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味

茶の味,绿茶之香,The Taste of Tea

主演:浅野忠信,坂野真弥,佐藤贵广,手塚理美,我修院达也,三浦友和,高桥一生,土屋安娜,中岛朋子,加濑亮,志贺广太郎,森冈龙,堀部圭亮,庵野秀明,尾野真千子,草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4

《茶之味》剧照

茶之味 剧照 NO.1茶之味 剧照 NO.2茶之味 剧照 NO.3茶之味 剧照 NO.4茶之味 剧照 NO.5茶之味 剧照 NO.6茶之味 剧照 NO.13茶之味 剧照 NO.14茶之味 剧照 NO.15茶之味 剧照 NO.16茶之味 剧照 NO.17茶之味 剧照 NO.18茶之味 剧照 NO.19茶之味 剧照 NO.20

《茶之味》剧情介绍

茶之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春野一家人住在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他们的生活恬淡幸福,不过家族成员却各有各的烦恼。祖父(我修院達也 饰)性格古怪,行为乖张,醉心于私动画的制作;父亲(三浦友和 饰)是一位驻家催眠治疗师,他专心工作,无暇他顾;妻子美子(手塚理美 饰)总算暂时从育子的繁忙生活中解脱出来,于是决定重拾餐桌卡的绘画工作。夫妻俩鲜少交流,隔阂暗生;就读中学的长子阿一(佐藤貴広 饰)恋上新来的转校生,他徘徊犹豫,始终不敢表达;刚上小学的女儿幸子(坂野真弥 饰)总以为自己的头颅在不断变大,这个奇怪的幻想让她倍感困扰。 吊儿郎当的叔叔(浅野忠信 饰)从东京回来,为这个平凡却又有些奇怪的家庭吹进一丝生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十一月的罪行史前狂鲨父亲只有一个4大明按察使后传妒火线夜幕降临亚当计划怪奇公寓意想不到的爱情2超能泰坦门后的男孩导演不让说前任3:再见前任力王之黑色擂台援交情缘骏马教授大人有点甜鬼屋造房子的人小小食杂铺老五的奥斯卡东京生死恋怒火街头2青春警事巅峰人生入侵失控陪审团巴山女红军卡尔·巴伦:一根棍子卡片战斗先导者will+Dress

《茶之味》长篇影评

 1 ) 一家人要一起进步呀

今年五一到处人山人海,无票,拥堵,自己宅在家看完了这部慢节奏电影。

影片超过2小时,而且开篇有些荒诞的想象,需要耐心看。

取景地令人心旷神怡,日本是怎么做到有山有水有农田的同时,还能有路有店有城铁。

作物生长的整整齐齐,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田间的沥青小路也有公交来来往往,乡间的房子干净整洁,像是有人精心打理日常维护着,与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坐在院子里发呆,整个人都清静了。

尤其喜欢黄毛跳舞的小河岸,水流清澈,微风和煦,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家五口居住在乡下,父亲应该是使用催眠术的治疗师?

母亲是动画从业者,儿子高一,女儿小学,爷爷是画师,更是个老顽童,有些浪漫和童趣在身上,小叔借住在这里疗养情伤。

故事的最后,小叔走出了失恋阴影重回岗位,妈妈实现了家庭事业兼顾,儿子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弥补了先前错过的遗憾,女儿终于练成了单杠后翻。

爷爷用画笔默默为位家庭成员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安详的离世,离开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平淡温暖,适合一个人耐心细细品味。

不理解头盖骨上大便的回忆,黑帮和cosplay那条线的意义,以及出轨下属暴打老板的情节。

另外,早些年对艺术界从业者的刻板印象是从何而来,瓜壳头加粗框眼镜,花里胡哨的衬衫搭配领结或围巾,举手投足之间还有一些娘炮。

审美无能。

 2 ) 一生的旋律

好像把心放回童年,安度流年,岁月静好。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让我这样放松,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这种放松,如同告诉你,不管怎样颠沛流离,你最初的样子,一直留在心里。

因此期望自己一生的旋律,像这部,茶之味。

 3 ) 茶の味

三浦友和演一个敦厚而有些刻板拘谨的父亲,已经一副中年人的样子了啊。

不知山口百慧现在是何等模样!

这片里有许多小点子,看得出来很用心,但是表现出来,效果不是太好。

节奏太拖沓了,现在是越来越怀疑了,难道日本人看的东西都是这么慢节奏的吗?

