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剧情走向会是女主作为男主的真爱,能透过皮囊看本质,总能于万千陌生人中一眼找出男主,然而我还是太天真了。
男主能接受一天一变的自己,是因为他内心自然笃定自己是谁。
但除他以外,旁人哪一个能有这份信念?
无论男女,人始终都是视觉动物,哪怕心里明白眼前这个就是爱人,却还是会因为眼见的陌生而心生抗拒。
观影中我一直在开脑洞:“男女主相认的契机是男主主动去牵女主的手,主动权完全在男主哪里,那万一哪一天没人来牵手了肿么办?
”这也正是影片中段女主第一次对这段恋情感到害怕的原因。
“女主要是要跟男主分手,但男主放不下于是黑化成跟踪狂,每天变成不同面目骚扰女主,女主会不会因此得人群恐惧症?
”这是我阴暗的小脑洞。。。
后半段的波折,虽残忍打破浪漫,但合理且现实。
谁叫男主得了一天一变的病,就是天煞孤星的命。
倒是最后男女重新在一起有狗尾续貂之感,只能希望最后女主能掌握那个“只因在人群之中看了你一眼就能找出你”的技能吧。。。
天马行空的素材本以为无厘头对不对。
一直到中部都觉得好温馨好幸福忍不住随着剧情嘴角上扬。
到下部的时候开始变得现实而虐心。
谁能轻易接受这样的变脸恋人呢?
对世俗言论对家人对朋友怎么交代怎么介绍呢?
短暂的分离是更为刻骨铭心的相爱和相守。
爱情能解决所有问题也摧毁了所有这句台词印象深刻。
看到最后不免让人前后倒置来解读更为妥帖。
以及最后女主的一番告白也是催人泪下。
wu zen啊我不痛了。
即使再痛苦,也比不上没有你的煎熬。
女主美丽的不施一丝浓妆就美的恰到好处,这部戏是没有男主的戏或者说男主是集万千演员于一个角色的戏。
很精彩,男女老少。
最后的求婚场面把他们相处的不同的每一天像快放一样再次重现,实在是经典。
每天早晨醒来 ,睁开眼,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那个人会以什么面貌出现,男人、女人、小孩、老人。
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内在美讲述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一样的内心,千差万别的外在。
禹镇在18岁那年的早晨醒来,每次醒来都会成为另一个人,对于他而言,每天都是全新的。
多么匪夷所思又特立独行的。
在惊慌失措之后,大概是和平相处。
所以,他的屋子里有男女老少生活装扮所需的各种物品。
他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只有妈妈和竹马善白知道。
他是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产品的特性便是“孤独”。
禹镇每天都会去一家家具店,那里有他心爱的女孩——李秀。
他喜欢她讲解家具时温柔的表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或许不需要年岁渐深,他都能笃定地相信这就是他心中的挚爱。
禹镇一直踌躇着和李秀约会的时机,直到他变成英俊的小伙子,他才敢发出邀请。
李秀和他在一起有一种舒适安心的感觉,古董市场、手工作坊,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天 。
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和自己频率一致的人简直要感动得热泪盈眶。
禹镇为了保持自己的容貌,一日又一日的坚持不睡。
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在地铁上打了个盹,醒来却是形象邋遢的大叔。
他就在站在李秀身边,李秀却认不出他。
他不接电话,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纠结犹豫后,他决定向李秀袒露心扉。
多么难以置信,出乎意料。
冷静过后,李秀亲眼见证禹镇的变化,并看到他每天所录的视频。
爱情的吸引战胜了隐而未发的不安。
他们开始了热恋。
禹镇认为他能够让李秀体会到更多的爱。
然而,爱情能解决任何问题,但也是因为爱情把什么都毁了。
姐姐看到李秀手机里各色合照,同事调侃李秀每天和不同的人约会。
匪夷所思的故事又有谁能够相信呢,她日日难眠,只能吃抗抑郁的药,向心理医生求助。
她始终爱着他,不愿意离开他,却为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她不知道该如何寻找到他的踪迹,人海中,他可以是任何人,她只得站在原地等待他的认领。
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分手之后,李秀到捷克寻找禹镇,两人决定执手到老。
李秀想清楚了自己爱的是禹镇的内在,是那个和自己无话不谈,心意相通的人。
因此,无论他是什么样的 都不要紧。
爱,就是跨越层层藩篱,终于能够看到山明水秀。
普通人的爱情,自然没有这样的戏剧性,但未必见得没有烦恼。
地久天长的爱情本来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
爱情,是个很大很深的话题。
从身体本能开始,加之社会舆论效应,有大部分人在追寻另一半中,出现在其他很多爱情电影中,或暧昧、或温情、或缠绵、或愤怒、或纠缠、或爱你爱到杀死你、或迷恋身体、或明明相爱不能在一起...stop!
