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到很多都是在说因为乱改历史,所以给低分的。
看着这些迂腐的嘴脸,真为国人的创造力和改编文化感到悲伤,就是因为你们对想象力的限制,影视文化才越来越局限,十年前百花齐放的戏说剧,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真好,都别上了,我看数百年后,还有多少人愿意翻开历史了解历史,没有趣味的入门还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深入了解历史?
三国迷难道不是戏说本《三国演义》入门的吗?
真为文化的局限和莫名其妙的限制感到悲哀。
首先请抛下所有的历史知识或者说文学知识或者说小说知识这是导演自编自导不自演的片子你看到的只是很多和三国同名的人很刚好刘爷爷和曹叔叔也对上了然后刘爷爷依然有两个好兄弟替他吵架并且刚好也有五虎大将男主角是我们的华仔华仔的出场很锉,请原谅我这么说洪亮点稍微威猛一点点,我是指肚子两个老乡一拍即合洪亮点拿了华仔的饼一想有点良心发现于是送了文章一个后面用来点题和忆苦思甜并且兼扯淡的道具——地图洪亮点说:俺的理想就是绕这上面“咻”地跑一圈华仔说:好啊好啊,一起跑于是洪亮点就成了华仔的大哥神棍亮仔捧着个空碗画饼充饥地灌了N口空气后说要下雨就先撑着月亮伞跑路了常山20猛男被箱子里的鲜肉吓坏了觉得神棍很神棍地就去袭营洪亮点抢先锋旗差点被著名坏人给咔嚓了华仔及时出现发挥主角本色著名坏人跑龙套到此结束华仔末了对大哥说:嘘,我是雷锋但是大哥心里的不平衡就此开始时光飞逝,阿斗和老大的两个女人在大哥的护送下成功地失散大哥眼看要找死,华仔脑子一热和脑子比他更先热的飞哥开始比划动作关哥哥的劝架也莫名其妙变成了二打一小刘说不要打了,我是老大,女人孩子是浮云,算了吧当然,只是说说而已华仔假假说要去救人,小刘立马说好,就看你了华仔这就被迫出山成名了其实多低调一人啊关张二人带着一大堆人送华仔去找斗斗后就撤了华仔在一堆男男女女的尸体里找到了很可爱的斗斗往回交任务的路上发现有很多很亲切的叔叔于是曹叔叔带着他的曹神婆小童版在此时出现这次上课的主题是小神婆要学习怎样以多欺少但是没想到华仔在被大铜锤一锤之后小宇宙爆发,与小斗斗合体后战斗力暴增还差点把曹叔叔给踩了曹叔叔很紧张,小神婆很冷静华仔一想自己抛掉了还拿了曹叔叔把剑这下梦里都会笑了于是,交完任务后乡亲们就开始把华仔当作偶像偶像看戏的时候看到了戏台后面的女主角我觉得和男主角有感情戏的就是女主角,恩,是这样的然后女主角在10句对白和三分钟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离开剧组华仔于是从此注定没法有人生的那个管家婆再后来,我们突然发现作为五虎大将的马超黄忠两位猛男在片里第一次出场是如此地惊艳足足有三秒的旋转镜头然后情节介绍一下关羽就死了张飞也去陪哥哥了更加让我们意外的是黄马二猛三秒的镜头原来也是最后的镜头成为全片有名字的角色中镜头最短的两个人于是小刘气死了阿斗长大了在台上用雪花泡妞亮仔无奈地结束神棍的生涯但是依然做着神棍应尽之事关兴和张苞两个笨蛋比阿斗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没出场就打开了于是华仔只好再次出来请站亮仔一惊,悄悄对华仔说:龙龙,别闹了你难道不要那些美好的回忆了吗?
然后很惋惜地说好吧,那你去吧这里有两个锦囊,到后面的第一个分岔路口看第一个,第二个看第二个于是华仔带着两个笨蛋和大哥出发了大哥很久没出场了第一个分岔路口锦囊上说分兵华仔不想和那两个笨蛋继续墨迹了于是就分了顺利地遇到曹兵并引到凤鸣山,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被逼过去的然后第二个锦囊的大意是说华仔,我们都老了,让年轻人去杀吧他们把城抢完了也许会回来救你的,反正先坚持三个时辰再随缘吧小神婆现在是大神婆了出场很妖娆台词也很风骚:亮仔那个笨蛋已经分兵了,你让守城的人拖死那两个小笨蛋华仔是我的啦,哈哈哈哈哈亮仔反正没戏份了,丢人就丢人吧于是韩某人在神婆指使下把自己四个儿子都送给华仔做传奇故事的铺垫了还看起来很赚地收了神婆这个干女儿干女儿说干巴爹,我们要玩死那个小华仔于是交战后的尸体送回华仔营地于是我们发现后面一分钟里镜头里每一个小兵的戏份都比黄马二猛多不管是感情戏,pose,还是台词然后华仔崩溃啦,就出来和神棍亲热,啊不,搏命然后顺利被打在马下于是,大家请注意,全片最大的亮点出场啦!!!!
