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总是以:他们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来结尾,好像幸福就这么惯性般的持续下去。
而实际是:王子与公主会碰到很多烦恼,他们会生老病死,他们会吵架,不合,甚至离婚。
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曾经是那么幸福。
在这个隐蔽的世外桃源里,居民不是生活在当初发现它的喜悦中,而是恐慌中:害怕失去,为了不为人所知,甚至不允许成员出去就医。
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抓住每一分钟寻欢作乐,麻醉自己。
他们不是生活在幸福中,而是像守财奴发现了宝库后,就一直舍不得离去,最终的命运是腐烂在宝库里。
奢望永久的抓住幸福,反而成为一种枷锁,使她们生活在忐忑中.
该片导演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Danny Boyle。
翻译成丹尼·鲍尔,丹尼·保尔、丹尼·博伊尔 。
最近的上海电影节,他也出席了。
最近红得发紫啊。
这部陈年旧作,最近央6播了。
当年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正享受着泰坦尼克带来的巨大成就感,拥有世界无数的粉丝,拥有着足够的号召力。
当年的丹尼.鲍耶尔,正接受者世界无数另类青年的顶礼膜拜,他的《猜火车》成为了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圣经。
一个英国导演带着一个美国男演员,一个法国女演员,还有另一个法国男演员,来到了亚洲的泰国,开始一段传奇的旅程。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作品上映后却遭遇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打击,没能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完成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型。
多年后,我看到了这部片子。
还行啊,只不过没那么商业而已。
导演可是花了大力气拍的。
剧中的男二号guillaume canet如今可是今非昔比,最为大家熟识的角色,莫过于《两小无猜》中的朱利安。
他的恋情也引人注目。
与戴安·克鲁格(Diane Kruger)在2001年9月1日结为连理,2006年宣告分手。
(戴安·克鲁格2004年与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主演了《国家宝藏》,又在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特洛伊》中出演美女海伦。
)Guillaume现在伴侣是Marion Cotillard,《两小无猜》的女主角,2007年走到一起。
顺手搜到了旧闻:莱昂纳多旧作《海滩》被判破坏环保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7782376泰国高等法院日前对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1999年主演的电影《海滩》作出判决,要求制片方赔偿因电影拍摄给当地造成的环保损失,并负责恢复被破坏海滩的原貌。
《海滩》当年拍摄时,制片公司在拍摄地———甲米府PP岛的马雅海滩砍掉了许多椰子树并破坏了部分绿地。
1999年,甲米府与相关单位联合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拍摄该片的桑塔国际制片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违反了环保法与国家公园法,要求法院禁止在海滩拍摄电影,同时恢复马雅海滩的原状。
影片主演莱昂纳多坚称他们实际上是在清理PP岛,不肯承担破坏环境的恶名。
随着高等法院的判决,民事法庭也决定将在明年初举行听证会,以鉴定海滩恢复原状的估价,并且向被告求偿。
看了才知道,原来以前看过几慕激情镜头。
情节上,是美国版的桃花源记,设定也更现实一些。
看完电影就说神马共同生产不现实,这是两码事。。
作为一个群体,这里本身就很没纪律性,男主也说了,虽然是leader,但是没啥规矩,生活也很闲散。
就是做好保密就行。
显然这样的情况是管理不善,领导不力当然不可持续,跟神马主义一毛关系都没有。
剪辑没有像国内众多影片那么牵强附会,只是中间几个镜头是描写主角精神失常,加了一些sb镜头,但也没那么突兀,好莱坞惊悚风浓郁。
国内的片子,也别拿审查当挡箭牌了。
努力搞笑的网络剧也不会是推动国内片子共同进步的。
技术,技术才是王道。
技术。。。
技术就是各种手法,剪辑,编剧,镜头,布景,段子写法。。
这些技术,够具体吧?
