就是像这样把自己特有的气质融入电影之中。
清纯版的小倩带给我们的是初恋般的味道,有些青涩,有些懵懂。
两款小倩两种味道,我觉得可以不用拿来比较,喜欢哪一款自己品味。
虽然古天乐饰演的燕赤霞的戏份不比宁采臣多,但他是叶伟信版的主角,性格色彩最为丰富的角色。
虽不能说宁采臣是第三者,但燕赤霞和聂小倩的爱情故事才是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古天乐在片中加入的一些幽默桥段还是不错的,虽不及《单身男女》中的笑料多,但在这样一部讲述凄美爱情故事的电影中,他还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过,近几年演惯了都市喜剧的古天乐在情感上的演绎还略显单薄,火候的确不够,实在有些遗憾。
总的来说,叶伟信版的《倩女幽魂》没有让观众失望(除了余少群饰演的宁采臣实在是太2了),正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其实和金庸的小说没有多少联系一样,我们可以分开做不同的审视。
以前我一直以为VV木有演技,可当经历过电视剧版画皮的洗礼,我终于发现了原来VV是深藏不露的演技派!
以前我一直以为VV的台词功底吃不消啊吃不消,可当经历过包子的轰炸,我总算明白了VV的口条绝对是正宗学院派包邮哦亲!
当木有女人味儿妖精味儿口臭脚臭味儿的小倩(你也好意思嫌人家宁采臣木有味道)遇到其实是gay的宁采臣,她其实木有把他掰直,只是这两只姊妹情深哥俩好了当祖国现当代历史上最年轻的票房毒药再一次蹂躏了又一个白衣飘飘的经典形象之后,我只想问古过儿,乃可还记得凤凰山上的李若彤??当影后惠英红姥姥从头狮吼到尾撕心裂肺感天动地,尼玛的我终于忍不住也狰狞了:老实交代!
乃到底是马教主的什么人?!!!!!
当夏冰也有了(如果乃是春哥,乃真是全片最大的伏笔),蛇妖必须是一青一白的也有了(嫩绿青葱的亮亮哟,如果挤,请深V,整个那破玩意儿挂着谁TM看得清你的资历),我瘫软在地:叶伟信你太敢了法海其实是铁牙么??
小倩其实是小唯她娘么??
包子啊真的,遇到合适的,咱就嫁了吧,啊趁颜还能甩路人女几条街自甩饼娘娘之后,我这是第二次这么求人您的演技,再遇上个这么个导演……真的,合适就嫁了吧
鬼片和神怪片乍看很像,仔細一想應該是不同類型的電影。
鬼故事來源於恐懼死亡,恐懼腐爛。
因此鬼片容易跨越文化。
神怪片不同。
神怪故事是宗教信仰建構出來的。
觀音菩薩不是媽祖,更不等於聖母瑪利亞。
中國的狐狸精不是洋人的吸血鬼,急急如律令更不是奉上帝之名。
觀眾怕鬼,憑的是天性,本能,不用教他他就怕。
舖陳解釋可以少些,編劇比較輕鬆。
但要讓觀眾對樹妖、狐狸精產生你想要的感情反應,那就不能偷懶,不能想當然爾。
否則就是亂七八糟,讓人不知所云。
新倩女幽魂,雖然有「幽魂」二字,英文片名「A Chinese Ghost Story」更指向鬼片,但它絕不是鬼片,而是神怪片,更具體說,是妖怪片。
掛鬼頭賣狐肉,比較容易通過商檢。
小倩從女鬼變成狐妖,故事的複雜度提高了。
有些根本問題必須解決。
比方說,在聊齋傳統裏頭,人跟狐建立親密關係很容易,宗族鄰里也能相安無事,無所謂人狐殊途之說。
編劇該怎樣製造一個「不能在一起」的理由,好把聶小倩和她的情人拆散?
新倩女幽魂沒給答案,只有教條:「人跟妖就是不能在一起」。
為什麼?
我不懂。
依聊齋傳統,燕赤霞也好,孫紅雷(這倆姓名恰巧對仗)也罷,誰要是愛上了狐女小倩,帶她遠走高飛就是了,有啥好糾結的?
編劇想來想去,又給燕赤霞安上一條「獵妖師」的緊箍咒,命他不得違反職業道德:既然捉妖就不許愛妖。
好不迂腐可笑。
愛上狐狸精違反職業道德,糟蹋無上「神兵」(天知道這啥東東,從電玩裏抄來的吧)就不違反職業道德?