洪亮点看到兄弟有难于是骑马冲出去,大喊:“别怕!!
有大哥在!!!!
”然后全片最大的亮点顺利出现,我们才发现原来洪亮点才是主角呀然后呢,亮点说完了我就没太多兴趣说了总之就是导演试图煽情未果然后兄弟再次煽情未果然后就ending了恩,好,我扯淡结束……
汉末三国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
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
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
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陈寿《三国志》: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杨戏《季汉辅臣赞》赞赵子龙、陈叔至: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陈寿:叔至名到,汝南人也。
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唐 《旧唐书·薛登传》: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
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
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标秀气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
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
宋 萧常《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
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
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
方时诸将。
其最优乎。
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
知天下大体矣。
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元 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
始终不渝。
为汉爪士。
功烈志胆。
曹樊之俦。
云尤识虑经远。
壮而不疏。
每进忠益。
辄中几会。
明 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
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
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
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李光地《榕村语录》: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
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
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万应隆《三峰史论》: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
李纪《详注史略补遗大成》:(昭烈)用赵云而取汉中,遣关羽而攻樊城。
杨时伟《狂狷裁中》: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
叶山:斯赵子龙所以艰难百战而求先主也。
然则舜之於尧;禹之於舜;臯陶稷契之於禹;伊尹之於汤;太公之於武;幸之幸者也。
孔明之於刘禅;陆贽之於唐徳;李纲赵鼎之於宋髙;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奋鹏:子龙不特浑身是胆。
殆浑身是智。
为三分之完人欤。
王夫之《读通鉴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
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清 王复礼《季汉五志》:顺平真儒将哉。
其律己也严。
接人也慎。
其见理也明。
其去私也力。
若夫当阳救主。
奋不顾身。
汉水立功。
威还似虎。
语云。
胆欲大而心欲小。
志欲圆而行欲方。
其顺平之谓乎 。
计大受《史林测义》(论赵云谏东征):时则不愧诸葛忠武之大节。
而有古大臣之风烈已。
易佩绅《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
陈允锡《史纬》(论赵云谏东征):此策甚高,备不从以取败,天不祚汉也。
朱可亭《历代名臣录》: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
号五虎将。
陈寿以其强挚壮猛。
比於灌滕。
李景星 《四史评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倘用顺平之言. 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
赵作羹《季汉记》(评分田之谏):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
朱轼(即朱可亭)《史传三编》: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於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於长阪一役,抱後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後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
林畅园师:以孙夫人之横,但任赵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贤者之有益於人国如此。
(《三国志旁证》引) 《同治桂阳直隶州记》:顺平虎臣,略地领镇。
却婚辞宅,毅志弥奋。
严如熤《三省山内边防论》:褒中栈道栈阁,用赵云王平辈忠谨慎密,良将专司之。
其意固有在也。
“我们都一把年纪了,都是靠着一些美好的回忆而活着”相信看过《三国之见龙卸甲》的人都会记得这句很琼瑶的台词,和大多数网友一样,看了最初的五分钟后,就去找播放器的快进键了。
因为我也一把年纪了,不值得为它浪费时间,而且,我也靠着一些美好的回忆而活着,不想让它糟蹋我的美好回忆了。
所以,不谈片子,聊聊关于《三国演义》的美好回忆吧。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是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好像是人民文学社的版本,繁体,竖排,那时候只囫囵认识几个字,计谋权术部分自是读不懂,也没兴趣,专挑打仗的情节看,连蒙带猜辅以字典读懂个大概,居然也能看得热血沸腾,外头捡起根树枝就当作丈八蛇矛去跟人比划。
后来书架上又找到本《三国志》,以为是《三国演义》的续篇,结果当然是拿起又放下。
后来,《三国演义》的小人书终于面世了,大喜过望,书应该是一套一起出的,印象中上海人美社先后出过两批,共60册。
但我所在城市的新华书店却是零星进的货,最初只有几本上架,看看价格,省下些零花钱、压岁钱,咬咬牙还买得起,没犹豫,收了。
如获至宝捧回家,舍不得一次看完,规定自己每天只能看10页,当然,后来还是没忍住,坚持两天后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
想跟小伙伴们显摆,却又怕他们给弄脏翻破了,每天书包里装着,只给别人看一眼封面,既不让人家摸更不愿外借,连自己最喜欢的小女生借也不给,为此没少得罪人。
再后来,最悲惨的事情发生了,某一天路过新华书店时,习惯性地扫了一眼橱窗,发现全套几十本《三国演义》依次整齐地睡在橱窗里,把橱窗挤得满满当当,远看去一片深蓝。
第一反应当然是激动,冲进新华书店,仿佛是为了再确证一下,不敢相信居然有那么多本。
第二反应当然是傻了,买不起啊!
