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的血冰冷的刀刃红色的轨迹你知道吗?
流淌的轨迹曾经有我的泪滑过安静得悄无声息What is love?Kill is love我知道,不管再看多少次《kill bill》,还是会被开头那一声枪响惊到。
一切是那么的安静,汽车熄灭的引擎,被狂沙带走的风,连伺机而动的鸦群,也闭上了它们的嘴巴。
房间里已经没有完整的器具了。
有皮鞋踏过木板,地板上满是射击过后残留的木屑,听得出来,皮鞋皮质很好,擦得很干净。
一声清脆的,弹簧绷紧的声音。
你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
“比尔,我怀的是你的…孩子…”“砰”。
一声枪响。
血,从你的左耳旁喷涌而出,甚至溅起了地上的灰尘。
有一滴液体从你眼角滑落,你已分不清,是汗,是泪?
还是自己的脑浆。
你送我一个孩子,我还你一颗子弹。
什么是死亡?
片子一开头就展示了给我们。
我似乎以为自己已触到了封面上的那一抹血痕,似乎已明白了那把日本武士刀的惊艳出鞘,却对Uma身上那席雪白的婚纱,和她情谊绵绵的眼神产生了困惑。
如果说是怨恨的复仇,那么,这无疑显得过于的怯懦;如果说是未了的余情,那么,刀刃的寒光又未免过于凌厉。
那么,在她深邃眼神的背面,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
四年。
你不知道Elle曾经在自己身边,举起了致命的注射器;你不知道那个baster男护士,曾经让几个卡车司机骑在自己身上;但你更不知道的是,Bill的一个电话,让你还可以重新看见人间的光。
那是病房暗淡的灯管发出的光线,你凝视着它,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彼岸,因为下身全没了知觉。
渐渐的,你听到低沉的,从远而近的声音,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声音。
你转头看看周围,原来是你隔壁床呼噜的声音。
你知道,自己还在活人堆里。
死人睡觉,是不会有声音的了。
从这一天起,你定了一个名单,上面有五个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最后一个,是Bill。
“砰”。
又是一声枪响。
你身后的门穿了一个窟窿。
你庆幸不是打在自己身上,要不然你真的就挂掉了。
一个普通人随便挂掉,是不正常的事。
但作为一个杀手,挂掉,是最合情理的结局。
多年的职业素养,刀,已在你手中了。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把它拔出来的了,你甚至觉得它是自己跑到你手上来的。
刀在空气中带起了一股看不见的气流,包裹着你名单上第一个人的死亡。
正中胸口。
她倒下了,安静得不能再安静。
你拔出了你的刀,找了一块布拭干净上面的血迹。
可能是块洗碗的布,你想,在你刀上留下了油的污渍。
你转过身,看到了她的女儿,你本来不想说话,一般这些场合,自己身处的位置比较尴尬。
你厚厚的靴子踩碎了满地五颜六色的巧克力豆,你真的想不到她会藏一把枪在食品纸盒里。
“如果你长大了,想报仇,随时来找我。
”你说得很平静,似乎已不是第一次这么说。
“但你妈妈,的确死有余辜。
”门在你身后重重的关上。
你去了日本,从一个做寿司手艺一般般的厨子那里,得到了一把绝世好刃。
第一次拔出刀的那一霎那,你有一种要哭的冲动,因为,你仿佛已经看到了上面厚厚的血迹,而其中颜色最深的那条,将属于他,那个曾经你最爱的男人。
你斩断Sofie左臂的那一霎那,似乎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感。
现在这个痛得在地上乱滚,鲜血狂飙的漂亮女人,曾经是那么的仪态大方。
Bill称赞她是秀外慧中,你嘴上不说,但你清楚自己嫉妒。
Bill似乎对每个女人都很好,在每个女人那里,他永远都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和魅力非凡的情人。
对Sofie这种复仇的快感,究竟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Bill?
如果是因为Bill的话,这种作贱他情人的感受,下面不正衬托着自己的脆弱吗?
当她的情人倒下的时候,支撑不住的脆弱,难道不就是依旧对Bill的爱吗?
