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小林源文的一部漫画,福字号虎战车,根据一张历史照片,一辆虎式坦克上贴有一张倒着的福字。
这个明显的中国标志以及盟军在诺曼底遇到的经历了关东军-苏军-德军的朝鲜人,被小林演绎成了一个日本兵在诺门坎受伤,被蒙古人救治,然后被苏军征召,火线被德军俘虏,成了战车兵。
从装填手干起,根据他的东方经历,他给坦克贴上了表示吉祥的护身符-倒福字。
后来经历了诺曼底登陆,而且还给德国兵传授空手道。
最后在德国投降前乘坐21型潜艇载着一辆虎式坦克和若干德国先进武器,如红外线夜视仪,StG44突击步枪等,返回了新加坡,在东南亚狂屠英国兵,最后战败隐姓埋名……看了这个漫画就丝毫不对本片剧情有新奇之处。
至于姜帝圭的这部影片,处处都是太极旗的痕迹,场面,烟火都不错,服装道具也很考究,虽然BT坦克是M24装的,不过还算挺像。
导演也很有野心,一部电影囊括了二战的主要战场,表现了至少两场著名战役。
不过就战争场面细节来说,漏洞百出,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在姜导演的脑子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放大的朝鲜战争,有个大的背景,具体的战斗过程任他想像。
诺门坎和张鼓峰都不是这么打的,苏军大纵深作战指导下的步坦协同都没有了,坦克都搞得和骑兵一样。
苏德战场完全照搬大敌当前,一模一样……苏军这么打,一百个斯大林格勒也丢了。
至于诺曼底,这是全片胡编乱造战争场面的高潮……从B17轰炸滩头,到CG军舰炮击滩头,到美军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攀爬登陆,到大白天空降的伞兵,无一不扯淡啊……你不说是诺曼底,我怎么看也不是诺曼底。
兄弟连看过吗,拯救大兵听过吧,60年代的最长的一天也不是这样的啊。
这部电影表现的一切一切都不是诺曼底登陆,可是演员偏偏穿着美军和德军的制服,在一个海滩上上演登陆战,这样哪里有代入感,感觉都没有龙之战真实。
唉,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这场世人皆知,有很多影视作品表现过的战役给拍成了这样……不然这部电影可以打4星的。
历史原型人物在诺曼底登陆时被美军发现,他后来又参加了朝韩战争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但这次他没有加入志愿军。
最后他去了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因为他觉得和美国挺有缘。
这样的人,九死一生,几经辗转,像个雇佣军一样服务过不同的意识形态,可能早就看破了,我是哪国人已经不重要了,活下去,找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地儿善终就够了。
前一个半小时无趣。
果然鬼子还得是日本人演最合适。
其实电影中把人在意识形态催化下疯魔的状态展现的挺好,战场前线的人内心已经多多少少扭曲了。
在被祖国抛弃之后,做了多次俘虏之后,信念已经彻底崩塌了。
电影描绘出了一帮热爱祖国,但当过无数次俘虏叛徒,在祖国概念垮塌之后内心世界通过反思通过观察慢慢重塑后的年轻人们,终于回归到以个人为主题,努力活下去的概念。
祖国不要我了,可“我”,这个天地蜉蝣,一个渺小的个体,想回家,回到故土,回到一个也许不需要“我”,但是“我”爱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空气,田径赛道,有家人,有爸爸妈妈,“我”没有民族大义,没有意识形态,只有感情,只有人性,只是血肉之躯,只是想回家。
其实金俊植没有死,战后回到了汉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和弟弟和妹妹。
为了埋藏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金俊植改名为李镇泰,干起了修鞋的营生,不久以后李镇泰还娶了老婆。
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乱。
战火蔓延汉城,镇泰决定带着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战乱。
但在中途,他们却被强行征入军队,押上了开往洛东江前线的列车。
从此一家人四分五裂。
而在战场上的镇泰只剩下一个愿望:不顾一切用生命保护弟弟,当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时,他便疯子般冲在战斗最前沿。
然而残酷的战场加上弄人的命运,他们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无可避免的改变……
范冰冰的那句台词:中国和朝鲜真的太窝囊了。。。
棒子们穿上日本军装为日本军队拼死血战,拿着武器都不敢豁出命来反水,活着就特么那么好?
国内那么多的日伪军,哈巴狗一样的摇尾乞怜。
没有血性的奴才太多了,是特么够窝囊的。
也许是我不够热爱生命吧,一个总想找把枪结果自己的人实在理解不了这些人的懦弱。
比朝鲜还窝囊的就是印度了,根本不知家国为何物,几十万军队被几千英国人指挥着征战欧非,从来不敢造反。。。
——————越往下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群人当着别人的炮灰,那傻逼男主还自以为是的讲着道义良善,你为谁而战?
你又在保护谁?
真特么讽刺。
不过他还是比中国的日伪好多了,至少人家不害自己国家的同胞。
——————看到最后我反而释然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他只是想活着而已,哪怕卑微至极。
——————很明显,导演是个投降主义者。
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电影,难的一见的作为第三方中立立场看待二战,并且穿越了中日、日苏、苏德、西部战场四大战场。
日军上将的武士道精神最终也粉碎的沦为如蝼蚁般在难世自我苟活,战争的正邪之道不过为统治者的溢美道义之词,普通士兵就如苍茫沙粒一样,可以随意灰飞烟灭,也可以做胜利的奠基。
四大战场的穿越虽然显得太过割裂,这可能也是纷纷给出差评的原因,但这也可以称为战争公路类型呀。
这种类型使人有一种陪同两个主人公一块冒险的贴切感,感觉就像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从敌人到共患难的知己。
从东部中日战场打到西部诺曼底登陆战役,一开始还有很多同伴,结果打到最后在异乡仅剩对方作伴。
这种感情怕是在遥远的外星球突然在众多外星人中遇到一个地球人那样珍贵。
登陆之日 (2011)7.42011 / 韩国 / 剧情 爱情 战争 / 姜帝圭 / 张东健 范冰冰
这一部电影拍得很经典,反映了战争是如何把残酷加冕到每一个朋友身上,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所有的友情和亲情那就是不值得一提了,一颗炮弹过去你可能会全家灭亡,因为这就是可怕的战争,这部电影可以这么说,拍的很真实,不管怎么样,如果没有二战的话,全世界肯定会过得更好,我们以后一定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因为这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不起看不懂150分钟讲不出一个主旨拍的部分却还漏洞百出战创?
