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棕兔》的导演不是Vincent Gallo,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那么这部电影还会得到如此多的关注?
——无论是赞叹的还是讽刺的。
如果男主角也不是Vincent Gallo,那么如我一般完全是冲着Gallo那张帅脸去的花痴们(无论男女)是否还会有耐性在倒抽一口凉气之后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最后?
当全片的三分之一镜头时间都对准一个人的前额与侧面时,自恋与否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我们一早知道Vincent Gallo的自恋,只是问题是他可以有多自恋?
他太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了,所以在镜头前一直尽可能的无限放大并表现到极致。
如果说《水牛城66》还透着一种情怀与可爱的话,那么真可惜,《棕兔》则连那一点点的可爱都没有了。
电影这回事,故事的情节性与逻辑性一直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部部电影都像好莱坞制造那样弄一个故事,然后开始——发展——高潮——结尾,间中变换一下叙事手法,倒叙或者回忆一下,那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只是去看故事,那么还要思考作什么?
电影最重要的是感觉,它传递给观影者一种什么样的讯息,当然这种反馈会因为观影者自身的阅历以及知识储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问题在于你不能够失控,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Vincent Gallo并不会承认他失控,他只会认为自己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那一个深深眷恋的自我。
一开始我就把巴德恨得牙痒痒的。
这个男人,无辜而迷茫地看着眼前守着小店铺的女孩,央她随他去加州。
"please..please..",他像个孩子一样虚弱地吐着含混不清的恳切,分不清到底是谁要带走谁。
说实话他长得颇为动人。
可以滴出水来的清澈绿眸,鼻子很高,嘴唇柔软,散乱的黑发遮住额头和双眼,再加上摩托车手的身份,野性和天真的双重气质,很难不让女人动心。
于是他用五分钟拐骗成功,用五分钟赞美并亲吻女孩的面容,再用五分钟把她扔在路边。
……看到这里我很想抽他耳刮子。
镜头继续不知疲累地在公路上奔驰。
早晨,天灰,华灯初上的娇媚,一个人的琐碎联翩。
然后是没有分寸没有节制的回忆。
他不停地回忆Daisy,他爱的女孩。
原来他种种的恶劣行为是为了忘记她,或者是重忆她。
一次又一次天怒人怨祸及池鱼的自虐。
后来他看见一个妓女,娇美的容貌,丰满健康的四肢,蜜一样的眼神。
关键是她的坠子——Rose,和Daisy一样美丽的花。
他又打了个弯,迟疑地邀妓女上车,但最后还是礼貌地请她下车,什么都没有做。
付钱。
种种磨人的公路终于到了尽头,他来到了曾与Daisy住的房子。
谁也不在。
回到旅馆后Daisy突然出现了。
这时才知道,Daisy早已经死了,死因之一可能有他的不知深细仓皇出逃,从而失去拯救她的机会。
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他的纤细敏感,他的善感多愁,他的多次眼泪失控,他无机心地逗弄宠物所的动物,他似乎永远也失眠的面孔,他不停地邂逅女人再忘记她们,他嗫嚅而断断续续的谈吐……种种原因只有一个,他爱的那个人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他选择性的遗忘最关键的情节,但是依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于是比起失恋的女人,他更象一朵娇嫩的花。
花瓣娇柔,茎叶瘦弱。
露水遍布,因风飘折。
比女人更易挫,拔掉泥土,马上风化而死。
可以去讨厌他,鄙视他,但却不能否认:——花朵在风的摇曳下是多么的楚楚动人啊。
by ear2005.3.10
记得艾敬曾经说过最喜欢的电影是《水牛城66》,后来有个朋友也向我推荐过,但一直以为是商业娱乐大片之类一直没有在意(如果有太多人推荐反而自己会更反感的扭曲心态再次作怪),之后在一个苍白的下午找来《水牛城66》看完后大赞!
