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烦恼所伤;有时候,我们也会因挫折而变得消极;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被自己所打败。
尽管每一个人都深知在困难之中快乐的生活需要勇气,尤其是在接踵而至的不幸遭遇面前更加需要勇敢面对,然而在一切一切的困难面前,我们一定要坚信只要勇于面对,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困难终将过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很早就看过熊顿的绘本,从上海电影节上《肿瘤君》媒体测评口碑爆棚开始就很期待这个片子,有幸提前看了内测场,真的是笑到哭、哭成狗,到最后我哭得声音都快憋不住了,用掉了一包半的纸巾,友情提示妹子们看前就别化眼妆了,切记!
故事很简单,无非是主角身患重病活在当下的又一个版本,很多桥段也是被用烂了的,能拍出新意,就是导演的本事了。
一大亮点是熊顿千奇百怪的幻想场面,韩剧美剧齐上阵,一会儿打僵尸一会儿穿越,特效做得认真唯美,冰冻场景大大加分,打怪动作各种眼熟有爱,来自星星的你主题曲想起时更是全场爆笑。
有点点《白日梦想家》的影子,却也是国产电影很有意思的尝试。
想起熊顿的绘本中挠着光秃秃的头皮,一副阿里嘎多的汉子样,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当然,片子改编后剧情走向和真人应该相去甚远了,相同的却是用微笑驱散阴霾的乐观和豁达,当然,导演传递出来的加了很多料,根本就是爆笑驱散阴霾~随着剧情的推进,后半段催泪程度已经是忠犬八公那个级别的了。
熊顿依偎在母亲怀里交代遗言和向梁医生道别都做到了煽情而不滥情,甚至连煽情也是克制的,说话也是笑着的,内敛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
从商业的角度说,片子节奏完美的戳中了观众每一个笑点、泪点和萌点。
选角老道,cp搭调。
白百合的演技也许被掩盖在《捉妖记》的特效和相对简单的剧情之下,在《滚蛋吧!
肿瘤君》里确是真正发挥上佳,撑起了整部戏,光芒衬得男神吴彦祖都有点像花瓶了。
熊顿父母的演员都是电视上的熟面孔,代入感很强,老戏骨的戏份不多,场场戳心;几个配角朋友演技明显生涩些,但外形都很贴切,各有特色和看点。
调侃女配私生活什么的,也能让人会心一笑。
这个暑期档,国片给了我们太多惊喜。
这是我第二次写观后感,第一次写的是一部叫做《抗癌的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27258/#!/i!/ckDefault 链接奉上,没想到第二次写又是写关于这一块的,没办法,也许是感同身受吧,看完了总想说点什么。
PS(其实我是一个很没有文采,很懒的人,写不出什么高级货出来,哈哈,所以接下来大家凑合着看吧。
)首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是一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也和熊顿一样的类型,弥漫大B,男性,我在2009年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化疗过七次(每21天一次)加放疗三十多次后,直到今天,身体体征一切正常,定时去医院复查,当时生病时是21岁,正是花季雨季啊,今年年方27,感觉自己有点老了,不过好在我的容颜还是显的比较年轻。
(相册有我的果照)接下来给大家稍微普及一下淋巴瘤,它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属于全国九大重大疾病之内,它会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贯穿你全身,让你玩完,但是通过治疗,治愈率在我看来还是比较高的,至少我属于其中之一,特别是在初期,它属于是血液病,基本和白血病的治疗过程差不多,一般到了治疗后期有条件的病人会做一个叫做干细胞移植风险性极高的手术,(异体移植费用在70W-100W之间)风险虽然极高当然好处也是大大滴,有弊必有利,做了这个手术之后,复发几率很小,但是需要配型,这个配型可不是简单的事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影中那个小男孩就是因为配型没成功所以……………)目前淋巴瘤发病率年轻化也越来越年轻化,导致发病率年轻化和增高的原因尚不明确,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免疫功能异常2.病毒感染3.细菌感染4.遗传因素5.其他因素(化学物质的应用增多、放射线暴露增多、不良生活方式等。