太矫情了!
抛开皮囊说爱情?
愤世嫉俗的哲学家们会挑出来说,大方承认看外表有什么不好?
这部戏里的男主角不也是挑自己觉得肯定能吸引住女主的变身期去表白,约会现身当天是老奶奶角色就强迫自己睡觉换个性感的李阵郁出现?
这才是爱情的最初真谛,用自己最好的那面去换取一份爱情,别说不真诚,基本上没人会让自己最糟的一面呈现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这个,是本能。
看着,看着,我有个很深的疑惑:为什么变化的是男生,如果睡醒变化的是女生呢?
反正无论性别都可以经历这种变化,如果这样,那么问题来了,男生会像韩孝珠一样做电影里的选择么?
不能挑起性别战争,但是答案总觉得不言而喻,社会角色和性本能启动不同对吧?
当发现这个主角性别设置后,电影不再温情,总觉得导演说了个很有哲学意义的故事。
面对一个变化脸庞但是内心不变(假设内心没有变化),这种被称之为“永恒的爱”即无论你成为怎样的人,我都爱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女主角面对的压力是没法和人说自己的男朋友是谁,在爱情社会功能方便出现障碍导致的心理压力。
如果事情反过来,男人们会有这方面的压力么?
看影片中男主一开始被迫离开学校,离开朋友的举动上,可以判断社会功能障碍也一定有,但是爱情功能障碍是否有呢?
如果你是男生,身边的GF无论男生,老人,小孩,丑女,你是否都能接受呢?
曾经标榜男生是痴情的动物的一个笑话就是,无论我多少岁,我都只爱18岁的美丽的女孩,每天换一个脸庞,如果都是美女的话,也许,不错哦?
导演在拍摄中有对话出现的场景基本上是能看得过去的男生,当大叔、身材有点走样的男生、普通的男性角色出现时,基本上很多没有台词,这里的设置是在说爱情的残酷性么?
得承认,出现帅哥的时候,女性会认真看下去,而老头出现时我们脸上还是会无法控制的抽搐一下下。
一如自己的发小变成自己心仪的女生时,男二提出的“过分”要求,这些都是很好玩的小因素。
最后回归在捷克的查理大桥上,求婚以及不断变身的镜头闪过,我向身边的女生提出这个问题:你能接受你BF每天都长着不同的脸么?
答曰:NO;问题进一步:你能接受你BF每天都是帅哥脸但是这张脸还是不一样么?
停顿了一下之后,答曰:还是NO。
下次我找个男生去问问。
还是在看电影预告的时候,就被节奏感强烈的BGM给吸引了,弹幕里闪过一条:BGM---True Romance by Citizens!立马下载下来,单曲循环,很是带感(顺带一提,当初网易云音乐里这首歌评论几十多条,现在已经过百了,很多电影观光团,嘿嘿)。
听着这首歌,我一直思索着,用这首歌作预告片的配乐,总该有些用意吧?
True Romance,会不会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之一呢?
现在看完了电影,我想,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印象很深的一幕,孝珠(李秀)和树里(禹镇)不盖棉被纯聊天,李秀问禹镇:“为什么,是我?
