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吟吟的粉丝所以最初关注无名之辈只是想看吟吟的大银幕,但是最终这部剧我刷了三遍。
第一次看全程找吟吟,幸亏没被宣传片误导,感谢我的眼睛没让我漏掉一个镜头,从看到小粉优噶的激动兴奋,到看到绿衣优噶的武打戏让我憋笑,再到小粉优噶给泰国人捏脚,我气愤的握紧了小拳拳,再到优噶冲到镜头前为程三金发声我开始激动,这里多说一下啊,即为剧情激动 也为吟吟的特写,感觉吟吟就在我面前而激动,这个电影脸太好看了,到最后小黑优噶跳舞我跟着扭。
很开心吟吟的出演,感谢导演!会有第二次观影是因为影片最后关于火龙果的讨论,他们一遍遍的对话,一下下的撞击着我。
我带着很多很多的疑惑又认真的看了这部剧。
我不觉得程三金不爱梅,他怂且懦弱,但他非常真实,在我眼里,他嘴里喊着钱更重要,但他的行为始终都是选择的梅。
当梅问她钱重要还是命重要的时候,程三金的眼睛回答了,钱比他自己的命重要,因为没有钱,会生不如死,同时他也回答了,梅的命比钱重要。
不要扯什么生活那么多年不知道梅对椰子过敏,生活如此苦逼何必那么作。
而当三金失去梅的瞬间爆发出的不管不顾更证明了一切,梅是比钱更重要的,梅是三金的软肋。
再说真人秀,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一直都活在了大型真人秀的现场吗?
如何不迷失自己,如何不随意评价别人?我们敢不敢一直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敢不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有的时候现实比剧本更残忍,因为剧本可以重来,剧本里没有真正的死亡。
我觉得导演是善良的,现实生活中的黑子是不会道歉的,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话语能杀人。
我喜欢饶导的电影,被深深吸引,因为他让我笑了 哭了,也让我一遍遍的思考,并一次次的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这个电影没有标答,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感谢自己去看了路演,主创的发言对我来说都是脑力激荡 让我收获更多
纯主观纯业余仅代表个人看法碎碎念:——————————————————如果说整部片子食之无味又很喜欢最后几分钟,如果说好看又只喜欢两个小时电影里的最后几分钟。
喜欢的也不知道该说是后摇,还是仅仅最后几分钟才抓住的第一部的情感浓度。
尽管能感到电影尽力去呼应第一部了,但很可惜缺失了我最喜欢的前作的特质,即多线并行叙述,最终导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命运交汇。
原本对影片是抱有延续前作荒诞喜剧聚焦平凡人生的喜剧壳悲剧核的期待。
然而,抛开看到又又又一部电影背景设定在东南亚带来的审美疲劳,我无法对影片人为制造的极端环境中产生的生硬笑点笑出声来,也无法与看似被推到极端环境中的主人翁产生共情,或者说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无法相信这个故事是成立的,尽管在很多时刻我都在由衷感慨主演们的表演真的很精彩。
以下内容含剧透,并且说得更难听:——————————————————这部电影肯定没办法不被拿来和《楚门的世界》比较。
《楚门的世界》是以主人翁发现真相、逃离真人秀为主线,电影在讽刺之外最终带给观众的是真挚温情和无限思考。
而《否极泰来》,电影本身的剧情看起来是在讽刺这种试图激发人性之恶的虚假作秀,讽刺真人秀追逐流量,讽刺节目折磨素人,讽刺人们跟风取笑。
但和《抓娃娃》给我带来的观感一样,电影始终在这些被蒙蔽欺骗之人的痛苦中制造笑点,让观众取乐。
于是镜头最终呈现在银幕上,这种讽刺又变得似是而非。
相比对主人翁所持的暧昧态度,影片倒是很确切在说自媒体挤压电视行业,电影没人看云云。
整部电影怪异的叙事节奏,漫长的MV式回忆,不知道在燃什么的枪战,什么都比不上前作一句“耍老子”来得震撼。
今年到现在,院线还是一片死寂没有能打的新片,因为——就!
是!
不!
好!
看!
啊!
