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或许吧。
远在三月底的时候。
曾经被华丽的预告给搞得激动的一塌糊涂。
虽然后来也曾一直怀疑组织在M13会不会不过是个嚎头于是小心翼翼的不抱太大的希望 以免造成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惨剧。
说到底。
终究都是一群很喜欢柯南的人。
每一集动画或者漫画追着看。
一晃很多年过去。
即便曾是小学生的我们也长成了比工藤新一还要大的大人。
可是剧场版出炉后总会有一堆又一堆的批判如雨后春笋一般孜孜不倦的我不记得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把柯南当作剧情片来看。
倘若再认真了。
也没意思了。
反正都要看。
还不如轻松一点。
整部戏下来。
案件和组织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人物塑造上面比起M12差了很多。
不过很难说比起M12,M13到底怎么样。
曾经给M12打的是三星或者三星半。
记得那是一部很动人的片子。
对于M13却很难打个分数出来。
好几个细节都有些星星闪闪的亮点。
只不过连贯性好像差了点。
本上奈奈子——我是说。
如果我是你。
本上奈奈子小姐。
复仇这样的案件在柯南剧中屡见不鲜。
然而她是第一个震惊了我并让我深思的角色。
游乐园里的欢笑依稀还在耳畔回荡。
可是大火来势汹汹。
一晃神。
已经不见。
你再也听不见水谷的呐喊再也无法和他一起观赏星空了你看水谷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夕阳下凝视着你的照片他那散落一地的记忆里。
你似乎和平常人家的少女没有多大的区别。
一样会在镜头前活蹦乱跳。
会在抓娃娃的时候露出失望的表情。
可是谁又知道这个女孩子从头就和一般人不一样。
为了追求幸福的你离开了看起来应该是富足的家庭。
和这个只打打零工而已的水谷一起私奔了。
生活或许变得简朴而平实以往不再却永远用欢笑去面对。
世界宽广而辽阔。
似乎富家小姐随着穷小子私奔这样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
可是。
又有多少人。
在烈火中会如此宽容的。
让其他的人先离去。
又有多少人会把弱小的希望全部让给他人。
一个人忍受最后的绝望。
这样一个弱女子。
我相信她害怕。
她害怕被熊熊烈火给烧死。
就像是普通的火柴燃尽后只剩下黑色的木炭一样。
她会害怕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
她还想活着。
她还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或许。
她还想活着。
她还想和水谷一起度过漫长漫长的人生。
她还想活着。
她或许依旧希望自己的家里有一天可以接受水谷。
如此善良的女孩子绝非自私。
在我的理解里她依旧感恩她的父母把她抚养成人。
虽然为了自己的幸福暂时离开了那里。
可是内心深处。
她一定还是有这个意愿。
希望可以一家人一起。
她还想要活着。
为了那些我没有办法知道的理由想要一直活下去。
和所有的正常人一样。
不是为了活着这个惯性而活着的活着。
可是在唯一的这个可能性面前她选择了放弃。
她选择了放弃她活下来的可能性让给了其他人为了其他人的生存而放弃自己生存的可能性的女孩子。
怎么看都觉得伟大的不真实。
却又这么真实的存在的无论是不是动画里而已。
剧情延伸到最后才得知。
原来站出电梯间的奈奈不是作为一个弱女子的形象。
不是被欺压的对象。
而是昂首挺胸的而是被所有人所敬仰的形象。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候。
外面的大火燃烧着的仅存的一个空间却多出来一个人大家的迷茫与惶恐。
所有人的意念都只是要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最后上来的那个人想要说的是能不能让我也活下去。
奈奈打破了平静。
奈奈那个时候一定是微笑着的。
奈奈说。
你上来吧。
我去找其他的通往出口的路口。
那个人一定迟疑了。
所有人都惊讶了。
奈奈转身从里面出来了。
笑着对大家说。
我们都会活下去的。
放心放心。
你们快走吧。
看完片子从昨天到今天。
走神的时候总会想到。
如果我是你。
会怎样的选择。
如果我是你。
或许我和其他人一样坚定着自己要活下去的念头。
会有一丝的怜惜那个不能上来的人。
但是。
或许我也无法无私到你那个份上。
一直以来身边的人总会说我善良或是怎样。
可是比起奈奈。
我自己差的太远了太远了。
那种无私的情结我不知道我会不会一生都无法追逐的上。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你很傻。
为什么会放弃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为什么把所有的绝望与遗憾都留给自己。
可是谢谢你奈奈。
谢谢你让我反省了自己那么多那么多。
安眠的你。
即便是在天堂。
也一样会受人尊敬。
北极星&北斗七星——河谷说。
不。
我看得到。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那些星星。
泽村俊说。
他们两人很喜欢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呀。
