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erformance of casting are magnificent in the film. The simple revenge story with a little unexpected twist from the truth of his mother. My favourite Anya Taylor-Joy still as gorgeous as usual but the character is a bit plain being the lover of Amleth. Stunning visual scenery in every frame. Always a fan of director Robert Eggers, expect to watch great movies from him in the future.
很难想象这位导演能拍出这么糟糕的片子 动画画风像忽然跳进来个手游广告关都关不掉 虽然是传奇但剧本的存在感没有一秒消失过 人物每时每刻都缕着自己的命运走从来没有犹豫过那么确信当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思考超过三秒 一切都那么顺畅 像看一本正经的成人童话故事 人物塑造上只有母亲和国王弟弟比较完整 男主从始至终就一个复仇的符号除此之外的一切行为和情感都显得假惺惺 女主的角色完美的还原当年北欧女性境况除了传宗接代卷入纷争没有别的事情 配乐和摄影一开始还可以 但模式太直还单调除了力量之外那些刻意的野蛮令人发笑 还有开头和中间一些仪式类的镜头 本来是可以拍的很惊人但这种平视中景再切近的平铺直述的运镜剪辑太平庸了我都怀疑他是怎么拍出《女巫》《灯塔》还有为了保持风格莫名其妙切黑白的画面 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挽尊 让人觉得他驾驭不了超过让个人的电影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肉搏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场面调度 最后岩浆之间的战斗非常好 这电影撕下刻板印象里北欧传奇类电影的逼真荒蛮实则低调精致的布景以及制作风格 他们只有血和生存
20220515天堂电影院观影之《北欧人》本片比较小众,又是大雨之夜,当晚天堂电影院只来了3位影迷,我因为天堂电影院不过咫尺之遥,所以欣然前往。
我又坐在罗导所说的“皇帝座”(就是音响效果最佳的核心位置[旺柴])这是到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22部电影,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11部电影。
影片风格很戏剧感,场面非常写实,配乐和服化非常到位!
融入了北欧神话和女巫、宗教等元素,对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人的风俗习惯也是相当考究。
男神王子和女神安雅都贡献了自己最美的一面,妮可基德曼短短几分钟的自我剖析就把她的隐忍、爆发和扭曲刻画的淋漓尽致!
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
”所以,《北欧人》讲的就是“北欧的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成了。
”从妮可基德曼的演绎来看,男女有别,容易动情的是男人,而能做到破釜沉舟的,却往往是女人。
剧情还是差点,没有新意。
《北欧人》——我叫阿姆雷特,你也可以叫我哈姆雷特这部电影的导演罗伯特·艾格斯,看过他的《女巫》和《灯塔》,影像风格非常另类诡异,让人印象深刻。
本来片方宣传《北欧人》,也是朝着xue腥暴力向的,喜欢看《斯巴达克斯》的人应该会很期待;并且故事讲的是维京人,最近刚通关《刺客信条:英灵殿》,我对维京海盗电影也抱有期望。
结果看完,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
这片子从场面、打斗、服化道来讲,妥妥的小成本制作,哪有2022年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剧情上也真的是很认真地把莎翁的《哈姆雷特》抄了个遍,维京王子复仇记。
可能编剧觉得好歹拿了制片方的钱,不能显得太敷衍,所以把男主的名字改成了阿姆雷特(Amleth),把哈姆雷特(Hamlet)名字开头的H放在最后,编剧心想:我真是个机灵鬼。
伏地魔看了都直呼内行!
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画面我肯定给满分。
这个画面不仅仅是广角的风景镜头这么简单。
里面包含着很多的才思。
比如拿尸体组成的马,宗教活祭的黄金比例,都是很有冲击力的画面。
这些画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很惊艳也很能表意。
故事的话其实不同于《哈姆雷特》或者《王子复仇记》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古神的成功反扑。
很难说,导演没有深黑基 督教体系。
所有的残忍献祭,恶的意图,在电影中均来自基 督教祭祀场景。
当然,这不是基 督教,说是什么导演安排的什么勃 起 神,生殖崇拜神。
导演也没有这么说。
但是从图形特征上看,就是这么干的,为什么这么干?