”是呀,从十八岁开始每天早晨以不同形象醒来的禹镇,长得帅的时候可以去酒吧约漂亮女孩子的禹镇,接触了那么多的人却只有妈妈和童年死党善白知道自己秘密的禹镇,为什么会选择李秀,为了她想要一辈子都不睡觉来保持外貌不变,为了她开始觉得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既不方便又辛苦,向她坦白了自己几乎向所有人隐藏的秘密,想要像个普通人一样,一直和她在一起?
电影本身,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李秀和禹镇,可以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心有灵犀一点通。
禹镇最先被李秀吸引,因为她对椅子的见解和自己惊人的相似。
而李秀对禹镇呢?
“听到这曲子吓了一跳。
” “为什么?
” “就是……好像跟我有点像,禹镇先生。
” 共同构想的“扬声器桌子”,在妈妈开的针织店(?)里看中同样的毛线戒指,这点点滴滴,似乎都透露着同样一条信息:他们两人是多么相配。
影片的后半部分,李秀问自己的爸爸,想念过世的妈妈吗?
如果妈妈还在身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爸爸回答,应该是一起变老吧。
影片的结尾,禹镇的妈妈也坦然对丈夫说,想在已经没有以前的那些害怕了,却开始害怕两人不能相互陪伴,不再相爱。
突然就想起了cold case第四季里很伤感的一集,forever blue。
Lily对Jimmy说,But that kind of thing, comes around once in a lifetime and you got to hold on or you'll lose it. Coop was right, you were the lucky ones Jimmy.茫茫人海,多少人穷尽一生也找不到彼此的真爱,如果能遇上对的人,实实在在是幸运至极。
可却有多少人,因为害怕在一起的重重阻碍,而放开了彼此的手,殊不知这样的机会可能今生仅此一回,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what is a friend? --- A single soul dwelling in two bodies.我想在这里篡改一下。
what is true romance? --- A single soul dwelling in two bodies.心有灵犀的两人,一起做爱做的事,这是我眼中的浪漫。
在缓慢的安静的节奏里看这部电影的两个小时,好像一个静谧的傍晚,夜幕正缓慢地吞噬着夕阳余晖,身后一片小树林,有鸟语,面前是一片湖水,我坐在小凳上无事可做,看湖水凝神。
老实说相比于看一场F1正赛来说,这的确够无聊的了。
但万幸我没睡着。
在这样一个独自看湖水的节奏里,电影前半段的笑点对于我基本上是免疫的,稀疏的被时间拉长的隐喻的带点黄色笑话性质的笑点,没有人分享很难自娱自乐。
我忽略笑点忽略前情忽略精美家具,专心等待李秀出场,就像期待面前的湖水突然掀起惊涛骇浪。
万幸,韩孝珠没有让我失望,李秀没有让我失望。
作为一个对爱情持悲观态度的业余电影爱好者,大多深刻的爱情哲理与我而言都是鸡同鸭讲,并且缺乏对电影布局结构的基本知识,看电影对我而言就是一个个演员把我从我的世界拉到他们的世界,向我讲述一个精心准备的故事,故事讲得好坏,我入戏与否,全靠演员演技。
我想先说说前一段时间看的《密阳》,女主角申爱,开场,丧夫带着举止奇怪的儿子搬家到乡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单身女人,再回到《beauty inside》,女主角李秀,年轻漂亮家具店员工,一张白纸一样的单身女人。
一个有故事的单身女人和一个白纸一样的单身女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就算突然歇斯底里崩溃大哭你也不会感到太震惊,而后者若只是静静地哭了你也要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一个角色的背景若是交代得细致,很多情节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没有背景,那么她之后所有的情绪都必须有另外的交代,而这个交代,只能由演员自己完成了,如何用演技把观众拉到她的世界中,去一行一行慢慢读这张白纸上细密写上的字,这不比歇斯底里容易。
动作片靠精彩的打斗场面抓人眼球,悬疑片靠险象环生疑点重重的情节惹人好奇,剧情片当然靠剧情推动留住观众,那么奇幻爱情片靠什么?