北斗七星美妙的形状和北极星常年在正北闪耀的身影。
看了那星星他们两人才确认了自己的爱吧。
其实河谷的悔恨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但其实在我看来就算他当时有在旅馆也无济于事。
唯有的或许是离世的多一个。
以及他们俩可以在一起静候死亡。
只是逃脱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不知道该怎么说。
是一种相信爱情的感动吧。
或许。
柯南最后揭开谜题的时候是我没有想到的。
本以为用星相设定的杀人地点是一种对死者纪念与缅怀。
原来在最爱的人心中是会玷污自己所喜欢的星星的所以凶手不会是水谷。
他说出那句话的时候。
我和凶手一样。
震住了。
以为可以理解到的感情。
其实从来都是自以为是而已。
本上和树——那不是胆量而是你的自我满足。
其实觉得这个人有点不可理喻。
我完全无法理解他对妹妹的那种感情。
或者说。
在我看来他完全没有理解到过他妹妹的用意。
他说他妹妹就是善解人意。
倘若你真的明白你妹妹的善解人意。
虽然很痛苦你一定会非常的敬佩你妹妹并且把她当作自己生活的明灯照耀一般。
而不是复仇。
根本没有仇恨的存在。
何来复之说。
明明作为你妹妹的家人。
你收到的那些花束。
那些有着无限感激之情的花束。
你所应有的感情应该是释然才对吧。
为什么还自己给自己设个圈套往里跳。
为什么还要让另外一个人给你当替死鬼。
组织——乌鸦飞过,是谁在哭泣。
然后该说说因为磁盘现身的组织这条线。
贝姐和小柯的那段对话非常的冷。
冷得我得瑟着穿了件外套- -看了这场第一次在想。
组织里的人都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存在于那里的。
且不说那个我们不是很确定的目的。
对于他们而言。
到底为何呆在那里。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身不由己的原因。
每一个人都为了活得更好而存在着。
会在想。
被boss宠着的贝姐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帮着小哀和小柯不被发现。
或许她是有什么阴谋。
可是总也觉得她只是冷眼旁观组织的好戏一般。
就连对GIN说他们暴露了都是一种调戏一般的口吻。
丝毫不严肃。
这个秘密型的女人永远看不透她的目的是什么就像与她相同的Irish临死之前说了句那么让人费解的话。
与他之前铁了心要把小柯带到boss那里去的形象完全不符。
就好像之前的他是为了在组织里面活得更滋润而做出的那种选择与行为而临死前发现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了于是反倒是希望有人能够揭穿这个地方。
有在想。
是不是其实最初的他们都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留在了那里。
做出那种恶至极的事情只是为了生存。
还是说。
Irish万万没有想到该领赏的自己会被Gin灭口是不是对组织的一种绝望。
对自己最为信任的家人的一种绝望。
恨不得。
赶快有人。
把他们所有都揭发出来。
而。
那么多年的家人的概念也无法让他自己来说出。
Boss是谁以及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非常的矛盾的心理演化出的是那句对柯南的鼓励。
或许。
谁都活得不容易。
和Sherry这个科学家不一样。
那个时候的她只需要在实验室继续研究她所需要的任务而已。
忘了是哪一集的开头有描述过基安蒂和科恩在狙击场练习。
作为狙击手的他们每一次出场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取缔这个人生存的权利。
被培养的似乎只剩下兽性的他们。
看到猎物会露出狂妄的笑容。
谁又知道他们是因为怎样的原因进入这个组织。
而被培养的狙击手不止他们这几个。
他们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才得到今天这个位子。
或许除了boss以外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存活在组织里面。
而他们都被当作了养分。
被组织一点点的汲取。
直到干瘪的那一天。
就如同Irish一样被直接扔出去。
不会得到任何的同情或者想念。
如此之悲哀。
最近对银发飘飘的GIN大哥很不满意。
失误次数也太频繁了一点吧。
撤退之前有的只是一万个不理解 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失败“大哥”两个字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才对。
是你太高傲引来的松懈么。
你在意的仅仅是眼前的任务以及利益而不联想更多的。
你以为除了赤井秀一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人能够赢过你。
所以猖狂之后少有的失误。
你只能瞪大眼睛看着下面。
百思不得其解。
GIN大哥的能力不容小觑。
但是GIN大哥再如此下去你也就不过如此而已。
少年侦探团——终于成功了一次。
零纪录突破。
可喜可贺。
有的时候是鲁莽了一点。
说穿了不过是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已。
