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剧一直在80,90后的心中享有“高光时刻”,对内地剧相对贫乏的年代来说,大家都是追着TVB剧长大的。
TVB推出的时装剧,口碑都十分过硬,豆瓣评分都很亮眼。
这次最新推出的时装荒诞黑色轻喜剧《荒诞剧团》能否再次掀起港剧热潮,拭目以待!
全剧共八集,将于4月16日0点在埋堆堆独家首播。
本剧最先吸引我的是身居幕后久违电视剧屏幕七年之久的郑丹瑞,全能艺人多栖各个领域发展的他曾出演很多耳熟能详的角色,此次回归在剧中扮演郁郁不得志的电影监制郑国昌,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喜感,你说不上他哪儿好笑,但就是一看到他就想笑。
剧中为了电影拉投资找赞助,求爷爷告奶奶后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搞笑场景。
最后不得不与落魄导演陈志扬共组诈骗剧团后的系列荒诞故事。
做为配角为我们熟知的敖嘉年扮演男一落魄导演陈志扬,短暂离巢tvb此番惊喜归来,相信是作品足以打动到他。
剧中饰演的角色陈志扬出道即是巅峰,斩获最佳新导演奖,始终无法超越而不得志,怀揣着象征心中梦想的剧本黄金梦,和志同道合的几位伙伴以诈骗剧团的形式,追逐每个人心中的黄金梦。
《荒诞剧团》虽然是一个群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你看的时候不会因为是群戏而忘记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性格鲜明、非常立体的人设,不是工具人,也不是主角的陪衬。
很多人说港剧的黄金时代已经停留在观众的回忆里,而我始终是“意难平”,坚信那些年曾经陪伴我长大的港剧能再创辉煌,期待港剧能够再次崛起。
可以说,TVB的港剧是一代人的记忆,曾几何时,几乎完全占据了我们对于电视荧屏的注意力。
而一晃眼,沧海桑田,美剧、韩剧、日剧包括不少大陆国产电视剧都在不断崛起,抢夺着观众。
然而,那些曾在年少时光里种下的那些港剧回忆显然是无法被抹去的,而且粤语电视剧也是中国几乎唯一一个以方言作为主要对白也能跻身主流领域的电视剧分类,也必然拥有其相应的受众群体,是值得作为一个分众需求来加以满足的。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流量入口的争夺战,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格局,无论是大陆电视剧还是美剧、日剧都有专门的app来满足对应的观剧需求,似乎很少看到有什么软件是主要投放港剧产品的。
而最近参加的一次提前观剧活动才了解到原来有个叫“埋堆堆”的app就是专门上线这类港剧或者粤语类电视剧的软件,作为一个远离粤语区的观众还是感觉蛮新鲜的,也算是打开了一定的眼界。
其实方言一直是影视作品的一大特色,如今不少口碑不错的电影都以方言对白为主,例如姜文的《让子弹飞》、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方言都让电影增色不少。
而粤语正是港剧的主要特色之一,会赋予电视剧一股特殊的气质和味道,吸引到相应的分众群体。
而这次提前观看的TVB港剧《荒诞剧团》不仅让我得以重温当年的港剧情结,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一群曾经失意的电影人在再次聚首一堂,结果老板意外离世,众人没钱结账酒楼的天价菜单。
在危急关头,大家开始上演神秘食家戏码,成功吃了一顿“霸王餐”。
这七个走投无路的电影人发现,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
于是为筹集拍电影的资金,志扬带领各人发挥着自己的才华,布局一个又一个的骗案……
光这样一段简介就非常有趣了,而在实际观剧过程中,现场气氛也非常不错,时不时会爆出不少笑声,尤其是针对那位“原力神婆”,真的极有意思。
在富有趣味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对于现实和人性的讽刺,这也让这部以喜剧为主要类型的港剧也带有了一定的深刻性。
另外,温情的戏码在这部港剧中自然也始终不会少,特别是那些电影人回忆自己当初是如何喜欢电影并进入这个行业的片段,作为影迷看了以后会有不少触动。
因为这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所谓的初心,是电影带给我们最初的快乐和感动。
谁还没有在生活中和好友模仿过几个经典角色呢?
