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家族》改编自韩国作家千明官的同名小说,该作专注描绘人生在不同阶段的质感,以及对亲情的感悟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平均年龄超过40岁,遂得名《高龄化家族》,一方面昭示了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老龄化问题,更别有深意地从新锐的角度阐述了成长的话题。
这是社会进入老龄化的一种展现,老龄问题不光是老年人的问题,还有大龄青年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在韩国出现,现在中国也初露倪端。
影片中三兄妹蜗居在母亲家过着凌乱的生活,在各自觉得怀才不遇的同时又对亲人相互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怀疑到了母亲的头上,让人觉得这几个作儿女的真是差劲,就活该这样悲惨。
但是伟大的母亲就像大地一样,包容着一切的好与坏,用温暖的母爱照顾着几个大龄儿女,坚韧地持续着,哪怕孩子怀疑自己谩骂自己也还是那样安稳不动。
这部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我没有感觉这里面喜在何处,反而觉得有些心酸,这部影片除了表达社会问题外,唯一歌颂的就是母亲的伟大,当然在母亲爱的感染下,导演放弃尊严开始接拍皇片,叔叔也为了侄女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亲人间的感情渐渐明晰,点明只要亲情在,大龄就不是问题。
这样一个另类的家庭,处处显现着它的另类,处处显现着它的不平衡。
首先,如题目所示年龄不平衡,早已到了独立的年纪,可兄妹三人却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以重新和老母一起生活;其次,身份与性格的不平衡,作为长子却没能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反而成为貌似最无能的一个。
作为学历最高的二儿子却并没取得成功光宗耀祖,反而一败涂地。
作为小女儿本应成为全家人的贴心小棉袄却因婚姻的失败而脾气暴躁;再者,男女地位不平衡,传统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完全颠倒,两个大儿子无所事事,白吃白喝,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则依靠开店的小女儿和卖化妆品的老母;最后,年龄与行为不平衡,这样一个高龄化的家族,其家庭成员却行为简单幼稚,反而被年纪最小的侄女嘲笑。
如此这般不平衡的家庭关系,每天充斥着问题、打闹、争吵和危机,也就不足为奇了,可神奇的是在外人看来这样不幸的家庭,表面的混乱不堪之下却饱含着浓浓的关爱,不仅温暖了高龄化家族的家庭成员,也打动了观影人的心。
整部影片贯穿的几个画面可以用两个字来简练概括:一是打,二是吃。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满意,一见面就难免一番唇枪舌战甚至拳打脚踢,可只要其中任何一人在外面受到欺负,或者整个家庭出现了危机,其他家庭成员便二话不说,挺身而出,这样有点先抑后扬的对比表现反而倒突出了家庭成员间的团结以及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每天能把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也只有老母精心准备的晚餐了,虽然一起吃饭的过程难免暗流涌动,但反而却凸显了一家人吃一锅饭这样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正因如此,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老母在吵吵闹闹的几个孩子中间感受到了背后的温情,成了最开心的一位,而观影人也渐渐体味出了老母幸福心情的原因,感受到了另类家庭成员间彼此另类的关爱。
几个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处于低谷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新回归到由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家庭中,这本身的故事大框架就肯定了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而这个另类的家庭准确的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血缘纽带,是母亲的宽容乐观与坚持支撑着所有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这也侧面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最终,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隐藏的几位家庭成员间含蓄的亲情也渐渐的由隐而显,在笑中带泪的观影效果中故事接近了尾声。