但直到看完这部作品去豆瓣看评论(现在流程都是先在豆瓣上找“豆瓣成员最关注的电影”然后去BT找种子看完后再去豆瓣上找评论再在自己Blog上写评论)时才意识到这个自导自演的家伙就是《水牛城66》的那位仁兄。
之所以那么晚才终于看了《棕兔》也是因为当初春卷评价是不是很好看,所以后来就一直没买碟,结果后来怎么也找不到这碟了,只好去驴子拖,拖完后字幕又是乱码,折腾了半天才搞定,结果从电影的第一秒就觉得有趣,虽然开始拍了段很长时间的摩托车比赛,对于几乎从来不看任何赛车比赛的我来说按理是完全没什么兴趣的,包括之后对车窗外平淡景色的长镜头,但我这回却看的很入迷,连自己都觉得很奇怪。
Vincent Gallo也是个很自恋的家伙,知道自己侧面和低头最有吸引力,所以在这几个位置消耗掉大量胶片,真是非常可爱,不由想起前些时候自己为了找准镜头的最佳感觉,也反复在镜头前摆了许多。
而他对女性的审美也和一般男性不太一样,从《水牛城66》到《棕兔》里选的女演员都非一般大众审美里的美女形象,但却有独特的气质,这点我也很赞同的。
至于Vincent Gallo本人,有棱有角的侧脸线条,深陷的眼窝,粗粗的眉毛,笔挺的鼻梁骨,无一不象春卷和我的综合体,所以越看越觉得很象我和春卷的结合体,把我们两人的优点全部集中在了Vincent Gallo一个人身上。
电影里闪过一个镜头是他们在酒吧里看摇滚演出,再看他的生平介绍也觉得很有意思,音乐绘画电影甚至摩托他都有很兴趣,哈哈,实在是个很有趣的家伙,期待他的第三部作品,不过似乎不太可能了,因为在嘎纳惨败过,很是遗憾,但我真的觉得《棕兔》还是很不错的。
大量的长镜头,简短的对白,无聊的场景,以blowjob为噱头,这就是这部电影,很惊世骇俗,很烂,烂的可以,它要表达什么?
摩托车手孤独糜烂的生活吗?
还是米国美丽的公路场景?
算我学士低下没看出个所以然,我也没有什么高级雅兴看你文森特加洛装b一个多小时,他在给自己拍电影,不是给人看到,那你还为什么把它带到戛纳,让别人忍受你的装b的故事,对,你说了,我这部电影有惊喜,就是那个令人恶心的blowjob镜头,对于这个场面,克洛伊(男孩不哭)女士可真是牺牲了色相啊,也不知道是真bj还是假的bj,反正观众是记住了,也就口口相传,也就出名了,大多数人会记住这个恶心的bj而不是记住这部电影,我想,很多人看这部电影都在找where is the bj scene?
此片imdb 4.9/10,完全的文森特个人主义电影。
豆瓣的tx为什么喜欢这种电影呢,我想原因是,你看我多另类,我的品位多高,你们都看不懂。
一般这种烂片都能得到豆瓣上的“博爱”。
《棕兔》在戛纳放映时遭到全场嘘声一片,《芝加哥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之为“戛纳史上最差电影”,“看它还不如看我的结肠镜检查”。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棕兔》却获得正面评价。
而在底特律试映会上,所有观众都安静坐到最后,放映结束时人们赞美影片导演文森特·加洛为“最酷的人”。
文森特·加洛说:“如果你不是怀着恨我的心去看《小棕兔》,那么你会看到一部美丽的电影。
否则你就什么都看不到。
”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的极简主义电影。
一位男人失去他生命中最爱——他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曾经爱过的唯一女孩,一个他将永远爱着的女孩。
在从新罕布什尔州出发去加州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路上,每天他都徒劳地尝试着忘记…… 生活是很简单的,痛苦也是很简单的。
一个人开着车穿越北美洲,没有什么惊险,内心一片荒芜。
镜头很美,不是美得叫人心碎,而是在一个人已经心碎的同时,自顾自地美。
博尔赫斯在《读者的迷信的伦理观》的最后这么写道“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他后来做出的回答是乐观的。
这个盲老人,有着如此绵韧的力量,昨天夜里我带着这句话睡着。
他当然应该如此,并没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
萧红在濒死时写道“桌子可以吃吗”,她死于饥饿。
没有什么人是死于心碎,心碎并非致命的疾病。
所以,当这个男人驾着摩托车,在雪地里一次又一次失败地发动引擎,我没有感到丝毫的怜悯,我承认我有那么点忧伤。
因为我知道他的心情,我知道他在这个雪地里营造的镜头意味着什么,知道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路遇的、对他怀着些温情且不乏真诚的期待的、多少都有那么点性感的女人,是为了什么。
我也知道每个人,每个我认识以及不认识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生活里落跑,为什么会在最大的壮丽面前扭过脸去。
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
是的,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
每个人使每个人自己绝望。
至少,在某一时刻,每个人都没有逃脱过。
看了一会《棕兔》。
看到第一行字幕就笑了:Written, Directed, edited, produced by Vincent Gallo。
这个自以为是的Vincent Gallo。
蛮喜欢的,那种手持摄影机的感觉。
画面模糊而色彩鲜明,象LOMO。
也一下子喜欢上最初出现的两个女子。
两个女人都长的怪怪的,第一个少女象个丑丑的小动物,第二个女人的脸老如鬼魅。
可是他的镜头,他沉默冗长的镜头爱抚着这两个女人,让她们漂亮起来。
尤其那个老女人,她的脸上竟露出长久以来终究被亲吻的娇羞。
上路了,肮脏的玻璃窗慢慢经过干燥空荡的小镇,就这样突然响起轻轻的哼唱。。。
不是没有诗意的。
然后我去倒了杯水,顺手上网输入“棕兔”两字。
竟出现这样的文章:棕兔成为本届嘎纳最大的丑闻。
日本投资商血本无归。
Vincent Gallo羞愧难当,承认《棕兔》是“灾难”。
城中媒体争相嘲讽:凡是参加过本届电影节的后代子孙们都会津津乐道地回忆:放《棕兔》的那晚你在场吗?