谁又没有收藏过自己喜欢的一些电影角色海报呢?
也正是那些最初的记忆得以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而“电影才是最大的骗局,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
”这真是一段又精准又有意思的概括,也很好地描述了这部港剧的核心故事卖点。
坦率讲,提前看了2集,真的会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会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稀奇古怪的骗局与故事。
这些年不怎么看电视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太过冗长,而这部《荒诞剧团》则走的是8集迷你剧的路线,一个晚上就可以一口气看完,这点还是蛮不错的。
同时剧集本身的剪辑节奏也比较快,镜头转场也做了不少精妙的设计,使得观看过程中不会感觉特别无聊或者疲劳。
因此无论是对TVB有情结的港剧迷,还是喜欢看快节奏的喜剧观众,亦或对电影本身有一定情愫的影迷,《荒诞剧团》都算是比较值得一看的。
前几集中,故事叙述围绕“荒诞剧团”的再次聚首一堂展开,戏剧张力极强。
技巧上对构图,声音控制力极佳,剧团中每个成员的困境和坚持,没有很直白的信息输出,但给出的细节点不难懂。
剧中“导演”陈志扬,从青少年时期偶遇好友,“梦想着让世界变得更好”而选择了导演这条路,而他的好友,当年怀揣英雄梦的好友,已经在他偃旗息鼓被封杀行的十年中,圆了拿到业界大奖,圆了自己的黄金梦。
在上演神秘食家戏码吃 “霸王餐”这集中,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很有设计感。
——你问这是不是刻意卖笑?
——当然是。
但刻意也分走不走心,把观众当成人傻钱多的冤大头,胡乱堆砌些网络段子,这也是一种设计,但只会给自己找骂、给观众添堵;把观众想象成一群足够聪明的人,然后竭尽所能的比他们更聪明一点,让自己的思路始终比观众多往前跳一步,而又保持一个观众能跟得上的节奏,这是喜剧最理想的状态,说来容易,但要用心才能做到。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上面提到的“设计感”,众人吃鲍鱼吃到一半,Herman突然开始哮喘发作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要学《阿飞正传》,结果接下来却画风突变成了碰瓷大爷,在菜单上找到了陈皮,这种巧妙利用观众心理预期并使其预期落空而且是往精彩的方向而非沉闷的方向落空,就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更妙的是这一段还有后续,接下来的“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利用刚才段子的余温,再次炒热,通过组合拳释放出更强的黑色喜剧笑果。
在将计就计智斗“风水大师”的一半剧情中,穿插了男主和女编剧莎莎、武术指导文师傅、美术指导Shell以及女明星家龄等一众的背后隐藏故事,尽显沧桑后的智慧和失落。
同时分析了每个人的关系矛盾,并在最后一刻利用已知的矛盾成功自救是剧情的大反转。
最后说说荒诞剧团的黄金梦:“在绝妙之地,它不用来装饰皇冠,以其重量、光芒,去演绎失意的电影人,在绝望中找寻希望”。
荒诞且真实,悲伤也不忘初心,或许也是我们这些看客的真实人生吧。
该剧以电影行业常见职业为主要人物,落魄监制、失志导演、失意编剧、失业武术指导、失落美术指导、不受欢迎的女艺人、无知副导演7名电影人为了筹集电影资金,走上了成为老千的欺诈之路,以黑色幽默的表现形式,反映了电影界的很多真实现状,充满了对电影界怪象的讽刺和隐喻,其中有很多大规模的桥梁。
江湖讲电影多,很少谈剧集。
不过,这部讲“香港电影人”,讲一群“荒诞的香港电影人”的TVB短剧,值得我们聊几句。
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 导演陈志扬(敖嘉年 饰)因拍摄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戏而导致他和剧组的主创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十年都受到业界封杀。
十年后,监制Herman(郑丹瑞 饰)找到了老板投钱电影,于是召集志扬、女编剧莎莎(蒋家旻饰)、武术指导文师傅(林伟 饰)、美术指导Shell(林秀怡 饰)、女明星家龄(张秀文 饰)以及副导阿乐(刘颂鹏饰)再次聚首一堂。
七位落魄电影人再聚首,面上各有各的风霜,心底各有各的苦衷。
结果,极具戏剧性的“乐极生悲事”件发生了:有意向投资这帮落魄电影人的老板意外离世,众人没钱结账酒楼的天价菜单。
在危急关头,编剧莎莎想出妙计,大家开始上演神秘食家戏码,在酒楼内各显神通临时“拍电影”:写剧本、找群演、布置场景、临时对戏……
