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与古董的复杂度,没有古董的厚度古董与人的关系,暗藏权利与地位的争夺,够丰富有一点深度,但厚度缺失。
缺失的是古董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厚度。
古董局中局,只是借古董之身来勾画人与人之间权力的局中局,引子挺好,但失去对古董那些厚重历史的刻画,就无法激发观影者内心的强大共鸣,只不过又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乏陈故事罢了。
佛头到底意味着什么,她和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于中国人而言,佛教代表了什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寄托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电影没有讨论也没有深究,更没有借用,所有,古董在这里只是个道具,它们承载的文化与历史在这里没有任何举足轻重的力量,人进去,只不过是看古董外衣下的办公室宫斗剧。
葛大爷的演技还是那么炉火纯青,整部电影就喜欢他的表演,助推着故事进展,不至于乏累。
细节禁不起推敲的地方忒多了,说点能看的地方吧。
李现确实帅,剧里也没有特意耍帅,全靠镜头特写,不多余,不招人烦,挺好。
大头演的肯定没毛病,就是人物设定和整体剧情太不搭了,但不要怀疑大头的演技。
值得肯定的是唯一的女性角色没有和男主搞恋情,非常难得。
但是不搞恋情的另一个小弊端就是她没有作案动机啊,不知道她这么拼是为了什么。
葛大爷没的说,配给大爷的台词都很有意思。
一个看电影带出的疑问,造假造的多了,师傅会不会就变成专业的了?
是从错误的路上走到正确的路了吗?
(首发于《中国电影报》)自“决议”公布、电影十四五规划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电影圈内坊间热词,兴起一片深入学习领会的热潮,热得叫人不禁深究: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哪些元素、符号、精神、价值,是来自于传统又能圆融自洽地生长于当代?
如何识别哪些属于糟粕,应当摒弃,哪些属于精华,应当继承?
电影如何对精华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章题目起得很大,所涉问题又太深,所幸有文本分析、类型分析、文化分析工具在手,且拿《古董局中局》开刀,投石问路,抛砖引玉,还请众方家指教。
电影与古董确有相似之处:文化行当儿,鱼龙混杂,好(真)坏(假)难辨,投资风险极高,有打眼的,有砸浆的,也有鉴宝的,二者都极度重视圈层人脉。
顶级佳作的待遇也都像皇冠上的明珠,归宿都是永久收藏与广泛展示——电影放映与文物展览都叫exhibition。
用电影作为媒介来讲古董界的故事,确实是绝配。
而这个搭配,也确已自成一派,好莱坞寻宝探险片的百宝园中,不乏《印第安纳琼斯》《国家宝藏》《古墓丽影》等系列IP珠玉在前,咱们国产电影也有质量上成的《寻龙诀》在当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杀四方。
不过,要正视一个我们特有的问题:自《神秘的大佛》《夜盗珍妃墓》以降,伴随着《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天脉传奇》《盗墓笔记》《九层妖塔》等一众夺宝探险(盗墓)片的关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的指摘。
说得再直白一些:盗墓(盗宝)还能不能拍?
能拍的话,怎么拍?
不能拍的话,这个类型要在题材上怎么突破?
《古董局中局》从选材上给了一个灵光乍现:谁说非要盗呢,鉴不行吗?
盗的着眼点偏重武戏,鉴的着眼点偏重文戏。
文戏里最吸引的人是哪种?
无疑是悬疑。
决定一部作品的深度和格局的,就是疑点的设置。
小说《古董局中局》中的五脉,就像秤杆上那定盘的星,古玩行业里的真真假假,全靠着明眼梅花扛鼎掌眼。
而电影行业里的定盘之星,现阶段里最客观的,恐怕也就是票房了。
毕竟,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与小众收藏不同,市场总收入是老百姓们用钱包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平心而论,电影《古董局中局》目前的票房,与这个IP的巨大影响、卡司的强大阵容相比,确实差了那么点意思。
但凭心而论,这片子的成色、诚意,又相当的分量十足。
问题在哪呢?
