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我见过的最能杂揉的拼盘!
血腥?
——开头没几分钟男英雄被爆血浆,接着群众演员被剥去面皮。
科幻?
——长的像异种的(就应该是个异种,繁殖能力超强)怪物到死都不知道哪来的,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智商——看不出有计划的攻击,除了没啥大脑的给自己化妆——非披着个牛尸体——这不闹呢吗,批这个也能爬2楼,也能神出鬼没。
恶搞?
——小怪物和”诈尸还魂”的独腿女大嫂来“咬”;男英雄来提醒大家,威武形象就保持1分钟就被爆,真是身体力行的说明怪物的迅捷和嗜血啊!!
黑色?
——两白痴为用早就该死的“活人”做饵争执?
——断腿的时候可是猛喷血浆,也没有人给急救,这样的也能活20分钟?
她自己是异空间血库吗?
错了,是在20分钟后苏醒过来。
如果大家肯定这是有道理的,那十面埋伏里小张挨4刀撑了7、8分钟太失败了。
咋也要挺个1小时才行啊;还有女英雄在外边兜好几圈后“瞬移”——因为镜头里没有交代,我就理解为瞬移——2楼不幸被狙的事实,也在探讨人性吗?
啊?
……且不说剧情的空洞。
光是怪物的无脑造型和举动:1.忍者神龟似的3指,看不出他怎么能剥去脸皮;2.尖牙,牛蹄?
我没看错吧——肉食动物有蹄子?
不用爪子?
;3.开场时的迅猛无比,爬进2楼追人的默默唧唧——难道你就是靠镜头摇才快的吗?
而且直接造成4.弟弟被门夹住!!
——谁家怪物会用生殖器,就一个软管来追捕猎物?
我靠!!
导演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了?!!!!
低成本小电影,几个人一间屋子拍完整个电影。
特效做的不怎么样,剧情也是凭空架设的,怪兽怎么来的,是什么东西也没说明白。
每个出场人物序和命运并不搭调,应该是导演故意安排的,但不知道导演这样的安排是出于什么心理和目的?
怪兽每次出现太快了,明明都花钱制作了特效,好歹让观众看清楚才有意义吧?
辛辛苦苦拍出来却又不想让人看清楚,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一件香奈儿,但一年就穿一次,这有啥意义?
特效是我看过的最近几年恐怖片里最差的。
残肢,眼球,番茄酱看起来竟那么的有喜感。
丝毫没有恐怖成分在里头。
这样一部垃圾电影,连1都是这个样子了,同样的套路和模式,居然还要拍2,和3,真有那么多恶趣味的观众喜欢这样一个无聊的电影么?
对于恐怖片而言,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无非是不按套路出牌,观众们期待创作者能给出一个独具一格的展现方法,创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着观众的关注点,并改进自己的创作方式。
然而在恐怖片渐渐的创新乏力之后,创作者们在创作之余就会陷入到一种江郎才尽的境地,于是,一些恐怖片的框架便被渐渐的定型了,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逃离不出来这个框架。
在这个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就有意义了,如何能在这个框架外叙事,就成了考验每一个创作者的难题。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兽餐》讲述的是一个反套路的恐怖片,但反套路的本质是什么?
实际上还是套路。
一个荒野小酒吧,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夜幕降临,他们开始狂欢,狂欢之余,酒吧的门被撞开,一个浑身是血的神秘男子闯了进来,酒吧的所有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男子身上。
男子紧张之余娓娓道来,门外有着一群怪兽,他跟自己的妻子被追击,酒吧的人要想活命,就必须听他指挥来迎战怪兽。
众人面面相觑,究竟是男子疯了,还是他所言不虚。
犹豫之际,男子继续着他的演讲,然而一瞬间,呆在窗户旁边的男子便被怪物拖了出去,男子身死,酒吧中的所有人开始意识到灾难降临。
大家同仇敌忾,都想着要如何逃命。
《兽餐》是一部反套路的恐怖片,基本上我们在很多恐怖片中的逻辑在本片当中并不适用,而且被创作者一一抛到了故事的对立面,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所有人的死亡方式都被打在了荧幕上,但是当我们循着这种方式去看待几个角色的时候,却不会如愿,这就是其一。
其二,几乎观众们所认定的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谁先死,谁后死都被推翻了,看似最应该成为主角的主角在一开始就噶了。
看似最应该成为配角的配角并没有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笑到最后,而那些不起眼的角色却能活到太阳升起来,这对于创作者来说,似乎是一种游戏,一种别开生面的游戏,这个游戏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玩这种反套路的游戏本身就挺有意义。
该活的不活,该死的不死,这就是创作者的初衷,举个例子,原本恐怖片当中,被怪兽咬过之后,就会变成怪兽的同类,而且第一个发现这个现象的人一定会被咬伤,当你用这个逻辑来期待本片的时候,你会继续失望,胖子被怪兽咬了之后,他确实是开始了变异,但第一个发现的女人却轻而易举地杀死了胖子。
此外,通常情况下被认为必死无疑的背叛者(大家拖住怪兽她去开车,结果她开车自己跑了)在本片中却顺利逃亡。
而被认为是黎明时分开车逃亡的主角团,本应经历车打不着火的尴尬境地,但最后却依旧顺利逃亡。
创作者反复的用这种常见的恐怖片套路被推翻的逻辑来重新建构自己的逻辑,这对于观众来说是充满着新鲜感的,毕竟,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一种全然不同于一般恐怖片的逻辑,当这种一般的逻辑被推翻的时候,观众们自然是感觉到兴奋的,但这仅仅是固有逻辑被推翻的兴奋,并不是兴奋本身。
兴奋本身是什么呢?