如染发剂就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通常发病前是有预兆的,如持续发烧不退,盗汗严重,消瘦等,就必须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了,我属于应该是5+1,记得我当时是因为每天工作很累很累了又没有好好的休息,整天还熬着夜,自认为身体素质好,年轻就那么肆无忌惮的重复着这样过每一天,直到半年后的某一天,我就病倒了。
(温馨提示:各位小伙伴们记得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你健康,青春,和美丽)接下来我就结合电影和我自身的真实故事来给大家阐述一下。
电影整体还是以喜剧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悲伤的故事,和《抗癌的我》表现形式一样(不过如果整个故事都很悲伤的话,也许大家要哭晕在电影院了)所以这种表现形式还是比较OK的,但是毕竟自己是经历过来的人,知道这条路走下来,是多么的艰辛,痛苦,不容易。
所以觉得编剧在电影中还是少了很多很多这方面的的元素,不过导演应该是不想让大家看到那些病态的元素,比如化疗那种炼狱般的痛感及伴随的并发症等。
在电影里开始发现病情的时候,熊倒下的很突然,随后就被拉到医院去住院检查化验,我觉得她没有什么预兆的那样发病,紧接着嘻嘻哈哈的在医院就查出来了病,还是挺幸运的,而我有看到很多很多病友拖了很久才去医院,我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这段,真的是比较苦逼,从最初的低烧,在诊所一直打了20天左右的抗生素针,从普通的打到进口的,最后越少越高,才去医院,然后连续反复烧了将近三个月,才查出点皮毛(还好我小时候练过武术,从小习武5-6年,强过身,健过体,不然还不得烧S我,不烧S也把我烧个重度脑残什么的)记得当时烧的昏天黑地都不知道每天星期几了,还要拖着沉重疲惫的身体去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天天这个抽血那个化验的,(电影里熊每天活蹦乱跳的)也许是我们这边的医生没有经验,或者说医术不精,前面做了那么多检查都没把我查出来,来来回回给我整了一个多月啊,最后还给劳资胸口白白开了那么一大刀,就为了取活检,就因为他们医院没有纵膈镜,“纵膈镜:像胃镜一样从口腔进入然后取出需要化验的活检”(简直是T* M D太气人了,**********此处省略一些粗暴语言,用星号代替,说到这里我火冒三丈啊,简直是简直了,SH*T)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意志力坚强,差点没把我弄四啊,因为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不是想要活下去,而是想要查出来。
因为我已经烧了将近快三个月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到底是什么病,只有查出来是什么病,才能对症下药,才知道怎么去治疗,所以从一开头我就走了太多弯路啊,哎一声长叹中(所以说电影里熊很幸运)接下来一个星期后化验的病理报告出来了,这里我又想爆粗口了,***************此处省略一些粗暴语言,再次用星号代替,说是取得样太少,居然病理报告写的是,符合弥漫大B类型的淋巴瘤,(符合)医生你是玩我呢还是玩我呢还是玩我呢,没纵膈镜取活检也就算了,胸口开那么一大刀,居然还没取出多少样来,居然还是不明确的“符合”这个类型。
当时我并不了解这些东西,也只能就这样傻傻的配合着治疗了起来,现在想想,真是玩命啊,就这么草草的治疗了。
接下来继续说电影,电影里熊掉头发那一段,那也太草率了吧,刻画的太简单了,那么一小撮,太假了啊,我那时候是整片整片的掉啊,风一吹,那头发在风中凌乱的飘落满地啊,枕头上,衣服上,地上,洗头什么的,满屋子到处都是啊,那叫一个心疼,难受啊,后来也像电影里那样自己跑到理发店推了一个光光,推光后并没有电影里那么潇洒,还敢和朋友出去逛街,出去骚,真实的应该是,化疗后伴随着痛苦不堪的身体,连走路都需要搀扶的身体,受不得一点外界的细菌,生怕感染,天天只能呆呆的在病房,静静等待着护士带着她精湛的刺绣般手艺,天天过来刺你,刺你,你,你。
