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妮可
Nico,摇滚女王的最后岁月(港),Nico,地下丝绒之后(台)
导演:苏珊娜·尼基亚雷利
主演:崔娜·蒂虹,安娜玛丽亚·玛琳卡,卡瑞娜·费尔南德斯,桑德尔·丰泰克,约翰·戈登·辛克莱尔,托马斯·特拉巴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语言:英语,德语,捷克语,法语年份:2017
简介:60年代,妮可因为和地下丝绒乐队合作,并在安迪·沃霍尔的提携下走红。后来妮可为了证明自己,开始了她的独立创作生涯。在影片中,妮可独立创作了近20年后,人们仍然只记得她当时和地下丝绒乐队的关系,她为此感到十分苦闷,决心要改变人们对她的印象。详细 >
音乐是好
女主演得真不錯 聲音質感真的有點nico的感覺…第一幕室內戲nico把門關上掏出錄音設備開始錄熱水器聲音有點geek笑出聲了 原來兒子進搶救室她走進去做聲音採樣的故事發生在這一時期嗎我還以為是小時候的故事 官中翻譯「妮可,地下絲絨之後」有點噁心請不要把nico的職業生涯以vu為中心劃分為兩個階段好嗎她離開vu後自己做了整整二十年的音樂!另外:ari前年死於海洛因過量。
女主独角充满震撼
近年最好的音乐传记片(至少好过次年的盛夏),但离够好还差一口气。
IFFR2018。最后一天,最后一班shift,最后一场电影,最后一次scan。演出与医院的画面交织,竟感觉鼻子酸酸的。明年welcome to meet the humans of planet IFFR。
西方话语输出视角下的讲述方式,不时穿插的安迪沃霍尔片段也十分出戏。将一个人的特质,刻意、造作到了一种符号化的程度,一种强加的追忆。
煙與霧。演員讚。喜歡萬聖節燭火。布拉格演出,還有很多像是結尾的段落。
走进巡演后台系列节目
6分,有几段仿真到像纪录片。
燃烧过后的日子@小西天
布拉格那场演出印象深刻。#siff
挺遗憾,就在看之前对nico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地下丝绒
就……记住了一首歌
女主演的不错啊,尤其几场现场演出的戏
#Montclair film festival, 放映事故 影片一个小时后故障,之后声话不同步
SIFF2018…7/10 看來是真樂迷了,視角沒能嚴守、敘事邏輯或缺都不成問題⋯⋯橫移鏡頭下的明日派對就夠哭的了。I’ll have it hideous as life it is…
SIFF2018观影,很好看,也够丧,不辜负我为它早起8点半就到了电影院一分钟也没有迟到。作为传记电影,选择的时间段很好,就是在Nico去世前的三年。所有人都仰望她的过去如一段传奇,她却厌恶地不想再提,儿子父亲是谁也不想再提。她有新的音乐,虽然音乐对她说起时不重要。布拉格那个地下音乐节太赞。
对Nico的印象之来自地下丝绒和切尔西女孩,不过这电影是Nico的传记吗?明明就是Christa。
对于不熟悉主人公的观众来讲,这样另类的传记电影在塑造角色上并不算太成功。但还好有这些震荡波一般的音乐来帮助我们很快进入角色的主观,并爱上Nico最后这段追求独立,摆脱名利标签的岁月。伴随着<big in Japan>,我们会明白,在随时可能到来的下一秒以前,我们选择的,大于别人赋予的。
拍出了伪纪录片的效果,有那么些片段,我误以为女主就是Nico.她还活着。臃肿,迟缓,被毒品折磨,人生的后半段,依然无法和世界及自己和解的Nico,坐在桌子上对他说,“想成为一个elegant old lady";她在他面前,大口地咀嚼着意大利面,说到,自己就是很爱吃,为什么要节食?。。。那些时刻,她既脆弱又天真。和在舞台上因为不满意乐队而暴怒的她判若两人。童年阴影折磨了她如烟花般璀璨却寂寞的一生。"I've been on the top; I've been on the bottom. Both are empty." 最后三年,她变得更加暴躁,空虚,没有任何安全感,几近out of tune的歌声有如她out of tune的晚年生活。无论如何,她死在了所爱的Ibiza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