但很快就容不得你想那么多了,你将要大开杀戒。
宝刀出鞘,饮血而止。
漫天雪花飘舞。
你和O-Ren面对面站着,此时只剩你们两个,和各自手上的刀。
论刀法,你知道自己比不上她,她小小年纪,就已成为了日本杀手界的一姐,提起她的名字,没有人不闻风丧胆。
但你知道,厉害的不是她的名气,人的名气永远只会帮倒忙,譬如说帮你轻易找到她。
让你不得不警惕的,是她一身白袍下无法漂白的怨气。
你不清楚她这些冲天的怨恨由何而来,但一个无时无刻充满仇恨的女子,是会让任何人恐惧的。
只不过,怨恨带来力量的同时,也会曝露出弱点。
习武之道,重在自知。
她太相信自己了,即使知道你手上是腹部半藏最后的一把刀。
倒下,有时并不意味着结束。
当你从名单上划掉她的名字的时候,你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长,对于Bill,你们何时才能重逢呢?
故人相见,应该有许多话吧。
“砰”。
又是一声枪响。
这次你真的倒下了,并且疼的动不了身子。
Budd优雅的把猎枪靠在他宽阔的肩膀上,拿手扶了扶自己的牛仔帽。
他还是那么的一副漫不经心,你想。
Budd是Bill的老弟,但性格截然相反,一副安之天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样。
本来你也并不那么讨厌他,因为他的随和,他的坦然,但当你清楚的想起他随和,坦然的扣动机枪扳机扫射的那一刻,你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原谅这个老好人。
他还一副牛仔老式的作风,踢走你的刀,给你打支镇定剂,然后坐下来,喝啤酒,最后挖个坑,把你活埋。
当然,他还是会给你留个陪葬品。
譬如说,一只手电筒。
此时的你,再一次清楚听到了自己重重的呼吸声,让你想起了四年前躺在教堂地板上的那个你。
都是如此的无助。
这些年的记忆在你脑海中飞快的闪过,学艺,杀人,Bill,被杀。
“用你的功夫了,白眉。
”你想起了你师父,不是Bill,是那个远在中国的师父,那个不知道亲手毁了自己多少子弟的老头,那个你和他之间有一个连Bill都不知道的秘密的老头。
呵呵,老头,你一直想这么喊他一次,但每一次都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吐出来。
一拳,又一拳,再一拳……厚厚的棺材板上留下了拳头的血印,但也在慢慢变形,慢慢出现裂痕。
你永远无法忘记,当一个满身是土,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女人,坐在吧台前要水喝时,酒保的那一副表情。
后来你才知道,Elle眼罩后的那只眼睛是被白眉挖出来的,只因为她喊了他一句老头。
当你手上拿着刻有Bill字迹的腹部的刀时,你觉得无比的亲切,你甚至有点庆幸Elle拿了你的刀,你却可以拿着Bill的刀。
Budd死后还是可以和Elle开一个大玩笑,真不愧是他,你想。
你没有杀Elle,但你让她仅剩的漂亮眼珠子在你脚下变成了肉浆。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Bill的“父亲”告诉了你Bill的下落。
“因为,是他要我告诉你的。
”“什么?