练练这些技术吧,国内导演们,摄影师们。。
演而优想导的导演们,热情跟技术是两码事,有热情是好事,技术也是要练的。
要么也和别人一起导,一起制。
人家Avril也没说歌都是她自己写的,cowritter很多,人家pop音乐出的质量才有保证。。
韩寒的片子,别出来一坨翔了。。
不过翔了也没事,请继续拍下去。。
其他各导就不点名了。。
经验丰富的,也别倚老卖老。。
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质量下降就承认江郎才尽得了。。
有啥大不了的,就是自己挂个名,您还是大导演一个。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的确是一个完美的小岛,碧绿的海水,白色的沙滩,一切像画中一样的景色。
完全原始的生活让这里成为一个乌托邦。
然而,这美妙的生活看似淳朴,不过是更大的虚伪罢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压力,不希望面对喧嚣的气氛,为享乐而来。
那么便不能摆脱欲望的诱因。
在这里,似乎淳朴的情感也可以被看淡,只需要性的满足;似乎爱情也可以被抛开,只需要不妨碍他人的享乐;似乎看着同伴死亡也可以理所应当。
当然,这所谓精神的欲望满足之后,岛上的人仍然摆脱不了对物质的渴望。
他们要定期跑到大岛,在那个他们极度厌恶的地方,他们仍需要购买电池,报纸,化妆品这些本不那么被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这里的人弃岛而逃只是早晚的事情,他们只需要一个导火索。
于是这天,当地的农民发现了这几个陌生人。
因为之前就已经有了不能有更多人来的约定,农民终于发怒了。
他们要求这群“热爱自然”的人们必须做出判断。
想呆在这里就要杀死新来的人。
首领的欲望已经太深,他太执着和贪恋这岛上的一切享乐。
于是为了这一切,他选择杀死曾经还产生过感情的“陌生人”。
当然,手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但他的作为已让岛民大感失望。
大家带着恐惧落荒而逃。
我想,也许导演的本意,并不是这样,或者导演是希望我们看到主角(陌生人)的心里路程。
又或者我没有仔细品味这部电影。
但最终留在我脑海中的,只有那个Shara首领的,满是欲望和丑恶的脸。
《The Beach》,李奥纳多主演,丹尼波尔(Danny Boyle)导演。
(丹尼波尔最近导演了一部众所皆知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这样知名的男主角以及这样资深的导演,在很多年前合作出一部被传为商业娱乐惊悚片的电影。
英国导演,美国男星,泰国故事。
这部电影我从头至尾看了两遍。
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了之前没有观看到的细节,做了少量的截图和笔记,查阅了网上对此片的评价。
然后默默发誓一定要学会游泳。
李奥纳多在拍完《Titanic》之后陆续接了很多电影,但无一能够超越之前的风光,虽然说1998年的《铁面人》给他带来很高的呼声,但是那是来自于史诗性电影本身的魅力,换了谁做男主角都会是好电影。
于是他停下来整顿自己,直到2000年的时候拍摄了《The Beach》,此部电影之后李奥的演戏风格大多很类似了,或者说他所饰演的人物性格都有类似的地方。
2005年巨制的《飞行者》,2006年的《无间行者》,2007年的《血钻》,2008年的《叛谍同谋》。
我喜欢李奥纳多是在2005年的时候,那时候看了一些他小时候拍的一些电影。
我在书店买了一本20世纪电影人物传记之李奥纳多·威尔赫姆·迪卡普里奥,随书附赠了光盘两碟,有李奥纳多的三部电影:1993年的《不如重新开始》,1995年《赤子本色》,1997年《马文的房间》。
李奥完全本色演出,看不到修饰的痕迹,相对于票房高高在上的《Titanic》,这些小电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可以看出,正是之前的演出经验才使得后来的他有了特别优异的表现。
如果说《Titanic》是李奥超越性的演出,那么之后的《海滩》可以说是回归本色,返璞归真的演出了。
ps:说到这里,我想起现在当红的Shia LaBeouf。
希亚·拉博夫。
大家认识这个人恐怕大多是从《变形金刚》开始的,2007年,在好莱坞备受追捧的年轻男演员当属希亚。
其实希亚出道很早,或者大家都看过他的电影,只是当时他没有机会做主角,造型也不够有个性,戏份也不多,所以当大家看完《变形金刚》之后会恍悟到他其实早就让大家眼熟了。