还有电影里熊跟主治医生那么那么。。。。
我就不多说了,其实现实里,医生都是很老很丑的,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不是老妇女就是老头,年轻的医生一般都是跟班,也不会跟你那么近乎,所以我们只能看看护士,咦,今天这个小护士不错,呀,那个实习的小护士萌萌哒,没事能和他们聊聊天就心花怒放了。
还有电影里很多时候那些医院的场景啊CT啊,骨髓穿刺啊,还有那些熟悉不能再熟悉的仪器啊,表现的还是比较真实的,看着我真是不寒而栗啊,真的不敢想象当时自己怎么经历过来这些的,现在写这些,其实我都是在努力的回想了,已经忘记很多很多事情了,电影让我又想起来那些可怕的过程,我有时候在想是该忘记呢,还是要面对。
对了,电影里有个小男孩,说到这个小男孩,看到他出场后不久,我就有点HOLD不住了,因为我当时治疗时候,隔壁病房也有个五岁的小男孩是淋巴瘤,而且跟电影里真的表现的都是一模一样啊,(电影里这段表现的最好)这段直接戳中我泪点,现实中我认识的这个小男孩也很乖,他每一次打针都好坚强好勇敢,都不哭,只会稍稍的皱起眉头。
你要知道化疗的那种化学药物进入身体后,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脱发是最没有感觉的一种,它出现的反应有大面积疼痛反应、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脏毒性、肝损伤、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皮疹,骨质疏松,听力减退等等等等,真的太勇敢了,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病,只知道一直在医院,反正跟电影里几乎一样,记得他老是跑到我病房叫我,大哥哥,大哥哥,那声音至今还记忆犹心,老是喜欢玩我的手机,拿我手机玩游戏,一玩玩很久,真是的,我有时候自己也要玩啊啊啊,我还要跟妹子们聊天啊啊啊,所以有时候好嫌弃他呢,不过基本上还是都给他玩了,因为他每次玩手机游戏都好专心,好兴奋,而且他比电影里的小男孩还要可爱很多,我还有跟他合照,都是头光光的时候照的,不过现在我不敢去翻看,因为在那之后不久,大概三个多月后他跟电影里面的小男孩一样,回家了,再后来我就听到了已经不在了的消息,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了,让我小难过一会,(其实,每个生病的人我都觉得特别的坚强,特别的)接下来说说电影里熊的朋友,真羡慕有一群小伙伴陪他,一起疯一起玩一起闹,我当时治疗的前段时间都是一个人,当然也有很多朋友关心,但是跟他们聊天聊不下去,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你,问你还好不,你也只能说还好,真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不像电影里那几个小伙伴无话不说。
不过我在治疗快尾声的时候跟H兄关系才走近,记得在治疗期间拿他爸的刮胡子刀给我剃过头,天天在一起谈天说地,当然了现在也是很好的兄弟,虽然他是一个浪子,哈哈,不过不管现在还是以后肯定是我这辈子最好的兄弟。
电影里欢乐的镜头太多了啊,还能喝酒啥的,我觉得有点扯,我当时连辣椒都不吃了,鸡蛋什么的有点发的食物都不吃,吃东西特别特别注意。
电影里没有说熊治疗了多少个疗程,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阶段出院的,也没有说他过了多久又病情复发,表现的节奏略快,不详细,据我了解,后来是累积的地方增多了,加上放疗带来的并发症,然后就发高烧,这个病啊最怕发烧了,我现在都怕,一发烧我就会胡思乱想,我记得最后临走的时候他还发了条微博,不过那条微博好像隐藏了还是删了,印象中说的很伤感,但是她其他的微博都还在,具体的你们可以去微博搜他的名字,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她这么多事,毕竟我和她属于是一个圈子的(病友圈)其实我们的队伍也挺庞大的,我们全国都有朋友,还有我们的组织,有我们自己的群,有自己的论坛等等。
接下来说说电影里的亲人吧,也是戳中我泪点的地方啊,当他爸爸妈妈在医生面前呆呆的坐着听着医生讲着这个病比较复杂,很严重,五年存活率只有20%,看着他们的眼神,一直沉默不语,我的眼睛就开始湿润了,还有他爸爸在给他买薯片挑选哪个口味适合她的时候突然的痛哭起来,让我都感动不已,想到了我的家里人他们那时候又是怎么经历过来的。
