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 ,funny。
很喜欢这部电影。
节奏是只有带着岁月痕迹的老人才能hold住的那种舒缓,稳稳的,缓慢却不让人乏味。
看片时候很多个瞬间不由自主思索起生命的意义,但并不愿用“生命归于虚无,我们要微笑面对”来总结陈词。
总觉得有些过于矫情,不像那个耿直到底怼得人无话可接的老Lucky,也不像那个明了“lonely”和“alone”并非等同的老Lucky。
喜欢跟海军陆战队老兵畅谈的他,喜欢跟来访女子一起看电视瞎聊的他,最喜欢生日party上一本正经开口歌唱的他。
想想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和某些人相遇,偶尔遇见一些新伙伴、新事物,纵情一下,又回归自己的日复一日。
跌了一跤之后的老Lucky说他怕死,但结尾处微笑的他给人的感觉却毫无恐惧。
就像医生描述“变老”时无所谓的口气一样,整部片结束,“变老”似乎也不过意味着简简单单生活下去——still alive,still funny.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
对一个现实主义者来说,肯定很难。
Realism,现实主义。
你碰到什么事情,你解决它,直接地,不绕弯。
渴了?
去喝水,没有问题。
车胎没气?
换个胎,一切继续。
房顶漏水?
补上它,要么干脆搬个家,总会有办法。
全球变暖?
给科学家涨工资,把那些反对这么做的政客都赶下台。
失业率升高?
经济不景气?
我们发明经济学是干什么用的?
变老?
嗯……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坚持锻炼,积极就医——你看,没有什么是身为现实主义者没法应付的,况且事实就是事实,所见即所得,被事实之外的问题困扰,岂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说,现实主义可以是一种基础相当坚实的人生观,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此活了一辈子的情景。
——直到这个人发现他的生命正在接近终点。
他快死了。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但尤其对一个现实主义者。
当以往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某个事实,基于对此事实进行的因果分析,那么当你对面前的事实一无所知,并且注定永远无法知道,你要怎么去处理它带来的问题?
你要怎么去处理“它”?
机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选对了方法。
所以当你去问一个医生“我快死了那怎么办”的时候,他会首先提醒你这是没人能避免的事情,然后推荐你一份标准化的应对计划,从生活保姆到临终关怀。
简单事实,简单方案,一切都清晰明了。
“面对现实”,这是对现实主义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么?
但是,如果你不满意仅此而已,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现实主义者,那或许走出自然科学的围墙,走进更加多元的生活实际,你还有必要去处理那些所谓的复杂事实。
就像那位律师朋友那样。
他给你展示的,保险啊遗嘱啊,虽然不是什么美好愿景(你们在谈论差点被卡车撞死,身后还留下一对母女),但从好的方面看,却非常典型地高效又实用,能解决一个人死后的所有麻烦事。
所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高效又实用”,这不正是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吗?
一个让你好受一点 ,一个让你周围的人好受一点,无论是简单事实还是复杂事实都能解决,对付“我快死了”这种事,医生和律师的组合看起来融洽极了。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当你需要知道“我快死了”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只是旁敲侧击,根本就没办法帮忙弄清楚死亡究竟对你意味着什么。
机械论能搞定的东西数不胜数,但看起来和死亡好像不在一个层面上。
虽然这不妨碍你和还不坏的律师一杯咖啡泯恩仇,但不幸的是,现实主义似乎卡在了一个瓶颈上,它不再像是杯中的咖啡那么无可置疑了。
于是很自然地,浪漫主义翩然登场。
因为不可见,进而无需解决,“虚无”永远不会出现在现实主义者的字典中。
但浪漫主义者不仅不怕它,还张开双臂拥抱它。
什么因果关系,什么机械论,指向目的的东西存在的价值在于目的本身是存在的,如果目的不存在,紧抓着那些东西不放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及时行乐。
如果时间无可避免地要流向以死亡为代表的虚无,那么用享乐去填充这些时间就不是什么不合理的举动,因为虽然终点是没有意义的,但填充的动作还是让走向终点的过程具备了意义,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享乐只是一种可选的填充物罢了。
可能觉得无法论证这种说法的真伪,但实在是不能认同,你选择走进一片灯红酒绿,然后在第二天早晨,用颓然一身去告诉人们那就是个狗屁。
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而且证实远比证伪要困难,丢掉享乐主义不代表就找到了什么生命的钥匙。
只是阴差阳错,钥匙找到了你。
大卫·林奇可笑地为自己喜欢乌龟辩护,说他没法不尊重这种生命长度超过我们、同时还背负着象征死亡的龟壳行走一生的物种。
你可能当时不太明白这种伴随着庄重而来的尊严,却仍然救下了一笼子蟋蟀,床头的它们比灯红酒绿要吵,但你反倒睡得不错。
在和律师碰杯的那间饭馆,几天以后你碰巧听到了一个动人的、面对死亡如归途的佛教徒的故事,不知道讲故事的老兵想没想到轮回和希望之间的关联,但无论如何,他说该给那个女孩发个勋章。
还有面对善意,你从对看望你的女人要求更多,变成了参加聚会时的给予你能给予的。
当然还有调一下烧水壶上那个该死的时间。
就像服从禁止吸烟的规定,你同样不得不服从生老病死的规律。
但服从有服从的姿态,你拒绝把死亡看作一个单纯的事实,也不承认只能以消极去抵抗即将走进的那个虚无。
形而下的和形而上的都不足够。
最终,你选择的是一个微笑。
我知道这听起来挺扯的:你快死了,然后……就在那傻笑?
