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随意点开App上推荐列表上的片子。
“做头”这个词本身就蛮过时的叫法,不奇怪是2005年的电影,扫了一眼豆瓣5.3的评分,心里打底就当口水片看看,毕竟那可是关大小姐啊。
片头在窗子上晒手绢的镜头,纤长洁白的小臂、手指就已经美得移不开眼了。
后面还有一系列颈部、小腿、玉足的特写。
(造型部分是张叔平出马,美丽了得)吴镇宇和关之琳故事发生在两千年初的上海淮海路闹市区,稍微有点违和,他们一开口就想听她们说粤语,关的普通话还是有些拗口。
101分钟的电影,前95分钟我心里已经打了1星低分,剧情台词老套且滑稽——养尊处优的白富美下嫁无能下岗软男,不甘寂寞与理发店Tony激情四射。
而且滑稽的点在于露露这个角色,如果是为了衬托霍建华在片中的魅力,大可不必这样制造一个神经质的花痴。
要说霍建华Tony阿华这个角色,也是够装的,前期各种表现对爱妮的偏爱与界限,以及对追求者的“避嫌”态度,还以为会是个有个性有理想的Tony。
结果,结果!
也只是个临门被富婆诱惑包养的软饭男,还对爱妮隐瞒欺骗,最后还不忘还愿“生日礼物”(仅仅是洗一次头)打响最后一炮。
不过这个情节估计是导演要的重头戏,不论是镜头、打光,两个人物复杂的心理且渴望的肉体表现得都还是到位的。
(这一处角度仿佛在提醒观众这是个爱情文艺片)弹幕里有说这部影片关之琳出演时是43岁,霍建华26岁,差不多对应了角色年龄。
关之琳的沙宣短发太适配的,所以怪不得剧情里国营理发店会把她的照片作为发型模特。
(说个题外话,才知道以前的理发店也有国营的,片中也阐述了因为国营理发店没有随市场变化而创新,导致营收亏损,最终倒闭。
摊手,似乎铁饭碗就是这样的定律)
(当时Tony给泡的袋装速溶咖啡也能喝的如此优雅)再说回为什么看完结局我爽了,五年前阿华因为另一个美女富婆说能给他开美发店,他马上屁颠屁颠追随了。
结局镜头是个有多位理发小哥颇具规模的美发沙龙大店,店长出现是已经换了发型的爱妮。
之前数十年她都不曾更换她的沙宣头,一来她觉得能做美发店的模特发型,是非常适合她自己且有一些荣誉性的,二来便是十年间都是阿华帮她打理这款发型,有情结。
留长了飘逸黑长直,证明开启了新生活。
有提到说她的挚友姐妹帮她开了美发店,其实当时就是为了阿华开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告诉他,他就跑了。
好在这一行为也让爱妮看清了他,阿华这种人根本不值得。
所以最后看了看阿华的美发店,笑笑了之了。
不过我觉得爱妮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差,因为在2005年(或许应该更早)的上海(没有手机的时候),在淮海路(剧中有台词透露她是淮海一枝花),有两套老破小,二十年后可就是天价啊。
一间是她跟老公女儿一家三口的,一间是她移民美国哥哥留下的。
别看那时候老公下岗了,说不定二十年后拆迁安置,另一套出租或售卖都能过上滋润了🚬其实爱妮跟着吴镇宇扮演的软男老公也没有过特别苦的日子,结婚后一直不用外出工作,老公的钱都上交百依百顺。
还特别设置了一些情节体现吴镇宇对她的付出。
比如上班期间,爱妮说一双鞋子找不到了,他就立刻是跑着回到家钻床底下帮找出鞋子并亲手给爱妮穿上,这双鞋子是他好几个月的工资。
后期爱妮想离开这个家,就给吴镇宇倒了一次热水,还受宠若惊般让她放下水壶。
但是这些种种行为是感动不了美女的,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想起了《纸醉金迷》里民国女主也是个大美女下嫁穷酸公务员的故事,太像了太像了,结局都是一样不圆满,因为这种结合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片中黄浦江的场景,这是我太熟悉的了,右侧的邮政大楼,红十字架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咖啡厅了,以前有段时间就住在飞利浦亚明照明这个大楼的左侧的第二栋)再说片中关于上海触动我的一些小细节吧:理发店原始的喷头居然是用半个网球包裹的。
当时允许室内抽烟。
老房子的公共浴缸。
书报亭的公共电话与绿箭口香糖架子。
黄浦江边的轮渡。
片中最后一幕升格运镜下的梧桐树。
不讨论电影本身质量如何,港腔演上海人,美则美矣,有点做作和出戏。
但又真的很美。
往往本分过日子的女子,未必找得到踏实过日子的男人,而脚踏实地的男人却去找美貌虚荣的女子,的确是不合适,但都是各人当初的选择,以及命运。
戴眼镜的吴镇宇其实也很帅,只是找了不懂欣赏他的人。
但电影除了欲望,真正想表达什么,好像看不懂,不想虚伪,得承认最后洗头的场面是精彩好看的。
只是感叹,二十年前电影的自由度,这尺寸!