更別說中國自古並不存在「獵妖師」這職業,大概也是傳自東瀛,抄自漫畫。
依照聊齋傳統,狐狸精只要吸收日月精華,持續修煉,就能長生不死,可日夜出沒,也可南北遷徙,而且經常聚族而居,不像孤魂野鬼受困於神主牌位跟骨殖遺骸,更不以轉世投胎為正經歸宿。
鬼是不穩定的中間存在,狐是穩定而具發展性的生物。
於是,為什麼自由自在會跑會跳的狐狸精竟然為樹妖服務、甘心受其役使離不開黑山,就成了編劇的另一個難題。
如果小倩不是受迫被逼而同流合污,邏輯難題將上升成為道德難題。
新倩女幽魂採用的是元神分離之說。
也就是說,電影裏的人形小倩並非真身,她真身是白狐,給關在樹妖的水牢裏面,所以只好為樹妖賣命害人。
這說法有其巧妙之處,還可同時為劉亦菲恍惚的演技提出解釋。
但仔細一想,這等於說劉亦菲演的女身小倩只是一具傀儡替身阿凡達。
這也太奇怪了!
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的修煉之說:狐仙是修煉狐身自體,包括內丹(見《聊齋‧王蘭》),但不會在自身之外修出一個阿凡達來。
天時地利人和都欠缺,硬要掛鬼頭賣狐肉,也真難為了導演編劇跟演員。
這部電影像寓言一樣說明了今日香港電影的最大問題。
元神受到禁制,我們已經看不到香港電影的真身。
黑山之上,妖孽重生。
少年猎妖师燕赤侠奉师命到黑山降妖以增修行,却不料因一颗糖果与狐妖小倩擦出火花,坠入爱河。
时值燕赤霞师兄夏雪风雷携众师兄弟共同封印为祸黑山的千年树妖,那场战斗直打得天昏地暗。
以夏雪风雷牺牲一条手臂为代价成功将树姥姥封印。
小倩妖性未灭,吸取他人元阳之时被燕赤霞发现,燕赤霞恍觉人妖有别。
遂用神器把小倩关于他们的记忆永久封存.......神器本为伏妖至宝,失去神器,因此夏雪风雷在和树妖恶斗中失去优势,导致三个师弟阵亡。
夏雪风雷和燕赤霞反目,燕赤霞永守兰若寺。
黑山村水源枯竭,朝廷派宁采臣办理此事。
在黑山村民铁牙带领下,宁采臣一行众人上山寻找水源。
天色渐黑,一行人便去兰若寺躲雨,怎料兰若寺乃树妖幻化,树妖手下小妖不计其数,凡入此间者必被吸尽元阳。
小倩见宁采臣一介书生,又是正人君子,本就心地善良的她决意将宁采臣放下山。
却不料被树姥姥发现,将小倩严刑拷打。
宁采臣重返兰若寺小倩救回黑山村,并与之有了肌肤之亲。
岂料此时夏雪风雷因知树妖即将突破封印于是携妹妹夏冰重回黑山,誓杀树妖,以报血仇。
发现小倩行踪便穷追不舍,欲致小倩形神俱灭,却被夏冰救下。
宁采臣燕赤霞夏冰小倩共上黑山对付树妖,激战中,夏雪风雷以纹身符咒将树妖击成重伤,树妖乱斗之中将燕赤霞吞入腹中。
欲对小倩下杀手之时,燕赤霞在树妖体内与之搏斗,从小倩身体之中抽出封印过往记忆的神器,对准树妖胸口杀身成仁,与树妖同归于尽。
小倩因此恢复和燕赤霞那段缠绵的记忆,在燕赤霞死后,劝走宁采臣,与燕赤霞共埋兰若寺。
按百分制给这部电影打分的话:导演加编剧=30+20只要导演跟编剧够强大,电影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
叶伟信导演是执导过《叶问》系列的,所以我不质疑他的功力,纵观整部剧,故事还算流畅,但节奏跳跃性偏大,在交代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进度上实在是突兀。
编剧是编出《新龙门客栈》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武侠奇葩的人,相信宝刀未老,但今日看来并非如是。
不知是观众笑点太低疑窦太深还是编剧自身的功底随着时间的消磨渐渐江郎才尽。