故事最后,几位家庭成员在历经动荡后重新走出了生活的低谷,回归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中,虽然貌似家庭解散了,但其实观影的各位心里都明白,家并没散,因为家庭成员中互相的亲情和关爱还在,这个另类的家庭表散实聚。
虽然最后通过二儿子的独白,导演貌似想讲点什么关于生活的大道理,但恐怕这些大道理被大部分的观影人都自动忽略了,毕竟,直觉的感性体验相较于深入的逻辑思考更加简单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人类共通的情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戳中泪点的,观众们早已沉浸在对浓浓亲情的感动中了,故事最后留给观影人的还是希望与温暖。
连续几天的上映会,让脑子来不及喘气。
《高龄化家族》是韩国的一部有名的小说,自认为是读过的韩国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一部。
所以对电影也有了一定的期待。
平均年龄的在47岁的一家大龄的家人,大哥以前是村前村尾的小混混,没结婚跟年过60的母亲一起生活,老二是家里的唯一的大学生,本来指望有点出息,但却当了最不赚钱的所谓的导演,却因一部片子而导致落魄。
老婆的出轨,导致老二也无家可归,本想一死了之,却禁不住母亲的一碗鸡肉粥而回到母亲的家中。
最小的老三是离婚百次也无所谓的一个高中生的妈妈,在被丈夫打了以后。
呆着女儿回到母亲的家中。
一家人又重新回到家中,母亲靠着卖化妆品来养活着一家老小。
但是母亲却是打心里高兴的,因为一家人有聚到了一起。
又可以听到3个儿女的互相的吵闹,谩骂的声音,有可以闻到一家人一起生活的味道。
高龄化的家族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年纪大了就懂事,就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照顾。
这一家被整个小区认为是异类,没有所谓的素质。
没有所谓的出人头地,没人所谓的家庭和睦,但我们可以从那吵闹,谩骂中看到真正家人的那种温暖,那种只有家人才能给的安全感,那种让人可以拿生命去捍卫的家情。
只有血脉相连才算是家人的想法,在这部电影里你是看不到的。
在最后的全家动手高潮的场景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原来这兄妹3个都是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但在最后的让你流泪的煽情部分你打心底能感觉到,就像片中的妈妈说的那样,在一个屋子里住,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是一家人。
《高龄化家族》你会看到一个异类的家。
但在这个家里你能闻到真正家人的味道。
这部电影的剧情,如果让中国导演拍,一准得拍成苦逼似海的文艺片。
大哥监狱出来,到处瞎混,老二是全家牺牲自己供出来的唯一大学生,结果不幸入了电影圈,还是个艺术片导演,连老婆也跟健身教练上了床,可想而知又丧又苦。
老三已经离婚三次,带着15岁的女儿奔回娘家。
只有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妈,在超市打工养活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买肉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文艺标配,看这种故事你要不悟出点惊天动地的另类人生哲理,都对不住他们家的贫穷。
但是韩国宋海成导演竟然把它拍成了喜剧,从监狱出来的老大,没事时候就跟着韩国大妈团在公园门口跳广场舞。
看上去一本正经的艺术家老二装文艺追姑娘也只会弹一下《爱的罗曼史》。
老三终日仇视家里所有人,她闺女则连她一起也仇视。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沉迷于互相讥讽,最后甚至拳脚相向。
吵吵闹闹的生活中,每个人开始遇到各自人生的最低谷,老三的女儿因为讨厌家人离家出走误入黑帮,妈妈也在三人面前揭露了三人并非亲生兄妹的事实,随后是大哥被黑道控制,老二替老大受死…各种大风大浪扑面而来,嘴上不依不饶的家人们,却都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拯救亲人。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文/宋小卡)感谢豆瓣网友熊麻子老师指正文中错误!!
其实看着片子最初的动力当然是冲着它力压了美娜的票房,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确实算是旗鼓相当的作品啦,虽然美娜在悬念感上确实逊了点,但是我觉得票房不是输在这里,说白了,韩国电影,果然还是离不开——屁,性and暴力这片子节奏不错,氛围也算轻松欢快的,很多地方看的很欢乐,算是有笑有纠结的片子,但是没有冲破泪点啦,美娜其实煽情的地方我也觉得有点俗套,但是有被戳中泪点片子结构也没有什么突破,最后ENDING总结中心思想......:人生就是——苟活?!
顿生哀伤感...以至于我觉得我不会再看第二遍 T T另外不会看第二遍的原因是——看到那位吃着膨化食品看漫画边笑边挠屁股的大哥完全好像看到了自己,让我更加对三十岁前嫁人感到绝望 本来纠结我是应该为这种共鸣加一颗星吗?