我明白电影人想发牢骚诉苦,可是观众也很想看好电影啊。
人已经坐在电影院里,结果电影开头突然插播一段主创的自怜自哀。
就好像去什么创意料理探店,还没尝出好坏,厨子突然从后厨蹿出来对食客贴脸说,这年头没人愿意吃饭了,那我现在是在吃peach,刚放嘴里的饭菜也不知道该咽下去还是吐他脸上。
到最后终于明白设置陈三金卖灯具就是为了呼应前作的《光》,甚至接连放两遍。
想说有一点光是有一点希望,但光太多就会过曝(开始胡言乱语)。
按结局安排,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部就是为了任素汐章宇CP这碟醋包了《否极泰来》这盘饺子,明明第一部我很嗑这对的,结果到吻戏我疯狂达咩,直到——脱离了真人秀,当两位主角被分隔在不同的空间里,一个人在市井洗衣房外失魂,一个人在山野独木舟上落魄,他们的灵魂飘荡到我脑子里,终于重新走到了一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人能懂吗)。
不是剧情安排的火龙果田边的重聚,是在这之前就跨越空间距离看到了彼此的灵魂,是脱离了这一部离奇的剧情塑造重新成为了自由人的相遇。
当然,田边拥抱远胜于所谓吻戏。
说到底,可能还是太喜欢第一部了,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三金的世界》,同时会想到印度作品《宿敌》。
🖊中段“揭底”,导致后半段节奏有些突然🖊媒体的恶果,综艺的无德,男女的反对立🖊“陈三金”吓尿片段,call back第一部马嘉旗胡广生。
🎈陈三金,咱俩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人,谁也不用跟谁说对不起。
🎈陈三金,其实光,本身就是个骗局。
你知道吗,火龙果的生长是离不开光的。
所以果农们会把果园布满灯光,晚上一到,他们就把灯光打开,光会照在每一颗火龙果身上。
这样他们就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生长,所以对于火龙果来说,他们的整个世界,都是假的。
🎈—“观众不想看到英雄。
” —“观众想看到英雄。
” —“现在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你说,这些火龙果知道它们被骗了吗?
知道吧?
知道吗?
不知道吧?
不知道吗?
应该知道吧?
应该知道吗?
应该不知道吧?
不应该知道吗?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豆瓣评分5.8,比起第一部的8.0,几乎是跳水式的暴跌。
不过,我倒觉得这片子有点意思。
简单讲一下故事的内容,稍微有点剧透,不过现在也无妨了。
男主人公叫陈三金,是个渣男,女主薛芳梅想“考验”一下他,于是就给他整了一个叫“三金的世界”的真人秀,除了三金,其他人都是演员、都在演戏。
三金在暴力和金钱的诱惑之下,把自己的劣根性放大到了极致。
这下观众可乐坏了,狼女手撕渣男,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这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很受女性观众的喜欢。
后半部分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三金觉醒了,他手提冲锋枪,将“欺负”他的人都突突了,浪子回头的剧情大家依旧喜闻乐见。
观众再次一致认为,三金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徒,反而他的坏后面藏着很多无奈与辛酸,很多男人的无奈与辛酸。
正是因为前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有人评论后半段就是给渣男洗白,也有人觉得前半段的“玩笑”有点过头,总之,电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我想起了任素汐出演的另一部电影,跟这部很类似,《寻汉计》,我当时对它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电影。
女人觉得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凭什么我们就没法抚养孩子;男人也感觉受到了冒犯,为啥我们是冤大头。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的割裂大家都有问题,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
这个世界可能会更好吧!
渣男就一定必须死吗?
他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了?
当然,女性对于现有困境的反抗又有什么问题呢?
几千年的压迫还不允许人家说两句了?
听我这话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理中客。
理中客,是“理性、中立、客观”三词各取首字形成的缩略词。
字面意思是指看待或处理事情非常理性、中立、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但现在多用于反讽那些假装客观、假装理性却忽略实际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对他人合理行为妄加批判的人。
与“选择性失明”一词意思相近。
它竟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反思、独立思考也被污名化了。
理性、中立、客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有人无法接受其他人站在中立的立场发表言论,他们希望或者他们要求你必须站在我们这一边。
当社会问题割裂到不可调解的地步时,是没有中间路可走的,你要么靠左,要么靠右。
就像今天的男女问题,你如果替男人说一句话,那你就是媚男,反之你要是替女性说话,那就是打拳。
其实何止男女问题,今天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到了非左即右的地步。
以美国政治为例,现在的两党不是什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挺川党和反川党,比如说,你在网络上发表这样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川普有些政策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这个人有时候说话吧实在是没谱......”网友是看不到第二句的,他看到“不错的”这里就已经到头了,然后就会给你扣上挺川党的帽子。
反之也一样。
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激烈对抗的一个事件——王安石变法。
课本里的王安石变法是正面的,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因为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导致百姓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保守派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比如司马光、富弼、韩琦、苏轼等等。
再因为变法启用了大量的小人佞臣,对于反对变法的人几乎“赶尽杀绝”。
北宋朝廷割裂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后来王安石罢相,宋神宗驾崩,新上台的哲宗尚在襁褓之中,由高太后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东风压倒了西风,成了“执政党”。
司马光把新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实事求是的说,王安石变法中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是可以留下的,司马光之前也是有肯定的,可为什么他上台后要全部废除呢?