真是慢得让人受不了。

然后就是特技做得太差了,感觉还是胶片拼贴而不用电脑动画。

铁路里,COSPLAY的人上车,一个人给他们拍照,那拍照的人的姿势很搞笑,像是把全国人的拍照姿势都收集在一起那种,拿模做样的。

舅舅也很好笑,因为他说了那个用后空翻驱鬼的故事,所以妹妹天天练习后空翻。

这电影的特效似乎很粗糙,无论是“大我”还是“大向日葵”什么的似乎还是胶片剪贴做起来的特效,而不是电脑特技。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这样粗糙的效果呢?

还是预算不够?

这里稍微露一脸的明星好象很多,在观摩妈妈的动画时好象还有草剪(就是SMAP里面那个,模仿过十二女子乐坊的)露一小脸,做播放员。

星期天的早晨,舅舅、哥哥和妹妹并排睡着,妹妹起床去翻后空翻,舅舅起床独自去桥上散步,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去见旧日恋人——恋人已经结婚了,自己开代销店,丈夫在巴西画画——的确如泡泡所说: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正经职业。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经济的文,说日本经济虽然经历“失去的十年”但使经济结构得到良化,金融体系也经过乱相而重组,一句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经济开始好转?

另外,在就业形势上,以往“终生雇佣制、工龄薪酬制”的雇佣制度已经改变,据统计,不就业、不读书也不打零工的人员就有40万——这将改变社会收入贫富差异。

《茶之味》必定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但是那种寂寥悠远,宁静淡泊的味道,可能也是时下日本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写照。

电影中出现的大多是自由职业者:动画师、心理怪异的漫画家和他的凶暴女助手,混音师,以及混音师在河边遇见的舞蹈家,心理催眠师,动画COSPLAY者……这部片集中的都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正经职业!

”电影中经常出现他们一家人傻忽忽地坐在门廊前喝茶,什么话都不说,各人有各人的忧虑和轻松……那感觉很不错。

因为爷爷活着时候,妹妹没有翻过去,而且她都是偷偷跑到山上去翻的,是被爷爷悄悄跟踪,才发现的,爷爷也没有点破,直到爷爷去世后,他的画才袒露了美好的愿望——这里,真的很感动。

看了其他人的观感,也大多在这里“感动”起来^0^

 4 ) 荒诞中的温存

导演石井克人一鸣惊人之作,日本的导演擅长通过细腻手法刻画平凡人物,以渲染人生感悟的风格,在本片中得以延续——将日本乡村一家五口的琐碎生活引向了人生真谛的感悟之路 。

143分钟的电影剧情,起初以为会乏味,当看进去之后才发觉“渐入佳境”,喜欢上了片子的节奏与味道。

片子讲述了一家六口的夏天生活。

小清新的生活,淡淡的味道,宁静沁心而清香回味,犹如夏日午后睡醒呆坐在屋子里头脑意识朦胧时,口中含着的那口香茶带来的感觉。

很喜欢这种感觉。

远离了喧嚣炽热的闹市,走进了宁静祥和的小山村。

在空镜头下:青山缭绕、碧水晴空,暧昧的樱花树、绿油油的梯田,春野一家六口悠然安逸地过着小日子。

雨下得很大,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追着公车奔跑,临走前,男孩将天蓝色的雨伞仍在了女孩的公车上,然后,摇着手再见,笑的阳光灿烂。