最后决定这种让我心情失落的必须减一颗星补偿精神损失= =PS:我总觉得二哥好帅,长相有点李善均类型PSS:孔孝真的复古衣服不错啊,身材真特么好,不过这片子里有点拍丑了PSSS:这女儿演员找的也太准了吧,乍一眼真以为是孔孝真生的PSSSS:为什么我看到这个妈妈竟然想到某人。。。
发亮的眼神和那个声音。。。
于是会想等那么老的时候还会演戏吗?
也会演妈妈吗?
...所谓童颜称号真是负担
大哥汉墓累犯前科,坐过牢,混过黑社会,出狱一直在家。
二哥仁墓大学毕业,拍电影失败赔钱,妻子又外遇,对生活绝望的他本想一死了之,结果被母亲的电话拯救。
三妹美艳遭丈夫殴打,二度离婚,带着15岁的女儿回到娘家。
这三兄妹简直是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悲剧典型,各种对生活的无奈,绝望。
如果现实有相似遭遇的人应该看到这里很感同身受了吧!
但是之后家里发生的种种遭遇:一家人吃烧烤吵架之后还能并肩作战,汉墓偷外甥女内裤猥琐,看到妹妹与她男朋友车震发生的误会,敏静厌倦了这种生活离家出走,结果最无所事事的大舅为了找回她甘愿重回社团被老大的黑锅,仁墓宁愿代替哥哥去死而没有怨言等等.....其实这些剧情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尽管生活有各种不如意,但是当你回到家面对你的家人,还是能感到家人的温暖。
这部片子我想最适合观看的应该是那些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提醒你尽管活着很难,但是你的背后还有你的家人在支持你。
加油!
演员们的自然流露演技加上新鲜有趣的剧情,是该片的亮点。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看完这部真的很容易联想到《小偷家族》,相对落魄的人聚在一起,抵挡世俗的偏见和风风雨雨。
从一开始兄弟扭打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片子还是主打温情。
家里面虽然三个孩子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
老大看上去混不吝,但其实最重情义;老二多读几年书,最后也不得不为几斗米拍皇皇;妹妹相貌姣好,但总是遇人不淑,也不知道下一段婚姻会怎样……这里面的小人物的种种不易,还是非常写实的,命运把他们凑在一个桌上吃饭,也许是留给大家唯一的温情。
家,就是那个一起吃饭、一起吵架、但任何人都不可以我们指指点点。
妈妈看似什么都不说不管,但她就是这家里的定海神针,她知道每个孩子每顿饭吃好了,就没事儿。
像小偷家族里的妈妈,也是被社会嫌弃的边缘人,但却有一群人,为了逃离血缘关系的家庭,而选择跟随她。
所以社会层面上,大家可能以为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才算是好妈妈的标准,但往往有些书香门第、富裕家庭的孩子正在进行着心理咨询。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就是,妈妈是命中注定安排好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妈妈也都差不太多,可能有些妈控制欲强、有些妈啥也不管、如果能遇到温柔且坚定的妈,这个比中彩票都难。
哎,我甚至好羡慕剧中的孩子,他们至少还有这样的妈妈包容着她,天天烤肉给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啃老。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病了,真的需要这样的妈妈来疗伤,而不是雪上加霜。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里就遭受着来自父母方的血脉压制,在社会层面上也一样被挤压,真的太多了。
所以如果天真的没脑子的说一句,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机缘,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庭吗,我当然不是让你带着原生家庭的缺憾去找人结婚,因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糟糕,而是重新选择爸妈在组装一个家呢……
剧情简介年逾四十仍一事无成的电影导演仁模(朴海日饰)居无定所,在准备自杀了事的时候,接到了母亲(尹汝贞饰)的电话,回到家中和母亲一起生活。
家中还有一个从监狱回来的哥哥(尹宰文饰),和已结过三次婚的妹妹美妍(孔孝珍饰),带着十五岁的女儿(陈智熙饰)。
三兄妹秉性各异,人生阅历不尽相同,一起挤在同一个屋檐下过着粗糙凌乱的生活。
这是一部讲述社会底层一家普通人家生活地亲情片。
前半部分都是常态下的琐事,一家人一起吃饭、郊游、争吵、打架,但当有外人触犯家人时,却都能挺身而出,一致对外,看了让人又好笑又好气。
高潮从侄女敏京离家出走开始,每个人的过去被层层剥开,每个人的责任感也由此被激发。
尽管后半部分剧情有点狗血,但更温情,更励志。
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从大哥韩模西装笔挺地坐在沙发上,煞有介事地对弟弟说“我要走了”(实际是为找到侄女重入黑社会)开始,一直泪流满面到结尾……不得不说,韩国大叔太会演戏了!