你确定?
我当然不确定,但不是因为笑就错了,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
死亡对我来说太远,也太不真实,对每个活得好好的人来说大概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
又如何去思考?
老Lucky的故事为我们每一个活得好好的人搭建了这么一个情境,在这里,在由生向死的这一段上,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不过这样的问题难度太大,所以别人的答案也不可尽信,包括他肯定的那些和他否定的那些。
说到底,我们也只能活个几十年而已,有限之躯怎么能轻易参透无限之境呢?
所以,没准,我们还真没有林奇的乌龟懂得多。
初识与德州巴黎,与世独立(实在想不到别的词汇可以形容,面无表情又非冷漠,孤独落寞又不足以形容其空洞)的表情便深刻印在我的头脑中。
看到这部电影介绍,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人生匆匆,这两年沧桑的竟不知此噩耗。
重复几遍利群广告后微信的电影公众号推介了这部电影,不胜唏嘘。
人生百年,希望你我都可以如广告词一般: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用心灵去旅行。
记与归家大巴。
好多年,我不看这类题材的电影,很感人。
人到老了,对面死亡,老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一次晕倒发现自己真的老了,对面人的死亡,没有解脱顿悟,直到影片最后,老哥说生命最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虚无,朋友问,还有呢,老头说,会心一笑置之。
淡然的认知死亡。
一生,没结婚,经历过二战,经济大萧条等等。
很有深意的影片。
我觉得,还是一个人生活中的抉择,选择了自己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时间,空间不同,际遇的人与事也不一同。
或许影片的老头,一辈子没有遇到真爱,又或许他的宿命就是朋克式的生活。
老头还是选择了自己生活,快乐,积极,疑惑,顿悟。
我相信,做为人,都想拥用最美好的生活,找一个归宿,它可以不用多奢华,但需要一个温馨的小窝,再自己不开心时,对方和你说说话,生病时,对方会照顾你。
会挂念你。
这应该是正常的人生轨迹。
但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这部影片,深层次,让我们生活的人们,自己去思考自己想到的问题。
想过怎么的生活,自己去选择。
同时告诉人们,死亡不可怕,要自己内心顿悟,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
看了老幸运 从一个人到一个老人,濒临死亡倒数时光.从满腔热血到行动不便。
老幸运仔最后透露了一个秘密,我怕死了。
这部电影上映不久,老师就去世了。
珍爱年轻的鲜活,发现一生会经历太多事情和变故,人是最禁得起折腾的动物。
人生这场体验,才是最漫长最丰富的旅行,体验喜怒哀乐,体验儿童,学生,大学生,成年人,父母,爷爷奶奶,每一个角色都走一遍……
When I was a kid I lived in Kentucky, I had this BB gun. It didn’t shoot straight. So I was out one day shooting at things, trees, leaves... and there was a mockingbird up in the tree singing as hard loud and I aimed my gun to just scare him away... pulled the trigger and the singing stopped. It was the saddest moment in my whole life. The silence at cast in the world was devastating. I’ve thought about that bird since I was a kid. I know, alright. Thanks man.起床,点烟,音乐频道,拭身,剃须,刷牙,梳头,(前景是年轻时的照片),运动,喝奶,穿衣(n套一模一样的格纹衬衫、牛仔裤)。
腰带,牛仔靴,帽子。
老牛仔出门啦松弛的肌肉,松垮的裆部。
把灰蓝色天空,仙人掌,无人的路,咖啡店,填字游戏,红色车库,黄色入口,骂一句cunts,杂货店牛奶补货,电视节目,“realism”,酒吧,血腥玛丽,名叫罗斯福总统的乌龟,回家。
realism,soul,活一百年,宇宙中有些事物远远大过你我。
人设去套路,剧情反情节,抛弃了那些容易讨人喜欢的手段,比如构建一个心地善良的臭脾气老头,没有。
但刻意为之还是才华不足很难区分。
一切都在轻缓的口哨声中对抗戏剧而朝着日常奔去,Lucky最后对着镜头突然的一笑,惊心动魄。
With smile,我想它不是个答案,但又不失是个好答案。
最后,RIP, Mr. Stanton.