那年月,大多数人家都不富裕,谁家舍得一下子掏那么多闲钱买小人书呢,再说那时候看小人书基本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事,类似于现在的孩子打电游。
眼馋啊,折磨啊,辗转反侧啊,咬牙切齿啊,都没用,只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从那以后再不敢从新华书店门前经过,绕道,生怕自己一时失控心生歹意,淬了橱窗玻璃夺书就跑。
再后来,一些热闹的场所有了小人书摊,比如电影院门口。
那时候的电影院估计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售票处门口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伍,开场前总有5、6、7、8个人眼巴巴地捏着钱等别人退票。
小人书摊主好像钱也不多,书店里明明有整套卖他架上却只有十几本,2分钱一本,几个小凳,几个长条凳,交钱捧书坐下,魂儿就飞到三国时代了。
也有不爽的时候,看书的人很多,书也不全,有时候自己想看的部分正在别人手上,眼巴巴地等着,好在那年月大家都有的是耐心,在饭店吃个饭身边能等着好几拨翻台子的,也没人觉得烦。
有时候小伙伴会和你一起蹭书看,与你挤一张小凳子,看书的速度总跟你对不上点儿,一边吸溜着大鼻涕,一边催你翻页或让你等。
当然,伙伴儿多了也有好处,一人租一本,看完了互换,摊主不再另收钱的。
几个人约好了,能从午饭后一直坐到太阳落山摊主收摊,沉浸书中,失魂落魄地往家转。
再后来,陆陆续续地积攒了许多小人书,成套的就有好几大套,什么三国、红楼、东周列国,满满当当地装了一大箱子,再再后来,自己长大了,这些小人书竟也陆陆续续不见了,现在也想不明白它们当年究竟是怎么逐渐消失的,就像当年喜欢过的小女生,记得没想过抛弃它们,怎么就逐渐没了呢?
它们现在哪里呢?
再说回这部电影,我不喜欢,但也不打算苛责。
如果我是导演,也许我也会拍出这样一部烂片;如果我是刘德华或濮存昕,也许我也会答应出演这样的片子。
没什么,导演、演员,一份工而已。
如今的电影市场这般不景气,但总得糊口吧,即使衣食无忧,也得有活儿干心才安吧。
有了个本子,看看也能找出几个卖点,又有人愿意投钱,宣传力度大点儿没准也能收回成本捞点儿票房。
那就拍吧、演吧。
如此而已。
就像我们自己的一生,说过多少废话、做过多少蠢事呢?
可我们还会不断地说、不断地做。
反正我们也不靠对这部片子的回忆而活着,忘了它,去找找下一部片子吧
NO.1关羽这是我最过最没溜,长的最寒碜的关羽,尽毁狄龙形象,吃了屎的回眸一望,我差点吐了,关羽特征这么明显一人,怎么就能给整成这样呢,不红脸没关系,咱整的英武点,不长髯也没关系,咱整的干净点,不单单是造型没溜,办事也极不靠谱,张飞跟德华单挑,他明是上来劝架,实则是拉偏手,叫唤着说小兄弟我送你一程,出门就把德华捌野地里,一边骑马一边回望,我谢谢你,马上砍人咱没砍过,马总骑过吧,只见关羽肩膀狂甩,根本就是屁股不动肩膀动,还回头深情凝望德华,等任务完成了,咱们再见!!我靠,你死不死啊,关王爷这么讲大义的人,怎么会这副死相.咱们迎合小日本口味搞表忠心这一套也不用整这么露骨吧?NO.2诸葛亮诸葛亮的没溜只能用猥琐来形容NO.3邓芝凭什么别人都戴头盔你不戴???凭什么只有你整这么帅的头发???凭什么官儿一样大别人先冲,你最后冲???凭什么你死的时候就非得喊口号???NO.4张飞咱再找一胖点的张飞行嘛?NO.5关兴说实话,关兴看着就比较欠抽,比张苞欠抽.你当演时装剧啊,一捌眼那模样,当赵云跟诸葛亮搞黑社会的?NO.6曹操你丫的跟曹婴什么关系?爷孙?不那么单纯吧?你不恋童癖都没人信.请大家续....