如果看过《地狱神探康斯坦丁》的话,一定会有人记得基努里维斯的司机,有一个从基努脸上跳转至饰演司机的希亚的镜头,短短五秒钟,还是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眼睛。
如今他出演了变形一二,夺宝奇兵4,被誉为下一个汤姆·汉克斯。
李奥没有什么不如他,只是李奥老了。
老了就会受到尊敬,年轻的则会受到喜爱。
再说回来。
《海滩》拍摄于泰国的PP岛和苏梅岛。
据说给那里的环境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李奥在2000年的时候很不受泰国人欢迎。
这部片子在柏林上映的时候还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但是票房还是很好,李奥的影迷为他这次自灭形象的演出更加疯狂起来。
影片的内涵很深刻,但又过于深刻。
电影不深刻的无法打动人,但是过于深刻的话又会脱离现实。
所以《海滩》被很多然叫做迷幻海滩。
“海滩”是世外桃源,当人们背起背包想要旅行的时候本意就是想远离喧嚣的。
离开城市,离开自己的城市,去别的地方,寻找另一种感动。
是物也可以是人。
但是离开还是要回来,“海滩”是一群人的天堂,他们自给自足,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抵制外来者,他们内心自私冷漠,这些都不够成组成“社会的条件”,这个住在天堂里的集体必将分离。
世界是大家的,想独守自己的城池,想远离人世,除非你离开地球。
又或者,这些人已经远离社会,老天给他们一块净土,可惜他们自己的内心不够净,他们还是需要电池,肥皂,卸妆油,有体育新闻的报纸,安全套,以及让自己不会饿死的大米。
如果他们真的自给自足,真的不接受文明,不渴望文明,那么这个天堂会长久的持续下去,但是他们不仅需要,而且迫切需要。
最初来到“海滩”的心态已经转变,他们想要占有,想要在这片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耗尽一身,这是他们亲手搭建的国家,她是他们的女王,这些臣子不能够泄露“海滩的秘密”。
看守大麻的农夫是金钱的躯壳,海滩的居民是贪婪与自私的化身。
看到他们三个人来到海滩时,那幅画面再美好没有的了。
世界上没有乌托邦,有的话也只是在我们心里。
网上网友的评价有些低估了这部电影,这样题材的电影很多导演都尝试过,但是能够阐述的这么透彻的不多。
寻找“海滩”是一个奇遇,男主角没有被鲨鱼吃进肚子里是一个奇迹,天堂解散了是一个正常的结局。
在辞职后的这一天里,我写下这篇电影笔记。
要感谢逾北兄,是他强烈推荐的。
我之前就想要看这部电影,但是因为电影宣传是的定位是惊悚片,导致我这么久之后才看到这部好电影。
还要感谢我的森林,他说他希望我写个故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写点评论吧,这样的话也算是为喜欢此部电影的人做点贡献。
————我真的想找一条船,能远远离开这片海岸。
这是一部关于理想,关于现实,关于我们的乌托邦的影片。
片名《The Beach》三个人,因为一个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所谓的“世外桃源”。
这里生活着一群避世的人,他们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但都有着对这个乌托邦世界的信赖与依赖。
他们远离人群,构筑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排斥着外人,他们和外界的交流尽量控制在最少,只是出售大麻,然后买一些必要的东西。
他们捕鱼造房子,他们的生活,看起来真的很好。
但实际,这种生活却存在着,这是一种平衡,但是非常脆弱的平衡,就像一条单一的生物链一样,一旦其中的一环出现了纰漏,整个食物链就会分崩瓦解。
首先是有人遭遇了哦鲨鱼的攻击,死了一个,重伤了一个,而对于伤者,他们为了维持乌托邦的隐秘性,没让他去接受治疗;接着,乌托邦曾经的平衡,被几个外来旅行者所打破了,地图的外泄,让这个乌托邦面临着瓦解的可能性,于是,内部开始瓦解了,有人出走;事件越演越烈,旅行者被杀,和岛上农夫关系的恶化,让这个乌托邦站在的十字路口。
而Sal的那一枪,则最后瓦解了人们对于乌托邦的幻想,乌托邦瓦解了。
这个本该是代表着自由、平等的乌托邦,却险些被鲜血所染红,这与大家所期待的乌托邦相差太大了。
乌托邦瓦解,所有的人回到现实,只有Sal坚守着这个梦想,依然没有离开。
只是怀疑,这真的是个世外桃源吗?