显然,这才是导演的私货。
他想要还原早期基 督教,旧约圣经中的形态。
至于很多影评说战力崩了,个人不这样认为。
这个王子先被母亲砍了几刀,然后又被弟弟背刺了无数刀。
到火山决战的时候,血已经泡透了半身衣服。
所以才跟年迈的叔叔五五开。
其实全片最不能让我接受的,还是来自于画面,即带牙套的女武神。
我不理解,但是大受震撼。
不知道是这个乖张的导演故意为之,还是他忙忘了。
如果以后要拍《剑风传奇》真人版请务必找蛋导,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剑风》的简化版。
我是抱着跟《绿衣骑士》作比较的心情来看的,相比较前者,这部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不过后半程来说感觉稍显松散无聊,仔细想想男主作为奴隶在那么多人的眼皮子底下犯案一直没被抓住还是有点离谱的,多多少少早就该优先怀疑他了,最后的大战我觉得也还是不够精彩,开头的时候长镜头里男主作为土匪那么横冲直撞,剽悍无匹。
结果后面却轻易被人摁倒,被已经萎了的叔叔老头打得双臂皆废,还是战力崩了的感觉。
导演对于“邪教仪式”的呈现为我们展示了一波又一波的奇观,这是蛋导自己本身作为北欧人的优势也是他最具想象力的地方,女武神凌空飞驰更可谓全片最燃,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来说“邪教仪式”有点过多了,有点让人产生不适甚至有点怀疑导演对于“邪教仪式”的迷恋以及如“露阴癖”般想要展示它们的渴望,因为这一点我扣了一星。
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创作被限制了,说实话,我还是庆幸的,如果放开了干,恐怕我觉得这片的不适感恐怕还会增强🙈。
当然,除了仪式,本片对于北欧风光的展示也毫不吝啬,可以说是半个冰岛旅游片了,扎克施奈德的《正义联盟》还有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都在这取景,嗨呀,真的想去!
影片中出现的这个烙印不得不让人联想《烙印战士》也就是《剑风传奇》
开头真的很猛的感觉
无双开到一半莫名其妙就跪了
仪式1
仪式2
仪式3
仪式4
仪式5
仪式6
绿野山川的温泉加美人可太顶了
老外的古装片,实在是难看。
第一个,这点规模也敢称国王,对于我等见惯“大场面”的子民而言,实在——不值一提。
第二个,这种“王子复仇记”的老汤,实在没熬出什么味道。
第三个,故事里头的每个人,都是神叨叨的神棍,结局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结局既然都安排好了,过程就相当的寡淡。
故事里头倒是大咖云集,伊桑霍克作为受害人,其实是有话要说的。
然而,即便是“受害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这种权谋斗争中的甲方乙方,无非是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的游戏,所谓复仇,和小民也没什么关系。
威廉达福也是神棍一个,当年的蛮荒大陆,日子基本要靠神棍撑过去。
作为故事反派,好像也没见犯下什么大过。
然而,关于统治就是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反正是个反派,没跑了。
而到了改朝换代的时点,好像也就不再提这样的问题了。
一个国王,窃取了果实,然后因为惶惶,逃到了鬼不生蛋的地方苟活,大概故事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吧。
王子的伴侣,也是神叨叨的神棍。
故事冗长到只能靠其他戏份来凑合。
蛮荒时代,只能靠预言活着。
故事基本靠妮可撑着。
然而,妮可的戏份并不多。
如此“坦荡”的角色,也不多见。
老外对于权谋这回事儿,实在不怎么会玩。
人跑过来问,这边就老老实实说了。
这场儿戏,也就老外看着自嗨罢了。
哈姆雷特原型,怎么能不看看呢?