当时的苏轼就不理解,他向朝廷上书,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新法,司马光没有听从。
今天的学者也不理解,北大教授赵冬梅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述这段往事时,也无法揣摩司马温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小子不才,试着去理解一下。
司马光难道不知道有些新法是好的,是利国利民的,是可以保留的?
可他为什么还要彻底废除新法?
因为他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他只能站队。
经过十几年的变法,民间百姓承受的是经济上的剥削,富民变贫民,贫民变流民。
朝堂之上被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是精神思想的考验,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早已水火不容,这不再是政策上的观念之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选择保留部分的新法,原本支持他的那些同仁会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他,把“懦夫”、“叛徒”的帽子扣在他身上,甚至还会把他打成“变法党”。
司马光不是在乎宰相的官位,如果他在乎,他完全可以跟王安石合作,变法期间,司马光因为不满王安石的瞎搞,愤而辞职,神宗皇帝多次挽留,但他不为所动。
他在乎的,也是儒家士大夫们在乎的社稷与百姓,经过王安石十几年的变法,国库的钱是多了,可老百姓却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以至于遍地都是“人相食”的惨象。
他需要让这个悲惨的世界走向正规,他必须要站队。
可惜的是他死之后没几年,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变法派重新执政,保守派再次被亲算,就连司马光也差点被掘墓开棺 ,然后北宋就在新党的执政之下迎来了金人的南下。
去年,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川普获胜后发表演说,有几句话说得真好。
他说:你不能只在你支持的人和观点获胜的时候爱这个国家,你不能只能在和你邻居观点相同的时候爱你的邻居。
他还说:不管你把票投给了谁,大家都应该把彼此视作同胞,而非对手,让激烈的温度降下来。
这一刻拜登一扫他之前瞌睡乔的迷糊,网友纷纷评论,怎么就突然机灵了呢?
以前我以为战争都是狂人独裁者以独夫之心挟持亿万之心;后来我终于明白,战争的爆发,大家都是始作俑者。
甲国和乙国在某一问题上发生了争执,都互不让步,有人站出来劝解,结果被打成了理中客,以至于双方内部的缓和派也不敢再有异言。
于是战争爆发了。
当年第一部无名之辈出来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惊喜的作品,这次看到依然是饶晓志指导,章宇和任素汐主演,我第一时间就买了点映的票。
不过这一部感觉一会儿饶晓志,一会儿很不饶晓志。
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节奏相差甚远,感觉中途像换了导演。
就连拍摄风格也很割裂,一会儿文艺,一会儿又是宝莱坞式的歌舞,一会儿又是港式枪战加兄弟义气,独独就是没有饶晓志擅长的黑色幽默。
致敬了《楚门的世界》,但缺少了前者的批判性。
致敬了《第一滴血》,但氛围塑造上欠缺火候。
我一直以为后半段会有个爆发点,可惜等到结束都没等来,整个故事开头半小时很精彩,后面就一泻千里。
最让我失望的是整部戏最后落脚点是在爱情上,格局太小了。
PS: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章宇的演技,即使我看到后面已经有些如坐针毡的情况下,到章宇的段落依然能把我代入到情境中,真是个好演员!