古人是这么解释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所以说,他们所构建的乌托邦,只是一个脱离现实的下下之选,实际上,他们真的并没有找到世外桃源,反而是最终,Richard看到那张照片后的感觉,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影片想说的,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的幻灭,这个乌托邦曾经存在于地球的某个角落,但最后消失了。
同时,有了一个真实乌托邦的建立,这个乌托邦在现实中没有存在过,但留在了人的心里。
大隐隐于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滩,一个世外桃源。
看电影的过程中其实只看懂最表象的一层,天堂只是地狱坠落到云端的模样,地图无端泄漏、瑞典人遭遇鲨鱼、农夫对萨尔的威胁,人性让所谓天堂渐渐入世,加快了地狱从云端坠落的速度。
电影结束后对达菲这个角色进行了仔细的思考,达菲和李察似一对孪生兄弟,他们都贪恋海滩这个世外天堂,他们也都清醒的看到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只是达菲难以承受天堂的坠落,最终饮弹自尽,而李察接受了不完美的世界,在打开那张合照时会心一笑。
虽然我们永远到达不了天堂,但至少我们曾经仿佛看到了它的模样。
在电影里“海滩”这个地方无疑是代表着天堂这一概念。
一旦涉及到天堂那么宗教也就无可避免的会被提及到。
在基督教里之所以阻止人们自杀(宗教的天堂只能够存在于死后的世界里,自杀是最快到达它的捷径。
)是因为违背了人降生到世界就是受苦的初衷,自杀这一行为使用粗暴的手段强行终止了人注定要受苦过程,所以才会有自杀的人不能上天堂这一说法。
按照宗教的观点就是人得先受苦,然后再去到天堂获得幸福,但是提出这种观点的宗教却忘记了一点,幸福作为人的一种感受却又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情的性质一样是具有相对性的,如果没有苦难的凸显,幸福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刀切除掉一切负面的情绪,原本属于正面的情绪也同时被切除了,失去了苦难之后幸福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一个平静柔和的湖面缓缓地露出陆地,波澜不惊的缓慢的死着。
所以天堂或者是幸福其实都不应该被作为一个确实存在的地方,更应该是作为一个理念存在于人们的脑子里。
电影中千里迢迢来到曼谷追寻“更美好、刺激的人生”(幸福)的李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他来说幸福一度出现过,它存在神秘男人给他的那张地图上(理念式的),而当他真的来到地图上标注的地点之后,人类无法去除的自私心理,便一点点将这里吞噬摧毁了。
这群表面上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海滩居民,其最基本的愿望——不愿意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这一点就是自私的。
这个岛上的全部供人们生活的设施正是由自私众人统一的自私性建筑而成,在众人统一的自私下,他们才会面对被鲨鱼咬伤之后奄奄一息的同伴置之不理,既不肯让医生前来救助,也不愿意容忍同伴发出的令人心烦的哀号。
只有范丝华的前法国男友还保持着一丝的良知,不管是这名伤者在居住区,还是被丢弃到荒野之后他都始终守在他的身旁,面对冷漠而自私的大多数他只能眼眶含泪,一遍遍无力的骂着:“混蛋,你们怎么能这样,混蛋……”纵然是这样的他,在最后的关头李察通知他和范丝华连夜逃离这个岛的时候,他还是抛下了伤者。
人无法去除自私性就好像我们无法彻底的抛弃“生”的意识(除去很少的情况,在多数时间里它都紧紧裹住我们)。
只要不能彻底去除自私,人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有很多时候,那些做好事儿的人,看上去是为了别人为了公益,若要深究起来,他(她)之所以那样做还是因为这种行为会让自己觉得好过一点,或是为了消除心中不为人知的罪恶感。
所以流浪汉和乞丐们才毫不忌讳(很多时候是刻意的)暴露给世人自己的肮脏与残疾,借此来引起人们的罪恶感和同情心,他们肮脏的面孔和遭受外界暴力所缺少的肢体就是他们投下的一个诱饵,诱使人们在同情心和罪恶感的驱使下从口袋里掏出金钱交给自己。