而他们也不仅仅只有一份莽劲。
在这看起来只有一年的时间里。
他们也学会了很多很多。
少年侦探团出发了。
这一次出发或许可以渐渐向着目的地驶进了吧。
新兰——信任。
我不知道看似天涯海角却朝夕相处的工藤新一和毛利兰到最后是否能在一起。
我不知道他们的感情里会不会出现任何的变数。
我也不知道这青梅竹马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情。
但是他们之间拥有的信任。
是谁也打不破的。
相信你。
相信如果是你。
一定可以办到。
相信如果是你。
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心。
这一部里面没有记忆碎片温暖如春一般也没有叽里呱啦斗嘴的可爱场景可是新兰依旧是恒久不变的新一的关心与害怕或是小兰对新一的依赖。
这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就算是烂俗透顶了的场景。
依旧可以让人感动。
不让你打电话发短信是害怕你暴露。
所有的危险我一个人去承担就好了。
故作的坚强与勇敢。
你说你在你别怕。
于是也能安心的躺下去。
相信无论多么危险。
你一定能化险为夷。
相信只要有你在。
一定能解救我们彼此。
兰说。
即便只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好啊。
而且别说是声音了 好像还有一年只能见一次的人呢。
高佐——责任。
佐藤:没关系。
出什么事我负责。
高木:那好吧。
不过我来负责。
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字句来描述这样的感情。
可是高木正眼说出的这句。
我彻彻底底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好男人!
平新——明明就只是哥们情而已嘛。
传说中炒的沸沸扬扬的BL桥段。
话说我真的觉得只是很单纯的哥们情而已。
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朋友。
明白你的危险处境却又或许无能为力。
苍白的话语不知道可不可以给你那么一点点微弱的支持。
不过我想新一是很真切的感受到了。
那个笑容的特写与平次的无奈形成的鲜明对比。
至少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至少他知道身后还有伙伴支持着他。
朋友间的感情是和恋人不同。
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却依旧会惦记的。
碎碎念——唠叨一下。
开头果然是梦境而已。
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也能知道。
让GIN这个不记得杀过多少人的人回想起工藤新一这号人物本来就需要一段时间。
如何让他在一小时五十分钟的剧场版达到这样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
伸缩式背带非常的强大。
首尾照应显示出了这玩意儿的真本领。
于是柯南的装备该更新了。
荻原彩实我不知道这个人塑造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她对小柯貌似也很感兴趣一度把我误导了的。
眼睛小孩广受好评。
也使这孩子的危险比以前更大了一点不是么。
就算剧场版对主线没有太多的影响。
但这些是不是也在预示着什么呢。
小柯总爱背着小哀说些组织的事儿小哀总爱光明正大的偷听然后找个机会跑出来吓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囧或许不是irish太敏感。
而是小柯的漏洞已经太明显倘若以后再因为什么事情安插一个组织的人在警局。
再一次被接受这种调查可能性也非常的大。
Irish必然不是什么特别的高智商人才。
小柯的指纹随处可取。
以后不注意的话怕是很容易出事了。
佐藤的观察力很强。
值得表扬。
只不过没有下文了。
那些观察到的东西后文没有任何回应。
还是说这些东西会延续到漫画里面?
拭目以待。
倒也有点害怕佐藤也卷进去了。
俗话不是也说越接近真相越危险么。
服部那句 服部七夕去织女星找织女了 我笑了好久朋友说 和叶的织女是谁..更猛 吃醋的好玩毛利大叔的推理非常的囧。
囧到一种我每次就直接跳过的地步。
不过有的地方观察还算细致。
毛利大叔有进步嘛。
水谷被柯南那些话感动可以理解但是转变显得太过于僵硬。
衔接的不够好。
小兰果然很猛。
小柯说好厉害的那一刹那是不是在想如果他把小兰惹了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 =我最好奇的事情是或许那些便当是监视的人吃的。
背着手的人是如何按着虫子且贴上标签的呢如果监视的那个人是贝姐的话(因为他们刚进森林的时候摩托车上没有人)贝姐在离开之前还要把松本警视给打晕过去才行。
如果贝姐在的时候松本没有被绑着的话。
这可以说通他贴标签的事情但是松本说他没有看到过犯人的模样犯人又是如何软禁他的呢。
后记——作者就是个话痨而已。
如往常一样。
对看到了这个地方的童鞋们鞠个躬。
总的来说还是算作喜欢的一部吧。
虽然没办法评价个什么。
其实预告也不算假。
只不过断章取义的罢。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期待M14。
倒是殷切的希望不要等到800话才能再见主线!