最终,七人用拍成的“电影”成功骗下了一顿“霸王餐”:非但没有结账,还让酒楼老板送上了丰厚鲍鱼礼包…… 这一场酒楼的“电影骗局”结束了众人的窘境,也是众人梦想的开始。
原来,这七位落魄电影人有一份共同的影梦——《黄金梦》,一部电影剧本,一个电影梦想。
原本,他们就是为《黄金梦》寻找投资。
投资人的意外离世断送了一条路径但断送不了他们的电影梦,并且,他们还发现了一条新门路——骗。
各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布局一个又一个骗案,筹集拍电影的资金,实现《黄金梦》。
对他们七位而言:电影是最大的骗局,电影人是最好的老千。
插一句:很大原因是因为两句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的台词,江湖做了《荒诞剧团》的活动并继续为它助力发声。
美国知名影评人安·霍纳迪(Ann Hornaday)在她的电影通识读物《如何聊电影》中,按电影最基本的几大元素,分成7章:分别是:1.剧本;2. 表演;3. 艺术设计;4. 摄影;5. 剪辑;6. 声音与音乐;7. 导演。
这7个元素基本可以覆盖电影的主要方面。
但即便电影拍得再真实,这90分钟的视听过程都是假的——这也是TVB新剧《荒诞剧团》的核心创意。
剧集一开始就是对香港电影界的自嘲,7位不同工种的香港电影人: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指、武指和副导演,因一部戏与电影大佬交恶被封杀,各自陷入生活与事业的低谷。
7位电影人觉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与其求人,不如发挥各自工种的专长做“老千”,也就是行骗。
电影不也是“一场90分钟骗局”吗?
电影人就可以是最好的“老千”!
电影既然能“骗”观众花钱进电影院,也能“骗”得了那些靠骗发不义之财的人,以骗治骗,很有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趣味。
剧中这7个人几乎对应了《如何聊电影》中提到的全部工种,其中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是做什么的比较好理解。
特别地,武术指导是港片对世界电影贡献最大的一个元素之一,好莱坞都要借鉴香港武打片或动作片。
所以7人中保留了武术指导这个在港片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当。
监制管理团队,编剧编写行动脚本,导演调度众人把控节奏,演员扮演任何需要的角色,美术做布景和道具,武指负责打野…… 正如剧中人物所说:我们就是要在现实中做一场没有NG的大戏。
骗子的骗术都是给人们制造一个“场”。
骗子把一群人召集在一起,利用空间(美术场景)、话术(台词)、托(演员)等影响人的心智。
其实电影和戏剧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最早去戏院看戏,后来出现电影,同样都是沉浸在创作者营造的一个“场”里。
关于戏剧的“在场”理论和电影就是一场“骗术”的说法,著名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
》一书中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受骗”,但是还保持着几分清醒。
骗子的骗术和电影的“骗术”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骗子不希望你还保持几分清醒,他们希望你永远“在场”,持续掏钱,而看完电影我们还要回到现实世界。
回到现实世界,去看香港当下的影视业状况,是笑也是叹:电影是最大的骗局。
在彭丽君的《黄昏未晚》中有一句评价香港电影市场的话:一群造梦者在一个不能为他们提供梦想的市场挣扎求存。
众所周知,香港的电影行业甚至整个娱乐工业都已不复当年辉煌。
伴随着内地影市的蓬勃发展,香港精英电影人陆续北上,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过于那种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纯正港片了。
整个行业不如以前蓬勃,也不如以前规范。
《荒诞剧团》中编剧一角道出的一句台词——今天在香港做编剧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
剧中出现两部虚拟电影名——《黑白彩虹》、《六月飞霜》,似乎暗示了香港电影人逆境求存的状态。
但无论如何,仍有一群人在坚持。
坚持中的故事,有的悲情,有的欢喜,有的无奈,有的荒诞。
《荒诞剧团》主配角都是“熟口熟面”的演员,郑丹瑞、敖嘉年、蒋家旻、张秀文、林秀怡、林伟、刘颂鹏、王灏儿、张达伦、郑俊弘、邵珮诗等等,在以往的剧集里,基本上都是作为绿叶出现,即所谓的甘草演员。