今天看《见龙卸甲》,豆瓣上评论很差,影评都是在讽刺的,我看了剧情介绍后就决定看一下,结果我被感动的不行,大概我真是老了。
只所以感动完全是因为这部剧情其实很贴近生活,感觉就是生活的折射,人生、职场映射成战场,每一幕似乎都让我经历过,我能够体会那种感觉。
赵云相信命运是可以把握的,勇往直前,屡立战功,他觉得他在不断成功,我有过这种感觉,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做各种事情,创造价值,前途无量,我无所畏惧,今天和昨天、明天都不会是一样的,我在向前跑,不断的跑;罗平安嫉妒赵云,他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总在原地踏步,赵云最后发现他的人生其实和罗平安一样,他用了一生又走到了起点,回想过去除了戎马一生的记忆什么也没有,我也嫉妒过比我强的人,我也觉得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也许我在向前走,但和别人比我是在踏步,也有人可能嫉妒我,我和他比,只是他在走一个小圈,我的圈子也许大一点,仅此而已。
我回忆以前的时光,也是哪些奋战的日日夜夜,成功和喜悦,除此之外我其他也没有什么了。
在电影最后赵云决定重新从起点开始,在冲一次,对他来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回忆是他最好的回报;对罗平安来说,他是赵云的反面,他选择了彻底放弃。
哎,也许只有体会过才能觉得这部电影的优点,如果光看特技或者其他什么,那可能确实差了些,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人生信念和抉择,不是历史和武打。
电影中曹樱和诸葛亮是下棋的双方,赵云和韩德都是他们的棋子,诸葛亮为赢得胜利牺牲赵云,曹樱为赢得胜利牺牲韩德一家。
对赵云和韩德来说,他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人生如梦,除了回忆无它。
组织不靠谱,兄弟也不靠谱,不知道是不是我国的社会信任已经降低到不能在降低了,最近的电影都是同一战壕,杀敌,杀友的场面。
补充一些历史,曹樱和罗平安是虚构的,赵云在三国中是病死的,韩德和他的四个儿子确实都是被赵云杀的,关兴、张苞一个病死,一个摔伤后病死。
邓芝好像也是病死的。
在古代病死就算是个不错的死法了,大体也属于寿终正寝了,其他都是战死。
如果你不赞同这个影评,想骂我的话,还是算了,都是过眼云烟。
很多人说见龙卸甲不好看,却意外的,打动我。
李仁港是拍《九四独臂刀》的导演。
我倒是没仔细看过那部片子,据说极品大叔云集,偶然惊略过姜大卫的一个剪影,那么哀伤,那么美。
《见龙卸甲》顺利成章的不会是一部热血沸腾的片子。
大叔控有大叔控的好处。
如果不想像张彻一样让少年们在最辉煌最美好的时刻死去,那么无可避免的,少年们是会老的。
如果英雄们老了只能像在《黑社会》里坐下来打打牌喝喝茶遛遛狗,搞不好还要像王钟被车撞被毒打,那世界也就太惨了。
李仁港大概是个大叔控,所以,他让他老迈的英雄在马背上厮杀。
狄龙大伯真好看,比楚留香、傅红雪还好看,天下再也找不到一把更加闪闪发亮耀花人双眼的青龙偃月刀,再也找不到更加气势凌人的一侧身、一回眸。
刘松仁年轻时的美貌就有一种妖邪的成分在里头,因此老来演阴沉狠毒的角色更加适合。
他坐在万军之中,不说话,只微笑,便是天生的王者。
更不用说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化作妖女曹婴手中的火箭,穿破二十年时空,直直射向于荣光。
诶?
于荣光也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升级成为大叔了么?
这家伙空生着一副好皮囊,却是到老都不会做戏,一双眼睛空洞洞的,仿佛犹在后台窥生旦净末丑过场。
然而最后被曹婴当作棋子牺牲时,他一开始的震惊、不信,转而坦然,眉头略微舒展开来,头也缓缓垂下来,艰难地似乎要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然后狠狠一回身,斩向邓芝的肩膀——不需要做戏,英雄气概不是做出来的。
似乎在李仁港眼里,男人只会老,不会丑。
唯一的例外是罗平安。
罗平安年纪轻轻就腆着个大肚子,不像是行伍中人——刘备不是说“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吗?
角色极不讨好,窝囊废,酗酒,嫉妒,背叛,再加上洪金宝的呆憨。
这男人并不是隐忍狡诈型的,他只是一味堕落软弱下去,如果没有最后一次出征的话。
似乎所有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猥琐的男人。
如黄纵之于马新贻。
赵子龙对罗平安不能说不好,他可以用自己的命去换他的命,可是也不算好,他一步登青云了,他却彻底被人遗忘了。
但赵子龙本来就是这样一个透傻的人,他傻得不懂即使天下未平也可以先娶了心爱的姑娘,他傻得不懂五虎上将常胜将军本来就是应该被供奉庙堂混吃等死的招牌,他也不懂得明明是国家背弃了他为什么还要守着一个山头送死,这样一个彻彻底底的傻瓜,又怎么指望他能因一己私情提拔那个软弱无能的罗平安,即使他是他最重要的大哥?
罗平安毕竟不是圣人。
若我是罗平安我也要怀恨。
他大概并不指望所谓的魏国上将,但也不稀罕对蜀国的忠心。
这个软弱的男人即使报仇也报得不彻底,赵子龙让他去魏营送信,明知是送死他还是咬牙去了;赵子龙和曹婴对决,他连弓箭都拿不稳还是要冲着上前;末了,他还坦承自己是内奸。
但这样一个罗平安却无比真实,真实得如同任何一个平凡人。
年轻时,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做过万人敬仰,意气飞扬的英雄大梦。
到头来,只能在肉体的衰败中哀叹残年。
许多人,甚至不再相信英雄的存在。
赵子龙说:“帮我最后一次鸣鼓。
”那个衰老的、卑微的、肥胖的罗平安,一瘸一拐连滚带爬的走去鸣鼓,那一刹那,“风霜”二字漾开华仔脸上虚假的皱纹,扑面而来。
岁月如同罗平安身上的那圈肥肉,早已将他尴尬而痛苦地缠绕。
然而这一次,他仍然选择相信,那只沾染过嫉恨和背叛的手,仍然选择举起鼓槌,鼓声落下,振聋发聩。
李仁港是个很奇妙的导演。
他并不相信单纯的理想和热血,却又以赞赏和惊叹的镜头捕捉英雄的每一个细节。
也许是因为美,英雄迟暮宛如江河奔逝沧海落日的雄壮凄美。
谁说英雄不许见白头?