只要人类存在私心,无论我们走到哪,即使是到达了真正的天堂,也会将天堂毁灭干净,天堂不允许人类进入,这条规矩似乎也显得很正常,神仙们同样抱着乱七八糟的人进入到自己地盘之后,会将周围的一切都玷污的恐惧心理,将凡人统统抛弃到门外。
而因为和“海滩”居民保有了同样的自私心理的神仙,又和人类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会带有私心的神仙才是带有私心的凡人想象出来的形象。
只要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麻烦,这句话按照这部电影再延伸一下:只要人走到哪里,天堂就会在哪里毁灭。
当初留给李察地图的神秘男人,或许正是了解到了这一点才会选择自杀。
寻找精神家园,寻找世外桃源,是每个人内心最深的渴望,不过就像Richard说的那样,欲望并不因你身在天堂还是地狱而消失,它会始终跟在你身边。
被生活抛弃,被现实践踏,被理想远远的遥望,活到想要不顾一切的逃离,想要新奇刺激,甚至冒险,最后选择离开的确看似是最好的办法。
Richard背上行李,去寻找一切的未知。
那个被形容的如仙境一般的地方是存在的,在那个岛上,一切都是那么美,纯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隔绝的仙境。
有勇气才会找得到,Richard他们找到了,纵身一跳,仿佛重生。
开始的快乐总是让人沉醉,可世间因人而改变,天堂也一样,真不知道是该赞扬人类伟大的力量还是唾弃这力量带来的毁灭性。
世外桃源从来也不是人迹罕至的仙境,毕竟只要有人,为了保持所谓的快乐,欲望、自私、抱怨、背叛、杀戮以至于在极度的快乐中丧心病狂。
Richard幸运的从疯狂中走了出来,人性,何其脆弱,我觉得那个泰国农民反而很善于揣测人心,那颗没有射出的子弹击碎了所有人的梦,The beach并不能作为逃避的理由,一个人的快乐不能靠削夺别人的生命来换得。
Richard的旅行让他明白,生命中的不完美并不全是痛苦和抱怨的理由,每个人都带着内疚怀抱破碎的信仰回到各自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天堂也不一定是完美的,理想中的完美就让它待在那里保持一贯的完美好了,如果真的找到了,或许会让你我失望,天堂完美或许是因为没有人,因此就没有了欲望和罪恶。
《The Beach》里的Leonard嫩的跟根小葱似的,不过自然的表演中已经隐约看到其功成名就的一天,导演很知名,看过的人都知道,有人认为导演的这部片子有失水准,我倒不这么认为,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要传达的讯息我接受到了,就和他之前知名的片子一样,看完无语,但心里翻江倒海。
我明白了许多较真儿的事儿其实也不必那么较真儿,活着总会痛苦,不过至少我们还活着,就还有希望,就还会遇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无力创造天堂,还是好好的耕耘现实的热土吧
世外桃源,多少人梦想的地方。
影片中都市中的男主角也向往着世外桃源。
终于在历经危险,在东方的一个偏远地方找到一个小岛。
躲过了追杀,他和同伴们终于到达了世外桃源。
如诗如画的海滩,和睦相外的一群人,刚开始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人的存在,就有人性,就有社会关系,就有政治。
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的欲望之间必然有冲突的。
只要有人与人关系的存在,就有猜忌、嫉妒、争斗。
只有和睦相处,那只是在想象之中。
当遭遇鲨鱼袭击,如诗如画的海滩变成恐怖之地,自然也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要生存,你要努力工作,你要与危险做斗争。
大自然不会理所当然地给你馈赠,生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去寻找自我的地方,反而在那里失去了自我。
现实总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只有经历了你才明白这个道理。
RTL上看的德语版的。很影响理解= =。。我要德语变牛啊啊啊啊啊啊!!!!