”你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曾经害怕,如果Bill真要躲起来,可能自己一辈子都找不到他,但是,现在……“因为,只有告诉你他的下落,他才可以和你重逢。
”一眼望不到头的公路,敞篷轿车,金发女郎,副架位上立着一把日本武士刀。
你知道,你就要和Bill见面了,相隔的日子你记得很清楚,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因为你现在感觉并不是去复仇,而是去见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个自己曾多么爱的男人。
“砰”。
最后一声枪响。
你心肝情愿倒下。
在你女儿的枪下。
即使她的手中只是一个塑料小水枪。
你的女儿未死,Bill将她扶养长大,等着你来领走。
你们果然谈了许多,谈到了那个婚礼。
那个除了死神,不属于任何人的婚礼。
“我承认,我是反应过激了。
”Bill还是那么的优雅,依旧给人感觉是品位与地位的代表。
“当你伤了一个职业杀手的心,你应该料到会有什么后果。
”Bill无法接受你的不辞而别,你的另嫁他人——一个破烂音像铺里的小伙子。
尤其是你还要和这个龌龊的家伙一起抚养你们的孩子。
刀,出鞘。
快得似乎连影子都不曾留下。
抵挡不住的锋利,在你鼻尖掠过,你可以感受到它上面的寒意。
高手过招,千钧一发,一招制敌。
再锋利的刀,也捅不透包裹的刀鞘;再凶猛的恨意,也刺不穿包裹的爱情;再强壮的男人,也冲不破女人的包裹。
你收了他的刀,在他身上拍下了白眉教你的“五步穿心掌”,拍碎了你和Bill之间最后的秘密。
“你可以走了。
”Bill起身道别,五步,倒地。
你哭了,不是喜极而泣,是因为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一个自己曾经多么深爱的男人。
What is love?Kill is love http://lifein220.blogcn.com
本文已于2018年9月29日发表于桃桃淘电影公众号(ttfilm),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
=========================================================================== 十五年前的今天,《杀死比尔》第一部首映。
标题没说全,我想说的是,这是复仇片里最好的爱情片,爱情片里最好的B级片。
各位有异议的就加个“之一”吧。
影片的大多数亚洲场景都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完成的,其中包括了大量日本内景戏。
所以在字幕里看见韩三平的名字也不必惊讶。
《杀死比尔》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复仇新娘的故事。
简单的情节、极致的暴力、满屏的血浆……乍一看这片和其他B级片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杀死比尔》系列却得到了大批拥趸,成为新千年之后最具魅力的电影之一。
在《杀死比尔》之前,昆汀已经用《落水狗》和《低俗小说》彰显了自己打乱时间线的叙事能力,用《真实罗曼史》和《杀出个黎明》确立了自己狂轰滥炸的暴力美学。
《杀死比尔》的诞生宣告昆汀把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而它的起源只是昆汀和他当时的缪斯乌玛-瑟曼在拍摄《低俗小说》期间的一次谈话。
昆汀说想拍一部70年代风格的功夫片,乌玛想出了那个著名的片头即血泊中的新娘。
随后昆汀把剧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30岁的乌玛。
有人说,看昆汀的电影不需要动脑子,只要放松下来跟着主角一起砍瓜切菜就行。
但是昆汀并非一心迷恋血浆。
他能放肆也能收敛,拍得了满地断肢,也懂得让重重一击化为一丝雪白血红。
尤其最后的决战没有浓墨重彩,最后一片白茫茫大雪真干净。
你看这构图
这色彩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经典画面。
昆汀窥探到了人性中渴望暴力的阴暗面,但他一方面肆意表现暴力,一方面又用动画和古怪的幽默感平衡了极端的残酷。
比如石井一莲的黑暗童年是用动画形式讲述的。
比如惨案现场,貌似死去多时的新娘忽然啐了警官一脸唾沫。
比如那辆颜色和名字都无力吐槽的卡车
还有即将大开杀戒之时鞋底露出的F Word
这种对血腥刻意的夸张和满不在乎的态度仿佛在提醒观众:这不过是一场游戏,所以如果你喜欢也不必有罪恶感,尽情享受吧。
顺便借女主的手教育了一下未成年人不要混黑道,否则会被小姐姐用武士刀揍屁股,而她刚刚砍了一整个黑帮。
还有一种平衡,在今天看来有些套路,就是让角色亦正亦邪。
昆汀从未塑造过完全正面的角色,甚至他的故事里大多以反派为主角。
这似乎是一条人物塑造的定律,正面人物很难出彩,而单纯邪恶的人物又容易让人反感,所以电影中的反派常常被赋予了悲情家庭背景、高智商、艺术品味等等美好的品质。
这一切都浓缩在石井一莲面对生死一战时一个优雅的屈膝礼。
不过昆汀还是那个顽童,难得的正经一刻之后,他给石井安排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死法。
说完剧情再说两句配乐。
昆汀说这部片子里的所有音乐都是其它电影的,来自于他收集的电影原声带。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开场那首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歌词和这个故事无比契合。