孤老头对人生和生死的思考,遇到了隐约可见的真实挑战,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万事万物都将归于虚空,我们能做的,就是微笑面对和接受。
口琴吹奏的《红河谷》贯穿全片,旋律与通常听到的略有不同。
不知是民歌流传过程中有多个版本,还是想表达老人从小学会的就是错版。
片中三首插曲,很符合主题,也非常好听。
老男人的烟嗓,扎心又释然的歌词。
Johnny Cash- I see a darknessMichael Hurley- I stole the right to liveFoster Timms- The man in the moonshine
《老幸运》讲述了一位90岁的无神论老头,住在地图上也寻不见的沙漠小镇里。
人们叫他老幸运,因为年轻时在战场躲过生死劫,如今他抽烟很凶但不可思议地长寿。
老幸运保持着极端的独立,每日践行固定的轨迹:在家做几组瑜伽,出门喝一杯咖啡,玩填字游戏,再买两包烟,下午回家看电视猜题节目,晚间带着金句去酒吧,和老友唠嗑。
直到有一日,他突然无来由地跌倒,直面衰老的降临。
「老幸运」的主演是与大卫·林奇多次合作的资深演员哈利·戴恩·斯坦通(Harry Dean Stanton)。
斯坦通是一位好莱坞老戏骨,从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到林奇的《双峰》《内陆帝国》《我心狂野》《史崔特先生的故事》,贡献了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
90岁那年,斯坦通出演《老幸运》,塑造了一位与他相似的角色,于次年离开人世。
斯坦通本人是老幸运的原型,许多日常对话走进了电影里。
在影片中,你会看到一段奇怪的对话:老幸运走入一家快餐店,和店主说「你什么也不是(You are nothing)」,对方也回答「你什么也不是」,老幸运接着说「谢谢」。
这源于斯坦通本人与洛杉矶服务员的对话,他们每次见面都这么说,这反映了他的观念:我们每个人什么也不是。
可以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硬汉渐渐接受自己「什么也不是」准备好衰老及其终点的旅程。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大事件,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的,这不妨碍我们通过与他人的联系与互动,在内心悄悄发生变化,慢慢地坦然起来。
老幸运是一匹孤狼,但镇上居民的交流也让他不断获得启发。
小镇的人仿佛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即使年老的他执拗地独居,坚信自给自足的生活,小镇居民依然会向他敞开,邀请他参加生日派对,聆听他对死亡的恐惧,与他倾诉乌龟走失的痛楚。
大卫·林奇饰演的正是这位丢失了乌龟的主人霍华德。
他戏份不多,说话时仿佛诵读台词,配上满头白发和认真的神情,生硬却又可爱。
片中,霍华德为陪伴多年的乌龟逃跑而心碎不已,甚至立下遗嘱让乌龟继承他的财产,安度他走后的百余年。
经过一番波折,霍华德逐渐开悟,逐渐坦然,乌龟有必须要做的事情等着它,不该强行挽留,如果乌龟愿意回来,他的大门始终为它敞开。
乌龟的出逃或丢失,仿佛是死亡的隐喻,不告而别正如死神的行迹,你无法阻拦,只能默默祈祷与对方在路的尽头重逢。
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倔强行走的老幸运身后,这只长寿的乌龟在沙漠上逍遥游走。
在与死神并肩同行的路上,老幸运并不孤独。
不知本片导演约翰·卡洛·林奇是否受到大卫·林奇的影响,《老幸运》也带有奇幻的色彩。
朋友走后的小酒馆后墙,是一片霓虹鲜亮,向前走去是无底的出口。
途径的沙漠管道,另一头是伊甸园般的水源丰沛林野葱葱。
老幸运将现实主义奉为圭臬,但是他的梦境、渴望与恐惧也逐渐在世界中展开,我们得以打开平淡的表层,进入老幸运想象力丰富的内心世界。
-FIN-文字:bb安排版:乔奔
时间,衰老,宇宙,永恒。
这些都是我不敢去想的东西。
为什么,因为我怕失去所有。
我怕失去思考,失去知觉。
老了行动缓慢,疾病缠身。
lucky不知道莫名其妙摔倒了,去看医生,医生说没有原因,就是老了。
一语中的。
他排号是碰到一位连走路都困难的老妇人,艰难的坐下后叹息,忧伤,最近无奈地念着why。
为什么要变老,为什么要死亡。
因为这就是无法抵挡的自然规律。
宠物想要一个永久的家,lucky说,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乌龟可以长寿但也只有200年。
蟋蟀呢,被吃掉的命运,可能也才几个月。
庆幸自己不是动物吧,还可以思考永恒这个问题。
全片都是一些繁琐的小事。
最后酒吧那段,Lucky: It's all going to go away. You, you, you, you, me, this cigarette, everything... into blackness, the void. And nobody's in charge, and you're left with... ungatz. Elaine: And what do you do with that? Howard: What do you do with that? Lucky: You smile.所有都会消失,变得虚无。
我们能做什么呢?