我知道我自己生病虽然痛苦,但是给亲人,特别是父母带来的是更大的痛,他们恨不得病在他们身上啊,记得当时我88岁从小带我长大的爷爷,在我面前哭的泣不成声,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他哭过一次,他可是当过兵打过鬼子的铁汉子啊,但是那一次在我面前,哭着跟我说为什么生病的不是他自己,为什么,一直重复,一直哭,当时我很心碎,由于爷爷他太担心我,在我还在生病治疗期间,他就突然突发脑溢血,离世了。
继续让我沉默一会。。
在熊去世后电影里没有怎么演他父母之后的情节了,我想熊走后,他的家里人一定很伤心难受,我能体会这种感受,毕竟在医院呆了那么久,生死离别看的太多,而且就在上个月,我的父亲,哎,才52岁,跟我爷爷一样一直身体很健康,突发的心梗,就那样走了,我就想不通,我的命运怎么这么。。。。
哎,我也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因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走出父亲离开的这个事实,虽然前面写的一些话,应该看的出来我很乐观,但是写到此,我的心情。。。。
让我继续沉默一会。。。。。
就这样吧,就这样写到这把,虽然熊顿最终还是离开了,但她留下给我们的是那些美好,告诉我们要微笑着面对人生,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熊顿说: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既然我们选择不了人生的长度,那就选择人生的宽度吧。
电影我是跟我娘晚上一起去看的,第一天上映就去看了,全程我还好,我娘哭了好几次,看完电影就来写影评了,都写了好几个小时了,还修改了好多次,而且写的好凌乱,毕竟书读的少,水平有限,但都是我发自肺腑的话,将就着看,对不住各位了,我娘催我睡觉催了无数遍了,都快2点了,熬着夜写的,想想,真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身体,最后我想大家应该也会好奇我现在的身体情况,那就给大家汇报下我现在的情况吧,目前身体状况还不错,但是由于今年创业,比较辛苦,再一个饮食也不规律,操心比较多,导致身体大幅度下滑,不过现在正在调整当中,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了,我现在偶尔也熬夜,吃东西也比较随意,但是今天看完电影又一次提醒了我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所以这段时间我都在调养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在这里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年轻,就乱来。
过几天我又要去医院复查了,虽然到现在六年了,但是还是会心里忐忑不安,毕竟这还是一件有关于生死的事,其他方面除了放疗后烙下了放射性纤维化的症状(需每个星期去按摩缓解)外,其他都算不错,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也请你们不要把我当异类看,我只是经历比普通人多一些些)不过还是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因为最近心情波动起伏比较大。
也许这篇算不上是影评吧,属于是结合我个人来讲述的观后感。
在最后依然送上以前我说的一句话,珍惜现在,珍惜眼前,珍惜当下,因为“千万个美丽的未来都抵不过一个真实温暖的现在”。
因为题材在天涯论坛看过相关,感觉这个真实故事本身就非常感人。
电影前半段是喜剧,后半段很催泪,看到电影后半段,眼泪说什么都止不住。
感觉自己已经和电影里的熊顿成为了朋友,要看着朋友的离去,缺无能为力,更加感动的是,熊顿自己永远的是那样乐观,那样勇敢,所以,这种感动是从心里发出的,不参杂质。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这是电影里熊顿说的,感触很深,去拥有,去感受,不管结果如何。
白百合演得很入戏,很好,笑的时候放肆笑,哭的时候确实那样的让人心头绞痛。
总之,电影很好,很向上,也喜欢上了熊顿,愿熊顿在天堂每天开心!!!