就在疑点的设置。
表面上看,疑点在一个又一个古董,而实际上,疑点在一个又一个古董背后的人。
与偏重夺宝、盗宝的影片相比,偏重鉴宝的《古董局中局》,实际要做的是穿越历史迷雾,找到佛头真相,为许家拨乱反正。
然而从大量关于影片的讨论中可以看到,许家三代人的精神谱系,在《古董局中局》中并没有让观众获得完整清晰合理的解释。
疑点的设置与解答,本应伴随着人物动机的合理与共情,从而实现许家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但由于观众无法理解佛头为何要送给日本、父亲为何抛下孩子独自寻找佛头,也就使得许一城、许和平两个人物没有立住,到了他们的后代许愿,能说出口的,也就只剩家国大义这样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
为了搞清楚原著中的人物逻辑,笔者在看完电影后又看了马伯庸的小说,才明白这父子三人组成的家族史大概是怎么回事:关于祖父许一城,从他生前好友付贵的评价中可知“那家伙的性格我最了解了,生平一恨糟蹋文物,二恨洋人夺宝,经常感叹国家弱小,文物都得不到保护。
当初孙殿英炸开慈禧墓,把他给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关于父亲许和平,他夫妻二人投了太平湖,但将佛头资料交予了姬云浮,因为“他认为像我(姬云浮)这样纯粹出于兴趣才来调查的人,没有历史包袱,比他更适合保管真相。
于是他倾囊所授,把几乎所有资料交托给我,并说很高兴让许一城这件悬案变成一个单纯的历史研究课题,而不是家族恩怨。
”这是一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坚守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家族,这一精神用四字概括就是“士志于道”。
“道”,即他们抱持的关于社会秩序、文化理想的信仰。
许一城的年代,国破山河在,“道”是以死相抵也要设下迷局,保住国宝。
许和平的年代,传统文化遭受巨大破坏,“道”是希望还历史研究以科学待遇,摒弃个人恩怨。
许愿的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道”是希望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去伪存真。
“五脉传承久远,掌的是整个古董行当的眼,定的是鉴宝圈的心。
”明里是在讲五脉和古董圈,实则讲的是老祖宗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中华人文精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具体到《古董局中局》中,许家三代坚守的道,应是电影表达的主题;鉴宝破局的过程,则是叙事中的“器”;人物性格与事件产生的互动,可看作“变”;全片通过人物与叙事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就是“通”。
小技不修,则大道不彰。
如若鉴宝、寻宝、夺宝的一系列情节,没能澄清根源疑点,文戏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又因为题材自身特质,武戏也很难生编硬造出奇幻瑰丽的场景,惊险刺激的闯关。
尽管在《古董局中局》中,寻宝片应有的要素一应俱全,神秘宝物、密码破译、地下洞穴、隐藏机关、复杂线索,还有诸多其他寻宝片中不曾见过的特色,比如对90年代民间世情那富于生猛活力的还原,但仍然不免仍显守正有余、创新不足。
最后,让我们重回《古董局中局》佛头大案那段历史时空:清末民初,中国门户大开,西方在中国进行掠夺式的古董搜集,中国军阀混战,自顾不暇,于是日本学界提出“支那已经没有资格继承中华古老文明,只有日本有责任挽救这一切。
”世事变迁,转眼已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签订的RCEP协议将于明年1月1日起生效。
关于中华文化继承权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
关于如何传承好、弘扬好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相信在爱国主义之外,也还有更多更丰富的答案与内涵。
据说马伯庸为了写这部小说,花了8年时间,储备的文物知识太丰富了!
电影里面文物专业知识涉及太多,虽然来不及消化理解,但丝毫不影响对情节的理解!
不过还是建议先做些功课再来看,整部电影就是个局,有人做局,有人入局,几乎所有人,都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国宝佛头”出现,每个人的两面形象依次展开……整体演员选的都很贴切到位,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连群演都非常的敬业,尤其葛大爷,贡献了全剧最大泪点和所有笑点!
有了他影片真是增色不少。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
”
2022/1/21国土之大,竟存不下一件完整的文物。
【古董局中局】讲(雷佳音许愿)许家三代守护武则天明堂佛头50年的颠沛经历,其中玩古董的人物和藏宝线索有江湖武林的气息,就还挺有意思的。
整个电影的故事节奏和鉴宝画面都挺好的,包括解疑过程(摩斯密码、子母镜线索、多宝阁密语、墓穴符号提示……)让完全外行的观众比如我能跟着有代入感参与感,雷佳音在古董市场“捡漏”环节看得也让人挺开心的。
“老朝奉”背后应该就是药不然(李现)的爷爷药来,而对应的五脉到了90年代黄会长时,也已失了“去伪存真”的良心和权威。
药不然,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可是从英国留学回来就那么牛逼轰轰的成为古董界新秀就有点可笑,英国有我们的考古专业?