友情?
战时小确幸?
这叫战争片?
还是感情片?
哪边都不占导演摆给自己爷爷看爷爷都得骂他韩奸吧压根不把历史当回事拉上殖民又扯上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服务?
就为摆出故事的原样?
有去真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出这样牵强附会?
总共打了四场仗 全都荒谬得可笑打得还不如一战 要二战照这么打集团军一周死光 连级阵亡按秒算上将就管一个营 全营没个侦察兵坦克几十米开炮 装甲师都没步兵战机不防步枪弹 手撕坦克吊炸天打仗只有突突突 强冲炮都懒得轰滩头阵地留梯子 伞兵当蛋瞎逼扔还致敬兵临城下?
头给我笑掉法鸡拍的脑残片瞎捧什么臭脚小布尔乔亚对于自己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都用臆想来补充代替一如让美国儿子国庆献礼污蔑扶贫表现出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好像有多么崇高深奥一样是啊 个人臆想着实难懂没有面包 就去吃蛋糕呀?
劳动者何不食肉糜一国之内的太极旗飘扬还收的住到了世界范围的登陆之日就崩得没边了
一句话总结:韩国演员演朝鲜人被日本人征兵打苏联,后被打败苏联人的德国人派去守诺曼底的美国人的进攻。
编剧很辛苦,让冰冰打飞机……导演很辛苦,没有翻译跟各国演员咋个交流……观众更辛苦,片子143分钟,是不是长了点……我们的日常躲子弹弱爆了,人家日常躲导弹。
为啥俩男主都撑到了德国,为啥众泰没撑过去?
因为德国好车太多……男主牺牲时把名牌给了日本男二,让他装成朝鲜人躲过美军击杀,但是男主忽略了一点……现学朝鲜语已经来不及了……最后男主死了,如果没死的话应该被美国人俘虏,坚持几年被派去打朝鲜战争,最后被中国解放军俘虏。
片名应该改为《被全世界俘虏的韩国人俘虏过全世界》男主跟黄晓明一样,总选不对阵营。
本片是姜帝圭导演继拍摄《太极旗飘扬》后时隔七年的最新作品,七年磨一剑,可以看出是精心之作,讲述的是战争中的故事,其中就有无数让人沉思战争之痛的地方,两位男主角戏份非常重,表演也很精彩,这一次双雄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配合。。。
范冰冰的客串显然是名气大于实力而获得的,其外形和表演和角色还有一点距离,女阻击手这个桥段韩国电影界在去年已经在两部大片中都用到过了,而且还都是美女型。。。
【20180805第3遍】记不清是第三还是第四遍了,上次看也是多年以前了,估计大学的时候了。
比起《太极旗飘扬》,更喜欢这部。
《太极旗飘扬》主要还是亲情成成分居多,那俩毕竟是亲兄弟。
而这部就是纯粹朋友之间的兄弟情了。
而且是一种宿命的羁绊,剪不断,理还乱,真爱一世情。
喜欢这部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帅炸天的小田切让,各种扮相毫无压力,穿军服更是帅的一比,简直天生的衣架子。
对张东健就比较无感了,一张老实人的脸。
镜头切换速度是很快的,节奏非常现代,剧情点多,推进也较快。
虽然配乐各种用力煽情,但对兄弟情这一套真的无力招架。
还满足了所有对二战的幻想,日本,苏联,德国,美国…辗转各地,看各种军队,战争场面拍的也是爽翻天,大气磅礴,炸点也都很真实。
诺曼底登陆中唯二的两个亚洲人,哈哈这个设定也是绝了。
最抓人的莫过于二人在夕阳下的诺曼底海滩重逢的这场戏。
哎呀妈呀。
第一次看就被深深感动,而且处理地很好,只是相视而笑,并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这兄弟情刻画真是细腻!
这次看也有点泪目,头皮发麻啊!
最后俊植把兵牌给振雄也是感人。
再加上最后马拉松比赛两人的切换+旁白。
这种连环煽情轰炸真的搜不鸟,谁让兄弟情是我的罩门。
片尾曲安德鲁波切利唱的也是荡气回肠啊!
之前就听了好多遍。
好了,下次看再记录!
三星半。传说中的三小时版本会不会更好。有无人来分析下海报。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喜欢看克制的“爱”,但下次请多一点糖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挺浪费时间
“他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缝间溜走,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 它都将永远属于你...”细腻的剧本让这句“台词”更加贴切,两个人的性张力在每一场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喜欢最后的机场告别吻,小心翼翼又热情奔放,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喜欢,开放式结局也算是俄罗斯社会的happy ending了,毕竟生活的可能性大过体制的死气,我可太喜欢Tanya这样明媚的女性了,Maria的知性是多少人恋姐的答案,诚意满满的小成本电影,非常喜欢!
草莓酒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剧本写得好诶。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俄语好催眠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战争与和平改成和平,罪与罚改成与!非常好电影!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