爷爷去世后,一家人来到爷爷的房间,偶然翻出爷爷留给每个人的画册,画风淡雅清新。

幸子一直想要翻过单杠,但忽然间一朵向日葵在她身边开得灿烂无比,开到的小村庄,开到了亚洲,开到了地球,开到了宇宙,忽然间,她内心力量满满,一下子就翻了过去。

然而,这些也不过只是冠冕堂皇的噱头而已。

剧情因为导演根深蒂固的动漫情结,很快就喧宾夺主地破坏了先前苦心营造的古典韵味。

当故事中少年额头跃出一列驰骋火车的超现实画面登场之际,影片风格变得不伦不类了。

头顶大便死于非命的小流氓、神经质小妹不时幻想偌大的怪物、电车上两个忸怩作态的扮装者以及诸多荒诞不经的黑色、无聊的桥段,尽管不乏创意,却严重搅乱了影片的格调。

摘抄《新快报》。

 5 ) 生活的

放到半个钟头的时候都还没有看懂是在讲什么随后发现不是故事没有说清楚也不是自己没有看到而是潜藏在心里的期待;对各种故事的烂熟于心;被复杂的线索与激烈的冲突锻炼得像八股文一样的去揣摩情节,挡住了那些平实的东西好莱坞的编剧们有一个金科玉律在电影进行到八分之三的时候必须要安排一个小高潮展现人物之间的冲突把那些被爆米花撑着发饭晕的观众叫醒工业化运作的电影业惯坏了观众我们只要舒舒服服的靠在椅子上等着天才的导演一次一次的用出乎意料的情节撑大我们的双眼欣赏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那些质朴的东西生活化的平实的小情愫小起伏反而我们看不到了法国这样子的电影还会因为浪漫的情调吸引我们日本片这种不着痕迹的风格就真让很多人昏昏欲睡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波澜不惊的生活像我们身边每个人一样自己的小爱情,小烦恼,小追求可能是令我们厌倦的,绝对经不起大萤幕上耀眼的光芒在这个电影里同样给人亲近的感动所有的东西不会因为是在大萤幕上就华丽起来只被不露声色的提炼出来凝聚起来就算是一点点悲伤的事一点点焦虑的期许一点点的青涩也让人感到抚慰般的欣喜演员演的也非常出色里面竟然还有五十好几的三浦友和还有浅野忠信和土屋安娜如果现在给我一本高中时候看的书肯定已经没有办法读完了在好奇心已经被充分的满足的时候保持开始时的心态是多么可贵啊

 6 ) 茶の味-没有辉煌,只有延绵不绝的相续与日常

第一次遇见Katsuhito Ishii 导演的“茶之味”是五年前在国外旅行时的露天电影院。

在一众观影的笑声中,我睡着了。

只印象模糊地记住了那首表现形式些许夸张和怪异的“mountain song”。

昨天在小小的手机屏上重温“茶の味”。

午后未开空调的炙热,纱窗偶尔吹拂来的习习凉风,玉兰树上嬉耍的小鸟…甚至,我焦躁的心,和Katsuhito Ishii 的这部电影奇妙的组合成了多维画面与只属于自己的-与其说是观影体验,不如称之为“此心的夏日之味”~不知道导演是怎样做到的,镜头里的场景、细微的流动、声音的背景,甚至脑海中滑过的怪异想法,不知不觉的白日梦,在导演的电影中以层层叠叠、延绵不绝的层次与无限的延展表达出来。

从个体的角度,生命中本就没有所谓的辉煌与成就。

事会变,人会老。

普通人的生活里处处皆是延绵不绝的相续与日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相似,却有着无限的延展和鲜活。

那一帧一帧的小日常流动,一家人在门前树下发呆,各有各的烦恼和孤单,看似怪异的暖心爷爷,忙碌又孤独在家庭和事业中努力再努力的妈妈,每日高铁通勤疲惫不堪的爸爸,青春期害羞内向不敢表白的哥哥,幼小的、体会着比成年人更深层生命本质、但又因此而备受困扰的妹妹,在东京打拼表面酷酷的潮男达人,内心实则敏感害羞的叔叔…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自己成长和生活的影子。

没有激烈的故事。

一帧一帧流动的日常,每个人的烦恼,退缩,鼓起勇气,害怕,回来,再尝试,面对,放下…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问题,其中不乏怪异与尴尬的幽默,而时光,也在这当中不知不觉流淌。

两个半小时的观影,没有快进,没有同时做别的,没有像上次一样睡着,莫名的,心由焦躁不知不觉安静了下来。

或许,正是导演所表达出的那一帧帧流动的日常、与细水长流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令我感受到了共鸣,也得到了一种表达,这就是导演与电影的奇妙之处吧。

 7 ) 留住一切精彩却不为人知的时光的方法

离开了的心爱的人,田野间穿梭的火车,幻想中的庞然大物,头上的大便,地铁里的银河英雄,简单务实的一家,猥琐的匿名电话,幻想中的庞然大物,在沙滩变跳现代舞的人,打棒球吃饭团的暴走组,和心爱的女孩子一起回家的下雨天,供一群人发呆的老式玄关那首yama ya yama ya的大山之歌,以及爷爷遗留下的最后作品。

而我们的人生如果只能缩在一本微小的书留下来那会是怎样?