真正的男人,只会老,不会丑。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原出《随园诗话》“是谁说商业片注定要缺失内涵?
”“又是谁说历史不可以被画成一个完整的圆圈?
”透过《见龙卸甲》的世界,李仁港用严肃到近乎面无表情的神态质问着观者,而他的问题似乎又带着温度。
人们喜爱比较。
于是,在从好莱坞大败而归的吴宇森继续于《赤壁》里用数十载如一日的白鸽暴露着自己与日俱增的江郎才尽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几个月前刚刚被评论界呵斥的灰头土脸的《见龙卸甲》。
此刻的吴宇森应该泪流满面,因为李仁港这个当年默默无闻的后辈小生已经演绎出了一段超出人们想象限界的反传统的三国故事,即便它可能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我喜欢这部禅意极浓的作品,它拥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衡量的深邃。
不仅仅是单纯的佛家的超脱,还有自然,寡淡,宿命,轮回...各种各样玄妙的东方哲学式的思维被交织在了一起,然后浓缩在这样一个准历史的故事当中,这种调和而成的效果远胜炸药和烟火,电脑或威亚这些后工业时代的文明象征所缔造的虚假繁荣。
李仁港坚信三国是东方的,他相信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被东方观念所支配的三国,而不是让《风语者》或者《喋血双雄》的故事穿越时空,把军警手中的枪炮简单的替换成刀枪剑戟。
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让《见龙卸甲》身上拥有了东方所独有的细腻与深奥,这或许永远不能为欧美人士所理解。
有人斥责李仁港在玩弄历史,只是他们的脚步还显得过于沉重,他们还迟滞在尘世的琐碎里,固守着他们眼里的“真”。
毕竟,李仁港的舞台不是为爱较真的人准备的,因为台上的张飞更像莽撞的李逵,曹婴更像阴险的刘备,韩德更像一个近代社会里虔诚的殉道士,就连主角赵云也不是那个童年记忆里小人书上为救阿斗血战长坂七进七出染得银甲一片红的常山赵子龙,他的影子里有那个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后却不得不自刎于乌江的项羽,也有那个一生命运悬垂在两个妇人和一个丞相之手的韩信,太多的太多...《见龙卸甲》的舞台无关历史,却也不归属于演义,聚光灯所映照出的,只是幕布上一个大大的圆圈,和圆圈里用赤红色涂成的“命”字。
那赤红想必是血吧。
原来,这竟然是一部写满了宿命的苍凉的史籍。
在我的印象里,对于西方人眼中的命中注定,最经典的诠释者就应该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了。
应该是他在《双面维罗妮卡》里所描画的那样,像两条貌似永远不会相交的铁轨在大地上穿行,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地点相会,相交,相碰撞,然后再接着像陌路人一般遥遥相望,相忘于江湖,一如往昔的冷淡,只是偶尔还会一起疼痛。
可是,东方的李仁港说,命运是一个圆圈,是一个轮盘,你走不出这个圆,逃不开这个圈,把圆圈描画的尽量完满,这就是人生。
这个命题是残忍且不容质疑的,舞台上的一切都在绕着这个圆圈打转。
罗平安在打转,初识赵云时是一介小卒,走了一生,转了一圈,却依旧默默无闻。
曹婴在打转,因赵云初识战场的残酷,到头来还要在血腥的厮杀里,依靠这个男人的生命来为自己的圆圈画上漂亮的一笔。
李仁港当然可以选择中规中距的沿着历史的轨迹铺设好赵云的一生,但那并不是他心目中人生的图式。
于是,他把赵云声名鹊起的地方由长坂坡搬到荒芜的凤鸣山上。
这让这个故事看上去更加的圆润。
毕竟,一段三国志,就是一段打转的历史。
总是有人贪婪地在那个表盘上爬行,想把自己定格在那个辉煌的独一无二的钟点,但是他们不能抵挡表针的驱赶。
要么就试图徒劳的想脱离这个宿命的轮回,可是还是无能为力。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凤鸣山上的佛陀笑而不语,意味却早已释出,只是这个道理需要一辈子,甚至死到临头才能参透。
罗平安熬了一辈子,只盼着那一声梦中的“得令”或是“领命”,到头来还是小卒一个,两个男人的友情回归原点,生命却也走到了尽头。
赵云熬了一辈子,只盼着不再“得令”,不再“领命”,放下屠刀,卸甲归田,命却告诉他把圈画完才能离开。
一个天生贱命,一个为血而生,一辈子都在同命斗,斗到最后,精疲力竭,命只是冷冷的赐给他们完成轮回的权利。
子龙必死。
并不是死于什么兄弟阋墙,也不是因为英雄迟暮,更不是所谓的气数已尽,只是他命该如此。
他不得不死。
这是不是所谓的历史的“玩笑”?