相比于传统的爱情片来说,《beauty inside》的剧情太松散,导演沉醉于禹镇变身的场景切换之中,沉醉于美丽布景之中,沉醉于在缓慢的台词里表达深刻的爱情哲理之中,有些失了节奏了,还好画面够美,BGM够好听,演员也够养眼,不然,这样的节奏,一定会急死一批急性子的人。
直到李秀出场,我才渐渐觉得,节奏慢也是件好事,和禹镇约会时慢动作的笑容,那种单纯甜蜜,干净纯粹,是爱情慢慢发生的速度,刚刚好。
从那时开始,我感到被带入了李秀的世界,开始见证她的快乐,体谅她的矛盾,理解她的心痛,虽然男主的设定太虚幻,让人没有共鸣,但我还是进入了李秀的世界,接受了这样难以置信的爱情。
韩孝珠不动声色地就成了李秀,成为了同样不动声色的李秀,渐渐地发现,这个如同白纸一样的女人,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懂情趣,很文艺,好像没有什么爱情经历,对人友善,开朗,同时又成熟稳重得体,就像一片沉静美丽的湖水,清澈简单。
这样一个女人,面对喜欢的人会害羞,但不会躲开;会像所有女朋友一样有时会生气,但不会哭闹,抱一抱就好了;会独自坐在房间难过,但不会歇斯底里不会打扰别人。
她对于观众是毫无保留的,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故事,都从一双眼睛中流露,手的动作,声音的变化,就如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真实的细节,李秀是联系虚幻的禹镇与观众真实世界的纽带。
我最喜欢两种演技,一种是如《密阳》里全度妍所表现的,将身体和精神的巨大痛苦赤裸裸地甚至是血淋淋地通过肢体语言,通过哭喊通过不被人理解的却又都在情理之中的行为剧烈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表演让人震撼,让人毛孔寒战,让人陷入沉痛的思考。
另一种就是如《归来》里巩俐所表现的,平静,不借助浓烈色彩的表演,把悲痛感动全都凝结在眉宇之间表达。
如果说《密阳》里的演技是一盅烈酒,抿一口便贯彻全身,《归来》则更像一杯苦茶,慢慢品味细微感触则缓慢流经身体。
《beauty inside》里的韩孝珠,好像有后者的感觉,有超出年龄的镇静演技,好像站在电影和现实的边缘,一举一动交叉在其中,自然不做作,我们站在现实里,看到她的心路历程,为其心痛的感觉也如此自然真实。
这时候缓慢的节奏终于起了最大的作用,屏幕内李秀面对心理医生,手慢慢握住自己的胳膊,泪水在眼角盈聚,声音颤抖诉说内心的害怕痛苦时,屏幕外的我的心情,也被她攫走了。
这里还想提一下禹镇之一的千禹熙,不久前看到她的《韩公主》,同样被她平静而富有张力的演技折服,果然这部电影里也没有让我失望,短短几句台词,二人的对手戏,看点十足,而且我认为千禹熙是最好地延续了禹镇的感觉的分身,有不少分身都给我跳戏的感觉,若不是李秀如一的眼神,真的没有办法想象那还是禹镇的程度。
但千禹熙和朴叙俊的契合度很高,是同一个人的感觉,记得采访中,千禹熙说,没有刻意去演一个男人,只是努力演了一个深爱李秀的人而已。
这样一想,感情对了,外貌好像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
另外特别想提到几个场景。
第一是李秀吃饭时绑头发的细节,实际上,这是韩孝珠本人的生活习惯,被她自然地带入到了电影当中,多亏了这个细节,让我和李秀更加接近了,我也是那种吃着吃着会觉得长发不方便想要绑起来的人哈哈。
电影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将演员的个人色彩适当赋予角色,独特而又使人亲近。
第二是分手时,李秀只是站在原地望着禹镇离开,没有追过去,无论之前表现得再怎么若无其事,此刻她也没有勇气挽留了,禹镇提出分手,李秀实际上松了一口气,但又害怕让禹镇发现,她这样的心情。
这样的内心纠结人性的弱点真实到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漫天飞雪的场景真的很美,李秀的背影,禹镇的背影,让人无奈心痛。
第三是李秀听到实习生哼唱的熟悉的音乐,痛苦思念袭上心头,无声哭泣的场景,挤出笑容带着哭腔说:歌曲,真好听啊。
即使是现在想到那场景,也忍不住叹息。