在水泥森林里的我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随机挖出一部片来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喝煎茶一边回忆着我自己那段短暂的一生里一切精彩却不为人知的时光……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天马行空的纯真想象啊!!!

 8 ) 天上一轮明日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把万姓统摄在一个“人世”里,需要一种宽广的情怀。

印象里只有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几可相比,小津其实不同,如果说小津是不着力的去讲故事,《茶之味》可算着力的不去讲故事。

从实用性的治愈来看,《茶之味》加入了大量的戏谑和北野武式的相声段子,不算经济的剪辑打消了我们从中织出故事的愿望,但在处理爱情和死亡时,却不回避悲悯,旁观的视角又使这悲悯更染了层淡看。

能入而能出,且不堕于空,如日行云间来去自在,又不甘被你捕捉猜度。

如果人间直如电影,也只是如果。

 9 ) 一家人要一起进步呀

今年五一到处人山人海,无票,拥堵,自己宅在家看完了这部慢节奏电影。

影片超过2小时,而且开篇有些荒诞的想象,需要耐心看。

取景地令人心旷神怡,日本是怎么做到有山有水有农田的同时,还能有路有店有城铁。

作物生长的整整齐齐,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田间的沥青小路也有公交来来往往,乡间的房子干净整洁,像是有人精心打理日常维护着,与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坐在院子里发呆,整个人都清静了。

尤其喜欢黄毛跳舞的小河岸,水流清澈,微风和煦,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家五口居住在乡下,父亲应该是使用催眠术的治疗师?

母亲是动画从业者,儿子高一,女儿小学,爷爷是画师,更是个老顽童,有些浪漫和童趣在身上,小叔借住在这里疗养情伤。

故事的最后,小叔走出了失恋阴影重回岗位,妈妈实现了家庭事业兼顾,儿子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弥补了先前错过的遗憾,女儿终于练成了单杠后翻。

爷爷用画笔默默为位家庭成员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安详的离世,离开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平淡温暖,适合一个人耐心细细品味。