还有雪地花园那场对决时的曲子,想不到弗拉明戈舞曲配武士刀决斗竟然毫无违和感。
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昆汀在第一部里刻意抹去了主角的身份,女主的名字唯一一次出现被做了消音处理,而男主只露出了把玩武士刀的手。
一场恶斗之后,女主划去名单上又一个名字。
此时苍凉的笛声响起,仿佛回到当年篝火旁,她是听故事的女孩,他是一会儿吹笛子一会儿讲故事的男孩。
The Lonely Shepherd那时他们不需要名字,不需要身份。
那支笛子第二次吹响是在婚礼的教堂门外,笛声停下,屠杀开始。
最好别看任何影评,确定自己不晕血,找两张乌玛瑟曼的照片看看,能接受,好了,可以开始看了。
你得看她两个钟头呢,搞不好还是四个钟头。
剧情非常简单,虽然用了各种悬念各种插叙倒叙的手法还是很简单,但是如果一开头就什么都知道也少了很多趣味。
拍摄手法非常美,明知道他在装B,在摆拍,在为了美而砍人,但是还是非常惊喜。
所以看之前还是别看影评的好。
新娘的白纱上沾满黑色的血,黑白的画面中只有一个男声在徐徐讲话,新娘说“BILL, IT'S YOUR BABY",还没说完,BANG的一声枪声。
然后就响起了美丽的歌曲,歌词和情景再贴合不过,小时候男孩假装用枪打中女孩,女孩假装中枪倒地;长大了之后女孩为男孩哭泣,男孩用枪打中女孩,女孩真的被打中: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太美了,相爱相杀本来就很性感,情境和音乐配合得太美妙了,立刻吸引了我,昆汀又来了,又来他的开头总是在结尾之后,又来了他的所谓圆形叙事,恋足癖和武士刀控又来了,长手长脚,美丽的乌玛瑟曼又来了,杀人和被杀者的默契又来了,昆汀的世界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极度邪恶、极度冷酷又极度美丽,极度帅气。
没什么多说的,如果你爱昆汀的世界,你看到了天堂。
动画、中国港产片、日本黑帮片、日本冷血美少女、极道女大佬、独眼护士、房车牛仔、温柔冷酷怪叔叔、黑妞,连熟悉的TVB武功高手(白眉)都出现了,对我来说,是所有萌物纷纷出场!
为了贯彻美感,LUCY LIU非得穿一身白衣在雪地决斗,非得小碎步跃上桌子砍掉别人脑袋;美少女GOGO非得老穿着校服,非得在小刀上挂满小饰品,非得使用怪里怪气的流星锤;加州山蛇非得装扮成护士,伴随着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哨声进行一次失败的任务。
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在昆汀的手里,美妙得不能再美妙了,仿佛亚文化文字衫上了T台。
真想写信给昆汀,详尽地告诉他我在杀死比尔3想看到什么,我想看到实打实的日本武士切腹,假扮超级英雄的人物,想看到留着及肩金发的王子死在女主角刀下……真是羡慕死昆汀了。
但是昆汀除了有鬼才还是有人性的,他微妙地将比尔和新娘之间扭曲的爱给阐述出来了,一直都是有爱的,只是爱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表现,同学们可别怀疑。
然后看完了,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看昆汀的电影别在那唧唧歪歪”美国那么乱吗?
“”哎唷都不是好人“”杀了好多人啊“诸如此类的,被刻成雕像的死人不算死人,别拿电影当社会新闻。
顺带一提,那时候的栗山千明真美,美爆了,鲜鲜嫩嫩水灵灵的;当然苏菲也美,她失去手臂在地上扭动的镜头有点儿微妙,昆汀不是猎奇过吧;LUCY LIU也美,穿和服一副中西合璧的大气样子。
乌玛瑟曼当初在低俗小说也是水灵灵,在杀死比尔里有点儿太中性了,不过还是很美。
一部好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必定是要能够捕获人心,并给人以深刻触动的感觉。
它会停留在你的脑海里,和画面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会让你有看完就忘的感觉。
台词其实就是一些词语,然而独特的排列方法将它们组成了清晰的句子。
然后在电影构成的独特环境下,每个句子又拥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是这种气息让我们记住这些句子,进而记住了这部电影。
借鉴网络,不妥私信删
我自己有双DVD-9的套装,而且看过不下十遍了,我想这和我生于七十年代也有些关系,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武打电影就如同《霹雳情》一般,在现在看来夸张的跟斗,刺耳的噼啪声;如同李小龙电影,仇人见面时的警报声,从全身镜到眼部特写的大推镜,这一切的一切在Kill Bill中都被用得淋漓尽致,更有趣的是一人多角这个粗制滥造的毛病也被昆汀悉数还原。
念旧的影迷不如拿着早期港产武打片的蓝本对照来看,这样的片子更多的乐趣在于对比,在于“找大同”,至于这一类型的电影,我更愿意称它为“寻仇片”。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初中,当时倒是没有被到处乱飞的残肢断臂或是瓢泼似的血吓到,但是说实话,当时觉得里面的武打动作太尼玛假了,一直没停的笑到抽筋。
不过中间那一段动画确实把我震撼到了,至今记忆尤深但是鉴于里面的人打架太过白痴脑残,当时对其评价不高。
今天从新又看了一遍,突然发现,这电影尼玛是个奇葩啊!!
