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片子,前半段累赘,只有最后追杀才惊心动魄。
弓箭表达的比较质朴,没有出现武侠书里的几箭连射等神技。
男主角无神乃至自始至终的惶恐的表情也挺质朴,甚至有些呆板和呆傻,不象一个射杀了十几人弓骑兵队伍的大侠,没有刚毅没有潇洒,学兰博吗?
上个月读了一本关于满清入侵中国的历史学经典,美国人写的《洪业:清朝开国史》,之后就一直像找点关于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
但是很遗憾,除了好像小时候有关于李自成的电视剧(印象里好像里面也没有太多关于满族的内容),国内这方面影片电视剧好像几乎是空白。
很偶然地发现了这部韩国人拍的电影,居然还是大导演金基德的作品,印象里觉得近十几年韩国拍的古装电影优秀的不少,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情看了看,虽然没有《王的男人》、《醉画仙》那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探讨那么深,不过还是很感动。
第一,这部电影在还原历史原貌上还是比较值得称道的。
事件是真实的,丙子胡乱,发生在1636-1637年,大概是满清开始进犯辽东之后,但是在入关之前。
史实是皇太极亲自带兵打到了汉城,围城许久、将江华岛避乱的朝鲜王室王妃、王子、宗室数十人掳走之后,无奈的朝鲜国王仁祖脱下王袍,穿上青衣,出城步行至多尔衮军帐,磕头跪拜,和满族达成脱离明朝、改用清朝年号的一系列协议,并将坚决抗清忠明的弘文馆三名官员交给满族人,此三人后于沈阳就义;从此朝鲜虽然终清一代都对满清充满鄙夷——从朝鲜向清朝纳贡的使者的记录到《朝鲜王朝实录》里面都比比可见——但是却成为满清进攻明朝的事实上的合作支援方,为满清军队提供后勤支援,并且在满清的一些水战中提供士兵。
此片中虽然虚构了一个太子参加征战,里面的大将也身份可疑,里面的英雄主角杀死满族太子的事情更是不可能,不过大的历史情势是对的,也塑造得很成功。
里面当时朝鲜人的械斗、宴饮、婚庆等场景塑造非常逼真,当然这是韩国电影的拿手之处;而满族军队也演得相当地道,演员居然讲流利的满语,能做到这个真是了不起。
个人觉得最有历史代入感的是里面掠夺朝鲜人带到军营奴役这样的场面——虽然可能不是史实,清军大概没有直接攻入汉阳,而且皇太极时期满族军队其实军纪比较严格,除了复仇性的屠城,有时候攻打城市的时候比较注意保持秩序,好留下一个好名声促使其他地方放弃反抗投降。
但是交战中掠夺敌国人口的事情古代发生很多次,比如金灭北宋、元灭金,结局都是将皇族宗师押到北方囚禁,而这类场景我国的电影里好像极少有表现的。
这部电影中将平民被陷捕、在惊吓和凌辱中长途跋涉离开故国、在边境处回望怆然泪下,乃至在敌军营帐里受到心惊胆颤的对待,都相当写实地展现了出来,很棒。
第二,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虽然有某些商业片常见的以略微离奇的过程支撑的英雄主义主题,但是一方面人物情感变化丰富而合情合理,比如男主角和恋爱中的妹妹、准妹夫以及家里的仆人,在敌人进犯之前其实是相互有隔阂的,但是敌人出现之后表现却表现出不顾自身安危的团结一心、相互保护甚至舍己为人;而最后影片结局既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也不是好人战胜恶魔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好人坏人同归于尽,悲壮的崇高感油然而生。
有趣的是,2000年美国拍的《角斗士》和这部片子在这一点上类似,最后一幕,由将领遭遇厄运成为奴隶角斗士的Maximus(同样是因为忠诚于国家成了政权认定的忤逆)在角斗场上和被激怒的皇帝Commodus对决,阴险的皇帝在上场前用匕首刺伤Maximus的胸部,然后用盔甲盖上他的伤口两人升上地面搏击,Maximus带着重伤杀死了皇帝,在胜利到来的时刻也倒地安息。
这时皇帝的妹妹Lucilla,一个执着地希望恢复人民的元老院统治的具有信念的女子,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演说表示对角斗士的肯定(该剧篡改历史颇多,Lucilla历史上是叛乱被哥哥镇压处死了,和剧中结局相反)。
这两个电影的结局——都是两个互为死敌的男人当着一个女人——爱其中一个人恨另外一个人的女人——的面武力决斗,同归于尽,区别在于邪恶的一方看似胜券在握却因为遭到精确的关键一击顿时毙命,而正义的一方则在负着重伤艰难干掉敌人之后,奄奄一息地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之后,才合上双眼。
本片和《角斗士》这点的相似让我怀疑编剧是否参考了角斗士,或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借鉴对象?