建议组委会为这部影片发行纪念币,并每年举办‘棕兔’聚会。
云云。
吃惊。
继续观看的时候,心境竟发生些微变化。
人啊,不受影响就那么难么,坚持喜欢一个“灾难”和“丑闻”就那么难么。
看完了,我承认后面部分没有前面好,我认为前面出色的铺垫所推出的那个主题不那么具有说服力,可是如果中间没有去搜索那个关键字,我又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
现在的我已经无从知道了。
我要说我喜欢Vincent Gallo的爱情观。
一边看他带着伤痛穿越美国,一边在想石康曾经提到的他对爱情的渴望,他对那种蓝血爱情的渴望,艺术,贵族血统和高尚,这是他在爱情中期望的。
而我为Vincent Gallo的草根爱情心动。
当他丧家犬一样的蓝眼睛忧伤地盯着一个姑娘,当他在那些破败的汽车旅馆房间里思念着一个姑娘,当他一句话不说地停下亲吻一个陌生的姑娘,我为他心动。
看过一个女演员说过一句话,她说她看所有的电影,她说没有一部电影是真正坏的。
我愿意相信这话。
我愿意告诉Vincent Gallo,用整整100分钟去讲述一个男人的心痛怎么也算不上是丑闻,在那些每年千百部毫无诚意地生产出来的垃圾面前。
影片节奏缓慢,有点沉闷的感觉。
很多人都不能忍受。
比起伊朗导演的《樱桃的滋味》来,我觉得这片子已不算闷了。
《樱桃的滋味》也是一个男人开着车上路的故事,只不过这个男人要寻死,要把自己埋在樱桃树下。
一路上遇见的不同的人,和他们一番谈话,然后又开车上路,直到遇见下一个人,如此循环了N次,节奏缓慢地我无法忍受下去,然后快进到结尾就不看了。
我不明白为何这部影片遭到恶评,我倒觉得不至于这么烂,而且还是一种享受。
首先,是因为这个闷骚男人,整部影片就是看一个帅气、忧郁、性感却又懦弱的男人——Vincent Gallo的表演。
此外,电影原声很棒,音乐衬托下流淌出来的画面(比如那个湛蓝加纯白的盐碱地的画面),让我能够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
除了大多数人都认同的那首milk and honey之外,我还很喜欢那首forever away,应该是死亡民谣吧,在我看来很灵魂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此片最后劲爆的性爱场面了。
看到这里,一切已揭晓,没有人再说闷了吧,呵呵。
不过,纳闷的是,一个摩托车赛车手竟是如此压抑与懦弱的性格,确实少见。
独立电影的写实可见一斑,呵呵。
看過此片,我開始對Vincent Gallo這個「人」有點生厭、反感、「頂唔順」,以我個人的尺度來說,這齣對我簡直就是一齣恐怖片。
還好的是,在他作品中的視覺、感觀方面我是喜歡的,亦令我看到一段愛情故事,如何變成一齣真真正正的「公路」電影。
不過,以下內容還會含有不少人身攻擊成份。
自戀的人其實很少數會令人反感,但當自戀遇上了自大那化學作用真不能看小。
現在既然人家不給你機會,倒不如自己製造機會,但他這類演員,也難怪其他導演不把他看上繼而重用。
在《Buffalo '66》這半商業半實驗的作品中,總算鋒芒初露,也未冠以「怪雞」一類,之後好像更一度入選型男之列,自編自導自演之外*,還製作原創音樂,盡現才華洋溢全方位創作之意,還記得當年他用的那個中槍鏡頭,比起Wachowski兄弟來得更早。
可能亦受多年吹捧之後,今回可說是變本加厲之作,先看幕後制作名單,編、導、演、攝影、音樂、造型、剪接、美指、服裝,果真樣樣親力親為,但未必瓣瓣精,只覺得他有點濫用自己的名字。
故事的男主角無疑是為他度身訂做的,盡量表現出他的男性魅力。
這隻外表剛強但心靈脆弱的兔子,沒有四處播種,只能情挑其餘四隻雌兔,而這個結局是否為之前在旅途上所作的行為預先舖路?