虽然依旧认为打架很弱,但是看到日本刀两眼瞬间发直。
(没办法,我是冷兵器控,对日本刀没抵抗力,尤其是服部半藏家里那一段,口水都要留出来了顺便八卦一句,御莲的那把刀好漂亮啊!!!
)当初给这电影评价是“很无聊的脑残混战”,现在的评价是“一群不会打架的人表演出来的唯美音乐剧,产物是一堆尸体的残肢断臂”所以说年龄不同,认知差距也很大啊!
很多人说kill bill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作,但是说实话我更欣赏sin city,相比较来说,kill bill这种为了流血而流血,为了暴力而暴力的情节,我反而觉得有点做作,尤其是里面的残肢断臂到处乱飞,从头飞到尾啊。
其实偶尔的血腥还是可以称得上美的,比如最后两位美女在雪地里对决的那一段,虽然血腥,但是华丽丽的美到爆表啊!
但是之前一堆人打来打去那一段,我真是不敢恭维。
明显的一群弱智脑残好不好,打架姿势都不专业,这样也算是东京黑帮的精英队伍?
而且那一堆死人的场景真的说没上有啥美感。
(倒是中间有个人被打屁股那段,哈哈,确实很好笑,黑色幽默有木有!
女主那一段帅到爆啊)其实这电影最出彩的并不是他的暴力美学或是武打动作,而是里面的配乐(个人认为)。
越是残酷的情景,越是有悠扬的音乐作陪,导演乃是故意的吧。
中间讲述御莲童年的那一段动画,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亲眼目睹双亲被残忍杀害,仅仅还是9岁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仇恨,并最终在两年后复仇成功。
两年前,这个孩子的眼神还是清澈透明天真无知的,面对残酷的死亡表现出的是恐惧和痛苦,但是两年之后,同一个人,亲手杀死仇人时眼神中流露出深邃的冷酷,并且能够冷静的杀掉冲进来的打手。
谁能够想象,仅仅是两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对家人被杀手足无措的小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她躲在床底下,看着血慢慢浸透床垫,一滴一滴的滴到脸上,悠扬的音乐响起,房间被大火包围,这场景尼玛简直太绝了!!!
导演就是个天才!!!
这音乐太能烘托气氛了有木有!
还有一开始那个独眼的美女护士(不好意思忘了她名字了),一边吹口哨一边走,美的我想往墙上撞啊!
除了配乐,其实电影的剪辑和故事的叙述手法都很有意思,艺术感很强。
其实这片子我很想放到文艺片的范畴里面去,毕竟情节没啥意思,就是一女杀手侥幸没死四年之后的复仇故事,俗烂的故事,但是很明显的导演想要把这个故事尽量说的传奇而又唯美,因此便掺杂了很多很多美到肝颤的音乐。
总体来说,这电影很有个性,我喜欢
点开,好似很早前的片子,邵氏影业还是从右往左念。
黑白的新娘,让鲜血和暴力变得不那么刺眼。
缓缓唱来的歌真好听,悠悠的忧伤。
复仇不用枪,所以这是正宗的动作片。
俩女人也是母亲,你死我活忽然变成朋友,这么伪装,结局如果惨烈要如何继续。
她们的谈判,让人想起我国的武侠世界找个地方决斗,喂,这是……哎呦,吓人一跳的响!
反正是死,前面话那么多是怎样?
现代武侠剧,现代捕快呢死哪儿去了?
想知道那么多墨镜是拿来炫富的吗?
哇,西部牛仔片啊!