在“文革”时期的中国,每个人都必须随时随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阶级成分、政治立场,因立场而采取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有这样的逻辑,首先要找准立场,然后从立场出发去看问题,用粗浅的话说就是先找到屁股坐的地方,再开动头脑思考,简言之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荒谬,但事实上我们做事情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逻辑,具体到一部电影中,就是导演用自己所掌握的说话权去表达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存在基础在于导演本身所认同的立场,然后从这个立场出发,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展示在这种立场上建立的观点的正确,所以找一个相对正确的立场对于导演来说是很重要的。
但是导演也是人,他们的立场并不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不是金口玉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他们屁股所坐的地方也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腚位”。
有些所谓的文艺片比猫画虎、装腔作势的在电影中“搞搞新意思”,但他们所表达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侮辱了观众的人格还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在《做头》中我们看到导演卯足了劲一屁股坐在所谓的上海风情上,借着原著作者对张爱玲的模仿,刻意想弥漫出一种小资情调和贵族气质,但有些东西需要的是亲身经历和多年的积淀,只通过旧电影和书里的浮光掠影略知一二,便闭门造车似的自说自话,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披着女性解放的旗帜却要说明“美女应该过好日子”,什么“冲破多年平淡生活的束缚”、“心与心的贴近与融合”,不但剧情承受不了,而且这种观点本身就是无聊加无耻。
剧情说的是:关之琳演的美女爱妮嫁给了吴镇宇演的穷记者,虽然衣食无忧,但仍然不知足地和做头师傅阿华发展暧昧关系。
在理发店结业的那天,她和阿华发生关系。
就在她抛夫弃女要和阿华同居时,才发现“有情郎”已被另一个有钱的美女安维雅包起来——条件是安维雅帮阿华开一间发型中心。
一无所有的爱妮只好自己跑去开了另一家沙龙。
作家余华说过,“我们是为活着本身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东西而活着的”。
电影虽然是高于生活但毕竟也还是源于生活,“美女应该过好日子”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问题,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来诠释,关大美女所扮演的爱妮身为一个无业人员,十年如一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不相夫教子,一心琢磨红杏出墙,最后居然成了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打着女性解放的幌子,把“美女应该过好日子”简单的解释为:“因为是美女,所以早晚有好日子”,这算是狗屁逻辑,与生活根本不合拍,看不出一丝生活的痕迹。
爱妮说过:我怕老,胜过怕死。
可她有没有想过这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影片中我们看不到爱妮对家庭的一点付出,或许这是编导们为营造不幸婚姻所设计的,但这样的设计让我们看不出爱妮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反倒更像是这出悲剧的制造者,爱妮的丈夫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他一直努力撰稿赚钱养活家人,作为爱妮靠自己丈夫的供养还满肚子怨气,自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也许丈夫有些木讷有些缺乏情趣,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又为家庭做过什么?
作为一个女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感居然在婚外恋和一夜情面前狗屁不如,难道这就是所要宣扬的女性解放、追求自我吗?