看了,你会发现只是泥泞肮脏的王国殉道者的复仇;而且带着低配版海王特质的王子复仇。
其实好莱坞动画片才是这部影片的真谛,通篇都是野兽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诠释。
没有仁义道德,没有价值认同,通篇都是基于野兽本能厮杀。
弑王的人不用“清君侧”、“别国暗杀”等遮羞布,直截了当地除掉让他不满的王,而其他臣子都是双手赞成,就连皇后都芳心暗许、推波助澜。
赤裸裸的改朝换代展现了恶劣条件下的丛林法则。
抱怨没有用,只能更强或者更野蛮。
一开始,维京王子Amleth生活幸福,并且快乐的享受父亲 Aurvandil的“野兽”教育。
当父亲被砍杀、母亲被霸占、王位被夺走,Amleth不甘的远走他乡,成为别国野兽军团的一只孤狼,残忍好杀、强壮高大。
他没有想去复仇,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
只能蝇营狗苟的依靠杀戮麻痹自己。
一次偶然,听闻仇人国家被灭,只能依靠购买努力来维持生存,Amleth看到复仇的机会,于是抛却自由人的身份,混进奴隶队伍,受尽磨难回到仇人身边。
支撑他的不是复国的光明前景,仅仅是完成曾经的承诺:“杀死仇人、救出妈妈”。
他使出浑身解数来瓦解仇人的部属,制造混乱,杀死仇人的儿子并挖出心脏。
但是,这些作为并没有让他快乐,因为,母亲的背叛给他最恶毒的攻击。
就像整个世界在他面前崩塌。
面对母亲对生父的辱骂,Amleth心灰意冷,带着情人杀出这片伤心地。
但是,他的命运已注定,无法逃脱。
因为情人怀了他的孩子,他仿佛看到家族血脉在2个孩子身上延续。
为了儿子不被仇人暗杀,他不得不选择重新跳回冰冷的海里,回去杀掉仇人及其他隐患。
这才是Amleth复仇的终极目的,保存自己的血脉。
很真实,却也无奈。
你可以逃,但是,无法在有人憎恨的环境中苟延残喘,因为他就是这样活过。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后代被别人“惦记”。
这次回去,他彻底解放自己,弑母、灭族,并和仇人同归于尽。
野蛮人有野蛮的坚守,那就是保证自己血脉的延续。
整部电影没有脉脉温情,只有野兽的撕咬。
就像看动物世界,或者是罗马斗兽场里的对决。
结局早已注定,你逃不开也化不了。
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如同原始社会版的“血浆”剧,背叛、不分亲疏,杀戮、不择手段。
所以,这部电影没有阴谋诡计的反转,也没有排兵布阵的谋划,只有背叛和杀戮,凑合看。
每年都有那么几部莎翁本子改编的电影,《北欧人》上今年看过的第一部。
用角色的台词说出话剧风格内心独白的处理也让电影更具“舞台”的质感。
影片整体都处在一片黑黢黢的画面里,夜间戏的调色可以看出做了低饱和的处理甚至接近黑白电影的状态。
演员的演技都很精彩,尤其是在妮可基德曼和安雅泰勒乔伊的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在男人正面厮杀的战场之外进行着幕后操盘,片中的几处剧情转折也是围绕着她们展开,但是文戏的占比又少得可怜,各种乱七八糟的肉搏和砍杀以及每五分钟展现一次血腥暴力的死法,的确很符合中世纪蛮荒生态的印象,可随之而来的是演员在发挥上并不尽人意,我想主创的初衷应该也不是把这部电影定义成一部无脑的血浆“爽片”吧。
昨天的《绞肉行动》,加上今天的《北欧人》,近期连续两部“口碑炸裂”的片子,都不是我的菜,现在压力来到17号的《妈的多重宇宙》这边了。
这是一部几乎不怕剧透的片子,因为《北欧人》的复仇线和宿命论实在太传统了:儿子目睹父王被舅舅斩首,逃亡后发誓这辈子要为父亲复仇。
情节这么烂大街,还有什么可看的?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北欧神话、维京历史、《哈姆雷特》原型……结合电影海报和这些关键词,我以为《北欧人》会是一部传统的、带着莎士比亚改编电影式违和感的史诗大片。
然而,从画风逐渐诡异的片头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
与其说《北欧人》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次原始的、本能的,甚至神圣的感官体验。
一切到了北方都变得残酷起来《北欧人》的主要看点就在其塑造的维京世界。
想了解背景的话,主人公阿姆雷特(Amleth)基于萨克索的《丹麦事迹》——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原型。
但我认为了解具体故事根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你说它是《狮子王》或《冰海战记》都说得通。
你只需要知道这部电影的一切都搭建于“北”的概念。