当然是恐怖片的创新,即便是我们认为本片推翻了固有的恐怖片逻辑,但在核心问题上依旧是没有过多的新意。
当观众们的阅片量不断的上升之后,就催生出来创作者的创作能力要不断地提升,如果一个创作者走在了观众的前面,他自然而然地就能收获一些独树一帜的新作品,反之,观众们就会对于现有的创作类型感觉到厌烦。
为什么要反套路,原因就在于当创作者采用套路进行创作的时候,就如同写八股文一样,初看对仗工整,看多了就会容易厌烦,因为所有的对仗工整不过是循规蹈矩的复制粘贴,当观众能从上一个场景猜到下一个场景的时候,创作就需要反思了,是不是要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是不是要开发新的创作类型,是不是要别具一格讲故事,是不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核心等等。
如果一个创作者能迷途知返,那么观众还是能接受的,反之,就会被观众抛弃。
而本片这种反套路实际上依旧是一种套路,即便是创作者认为自己已经反套路了,即便是观众们也认为这是反套路的,但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它依旧是没有跳出创作逻辑,因为本片并没有创新,只不过时时刻刻将自己置身于套路的对立面,他所面对的依旧是套路,只不过将所有的套路的逻辑做成了相反的。
恐怖片需要创新,几乎所有的电影都需要创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加新颖的展现形式,这虽然是严苛的要求,但并非无法达到,电影工业完善和完善中是两个概念,观众们还是不喜欢它变成完成式。
……你好,再见
这什么跟什么呀,怪物来得莫名其妙。
不是说恐怖片就卖血就行了,好歹也要有些剧情吧。
一群没有背景的人和一群没有背景的怪物,荒郊野外的小酒馆,上来就打,打完结束。
而且,人物太多了,虽然上来就死了不少,但丝毫没有铺垫直接进入主题还是让人对人物关系一头雾水。
Hero闯进大门,义正严词,一副救世主的架势,俨然是要靠他帮众人逃出升天,但话音未落,分分钟被秒杀。
也未免太搞了吧。
但最搞的莫过于怪物超强的繁殖能力,发现孩子死了——做爱——新生命诞生,用时1分钟。
但不得不说拥有如此天赋的怪物居然严格遵守计划生育,在孩子死后才要二胎,并且生完二胎自主做了结扎手术。
袭击敌人用那玩意,这样的怪物有成为电车痴汉的潜质。
也许导演真的惦记着探讨一下人性的,但连剧情都没有的故事怎么探讨,太单薄了。
而这样的故事最后似乎还要留悬念,难道他还要拍续集。
晚上一个人看,本来是想找兽餐2的,居然下载来是1,因为第一部在很久前看过,但没留下太深的印象,现在再看,真心发觉很好看,我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觉得不好?
有必要每部电影都要给你什么小故事大道理还是什么领悟觉悟么?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从头笑到尾,这就是好看的原因,真的很娱乐放松,或许是我笑点低,如果看了没笑那说明你和导演tone不合咯。
文/公元1874对恐怖片这个片种我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是喜欢这种现实生活里不常见的血腥快感,另一方面则恨各类恐怖片的大同小异。
以血腥类的恐怖片举例,基本剧情都是一堆人困在一个地方,然后被怪物袭击,然后有人死,有人逃出去,卖点就是那些死相各异的可悲配角们。
这种套路看得多了,偶尔也会觉得烦闷,所以到后来,很多恐怖片我都是快进看的,更别提那种一惊一乍的,慢动作和长镜头多得要死,女主角的背后总是有邪灵,总是主角以为自己脱险了转头就发现怪物……谁来拯救恐怖片呢?