在我们批判男权社会弊端的时候,经常说男权以男性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对其他人的伤害,而我们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所宣扬的女权其实也是这种类型,强调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意识甚至是自我膨胀,所以,任何过于极端的论调都是无益的,而披着文艺的外衣却在表达这种论调的基本上是无耻的。
古往今来,有两件事情是很让人无奈的、令人叹息的,一个是英雄迟暮,另一个则是美人垂老,而电影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第三种:美女赋闲。
闲着无事可做的美女被关大美女演绎的“淋漓尽致”,或者说她不是没有事干,根本就是不想干任何事,原因很简单:她是美女。
影片中演员的演技也就到此为止了,丝毫没有考虑观众的智商,如果说爱妮对生活不满,十年了,在她的性格中起码应该留下婚姻不美满积淀下的沧桑、幽怨和对生活的不甘,否则怎么能产生之后的“变脸”发奋图强,然而我们看到的却仅仅是关大美女空洞的能听见回声的眼神和自然老化的一张脸。
没有这些也到罢了,可总不能让这样一个古董级的美女幼稚到与一帮“小太妹”争风吃醋的地步吧?
好歹人家还是个没落贵族呢,所谓的贵族气质难道就是终日做弃妇状,过着乞讨感情的日子?
这样的人居然能在离婚、唯一依赖的婚外情感也破灭后,摇身一变“混出来了”,成为成功的职业女性。
真是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的事情,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都是导演的安排!
影片所营造的氛围幼稚的令人发指,所以在这种片子中看到的所谓爱情多半是畸形,爱妮十年来与阿华的姐弟柏拉图式的暧昧关系最终还是以“一夜情”的方式OVER,所以不要说电影里有爱情,爱妮是在追求真爱,都是扯淡,而为了把这个淡扯的圆满,导演不惜把片中的性别强势颠倒,来个“女上位”,看看片中的男人们吧,这哪里还是男人,委琐无能的丈夫、形如面首的理发师、还有那个阿福,活脱一个太监相,而女人们真是风光无限,呼风唤雨。
看看几个小太妹色咪咪的议论理发师的话,“舒服吗?
”“舒服!
”“怎么舒服?
”“做了就知道了!!!
”我靠,简直就是“蚁力神、谁用谁知道”的女版广告。
对了,说明一下,“做了”不是做别的,是丫电影名字——做头。
===========http://baibo.blog.sohu.com/
看完了做头忍不住来吐个槽。
同样是拍陷入贫困的花瓶角色,为什么伍迪艾伦就能拍出《蓝色茉莉》,江澄拍出的就是类似三级片的《做头》?
一句话,什么眼界决定什么作品。
在《做头》中,安妮完全是一个矫情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生,放到《蓝色茉莉》里面,现实该啪啪打脸了。
可编剧硬是给她设计了各种待遇来配合她的矫情:爱做头就有一群理发店的店员粉丝,不做家务不上班老公就各种宠着毫无怨言,过生日还有女朋友帮忙开盛大的PARTY(我怀疑以她的交际圈去的都是什么人)......最搞笑的是,想工作就立马变身为美发沙龙老板娘。
在国营做了十年的发型师阿华开店都是先熬出技术口碑了,再等到赞助资金才成功。
她就这么一秒钟完成了,真是奇迹啊!
为什么吐槽境界低?
除了剧情瞎捏得完全不符合实际以外,里面有几段内容看得我是大跌眼镜:1,安妮色诱发型师。
在雨下说着冷,要发型师脱下外套就算了,主动牵着他的手就算了,你捏着他的手放到胸部边摸自己边做呻吟状是什么意思呢?
与此对应的还有:安妮洗澡前后同一栋楼的男人不断色迷迷地偷看她,好姐妹找了男舞伴来跟她跳舞两人贴的极近,最后阿华说送安妮一个礼物结果就是洗头洗到两人XXOO。
请问这是三级片吗?
2,安妮和女朋友的关系。
试内衣那一段,两个人嘴里各种明争暗斗,安妮说“我身上的气质是别人一辈子学不会的”,“你以前总是跟着我泡咖啡馆”时,一股子小家子气。
而女友打量她总是一副意味深长的表情,还非要给她试内衣,不管安妮身上穿的是否能见人。
女人微妙的内心,写出来可能精彩,这么演出来就显得夸张了。
鸡毛蒜皮的事儿都端着的两个人,后来还能一起做生意开店,女友还能给安妮开派对?