有些时候,历史看上去就是个十足的骗子,有点像个伪善的女人,总是想把她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现给你看,把小人书上让你血脉贲张的故事展现给你看,把传说民谣里让你喜悦,让你感动的片段展现给你看,圆圈的另一半,被她悄悄的藏到口袋里。
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懈”的“立功”“立言”“立德”,无非就是在彼此配合,互相欺骗,让这个悠远的谎言一直流传下去,让人们永远以为历史只是一个美丽的半圆形。
没有太多的人想过“立身”,把历史被隐藏的另一半揪出来。
但李仁港是个例外。
所以,你可以在《见龙卸甲》里见到一个不再战无不胜的赵云,一个不再被赋予神格化立场的赵云,一个拥有完整的生命体验,真正可以被称得上是个“人”的赵云。
卸甲的子龙再也不是童年大人们所讲的故事里那个无敌天下的英雄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和你和我一样有血有肉的凡胎肉骨。
李仁港卸了赵云的甲,换来的是赵云生命的补完。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急流勇退和功成身退不过是一支不让你过早绝望的麻醉剂。
这个世界也没有谁的生命不是圆的,默默的,把这个圈画得尽量完满,把生命画得尽量完满,自古就是天经地义。
原来,《见龙卸甲》的里侧,涂抹着生命的另一个半圆。
偷偷的说句实话:刚才写了个开头,又删了,觉得有点不和谐。
大概看看会发现多数人觉得这是个烂片,这也是我实在忍不住跑来写影评为本片平反的原因。
大家意见不同很正常,但是我觉得不应该随便否定别人的作品。
苏东坡说佛印是狗屎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吧。
如果抱着挑毛病调侃讽刺挖苦的眼光看电影,那么一辈子估计也找不见几个好片;带着欣赏的眼光发掘,倒是很少遇到烂片。
对于本片来说,首先不能以三国演义或者是历史的眼光评价,毕竟是电影,虚构改编想象都不能批评。
在本片里三国是个历史背景而已,具体情节导演怎么想都无所谓了,如果一定要说这TMD哪是赵云啊这不符合历史那不像三国演义那各位为什么不看三国演义和二十四史去。
说到这跑个题,个人认为三国时期是个很好的题材,不过居然很少有导演拍相关电影,都跑去学好莱坞大片模式了吧。
哎,可惜了。
回正题,请务必以电影的眼光看电影,基本原则很重要。
刚才也看到几位兄台的反对意见,大体意思是本片不符合历史,这也就算了;让我费解的是脑残们居然能由此想到政治方面,不可理喻。
对社会不满对政府不满也不要借题发挥糟蹋了影片,谢谢。
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是一首英雄迟暮、壮士慷慨赴死的悲歌,从这个角度理解,一切都非常精彩。
本片人物设计很有特色,罗平安和曹婴当然是虚构的,韩德好像事实上也没这个人吧,三国演义倒是有的。
对历史也有改造,赵云当然不是死在凤鸣山了。
之类之类的有很多,不说了,我们不是考古的。
首先想说的是导演挑演员很牛逼,气质都很符合。
华仔演赵云实在是太合适了,年轻时候百万军中来去自如的潇洒自不用说,片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觉也体现得很完美。
然后是罗平安,罗胖子居然是洪金宝大哥演,洪哥真是能屈能伸,霸气外露能和甄子丹对摔,到这里也能演这种怂角色,还装的真的很怂..诸葛亮嘛,濮存昕真是没笑死我。
理论上诸葛卧龙应该神机妙算身长八尺整个一高帅富,本片里倒是很有土包子气,哈哈,但是反而效果很好,后文再说。
李美琪演的曹婴完全体现出了阴险狠毒之气,演CC的那位是谁啊,我不太认识,但是很真实。
细说吧,从情节看罗平安先出来的。
这人真是很矛盾,嘴上说生于乱世当有青云之志,事实上力不从心,不是那块料啊。
这也决定了他最后也就只能当个小内卖友求荣。
可事实上多少人能做赵云呢,大部分人真就是罗平安。
如果给你个机会出卖亲人朋友换得名利,没有几个不干的。
不要不承认,人性如此而已。
我就承认了条件合适我绝对会做这样的事。
因此罗平安出卖赵云做魏国将军也很好理解。
对此开始就有提示,他说赵云没地理常识,边说还边吃一口人家的饼,吃完还嫌不好吃。
明摆着暗示这人贪小便宜。
第一次击退曹军时又独吞功劳,明明云哥不帮你一把你就给人砍了,还不老实交代。
动真格的时候罗胖子就该悲剧了,把备备家眷弄丢了,差点给飞哥一激动杀了,还好狗屎运有赵云这么个好兄弟。
不过命保住了,却是生不如死了,赵云一战成名他就只能默默搞后勤去了。
北伐之前他求赵云带他出征的那段挺感人,说出了小人物对梦想的执着,不过毕竟是能力不足啊,还是只能当小内..邓芝说军中有内奸的时候我就猜是他了,后面曹婴想吃了他的眼神更让我确定。
不过话说回来胖子救赵云的时候没把我笑死,简直是衰爆了,拉个弓都能把箭掉了。