本片中的台词,几乎有一半没有存在的意义,似乎纯粹为了对话而对话。
三角恋的情节设置,相对来说是前后呼应的,为最后与树妖大战取胜小倩葬身兰若寺奠定基石。
在不怎么完整的叙事下观众看得是头晕目眩,恨不得导演把弦拉断,绷着好难受。
因此我为导演加编剧30演员阵容=20大牌演员是吸引票房的重要保证,因此本片也请来古天乐,刘亦菲,樊少皇,余少群,惠英红,徐锦江,李菁等众多明星。
其中令我最喜欢的是树姥姥的扮演者惠英红,作为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演员,能请她出演姥姥是导演的明智之举。
惠英红的姥姥妖艳狡猾而且心狠手辣,法力更是高强。
借助特效,使她的打斗戏份一场华丽。
但正是因为这种华丽,让作为观众的我特别失望,它将演员原本具备的武打素质弱化。
真枪实弹的打斗场面实在是令人神往,炫目的特技华而不实,令原本最有吸引力的打戏成了其中的一根软肋。
古天乐的表演中规中矩,并没有多大突破,再次省略这个人。
刘亦菲,刘亦菲,我擦,我擦擦,我擦擦擦。
网上对你一片骂声,我置之不理。
我觉得一个演员只要尽责将自己的角色诠释好就不用管外界的闲言碎语了。
我要求真的不高,我不要求你能像王祖贤那样娇艳欲滴,令人怜爱。
你起码要有自己的风格吧,难道你的风格就是咬着糖果露齿微笑,含着糖果两泪轻流。
面对比自己辈分小的妖精,你能不能霸气一点,狠一点会不会,我是说让你狠一点。
"我出去一定咬死你",咬你妹,你咬自己好了。
作为妖精,你为什么这么像人呢,作为人,你哪点像妖。
难道你想跟国际章在《我的父亲母亲》里比纯情,你纯不过的;你骚一点会不会,至少自己宽衣解带啊,别老是想着扒男人衣服。
我承认你牙齿挺白的,但也别老是笑,痛苦会不会,不会是吧,好的。
我觉得汤唯来演会比你好哦。
余少群,于公子其实你压力挺大的,扮可爱也确实挺可爱的,装傻充愣继续,干巴得,你一定行的。
樊少皇,哦肌肉,肌肉,我何时能拥有你伟岸的臂膀,和宽大的胸肌,以及那六块充满厚实感的腹肌呢,你的表演很到位,赞一个。
我给演员们15分美工加拍摄加特效=30美工这方面,无论是黑山村的阴暗布景,还是兰若寺的繁华瑰丽,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都给人以一种熟悉的味道,令人想起上世纪香港武侠奇幻电影鼎盛时期,本片与徐克导演的《青蛇》用的是同一个色彩老师,因此能在美工制作方面有一些惊艳之处,但有些地方台轻描淡写,令人索然乏味。
摄影师用的是老版《倩女幽魂》摄影师,我今天算是看出来了,就是这种感觉。
特效是本片的重头戏,在对外宣称有多大200多个CG特效时,我就为其中的特效深深吸引,直至观影中不断的数着特效的数目,是挺多,但又能怎样呢,照样是一杯令我痛多乐少的泡面。
满分30分总分75,意见:不报多大希望,值得一看作为旁观者我只是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同时特别感谢晚上陪我去看电影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小豪,小鲤鱼,莫莫,小尧,姚老师,辉辉,阿昇,叶婷,丹凤,梦颖,阿飞,阿娇还有半路遇到被我吐槽的犀利
是非但向人間問,深情不過幻夢空。
離恨天下忘川水,百年不過彈指中。
躊躇良久,還是拈不出一句合適的話來做這篇文的題目,便依舊撿了元好問《雁丘詞》中的這一句千古佳句。
至於這首放在正文前的歪詩,則記述了我第二次看《新倩女幽魂》的感覺。
離恨天,高踞于須彌山三十二天之上。