落寞的老去的美丽女人借做头来缅怀过去,本来是个挺好的开头,怎知拍成这样。
可惜了这一道好菜。
原来只是听说关之琳演技很差,在香港影界素有“花瓶”之称,但之前看的电影中,伊都只是配角,没觉得差到何处,《做头》看下来,除了一段激情戏可谓七情上面之外,其余段落一概是矫揉造作得可以,到最后我都很佩服我自己,手臂上的汗毛居然一根根还是躺着的。
影片大约是为了营造小资情调,肆无忌惮地拉长了每个镜头的时间,分镜头之间的衔接和流转却生硬得很,男一号的台词念白简直与F4的言承旭如出一辙,不知道除了脸蛋漂亮之外还有什么标签可贴。
难怪该片的宣传只好以激情戏为最重要卖点。
这部电影,最好的部分是展现了上海的情调。
上海女人作,陋室中也要讲究调调,往好里说是生活有情调,往坏里说就是矫情。
女主当年很风光,因为没有嫁到理想中的有钱人,对没有出息的先生、对捉襟见肘的生活,都是不满。
男主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这样两个人互相吸引,怎奈隐约的情愫抵不过无情的现实。
故事简单,因为情调而动人,男女主演选得很对,即使演技算不得好,单单看他们的颜,也足够说服力了。
这部片子没有找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也许是因为时代变了,能展现老上海熏陶出来的细致的女人都过了年岁,因为这样的细致情调,需要慢吞吞的、宽泛的生活环境,居移气,养移体,慢慢在年岁中积攒的,在岁月中传承的。
新一代的女人,因为缺了传承,即使作,也如那些去做头的年轻女子一般,粗糙的很。
男人也如是,台湾男生有一种矜持羞涩,大陆男生就更豪爽直接。
所以找了有上海血统的关之琳来,关美人即使演技不够,她慢条斯理的慵懒劲,风韵犹存的面容,活色生香的形象,就足够了。
所以找了台湾的霍建华来,即使他很青涩,他精致帅气的面容,羞涩被动的个性,温文有礼的做派,也足够了。
吴影帝出演一个卑微的爱老婆的男人,营营役役,演得很真实。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对它有一点点的期待。
那时透过朦胧的宣传,还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片。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类似偶像片加蹩脚情欲片的东西。
说它是偶像片,是因为它具有那种偶像片傻乎乎的气质,不管剧情多么单薄,人物总是白白净净的。
说它是蹩脚情欲片是因为里面不断出现的欲言又止的情欲片段,关之琳生硬的呻吟更像是矫揉造作的干呕。
女主人公再做了嫁给一个平庸的丈夫的决定后,又下定决心离开了他去投奔那所谓的真情。
当然最后她什么也没得到。
如果这里就结尾我可能还对这片子有点好感,但是它竟然还多了一个狗尾巴。
两个人深陷情欲漩涡的人最后竟然能够释怀……而且都事业有成。
这是在歌颂啥吗?
可以说,《做头》是一部看了之后觉得堵得慌的烂片。
end
香港人,用他的想像,拍出了一部上海的不老不新的电影里面的对白真够恶心的,演技之差,前所未见!
不过,如果你把关,看作香港,她对于老时光的怀念,类似香港对于老上海的怀念,而这份怀念,是在上海看不到的了!