第四是结尾处,李秀来到捷克找到装作不认识的禹镇,她没有当即戳破,没有立刻失声痛哭,而是克制着询问,缓慢地交谈,“Do you work alone?”,“yes, I do”.....“I could just email you, but I want to see you and talk to you... And here I am...” 声音从平静到颤抖,最后覆上禹镇的手,那句如释重负心痛不已的“禹镇啊”... 李秀将靠在禹镇的肩膀上哭泣的画面,让我想起一首歌#A shoulder to cry on#...语言难以描述那感觉,好像是我见过,最动人的,久别重逢。
在缓慢的安静的节奏里看这部电影的两个小时,好像一个静谧的傍晚,夜幕正缓慢地吞噬着夕阳余晖,身后一片小树林,有鸟语,面前是一片湖水,我坐在小凳上无事可做,看湖水凝神。
老实说相比于看一场F1正赛来说,这的确够无聊的了。
但万幸我没睡着,在看完之后的两个小时里,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想起李秀,辗转反侧。
面前的湖水没有掀起惊涛骇浪,而我好像掉进了无尽的涟漪之中。
下午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欣喜于本片的创意,这个题材这个故事可以挖掘的更深更多,当然像本片这样纯粹的做个爱情故事,也不是坏的选择,好坏之间,换副面孔,相对而言罢了。
电影中的男主角每天起床之后都会变幻成一个新的人,向卡夫卡致敬?
虽然匪夷所思,但却似乎一切又都很正常,时间流逝,男主不但没有太多困扰,倒是生活的惬意舒适,本就是一部天马行空的作品,也不必计较太多。
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女神,当然了,相遇,相知,相爱,相杀,最后和好如初,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单线程的故事简单的不要不要的,在平静如流水的时间顺序下有条不紊的发生着,当然相同点都是一个字“慢”,导演用太多的留白去给每一个布景,太多的解释去给每一个冲突,少了想像的空间,少了节奏的变化,一切都平静的铺在你面前。
导演剪辑和画面构图有很大的波动,确实很唯美也确实很拖沓,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怎么说呢,也是很有坚持的一个导演吧。
新生事物总是可以激发你的无限遐想,新的家居,新的环境,新的世界只有你自己还一如既往。
可是,当你自己也是陌生的呢?
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在问你:你是谁。
是寂寞无人知?
电影里的男主有个最好的朋友和女主。
当然了,我还是很敬佩男主的朋友竟然没有精神分裂的,毕竟女主都已经快疯掉了。
这样的朋友,你有么?
某冰曾跟我说到是如果哪天突然死了,似乎也只会对父母造成打击,无言以对。
平时习惯了面对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木呐的面孔下苍白的皮肤总是表达着哀怨,没有哪个平白无故的人会真的在意你,除了你的父母。
所幸的是父母健在,深爱犹存,勿忘报答。
片中有个细节,女主问她姐姐会有人每天换副面孔么?
她姐姐说有啊,演员啊。
天才的编剧才能写出这样的话吧,当然其实相对于演员们每天变幻的妆容亦或是外貌,更可怕的是每天都在改变的人心。
勿忘初衷,到了现实,人们总是会迷茫,不知道这么努力地活着是为了什么,改变不了现实只能改变自己。
而你自己,还认识这个“真正的”面目全非的你自己么?
早先和人聊天,也许是多日雾霾让人心情沉重的不行,亦可能是这样的年纪面对这个社会总是想的太多,最后总是会变成自我价值的难以实现的哀怨。
中午便是如此,而真的,让你选择,你是否会希望自己可以每天改变一副面孔活着,而又或是,其实你每天本便是换了一副面孔继续活着。
每天咱们忙碌的做着自己的本份,然后再努力的在生活中,社交媒体上给“关注”你的朋友们留下你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
工作可能很闲,伪装却很累,你怕你被人看到无能,你怕你被人看到软弱,你怕你被人看到丑陋,你最怕的,其实是压根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你。
变亦或是不变,我们费劲毕生的力气,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曾存在过,而这对真的爱你的人真的重要么?