本片豆瓣得分虚高,其实故事也并不精彩,我只是好奇人们在一个类似天堂的地方是怎么摆脱了内心的邪恶、自私和愚蠢,还自以为在寻找快乐。法国男说不能丢下被鲨鱼咬伤腿的瑞典人时,这岛上才有了一个有人性的人。
纯粹冲着小李子看的,谁知此片里的他依旧未能摆脱基拔弱智弟弟的神色,完!蛋!了!幸好现在小李老了……
故事其实没什么意思,但是,它有一种非常非常迷幻的气质。编剧的采访可以参考《编剧大师班》一书。
里面的莱昂纳多帅爆了,世外桃源美爆了
一个说服不了我的故事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哪里寻得到纯净的beach~~Richard和Daffy的对话让我想起了fight club~TS那平板身材在这里实在不算性感。沉迷太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小李最有爱。game那段可爱死了(╯3╰)
前半段如此明快美好 后半段却又转折如此迅疾 乌托邦是个神话吗 人性真那么丑吗
one secret one suffering
谢谢亲。 @小不不 我们一起重口味。
当Richard他们来到那片如梦似幻的海滩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美好的感觉能持续多久?换了是我,不到一天就会无聊生厌。幸好当时在曼谷没有住靠山路!皮皮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诱人。吉约姆·卡内真青涩啊,还是后来熟一点性感迷人。小李子则正好相反,现在的脖子快赶上那时的腰粗了。
这片儿提出的一些问题真心让人激赏,乱点儿杂点儿都可以被原谅!!!!!你以为你高端,世外桃源乌托邦谁玩儿谁死!!后三分之一其实可以压缩下会更好。Tilda太适合女帮主范儿。
其实挺讨厌的一个片,有拉朵嫣加一星
干净利落的开局,把气氛铺好。影片中端开始纠结于描写天堂人的生活还是主角的个人挣扎,片子走向了辨析不明的分叉口。最终一个看似惆怅落寞实际什么也没表示的结局,终究让它变成了普通的好莱坞俗套。故事有看点,可惜,原本可以让思考走的更远。
感谢央视六套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狂想念Ewan McGregor,觉得莱昂纳多念大段旁白很别扭,缺了点感觉。
不喜欢这种类型感觉很像猜火车。层次太高,不是我的菜。
很特别的感觉,终于觉察出迪卡普里奥的英俊。他们半裸着上身,住在属于自己的岛上,生活,捕鱼,远离俗世,不能说那个群体是绝对干净的,但它至少很纯粹。
你可以把它看作在主流社会和理想主义间挣扎的私人表达,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有关乌托邦和独裁的政治寓言,但这拙劣的爱情刻画、有气氛但无信服力的惊悚元素和对异域文化自负而想当然的描写,让整部片沦为一个鱼龙混杂的扯淡之作,连DiCaprio诱惑的鲜肉和醉人的风光也无法挽救。【4/10】
n年以后重新再看一遍海滩。炒了猜火车的冷饭,除了景色和李奥纳多的t恤,故事即幼稚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