《做头》:意淫盛宴,一个伪小资中年妇人的最后虚荣 (文:火神纪) 午后,阳光从窗口投射在房间里,把地板裁剪成窗台上那些扉页的模样。
一个女人哼着不成调的嗓音铺满了整个房间。
格子床单,格子枕套,像餐厅里的桌布;皮拖鞋,沙发;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女人坐在床上满脸偷笑,幸福而安详。
像一个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无限憧憬而优雅。
资产阶级的女儿,生在一个敏感的时代,家道中落,最后剩下的也许就只有那种小资的情调了。
只是嫁给一个文化人,一个不甚出名的文化人,小资情调显得很有些奢侈,当小资情调只剩下意淫的时候,小资情调就只能叫伪小资情调了。
小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没有能力去维持小资的生活却还在追求一种小资生活的方式,就只剩下意淫了。
伪小资情调在于闲赋在家,打扮,健身,和邻家男人似有似无地一唱一和。
当然,如果是真小资的话,这一切无可厚非,然而丈夫在外面为了生计不停拼杀,却不得不为了帮妻子找一双鞋而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跑回家来,这样的小资就显得有点疲惫而虚伪了。
一个女人的意淫,一个资产阶级后代始终无法忘却过去奢华生活的追忆。
这一切在这个女人的朋友来访的时候,女人忙碌地装饰自己的小房子的时候那个憧憬和忧伤的表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翻出父母亲留下的华丽的喝咖啡的工具,陈旧的壁画,还有全部的化妆品也都放在梳妆台上最显眼的位置。
只是为了那个以前总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的女人来了之后不会感觉自己已经远远地被抛在她的身后。
虚荣。
虚荣支撑起这个女人所有的一切。
于是有了下面的这些。
健身运动,打乒乓球。
邻家的男人吹着塞克斯和她的乒乓球撞到墙发出的声音一唱一和。
房门虚掩,有种欲盖弥彰的挑逗。
满脸的不屑,也许是因为自己居然会沦落到跟这样的一个男人调情而感觉羞耻。
那一段我看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做爱。
有高低起伏,微微出汗,轻轻喘气的声音,一切却配合得阴阳调和,默契,充满了一种淫邪的味道。
男人每天在楼上偷眼望着虚掩着的门里的身影,声音为媒介,我想,彼强我弱,彼弱我强,相互挑逗扶承,这样的性爱纯洁而淫秽。
这一段是我看过的最富刺激性的有性暗示的片子,比所有的三级片更来得挑逗,似有似无,似是而非,我突然明白,出轨的时候,原来可以如此不着痕迹。
每天都会换一身衣服,漂漂亮亮地出门,从门前的楼梯走下来,显得如此优雅而轻松。
只是走路的那个模样,看起来有点神经质的嫌疑,轻轻飘飘,没有目的地,闲逛,故作轻松的优雅状。
其实她自己明白,自己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显得比别人优越了。
所有的人都富裕起来,她自己也已经青春不在了,她想骄傲地活着,只是她却显得如此可怜,因为她已经没有任何值得她骄傲的资本了。
做头。
在她看来,也许,这个理发室对她的优待将是她最后的骄傲了。
所以,她有十年不变的发型和十年不变的理发师。
以至于后来理发室迫于生计不得不优待别的女人的时候,她有一种从不曾有过的失落。
喝着廉价的速溶咖啡,看着自己意淫对像的理发师,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
淮海路天翻地覆地变化着,昔日的淮海路上一枝花却永远依旧。
美国归来的友人一语道破。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你是永远不变的,永远那么精致美丽。
只是年华不再了。
可望不可及的女人,每天在自己的手指下面做同一个发型。
这段看起来也像是在做爱。
呼吸急促,身体不规则地扭曲。
出汗,甚至轻声呻吟。
没有道德的拘泥,毕竟只是做头而已。
最终终于还是冲破了一切的意淫,莲蓬的水把衣服变得晶莹剔透,气氛会变得燥动不安,疯狂做爱,在地板上有最清脆的温馨。
跳舞,十年前的上海舞池皇后,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抱着,拖着,隔着一层薄薄的热腾腾的空气恣意抚摸。
从抗拒到享受,时光在霓虹灯闪烁的光怪陆离中倒流。
年轻,像一个梦,一个千年老妖精的梦。
这部片子在暖色调下任人意淫。
不解风情迟钝但努力的丈夫和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
丈夫的苍老和妻子永葆的青春。
丈夫永远不灭的在爬格子写稿件的台灯和楼上夫妇永远做不完的爱。
丈夫的两次抱怨淋漓尽致。
看片子的过程我不停地有种要咒骂的冲动,我在想,女主角的演绎是很成功的。
一个女人在经营她虚拟的自尊。
片子的最后是一个全新的上海,一身洁白的服装让这个女人看起来圣洁而变得真正优雅起来。
只是在我看来,这一切的美好和阳光下面,永远埋藏着不休止的淫秽和肮脏。
2005-12-5 乙酉年十一月初五
影片从一个女人为她的女儿洗头说起。
女儿:---我的头根本不脏,干嘛俩天给我洗一次!