总结这个电影我只能说:流于表面,创意先行。
当然我很喜欢这个创意,每天你总是不自知的换副面孔重新出现,电影中的女主最终想通自己所爱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非面孔。
但若改变的是内心的面孔而非真实的面孔呢?
有次看到别人的朋友圈个性签名,想给自己也写一个,半天不知道该写什么,突然想到了我们学校开学典礼时候校友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鸡汤吧?
是,但是我很喜欢这个鸡汤,勿忘初衷,善待他人。
以上。
我很喜欢韩国的爱情电影,男的帅,女的特别漂亮,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一样,满足观者的想象。
如果只有靓丽的男女主角,那他们就堕落成中国电影了。
韩国电影会有探讨和思考,会引发你的震动,去引发你的共鸣或者反感。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个让我震动的电影,他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如果你的爱人每天早上醒来,外貌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会怎么样?
甜蜜的时候,每天换个男朋友,时时都是新鲜的,每天醒来都有变化,这不正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吗?
痛苦的时候,被无常折磨的死去活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明明就站在我面前,我却不知道。
我不懂韩语,不知道这部电影原本韩语名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不过英文名字很有趣,beauty inside,内在美。
这大概是译者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我们爱对方,爱的是什么?
是他的容貌吗?
这部电影主角给出了他们的选择。
即使时时笼罩在变化无常的阴影之下,我们仍然选择对方,因为我们爱他。
在盒盖上画着丘比特箭的礼品盒里到底装着什么呢?
如果我把这种礼物比作一部情深深雨濛濛的纯爱电影,像韩国电影《内在美》这样的“礼品盒”,它里面装的不是用味蕾打开被爱感觉的巧克力,也不是一枚饱含着爱并留香于袖口处的别致袖扣,如果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那么这份礼物会不会被认可、被视为既有情趣又有格调呢?
是的,这可是没一定的,对爱书之人也是有条件的。
还要看看这样的一本书是用什么方式来打开的?
那书里到底藏着怎样的黄金屋?
那颜如玉可否能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
从高人气这一结果来说,韩国电影《内在美》显然成功地拥有了聚光灯下的一席之地,被广泛认识也是一种认可。
另外,从整部剧的故事设定上所感受到的独特的观影体验,也是一种肯定。
事实上,《内在美》被归类为爆米花爱情电影,只需有偶像有颜值有童话,在满足了这些诉求后,竟能让我感受到相当浓厚的人文气息,为我打开一扇可以远眺的窗,它作为“礼物”的价值还真就具备了情趣与格调的兼容。
我甚至想要歌咏它的深度!
表面上看,它就很不一般。
用充满槽点的方式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主打情歌,旋律里浮动的却是社交活动中外部压力带来的恼人的风。
显微镜下明明是两颗心在谈恋爱,肉眼里看到的则成了女主人公(李秀)与变身为二十多个面孔的男主人公(禹镇),被人品头论足的秘恋。