第三,本戏作为不多的弓箭题材武打戏,武戏情节非常精彩,和风景结合得也很好,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大家看就是。
前言:今天不谈朝鲜,无论韩国人自己的电影怎么吹牛,也改变不了历史上的猪队友定位。
也不谈贪腐,兵员素质,派系内斗对明军战斗力的影响。
只从纯主战武器的火力角度随便写写。
先说结论观点:禁武乃至对火器的迷信,让明朝没有了两宋那样的乡兵弓箭社民间弓弩传统。
黑火药时代的火器制造特点是稍微有点保管不当或者偷工减料火器威力就会出现极大问题。
明朝同一时期,欧洲的火绳枪同样命中率低下,容易炸膛。
在技术不过关,硬弓传统丢失的时代背景下,强行换装火器作为主火力的明军,被骑射起家机动力强悍的八旗打崩是常有的事。
事实上,明军在朝鲜击溃同样配备火器的日军也是靠着强大的冲击骑兵与火炮优势,可惜明没有吸取日军教训,拿对付日军的经验对付满清,萨尔浒的悲剧不可避免。
这个时代,依旧骑兵为王,无论是冲击还是骑射。
(蒙古被分化成一个个小部落被各个击破收买;女真一开始也是被分化,后来历史进程整合,廉价优质的马匹+强悍野蛮的兵员素质+实战骑射传统+铁资源优质且丰富=当时东北亚最强悍T0级别的野战军)一,辽东是一个从后勤角度来说,对明军很不友好的战场。
在没有铁路,公路和安全海运航道的时代,远程运输要不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畜力,要么靠河运。
辽东偏偏是一个处于河运网以外的地区,陆路通道也只有狭窄而不便通行的辽西走廊。
至于海运,昂贵且非常不安全。
渤海近海是一个不稳定的海区,风险甚至超过大洋。
这就决定了明朝向辽东的运输成本特别高昂。
辽饷在520万两的时代,海运费一项就占到了130万两,这520万两却只够在辽东前线维持6-7万常备军和 1万多马匹。
这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
二,明朝投入辽东的兵力(特别是消耗粮食巨大的骑兵部队)必然受到严重限制如松锦之战,明军投入兵力如果超过限度(兵员6-7万,马匹1万),后勤就无法长期维持。
只能寻求极为冒险的短期决战,否则部队将会因后勤供应困难而哗变崩溃。
而后金是个拥有10万以上兵力的强悍集团,而且这个集团半数以上是骑兵。
后金利用蒙古东部和辽东北部的巨大草场,可以获得足够廉价的马料与优质战马。
除了奴隶劳动和入关劫掠以外,朝鲜的粮食供应对后金也极为重要。
先不谈兵员素质,明军无论是总兵力还是骑兵数量,都是远远不足的。
说完兵力马匹,我们再谈谈武器。
三,与刻板印象不同,从武器角度来说,明末是一个火器极为发达的时代,但其发展程度远远没有达到能取代传统兵器的程度。
射击速度只有每分钟1-2发的火绳枪,效能远远不如2-4秒就能发出一箭的弓,更不用提还不如火绳却被大量装备的三眼火铳。
换句话说,火绳枪打出一发的时间内,弓箭可以放出10-15箭。
也就是说,弓箭的火力强度是火绳枪的10-15倍。
在那个时代,熟练的硬弓骑射手等于高速射击的机关枪或者冲锋枪。
明军一是骑兵规模太小,二是禁武导致传统弓弩技艺丢失,三是步弓远远不如骑射弓。
步弓的使用方法,是选择在中远程距离。
这是因为步兵移动速度慢,需要预留足够的距离来对付冲过来的敌人。
唐代就明文规定,一旦敌人逼近30米左右,步弓手就应该放弃射击,改用冷兵器迎战。
而骑射一般选择在10米左右的激进距离。
因为骑兵速度快,既可以快速逼近对手速射,也可以快速摆脱对手,10米这个距离,又正好可以避开长兵器的攻击。
近距离射击的优势是很大的,一方面射击精度很高,一方面破甲效率也高。
而且骑兵有快速机动的优势,很容易在局部形成更高的兵力密度与火力(弓箭)覆盖。
相比之下,明军步弓的中远距离射击,一方面命中率较低,另一方面破甲效能也低。
(远距离射箭,很难击穿破甲,无论磅数多大。
近距离破甲则轻松很多,足够近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射击无甲防护的面门和手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面门中箭身亡。
)明军想在中远距离获得较高的破甲效力,就只能采用射击速度很慢的火器(如火绳枪和火炮)。
这样的话,清弓箭本身的射速优势+骑兵近战速射+高机动的兵力集中优势,完全可以造成清军在局部对明军几十倍甚至百倍的火力压制优势。
这也就造成了清军野战无敌的状态。
萨尔浒最先投入战斗的明军精锐,一部遭遇战即被歼灭,一部列阵对敌半天时间被歼灭,都是源于此。