丈夫过来:---完全可以自己洗嘛,你太宠她了。
女人:---养女儿是要宠的,这是我家的规矩。
在这场争执当中,是谁的错?
女儿,丈夫?
还是母亲?
似乎谁都没有错,但争执毕竟是发生了,那么只能说,这场婚姻就是个错!
女人是要宠的,这句话,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
女人因为嫁错了人,往日的繁华统统成为一场梦魇,唯一尽剩存的,只剩下做头这一点享受了,而这一点做女人的精致,都不能让她舒舒服服地得到,露露,这个拥有有钱老公的新贵,如今理发店里的小妖精,正在侵蚀着她的这一点享受,她可以付十倍的加急费让阿华先为她洗头,尽管她是后来的,她可以请她的朋友都来这家理发店洗头,她甚至可以一个星期换一次新发型。
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字——钱。
有了钱,她可以要求老板把橱窗挂了十年的照片换掉!
因为那只是一张老名片了,我才是阿华的新名片!
当看着橱窗里换掉的照片时,爱妮哭了,为自己的这点小小的虚荣心而哭了。
她曾是“淮海路上一枝花”,她的蘑菇头“十年前全上海都流行过的”。
可是现在却轻易地换掉了,时间真是个魔法师!
在换完照片的没几天,理发店因经营不善,经济效益差,关门大吉!
看来跟着时代走的人,并不一定不被时代所淘汰啊!
阿华也不得不重新谋新的出路了,这是一个对生活没有多少奢望的年轻人:有时候我经常会这样想,有一天我老了,会穿着皮拖鞋,坐在摇椅上看报纸。
床上呢!
铺着干净的格子床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别人都会取笑的梦想,理发师的他,却只能当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这一切只是因为没有钱,爱妮又何尝不是,因为没有钱,她连自己的生日party都需要朋友来举办,才有机会穿买了鸟年都没机会穿的Ferragamo,因为没有钱,她连自己的理发师都留不住!
整部戏让我最恶心的就是最后那一幕激情戏,你霍建华已经做了小白脸了,有大好的前程在等着你呢,为什么还要回来解释,解释个鸟儿你解释,解释等于掩饰,掩饰等于狡辩。
像许多戏一样,男人的谎言再次得逞,他最终得到了自己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女人,在已经破败了的理发店里…… 而激情之后呢,阿华当然去奔他的大好前程去了,爱妮怎么办呢,老公孩子都没有了,又是个无业游民。
几年之后,她也成为了一家美发沙龙的老板娘,这时的她,自信,洒脱,已不需要靠做头来维持自己做女人的精致。
这也算是导演留给我们的一点心灵鸡汤吧!
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爱妮是个以维持美丽为生计的女人,但却不懂得珍惜生活。这种心态本就矫情,加上关之琳拿腔拿调的表演,愈发矫情。霍建华根本就是在演偶像剧,面谱到死。全片充满一种死而不僵的庸俗情调。弗朗西斯又成奇葩了,剩下那些人给他当布景都不配。
霍建华 TA说TA讨厌台湾的肥皂泡沫剧~依然离开的。。定居上海,,拍了做头
难得一见的烂片,监制居然还是关景鹏,他怎么忍心看下去。
终于看了终于看了!!!霍建华真是帅到掉渣啊。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意境很强。吴镇宇再邋遢也很性感的样子。。
真是烂片,看了一点,根本看不下去。关之琳实在谈不上演技,当个花瓶当让人不舒服。
洗头的感觉确实不错
安妮的老公不错
意象的东西比较多,与成熟的女主角有点不搭调
就是很喜欢。美人啊美人~
不安分的女人才懂得打扮。。。。呵呵~
我觉得很好看啊,可能触到了我的很多点。红颜啊红颜。“比起死,我更怕老”。
6.7分
看半天没看明白电影表达什么,关大美女的国语太差了应该用配音
不爱看
关之琳最适合这个发型
认识霍建华好像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一晃这么多年了,哪说理去啊
给三星是冲关之琳的。片子的调调实在伪文艺的可以,慢的一塌糊涂。
挺好的一部片子的。
关美女已成关大妈
不就是个头嘛,怎么那么YY,还好荧幕上有个美女和帅哥,不然这怎么看得下去啊……妈妈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