那么。
先这样吧。
终于有黑衣组织出现的剧场版了,毕竟酒厂只有琴酒一个人在干活,偏偏这个最重要的反派根本不记得工藤新一是哪个了。
组织里只要知道柯南真实身份的要么是在帮他要么被琴酒解决了,最后黑衣组织被解决琴酒的原因更大吧。
关于猜到底谁是卧底在警方这一情节还蛮有意思的,还特意放了很多烟雾弹,比如谁胖了谁又瘦了,佐藤警官又漂亮又聪明身手又好难怪那么多爱慕者。
很好的把黑衣组织行动跟命案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少年侦探团的抓虫子支线,这么多脉络连在一起却不觉得突兀,案情设计的确实很好。
双方都需要尽快找到凶手,一个是为了不出现更多受害者,一个是为了凶手身上的东西。
其实每次黑衣组织就在捅破真相的一步之外又被引导到其他地方去,开始觉得很惊险刺激后面就没什么感觉了,大概对柯南的主角光环心里有数了。
但柯南每次要获得关于黑衣组织的关键道具也会失败,比如知道名单啊抓到成员之类的。
除了最后的打斗有些无语,双方武器实力悬差那么大,最后也只能靠柯学来解决了。
机枪扫射➕狙击枪最后被安全帽干翻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一次吃KFC的时候,我才刚好学会写“肯德基”这三个中文字。
相信那会儿它进入大陆市场还没多久,甚至没有为不吃汉堡的中国人准备好像样的汉堡套餐,以至于最高的享受是你只能在店里点上几块硕大的炸鸡……时过境未迁,你依然能在KFC里点上几块炸鸡,但一定不比“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会儿的来得硕大和多汁。
奇怪的不在这儿,真正奇怪的是,你不会忍心去苛责它,只是在那儿一边吮指回味,一边恨铁不成钢……这,就是旧相识。
今天要说的不是KFC,是柯南剧场版第13弹《漆黑的追踪者》。
10年前,我开始看柯南剧场版;2年前的国庆长假里,我坐在笔记本前,扼腕叹息,为让人大失所望的《绀碧之棺》敲了一篇泄愤之排泄文;1年前的《战栗的乐谱》,更是让我连泄愤的想法都省了……今天看完《漆》,才发现这种轨迹不是偶然,柯南剧场版的辉煌时代真的已经过去,现在是无尽的“上下而求索”期……我不忍心苛责认识了这么久的万年小学生和这个经典的系列,涌上心来的是满怀希望之后的无穷失望,是一坨坨“恨铁不成钢”的愤愤……“连环杀人事件+最后15-20分钟的逃难戏(Bonus featuring黑衣组织 / 怪盗基德)”,这几乎亘古不变的柯南剧场版样板戏路,决定了许多忠实柯南剧场版症候群会在结局前本能地分泌比平时多的肾上腺素,来享受所谓“剧场版”带给人们有别于TV版和OVA的高潮迭起。
虽然样板模式看似一再被延续,但能够做到在最后关头让人荡气回肠的优良传统,却在《迷宫的十字路口》这一作后出现了急转直下的转折。
相信在“模式”这一点上,导演的更换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担任前七部剧场版的导演儿玉兼嗣,在《往天国的倒计时》时达到了该剧场版模式的顶峰,尽管其风格在02年的《贝克街亡灵》有过显而易见的转型,但当时好评不降反升,直到03年突然重视CG和画面效果的做法,才使得剧情本身开始出现明显的缩水迹象,之后与该剧的暂别也使柯南剧场版史上出现了一道让人心照不宣的分水岭……从《银翼的魔术师》开始,山本泰一郎导演看似传承了前者的剧场版套路,但由于《往天国的倒计时》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后的几部作品,几乎都只能望其项背。
于是大家看到了《绀碧之棺》、《战栗的乐谱》这类似乎是在寻求新出路的尝试,在努力的模式探索中,却难以再现昔日前作的辉煌效果……模式尚处于模棱两可的摸索中,这仅是恨铁不成钢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是剧情!