《光》,反反复复插入的光粒的特效片段,黑暗中打造的各类光影,陈粒的《光》,片尾铺满黑暗夜晚火龙果地的光,blingbling公司灯的设定,都是围绕着光而铺开。
光是舞台,光是方向,光是指示…最喜欢的一处设定:一口电子烟笼罩镜头,梅亲吻陈三金的画面,响起陈粒的《光》浪漫且感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大大小小的人物,死亡的真真假假,情感交集的复杂。
第二季少了第二季小人物设定的接地气,虽然仍然是小人物,但在另一个地域情景中又显得不够“小”。
电影综艺的情节设定确实稍显累赘,少了点幽默,也少了点感动,后续观众前后的反转哭声也会有些过于理所应当的变化,变化的点并不是那么突出
2025年7月8日,来英皇国际影城三里屯店参加电影《无名之辈:否极泰来》鲁豫观影团北京特别观影活动。
在杜比影厅享受了新片,还全程参与了1小时的超长映后,听鲁豫姐和饶晓志导演聊关于影片的那些事儿。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就像是全程曝光了一部收视第一的真人秀节目的台前幕后,信息量可太大了。
真人秀节目有种魔力,观众明明知道都是根据剧本演的,可最后总是相信摆在台面上的是真实的人间故事,跟着节目或骂或赞剧中人,被资本操纵着喜怒哀乐。
片中的男主陈三金就是拿着渣男的剧本,被女友骗进一宗整治渣男的真人秀节目。
只有陈三金一人被蒙在鼓里,像关在笼子里的困兽被整个社会围观,被唾骂。
陈三金对薛芳梅痴痴的爱唤醒了她的良知,不愿意继续折磨陈三金,跟总导演硬刚最后被辞退。
陈三金的被动处境唤起了观众的良知,薛芳梅的反抗带动了节目组的系统反抗,于是大家一起撕剧本。
剧本中薛芳梅的死带着旧的陈三金死去,重生的硬汉陈三金轰轰烈烈的复仇太解压了。
陈三金和薛芳梅都是缺点很突出的人,逆来顺受的人生总让人毛病滋生,直至坠入深渊。
他们的相遇改写了原有的剧本,还引起了系统性的觉醒直至反抗成功,这可真是一个好故事啊。
很喜欢章宇和任素汐,都是不靠颜值靠实力的演技派。
真人秀+楚门的世界对应最近很火的一句话“又被资本做局了”饶导最近做的播客也在聊这个问题,娱乐至上,娱乐至死。
被网络自媒体,短视频,娱乐真人秀围绕着的现代人群,面对这个超级娱乐化的世界,真心被消解,人性被泛化,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出自我们的真心吗?
还是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潜移默化给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谁又不是被蒙蔽的陈三金呢?
当有一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否能跳出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该何去何从。
虽然但是,片子的角度还是太男性化了,从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来阐述主题,也是全男制作班底唯一的潜在风险吧,从渣男的点子切入,强势的女性总制片人代表资本,最后会不会挑起一点点男女对立,就不得而知了。
是不是在所有老“男孩”的心里,拿起枪,就是长大了?
就是男人了?
就值得被这个世界原谅了?
不过男女都是一样啊,敢拿起枪,敢反抗,就是成长的开始。
最后不得不说,章宇和任素汐真好啊。
不过这其实是个循环的悖论了,饶导你还讽刺资本,你拍的这个片子就太像资本了,拿章宇和任素汐做幌子让观众往里面钻,观众出来会惊呼一声,哦买噶又被饶导做局了。
中国的男导演们,可能真的拍不出来什么有新意的细腻的片子了。
开局陈三金,薛芳梅,分手,根据对话了解双方职业背景:卖灯,曼谷,义乌。
故事发生在曼谷,也是很结合时政了。
特别是换演员那段,简直是明示之前的某演员被拐一事。
区别在于帮帮团老大钟意中国人,也是为了过审的设定结果是综艺?