所谓“秘恋”,是基于现代社会一夫一妻主导的婚姻制度,评判出需要解决矛盾冲突的不寻常的关系,别人可不在乎那不同的驱壳里藏着同一个灵魂这意味着什么。
反正,这要是穿越到帝制时期,那就不叫事儿了,相反那时候的故事最爱意淫皇帝一生只爱一个妃子,只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才是彼时的戏剧故事。
不得不承认,《内在美》的编剧的脑洞很值得洞悉,把一个角色裂变成无数的角色,然后万变不离其宗,这种想法有挑战性,也有趣味性。
想一想,相爱的两个人,塑造出一个近似完美的女神,这种完美等于貌美、善良、有能力,最重要的是,对男神来说她是一生都爱不完的“唯一”。
然后再设计出一个造男神的机器,每天都生产出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男神,男神虽是个集合概念,像森林一样,但这个男神拥有一颗对唯一的爱人绝对忠诚、恒久不变的心。
如是,《内在美》便示范了两性关系里一直存在的某种想象,见一个爱一个这种癖好被成全了。
因为当爱的世界只剩下一个女人与无数个男人时,编剧要他们相爱,那就是1:N的存在,一个人再不用只爱一个人了,因为她是唯一,她可以每天爱一个,爱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帅的、丑的、呆的、萌的、灵的、钝的......而且附送“惊喜”,随机产生的男神必然在一觉醒来之后准时报到。
多说几句跑偏的话题,此片没有把男人设置为固定角色,我觉得还是有所考量的。
若想把问题引入更深的层面,那么用细腻敏感的女人带出更多的情感问题这是必然的。
要知道,很多“抗压”的男士他是可以扛着压力去面对一天一变的女神的,即便成为绯闻的主角,也不过是风流之名,不成问题。
总之我猜想,这样构想的出发点是,既然爱情的保鲜期会过期,而过期后的爱情常常陷入变质腐烂发霉的清理程序,并造成一段无法修复的情感伤痕,那么我们就来打开一个永不过期的模式,看一看这样的爱情是不是上了保险。
实践的结果出乎意料,新鲜感反而带来了压力,新鲜感会吞吃掉安全感,失控的新鲜感会出回归平淡的倦意,新鲜感还会催生出无数的快餐情感,就像无法扎根的浮萍泛滥于生命的长河里。
我说的是不是太过分了,总之,新鲜感没我说的那么坏,但是在《内在美》的故事它是以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姿态存在的。
接下来,我要收敛自以为是,回到剧情的轨道上。
谈谈电影所表达的最动人的故事内涵。
爱一个人,是爱他的身体还是爱他的灵魂。
当然是灵魂,要爱他的内在美,因为真相不容无视。
女大十八变这个你不能不信?
八十二岁沧桑的脸做多少拉皮都不可能回到二八年华时的模样。
另外,韩国日本还有贴心的整容技术,攒够了钱,换脸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想来,人的样子实在靠不住,不分男女,眼睛又是如此理性,不如把爱的筹码放到看不见的灵魂上,需要感知的感性或许相对容易对付。
其次,来看看是什么阻碍了相爱的人继续他们的爱情。
他人的眼神,他人的看法,他人的感受,总之旁观者在谈论一对情侣的爱情时,乐此不疲,他们是那么热情那么无私,仿佛他们的每一句评论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雕刻出别人幸福爱情的关键一刀。
事实上,旁观者的真实想法往往是这一种——关我屁事。
甚至还有不怀好意的,说说说,说到你们分手为止。
遗憾的是,情侣们竟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幸福挂到了别人的嘴巴上,别人一撇嘴,嘴角一下搭,情侣们的幸福便掉了下来。
来看看《内在美》里的女主角李秀,那么多同事关心她的私生活,到底要如何介绍自己的男朋友呢?
今天的他与昨天的他只是长得不一样,其实是一个人,他们会相信吗?
同事们都以为她是游戏爱情的浪荡女,他们的判断有理有据不容反驳,不是吗?
