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我本来不想评价的 但是看到他居然有这样的“高分”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是电影吗?
还没有《爸爸去哪儿》好看 这么比较我都是侮辱了《爸爸去哪儿》 老掉牙的梗 自以为很燃 还因为排片少像别人开炮 现在庆幸这部片排片少 排片多只会坑了更多人了的钱 本来以为高晓攀凭借嘻哈包子的经验 能导出一部还过得去的片子 可现在来看 这部片存在的意义不是揽钱吗?
剧情老掉牙 演员演技不自然 这部片刚出预告的时候 毛哥还和我说想看 我也觉得肯定能好看 我的天啊 想痛打当时的自己 想模仿大鹏的导演之路 … 别说和《缝纫机乐队》比 和《煎饼侠》比 都甩你10个来回了
片名负分。
海报浓浓网大风,负分。
剧情?
没有的,一截一截羊拉屎一样,其实就是段子的串联,问题是这些段子统统都老残旧不好笑。
举一个例子,追债那个,换了东北、福建、印度几个地方,一点变化没有,就是揍一顿,让去问别人要,聪明的编剧要么是让主角每次受到的磨难升级(例如第一次只是脸被打成猪头,第二次打成木乃伊,第三次直接就躺火葬场差点给烧了),要么所受的苦头不一样(例如第一次被脱光丢公厕门口,第二次被吊起马路边,第三次关棺材里)。
总言之,作为一个喜剧,是一点也不好笑,要说它是闹剧吧,也并不闹腾,并不热闹,你看《大闹天竺》就是闹剧,至少还能尬笑一两声。
莫名其妙地男女主就有了好感,前面TM一点铺垫没有,只是一起无意中看了次烟花就动情了。
要是看次爱情动作片,岂不是要即刻干柴烈火震翻天?
莫名其妙地抒情煽情。
李灿森那条线完全是飘的,浪费了李灿森这么好的一个演员,不过话又说回来,李灿森已经彻底为人民币折腰,沦为烂片奴隶了。
还有彭敬慈。
万国鹏。
王劲松(院长怎么那么有空老客串烂片?
)。
PS:最后,高晓攀在花絮里自信(自大)满满地说“票房10亿”,笑坏我了,全片最好笑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本片票房是1208万(还没扣除服务费),片方实得应该是400万。
我想请问高大导演够本吗?
不是会演个相声小品就是个喜剧演员,不是串几个段子就是电影剧本,醒醒点吧,你太飘了!
#20171114兄弟别闹观影笔记#这部片还是可以一看的,没有那么糟糕。
想做个好人比做好人坏人难多了,不小心就刀光血影,拖着个二货弟弟是挺郁闷,但这是母亲的愿望,所以打死都不放手;父亲老好人一辈子落下个脑血栓,想看病也只能隔门望一眼。
所谓喜剧,其实是笑中有泪,喜中带哀。
不管梗有多low,情节多生硬,至少有做到正能量的传播,导演兼男主第一次执话筒值得鼓励!!
哎,很闹,但是这个剧本太无脑。
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怎么可能让有前科的人进入?
导演是没有基本常识吗?
哎,很闹,但是这个剧本太无脑。
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怎么可能让有前科的人进入?
导演是没有基本常识吗?
哎,很闹,但是这个剧本太无脑。
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怎么可能让有前科的人进入?
导演是没有基本常识吗?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平庸的一部电影,连烂都烂不出特色。
例如:充满直男幻想和意淫,符号化女性,标签化配角,电影里充满歧视和偏见而不自知。
不好意思,这些大鹏甚至邓超已经做过了,来晚了。
内容肤浅,简单地像小学生作文,甚至还在用坏人和好人来定义一个人,电影主题也是很可笑的从坏变好。
作为主角郑好,全程就在讲全世界人民怎么怎么对不起他,以及他是如何如何付出而没人知道。
扮可怜,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只是一副小人嘴脸。
弟弟郑重,什么时候在电影里表现一个人单纯=智商低=丧失所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逻辑和羞耻感?