片中, 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来说,都是社会的屌丝,在外人眼中他们是一个不幸的家庭。
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大儿子韩模入狱多次,50岁了没有工作没有成家,整天游手好闲,且与这家弟妹没有任何血缘;二儿子韩仁,读书最多,但导演梦屡屡受挫,老婆竟还搞起了外遇;小女儿任性急躁,离过两次婚,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儿。
当他们重新聚集到一个屋檐下时,矛盾不断,争吵打架不断,可是妈妈的一句“闹够了就吃饭吧”总能让他们都安静地回到饭桌边。
一所干净整洁的小房子,一桌有肉香的饭菜,允许孩子们随时回来遮风避雨,允许孩子们在这里肆意地打闹哭笑,就是这位可爱乐观的老妈给孩子们营造的家。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家吗?
家,不是一个用物质来衡量的地方。
在这里,无须伪装,无须隐忍,随意放松。
并且,做妈妈的总是为儿女着想,给儿女希望:电话喊二儿子回来喝鸡粥,让因失意准备自尽的儿子感到慰藉,找到寄托;女儿要第三次出嫁了,但她真心为女儿这次终于找到一个好老公而高兴;大儿子夜里打来诀别电话,她却让大儿子一定要作为家中长男回来出席妹妹的婚礼,给了大儿子莫大的尊重和活下去的动力。
她把自己比作墙缝了自然生长出的小花,孤独、倔强、不惧风雨、微笑绽放,但她也需要爱,需要呵护和欣赏。
妈妈在年轻时,也曾出轨,生下了小女儿美妍。
在丈夫眼中,她是一个“古板的坏女人”,可她一直辛勤地操持这个家,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家和孩子们。
这样一个屌丝之家,家人间的感情表面看起来是粗糙的,实质上确实团结的、紧密的。
郊游过后聚餐时,开始是兄妹间发生争执,而当旁边一桌人来挑衅时,大家又团结一致,把外人打得人仰马翻。
妈妈的表现开始让我不解,她对这一场面熟视无睹,一个人若有所思地喝闷酒,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她突然看看几个儿女笑出声来,“至少你们还很团结,这一点是好的!
” 看到这里,我不由敬佩这位母亲身上的正能量!
她的这句话不仅化解了一车家人间的不快,而且增进了家人间的感情。
在美妍的婚礼上,大哥迟到了,开始美妍嘟嘴生气,可拍合影时她却紧扣着大哥的手,把他拉到自己身旁,转而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一细节,导演太有心了,很自然也很符合人物性格的一段剧情,看得心中暖流荡漾。
影片最后,过尽千帆,很多事已无法改变,需要的是加倍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人生负责,需要思考和选择好自己未来的人生,同时需要与社会、与人和解,包括家人。
所以,美妍顺从老公一起开了服装店,女儿学起了热爱的舞蹈;韩模与爱慕许久的姑娘做了平凡夫妻,一同经营理发店;妈妈与爱人开始了新生活;韩仁也重拾导演梦。
韩仁,是贯穿全片的核心人物。
影片开始时,他家中墙上贴着励志语:“绝不做没用的人”,可见在他当时的人生中,是端着生活的,动不动就谈所谓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一副清高的架势,其实因为影片投拍失败而且不愿接低级剧本,生活穷困,老婆偷人,事业家庭都很失败。
可到影片最后,他在执导的正是一部三级片,与其说他向生活妥协了,不如说他开始接地气了,亲和了,这才是真实的。
所以他对女演员说,他想要拍出“真实感”,他依然没有丢掉自己的艺术底线,这更是可贵的。
生活中,他爽快地与相持三年多的妻子离了婚,还她人自由,也逐渐接受了新父亲。