四年后还穿同款鞋,是有多爱。。。。
明明是杀人,还用这么欢快的口哨,导演变态。
看他们凌虐,却又说不搞暗搓搓的杀人,真是奇怪的画风。
高清蚊子吸血,有暗喻吗。
我猜这是个组织。
存粹找虐的片,暴力的,没看的还是别看了还有动画乱入,这是什么鬼啊!!
这是部很血腥的片,再次警告,没抵抗力或者少儿勿入!
杀人是用欢快的曲风绝对会混淆人生观。
醉生梦死,歪七扭八的书法,就像这大杂烩一样的杀死比尔。
日本武士刀,除害?
呵呵厉害的是刀,不是人,这是部卖刀片吧,还有那可笑的乱入广s群殴,假模假样的黑白化,掩盖不了屠戮杀死一条蛇这么阵仗杀死比尔要这么拍胖胖的飞机在血红中摇摆,我赶脚,那是玩具飞机,你看呢?
什么意思?
就这么玩了?
女儿?
拍完啊,比尔都还没死,弄什么玄虚。。
所以,这是部超级血腥的广告片卖刀。
《杀死比尔》。
9分。
昆汀·塔伦蒂洛大爷导演作品。
昆汀大爷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影视天才,他如此傲娇、随性的编写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乌玛·瑟曼饰演的新娘在新婚礼上被组织屠杀,老大叫“BILL”。
幸运的是乌玛四年后苏醒了过来。
于是开启了复仇之路。
这部电影几乎是昆汀才华的集大成,东方美学、西方生存法则、暴力、中国功夫、日本武士道、动漫,无所不用其极。
但恰到好处。
最令人难忘的是片中的服部半藏武士刀,它如此具有仪式感,而让人过目不忘。
乌玛·瑟曼同时也是本片编剧。
随着不经意的挥刀,飞溅的番茄酱有国产烂剧风范,1 V N 有三国无双的范;不知为何,每个演员的演技都看不出来;打斗的动作假,和大姐头拼刀也很假,看得出导演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砍掉得脑袋里面有脑仁而且不应该流太多血,因为脑子里没多少血管,他在乎砍掉得胳膊得喷泉,毕竟肱动脉离心脏很近,若能随心脏跳动而喷的时远时近岂不更好?
我想昆汀代表了人类中的一部分暴力美学爱好者,并且以自己才华为这一群落奉上了解馋的佳作(大概是,反正看评论的内容是),这提醒了我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总之,我不喜欢这片子,我的暴力冲动拿它发泄不了,逻辑却憋尿了。
1。
什么是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艺术词典》这么说的话,电影里至少得包括A 内容和主题--毕竟咱要“再现和反映生活”B 声音和画面--毕竟咱得靠它们来讲故事C 导演和演员及摄像啊,剪辑啊,灯光啊--没有人,靠人工智能它还是完成不了电影的。
毕竟咱现在没说动画片。
2。
关于KB的内容+主题这个论点貌似是要跟编剧过不去。
昆汀大师,您现在是以编剧的身份被我这个P民批驳。
KB的梗概:一个不知名的女人婚礼上被一伙人杀光了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幸存之后昏迷4年,开始报仇,列了个5人黑名单。
目前杀了俩。
原谅我也用同样的方式描述一下《功夫之王》的故事梗概:一个小P孩老被人欺负,结果他碰到了个上古神器就穿越了。
然后就和大家一起去救齐天大圣,来打败战神,拯救苍天。
——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看到一外国小孩不熟练的舞刀弄棒浑身都不爽,当时把《功》当成阶级敌人一般仇恨着,觉得是玷污了我们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如果是某岛国人看到KB……不知道会不会以传说中的武士道精神被玷污来抗议。
如果这样,在此说一句,谢谢。
为了对比,我从“豆瓣电影”tag“暴力”中,以评分排序的倒数第二页中,选择了一部《终极囚禁》观看,故事梗概如下:一群天天在学校受欺负的高中生决定报复,于是在他们开party的时候,把风云人物们都搞昏,再开始杀。
童鞋们啊,你们不爱校园暴力片,不爱西游记改编片,就那么爱这个孕妇复仇故事?