忘川,則是冥界的一條河。
再深的愛,逾不過離恨天;喝下忘川水,從此人面兩不識。
生時的癡纏愛恨,回眸間鏡花水月,幻夢一場。
燕赤霞和小倩、寧采臣和小倩,演繹的不過是情之生相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寧采臣和小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電影中的寧采臣,是一個初涉愛河的小男生形象。
他的愛青澀、懵懂,卻是無可抑制的熱烈。
對於妖,他是恐懼的,卻因為一份愛在心裡,一切便可不管不顧,生相依、死相許。
而人和妖之間的溝壑能不能被愛填滿,會不會有將來,都在他熾熱的愛面前變得簡單到只是想像,不成事實。
小倩是妖。
純粹的妖其實還停留覓食生存的動物本能,而愛上人的妖都是像人的妖。
小倩,有著人的情,也有著動物的直接回饋愛的本能。
你對她好,她一定會對你好。
那顆糖,不過是個象徵,是善意和愛心的象徵。
不嫌不惡,不離不棄,兩情相悅便只求長相廝守、朝夕相對,這樣的情只不過是情初的生相,投入真心去愛的人基本都能做到,如那到了春天便抽芽吐葉破蕊開放的花木一樣,無須刻意,自然而然。
永遠不要問一個人爲什麽會去愛另一個人,這個問題就像你問花兒“爲什麽春天到了你就要開”一樣,你得到的只能是最不像答案的答案“因為春天來了”和“因為愛在心裡”……境界二:“我替你流淚,你替我歡笑”的成全放手,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
在愛里,想要擁有對方只是一種自然反應,肯放手成全,需要獨自的承擔。
我對你望了又望,想了又想,卻只要你對我忘了又忘,莫思莫想,這份愛也因為抑制著住了相愛中的人的佔有本能而更加有分量,更加令人動容。
“從今以後你不會再有痛苦,因為你不會再記得我”……只這一句,已惹得人落淚。
我認同一位朋友說的“獵妖師愛上妖,就像劊子手愛上死囚”。
燕赤霞對小倩的愛,從一開始就背負太多。
他與寧采臣不同,他是獵妖師,除妖衛道是他的職責所在!
只是,對比于其他的女妖,小倩是一隻太不像妖的妖。
有著善良的本性,愛恨分明,不矯情,有著一種最單純的美麗。
這樣的女子,分明便是世間許多的男子鍾意的樣子。
深愛一個人,怎麼會不想他(她)有所回應,即便只是回眸間溫柔一顧,也會點開心底萬千漣漪。
默默的成全和守護,承擔起你看不到的所有痛,在燕赤霞這樣深沉大氣的愛面前,連生死相許都變得輕飄無力。
境界三:放下我不會糾結于新版倩女幽魂中小倩最後的選擇是因為她更加愛誰。
蘭若寺是千年樹妖的幻象,鏡花水月,隨著樹妖的死而消失。
其實,人生百態又何嘗不是?
新版倩女中,每個人包括妖都放不下。
寧采臣放不下對小倩的愛,才會不肯離去,愿生死相隨;燕赤霞放不下對小倩的愛,才會癡情守護。
樹妖放不下仇恨,才會拼命吸人元氣,以求衝破封印重見天日。
就連看似最明白幻夢是空的夏雪風雷,一樣放不下嗔和怨。
放下,簡簡單單兩個字,寫和說都容易,做到卻太難太難!
在我的感覺里,《新倩女幽魂》中的放下並沒有高到“四大皆空”那一層,倒更像是一種勸誡:一條路走不得,放下,轉身,試試另外一條路,或許就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
電影的最後,小倩放下了,她選擇與燕赤霞隨著蘭若寺灰飛煙滅不是殉情,是相似于《臥虎藏龍》的最後玉嬌龍躍下深崖的那種“殉道”。
人和妖不能在一起,不過就是因為一副肉身的束縛,沒有了這副皮囊,沒有了深情凝望相擁,卻可留那個人、那份愛在心,一樣是天長地久。
問世間情為何物?