还有个疑点就是辛芷蕾的角色,是黄会长的孙女,莫名其妙和爷爷作对,来帮着许愿去探宝寻宝护宝。
为什么呢?
少那么一句交代,就觉得人物立场和动机没说服力。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最后,送一句葛优的话:贪财好色,做个俗人,不挺好嘛!
拍得相当不错的以考察古董为题材的悬疑电影。
影片从那颗佛头的起源,到为什么要回归故土,再到这枚古董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值得去挖掘真相,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相当强。
一开始真以为由雷佳音饰演的许愿就是个小混混,也特别符合他塑造角色的形象,直到辨别古董那块,才发现他也算是古董行的大家。
影片悬疑感也是相当强,能引导观众思考这枚佛头的真相以及如何推理出真相。
除此之外喜剧氛围也很强烈。
雷佳音和辛芷蕾都是一如既往地演技精湛,另外葛大爷的出场也很让人惊喜和意外,能让观众时刻想笑,倒是小鲜肉李现在影片中的表现很一般。
许一城这么牛逼都可以给佛头套个外壳装成假的给日本人,为什么不能直接做个假的给日本人?
不比还是把真的送出去好?
真的就藏在郑家村那个佛头藏的地方就是咯,那个佛头不也是很多年没人发现吗?
而且指向郑家村的很多线索只有许愿知道啊郑家村那又不是真明堂佛头,又全是陷阱,线索还只有许愿知道。
那这一part是想干嘛?
当大银幕上的雷佳音顶着三天没洗的油头,用便秘般的表情抚摸佛头时,我就知道这2小时注定是场行为艺术——导演用价值3.5亿的宣发经费,成功将马伯庸的智斗江湖降维成大型古董碰瓷现场。
建议将本片更名为《鉴宝版小时代》,毕竟郭敬明看了都要直呼内行:原来浮夸演技配五毛特效,真的能让人产生穿越到义乌小商品城的魔幻体验。
李现的药剂师堪称AI演技巅峰,全程保持"我是谁我在哪"的哲学思考状态。
当他用实验室量杯的精确度扶眼镜时,我甚至怀疑导演给他装了机械臂。
最绝的是发现关键线索时的表情管理——面对价值十亿的文物,他瞳孔地震的幅度还不如看见食堂大妈手抖。
建议下次接戏直接代言智能机器人,绝对本色出演。
至于辛芷蕾,导演可能觉得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太抢戏,硬是把黄烟烟削成移动背景板。
当她第N次摆出"老娘要拔刀"的造型却全程当壁花时,我仿佛听见《绣春刀》里的丁白缨在银幕外冷笑:"把我的苗刀还来!
"原著里环环相扣的鉴宝迷局,在电影里直接变异成俄罗斯套娃式的灾难。
当葛优饰演的付贵突然掏出洛阳铲,我差点以为误入《盗墓笔记》片场——您老不是古玩行老炮儿吗?
怎么秒变摸金校尉?
那些精妙的古董暗语,全被简化成"敲三下就是假货"的弱智谜题,鉴宝过程堪比超市扫码验真伪。
最令人智熄的是佛头案终极反转。
编剧可能刚看完《走近科学》,用"包浆太厚遮真身"的鬼话糊弄观众。
按这个逻辑,潘家园地摊货都能说是秦始皇用过的夜壶。
四不像!
推理不是推理,动作不是动作,喜剧不是喜剧,正剧不是正剧,挖坑不埋坑,人物乱剧情杂,特效五毛,漏洞多多,浪费演员,没有任何方面让人惊艳。
随便吐槽两点。
一是佛头。
如果佛头真是稀世珍宝,即使是抗日战争期间献给国家,相信国家也能守得住,也比曲线救国送给日本人逻辑强。
北京故宫的顶级国宝不都转移出北京了吗?
虽然最后去了台湾,但终究没有落入侵略者手中。
至于五十年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什么不把秘密直接告诉政府,由政府出面把佛头要回来不就完了嘛,既然保管佛头的是有正义感的日本人,那国家出面要回来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干嘛费这么大劲冒这么多险,家破人亡岂不是自找的?