那場「重頭戲」又會否是戲裡戲外一種心靈上的補償呢?
攝影方面,更令人髮指,試想像全片三份之一拍著同一個人的側面,三份之一在行駛的車廂中拍公路,剩下的三份之一當中還有些是可有可無的長鏡頭,簡直就是普通家庭式手提攝錄機之下的影像,還有面跟人說有份剪接,佩服佩服!
雖然定格來看,很多都會變成悅目的相片,現在到你手中一流都變九流。
看來一向視你如寶的日本財團,經歷一次教訓,你下齣戲自資吧!
*之外的之外,有傳聞是借戲親近十八歲卜卜脆Christina Ricci。
《The Brown Bunny》Offical Site - http://www.brownbunny.net/《VincentGallo》The official website for Vincent Gallo by Vincent Gallo - http://www.vincentgallo.com/
如果真正的情节不是一点点剥开,剥到最后发现男主角停歇在旅馆里的一幕是他的一场性幻想,如果我没察觉女主角其实已经死去、而当电影结束时男主角的车重新上路、那大路依旧是电影前三分之二镜头里的大路而在我心中已经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电影最后10分钟里发生的一切,我觉得这个故事简直糟透了。
我简直就要指着男主角说,或许不断落跑又在落跑中不断怀念就是你的人生吧,你的人生并不是悲剧,只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消亡。
然而片尾的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
短短的几分钟澄清也一并毁了前面的一切。
像夏夜的路边坟地突然升腾的一把鬼火。
为何要出示硕大无比的阳具?
与男主角幻想的一场特殊的性交有关。
旅馆里女主角的化身出现起她就不停的哭泣,哀求与男主角重归于好。
眼泪、轻声的哀求、像母亲一样轻捧和转动他的脸、锲而不舍的乞求他的吻,直到最后她以赎罪的姿势为他口交,这是一场一个男人的性幻想。
一场在逃脱和继续间挣扎的无望的仪式。
试图将身体里正在自燃的恐惧和创伤熄灭的一次哀求。
于是讲述了一场关于路的寓言。
在路上,一直有人停下。
也一直有人跑在无名的路上等待着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本能。
而那些无名的路上总有陌生女人的生动脸庞,一瓣一瓣的桃花,永远不败。
Vincent Gallo绝对是自大狂,说什么导演、编剧、剪辑、摄影、作曲集于一身,其实样样都不行。
以前认为韩国的那部《骆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5127/是我看过的最差电影,但看过这部后,才知道这部才是 。
影片叙事简洁,讲究通过镜头调度和视觉造型传递人物孤独落寞的心境,一种脆弱破碎、绝望自责之感。某些段落的视点模拟设计巧妙,haunting ghosts般紧随男主又始终留有距离。不过总体来说有自我意淫之嫌,囿于人物情感叙述而再无其他表达的可能性。
情绪电影,几乎是快进,只为了找到那个颇具争议的大胆场面,结果也不过尔尔。
Chloë Sevigny口技真好!!妈的!!太正了!
好大的鸡巴。
没几句对白.......... kiss~~~
加洛太喜欢塑造这样自厌缺爱又极具防备心的角色了,痛苦来源于自我矛盾以及彻底丧失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信心,精神底层是彻底的厌世和自恋。这样的态度和胡波很像,但是加洛电影中的痛苦借自我挣扎来凸显,而胡波的痛苦由无端狂乱的暴力输出表现。
一直期待的滚床单却一直没出现,我讨厌文艺片!!!最后却着实吓醒了。
(2003)作者化,状态有点像John Waters,生杀大权全然掌控在手;构图有意思,就地取材,随性又讲究(但不为美而刻意摆拍) p.s.1.它比国产独立电影能看下去可能因为线索更紧,聚焦在一个人;2.原来super16mm的原生画幅比就大概是1.66:1
小众小规模小成本 但我用5星结尾 不解释
一上车就放歌也不是那么回事,等到最后都没有fru原声我太郁闷了,93min版本应该是都删掉了吧……文森特加洛确实是非常自恋,结尾很苦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的哭腔我就很反感
5分左右。就敢,真枪实弹。
闷骚男在路旁摘了紫罗兰、百合、玫瑰,但他最想要回的是菊花。
文森特注定不会快乐
the man is creepy!
文森特加洛 风格依旧个人化严重 粗糙实验又美丽
我想回到过去,回到你最爱我的那段日子里。
其实和前作都是极度的自恋,不如前作的原因是这个片并没有把这种自恋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这个片很作者,但是不够灵性。
疏离,孤寂,与无意义,这点是好的,但片子的拍法太放纵自己了。
如果死去,在回忆的旅途上。冬去春来,我重新上路
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