就算我這樣去剖解,我依然不能定論它,我想……也無人可以定論它。
癡纏、放手、放下,每一重境界里的人都會得到自己的那份快樂,雖是有別,卻并無高低雅俗。
看完電影的那一刻,我真的有種澄明的心境,但我也知只是一時的心境罷了。
懂得,不代表可以做到,望得見彼岸,卻還踏不上去。
紅塵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寧采臣和小倩,要做到燕赤霞那般,已是極難。
為了可以相依相對,求今生,結來世,癡癡纏纏,糾糾結結,割捨不斷。
大多數的人都是那朵“花開不見葉,葉生花未發”的彼岸花——永生永世相愛卻永生永世不得在一起的花妖和葉妖,在黃泉路才明白兩個人之間的宿命,喝過忘川水,步上奈何橋,忘記前塵再度輪回,依舊是苦苦尋找彼此,無數遍的換著角色重演著前世,走向固定的結局……
刚开始小倩(刘亦菲饰演)发现糖果好吃,就喜欢上燕赤霞;后来小倩“强暴”宁采臣未遂,又喜欢上宁采臣和他的糖果。
女妖的智商和被日本怪蜀黍引诱的萝莉一样高啊,好好的小倩就这样糟蹋了。
对于剧情而言,极端点讲就是除了人名和倩女幽魂有关外,故事完全乱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演员的演技,每次人妖殊途生离死别的场景都会有人哭,但是看起来好假(居然还给特写),让人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最后说到向荣哥哥致敬,他要是泉下有知定会死不瞑目吧。
看完此片,叶导在我心目中直接被归类到张导冯导之流了。
虽然中外影坛的翻拍片每年都会有不少,但其中翻拍经典电影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因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艺术成就上的难以超越,而翻拍经典又大多出于急功近利的投机心态,只是利用经典的名头来捞票房,所以难以超越经典、烂片层出不穷就不奇怪了,新版《倩女幽魂》就是这种翻拍经典失败作的最新案例。
尤其是对于导演叶伟信来说,《叶问》、《叶问2》一路票房口碑双丰收,本应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结果却拍出这么一部水准大踏步后退之作,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在徐克经典的《倩女幽魂》系列中,引人入胜的故事、高潮迭起的剧情、真挚动人的情感、精彩刺激的打斗、创意无限的特效、恢弘壮观的场面,无不是让观众如痴如醉的亮点所在,而叶伟信的新版《倩女幽魂》竟然无一处能与老版相比,实在是差得离谱。
首先在故事上就显得十分平淡,对白味同嚼蜡,毫无老版的韵味可言。
为了通过审查把小倩由鬼变成妖,立刻就给角色和情感带来合理性方面的问题。
在老版中,小倩被歹人害死的可怜女子,因而变成鬼后良心尚存,并非一味害人,遇到大好人宁采臣之后感受到生前从未有过的温暖与至诚,所以几次三番不忍加害,彼此情愫渐生。
而新版小倩的身份变成妖之后,就完全抽空了这些角色背景,似乎她作为妖天生就是一副好心肠,跟其他完全邪恶的女妖相比反差过大,跟宁采臣初次见面毫无铺垫就出手相助,经过几次逃亡就产生甘为对方赴汤蹈火的情感,实在显得过于刻意,缺乏合理性。
本应是男女主角的宁采臣和聂小倩,因为扮演者余少群和刘亦菲在人气和票房号召力上的不足,所以扮演燕赤霞的古天乐就从配角升格为主角,加入两人中间形成三角恋,意图复制新版《画皮》情感戏的成功经验,反倒生出东施效颦的结果。
三人的情感戏完全没有《画皮》中“三角恋”的纠结感,而是分别形成小倩和宁采臣、小倩和燕赤霞两段几乎互不关联的情感,情感戏被生掰成两半的结果就是哪段感情都没有充足的时间讲好。
而且,情感戏的表现形式显得十分低幼和儿戏,宁采臣和燕赤霞都是靠一颗糖跟小倩建立情感关系,几乎没经过什么情感交流就爱得死去活来,完全是80后90后蛮不讲理、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导致情感戏从头到尾都让人感觉毫无营养,无论如何奋力装纯、极度煽情,都达不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此外,故事上的硬伤比比皆是,只要你在观影时稍加注意,就能找出一大把,例如片中聂小倩只告诉宁采臣她叫小倩,后来宁采臣却能叫出“聂小倩”这个名字。
观众通过姥姥和小倩的对话才知道原来小倩的真身掌握在姥姥手中,所以逃脱不得,紧接着并未听到这段对话的宁采臣,却能说出“小倩的真身就在那里,我一定要把她救出来”这样的对白。
本来片中有暗示正是宁采臣为了找水源引爆炸药,无意中炸开了姥姥身上的封印,导致她卷土重来,可是后面剧情竟然再没有任何话语或桥段将这个暗示明确下来,搞得观众到最后也弄不清到底是因为宁采臣误炸导致姥姥逃脱,还是封印逐渐失效姥姥自行逃脱。
片中甚至还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式的无厘头悖论。
前面有场戏是宁采臣给小倩吃糖,然后拿出一罐糖给她,后面的剧情中居然又出现了一次宁采臣给小倩一罐糖的情节,这罐糖不是已经给出去了吗?