首先,我们抛开现实的熊顿本人,来说一说电影。
当然是纯吐槽,别把真实的熊顿带入。
白百何饰演的熊顿在影片的开始扮演的姑娘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智商正常的姑娘,婚礼迟到,撕掉新娘的肩带,说男友的妈妈是大便头。
对比后面好贱的劈腿我突然感到理解,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女友,那可能是我上辈子倒了大霉。
如果不看漫画,不看影片名,我还以为接下来的发展是一个中二少女各种二逼的故事,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她突然摔倒了。
对没错,摔倒了进了医院。
原本以为正片开始,会是被查出癌症然后通过自身的乐观顽强战胜病魔的故事,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遇到了一个吴彦祖这么帅的梁医生,整个人就变了,脑内小剧场看的我不要不要的,一度让我以为接下来的事情会和这个医生有关,然而我又他妈的想错了。
医生实际上算个配角,通篇都是白百合饰演的熊顿在不停的幻想。
而这幻想怎样能给我一个乐观的想象呢,从老崔的朋友来找梁医生送钱被熊顿看到被她想成是医闹,拉去杂物间之后出来又被小护士看到,如果我是梁医生我他妈的就发火让她滚蛋吧,是的滚蛋吧肿瘤君,可能是梁医生脾气好,也因为救人是天职,毕竟没理由,但是我真的没办法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姑娘智商怎么就这样。
然后就是呢遇到了前男友,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捉弄,可是原本我还为熊顿感到不平,但是对比之前她的作,我只能说这一段把她变得更渣,别说我,毕竟我是个直男癌。
毕竟前男友是个不行的存在,不捉弄他捉弄谁。
本以为荒唐的事情做完了,该好好的回去医院安心治病,努力抗癌,但是熊顿并没有,然后出院了,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人家艾米的公司闹了一通,正如艾米所说,你有考虑过别人的感想吗,你是好了但是我还要混啊,所以这种智商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自认自己搞定了肿瘤可以拯救世界伐?
这是对于剧情的各种吐槽。
要不就是各种脑内小剧场,要不就是各种作,我实在没办法想象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熊顿,是不是那个画着漫画的熊顿。
当然了影片中的友情虽然如漫画一样,但是也让我觉得这个友情过了伙,但是后面的撕逼却又让我对这段友情产生疑问。
爱情的话不多说自己作,怪不得别人,分了也好对谁都是解脱、展现的亲情在友情面前就像兑了水,感觉朋友们要比爸妈更关心。
不得不夸赞老戏骨就是老戏骨,转身的背影,在超市买薯片,简直就是本片所有演员该学的。
我要夸赞。
当然影片最后我要做的99件事情就好像是导演凑不够时间了一样,导演,鸡汤可不是这样的哟。
当然了有人说这是一部绝症版的小时代,我深表赞同。
一个二逼到家的癌症患者见到帅哥医生甚至不想自己的病情,脑部各种小电影,看到穿的土土的农民样子就以为是医闹,拖了稿子不觉得自己惭愧,不尊重女上司,无不体现白百合饰演的熊顿的作死。
我实在不明白这片子的乐观是体现在可以抛开一切肆意妄为,还是跑出医院喝酒聊天,我觉得真是的乐观不是这种作死。
真实的熊顿是画着漫画展现着她坚强乐观的一面,我希望她在天国安好,我也希望影片不要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展现所谓的感动天感动地,也别在去消费已经失去的熊顿。
好了,这就是一部烂的不能再烂的片子,我并不想把它和真实的那个乐观的熊顿联系在一起。
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这部电影,该做何感想
其实开始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电影,而电影前半段也的确很搞笑。
一开场熊顿的那一串自我介绍,那你以为蝴蝶而又自嘲为飞蛾的片段……然后的剧情有些俗套,失业加失恋,不过那一场普通的生日会却是一个温馨的亮点。
而后就是熊顿生病,坦言之那个时候想象中的世界,熊顿就像个英雄,可以歼灭所有敌人(也就是疾病),因而我还以为她会好好的。
再完后走的剧情就比较招人眼泪了,特别是熊顿父母知道熊顿病情后,妈妈在进病房前偷偷擦干眼泪,爸爸在超市中默默流泪那个画面特别感人。
生命就像列车,有的是长途,有的是短途,不管是什么,还请看清沿途风景,不留遗憾。
抛开对女主的私生活成见,这部电影还算ok有人说,《滚蛋吧!