对于一部动画片而言,尤其是像柯南这样的连载快消式作品,很难苛求剧情(即事件)本身。
(单纯要享受本格的逻辑和变格的气氛,相信大部分人会转头去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从事件本身而言,柯南剧场版通常的着眼点,又在于“动机”。
而“动机”,又恰恰是最难让推理迷感到满足、最难抖响的“包袱”(比起更容易出挑的“手法”而言)——在单纯注重动机的推理作品中,若动机本身不出彩,就注定着全剧的失败。
本作(《漆》)的主线事件也同样是围绕“动机”做文章,其程度并无精彩可言。
也正因此,柯南剧场版的剧情限性也决定了它必须用华丽、高调、出挑的结局来一定成败——从这点看,本作的结尾也不言而喻地解释了其为何无法与《往天国的倒计时》同日而语的原因。
模式、剧情没什么斩获,要从画面上得以提升更是一件难事。
作为一部不以CG为主导的动画作品,在画面上花费心思显然不是“青春永驻,观众长存”的王道。
因此,尽管本作画面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但有限的视觉表现力方面的突破,显然难以挽回模式和剧情找不到突破口的“强弩之末”式下坡路……Bonus方面,每部剧场版都轮番客串、友情出演的“黑衣组织”和“怪盗基德”这些王牌配角,依然没对故事的主线剧情产生任何帮助,相反却成了剧场版用来吸引观众的最终筹码似的,让人感叹可悲……《漆黑的追踪者》无非是个标题党的范例、预告片、剧透……一切让人热血沸腾的彩蛋,都是深深的坑。
冷静一点想,历史上有哪一部动画的主线剧情重大转折点,是发生在一部剧场版里的?
;再者,剧场版放映的时候,青山刚昌的漫画作品和TV版一直没有中断,可见中途的剧场版里也并未发生什么关乎痛痒的事儿……;再再者,在盗版业不发达而优质漫画又丛生的日本,如果把重要剧情转折放在剧场版这种百分百需要掏钱的渠道里透露,是要遭到漫迷唾骂和孤立的……说句题外话,从两个月前开始,在上海许多地铁站的某传媒公司户外LED广告屏上竟然能看到《漆黑的追踪者》的预告片!
仔细想想,本作既不可能在中国大陆上映,又不见得能让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掏钱去买正版DVD收藏,这样的TVC还反复播放,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看来,我OUT了……还是那句话,正因为是旧相识,才会这么恨铁不成钢……叹息是主要的,苛责是次要的。
既然有消息说,第14弹的制作决定已经得到证实了,那就等着明年国庆吧。
要带来些亮色才好……小感:1. 柯南踢球,这个准度已经越来越接近狙击枪了……2. 阿笠博士的发明在几年前还是领先于现实时代的,不知是否后者发展太快的缘故,现在他的发明已经不再那么梦幻了……3. 服部平次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在剧场版里插一脚的,不管是多少戏份,多次的戏份……(且两位少年侦探的关系正有往“断背双探”发展的趋势……)4. 不追TV版的假柯南fan(一如我)会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黑衣组织人员的发展趋势了……5. 此次本人首次做到了先于解开谜底发现谜样人物的真实身份^_^我依靠的是,声优和人设的不协调……(算是剧作的败笔吗?
)6. 保时捷356A也开了十二年了,也依然是柯南判断对方身份和位置的参照物……大家都很念旧呢,Gin和Vodka也一直没换车-_-|||7. 尽管球踢得很准,但手表型麻醉枪在剧场版里的表现总是很不牢靠……
在“柯南”开始放片尾曲的时候,影厅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起身离座了,当时我觉得很滑稽,他们难道都不知道“柯南”系列的影片都在片尾曲结束后还有一小段内容么?
等到那最后的一个小片段出现的时候,影厅里只有6个人了,不知道前面早走的人知道这个事情会不会觉得可惜。
很多导演都喜欢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耍点小花活,为了就是对付这些一放片尾曲就走的观众,当年“加勒比海盗”系列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这样被导演耍了,都不知道“加勒比海盗3”其实有个欣慰的大结局的。
为此,很多人不惜又去电影院重看一遍,何苦这样呢。
还有“疯狂的赛车”也是很多人没看到那个诡异的结局。
在“南京!
南京!