不理解头盖骨上大便的回忆,黑帮和cosplay那条线的意义,以及出轨下属暴打老板的情节。

另外,早些年对艺术界从业者的刻板印象是从何而来,瓜壳头加粗框眼镜,花里胡哨的衬衫搭配领结或围巾,举手投足之间还有一些娘炮。

审美无能。

 10 ) 78场戏逐一解读,揭开《茶之味》怪异的秘密

解读《茶之味》这类文艺片要费点功夫,因为它的逻辑是用很多符号象征还有琐碎事件堆积起来的。

个人观点:这类影片如果不去解读,那就失去电影本身的一大半价值了。

反之,如果你从中解读不出一个逻辑来、找不出导演拍片的初衷,那么这部电影对看者来讲就是一部无理取闹、标新立异的烂片了。

废话少说,先来把电影按时间旅出个目录来:「电影目录」(可先看后文):1、男孩儿奔跑,女友乘坐列车离开2、坐门槛的小女孩儿和偷窥的爷爷3、坐在江边看划船的男孩儿4、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郊外景色、黑暗中通过的地铁)5、家中一家人吃饭(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户外江边景色)6、小女孩儿参加的学校集会7、小女孩儿听叔叔讲的故事(头骨)、叔叔讲故事8、小女孩儿的烦恼9、考古队的发现10、同学戏耍男孩儿11、男孩儿的烦恼(面馆事件、便利店事件)12、工作的母亲和左门槛的爷爷(看奶奶照片)13、城市中——自恋神经质的亲戚14、家中——对着小女孩儿唱歌的爷爷和下棋的父子15、眺望大山远处的叔叔16、男孩儿在教室遇见新来的女生并坠入爱河17、坐在门槛向外眺望的爷爷、女孩儿、叔叔、母亲18、躺在屋里的小女孩儿(看到灯罩上的虫子说笨蛋)19、小女孩儿到林中进去发现单杠;叔叔来到桥上发现打棒球的人20、叔叔和小女孩儿归来(偷窥的爷爷)21、男孩儿所在学校操场的热闹场面(摩托车队)22、独坐教室内的男孩儿(暴走社出现)23、兴奋的男孩儿(骑车、在屋中、去车站)24、男孩儿夜晚窥视女友、草地仰视25、男孩儿与父亲的列车奇遇(新潮二人组)26、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陌生男人打,陌生男人被棒球男打上车27、家中——一家人吃饭、下棋画漫画28、平躺在床上睁着眼的小女孩儿、男孩儿、叔叔29、城市中——办公室疯癫的亲戚被女同事打30、家中——水、手、小女孩儿31、小女孩儿起床离开、叔叔起床离开、男孩儿独自在床32、小女孩儿入禁区、叔叔见女友、小女孩儿翻单杠33、家中——男孩儿与爷爷戏耍34、叔叔偷窥跳舞男35、母亲、父亲、爷爷、男孩儿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回来36、叔叔与跳舞男37、母亲接神经质亲戚的电话,父亲回亲戚电话38、城市中:神经质亲戚给叔叔打电话39、爷爷家中洗澡唱歌、棒球男三人野外埋陌生男人后、出土40、男孩儿课堂上41、母亲家中工作(画漫画)42、变大的小女孩儿盯着课堂讲桌上的小女孩儿43、爷爷窥视小女孩儿单杠后翻44、小女孩儿浴缸洗澡45、家中吃饭(跳舞男)46、父亲给一家人催眠(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电视)47、母亲的世界、给小女孩儿讲述48、男孩儿参加学校暴走社49、爷爷乘火车进城50、动画导演来访母亲家中51、小女孩儿后翻发现陌生男人找到新潮二人组52、男孩儿在暴走社下棋53、小女孩儿与新潮二人组救出被埋陌生男人54、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向家人讲述被埋男人55、列车中的小男孩56、巨人小女孩儿坐屋顶仰望星空57、城市中、录音棚58、(三天后)三人录音棚录音59、父亲给病人催眠治疗(接电话)60、男孩儿暴走社下棋61、母亲、小女孩儿、男孩儿、父亲家中吃饭聊爷爷与亲戚的录音歌曲62、墓地下雨、学校下雨,雨中的爷爷和母亲63、男孩儿在暴走社与女友下棋、送走女友(下雨)64、父与子在列车中对坐,黑暗中的列车65、晴天,小女孩儿坐门槛66、城市中——母亲等在剧组看样片67、小女孩儿躺家中门口68、父亲给病人治疗中(接电话)69、女孩儿躺门口、起身,发现爷爷死70、一家人给爷爷送葬(没有叔叔)71、家中——四人坐门槛、进爷爷屋、发现图册72、暴走社中73、母亲家中工作(画画)74、小女孩儿后翻成功,向日葵环游75、景色叠化76、所有人物景色交错索引剪辑77、小女孩儿笑着离开78、结束初看《茶之味》,按导演的这个时间线去理解情节根本找不到北,电影前后情节风马牛不及,让人莫名其妙,更别说那些什么打扮奇怪的动漫二人组啦、叔叔奇怪的故事啦、被埋在土里的人啦等戏份了!

在看完影片第二遍后,我试着把剧情一个个写了下来,分了一下类:我大体用颜色把上面的故事情节线按一家人物角色划分了一下,分别是:「男孩儿的故事」、「小女孩儿的故事」、「叔叔的故事」、「母亲的故事」、「爷爷的故事」、「父亲的故事」;当然,还有家庭外成员的故事,分别是——「神经质亲戚的故事」、「新潮二人组(在列车上穿动漫服饰的两个年轻人)的故事」等。

如此分类不是没有根据的,大家可以看电影结尾,导演把所有的人物都索引了一下,就像小说的目录一样,只不过这个目录在结尾。

(这种索引手法在日本动漫电影中也有。

比如日本动画片《心灵游戏》)下面我们就用这来看看导演都讲了些什么事:「男孩儿的故事」(目录红色部分):

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没有自信,在学校不合群经常受同学戏耍的小男孩儿,在其失恋后一次课堂上又暗恋上了新来的女生。

他在通过参加学校的“暴走社”后意外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变得能融入群体了,最后他得到了同学包括那个女生的承认。

「小女孩儿的故事」(绿色部分):

讲的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小女孩儿总看到另一个巨大的“我”在注视着自己,这个巨大的“我”一直烦扰着小女孩儿,她试图通过一个“后跟翻”去摆脱,终于,在看完爷爷的画后她后跟翻成功了。

「母亲的故事」(蓝色部分):

很简单,母亲是一个试图找回理想的家庭主妇,她一天到晚除了做家务就是在家画漫画,终于她成功了,漫画被导演选中拍了出来,理想实现了。

「叔叔的故事」(紫色部分):

叔叔的故事更奇怪了,好像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是出去溜达看风景就是在家躺着,直到他城里的亲戚打电话求他录音,他才勉强答应,这一去就没回家,一直就留在了录音棚工作了。

「父亲的故事」:更简单:父亲不是工作就是在家下棋吃饭(没情节)「爷爷的故事」:

爷爷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偷窥家人的举动,一件事是进城录了一首《大山之歌》。

(其他人略)这电影也太荒诞了吧!