肿瘤君》是在抗拒煽情。
然而,我不知道把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摆放在这样一个刺眼又醒目的境况,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么。
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么,电影里的医院就不应该是那样的超现实存在,一尘不染,有如发达国家的高级加护病房。
要知道,《滚蛋吧!
肿瘤君》并没有抛开至爱亲友团的身份职业,他们也只是这个茫茫都市里的小白领,然而,她们总是像进欢乐谷一样,布置着静安庄的租房,进进出出于光鲜亮丽的医院饭店。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熊顿家好像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她的医疗费用。
怕死是人之常态,怕生病则是中国人的常态。
对一个北漂女青年,《滚蛋吧!
肿瘤君》却把这个悲剧事实给掩盖跟柔化了。
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电影,需要商业的包装,需要广告片一样的精致,可是,这些跟幻想画面一样不现实的现实场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戏。
如同熊顿美化了自己的想象,韩延进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顿的人生现实,对一个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彻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过如此。
就说表现尚佳的白百何,她也仅仅是剃了光头,从头到尾都是气色红润有光泽,敢情这是进医院治病还是去疗养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真实的死亡,其实常人都是排斥的。
《滚蛋吧!
肿瘤君》用讨巧的手法,顺利克服了这一层障碍,并让观众为一个别有新意的追悼会所打动。
实际上,熊顿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医院里的医生,病房的病友……她进入到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另一个世界,傻笑连连。
这种环保无害的健康姿态,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评与她。
毕竟中国还有句老话:死者为大。
所以,《滚蛋吧!
肿瘤君》所拥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顿做了自己生命的导演。
这种无害小白兔的制作手法,成功利用了电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压功能。
但光有这些,很难让它在深度上胜出别人一筹,更无法在泛滥的绝症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它所制作的不过是一粒苦味糖果。
即便嘴里已经五味杂陈,脸上却得佯装出幸福的笑容表情。
至少,观众所看到的是这样的,并且信以为真。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很搞笑的也很感人,片中的爱情、友情都触动人心。
影片中采集了动漫、武侠、恐怖等类型片的元素,并且处理得非常自然。
该片在充满喜剧、戏谑的氛围中,展现了一个面对绝症,却笑对人生、坚强乐观的女主形象。
一个原本悲伤的故事,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沉重压抑,传递出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作为一部漫画改编电影,很成功,看得出来导演是很用心的。
《滚蛋吧,肿瘤君》这部片子选择的档期很好。
正值炎炎暑假,除了影院自带冷气,片子一开头便又给了一个夸张的彻骨寒冷。
失业+失恋我的心伤到全世界都似冰冻,大夏天拿着冰激凌掉进了冰窟窿。