”全球首映的时候,院方竟然当着导演陆川的面儿,直接切掉了电影的最后三分钟,不知道在下正坐的陆先生有什么感想。
去年我在兰州看“变形金刚2”的时候,片尾曲刚响起,画面就没了,虽然变2的时间很长,可你院方至于这么节约时间么,还得我连linkin park的主题曲都没听到。
其实,就算没有小花活也应该好好坐在那里看完的,你真的在乎这2、3分钟么,曾经在豆瓣参加了个活动“看电影不妨看完”,参加的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就算最后那个电影参演名单确实无聊,那你能不能把片尾曲听完呢,很多经典的歌曲都是在此产生的呢,也是对歌手们的尊敬。
希望大家每次都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直到最后一个音符的湮灭,这也是对电影制作者们的一种尊敬了。
这部最惊喜的地方就是体现了黑衣组织的压迫感,这才是满月篇和基尔篇的黑衣组织,成员就应该是爱尔兰这样,对事物敏感,智商高和武力值高,行动力强,从大家对柯南的描述中猜测出和新一的关系。
后期黑衣人组织是啥玩意啊(科伦香堤俩无脑狙击手,伏特加司机,波本基尔卧底,贝尔摩德二五仔,就琴酒一个人制定决策也太离谱了吧)我觉得其实可以把爱尔兰加入主线,设定是与琴酒关系不好的黑衣组织得力干部,前提是没有发现柯南身份。
不过波本好像就是这个设定,尽管可能人气确实很高,但是又打造成卧底我就觉得很没意思。
红黑双方完全失衡,赤井一家坐下来谈一谈,卧底回归,黑衣组织就输了。
更别说红方还有工藤一家,fbi,波本,基尔。
这部比前几部好在不是三段剧情衔接,而是三线同时进行,日本警察,少年侦探团,柯南三条线,同时查凶手和爱尔兰(尽管案件最后的反转有点刻意,用自己喜爱的事物杀人不是柯南剧情的常规操作吗,不过对于主动下电梯这个反转我觉得确实挺妙👍🏻)剧情,人物,案件方面描绘的都很不错以上内容均不包括扫射东京塔以及打飞机,可能作为在影院的剧场版需要一些动作戏吧,撑死也就十来分钟,也没必要抓着这个不放,柯学世界追究起来那首先还得是麻醉针。
(琴酒:tv里我暗中杀人不留痕迹,剧场版我武装飞机)而且最后警方也没有查谁拘禁和扮演了检察官,爱尔兰的尸体,谁扫射了东京塔,这就是完全表明了真就图一乐,为了这个打个低分是真的无语。
一直觉得柯南系列动画是给有脑子的人看的,不管是普通的动画还是特别制作的剧场版,每一集都会让你有所思考,跟着整个案情的发展,心里也是波荡起伏的。
在电视上跟着每集每集看动画片后。。
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对侦探动画的渴望。。
于是被DNA推荐了剧场版。。
更加深刻领会了“真相只有一个”的真谛。。
有意思!
看个动画也能那么多想法,不过柯南绝对不是简单意义的动画片,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吧很棒!
(除了配音)
主线剧情,还算中规中矩,期待的东西没有少,但也没太多惊喜,剧情和前几部相比稍弱,那个卧底不小心还是让我猜到了。
最后高塔上的还算不错。
故事还是挺悬疑,最后慢慢是柯南发现线索,解开谜题。
还是这样的剧情发展最吸引我。
而且画面虽然说是漫画,背景还是高度还原实景的。
不过整个故事有一个很大的错漏,凡是火灾都是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这么大的一个常识错误也发生了?
编剧也太不小心了吧。
而且酒店大火,不乘坐电梯还有逃生楼梯啊。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看,整个故事的发展其实都不太可能实现。
最后就是解救警官,明明帮着手脚,那他是怎样做到把独角仙背上贴上胶布并且放生出去求救?
柯南剧场版拍了13年13部了,我开始看的历史大概十年,这么长时间的老观众,这么长寿的历史,早已不是一两句影评能表达的了,闲暇之余就只能做做统计了。
我从第三部上映时开始看的剧场版,感情最深,胶片和当时VCD的颗粒色彩带来的感觉难以抹去,影片本身的素质也是历代上乘,而历代的电影票房基本上也代表了我的心中排名《引爆摩天楼》 11亿《第十四个目标》 18.5亿 《世纪末的魔术师》 25.4亿《瞳孔中的暗杀者》 25.1亿《通向天国的倒计时》 29亿《贝克街的亡灵》 33.8亿《迷宫的十字路》 32亿《银翼的魔术师》 28.5亿《水平线上的阴谋》 21.5亿《侦探们的镇魂歌》 30.3亿《蔚蓝色的灵柩》 25.3亿《战栗的乐谱》 24.2亿《漆黑的追踪者》 34亿在前5部30亿以下的票房梯队里,《天国的倒计时》第一次提及黑暗组织的剧情而票房飙高,和《漆黑追击者》本次创造新纪录的理由类似,主线剧情能吸引观众入场。