二是锤子。
那么大的铁锤重砸手背,肯定是粉碎性骨折,竟然不肿不残,俗语伤筋动骨一百天是瞎说的吗?
最后许愿实打实锤砸佛头,谁的力度分寸会把握的那么精准,既砸开包皮又不伤佛头?
直接告诉文物部门公安部门政府部门用高科技仪器一测不就清清楚楚了吗?
所以整个故事就是瞎扯,片子也就随便看着玩玩打发时间的水平。
电影版古董局中局,这已经是和原著除了名字和题材之外,风马牛不相及的剧情了。
古董局中局 (2021)5.92021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悬疑 冒险 / 郭子健 / 雷佳音 李现看到我的短评标记,我是完全地一点儿不记得两年前我看过这部片子,丝毫没有任何印象和对情节的熟悉。
重新看等于第一次看。
人物除了名字,他们每个人的年龄较之于原著,每个人基本是大了十岁,只是人物性格大相径庭。
最明显的是药不然,气质与原著毫不相关,没看电影但看到角色名单前,我就纳闷儿怎么会选择李现来演绎这么一个类似二世祖的角色,看完电影明白了,除了名字,基本和原著毫无关联了。
辛芷蕾的黄茵茵我觉得很符合原文的形象,还有点高冷,电影设定我有点看不懂,看不懂她的来历她的目的她的行为,还有也削弱了她很能打身手好的优点。
这次记得她的大花棉袄,看过花少之后再看她在剧里穿东北大花袄,一种突兀的和谐越过屏幕。
雷佳音演这种角色属于舒适区内的驾轻就熟,那个砸手的镜头,一锤子下去以为要废了,雷大头那个演绎太生动了,结果手没什么大碍,这一镜头整得雷声大雨点小,不得不承认却是真的精彩,戏剧冲突强烈。
很遗憾在古玩城那一段我没有看出那个时代的样貌,以为至少会有一条真正令人心向往之的古玩市场,但是镜头里看到的不像那么有价值的样子,仅个人观感,很大原因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没有见过真实的有历史痕迹的古玩市场。
浓缩成两个小时的电影讲了佛头的故事,本来以为我没看懂,没想到和我家七旬老人一起看,在开始不久佛头出现的时候她就告诉了我答案,我还以为她瞎说的没想到结果真是如此!
我家老太太看得比我认真细致呢!
开篇就预言了结局也告诉了我,神了!
侧面说明我看这个电影会分心分神,因为剧情不够抓眼球,导致我三心二意地看完了。
依旧是上升了一点点价值的亲情线,永远套路,永远感人。
片尾彩蛋的四悔斋陈设才是我想看的正片啊!
只能当作一部新电影看,不要和原文做出了书名人名之外的联系。
记录一下,免得又不记得自己看过了。
拍得太差了 好久没有这样坐立不安 想提前离场的情况 不但没有一丝惊喜 反而连传统盗墓悬疑的套路都没拍出来 节奏转折又切的稀碎 更离谱的是没有任何视觉奇观 就这片子 真花不了俩钱 看完就明白它为什么跳档这么多次了 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剧情确实燃到我了,后面反转让我爱了
我只能说,完全不是我看的古董局中局,别说剧情了,人设也全部改了,药不然居然一本正经了,许愿居然卖假货,要知道许家的家训就是绝不售假,好吧,就算抛开书,这电影剧情也是一言难尽,一星给葛大爷,一星给片名吧
结局有点蠢,又强行拔高,又强行反转。葛优一出来就想笑。。。雷佳音这是什么人设?邋遢不羁艺术家?反智反文明的国min性,实际上邋遢不羁的只能是猥琐男。
观影感受:过瘾!全员演技在线自然不露痕,台词听得我太舒服了。整个故事线清晰节奏紧凑特效逼真,伏笔埋得好(可能要归功于原著不过我还没看过……)"局中局"体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也好多熟面孔,葛大爷太让人惊喜!结尾的升华也很好,真的是今年非常不错的一部片子!值得电影院观看,两个小时都很专注
可能我对这类题材无感吧 感觉就那样 现在国产这种电影都要加几句某某某依法处置字幕么
没有看过原著,电视剧因为夏雨扫过几集;粗略的感受是适合剧改,但“前因后果”式的复杂铺垫放在电影就很难(除非有足够强劲的表现和庞大的实力确认这个IP能持续不断地延伸)。村子部分之后的戏有些降智,并且破坏了前面穿梭于古玩市场、拍卖还有“文物江湖”的那种暗流涌动。倒是许愿、烟烟和付贵在一起挑衣服穿梭的那个劲儿,让人想起了葛优炮制了无数好喜剧(被英皇“绑架”之前)的日子- -熟悉又陌生;雷佳音真是和这种“喝得醉死,然后人间清醒叠满buff”的角色赖上了,看多了就麻了。
付贵付贵,葛大爷不愧是你!今年看过最爽的片子了。。我好热爱鉴宝,盗墓类的电影,一定一定要多拍啊!许愿雷大头最后那个又哭又笑得镜头绝了,飒姐黄烟烟港风造型可,台词可,豁得出去的演技,让我没想到的是药不然现男友,果然如原作者所说的,我恨不得把金丝眼镜焊在他脸上,get到了,大荧幕上还是很帅的。还有说逃档乱说一通是被打脸了吧!