《兽餐》是当年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搞的“绿光计划”的获奖剧本,说来这个绿光计划也有点意思,一个真人秀节目,目的旨在选出优秀的电影剧本来将之拍摄,这个构思不错,可惜由于收视率惨淡,商业卖点低,最后被砍掉了,而这部《兽餐》在拍摄完毕之后也没找到发行商愿意大面积发行,最后只能匆匆上映几天就下线,变成DVD流水线的产品,一拍就拍了三部,投资一部比一部低,而制作也只能往粗糙的CULT上靠。
作为首部曲,《兽餐》还是有着它足够多的特点。
例如每个角色的定格特写和解说字幕,就充斥着主创人员别具一格的恶趣味,这字幕上有名字,有能力,有职业,还有“寿命”,只是作为观众的你千万别被这字幕给骗了,例如上面写“他会拥有一个美丽幸福的生活”,20分钟后这个角色就挂掉了;写“凌晨凄惨的死掉”的,结果却活到了最后。
本片出场角色众多,以致于影片前10分钟全是在交代这十多个角色,当交代完毕之后,随着貌似男主角的英雄端着散弹枪走进酒吧里,故事就马上开始杀戮情节了。
当然主创的恶趣味并没有停止,这位英雄很快挂点,长达一个钟头的酒吧攻防战开始了。
虐杀过程很有趣,也很好玩,碍于投资所限,怪物并没有几个全景,不过这样也使得片子更抓人,看不清的永远比看得清要让人恐惧。
影片里有不少让人恶心反胃的镜头,例如那个胖子满身的蛆,还有怪物的绿色汁液,以及身体皮肤逐步腐烂的过程,这些都是一部优秀或者不优秀的血浆片必不可少的段落。
《兽餐》的故事中规中矩,无甚惊喜,不过鉴于主创的恶趣味一直坚挺出现在影片里,所以会让好这口的观众有看得过瘾的感觉。
说起来,《兽餐》比起《僵尸脱衣舞娘》这些同类讲述发生在酒吧的血浆片都要好,颇有点《杀出个黎明》后半段的范儿。
热爱这类电影的观众,值得一看。
影片要是这么排也许会好一点:1.既然没有惧惊,就不要非得加上一个原因,弄个怪物出来为了向肇事者报仇,实在过于搞笑了。
还不如就是神秘野兽无故伤人事件来得直接。
2.血腥到底,影片开始还是不错的,很块就进入了杀戮,后来节奏有点慢了,杀得也不够狠,应该杀光所有人,剩下4个实在太多了。
3.减少或者渠道噱头。
片中不少的噱头到后来都没有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微乎其微,比如每个人开场的介绍、开始的时候那个后来浑身是肉芽在地下室支起的窗子、人兽XX的镜头、最后停下来的车等等,这些噱头真的无足轻重,你放上去了反而会显得不专业,幼稚。
如果是这样,也许我会加上一颗星。
楼上居然有个朋友盛赞此片,还说反映了人性……实在不怎么样。
整个影片都在没必要地晃动——小成本电影也不一定就非得这样啊——黑糊糊地也看不清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谁谁死了,怎么被怪物吃的……怪物的造型也太陈旧了。
情节也弱得可以。
想幽默一下的地方也失败的说……从头到尾的脏话更是完全没有必要。
什么玩意儿啊。
想通过看它来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是妄想了,甚至连恶心的感觉都没有。
这是谁骗我下载的啊……看来,类型片想突破,没点儿绝招是不行的。
照韩国的《怪物》差远了。
是一部速度感很强的恐怖片,怪物的攻击接踵而来,由不得丝毫的喘息。
影片衔接还是很到位的,没有繁冗拖沓,毕竟这种小成本的B级片宗旨就是血浆和死人,给观众直观的感觉就是最直接的表达。
影片中也不乏搞笑的桥段,别说还真把我逗乐了,大家可以亲自去找找看。
影片血腥恶心但看惯了其他题材的电影,再看看这部《兽餐》,做个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部纯正的B级片什么是B级片?
当年震撼中国录像带租赁届的群尸玩界就是其代表之一疯狂的情节 粗口 恶劣的道具和特效 最关键的——大量的“番茄酱”要的就是这种低级的刺激手段 直接 过瘾
低廉重口味恶搞片,对杀人怪物片的各种套路的调侃和挪用,就是过于廉价,廉价到让人提不起兴致了。
跟杀出个黎明是一个风格的
啪啪打各种B级片的脸啊
没几个镜头看清楚了……
惊奇的发现我竟然看过
有一点点恶趣味
前半段非常精彩,然后就每况愈下后继无力。
女主不错
没后面2部那么扯
大战异形怪兽
虎头蛇尾的片子
果然人肉横飞
解构与讽刺给一星,合我胃口的密室受困设定给一星,其他一无是处。
无聊的小成本制作~
10多分钟就开始直奔主题没有多余的情节铺垫。血浆到处飙,节奏快,过瘾。
画面黑糊糊的,差评
夹杂仁义道德的B级猛片~
意义在哪里?要看血腥暴力,有更好看的,这算啥?片中三个妞都不错。
直接,果断的怪兽电影!结尾逊掉了,过于泛滥的所谓悬念铺垫!
可看做另一版的《杀出个黎明》,搞笑又刺激,酣畅淋漓的人兽对战!这部电影中没有谁是真正的主角,也没有所谓的英雄,一切只是为了生存~最后爆发的单身妈妈长得有点像凯特·贝金赛尔,挺有味道!让我看爽的Cult片至少给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