在导演耿军的《东北虎》中,北方的复仇意象是隐晦、复杂、沉寂的,而《北欧人》的则是赤裸、单纯、粗犷的。
从《女巫》(2015)到《灯塔》(2019),导演罗伯特·艾格斯向来极其重视细节的历史考据,让《北欧人》成为还原度最高的维京电影。
真实的身临其境感得以让当代观众直接感受中世纪北欧维京文化的环境。
电影原声带使用的号角、北欧弓弦琴、冰岛雄蜂古筝等传统乐器将北方的血腥味和神秘感渗入脑髓,不寒而栗。
开场让人想喊一句 winter is coming影片全部细节都经过维京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考核,设计精细。
导演艾格斯在采访中提到,阿姆雷特的“护身符”项链其实是一枚阿拉伯硬币,呼应了维京人通过贸易和掠夺获得的大量异域工艺品及财富。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视角来审判,维京时代的特征甚至可以被总结为“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百度百科定义为:“一套由各种禁忌和不可能达到的期望组成的观念,这些观念通过将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强加给男人,直至他们沉迷于强求自己去实现那些期望。
”
主角阿姆雷特正是被这一种毒性的阳刚气概支配着,一切非黑即白。
国王埃雅迪尔(Aurvandill)被弗约尼尔(Fjölnir)杀掉的前夜,他就让小阿姆雷特发誓如果父亲在战场阵亡,就要用生命替父报仇。
阿姆雷特逃亡后跟随维京狂战士(berserker)侵略村庄,之后在复仇过程中残酷地杀掉无数无辜的人,亲人也不放过,活在父亲为他塑造的幻象中:“Live and die in honor”(生而荣誉,死而光荣)。
原著中的阿姆雷特和哈姆雷特设定都在丹麦,但导演显然觉得丹麦不够北,于是把主要情节搬到了更北的冰岛。
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本质区别:哈姆雷特反复内心挣扎,带着观众一起质疑复仇的实质意义;而阿姆雷特几乎没有犹豫过,他对复仇的意念完全符合中世纪维京人的价值观:无情、狡猾、尊荣。
影片构图也反复出现“边缘”的画面,烘托遥远、孤僻的北方氛围。
被神话推动的现实情节导演艾格斯找了冰岛诗人、作家Sjón共同创作剧本,试图还原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所表现的前现代维京文化氛围。
“我们和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尝试再现物质世界细节的同时,也在试图用非评判的眼光捕捉维京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信仰、神话和仪式。
所以在他们的世界观中,这部电影呈现的超自然元素和现实元素同样真实。
” —— 导演艾格斯
据说,维京狂战士战斗前会喝一种用东莨菪碱熬成的致幻茶并随之举行仪式。
这种茶不仅毒性极强,还会让人在感受灵魂出窍的同时变得极其有侵略性。
在片头的“成人仪式”中,小阿姆雷特似乎就是喝了下这种致幻茶后才在怪诞的意识状态中许下了即将改变自己一生的诺言,也造就了他跟随维京狂战士侵略村庄时野兽般的表现。
想感叹一句《冰海战记》说得没错,真正的战士果然是不需要剑的,因为有牙就行……除了狼以外,乌鸦、熊和狐狸的意象也反复出现在影片的神秘仪式中。
北欧文化有着图腾崇拜的信仰,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灵兽(spirit animal)。
年轻的阿姆雷特在仪式中被赋予了狼的灵兽,并在未来完美体现了狼的习性:他像群居动物一样渴望维护自己的家庭,同时又具备着狼的独立生活能力,从小和父母分离也能在恶劣环境下存活。
阿姆雷特的父亲则被人们称为“乌鸦国王”。
在北欧神话中,乌鸦海基和穆林正是众神之王奥丁的传信者,与不断提醒阿姆雷特完成复仇使命的乌鸦相似。
乌鸦的无所不在也象征着父亲对阿姆雷特的支配。
串联这些神话、仪式和命运并推动情节的是一名诡异的先知女巫(Seeress)。
导演真的很会找演员,女巫由冰岛的先锋音乐人Björk饰演。
她用古怪、魔幻的声音和外表活跃于音乐界,即使是她在《北欧人》中的女巫装扮也和平时形象没多大区别。
先知女巫使用的是一种叫做seiðr传统的北欧巫术,而她的原型应该就是北欧神话中的渥尔娃女巫(Volva),具有与死者对话的能力。
她借助这些力量反复提醒阿姆雷特他的命运,并逐步把他推向复仇的火山口。
影片中,只有阿姆雷特情人奥尔加(Olga)的大地之神在北欧神话体系之外。
来自斯拉夫民族的她充满神秘感,目光空灵、虚幻,和维京文化的野蛮产生鲜明对比,具有与其他人相悖的一种理性、母性的能量。
因此,奥尔加与大地之神或许代表着阿姆雷特脱离命运支配,寻回自我的机会。
究竟谁是英雄,谁是反派?