(这些精锐可是入朝对日作战的部队,实打实的精锐)在野战无法对抗的状态下,明军只能依托堡垒来抵御清军。
但堡垒战术的劣势在于,容易造成兵力分散(部队被分布在彼此距离很远的堡垒),这便造成了容易遭受围困。
对于后勤供应本就困难的明军辽东来说,被围困在城堡里,困境只会更大(辽沈战役时期国军困境)。
所以,野战能力是战场局势的基础保障,被碾压的一方丧失主动权被分割包围逐步蚕食是明清战争时期明无奈的困境。
首先,作为一个十八般兵器里最爱的就是“弓”,在所有游戏里都要优先选弓手的“弓控”,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差点一时冲动真的去买一把“反曲弓”回来(捂脸)。
不过今天还是决定先按耐住对“弓”的爱不释手,来浅浅地梳理下我印象中的“动作电影”。
跨度太大?
是的咱就是这么任性。
其实在电影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意义上的“动作电影”都是不存在的。
那时影片对于动作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对剧情服务的目的。
硬要说的话,早期的警匪片、悬疑片、探险片中到是能够看出许多现在“动作电影”的雏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电影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撑起一部以描写人物动作为主的电影。
回头看看那些没有声音的,画面只有18帧以至于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在跳动着前进的默片,如何能用“动作”来吸引人呢?
因此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动作”就和“剧情”、“布景”一样,是一部电影中必要而普通的环节之一,值得下功夫去琢磨,但又不像“镜头”那样能玩出无数的花样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了很久,甚至到了有声24帧电影的时代也长期存在着。
直到60年代,一位天才出现在好莱坞。
他第一次让那些看惯了传统电影的人们意识到,原来不止是007那些高科技而花哨的枪战和笑话,或者丛林里的巨大怪兽和美女才能够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许多人类自身的动作反而更能够做到美观与暴力兼顾,让人产生更高一级的体验与快感,这位天才就是李小龙。
在他的影响下,好莱坞第一次出现了剧情反过来为“动作”服务的电影。
比如他的《死亡的游戏》,剧情简单到了闯关式的上五层塔夺取宝藏,却依然火遍全世界。
加上不久后美国越战失利,“垮掉的一代”对于宣泄性和暴力的需求超过了深度理解世界的需求,这种电影便和同时期崛起的拳击、摇滚等娱乐项目一样,都因完美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飞速发展起来,并最终开创并发展成为了“动作片”这个现代电影分类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
这也是好莱坞为何将Bruce Lee奉上神坛的真正原因,不只是因为他带西方人领略了东方奇妙的“功夫”,更是因为他彻底改变了电影的模样。
不过由于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如24帧普及不久,频闪和帧数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胶片昂贵,很难支持连续拍摄大段打戏等原因,初期的动作电影依然无法避免地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凹造型的时间比打架时间长、招式一板一眼,非常呆板、很少有特写和分镜导致打戏略显绵软等。
现在回头再看看,这些小小的不足反而如同当时的“时代特色”一般,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电影类型起步的艰辛及开创者们的无尽智慧。