所以,昆导走的不是剧情流。
3。
关于KB的声音+画面人家昆导都说了,这个剧是向自己酷爱的类型片致以敬意,其中包括意大利西部片、中国功夫片、日本武士电影和动画片。
所以我们看到了——A 西部片。
警长那范儿,婚礼外那景色,台词那笑点……B 中国功夫片。
昆导向李小龙致敬了,人是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功夫片的死忠fan。
李小龙那身黄色,Crazy 88的“面具装”据说是和青蜂侠的造型颇有渊源的。
C 日本武士电影。
这个太明显了。
刘童鞋一身白衣的在一片雪白中战死鸟,纯白色中一抹红。
这太符合岛国电影的形象。
(想当年咱小时候看《紫日》的时候里面有个岛国loli。。
想当年咱视听语言课上昏昏沉沉的看《罗生门》的时候。。
题外话,收住。
)D 动画片。
嗯。
很长一段。
所以,这是致敬片儿。
而且,人家把这些都揉一起了,而且,不是特奇怪。
(咱就不提那明明穿着短袖去的,可是突然下雪时怎么回事这件事了昂。
咱也不提明明是21世纪怎么可以带刀上飞机这件事了昂。
咱就不提那飞机高端到乘客座位旁边专门有“刀座”了昂。
影片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的嘛。
)所以,这揉的不错,体现的不错,所以这个”杂种“很强盛,赢得了豆瓣童鞋们一片美誉,拿到了7.9的高分。
当然不会只有一个理由。
——传说中的”暴力美学“我看到影评里说到暴力美学的童鞋基本上就是剧透,然后感叹“好美”,ending...(无所指。
)只听过美学,没听说过暴力美学,遂百度之。
在此给和我一样不懂的TX普及一下:“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
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
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
很显然,昆汀大师渲染的很刺激,“特效师Christopher Allen Nelson说制作2部《杀死比尔》电影一共用掉了450加仑假的血。
”合着是1703.435301L。
农夫山泉600ml/瓶,等于用了快2840瓶。
所以我信了。
我信了传说中的暴力美学,就是类似”扬起一把纸屑,在悠扬的琵琶声中,往自己头部开一枪,慢镜头倒下……“这种。
所以,该片中……唔,突然发现暴力美学无处不在。。
大概我们在中国见得暴力美学事件太多,这原因当然是因为吴宇森创造了它,也因为暴力的东西你不美一点广电总局不让你过啊原谅我冷血的对该美学没什么感觉。
对那喷洒的大量假血,除了感觉很假,就是感觉很假。
在第一次喷出的时候,我还HLL的笑了。
囧。
话说一般人流血2000CC就休克。
我们顽强的sofie,在那么一大滩之后,还活下来,活到了最后还见到了boss跟他聊天……她果然不是一个人!!!!
4。
关于KB的演员们导演我就不讲了。
这镜头操控的能力,昆汀大师一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演员……硬伤。
我知道我不能苛求什么,群架的戏还能怎样。
但,亲爱的袁和平老师,您是大师级别的武术指导,您训了他们三个月,传说中还很严苛,但训成这个样子……所以,果断认为:演员资质太差。
想来也是,在中国连续剧里,找几个会武术的替身,大场面的时候找群众演员貌似也是小case..记得有一镜头是一黑衣哥们从楼下不知道咋的飞上来,感觉都能看到威亚……那哥们还很淡定的上去以后摆了个pose,再被干掉了。
当时,一不小心,又笑场了= =5。
补充1。
这部片子不会影响昆汀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
不论怎样,当年的低俗小说给我的震撼至今还有余温。
2。
所谓的暴力美学,在西方崇尚感官刺激,而东方则玩神秘和诗意,这部KB算是东西结合的产物。
可惜,我倒是觉得,刺激得嘛,太假;神秘的嘛,太装,貌似结合,实则符合了之前”杂糅“的追求。
昆汀TX,你玩得很HAPPY啊3。
写这个评是因为看到有人在给2星或3星的影评后面写类似于”推荐看看蓝猫淘气三千问“(我对事不对人)的话,觉得很好笑。
如果见解不一致,就拿出证据摆出来,或者写出理由让别人信服你。
所以看我这个的小盆友们,请不要太惜字如金,尤其是拍砖的。
同样的,如果你说你爱的就是这种感官刺激的暴力美,因为爱到骨子里,所以给5星。
那当然无可厚非。
只是,难以置信这么多人都……都……其实我还是在不爽为什么这部片子会分数这么高,哎4。
果然还是要现实的提到打分的问题。
1颗星 给本片配乐。
谁让人昆大师是音乐爱好者。
1颗星 给昆导又一次玩了大家,用5500万就赚到大票房和高分掌声鼓励。
说实话,这部电影名气很大。以至于看完后的失望情绪也越加强烈,总之没有体验到那种酣畅的暴力及其美学。
大杂烩第一人,没有之一。
cult片,无爱。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cold.