再说配角,配角确实让人难忘,只不过是那种看完恶心得想要忘记的存在感,而不是回想还能印象深刻的角色。
高晓攀是个相声演员,他的电影真·一点儿也不好玩,甚至没有他的春晚小品笑点多。
作为导演,这是场灾难。
作为主演,全世界围着转来满足自己的幻想还不够,还要洋洋得意地以为自己永远正确。
强烈推荐值得一看的电影,兄弟别闹是一部轻喜剧,有兄弟有江湖,有笑有泪有情怀,剧情幽默感人,难得用心的处女秀。
算是一部良心剧了,比无厘头的搞笑噱头有内涵。
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兄弟情演绎的不错,第一次做电影难免有经验不足的地方,我们包容,也愿意等你们更快的成长,期待更好的作品,支持国产电影,加油!
加油!
加油!
高晓瘫啊,不要看别人吃肉你眼馋,也想趁着开心麻花的东风来电影界捞口汤喝,我们观众不是傻子,弄那些老掉牙的老段子来糊弄我,就这电影,还好意思要十亿票房,还好意思拉水军,还好意思说“和开心麻花分庭抗礼”,我要不给你泼盆凉水醒醒脑子,怕你明天就飞了。
《夏洛特烦恼》初看的时候,只是感觉确实有点意思,算是一部上乘的作品,但是我会忍不住想反复看,每次看都有点不一样的体会,感觉想是在评一杯好茶,越到后面,余味越足。
《羞羞的铁拳》第一遍看的时间就笑到肚子疼,但是我没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就像吃汉堡这种快消产品,过瘾。
而看您这部《兄弟,别闹》的时候,就感觉走入一家很破很久的饭店,店主就给上俩咸鱼干,还TM是昨晚剩的。
情节方面,我看出了点“致敬”《功夫》意思,郑好就是星仔,郑重就是肥仔聪,大老三就是琛哥,星仔因为帮助小女孩反被人羞辱而变坏,郑好则是因为父亲的老实而被欺负,从而变坏。
星仔后来被斧头帮控制而去做坏事,但是良心未泯,最终在包租公夫妇帮助下成为一代宗师。
而郑好则是因为弟弟被大老三控制,不得不妥协,最终在朋友和警察的帮助下,逮捕了大老三的犯罪团伙。
情节发展的很是稀里糊涂,人物的塑造也是莫名其妙。
片子一开头老是强调“郑好”是个坏人,可是我没看出他到底坏在哪,地痞小混混的那种坏吧,应该是痞里痞气的吧,偷鸡摸狗的那种坏吧,应该是猥琐中透露着奸诈,爱欺负邻里,调戏良家妇女的那种坏吧,应该是嬉皮笑脸中中带着点阴狠。
而晓瘫老师面目严肃,演出了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清高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女主夏天凡颜值一般,却非要吹“仙女风”,什么鼓风机啦,穿男衬衫啦,也就算了,可是晓瘫您老师怎么为了体现女主的清新脱俗,而舍费苦心的找一堆整容蛇精脸来强奸我的眼睛呢?