生命本是无常,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道者不过二三,其余的都滚蛋吧,这就是故事名称的由来,原著中有一种当生命被画上休止符,我虽然无法摆脱苦难,但可以选择对待苦难的态度,乐观温暖通透的感觉。
就像妈妈包的饺子,柔韧的外皮,把丰富的馅料温柔的包容。
然而影片夹杂了太多女主自我想象的yy情节,莫名其妙的韩剧feel只彰显了女主的没心没肺,丝毫没有感受到女主对病魔的抗争和对生命的争取。
也许导演并不想在做这一道火锅时选择鸳鸯锅而摒弃了清汤锅底,只取色泽和味道激烈丰富却也失去了某些食材的原味。
在影片结束时,我并没有感到有向原作者致敬的诚意,尽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且佳人已逝。
小毛豆和父母的出现时最戳泪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痛彻心扉,对此我哭的一塌糊涂,有一个红色塑料袋在寒风中漫卷飘飞的镜头,让我想到一句歌词“我需要一种无须代价亲切的慰藉”,但是当男主那枚色泽鲜亮的橙子带着一种放的时间太久都蔫吧了的状态出现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看电影和吃爆米花是良配,但此片之前的宣传简介让我抛弃了电影伴侣,我带着一种“珍惜生命珍惜人生每一天”的崇高思想,以为影片会像被十只老母鸡加100只花椒辣椒熬汤煨出来的茄鲞,低调却色香味意形养俱全,但终究是图森破,难得亮点让人根本分辨不出香味是哪种。
这种切点葱加点蒜倒点酱油因为怕炒糊了所以多加了些水做出来的饭菜,也只剩下一味咸。
我宁愿看到一个纯粹的煽情电影,如一盘芥末鸭掌,痛痛快快的催人泪下,更好。
最后的葬礼,本是如饭后加一杯酸奶溜缝般结局,父母亲朋肃穆的表情,然而镜头中出现的灿若春花般的笑容,做着如中二的幼稚举动,怎么看都是略尴尬,也许导演想再次重申乐观积极向上的意义,却不小心把一杯清茶做成了可口可乐。
故事是一个好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每时每刻快乐的度过。
影片却没有把这一碗鸡汤熬出精髓,也许你会说熬久了汤里只是嘌呤,但作为观影人我更期待鲜美的滋味。
白百何在《滚蛋吧,肿瘤君》里所做的并不是什么表演,而是真正成为了原著漫画的原型熊顿。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部让人惧怕的电影:讲述一个无法绕过去的生死话题,却偏要用喜剧的方式去呈现。
这种调性上的天然罅隙,往往会造成电影不是偏向肤浅狗血,就是酿成情绪上的失控。
韩延执导的《滚蛋吧,肿瘤君》远远超出我们对一部华语电影的想像,它看上去既有小妞电影的爽利活泼,又有奇幻片的别出心裁,既有恰到好处的搞笑元素,又有强大到足以让人拜服的情感力度。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佳作。
《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熊顿,是个爱憎分明、个性卓绝的女孩,那种与生俱来的晕糊劲甚是可爱,颇有天使爱米莉的影子。
但是,她的身上又少了几分爱米莉不食人间烟火的古灵精怪,多了几分看得见摸得着的憨直。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漫画家,熊顿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废寝忘食,付出一切。
她的生活中有不靠谱的男友、有飞扬跋扈的恶老板,当然也有和她亲如一家的女室友和男闺蜜。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北漂女孩的缩影,人际结构纵然扁平,但生活却从不乏味,即使尚未实现逆袭,却也能够每天向梦想靠近一步。
然而,正如熊顿所说,当别人的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却结束了。
绝症的厄运降临时,谁也逃不过难以抗拒的无奈。
《滚蛋吧,肿瘤君》的戏核在影片进行到50分钟时逐渐显露——熊顿之前的爱情遭遇、职场挫折,在绝症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在她真正被剃掉头发之后,开始正视自己的人生。
常识告诉我们,患病之人的心理比常人要复杂千倍,再强大的心脏也无法抵御排山倒海的焦虑。