怎么又回到宁采臣手中了呢?
还是说宁采臣是个兼职卖糖的?
有多罐糖随身携带?
哈哈!
此外,导演叶伟信擅于在剧情中融入笑点的特长也武功全废,全片的笑点既雷又冷,最可乐的是最后冒出来的那个长得跟李宇春似的少年捉妖师,不说话还显得酷酷的挺有型,一开口就立刻表情僵硬,台词水平奇烂无比,腔调语气完全一副少先队员宣誓的架势,恐怕无人能忍住不笑场。
三位主演的表演也好不到哪儿去,余少群完全没有张国荣当年儒雅迷人的气质,跟演《梅兰芳》一样女气十足,和刘亦菲在一起毫无情侣的感觉倒像是姐妹。
而且余少群演起戏来十足一副新人的生涩演技,无论表情、动作都让人感觉十分做作,很想努力演好但总也演不到点上。
而刘亦菲的演技仿佛从她出道之日起就没进步过,从《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中的王语嫣、小龙女,到《恋爱通告》中的女学生,再到本片中的聂小倩,表情神态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了长相、身材、嗓音十足萝莉的外在色相以及开场两分钟的大胆裸戏之外,缺乏其他的看点和魅力,角色显得相当空洞。
古天乐在片中基本上被当成个打星来用,表演上也没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而加冕金像奖影后、演技派光环罩身的惠英红,也将表演上的弱点暴露无余,除了绷紧一副狰狞的表情之外,塑造大反派缺乏强大的气场,让人无限怀念老版中扮演姥姥的那个名气不大的演员。
故事和表演差就差吧,在特效以及打斗上也完全输给老版都让人难以容忍了,吸引观众的核心商业元素都玩不好,还拍什么商业片啊!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动作场面的引人程度并不仅靠电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不断升级的视听效果,最重要还是得依靠导演的创意。
老版《倩女幽魂》施法念咒的形式感营造以及正邪斗法的震撼大场面无不显得别开生面、精彩刺激,充满传统韵味。
而新版则试图通过贴近当代审美趣味来打动观众,古天乐手拿连弩左右开弓射杀妖怪,毫无疑问是在模仿港产枪战片的经典动作,“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的法咒也更像是来自日本的街机游戏,无论是照妖镜、神兵、开天眼、收妖仗,都让人看起来并不稀奇。
整部影片特效虽然用了不少,结尾的打斗也够长,但总让人感觉特效和打斗都缺乏创意,打得很热闹但并不精彩。
把一部经典拍成如此烂样,真正的输家并不是余少群和刘亦菲,两个影坛新人就当练手积累经验了,也没人会对他们有多高的苛求。
也不是古天乐,古天乐如今是影坛大红人,片约不断,其中好片烂片皆有,《倩女幽魂》跟他演过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等片相比也并没有烂出新境界。
真正的输家其实是导演叶伟信,以前拍《朱丽叶与梁山伯》、《爆裂刑警》这种小众片都有不错口碑,掌舵《叶问》系列更是一飞冲天晋升一线导演行列,但《倩女幽魂》却证明叶伟信不可信!
因为自从《叶问》大获成功之后,他就一直在投机,《叶问2》投《叶问》的机,本片又是投老版《倩女幽魂》、新版《画皮》甚至张国荣的机,所呈现的糟糕效果要么是导演水准不够、要么就是故意粗制滥造,无论哪方面都差得出乎观众预料,刚有点名气就想圈钱,叶伟信这是在自毁人品啊!
(文/列文)
我看的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啊!!!!!
编剧要不你死要不我死了算了!!!!!
那些莫名其妙的台词!
糖吃一辈子尼玛信不信蛀牙疼死你!!!!!
姥姥让你们热情还是老鸨让你们热情啊!!!
那些毫无逻辑的故事!
宁采臣的马是自己变出来的吗!!!!
小倩的衣服是谁给她换的啊换个镜头就换个衣服啊!!!
那些侮辱智商的笑点!
笑尼玛啊!!!!!
你串场了吧观众的笑都是讽刺的笑啊知不知道!!!!
还有水雷!
血液循环!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是他妈的节约用水的意思吗编剧你脑子被驴踢了还是小学语文不及格啊!!!!!!
但是所有的所有!