情节的设计上也有硬伤,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非要花大篇幅的时间描写,比如郑好为了帮朋友讨债,在地图上飞来飞去,被五个债主打的一身伤,其中还出现了以泰姬陵为背景的布景下,一个操着奇怪口音的穿着印度服饰的中国债主,还能更辣鸡一点吗。
应该慢慢发展的地方想坐火箭一样嗖一下就没了,比如男女主的感情线,没有铺垫,也没有交代结局,就拉拉手,喝喝酒,好一好,吵一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情节的反转上更是随心任性,大概是在电影快结束的3分钟的时候用30秒的时间交代了一下郑好设的局,在此之前没有一点铺垫,没有任何能让你看完能回想起前面与之呼应的地方,就是强行凑结局。
结尾也是草草收场,按照正常套路,不应该是女主看到男主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破镜重圆。
而男主则是名利财三收,既抱的美人归,又凭借真人秀大红大紫。
一直到放映结束,我还在想那50万奖金去哪了,强迫症真的伤不起啊。
看有些水军朋友老是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不错道理是这样,可是请你不要说这句话,因为我在你的电影中完全没有体会到这层含义,你的电影仿佛是割裂的,前半部分喜剧,后半部分悲剧,我没有看到一点点由于主角悲惨的命运而引起的笑点,都是在因为主角说了某些弱智的话和做了一些弱智夸张的动作,才让人不得不笑。
我知道《夏洛》和《羞羞》里面也有不少这种设计,可人家那算是锦上添花,你这吧,就是不停拿花补丁来补一件遮不住丑的花棉袄。
晓攀老师啊,我喊您一声老师,您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去说相声吧。
不要看别人吃到甜头就眼馋,只看人吃肉,没看人挨打。
将来别人再问:“高晓攀是谁?
”希望您可以骄傲地说“优秀的相声演员”而不是“演技尴尬的电影演员,没有眼光的投资方,毫无灵魂的导演或者三流水平的编剧”,就酱。
本来嘛,人就是有自我的一面。
说实话,我不是很赞赏这个主要故事。
为什么保护一个人,一定要变坏,是不是价值观出现了什么问题?
又是真人秀,明明是喜剧,又非要带点略让人感到尴尬的悲情故事。
铺垫不够,又忙着叙事。
节奏有些乱。
再来说说演员吧,我非常不喜欢于莎莎的主持…不过演戏就没那么讨厌,毕竟是有规定台词。
并且承认她还是蛮漂亮的。
男主角我竟然全程忽视了???
就记住了任重和主任,还有三儿。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部更属于年轻人口味的喜剧。
个别笑点马马虎虎,虽说基本上是段子,但也确实搞笑。
笑点任务也差不多是主任和郑重撑起全场。
喜剧首先就得让人看得开心呀。
本来看喜剧是抱着放松的心情去看的,思考那么多干啥呀。
这一部喜剧能够轻松看完,不用去思考什么,我也不想去思考什么。
笑笑就过了。
以上,是一些牢骚。
————————————————————————《兄弟,别闹!
》是高晓攀自导自演、孙集斌联合导演,尤宪超、于莎莎、李璨琛等联袂主演的喜剧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对臭名昭著的混混亲兄弟郑好和郑重受到真人秀节目的巨额奖金诱惑,开始洗心革面,并意外卷入一场阴谋的搞笑故事。
——百度百科我想重点说一说老三。
陈璨琛饰演的老三:一个“有时候挺可爱”的黑道大哥,是促使兄弟俩“变强”的重要人物。
他在郑家兄弟参加电视真人秀的过程中,拉拢两人“共谋大事”,本来他出发点是好的,想和大家一起实现当初的梦想,没想到最后变成做坏事,因此引发一场啼笑皆非的“变形记”。
——百度百科老三被他演活了。
在监狱里,老三就天天看电视节目。
看到自己的发小郑好上电视,非常骄傲的告诉同一个监狱的犯人那是他的朋友。
还保证出狱后找到郑好帮忙同室犯人。
这让他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出狱时老三带头揍了一顿一个说错话的犯人。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反应,其实也代表着一些感情。
尽管导演以喜剧的方式表达了这一幕,我仍然认为其实老三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打打闹闹只是不希望分别时太过悲伤,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他依旧是真诚对待朋友的人。
所以之后假装“绑架郑好”以达到欺骗郑重一起抢劫的时候,让我有些许惊讶,这就是一个故事的好的转折点。
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他是“真正的坏人”。
皮笑肉不笑的角色又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计谋有想法的人。
并且敢作敢当。
这就为之后的陷害郑氏兄弟作铺垫。
抢劫金店时,恰好又碰到“同道中人”,老三说了句“撞衫”的时候的神情又准确地表达出了个人情感。
加快故事节奏。
直到金店抢完,对兄弟痛下狠手时,老三留下了手表。
与郑好一番撕打是全片让我最紧张的时刻。
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对于多年好友,如此心狠手辣,这还是原本那个他吗?
