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siff2019🔹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不断有人物走进画面又离开,每个人似乎都肩负着诉说一段历史的使命。阴沉的天空和弥漫的雾气,来回出现的庞杂的意象符号,晦涩的政治隐喻,七个章节,最终拼凑成一段完整的史诗,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上影节第一睡,睡了20分钟)
七个带有隐喻的故事,镜头的调度仿佛人群中的游魂。大量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的运用,增加了影片理解的难度。
神经病,还好当年没在柏林电影节看这部。
这是献给末日世界的悲歌吗?尽管影片的情节杂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观影时却被忧郁和凄凉笼罩。幸好最后一段女主人和小女孩合力拉着木马前进,才让人感觉一丝希望。其实这样的电影你是不需要搞清楚情节的,只需被导演的情绪带领着慢慢往前走就是了。
亮点颇多,想法很好,艺指摄影尤其棒,分分钟想起你塔。感觉编导有意模仿,模仿得还不错,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厚重感?具体我也说不出。为啥现在的毛国不如过去的毛国好看了呢?短发sasha太漂亮惹。chap5注意力极度分散了一段时间...【想了想,其实跟你塔一比,最缺的是那种氤氲、水汽的视觉感受...
一个被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国家,未来笼罩在过去的迷雾中,而现在难以把握,每个角色被不同群体附身,在巴别塔中说着不期待回应的话语;摄影美学顶级,但镜头叙事密度未能匹配表达的野心
不知为何他的电影总让我有一种距离感,感觉最好的进入方式是自己翻译一遍(?)/ 晚上想起莫奈的一些话,是啊,何必理解,喜欢足矣。 // 190618 SIFF 导演见面场 “反电影”“别想太多,没那么多象征意义” 我还需要并且也会再看很多遍
又一部让我思考起演员演戏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说什么吗的片子,但是看他们演的还挺认真的。cue了一堆文学艺术大师,放置了一堆视觉符号,然后我就看到郭德纲学俄语,郭德纲开推土车压死人,和其他一些旧时代新时代中国人不买东西日本人爱买东西非法移民最英勇之类有的没的…说装逼空洞不说人话吧,又挺喜欢第三章的,地产律师重复的梦,梦回苏联解体前夕,对话早故并且被遗忘的童年小伙伴,“-除了你没人会梦见我,没人记得我”“-但我会梦见你,每晚都会来找你”竟然有点鼻子酸。
充满诗意的电影,然而我的逼格不够用了。
史诗野心在萧瑟凄美画面中搁浅。
气质是我喜爱的一类
很闷的一部片子,过度个人化和意象化,以至于难以看懂。场景不错,看着就冷。
七个章节只服务于一个主旨。天气预示世界末日。原来未来就是雾霾与天地模糊一片?对白故弄玄虚得令人生厌。通篇的象征只是掩盖拍摄手法的拙劣。环状结构是唯一可读方式。还有科幻到底在哪儿?太难看了。 西安电影节第四部。
垃圾
我要疯了,这都表达的什么啊
俄罗斯后现代生活切片,整部电影笼罩在阴沉云影里,落雪加上俄罗斯的冷潮,映衬着那段无法剥离的历史。七个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剩框架的烂尾楼置身于茫茫雪原,恰似俄罗斯当今的处境。构图以及场景搭建都颇具大师范,缺点是人物立不起来,不然它不仅仅是切片,而是一部展现俄罗斯过去以及未来的史诗。
软到没有感觉的科幻 挺闷 也就看看画面了
荒凉的末世画卷,冰冷的不止钢筋水泥,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有人都在困惑,所有人都在寻找,有的寻找一个人,有的人寻找一个真相,有的人则是在找寻新生活的方向。幸运的是,有几个人找到了她们想要的。
非常庸俗平淡的故事集合,看不下去
唉唉唉,其实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