而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迫不及待地将一项项崭新的技术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动作电影”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吸引人。
随之而来的也有电影人们对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的进一步细分。
这种深化、扩张的趋势在八九十年代达到了一个巅峰,放眼望去,有将电脑特效与赛博朋克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黑客帝国》,也有将血腥与暴力美学推到艺术高度的《杀死比尔》;有将中国功夫和好莱坞喜剧元素完美融合的《神奇燕尾服》,也有用威亚将东方飘逸灵动发扬光大的《卧虎藏龙》;有将美式硬汉和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的《第一滴血》,也有讲述纯正中国江湖恩怨情仇的《黄飞鸿》;有描绘间谍生活的烧脑《谍影重重》,也有单纯展现运动之美的《洛奇》等。
它们无一不是在“动作片”的土壤之中生长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影史最经典作品,也共同构造了现代动作电影的整体框架。
而在这个巅峰之后,动作电影和其他经历了爆炸式发展的事物一样,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疲软的时期。
一方面由于动作电影的套路和冷战带来的科技爆炸的成果已经差不多用尽,无法再对观众产生新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因为动作电影本身缺少内涵等原因,成为了爆米花电影的代名词。
因此在21世纪,好莱坞的大部分动作电影反而开始回归到之前“为剧情服务”的附属品状态中去了,比方《金刚狼》和《变形金刚》,都是动作电影融入其他电影类型的典型。
而剩下的动作电影也开始和世界上其他陷入停滞的行业一样,开始在自身内部展开精耕细作。
具体趋势体现为:打斗的场面越来越去除夸张因素,力求真实。
如近年来国内扛大旗的甄子丹、吴京(《杀破狼》、《导火线》等)、张震(《绣春刀》)、彭于晏(《激战》),以及异军突起的韩国动作电影,如这部《最终兵器:弓》、以及《大叔》等,无一不是追求专业,“稳、准、狠”,拳拳到肉,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动作风格,甚至为了足够真实,还会训练演员去学习正统的武术流派。
可以说,虽然动作电影已经走下了巅峰,不再像上世纪末那么耀眼,但它依然在努力前进着,也许在将来的一天,借助新技术的配合,又将焕发第二春。
个人感觉,现在游戏产业和VR技术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为动作电影带来新一轮的革命,到那时,我们也许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直做观众,而是亲自上阵,体验一把变成功夫高手的快感。
有点看神剧的感觉...,男主箭无虚发,满族骑兵就怎么射不中..,另外满族方面好歹是受过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行为模式居然还停留在部落打猎阶段..,从对战俘的处理,再到对主角的围捕,完全是按照猎兔子的套路来的,后金部队是很凶残、野蛮,但人家又不傻!
男主妹夫反抗,头目让手下一个个去送?
真实情况恐怕早就乱箭射死了吧?
另外掳掠时,男性俘虏基本都是当场诛杀了吧?
哪能给你集体反抗的机会?
然后皇子出游的营地,守备居然那么空虚?
三个朝鲜人想进就进?
想出就出?
怕是当场就被人识破了吧?
换了满人的衣服就能蒙混过关?
真当卫兵吃干饭的?
而且男主烧死皇子,居然还能全身而退,就离谱,而且如果真的有人杀了皇子,满族部队怕不是直接放火烧山,还指望躲在树林里打游击?
可能吗?
然后男主和骑兵马上互射,骑兵就光瞄男主?
马那么大个会看不到?
射不中男主还射不中马吗?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警匪片还知道打轮胎,换成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总之又雷又假,很多人说弓箭写实云云,那也改编不了这是一部雷剧的现实,虽说咱中国也没少拍,但还是让人厌恶。
女真人是什么人呢?