还是人的求生欲占领了最高点,将感情硬生生踩在了脚下?
理智在被捕后稍微恢复。
上警车后,老三的那一眼凝视,我感受到的是悔恨,是担心,是无奈,更是面对再次入狱的绝望与恐惧。
仔细去看待老三这一个人物,会发现他是真实的存在于“身边”。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虽然有着深厚友谊的朋友,却在利益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
想想就觉得唏嘘。
可以同甘,却无法共苦。
这一个角色,带着情感去生存的人物就如此血淋淋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实到让人心虚。
老三的出现,为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加分,也提高了影片的层次感。
《兄弟,别闹!
》上映5天了,好评居多,恶意评论也不少。
我只想说,每一部电影,都不应该带着主观印象,先入为主的去观看。
有时候导演和演员确实是一种吸引力,但如果把所有影片放在同一个起点,假如所有人你都不曾认识,单单品味它的情节,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会又有不同?
很多人讲,说相声的怎么能拍的了电影。
怎么不能?
有走心剧本,有表演经验,有专业指导,有情怀有心劲儿有诚意有态度,拍一部电影,游刃有余。
可作为导演他还是毕恭毕敬。
电影算不上完美,或多或少还是让人感觉经验略有不足。
有些地方,或是因为珍惜而小心翼翼,又或是因为热爱而用力过猛。
却说明,他是在意着。
诚然,术业有专攻,虽然这部电影不能称之为大片,但绝对是部好片。
问我什么算好片?
一部好片,除了现场的观影感受,应该还有后来的情感共鸣。
看这部电影,有没有笑过哭过,有没有让你感受到一份来自情谊的温暖?
有没有让你也回想起曾经和谁相依为命,打打闹闹或者聚在一起的日子?
有没有让你怀念,那些一路走却一路渐行渐远的伙伴?
如果有,我觉得,那就够了。
电影是讲故事的,你难道会因为别人给你讲的故事不好就埋怨他‘你为什么要给我讲’?
或者都不管故事好坏却问‘为什么是你给我讲?
’换个理,便觉出荒唐可笑。
懂的人就认真听,不懂大不了就是听过忘过。
故事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之事,站在旁人角度,本该是无权过问的。
但是他想讲出来。
这部电影,是他这一路的回顾,也是他历久弥深的情怀。
反反复复看过了几遍,我仍不敢说懂,亦如他的人。
但至少,我带着敬重。
每个人都是自愿观影,既没被强迫,也没被威胁。
既然是自己有心想看,何必凭着第一印象,怀着莫大的敌意或质疑,走进影院。
观众都是花了钱的,怎么定义值不值得?
电影好看你算是欣赏,不好看就算一种消遣。
终归,也让你在烦乱的生活里有片刻解脱。
有人说观众有权利评论好坏,必须有。
每一个认真评论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被用心奉献的艺术也如此。
如果你全程无感,不喜不悲,那我不能说一定是你冷漠,或许只是电影不吸引你。
但如果你也笑过,也有过丝毫触动,为什么仅仅因为导演是跨行是新人而排斥电影本身?