但《滚蛋吧,肿瘤君》以深思熟虑的精彩群戏,将熊顿的这种焦虑消解于无形中——她在食堂被告知病情之后声称“割掉不就行了”、和女病友在隧道里骑摩托、去女室友的日企“闹事”等等,折射出她“向死而生”各个阶段的真正心理,这比好莱坞电影《抗癌的我》一个梗用到底的催泪伎俩要更加细腻真实。
《滚蛋吧,肿瘤君》中关乎生死的两个命题——爱情缘和父母缘,在嬉笑间解释得通透在理,这也是全片最震撼人心之处。
医院里出现了一个不会笑的万人迷男医生,熊顿夸张的“挑逗”总能让人捧腹,但当男医生对坚强的熊顿产生特别情愫,又被临终前的熊顿含泪表白时,你可以相信,曾被爱情伤害过的熊顿,终究会有一个人为她填补遗憾,即便结果永远不会圆满。
医院里还出现了一个名叫毛豆的小男孩,他身患白血病,因手术失败而只得面临保守治疗。
在毛豆憨笑着被强忍悲痛的父亲抱回家的瞬间,它更像是一则隐喻,或是暗示:毛豆和父亲太浅的“父母缘”,亦如熊顿和她的父母一般——女儿离乡奋斗而不归,再度相见时,却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局面。
当熊顿靠在母亲怀里说“下辈子我们还做一家人”时,你很难抵御那种蚀骨的撕心裂肺。
泪腺崩塌,就不要再挤兑导演煽情。
这部电影,意味着白百何的时代正式到来。
熊顿并不是个好演的角色,它需要极丰富的内心体验、细微的情绪变化、以及足够强大的表演自信。
白百何的天赋在于,她不仅让熊顿的乐观豁达、“二货”精神得以显现,且把那股子把悲伤留给自己的倔强得以精确表达,她向男医生含泪说“你懂的”、在母亲面前厥起嘴巴报出银行卡号、在临终视频里双手拭泪等等,都演到了人的心坎里。
吴彦祖扮演的“花瓶”男医生,李媛、刘芮麟、程伊等扮演的那一拨掏心挖肺、不离不弃的朋友,亦和白百何的演出构成妙不可言的强烈呼应,比之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慌腔走板、语焉不详的国产青春片相比,都高出一个端位。
这是一部工夫下到位的优质电影的胜利。
对不起,全程无法入戏。用了很低级的手法,得到了一部很平庸的电影。
现在三里屯soho和银河soho是国产都市电影标配
女主那些天花乱坠的韩剧、美剧脑洞挺搞笑的,依旧是白百合驾轻就熟的轻喜小妞电影,爱情线点到即止不似前两作(《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那么狗血淋头,家庭线和友情线刻画的生动细腻,女主形象也比较接地气不失真。ps.女二夏梦在电影里的镜头也太像小宋佳了,脸盲症又双叒叕犯了。
笑、哭、笑、哭……
纪念一下,这可是代表中国电影去参加角逐奥斯卡的。这是一个笑话吗?肯定是的。
非常感人,没想到结局是这样的
作为一枚肿瘤君,必须给四星。最喜欢的细节是老爸买薯片时,努力研究口味的时候,心碎的感觉忽然袭来,再也无法靠意志压制住身体的颤动,默声痛哭,跟记忆中老爸为我哭过的那次一模一样。可惜后来的戏太少了。
很感动的一部电影,乐观向上的女主让人很心疼,结局的真的让人很揪心,哭惨了
7从剧作到操作都可圈可点的小妞电影。遗憾的是,想加的元素太多了,出院后就开始疲软,遗愿清单那段跟广告片似的。ps白百合的戏路就是中国的新垣结衣啊。
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正能量永远第一。 —— 知名小品演员朱时茂
尽管两星但原创脚本可以给到5星,而且也的确值回票价了
白百合真的好适合演小妞电影。原著真人真事,漫画改编,有点夸张,不过总体不尬,温情脉脉。
期待太高了
因着那些有点俗套的小段子调和,把一个让人不太忍心接受的故事戏剧化,变成了小女生的可爱成长史。看的时候就在想,可能熊顿也没有真的在喜欢医生吧,只是想有个帅帅的神拯救自己而已。
那一年的申奥片😃
导演水平简直垃圾
已經不奢望導演能一言點破生死,但現在只看到浮誇的糖衣毒藥。正能量這東西,過猶不及。十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常在我心》,要比這部好看。
要说烂片也不算,但就是感觉烂??好题材拍的不行。
编剧真屌,开场五分钟,就用在新郎新娘宣誓时迟到、扯断新娘礼服带等把卖蠢当成卖萌的桥段,寥寥几笔奠定了女主的烦人形象,使得我全程看了十五次手表问了八遍女主怎么还不死。恶搞美剧韩剧?这是网络剧才会用的伎俩吧?但是此生居然能看到吴彦祖的弩哥扮相,听他在星你主题曲下用韩语说韩剧台词,值了
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