相比原著小说,加强了双男主的对立形象塑造,一糙汉一精致。弱化了木户加奈的存在感,年龄也给变大了。古董鉴宝的描述信息量都转化为视觉奇观来表现,降低普通观众理解门槛。男主父亲徐和平故布疑阵的次数有些多,或许是为了突出父子之情,结尾的处理也是落脚在此。葛优牺牲那段用闪回配乐煽情得稍微过度了。总体看算是挺成熟的类型片,作为看过原著小说的人也能大体上满意改编。
精彩的的推理电影,不懂古董但是受益匪浅,运用了很多元素来解密,从摩斯密码到十二地支再到围棋,更巧的是其中回到原点的构思。这个原点不是原地,而是螺旋而上的原点,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证明,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许愿这个角色演得非常活生生,可以看出雷佳音从年初小说家里的执着寻女之父,再到这部为寻找佛头真相而舍命的角色都下了很大功夫。药不然也是很妙的一个选角,隐忍负重,游走于五脉与老朝奉之间,是天才,也是权谋者,李现戴眼镜开始鉴宝的那瞬间感觉就很对。辛芷蕾是美的,不是花瓶那种,带有质感,没有黄烟烟的步步协助,许愿走不到最后。葛优饰演的角色付贵,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致敬以往角色,垫起整部电影的承转合。而且葛大爷一出场,全场笑翻,专为欢乐气氛而生的葛优啊!虽然最后有遗憾,但不负许和平重托。放在春节档应该很能打!
整体逻辑线还是能自治的,演员演技也不错,出于时长原因,部分节奏有点赶。
3.5。原来导演是郭子健,感觉自从被星爷带上特效不归路(西游降魔篇之前还有没有!?),拍任何类型片都要搞一下特效,而且还算好,追求融合度,不会造成画风脱离。编剧栏里那么多编剧是怎么回事,感觉还是不太能打啊。
夏雨呢?
很纯粹的商业娱乐片,节奏很流畅,比预期好。但好的也有限,电影比木桶而言,没有绝对的短板和长板,感觉回到大家最初去看电影图一乐的状态,挺好的。别总是那啥教育,啥议题…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这部电影引起了我看小说的兴趣,观影感受极佳。剧情节奏快,是这几年来少见的比较纯粹的商业娱乐片,完成度很高。葛大爷不愧是葛大爷,一出来瞬间喜剧感拉满,全场笑翻。咏梅老师的角色也很有趣,眼神、眉毛都是戏、太飒了!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李现戴眼镜太杀了!相比其他探险寻宝解谜类型片,这部电影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鉴宝和解谜部分着实精彩,许愿和药不然比试鉴赏古董的段落令人印象深刻。在推理解谜方面花了很大功夫,不糊弄观众,看得也过瘾,是近期难得的好作品。
前有剧本杀式电影《扬名立万》,后有密室逃脱式电影《古董局中局》,挺有意思。影片的槽点很多很多,但是叙事节奏还行,笑点穿插其间,作为一部院线商业片,还行。
小说信息量太大导致电影前半部分太紧凑了……很多没交代就直接上了…
纯粹的娱乐片,节奏也很娱乐化。
从沈爷那段开始渐入佳境,但药家这条线索的连载服务性太强了,有点厌倦这种……
拍的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