人设和表演也是大家熟悉的TVB风格:嬉笑怒骂,夸张狂放,百转千回。
他们这次担主演,有点“媳妇熬成婆”的意味,也算是戏里戏外的一种互文。
回看剧中,《荒诞剧团》中的七人也仿佛香港影视“废土”之下的生机。
缺少投资、市场不景气……重要,也都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批对电影有着赤诚热爱、有着认真表达和创作勇气、心怀“黄金梦”的人。
最终能否成功筹钱拍出《黄金梦》,也不重要,能在一个已经看似不能实现梦想的环境下顽强做梦,最重要。
《荒诞剧团》也是由此打动人心、激励人心。
《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
昨天受邀参加了《荒诞剧团》的提前点映,一向很少发言的我居然也有不少感慨,虽然是一部剧集,但深入我心更多的却是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似乎每个人都在坎坷泥泞中行走,找寻那遥不可及的梦境。
剧集本身是利用虚拟的表演来映射现实,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也在做着同样的事,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写过的另外一篇关于《假面》的影评,人生也本是一场没有NG的演绎,我们在随时随地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不论故事多么荒诞离奇,那也只是现实的一种缩影,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本源。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家小剧组的制片,据我所知她跟随剧组至少有三年时间,这三年里,他们拍过不少文艺短片,而且也获得过很多国际影展的奖项,但若转化为现实利益,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大相径庭。
简单来说,她们所做的事,完全出于对艺术本身的一种执念,当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向财富靠拢时,她们也不得不选择妥协,开始了商业片的试探,而且比较成功的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拍出了一部体系完整,情节连贯,内容夯实又深入人心的作品,我也同样参加了提前的点映,并且给了我与《荒诞剧团》类似的心理冲击,冲击我的,虽然有关于影片本身,但更多的是片中所蕴含无处不在的对于梦想的不甘与倔强,这正如《荒诞剧团》中的人们,虽然相比影视而言现实故事要平凡的多,但埋藏于梦想深处的种子却如此的相似。
回到《荒诞剧团》本身,很喜欢国昌对志扬说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讲,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着苦难与挫折,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遭遇,只是在危难之际选择面对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在因为一次意外之局后重燃对“梦想”的希望,无疑是让我动容的,既然都是表演,何不将舞台扩大一点,生活的点滴都是剧本里的元素,每个人都是剧中的主角,《荒诞剧团》利用独辟蹊径的表现手法,将这一理念扩大化,利用演绎回归真实,构造出一幅生动又荒诞的画卷。
每个小角色都赋予了真正的使命,看似戏里,又在戏外,对于观众而言,看似戏外,又仿佛在戏中。
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只要用心努力过,那又何尝不可。
《荒诞剧团》就像深夜里独行归家的孩子,让人们在黑暗之处寻找希望,生活本不是那么如意,因为我们不能拥有一切,又不是那样不堪,因为我们并未一无所有。
太久没有为理想而奋斗过了,总觉得人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会早早的“死去”,那种感觉如慢性毒药,随着这个世界一并沉沦,想大声的呼喊,想用力的奔跑,那些年少时的往事,总会如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现,点燃着温暖着我们所有摇摇欲坠的梦,但不论如何,我们仍是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不要因为短暂的停歇而失去生活原本的动力,就像《荒诞剧团》一样,当挫折如同大山一样挡在了前面,我们就拓出另外一条路来努力前行。
#荒诞剧团##敖嘉年##短评#时隔11年,我再次在TVB看到敖嘉年的新剧,只不过这次他做了主角,恭喜他!!!