再看觉得真是昆汀最好看的电影啊!刘玉玲发疯时真带劲哈哈!
感觉外国人(指欧美那帮)并不理解亚洲的文化,只是一种单纯的向往。。。主题歌很好听的
垃圾!暴力美学?黑色幽默?还是人云亦云?多得数不清的漏洞和矛盾、弱智般的打斗、滑稽的喷血特效、肤浅老套的故事设定、日式无厘头与美式超级英雄互相拖后腿……这放到中国,妥妥的中外合资圈钱大烂片,甭提啥拍摄水平高、美学……再美的“鲜花”插在牛粪一样的剧情上也是垃圾,(何况,有啥“鲜花”可言?)
原本以为会不错,事实证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配乐都不错,但基本都是听过的。。。剧情则太Shit。。。演员也很搞笑。
上映20年后看的,"Quarantino"电影里最好看的也就是脚了。然后唯一的乐趣就是猜哪个无脸男是高桥一生
老早的片子,现在才看.这片子明显是昆汀为了满足自己对东方文化的痴迷而拍,想象一下,让宁浩拍一部美国西部牛仔片,再让老美看是啥效果?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蹩脚....
再看的时候觉得不怎么好看了
音乐很赞?至少给我共鸣不大,我宁愿希望我是十年前看这片
可能就是所谓的实力教做人之如何把零剧情拍得全程无尿点吧,又或者是论如何正确玩混搭,感谢「留下手脚」那段抽掉了所有颜色,否则绝对要看吐;印象最深的:1、一招一式间可见邵氏70、80年代的风格;2、穿和服握长刀的刘玉玲太太太太美了。不过,这种不把故事一口气讲完的复仇根本就是耍流氓,以及虽然知道不该较真,但真的控制不住大脑不断闪过为什么刀可以上飞机。
感觉昆汀很放松,把复仇讲得好像一场徘徊的舞。第一人称主线加旁白果然很好用,可以超级简洁地讲复杂多线。很多漫画的夸张表现手法和肆意闪回的记忆。打斗场面颇多有趣的分镜手法,不过更多的是血喷泉。歌舞厅里大量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费思量,但实际意义不大。乌玛瑟曼脚步太虚浮,各种不稳,让人出戏。
昆汀不再像拍摄《低俗小说》时那样削弱暴力,这次他玩得更开,视“复仇”为唯一的关键词,让血浆喷射在银幕的每一处。过于严肃地谈论《杀死比尔》没什么意义,它带来的是纯粹的视听体验。
除了最后拍日本小孩屁股和中间动画之外,真没觉得这篇有那么高评价
从未觉得这片在暴力美学方面有任何过人之处 更算不上昆汀的优秀作品 只是导演本人的邵氏古装片+旧派香港武侠片情结的集中投射 逻辑完全不用说 动作设计超级中二 四处飙溅的血浆和浮夸的惨叫更是二得不行 但配乐真是太尼玛有意思了 时隔多年还是觉得有意思
电影并不一定要有内涵 残肢断臂血肉横飞的也能叫艺术
真过瘾啊。各种极致的风格化视听冲击,黑色幽默、西部片、日本风格的欧式动画、剪影、黑白(可能为了电影分级)、日本动漫真人版…日本风虽未必正宗,但霸气十足,不需要什么价值观,昆汀一直拍的是“纯粹的电影”。他也是不断推迟高潮来揪住人心的一把好手,可惜高潮蓄得太满,我都预感到Boss会太弱
当年很火的时候还处于很抗拒cult片的时期,所以当时完全不想看。今天看了,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吧,挺二的。
昆汀先生把他从第一部电影就开始用的手法维持了这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