人物就像卡夫卡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神经质。

在文学和电影上有“荒诞派”风格,显然,《茶之味》这部电影可不是加缪那类人想表达的东西,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心细的朋友会发现,导演在人设(一家人)上思路很明显:他分别选取了人一生的各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条线就不难顺着导演的思路走下去了:他是想演人的一生。

拍人的一生难度可大了!

西方电影不乏这种史诗片,比如说《美国往事》、《灿烂人生》等。

如果非得把《茶之味》这部片概念成史诗片的话,那它绝对是一部另类的史诗片。

另类在哪,接着往下看...知道了电影的这条“描写人一生”的主线后,我们试着用这条线去探究导演是怎么向观众灌输自己思想观点的:《茶之味》剧情是块状的,块很多,我们得从从块和块之间找到蒙太奇对比。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那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和路,酒肉和冻死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讽刺效果。

这种文学对比手法在电影上就是蒙太奇。

日本电影的民族特色之一也在此。

参照这个手法我们再来看电影中的情节,从中给导演的观点分类总结:「导演对青春期(男孩儿)的观点」

男孩儿故事分两部分:融入集体后和融入集体前。

这是一个反应导演观念的强烈对比。

找到这个对比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关于男孩儿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个前后对比设计的。

回忆下:几个男生冒充女生写信戏耍男孩儿(融入前);学校同学观看骑摩托的热闹场面与镜头转向教室中独自坐着的男孩儿;男孩儿决定参加暴走社后的亢奋心情等。

由此看出导演的观点很明确了:他主张青年时期应该积极融入集体,不应该自闭。

面馆事件和便利店事件是对男孩儿这种社会自闭心理的解释。

「导演对童年(小女孩儿)的观点」

我认为小女孩儿的人物设计是导演在阐述童年在一个成年人心中的地位。

她的戏也分两部分:努力练后跟翻试着摆脱那个巨大的“我”、后跟翻成功摆脱巨大的“我”。

这两部分很滑稽,前后有什么不同吗?

思考后我意识到前后一个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决定了导演的观点):在小女孩儿后跟翻成功前(占小女孩儿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戏)自始自终没有笑过一次,只有在最后一个镜头,也就是电影结束前的一个镜头,小女孩儿笑了,电影结束。

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所有导演的观点都容在这个笑与不笑的对比中了。

「导演对成年人(叔叔、母亲、亲戚、新潮二人组等)的观念」这一部分是导演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批判。

批判又在哪里,观点又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找电影中隐藏的蛛丝马迹:电影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城市画面,分别在13、29、38、57、66场戏的开端,这不是巧合,如果是巧合导演就不会在这些戏开端都剪辑一个城市高楼耸立的画面了!

我们如果发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电影的又一大对比:城市与郊外的对比。

这个对比有什么意义?

「先来看叔叔」叔叔这个角色让我感觉很复杂、厌世、喜欢逃避。

从哪看出来?

从叔叔对城市那个神经质的亲戚的态度上看出,从他一天到晚躺在家里无所事事瞎溜达看出!

然而,在叔叔给亲戚录完音后就再也没有在家中出现,或者说再也没有在郊外出现,他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了,投身到城市中了。

这些剧情足让我们看出导演的观点以及对叔叔一类人的批判思维。

「再来看那两个穿着怪异的“新潮二人组”」

父子在列车上碰到他俩,父亲总是阻止男孩儿看这两个异类。

导演想要说什么?

别着急,如果我们看了下一场戏就会得知:父子还有那两个“新潮二人组”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一个落魄户给揍了一顿。

这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

记得安东尼奥尼《放大》中有这样一场戏吗:摇滚现场,吉他手砸吉他,众人争抢。

最后一人抢到吉他柄走出演出现场,把吉他柄扔到马路边连乞丐都不去拣!