通古斯族的一支,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原始森林里,早期的经济主要靠狩猎。
这就意味着女真的男人如果不能很好的野外生存和猎杀猎物就不能够生存下来。
因此他们从记事起就开始狩猎和荒野求生。
基本上和欧洲的斯巴达类似。
当契丹人统治时期,女真成了契丹的属国,契丹人十分蛮横,经常霸占女真的妇女。
后来一个叫完颜阿骨打的人带领自己的族人起义,而他2500人起兵,3700人打败辽十万大军。
后来女真人攻城都以万人为单位,就是出兵就一万左右。
因此号称女真兵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
后完颜阿骨打会宁建国国号金,由于宋金的海上之盟,双方合力攻打辽国南京(今北京)。
宋出兵15-20万人左右,兵器新美,阵容严整。
辽军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加上流亡的辽东雇佣军,郭药师的渤海国人,拼凑了两万-五万人,在河北白沟河一代两次打败宋军十多万人。
最终宋不得不向女真请兵,攻破了南京。
因此女真人是蒙古铁骑出现以前,中国古代最强军队,而且作战人数少,战斗力强,经常以少胜多。
许多年之后,还是这个民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再次攻破北京城,建立了清,成为中国最后封建王朝。
据记载,女真人登城如猿,入水如獭,无论任何地形都能穿梭自如,剪法精准,团队意识很强。
这一点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像国产电影中,对这支神秘部队的描写过于程式化,脸谱化。
在下終於在10月7日下午(紐約時間)到電影院看了<弓>, 觀眾人數不是很多(意料中事),大部份是韓裔人(有些一眼就看出他們是韓國人,另外有些 不敢肯定),也有老外。
說回片子本身,兩個小時的幾乎全無冷場,幾場弓箭對決和打鬥都拍得很有迫力,是典型的商 業製作。
箭在空中滑翔時,那彷彿要割破空氣的音效配合鏡頭和剪接,讓 人看得痛快,一定要在電 影院看才有效果。
有老外觀眾每次看到有滿軍將士遭擊殺時都會拍掌,看來是看得很投入了。
朴海日和柳承龍的演技固然是實力派水平,文彩媛和其他配角們也沒有讓人失望,只是文小姐 的戲份不算多,限制了她的發揮。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所有演滿族人的演 員,他們的台詞基本上都 用滿語,就算當滿人和朝鮮人對話,雙方還是說滿語。
印象中連華語電影也未見過滿人說滿語(< 康熙微服私訪記>好像出現過,但那是電視 劇,而且次數不多),要做到這一點,事前的準備工作 一定不能少吧。
請專人翻譯對白,另外再到拍攝現場指導演員估計是免不了的。
我不懂滿語,不知 道演員們的發 音如何,但看他們的神態和語氣,覺得他們是說得挺自然的(一個人說外語說的生 硬,即使你不懂那種語言,從他的表情和咬字還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否則就要靠到家 的演技才能騙 過觀眾了),聽著就覺得有種遊牧民族粗獷豪邁的感覺。
衝著那認真製作的誠意,這片子已經值得 一看。
之前在時光網/豆瓣網,看到有人說這是YY片,我看後倒沒有這個感覺,也懷疑他們到底看過這 片沒。
首先,那個所謂「以一敵十萬」的吹噓根本就不存在,朴海日飾 演的南伊,他的行動就只衝 著一個目的,就是要救他的妹妹,由始至終沒有把甚麼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扯進來。
從他潛入滿軍 陣營救走妹妹的一刻起,他一心就只是要 逃跑。
可以不跟對方交鋒,就絕不會惹麻煩,只有被追兵 迫緊了才反抗,利用地利跟滿軍打游擊戰。
全片跟他交過手,或遭他的弓箭殺傷的,最多不過十多 二十人左 右。
另外在逃跑過程中,還有幾個同伴為他掩護,不是他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期間更碰上 好運氣,有猛獸來幫了他一把。
那時的朝鮮打不過滿軍是事實,但這不代表在歷史留白的空間塑造英雄人物就是YY。
我們華語 片也創造出陳真,葉問等異曲同工的角色(葉問是真實人物,可他卻從來 沒有跟甚麼日本高手或英 國拳王賽過拳,當年南下香港,要逃避的對象也不是日本人。