最后能死的都死了,他和赵云最后的对话其实是一种选择,名利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重要的人都已不在了,个人的成就再大有什么意义。
罗平安一直把赵云当对手,一直想超越他,甚至不择手段。
这样的狂热有点像李连杰演的霍元甲,好胜心太重。
片尾胖子的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意味深长,真心让人概慨万分。
然后说曹婴吧,第一次出场还是个小破孩,不过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一副聪明相,爷爷又是CC,将来只能变女强人了。
CC给她说将来要纵横天下的时候她那个犀利的眼神真闪瞎我狗眼了。
说到她顺便把CC说了吧。
史书记载有次匈奴来访问,CC觉得自己长得丑,让崔什么的装魏王,自己拿把刀站床头。
匈奴使者最后说,小崔啊非常帅(魏王雅望非常),但是床头那货很牛逼!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说白了,CC长得不太帅,但是有霸气。
本片里那个不知道谁演的,不过正好符合。
赵云冲过来的时候把士兵往前推那一下导演设计的真牛逼,完全表现出了CC的“宁教我负天下人”思想。
然后一剑砍断枪头也是霸气外露,虽然比较怂吧剑让人抢了..总之一句话说,CC出场镜头少,但是给人印象很深。
镜头一晃咻地一下萝莉变御姐,估计三十多岁了,浓妆皮草加琵琶很妖娆很异域啊,正好突出阴险狡诈狠毒犀利之气。
诸葛亮说此女深得CC兵法,我看心计也得了,先是收买人心给韩德擦眼泪,又当义女,一翻脸就把人给卖了,搞的那玩意很像人肉炸弹..不过她内心应该也挺矛盾吧,放箭杀自己义父前好想快哭了来着。
这女的倒是真心很剽悍,皮草一换就能耍关公刀了,虽然说欺负老人家吧,和赵云这么个极品老头打这么久也不容易。
(赵云简直是江南《龙族》里面的校长撒!
)总之曹婴虚构的很牛逼,导演想象力很好。
韩德,三国演义里就是个悲剧,说他有四个儿子功夫都不错,结果遇到赵云的时候因为“云大怒”全给斩了,体现赵云古稀之年依然是生猛海鲜。
影片里这个情节倒是改变并不大。
于荣光演技很好。
都是老人家了,四个儿子全被砍翻了,唉,最后不死活着也没意思了。
死之前回头看曹婴那一下真是让人想哭,太有奉献精神了,还点点头。
确实当生无可恋的时候对死的恐惧就是最少的。
接着说诸葛亮,濮存昕真是笑死爹了..很有土包子气,颠覆了大家对卧龙神机妙算身长八尺形貌出众的印象。
当然这是因为本片为了体现赵云的壮烈,诸葛的中心形象是“弃子取胜”,这让我觉得他和CC其实想法本质上差不多的。
这诸葛啊,一出场一顿狂吃,又把我笑翻了。
然后中间又神神叨叨算卦,很囧很雷人。
不过最后那一句“我们都是靠一些美好的回忆活着”说的很好。
很多人确实会陷在回忆里。
刘关张这三个人整体上镜头不多,刘皇叔全程很淡定,比较符合他在我心中腹黑的形象,明明自己急着找老婆孩子,还整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什么天下百姓..最后忽悠的赵云赴汤蹈火去了。
张飞倒真是吹胡子瞪眼激动哥,关公也不错,虽然没我想的帅。
对于赵云单挑关张这一段有些朋友很有意见,说赵云虽然是主角也不用这么牛吧。
个人的解释是,那段里面关羽其实是劝架的,并不是关张打赵云,云哥单挑飞哥应该不会很艰难吧。
张飞那句“我是阉人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让我蓦的想起《赤壁里面》张飞撞马...笑喷了笑喷了。
关公的刀嘛,让我很纠结,造型是挺拉风,不过我还是喜欢青龙刀啊。
刘皇叔秀了一把降龙十八掌和双股剑,似乎是想让人觉得他不是草包吧..邓芝这小伙子不错,本来有前途,结果站错队,跟着赵云挂了。
关兴张苞这两年轻人啊,一出场告诉我们他俩必然因为不和而死的惨。
演张苞那个是谁来着,好眼熟。
最后终于说到主角赵云了。
华仔演赵云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合适了。
本片主要情节就是华仔的三大战役,一败曹操,长坂血战,死守凤鸣山。
开始那个莫名其妙的战役就不说了,好像亮点不多,起到个告诉我们赵云很强大的作用而已。
接下来长坂才是重点。
一打N这种场面一向让我这个追求视觉效果的土包子很激动。
不过我想吐槽一句华仔干嘛不躲起来等魏军过了再走....哈哈这样的话电影就没得拍了。
说到这我想评论一下那个算不上人的演员,是的你猜对了是华仔的马。
真乃宝马也。
两面都是魏军华仔一个90度急转弯让两拨人撞一起发生踩踏事件了我就笑了,然后这马又宁死不屈自己爬起来找华仔让我感慨真是通人性啊,接着爬坡能力非凡冲到CC面前了,最后一个三级跳飞过去,哎呀妈呀,明星马啊。