这个蒙太奇和《茶之味》新潮二人组的异曲同工:导演通过这个蒙太奇讽刺了时下的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却胆小如鼠。

我们来通读一下25、26、39、51、52、53这几场戏,这是一个黑色幽默小故事——落魄男把新潮二人组揍了一顿,几个棒球男把落魄男载到郊外活埋了,新潮二人组和小女孩儿又把落魄男从土里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不言而喻,能看出这个就能看出导演的观点。

最后来看下父亲给全家人做“催眠”。

这段戏很奇怪,为什么催眠做一半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走了,去看电视了,好像催眠对他们不起作用。

自然,走的人不属于导演阐述的年龄段范围。

剩下的叔叔、母亲、跳舞男,包括后来父亲的一个女性病人,导演借父亲的“催眠”提醒了大家年轻人内心世界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潜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潜意识”有多重要多危险:回忆一下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的电视的内容就知道了(那个野人女孩儿)!

导演在这方面讲了一件事:人、社会、大自然的关系。

「最后来看爷爷」这个角色最好理解,他是导演视角的物化。

也就是说导演借爷爷这个角色把人的生命阐述了一遍。

阐述完后爷爷就完成电影的任务了,就死了。

说了这么些话一定有人质疑,这么分析电影有必要吗,也许人家导演没想这么多,人家就是凭感觉拍的!

我当然相信感觉的重要性,我更相信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上千个镜头,这些镜头的排列组合不是巧合,是建立在一种逻辑之上的。

没有这种逻辑导演是完不成这部电影的。

又有人会问:导演既然有这些思想,干嘛弄的这么神秘这么隐晦!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导演把这些思想弄的戏剧化,弄得让大家一看就懂,那么这部电影还会有“茶的味道”吗!

所有的这些电影中的琐碎、荒诞、隐晦决定了这部电影的风格!

这就是一部艺术作品的风格所在,仅凭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而没有风格的电影是称之不上好的艺术的。

相信像这样分析电影后,你会得到更多的看电影的乐趣。

原创:太虚宫更多精彩电影分析,请关注公众号:星期五文艺

《茶之味》短评

emmm 好无语的特效 无意义的long takes

6分钟前
  • 闲鱼吃米粉
  • 较差

这跟好看不沾边吧…这也太抽象了

7分钟前
  • 厌火城主
  • 很差

可能是没又仔细看的缘故 留给以后继续看。 觉得没有意思。

10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你神经

12分钟前
  • XXL
  • 还行

❤!

17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实在太缓慢,慢的我快睡着了减一星....= =

18分钟前
  • 二十世纪的芥末
  • 还行

比茶还淡的忽悠片~这部片的龙套大牌有松山健一加濑亮泷泽秀明冈田义德草剪刚

22分钟前
  • Dodo™
  • 还行

说不出什么,但就是觉得很棒,很美好

27分钟前
  • 熊猫七兵卫
  • 力荐

最近看个日影就有浅野忠信和寺岛进,这部俩都齐了...小女孩可爱死了!简直日本的韦斯安德森嘛!

30分钟前
  • theo
  • 还行

春野一像有甲亢,因为坐月子剪了短发的哺乳期妇女,不像青春期的男孩…看起来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激素脸水牛背的猥琐生物在对着土屋安娜自慰 超ex超不适

34分钟前
  • Eros_2049
  • 较差

非要说的话,爷爷的礼物

38分钟前
  • 神楽茄子
  • 较差

想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43分钟前
  • 力荐

便秘怪鸡奇想片。土屋安娜那时还是嫩模。龙套强大。

48分钟前
  • 黄石道人
  • 推荐

字幕太无语了。。。

53分钟前
  • zhuang_jay
  • 还行

美不胜收的乡村风光,温馨谐趣的生活碎片,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懒洋洋的节奏,真好。

55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年代感很强的 想象力很飞的日式乡村电影

57分钟前
  • 赵找找
  • 还行

我觉得很无聊,不知道在干嘛

58分钟前
  • 深山夏牧场
  • 较差

缓慢而有趣

60分钟前
  • 季轩
  • 推荐

再一次被文艺片锥死在路上。

1小时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较差

没有激烈的高潮起伏的情节,就像是一个人在夏日午后的闲暇时光漫无目的的想象,但是那种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喜爱。最喜欢的一幕:爷爷死后,一家人走进老人的房间,发现疯疯癫癫的爷爷为每个人都留下了一册画本,原来看似疯癫的老人却也观察和了解着每个家人的可爱之处

1小时前
  • saty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