至於是誰,希望各位有機會看到一些 沒有被和諧掉的真實資料吧)。
若要指這片 子是YY,我也只能說這不過是師承天朝而已,而且更屬 小巫見大巫,至少本片把主角和滿族高手的實力設計得旗鼓相當。
最後告訴一家一段小插曲,影片完結後,我在離開時遇上同場另一名老外觀眾,以下是我們的 對話。
老外:這片子有華人演員吧。
我:應該沒有,為何你這樣認為呢?老外:裡面有些演員不是說韓語吧(估計他是看到部份對白出現韓語字幕,知道他們不是說韓 語),那不是華語麼?我:不,那是滿語,是跟韓語和華語完全不同的一種語言,他們甚至有自己的文字。
電影的歷 史背景是1636年,滿人是在之後統治中國,後來才說起華語來,而且是跟 本來的華語不同的一套新 發展出來的方言。
老外:我明白了,那真的不容易啊。
我們都知道學外語有多困難,那些演員們幹得不錯。
我:對,他們很專業。
7分。
诚意推荐。
我喜欢看冷兵器时代的动作对决,无论刀、枪、棍、剑或是其他,弓的对决无疑是令人期待的。
在完全未看介绍,没了解任何资料前,我以为文彩元饰演的女配慈仁才是绝对主角,现在看来,假如我是导演,我一定把慈仁设置成女主,而把朴海日饰演的哥哥男主南伊设置成废柴。
那样剧情至少要精彩十倍吧。
南伊兄妹的父亲因为正直被杀,两兄妹外逃,寄居在父亲生前的好友家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照顾。
但很不幸,妹妹慈仁出嫁大喜之日遭遇满清入侵,俗称“丙子胡乱”。
慈仁等一大批俘虏被抓,前往满人领地为奴。
南伊即刻踏上只身营救妹妹的行动,于是一路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技艺高超的弓箭行动。
柳承龙饰演的满清大将心狠手辣武艺超群,一路追杀南伊,最终在山林决一死战。
全片剪辑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服化道还原十分考究,对弓的打造与使用也相当认真,实在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较量。
后半段,几乎不能走神一下。
还是那句话,朴海日表演是优秀的,但他始终没有惊艳,假如换女主上,这个片子可能会有奇迹。
一个老套的故事,报仇保家卫国救亲人的设定,却拍出了很不错的效果,有些镜头特别是低视角的草地真的很美主角的无敌设定也十分符合实际,在跟高手团队周旋最后胜利的过程中表现了很强的运动能力和冷静异常精准的射击技能,最后也是所谓人定胜天的设定啦.抛开历史阿民族阿这些不讨论,单从镜头和情节来讲着实为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全片无尿点,各大高手也死得其所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8951d01012w15.html
不是音响搞得大就能让片好看的。
快节奏
传说中的韩国票房冠军啊,怎么没人看。。。
金基德也这么恶心
3星半。冷兵器狙击片。题材真的很是新颖啊,就是有些细节没交代清楚,部分戏码太敷衍了事了
虽说有些镜头和情节比较夸张,但能以旧时冷兵器弓箭作为主题的电影还是不错的。
最后有点拖拉,一个箭手搞定
不管最终兵器是弓或是其它什么,归根结底,每个人都终将死去。
老虎也爱国
节奏还可以,但画面欠缺了些.YY肯定是有的,但还不至于太夸张就是了...
冷兵器时代的《第一滴血》。
垃圾电影。韩国人的YY功夫大有超越汉人之势
2B棒子
就最后那段儿还挺好看的。
根本不是某些人胡扯的YY片,拍得不错,而且冷兵器片中弓箭题材很少,值得一看
看了什么2011韩国电影十佳的报道才拉着C看此片的。果真不好看。唯一的趣味在于我们一起看出了主演是杀人回忆里的小受。据说片子中服装场景包括各种弓箭造型都是考据过的,貌似还行,但不妨碍这个片子的俗滥程度。剧情很多处经不起推敲,过于花哨却缺乏逻辑,节奏也丝毫没有所忽悠的紧张感,因此减星。
坑爹
个太子反而没有剃发梳辫
这里面的满族好搞,另外……对决的场景好像 十面埋伏……
满清鞑子和棒子 啊呸!射穿心脏不死 拔出箭头还不死 这他娘的不叫yy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