会心一笑之。
规则也会消失,所以能做什么呢?
还不如直接打破规则。
lucky在酒吧内点起了烟。
面对老去的事实,我们惶恐,焦虑,不安。
但是人生苦短啊,为什么要浪费精力去害怕一个你终究要面对的结局呢?
为什么要去害怕一个你必然要走到的终点?
你不走,时间也在推着你走。
所以,享受当下,及时行乐。
Lucky路过曾经举办聚会的热闹花园,也是大门紧锁,幽静无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呢,Lucky会心一笑。
Lucky走到沙漠里,看着高大的仙人掌,它的主干残损,但是在末梢长出了一些小芽,lucky点起一根烟,会心一笑,转身离开,Michael Hurley的I Stole the Right to Live随之响起。
归途列车
未婚,无后,一个乐观的,精神世界飞得很远的老哥们,他不相信上帝,他很无所谓的静静地等着死的到来。他用行动证明什么是接受人生的虚无。教会的义工去看望他,临走时,老哥们说:我告诉你个秘密吧。义工:好。老哥们:我怕死了,怕得要死。义工:我知道。ps:大卫.林奇演了配角。
行将就木的美国二战退役老伙夫兵,每天都在过着节奏缓慢而又单调却不乏味的生活,起床做做瑜伽,玩玩填字游戏,看看电视,去不远处的酒吧点杯血腥玛丽,和一群老伙计们聊聊生活谈谈人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言语中,对死亡及生命的感悟有了变化,从没想过到有了恐惧及至随心所欲,他一直都是孤独的。
节奏很慢,但没有一丁点的冗余。构图很美,但没有一丝的华而不实。
不是我的菜~
温情小品。孤寡老人直面惨淡晚年人生,终于他和自己和解了。🤔
西部脱力系 ungatz
想成为灵魂电影的诗歌电影,结果灵魂半路出窍,只剩诗歌又臭又长。给the late stanton的感情片了
不知道如何评价
有情怀没故事,有情怀没感情。所有的好都是演员意义上的,感觉编导啥都没做。
笑得太。。哎。20180220
填字游戏的生词今天要查好,电视竞猜的谜底留不到明天。生命的衰老从没预兆,晕倒的原因无从知晓。你是仙人掌,宁愿在荒漠独立;他是陆上龟,早已把后路蓄谋。俘虏把美军当死神,纷纷跳崖。当真正死神来临,我也真会害怕。少时还是掌控生命的知更鸟,而今却是被死亡捕食的蟋蟀。等待死神是幸还是不幸?
没有病痛,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终点的意义。老爷子能在人生的最后留下这么一部感动别人,给自己一个注脚的电影,也算是幸运的了。
大卫林奇参演这种人文关怀的角色还真是像模像样。
对这种剧情平淡如水的电影简直毫无抵抗力,全是生活片段,却因为镜头对准的老人而显得格外的寂寞和孤独,就像《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和《自己的葬礼》一样。哈利·戴恩·斯坦通这演技妥妥的奥斯卡级别,不给提名太冤枉了,最后一个镜头大哭,乌龟或许还能活一百年,但人已经没时间了,而哈利去年也走了。
暮年时光的心路历程
老而不死是为贼?
好
体味不到妙处,不丢人
没有戏剧目标,没有动作,没有转折,有的是人物状态以及真挚的情绪,在一个美国中西部小镇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的上演。所以这部电影即不美国,却又非常美国。死亡是什么?一生又是什么?最终还是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