而第三部《世纪末的魔术师》算是柯南能够常驻每年4月档期的开始,因为第一部才刚打开局面,第二部增加不少但其实质量不高,第三部涉及人气配角怪盗基德,沙俄秘宝的历史气息浓厚,票房得以继续高速攀升。
《贝克街的亡灵》可能因为编剧野泽尚的原因,长时间保持票房纪录,而《贝》也是历代主题最为深刻,甚至有些悲观的作品,成人向的取向反而意外的获得了高票房,可惜野泽尚自杀,后面的编剧没有再尝试这样的主题。
《迷宫的十字路》之后,柯南采用了数字化制作,我觉得从这以后剧本的严谨性就开始不够了,即便是有些炫耀技术的部分,因为场面不够有张力,反而不如前面的反响好,票房也是一路下降,这是前6部导演小玉兼嗣最后一部,之后就换成山本泰一郎。
《侦探们的镇魂歌》因为是十周年纪念,所以票房有了回升,但这一部和下一部换了编剧,可以说是恶评如潮。
总之7以后新的团队,没有能给剧场版带来更多新意,唯有靠第二次用怪盗基德的剧情和十周年挽回点颓势。
连续的下滑,制作组也只有再次搬出黑暗组织的主线剧情来扳回败局,这是久违的主线剧情,我没有同时期漫画主线的进度,但漫画印象中要精彩的多,大银幕却太缺少话题了。
说到正题,有了《侦探们的镇魂歌》预告片的教训,知道这次《漆黑的追击者》的预告片不能相信,Gin不可能直接面对柯南,不是做梦就没有其他可能性了,果不其然,预告片里另外一句很危险的话正片也没有出现。
这次柯南完全单兵作战,警察那边来了个大聚会,漫画中各县市干警齐聚一堂,柯南再在场镜头就不够用了,理由就不剧透了。
少年侦探团也脱离柯南自行解决了相关案件,算是表现最自立的一次了。
总是这次很明显编剧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分离的破案流程,最后收拢得还不错。
这次也是兰表现最少的一次,基于同样的理由,因为柯南单兵作战的需要,不过最多的动作镜头却在最后留给了她。
这次也是唯一一次,演职员名单后的小剧场不是搞笑的,这让我很意外,看来编剧是要保持这一部严肃的主调。
柯南剧场版一贯弱化推理,所以也不用太在乎是不是猜出犯人是谁之类的,不过这次的案件还算有曲折,提示的小细节和误导都设置的不错。
本次最大的不足反而是一贯的动作场景淡化了,也是唯一没有引爆任何东西的一次吧,看来制作团队下了决心不靠这些老三套。
虽然刺激性不够,因为是主线剧情,悬念还是有的。
恭喜本片刷新了票房纪录,同时也非常期待国内上映,这一部不算差,只希望能够有原声版本,不过面对儿童的影片不可能有原声的。
文/冯凝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注意到金华台在五点多的时候播放《名侦探柯南》的动画片,相信这是不少义乌的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柯南的契机,这部日本国民推理动画在当时成为我们班早上值日(也就是打扫卫生)的同学们一边扫地一边聊得最起劲的话题,校门口小店贩卖的画片中,几乎能和《还珠格格》达到同样的火爆程度,甚至从堆满“每课一练”的书桌上,能随便翻出一两本隐藏在下面的口袋版东瀛漫画书。
我是那些疯狂追逐柯南的粉丝中比较狂热的一类,不但一次性收购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33本漫画,而且连文字版的小说也不放过——事实证明这些标注由青山刚昌所著的文字只不过是一堆同人的应景之作,所以再后来我开始写推理小说。
上了初中柯南热并未降温,只是碍于当年网络尚未成熟发达,俏佳人所制作翻译的柯南系列草草播了100多集便渺无音讯,金华台取而代之的是同由青山刚昌创作的漫画XXXXX(名字我忘了,总之是个武士的故事),于是研究漫画书中的那些蛛丝马迹便成为了解与猜测故事进展的唯一途径。
直到上了高中,班里的一众女生和隔壁班的男生丁健,似乎浸淫在工藤新一(注意,不是柯南)和怪盗基德的帅气对决中,大家更多讨论的是当时出到第七部(正值高一)的剧场版故事,最受欢迎的似乎是有怪盗基德出场的《世纪末的魔术师》。
复杂的回顾一下我和柯南那档子事无非是说明其实我是一个柯南迷,但这与我下面要骂的内容无关。