她终究因为爱情患上了忧郁症,内外因皆有,开始吃药强撑,失眠健忘,有精神分裂之嫌,但不想分手,因为男神的灵魂已经俘获了李秀的芳心,哪怕天天变身的男神令她神经衰弱。
可是,同事们指手画脚的作用力实在太强,李秀想要坚守的爱情在流言蜚语中摇摇欲坠。
迷失是正常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在山外的人看得清。
只要心不变,变脸变身变出新模样还真不是最恐怖的事情。
当情变时,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保持着不变的模样,可是心却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这才是真正的事故,是能够吓到有情人,令深陷情网不能自拔的人彻底绝望的。
看完电影,和朋友聊到这片子,我最想表达的便是这样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内在美》的最美之处,它说爱一个人,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肤色不是问题,语言不是问题,距离不是问题,能够决定爱与不爱的是爱情多巴胺,拥抱快乐的秘诀则是遵循内心深处最诚实的心声。
那样,便不存在左右为难的困境了,因为你的选择一定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是上帝赐予你的快乐,它不会成为困扰别人的绊脚石。
电影结束前李秀跑去捷克找禹镇就是这个道理,她说失去禹镇的痛苦远远大于她承受压力所带来的痛苦,这是心声,也是重获幸福的领悟。
只是一部普通的小资爱情电影,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
怪只怪名字取错了,整部电影没有表现“内在美”这三个字,反而一直在自己打自己的脸。
一. 关于标题肤浅的理解爱一个人是爱内在。
但是全程打脸有没有啊,所有恋爱镜头都是帅哥哈哈,那个小孩算是最后的遮羞布。
如果改成男主自己根据长相选择出门约会,这样的设定会更合理一点。
但是导演却自挖坟墓说男主一直没工作天天泡在一起。。。。
没见过这么坑自己的导演。
其实可以从男主小心翼翼选择长相呵护这段感情到女主全面接受他,让他们每天都见面。
这样的进展会更好的展现主题。
二.关于标题进一步的理解内在美,不只是表面上的“爱一个人,爱内在美“ 那么肤浅的含义(然而这么肤浅的含义也没表达好)。
同时暗含了女主的内心美,冲破一切障碍去接受这份爱情,包括世俗的眼光,父母的不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
可惜的是导演提到这些但是只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冲破一切的勇气之美我们永远看不见了。
、以上讨论基于不考虑任何现实的护照,户籍,交税,就医,医保,邻居等等一系列现实情况
剩女遇到这样的男人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感觉男主有点自私,还是剧版好看
女主太美了。李阵郁太迷人了。。
就像知道每天都不同的人那啥啥,那啥會不會都是不一樣的感覺。。。#我太污了#
为了树里看的,虽然只有几分钟,我树还是又美又攻。电影整体比我预想的好看,抛开逻辑上的不合理,把纯爱拍的很美,导演还是没勇气让大叔和女主kiss啊,亲密的戏份都给了帅哥们。女主很美人设也太完美,男主手工做的木头戒指好好看好浪漫!
201110 有趣。
还是会得精神分裂的。不能在一起时间长他爸妈的方式,应该更好。不过女主自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幸福和痛苦,都是自己在承担。没有对错
上野树里!
打4星真的不是因为剧情 而是女主人设的技能
我想看韩孝周和上野树里滚床单
私心五星,年度最美之一。概念设定虽然奇葩,但代入感极强,笑泪皆暖心。特异功能下无非是谈恋爱日常,叙事节奏虽慢,也无大起大落,但就是痒痒地勾着你看下去,在一系列略微妙的命题探讨中,心渐渐变柔软...“内在美”不是一个好标题,不够美。手工木质戒指太美!
这才是纯爱战士啊!开头很吸引人,后面有点拖沓。
没看出内在有多美,感觉还是外形比较重要……这个设定要是拍成情色片一定很好看!以及都有了这么强大的特异功能了,为什么还非得找个人谈恋爱结婚……
这个题材真的很少见,明明就是一部看帅哥的戏嘛。
1.观影过程中有些后续情节猜想纷纷成真了,比如金禹镇变成美女之时,引起好哥们韩善白的兴趣;金禹镇变身为帅哥之时,为了保持住样貌而坚持不睡觉……2.片名叫《内在美》,可金禹镇与李秀有重要感情戏时常是他比较「外在美」的时候……3.最后的吻戏联想起《天堂电影院》的结尾,更喜欢有相似奇幻设定的童年动画《马丁的早晨》……
去过哪,去看了什么,到一起去的饭店,吃了什么饭,都还记得,但是却记不得他的脸了(泪目) #开头和马丁的早晨一毛一样
前半段相当纯爱,如果就一直这么轻盈下去来个happy ending 未尝不可,可是后半段节奏就开始拖沓,男女主角开始无病呻吟,电影后劲不足导致后半部分故事叙述很乏力,直至把一个很好的想法搞成了一部平庸之作。配乐很赞,摄影完美,女主角真好看。
看到剧中人说分手想到现实中的分手(´°̥̥̥̥̥̥̥̥ω°̥̥̥̥̥̥̥̥`)
要是关键的几场戏和大叔演就更好了
眼看着一个好创意一点点走向俗套,走向滥情,后半段直接让人毫无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