这部剧真心的不错,比去年的《反黑》更具特色(at least, I think)。
从小看港剧,爱上了香港文化和这座城市,这部剧都可以让我了解更多香港电影人的故事,但作为学生党,只能期待五一假期把它追完了。
当然,有敖嘉年在就要call一下义海,图四的笑容真的很像排骨。
十年前的排骨已经成长了,如今屏幕上老家年更加的成熟同埋charming,希望接下来的看到他进一步的发展,加油💪“都系嗰句,`人生有几多个TVB啊,睇得就睇啦!
’”
主角是电影圈的7个loser,涵盖了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武术指导、副导演7个影视圈岗位。
这群穷得叮当乱响的失败者,阴差阳错凑到一起,没死心,还想拍电影。
在一次饭局之后,他们为了筹集资金走上了诈骗道路。
这可能是近期最被忽视的高口碑华语剧—《荒诞剧团》。
那顿饭请的是有黑社会背景的老板,数十年没拉到过投资的监制郑国昌,终于在黑道上找到了钱,落魄编剧李莎莎的剧本《黄金梦》,终于有希望被拍成电影。
酒楼选了全香港最豪华的那家,饭菜是价值数十万的鲍鱼宴,可菜刚上好,那边黑道老板就被火箭残片给砸死了。
别说电影投资了,连面前的天价菜单都没人买。
危急关头,编剧李莎莎心生一计,让监制郑国昌和演员楼嘉玲假扮美食点评家,大家齐心协力演出戏,假装酒楼失职导致郑国昌食物过敏差点死掉。
最后这群穷鬼成功吃了一顿昂贵的霸王餐,尝到甜头的他们发现: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骗子!
为把《黄金梦》拍成电影,失意七人决意组成“荒诞剧团”,以职定角、布局骗案、筹措资金。
这条诈骗之路,充斥着影视圈的荒诞、肮脏,也有他们永不熄灭的热爱。
真爱电影的人,才敢这么干《误杀》里面有句经典台词,陈冲饰演的警察怀疑嫌疑人用电影套路杀人,大喝一声: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
《荒诞剧团》里各个都是阅片达人,诈骗路上的一切困境都能用电影剧情来解决。
他们行骗的首个对象是方舟大师,一个骗人钱财的神棍,传道slogan“愿玄力与你同在”,改编自《星球大战》的著名台词,“愿原力与你同在”。
剧团对方舟大师的行骗,则致敬了《盗梦空间》的植梦。
这群人找准了方舟大师想要孩子的痛点,用一种轻度致幻的药水,对其进行催眠:不放弃神棍这个职业,永远都得不到孩子。
方舟大师对这点深信不疑,从此改邪归正,主角们也敲了好大一笔竹杠。
剧团还接了一个给“影二代”拍片的活儿。
这个二代名叫苏子允,从日本留学归来,张口艺术审美,闭嘴社会意义,热衷的却是“打真军”的色情电影。
主角们为其量身定做了一部《民初的呻吟》,女演员李莎莎假扮成日本女优波多野莎莎。
为阻止苏子允对李莎莎“打真军”,连喊56个“卡”的导演陈志扬突然想起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对她说》。
《对她说》里,阿莫多瓦把性爱活动拟人化,有效地把NC-17级降成了R级。
于是导演让苏子允扮成精子的外形,在片场大跳“精子海草舞”。
二代一听,阿莫多瓦是大艺术家啊,那来吧!
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常爱这么玩,在全世界流行文化中借梗,然后本土化。
《荒诞剧团》中还有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梗,成员开会的聚集点叫“老地方茶餐厅”。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这个老地方可以是卧底们最爱碰头的“天台”,可以是阿sir们吃宵夜的“中国冰室”,可以是出镜过无数次的“油麻地警署”。
老地方是一种回忆。
这个餐厅的老板娘,也就是编剧李莎莎的妈妈,40年来只看一部片。
为什么,她说:“新片不好看啊!