变成工匠的弱智宁采臣!
痴情种子燕赤霞!
不是单纯是单蠢的聂小倩!
都不及片尾那一句纪念张国荣来的让我恶心!!!!!!!
尼玛以为你是谁啊!
你凭什么纪念张国荣啊!
不要侮辱张国荣了好不好!
害我还要去看一遍经典版洗洗我的狗眼!!!!
毫无诚意的合拍片我真是受够了,北上抢钱的香港电影人好歹付出些力气吧,总是翻拍翻拍热剩饭吃你们都没有自尊吗。
色情的莫名其妙没有美感,笑料突兀奇怪令人出戏,角色单薄虚弱故事毫无逻辑演技也无可圈可点之处。
以后内地香港合拍片我会从导演到编剧从演员到监制查清楚免于中雷。
最后,我在该编剧的作品列表里看到了无极,刺陵,新少林寺…………大家都懂的。
来自西部某直辖市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宁采臣童鞋,毕业后放弃了外企的优渥工作,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的号召,只身来到贫穷的黑山村支农支教,宁童鞋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把自己所学的地质、测绘和爆破技术都无偿的奉献给了黑山村民,为黑山村发掘出了环保无毒无辐射的洁净水源;同时,宁采臣在黑山公安刑警队长燕赤霞的帮助下,解救出了被迫卖淫的妇女小倩,并一举捣毁了长期盘踞在兰若寺的黑恶势力。
最后,黑山村的打黑运动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全村重新沐浴在和谐、绿色的环境中,村民中自发聚集起来,齐唱红歌,欢送宁采臣童鞋……这就是新版《倩女幽魂》的故事梗概,没啥新鲜,但也没啥错误。
在我看来,此片堪称新世纪初国产商业片的教科书,其观影感受堪比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个标配产品——妖孽作祟、玄幻斗法、香艳女优、三角恋情,在新版《倩女幽魂》里,这些剧情桥段成功的将动作片、情色片、恐怖片的元素糅为一体,节奏张驰有度,叙事跌宕起伏,时而煽情,时而搞笑,演员该帅的帅,该萌的萌,该筋肉的筋肉,该大胸的大胸,再加上南朝鲜特技团队的视效营造,从国产商业类型片的角度来看,几乎找不出什么短板(以现在国产片水准来看,雷人台词和观众笑场应当不算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香港影人给内地同行上的生动一课。
叶伟信、黄岳泰、张炭,这些港片精英在“北上”大潮中为本港影人摸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道路:挂着合拍片的羊头,卖的还得是纯港片的狗肉。
内地的演职人员该占的比例当然得占,但把控权还是得掌握在港人手里。
分离了那么多年,港片与内地的文化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弭的,既如此,尽量淡化影片的地域文化色彩,更多的将其类型片化,才是王道。
新版《倩女幽魂》显然就是这一策略的成功例证,往大了说,张艺谋、冯小刚们近些年的大制作基本走不出国门,三爷的“业”更是毫无跨地域传播效果,而《倩女幽魂》这种本港“合拍片”才具备在异国他乡赢取票房的可能性。
至于翻拍,一来这是电影工业的家常便饭,好莱坞不仅翻拍自己的东西,连人家的东西也经常拿来改头换面一番再卖将出去;二来对电影人个人来说,如果有影迷情结,这种翻拍也常常有致敬的意味在里头——就新版《倩女幽魂》的情形来看,应当是两大原因合而为一吧。
由于男一号古天乐饰演燕赤霞,新版《倩女幽魂》相较于程小东旧版,最大的变化就是设置了小倩和燕赤霞的前情,在影片中,这一桥段的出现使得宁采臣成了不期而入的第三者,旧有的哥哥和王祖贤演绎的爱情杯具,在新版中则成了3P迷局。
说老实话,对这一三角关系,影片并没有把人物之间的情感脉动处理的太清楚,从人物性格来看,宁采臣就是个不谙世事的纯情处男,靠卖萌和装傻赢得了风尘女小倩的好感,最后就顺理成章的JQ了,跟不离不弃守护在兰若寺的燕赤霞比起来,宁采臣与小倩之间的情感纠结毫无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宁采臣在全片的戏剧结构中只是承担了一个不给力的男小三的功能,但碍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轻易删掉,搞到最后小倩不得不脚踏两只船,生离死别都折腾了两次,实有些蛇足。
另一个有趣的改变,在于小倩的身份。
港版中小倩基本以女鬼的面目示人,亦即是死后冤魂不散;而在大陆近来公映的《倩女幽魂》(包括电视剧),小倩则以狐妖的身份出镜。
这并非没有原因——据说在某主管部门的管控尺度中,鬼意味着封建迷信,而妖则没有直接冲击审查底线,所以聊斋题材的电影,《倩女》也好,《画皮》也罢,基本都是动植物幻化的妖孽作祟,死后不散的冤魂是断没有出现过的。
当然,我也是听说的,权当笑谈罢了,《哈利•波特》里桃金娘的冤魂满天飞,在咱们这不也正大光明给小朋友们看了吗?