再吐槽一句,根据我一点点的物理知识,总觉得跳悬崖的时候根据那个马的抛物线轨迹我觉得它飞不过去....华仔这个单挑CC几千人场面确实牛逼,大快人心啊。
不过别觉得假啊,CC说了生擒,不让杀,而且导演也不让杀,所以华仔当然..咳咳,有后台就是好。
中间摔的那一下真是把阿斗摔傻了..华仔头很硬,被锤了一下估计都脑震荡了。
跳过悬崖以后我一直没想通华仔干嘛笑那么high...小心CC生气了乱箭射死之..总之长坂坡这副本过了算是成名了,接下去的什么智勇双全和魏军交战多次都不是重点,导演安排得不错就闪几个画面过了。
说一下虚构的赵云感情戏不错其实,那个女的不认识,长得..说实话一般吧,不过三国乱世嘛,林俊杰都说了谁来煮酒,儿女情长之类的注定悲剧啊。
你看人家好好一姑娘,等了一辈子赵云也没回去。
唉。
到重点了,北伐,诸葛兄台真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伐了好几次都失败。
这次只能把赵云也卖了看有没有机会了。
可惜内奸罗胖子让他没得逞,偷鸡不成蚀把米,强X不成反被X。
赵云大半辈子转了个大圈,又回到凤鸣山了。
这里我觉得本片说到关于命运的话题很值得深思,我的观点就是命运从来就不是让人反抗的,就连反抗也是注定的而已。
赵云这么聪明的人,估计早料到了诸葛要把他卖了。
哈哈,怎可如此对我。
华仔耍银枪没发现是一绝啊,马术也不错嘛,不知道拍片的时候有没有摔过。
单挑韩德四个儿子那段很犀利,一点不像老人家。
导演在这让人中一箭实在不厚道,唉西。
最后华仔冲过去那段实在是语言无力了,风萧萧兮易水寒,估计也就这感觉。
插个嘴,咋没人拍荆轲刺秦的电影..本片所有的苍凉悲壮,片尾发挥得淋漓尽致,若是英雄,当懂寂寞。
总觉得写了个电影分析报告..大家原谅我吧,第一次写影评。
反正我看了半天,反对派的主要意思就是这电影不符合历史不符合三国演义,神经病的还说是赞扬我党的云云,没文化真可怕。
我也不是一定要说本片怎么怎么好,只不过不希望因为一些人的一面之词让大家错过好电影。
希望大家认真体会电影中壮士的慷慨忠义、一往无前,毕竟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也曾经想努力的不惜一切去实现,希望大家能找回一次年少时热血澎湃的感觉。
70块钱电影片26块钱可乐加爆米花的套餐3块钱等开场时必须消费的矿泉水。。。
说实话在电影院里我的确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了主要是不知道这五虎将的年龄加起来超没超过300岁在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也感慨了一下几位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榜样精神相比人家打打杀杀为国效忠,我老爸斗地主加遛狗的业余爱好显得很没有追求回家后立刻跟老爸促膝长谈不要像刘德华那么拼,该休息就休息不要像洪金宝那么胖,多锻炼锻炼身体不要像狄龙活的那么做作,该笑就笑不要像濮存昕那么得瑟,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不要像于荣光那么幼稚,就算跟再美的美女合作您也看看剧本
华
被万恶的海报糟蹋了。
垃圾!
三星半,我真没觉得这个差,最后整的我挺伤感。
我同学有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纯粹的是因为喜欢华仔而爱屋及乌。这部电影确实不怎么样
旗帜鲜明的不装逼的童话版三国
长途客运大巴上看过,盗版画质,昏昏欲睡,打分纯属心理阴暗,别管我
看到蜀国穷途末路的情节总让我各种暗爽……
喜欢赵云给个三星...
不知所云
电影院效果不错。
一般吧
写实派架空故事,赵子龙视角有点最近灌篮高手新视角意味武打扎实但武打镜头很花,战争场面写实,演员给力,看着败迹曹婴都督出场厉害
场面是有了。。可剧情实在是无法让人恭维。感觉不出来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感觉。。。导演实在是有问题。。。6.5加点感情分
补评吧。这是极好的一部片子啊,那种曾经只手擎天的豪情壮志,但最终英雄末路的苍莽悲凉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啊~只是用三国和赵云的壳来讲了这么一个曾经的男儿梦罢了,极好的故事。果然审美是极其主观的东东!刘德华很有演技,特别是老年赵云。
挺有风情的片子。
叙事节奏有点乱,说明李仁港还是在进步的
非常奇异的三国版本 人物的装束其实更像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 奇奇怪怪的
唉,除了名字是三国的,其他都是香港的~~
修正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