”
这是七组人拍《黄金梦》的另一重隐喻,7个电影人的穷困潦倒,映射香港电影的没落。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以弹丸之地贡献出年电影产量破400的数据,港片在东南亚是最硬的招牌,远销好莱坞也影响了包括昆汀在内的一批电影人。
但进入新世纪,香港电影工业持续萎缩,2003年产量低至50余部。
不要说其地位在世界影坛的下跌,仅在华语世界,港片的影响力也在不可挽回地下降。
尤其这几年,导演陈木胜去世,演员吴孟达、廖启智去世,不但那个时代远去,那个时代的人也在一个个远去。
《黄金梦》里有黄金,但只是一个梦。
《荒诞剧团》诈骗喜剧之下,也包含着悲伤的追忆。
肮脏影视圈,请对号入座刨除大环境,新港片不好看,要么是创作者不行,要么是行的创作者没上,要么就是这行根本不适合创作。
《荒诞剧团》在这进入了大型含沙射影环节。
导演陈志扬早年成名,却因为追求拍摄效果的真实性而得罪了业界大佬,导致以他为核心的剧组成员被封杀。
监制郑国昌、编剧李莎莎和美术指导邵贝怡,都是最直接的受害人。
这些人十年里都没工可开,只能混迹在不同剧组打散工,受尽白眼。
编剧李莎莎,她的《六月飞霜》被反派导演叶立德买走后乱改一通,拿下最佳原创剧本;而她倾注更大心血的剧本《黄金梦》,却死活找不到投资人。
虽然被告知剧本是“一剧之本”,实则编剧处在行业最底层,不仅拿不到署名权,还要被吝啬的投资人压榨。
本剧的两位年轻新编剧傅玉成、陆谷,借演员之口说:在香港做编剧,最重要的既不是天分也不是努力,而是勇气——追讨薪水和谈条件的勇气,否则随时都会饿死。
龙虎武师文师傅,是打遍香港无敌手的老行尊,却在武术指导上没有话语权。
当年苏华雄为赶进度,阻挠文师傅检查吊威亚的钢索是否安全,执意让武替从高墙跳下,直接导致文师傅的武替爱徒摔成残废。
文师傅也自此患上“恐高症”,逐渐淡出武师行当。
在金钱和高效面前,他那以人为本的信念,被视为与当下格格不入的老旧思想,与他一起被遗落在餐厅的洗碗间里,日渐消沉。
还有女演员楼嘉玲。
因为不会对投资人搔首弄姿,只会讲究体验派表演方式。
有天分的她,连入镜的配角都拿不到。
似乎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不靠能力吃饭,靠与资本挂钩的人脉活着。
但对于岌岌可危的香港电影来说,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常态”。
钱比人大,创作者和作品都不受尊重。
第一集里,电影公司老板请方舟大师去自己的电影公司看风水。
公司有一部后期已经完工、很快就要公映的新电影《马王》,方舟大师说了一句:“马今年不旺你,不如改成鹿,鹿旺你。
”老板立刻下令,找电脑特效公司,把马改成鹿。
来了一出“指鹿为马”。
第二集里,陈志扬所在的电影公司,为了赚钱,逼他让出《黑白彩虹》的版权,卖给台湾的电视剧公司,把原本的黑白文艺片,重拍成彩色偶像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没完没了地涌现出旧片的重拍和翻拍,为什么烂剧比烂片更火热。
就像周小姐说的:拍电影不如电视剧赚钱,新的创意试错风险又太高,远不如旧版重拍的圈钱方式来得稳妥、快捷。
不知道影视从业者看这部剧,会不会哭出声。
作为一个观众,心有戚戚。
在这个荒诞、残酷的行业里,还有一群人执着地爱电影,跟掌控话语权大佬们相比,这是他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承受屈辱、放低尊严,可贵又悲凉。
盼望他们能拍出《黄金梦》,重新创造一个黄金时代。
文/清晏
【欺诈剧团】挺好看的,一共8集,最近的电视剧都没有国语版的,我看的可慢了。
一位曾经拿过奖的好导演敖嘉年,一位曾经的大监制郑丹瑞,一位有才华但总被欺负的编剧蒋家旻,一位梦想能成为好演员的张秀文,一位有原则有技术的龙虎师傅林伟,一位才华出众的美术指导林秀怡,一位因为看了敖嘉年的电影而梦想成为导演的现在当副导演的乐仔,几个人为了筹拍他们心目中的最棒的电影《黄金梦》组成了欺诈剧团,他们几个人希望以“骗”筹钱,每一场“骗局”都是一场戏,都有剧本、演员,外加一位编外的守证物房的冷板凳警察张达伦,开启了荒诞之旅。