现在柯南的剧场版变质了:几乎无一不是《24小时》模式的复制,既然要在银幕上公演,那么事件必须宏大,场面必须绚烂,死亡人数必须越多越好,最好能危及整个地球——那么这个故事注定是一个反恐故事——只有恐怖组织能提供如此多的爆破: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叫做江户川柯南的“杰克.鲍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地球人,与恐怖组织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阿笠博士为其发明的新型武器要远远先进于CTU的供给(这是动画片的好处,异想天开无需买单),而同时,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久经考验的“尼娜”毛利兰,为他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协助。
因此,对于一个没有分屏的日本动画版《24小时》,剧中主人公是叫江户川柯南,还是阿瑟乱步,都没有什么影响了。
值得质疑的另外一方面,起初《名侦探柯南》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推理不复存在(这样的故事编织终究需要力气),那种从本格推理中获得的抽丝剥茧的快感就此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情节。
举例来说,《漆黑的追踪者》一开始交代了数个参加会议的警官中必有一个是内鬼的前提——起初我还以为本集脱胎换骨成为了“无间道”式的碟战片——甚至与刚刚上映的《风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正当我准备和柯南一起推断到底哪位是鬼的时候,我才发现编剧后半程明显发力不足,不仅对每个可能是内鬼的角色个性描写欠缺,就连最终柯南“推理”(不妨说是猜出)出真正的“鬼”时唯一一句证明居然是:我觉得你的身材比较适合当鬼。
这是我看到的《名侦探柯南》中最为雷人的一句台词,让人怀疑工藤新一在身材缩小之后智商也跟着退化了。
我想这种没有根据的胡猜如果失误了那该怎么办,工藤新一的身份就此败露?
真正的凶手得逞?
还是柯南就此一蹶不振?
显然,编剧是不会让他这么做的,现在电影的逻辑是,正太脸的小男孩拯救世界(同样的还有哈利.波特),成人在一旁吃着爆米花看着乐开怀。
于是人们乐得看到柯南化身反恐小斗士在大银幕上飞天遁地,也毫无心情去跟随一个严谨缜密的思路说出一句“凶手就是你”,这是商业化浪潮的传染病,连儿时的最美好记忆也不能幸免。
“真相只有一个”每当本人我听到这句话,就不寒而栗。
试想,一个外表是孩子,内心是成人的“怪物”,每每用中指抵住那副万年不变的黑框眼镜,虽然镜片的反光一时遮住了一双暴虐的眼神……但是其嘴角上扬,露出的那一丝诡异的微笑则出卖了那颗扭曲腐坏的心灵……因为又有人死了啊……柯南这个角色绝对是天煞孤星,其所到之处无不尸横遍野……更气人的是他从不换衣服,一套西装可以穿5,6年之久……我甚至怀疑他连内裤也从来没有换过!
然而这些只是其罪恶人生的一部分,每当我看到柯南又把一枚枚毒针射入善良无辜的毛利小五郎的身体中时,孙叔叔我震惊了!
惨无人道!
惨无人道!
惨无人道!
惨无人道!
惨无人道!
满清十大酷刑也不过如此啊!
试想当毛利先生百年之后,人们在他的遗骨中发现成千上万根毒针……那是多么凄凉恐怖的景象啊!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柯南,则又把他的毒针对准了同样无辜的铃木园子……所以,为了小朋友们的身心健康,远离柯南,就是珍爱生命。
这到底是有多难看。。。
案子简单了点,感觉铺垫太多。。最后结束太突然了。柯南命太大了……
后来那记忆卡去哪了?
黑衣人非重要人物必死定律
推理社团看的。
lol
眼睛仔+山村操。。。柯南大战直升机。
组织是打酱油的
这集还不错。不过上一集音波拨号,这一集避子弹,还以为看的是x-man……
看样子是快结束了吧~~加油~新一~
想不到剧场版也这么烂了。火灾从电梯逃生,这想像力……
不好看
失望的一塌糊涂
小兰肯定是新一代女打星。。找个好点儿的经纪公司,以后混好莱坞吧。。(为第一部在电影院看的柯南sign一下,2010年1月,中关村美嘉。陪伴了我整个学生时代。)
被告知看柯南不能再对推理方面抱有幻想了。如果我不觉得黑衣人有什么好看的话,只能两星了。
纯属胡扯!柯南改演纯动作片了...
我看到最有意思的评论是:从这部电影里,我们知道柯南是怎么打飞机的了。
东京塔就这样被打成了马蜂窝~~
剧本越来越圆不上了吧 元太瘦了 阿笠博士用日式英语说出披头士的专辑名称的时候很搞笑
2009.10.04真心希望青山赶紧把柯南完结,感觉已经越来越鸡肋了。最近两部剧场版的故事完全是早些年TV版的水准,即使祭出“洋酒帮”也无济于事,远不如某年特别篇《满月夜的二元推理》来得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