前半部分是电影,中间部分是综艺,结尾在升华。
双方都在骗,各自目的不同。
火龙果的隐喻,就像楚门穿过红色的光结局可以直接落在穿过红色走廊就行了,留白结局的歌舞实在没必要只是不知道鳄鱼的隐喻是什么。
导演通过观众台词阐明立场,电影没人看,节目组会遭报应之类。
我在前半部分没有猜到是综艺恶搞,原因无他,这个套路已经过时了。
如果把结局改成陈三金自始至终知道是骗局,可能反转效果更好。
结局也是很拖沓,直接像楚门的世界走出走廊留白更好。
电影想法很好,解读空间很大。
可以从网媒泛滥下娱乐至死的公众心理解构节目爆火的本因,探讨综艺骗局中情感价值是否失真,思考人生如戏下自我存在意义的消解、女权主导下男性身份的异化和个人英雄主义解法。
饶晓志不可能自砸招牌,一出闹剧背后定有更深邃的真相。
我更倾向于一种解读是全片攒了一个大骗局。
真人秀爆火同时揭开了剧组作局泯人性的黑纱;三金芳梅也许有过严重感情危机,但终一烟朦胧千仇,二人互诉愁肠,互通真相,把灯光照向火龙果,它依然能结出硕大甜美的果实。
但不可否认,全片实在太闹了。
开局泰囧式东南亚犯罪片,中段综艺真人秀剪辑+印度宝莱坞舞蹈,尾巴第一滴血式暴力+情感文艺风,元素杂糅眼花缭乱,节奏诡异拖沓催眠,故事挺好但讲法不妙,娱乐表达与艺术批判失衡,漂浮在商业片的水面,卡壳在文艺片的瓶口。
所以可以理解本片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了,喜欢的能思考出多层次的议题,不喜欢的只觉得他们吵闹。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 (2025)5.72025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喜剧 犯罪 / 饶晓志 / 章宇 任素汐
去看了路演 后面有点土了
打低星的全是破防的~0.01s猜出性别~
自从任素汐推开那扇门之后,后面的内容都索然无味了……另外这不是喜剧吗,为什么完全笑不起来啊……
到底还要看多少《楚门的世界》衍生物?消失的她、抓娃娃这种如果是能给1星2星,这部应该是负数,半星都不配。
点映,很楚门的世界啊穿插《再见爱人》综艺模式,台湾式综艺样式还蛮有意思的。任素汐演技还蛮厉害的,非常靠前的那声切印象深刻。整个电影的bgm选曲都蛮好的,不突兀,有点期待第三部了
乍一看,这是拍给女性观众的。《否极泰来》就出了一支“隐性渣男七宗罪”的预告片。我在没有看电影之前,还以为这是一部手撕渣男的爽片。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否极泰来》是一部颂扬男性气质的电影。陈三金是整部电影的叙事核心。他身上有各种不着调的男性气质,成为《再见渣男》节目中的笑料。影片对男性气质的理解就是“硬气”,任素汐饰演的导演,恨铁不成钢地问陈三金,“你到死能不能硬气一回。”在电影的语境中,硬气的反面是软饭硬吃、爱画大饼、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沾花惹草、见钱眼开、无能狂怒。《否极泰来》的叙事主线就是一个缺少男子气概的人,终于硬气一回,见人杀人,见佛杀佛。其实,这种男性气质的书写,是跟这个时代的审美南辕北辙。
怎么说呢,我一开始真的觉得还不错,因为我迟到了20分钟,看的时候有种被骗了的感觉。知道全部真相的我“男主不要太爱了吧”,她都这么整他了,他不仅没被打倒,反而一如既往,在里面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过她,所以他的渣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逻辑上根本不合理啊,还有我们观众也没这么无聊
前3/4除了有点燥,其实还凑合,收尾导演有点hold不住了,感觉应该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前面大部分内容其实在批判极端化的男女对立,后面又想要在短篇幅内手撕“大资本”“娱乐至死”,仅仅把矛头对准制片人恐怕是不够的,每一个观众何尝又不是参与者呢?主题“拉升太快”剧情支撑不够。另外《无名之辈》第一部是靠刻画普通人的艰难而受到喜爱,这部号称续集蹭流量,结果完全抛弃原作的长处,挨骂恐怕是难免的。
说什么的都有,但是还是比想象中的好太多,编剧及格,表演,这几位的表演是不用怀疑的。这期间接上一部的梗,华语圈的梗。陈粒的歌倒是一个亮点,无名之辈这个系列到这部,电影歌曲上没得说
1.5 贴上《抓娃娃》+《再见爱人》+《周处除三害》的运行逻辑,实操浅薄,要这要那。饶晓志在这拍的综艺真不好看,没深入理解做综艺节目的逻辑就高贵地玩起了讽刺。综艺效果还不如20多年前吴宗宪的整蛊节目《一见你就笑》。和《恶意》撞了题,想反大众舆论暴力随意贴人“渣男”的标签,可对观众而言完全是陌生路人的这档整人节目能这么爆吗,难共情章宇任素汐的这段感情,最终他们又反思了什么?不是套个火龙果的意象金句就升华哲思了。为讽刺寓言这点醋,包了这盘混味难咽的饺子。
章宇与任素汐的再度合作,将《无名之辈》系列推向更癫狂的维度!这次不再是市井江湖的黑色幽默,而是一场被资本与流量异化的“楚门秀”。章宇的表演依旧有层次,陈三金从懦弱自私到绝地反击的转变,被诠释得既精准又凌厉。任素汐的薛芳梅则像一把钝刀,表面冷硬内里却藏着被现实磨出的裂痕。两人的对手戏仍火花四溅,当他们在枪口下互揭伤疤时,荒诞感与痛感交织,直指现代亲密关系中的痛点。影片的有趣在于用综艺式的高概念包装小人物的困兽之斗。资本操控的镜头、围观者的猎奇、绑匪的戏谑,共同构成一座无形牢笼。而陈三金砸向一切的不满,不仅是反抗,更是对“被观看”命运的愤怒宣言。这种以另类闹剧解构压迫的叙事,让电影在嬉笑怒骂间,完成了对流量时代最辛辣的叩问。如果前作是底层悲歌,这部便是癫狂的起义,或许它不够完美,却足够生猛!