《黄金梦》正如其名,应该只是寄托了一代或者几代电影人梦想的电影的代称,香港电影曾经辉煌过,不止是电影,香港的电视剧,香港的音乐,香港的综艺,都曾经辉煌过。
剧本很有趣,看样子也会拍续集,这种题材内地是不会拍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其实生活中能调侃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如果能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爱好,让你肯花精力和时间去做,那么,请一定要珍惜,这简直是生活的恩赐。
#我的第181个剧评
21-5-20 还以为是行骗天下那样一集打一个副本,到后面越疲惫
作为从业人员,觉得太假了。不过有点意思,拍电影嘛,本来就是骗人的
还不错 有港剧的无厘头劲儿
感觉更像香港版行骗天下.但是更有点说明香港现在的社会性,他们想拍的电影是黄金梦.但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已经过去了
开始在餐厅和老千那里真的好荒诞好喜欢 后面JW的剧情有点大暴走了....很喜欢里面穿插讲述了每个幕后工作的职责和日常 tvb这几年出的短剧个个精品
节奏太拖沓,情节不合理,充斥着港灿影视圈的自怨自艾、自哀自怜、自以为是,格局甚小且不合逻辑。香港电影?别惋惜怀念了,赶紧彻底灭亡吧,垃圾。
电影是最大的骗局,电影人是最好的老千;可惜概念优于成品,低于期待值。
不行。
永远不要小看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
本來看到最後一集還在想這到底要怎麼結局,感覺這個故事的體量就不是這種短劇的體量啊,然後看到最後一集還有那麼多的支線心都涼了,明明都不知道該怎麼結局了,怎麼還有心思開新支線的,誰想到,編劇在最後一刻還把所有線串到一起了,但是吧,確實有些爛尾的感覺,就是一個感覺這個故事真的不是短劇的體量,用6集就克服困難最後能拍電影,感覺就進度太快了,然後這種欺詐什麼的,雖然搭上了電影主體,但是還是日本都拍很多了的。總體來說是優點缺點都挺明顯,但是為了香港電影情懷4星還是可以給
对港剧真的要求不能太高了。
有个不错的开头,前两个骗局结束后进入了不知所云的状态,坚持看到罗兰姐客串,觉得好感动,心想看着罗兰姐的面子给个四星吧。可是后半部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往下拉垮,结局更是不知所云。即使有罗兰姐的面子也只能勉强给个三星了。。。。现在大家对tvb的期许已经这么低了吗……
TVB的网剧把,情节不拖拉,题材也新颖
粤语字幕,看着费劲。
港版《行骗天下》,不过很有港人自己的味道
对这类挽歌始终无法动容 无论它如何调动情感 其实还是在吃老本 把过去那段美好翻来覆去嚼烂了告诉你 只要坚持我们就能回到过去的辉煌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有些消逝了就是消逝了 叹惋和追忆只能成为个人的负累
电影人的电影魂,一部电视剧在演,电影电视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不得不感慨tvb的江河日下,乍看题材选取的非常有创意,但是限于成本,里面的角色都感觉垂垂老矣尤其是女主即使整容也无法挽回她逝去的年华,拮据的经费让我看他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尬戏都有周星驰拍雷雨精神可嘉的凄惨感,新闻报道也讲过里面的故事相信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借用里面角色口道现实香港电影衰势无法阻挡,里面精致妆容一个赛一个老的角色让人无限叹息,生活戏剧小品舞台剧
最开始有点日剧行骗天下那味,结局拉垮
结局有点不太行,应该黑暗到底,总体不错,港剧里的黄金配角为主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