(时光网特约稿件)
跑去看新版的《倩女幽魂》,多少是因为旧版的聂小倩、宁采臣太过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已没机会看到哥哥老去的样子,也没能看到小贤嫁给齐秦,看新版只是为了重温一下87版《倩女幽魂》的感觉。
叶伟信的《倩女幽魂》与徐克的《倩女幽魂》最大的差别在于,原来聂小倩与宁采臣间人鬼相恋凄美的爱情故事,变成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三位人妖之间三角恋。
燕赤霞从过去一捉鬼捉妖的道人变成了猎妖者还成为了聂小倩的旧爱,而宁采臣只不过是聂小倩的新欢。
在最后的生离死别时,聂小倩还是选择了旧爱,对宁采臣挥挥衣袖,你该干嘛干嘛去吧,就别留恋姐了。
刘亦菲完全没有旧版王祖贤的聂小倩凄美飘逸,差了一大截。
刘亦菲一直在复制过去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美女,王祖贤的聂小倩,陈玉莲的王语嫣,李若彤的小龙女,但好像从未超越过,她总是千人一面的长发加白裙,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
而余少群的宁采臣呆得像个木头,缺少张国荣的宁采臣那份痴情。
只怪徐克当年的《倩女幽魂》太过经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超越的。
倒是旧版《倩女幽魂》中两个配角,燕赤霞、黑山老妖在新作中有较多的戏份,大放光茫,特别是惠英红的黑山老妖,要不要这那么的抢戏,拿个金像最佳女配回家没问题。
在先进的CG技术配合下,俩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斗法对战还是蛮精彩的。
电影也只有在特效方面比旧版有进步,其他嘛,唉,也就一般般了。
电影结尾时打出“永远怀念张国荣”字幕,伴随旧版《倩女幽魂》的主题歌响起“人生梦如路长,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
红尘里,美梦有多少方向。
找痴痴梦幻的心爱,路随人茫茫。
”不由感叹张国荣的离去,王祖贤的老去。
演员无神,剧情更囧
当树妖姥姥风情万种地攀在猎妖师怀中说了一句,“你忘了么?人家的名字叫木姬……”——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关于日本拖鞋的鬼故事……
刘亦菲的声音和余少群的演技真是两大煞笔。古天乐留胡子蛮帅。剧情不讨论。
前世今生,谁是谁的谁。
观后感:刘亦菲属于永远的15岁。冰肌玉骨,飘若惊鸿,长身玉立。。。。呆若木鸡。差不多10年过去了,除了鹅蛋脸有四方趋势,以上词汇依然适用。
叶伟信水准不失但经典难超
男主演的有点傻,还是以前的好看!
下基层锻炼的大学生宁采臣的故事。
那谁呆呆的脸有时候也挺萌的
妖!原來是喜劇片阿信哥!粵語版笑點好多,但是也太離譜了吧,搞咩燃野阿。。。
借用古天乐电影中的台词:吃屎吧你 >///<
用了老版的主题曲,那就是不怕被拿来与老版对比了吧?可惠英红的演法充其量是老版里的过路小妖,余少群的演法更只配去当老版宁采臣的书童。。
最受不了夏雪风雷的妹妹的白痴演技
中规中矩, 没给老版丢份儿就是成功
很难办啊。
只惜国荣离世,祖贤老矣,才任这般妖魔鬼怪横行于世
这版小倩清纯有余,妖媚不足,还是祖贤姐姐诠释的好。至于哥哥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三角、玩失忆,你当韩剧啊!最后那一笑哦,太过销魂哦。@Home
'60版看故事,'87版看脸蛋,'11新版看吐槽……真会与时俱进。
喜欢刘亦菲~
经典果然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