仍然是非常扎实的剧本、人物立体,故事层面与前作相当。立意也十分迎合当前社会环境,对媒介伦理的一次解剖。在极端情况下去试探人性,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生死面前所有事都无关紧要,且尊严也不应该在倾斜的天秤上被再次践踏,每个人都只是人性的工具,看倾向何处
还搁这演呐
除了任素汐,其他都烂。抓娃娃+满江红+边水往事,剧本杀+真人cs+伪真人秀。看完的两个感受都很复杂:一是,男导演真的藏不住爱男的心,为渣男正名,高歌兄弟情,明明是女主主导的故事,给女演员的高光却少之又少。二是,电影真的死了,本体论的踪迹不再,游戏、综艺、短视频的入侵,没有给电影留下任何余地。镜头无艺术,叙事无内涵,情绪至上,噱头先行。而此时此刻的所谓电影人借由“电影”这具空尸,大行拥趸之道,没有丝毫情分。 最后,如果任素汐这样有演技也有眼光的演员都只能挑到这样水平的剧本(不管是出于人情还是无可奈何/毕竟对女演员来说能选择的空间本就逼仄),你们中国电影真是要完了。
虽然是融梗的剧本(明侦第三季最后的天堂岛➕《神明不求回报》中的综艺效果上大荧幕的媒介讽刺➕一些对于其他电影的致敬),但能说是值得鼓励的尝试。不好看的原因很多:1 蹩脚语言,只能说很失败 2 走演员的明星制度路线,章宇和任素汐演技好歹撑起来一些。其他不行,几乎没有达到综艺-真人秀的多重讽刺效果。 3 第四面墙的意向(章宇有切开电影幕布的镜头,其实是暗示;还有摄影机视线)可以有,但很粗糙。 4 元meta概念已经有点过时,更何况综艺与电影的双重叠加,电影与现实的双重叠加,并不是能够想通的两组对比。 4 特写太多,等同于导演并没有下功夫。 5 标题里不加【无名之辈】反而能够消一下我们这种喜欢前作的人的怒气。
节目组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剥开陈三金的伪装,想要暴露他人性本恶的内核。但没想到在最后,他竟然守住了最后一丝底线。这个最后的反转戏剧性拉满!
年度最佳
剧作问题非常大,“loser”和“渣男”根本就不能划等号,既要又要的男主人设导致主题摇摆不定,还缺少第一幕铺垫人物,难以理解整个故事其实想讲什么。其次是导演问题,第一层已经是魔幻架空,电视直播就得真,但从美术到表演到后期包装无一不假,不相信自然不能入戏。这样对比抓娃娃还是好多了😂
这电影跟闹着玩似的😅第一次看电影看到这么手足无措,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能发出这么无措的笑😅真心疼自己上班吃了苦好不容易赚点钱还要贡献给这种片
我曾有过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一部人物、时间都连续的电影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拍法来拍,会是什么效果,观众会以相应的类型观影经验来观看每一段,但角色的前世今生又会偶尔闯入脑海,岂不是割裂中带一点连续?本片借用楚门的世界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甚至是部实验电影。实际效果的话,第一段犯罪惊悚无疑最好,第二段爱情确实够烂,第三段动作算是中规中矩。基于上述的创作构想,割裂感本就是预期内的效果,而剧情上的不合理我觉得也不是大问题,但这的确会影响煽情,这也是爱情部分差的原因之一,所以ending部分的落点落在爱情上,我觉得是败笔,落在节目对演员和观众的操纵上我都觉得好一点。虽然我觉得这节目还算有良心,至少它是真直播…【202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