这些改变,都来自于家人给予他的爱和力量,是他们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个人都应该过着被允许的生活”。
很多韩片之所以优秀,我觉得都是因为片中承载着编剧导演演员对生活的一份尊重,不时穿插了很多真实自然的生活细节,很能引起观影者的共鸣。
片中,韩仁做导演时说的话不多,只有一句“真实感”,或许这也是该片导演想要表达的自己最关键的执导理念吧。
明线是家人的分分合合,暗线是几个满是缺点、处于低谷的子女在母亲的庇护下重新认识彼此和亲情、回归自我、重拾生活勇气的蜕变。韩国家庭片总能用几句老妈的嘘寒问暖和慈悲护犊眼神、子女斗嘴争执、一顿简单的晚餐这些琐碎的情节编织成卑微普通却充满着感悟、大智慧的沉甸甸的生活 @2013-10-20 07:21:47
每天一部孔欧尼!〉〈
韩国的生活片,怎么说呢~
#高龄化家族#感性的讲,本人对此片基本无感。但对于平均年龄47的这个家庭来说,平添了一份同情。这是韩国片擅长的家庭片,总是在制造笑点的时候,让人忧从中来。影片平实的如同纪录片一般反应着韩国中下层小人物的生活,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折射,也许这样的异类的平实才是真正家的味道吧。6.5分
韩版《无耻家族》。总是窝里反笼里斗,但是一旦对外又马上团结一致。这才叫一家人啊!剧本工整,故事的三次冲突点都以三妹的生活为推进,第一次因为家暴离婚住在一起并教训妹夫,第二次因为外甥女离家出走,第三次因为结婚。节奏感很强,这么平常的家庭戏基本没有尿点,笑点和泪点都把握精准。
结尾有点违和
怎么看都不像"一家人"的一家人,经历了各自的低潮期,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走出低谷,进而愈发体会亲情的弥足珍贵。故事有意思,而小小亮点等待你的发现[眨眼]
从前看觉得好丧,就会想起shameless,但也从头到尾看完了。
在电影院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团糟,导演让几个奇怪的人组合成了一个所谓的“家族”,上演了一系列有趣、狗血的桥段,虽然挺俗套,不过,前半部分还不错。
叫"啃老族"才更贴切剧情一些 不着调的一家人 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还有个外孙女 不务正业的挤在一起 每天就是吵吵骂骂 当受到外部威胁时 他们会一致对外 不论是血缘还是情感 这就是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的真谛吧!但剧情过于扯淡牵强 表演的也有点点浮夸
一个异类家庭,一个边缘的社会阶层,但是让你闻到家的味道,轻松愉快,很搞笑中带着纠结,最后给了一个现实的总结:人生就是苟活。冲着朴海日看到,三星半。
又一部写给电影的家书,我以前写过男导演喜欢“写给电影的情书”,女导演喜欢“写给电影家书”,这位不是。韩国电影的剧本真的很抗打,电影的实现层面虽然不优秀但也精良,而且可见成本少。很适合翻拍但可能又不适合上映
果然是拍英雄本色拍的要治疗了
感动不足。
本以为是个喜剧,结果如此沉重……家人就是永远挺你的人,而我们却因为离得太近常常忽略了彼此。人生,起起伏伏,平平淡淡~总应该被尊重,努力地活着。
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哭一起笑,
看过
一家子草根,歪歪斜斜的中年儿女,粗俗怒骂扭打狗咬狗一嘴毛,在魔都的话立即可以拍案而起上老娘舅节目。韩国电影硬是反转出了温情,还越来越被感动,怎么在龌龊中齐心协力对外,怎么在困苦中寻开心。#穷出你的风采#(为了尹汝贞、孔孝真也值得一看)
“作为生灵,理所当然地拥有被其他生灵尊重的权力。寒酸也好,龌龊也好,只要过着被允许的生活就可以了。也许没有人明白,可那就是每个人被赋予的人生和历史。”
韩国电影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