(含轻微剧透)在了解《北欧人》塑造的神秘维京世界之后,我们或许能意识到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没有那么简单。
被命运操控的阿姆雷特每天念叨着同样的话:“我会为你复仇父亲,我会拯救你母亲,我会杀了你约尼尔”。
他毫无自由意志,只是父亲的一颗棋子。
而在阿姆雷特母亲古德伦的阐述中,弗约尼尔其实是为了从国王埃雅迪尔手里解救她才杀掉国王。
在故事的另一面,阿姆雷特的父亲是一名好战的暴君和奴隶贩,母亲古德伦是其受害者。
为了保护人民并拯救自己的真爱,约尼尔杀掉了自己的兄弟。
他之后放弃统治国土,带着家人定居在冰岛的村庄,和奴隶一起干活。
然而,约尼尔竭力保护的家庭最后全部遭遇阿姆雷特的残杀。
这部电影看似简单粗暴,爱憎分明,但它呈现给观众的善恶标准其实是模糊的。
只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世界中,阿姆雷特得到了他的圆满结局:他光荣阵亡,被骑着飞马的死神瓦尔基里(Valkyrie)挑选进入级别最高的英灵殿(Valhalla),成为了被众神之王奥丁认可的英雄,过上每日纵情欢宴的幸福英灵生活。
身为维京战士的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丝毫遗憾和惋惜。
哈姆雷特和阿姆雷特的行为造成了相等的后果,而《哈姆雷特》是悲剧,《北欧人》却是皆大欢喜。
3.5星!你的命运就是开启另一个命运的钥匙,一切都是诺伦女神的命运之网编织而成,连接的丝线将永远不会断裂,去吧阿姆雷特,去吧,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复仇使命。
劫掠妇女天打雷劈
艾格斯还是适合拍神神怪怪的东西,对于史诗明显力有不逮。
导演,你为什么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是很闲么?虽然是两个多小时,但我的时间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完全提不起想继续的兴趣,但还是有始有终坚持看完了!
伊桑·霍克为什么会接这部???
太难看啦,除了冰岛风景和一些猎奇习俗其他的都很无脑。想看维京文化和茹毛饮血blabla我还不如继续刷一遍《Vikings》。
6.5/10。从女巫到灯塔再到北欧人,罗伯特·艾格斯的作者性在我心中定义为“性冷淡的洁癖”。精雕细琢的画面有点太干净了,故事小还好,但一放到大背景下就有点小家子气。我更爱同样风格的《绿衣骑士》,当然比老雷子的《最后的决斗》要好。其实我很开心看到仍有导演在尝试解构哈姆雷特,我们是需要莎士比亚的,这个出发点比电影本身浪漫多了。
在商业片里保留个人气质(黑白摄影、像祷告版的台词等)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整体呈现出来还是比较迷人的:那种中世纪的邪典暗黑、像寓言一般的火口对决,再加上导演挚爱的神话改编,配上无与伦比的北欧自然风光,再加上一点影迷热爱的长镜头运镜,如果时长再短半小时就更完美了。
又是王子复仇记,故事好套路,还加了不少装神弄鬼的成分,也就胜在场面宏大了。
有点史诗感的叙事诗,三部作品可以说是完全不同。这部电影有点完全不同的感觉
2022目前为止最佳作。
打戏完全不行,文戏我寻思北欧人也不兴跟英国人似的文绉绉的啊。同样是北欧的复仇故事我还不如回去看《冰海战记》,虽然后者毒点也不少。
“茹毛饮血,蛮荒壮阔。”——虚实交融和长镜头令人想起伊纳里图的《还魂者》。 诡异民俗的梦呓和嘶吼、星光下的屠杀和交媾。受自然和神灵引领支配的复仇之旅,冰冷国度与炽热火山上的宿命之歌。(口音太重+口齿不清导致很多台词没听懂反而意外加强了某种仿佛神志不清的浸入感🌚)另:相对于前作《灯塔》,这部因获得了更高的预算而趋于保守(同类案例数不胜数,个人不是很在意)
老套的复仇故事,一度无聊到想弃。
🍅89%🍿️64%玩过《刺客信条:英灵殿》,倍感亲切。
三星半
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可以封神。剧情和亚历山大的表演中规中矩,但还是有亮点。安雅反正又像在拍画报。
6,给个及格吧,北欧王国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目测小于东北村委会的行政级别,战士的数量肯定没有一个村的民兵多。
The Northman延续了Robert Eggers鲜明诡异的个人色彩,强烈且步步为营的原声带,触动信仰的摄影和美术设计,还有无限次惊艳全场的Anya Taylor-Joy,无一不给这魔幻现实史诗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