电影行业,有自己的交替更新,不需要我们观众费心费力。
生活里扮演的角色已经够多,做了观众,本该是最惬意轻松的,只需看看别人的戏,一笑而过,继续自己的生活。
既然不能主宰电影市场,就做一个理性的观众,心境自然就不一样。
好戏就捧个场,赖戏就早点退场。
别纠结于与导演演员的恩怨。
你喜欢,他就感谢,你不喜欢,他就改进。
却绝不会停步不前。
作为艺人,是说过干一行爱一行。
做了别的事,不代表原来的就不爱了。
有能力那就去开拓,总要前进总要发展。
作为观众,有些人固执己见的不接受,究竟是真正对电影行业的担心,还是带着歧视的排挤,是真心期盼着好电影,还是偏见蒙蔽了冷静。
管他是谁拍电影,观众需要的只是好电影。
导演好人员好,制作出来可能更出彩,但是新人拍出来的却更实在。
观众是衣食父母,我看来,好观众才是父母,剩下的,最多是可有可无的后爸后妈。
不是一律支持的就算好观众。
如果,不喜欢其中的人员,你可以不看。
不喜欢人员却还想看看电影,我敬你为了欣赏艺术的牺牲。
不喜欢人员也不看电影,信口开河的批评,我想说你不配做一个观众。
你如果是想看到更好的片子,给一些中肯的评价让他改进,只要走心,褒贬都是你对艺术的尊重,如果你就是针对其中的人员,毫无理智的挤兑,那我真为电影感到悲哀。
怕是难有电影能入你的眼。
转战电影,我不敢说导演一点都不为商业利益,但我更信,他的初衷是为了兄弟。
所以抛开我不懂的电影专业角度的评论,如果有情感触动,是不是也应该支持一下情怀。
跨行,不止需要勇气,我在导演身上,更看到了敬意和努力。
所以,为了他这份真诚,也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走的更远。
我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盼着中国电影能越来越好,也盼着每一个努力的电影人都有回报。
每部电影,每个人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打量它,有好评如潮的,也有毁誉参半的。
我的态度是,理智参与,认真观影,用心评论。
除了对艺术的尊重,我觉得更应该敬重的是每一个梦想家,应该敬重每一个不为急功近利或者证明自己,只是用心讲故事的人。
看《兄弟,别闹!
》的感觉,完全是嬉笑中略带感动,动容里不乏创作者的小心思。
从相声界新秀到相声界标杆,再到大银幕触电,“嘻哈包袱铺”的首次电影作品的成绩至少是个准优秀。
在此等量级的喜剧类型片中,《兄弟,别闹!
》的笑点量足,段子也很新鲜,特别是足够鲜明的角色间,演绎出的一个个矛盾冲突,一次次人性小考验,充分展现出了创作者们的用心和专业水准。
特别是相声演员们表现力足够的嘴皮子,毫不逊色于片中的几位明星大咖,甚至在喜剧笑点爆发处,常常让观众饱受包袱儿的冲击力。
例如,万国鹏饰演的角色在一番吹牛B过后,不料遭遇郑好和郑重的一顿捶,喜剧效果堪比星爷当年大银幕上的风采。
事实上,看《兄弟,别闹!
》的过程中,总能给人一种错觉或是联想,高晓攀和尤宪超这对活宝饰演的兄弟二人,和《功夫》中星仔与肥仔聪的设置有那么异曲同工之妙。
是前者有意致敬经典?
不得而知。
但如此精妙的角色设置和搞笑特点,却总能在故事的脉络走向上,送出及时的笑料来。
而影片“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改邪归正”的中心思想,也始终支撑着整个故事框架。
“曹云金店被两伙劫匪争抢着劫持”,还有那意想不到的“脚底口香糖被重新吃进嘴里”的片段,简直称得上近来大银幕上最让人捧腹的段子。
还有,决定分钱时,胖弟弟郑重要求重分70万好处的那一段,颇有古人“朝三暮四”的精彩诠释之笑果。
与此同时,影片关于兄弟二人改邪归正的艰苦又嬉笑有加的过程中,浓烈地融入了以兄弟情义为首的亲情元素。
让搞笑的硬件,在情感的软件的辅助下,更具看头儿和感染力。
并且,亲情是源动力,爱情是润滑剂,而金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地。
郑好虽不好,他内心却始终牢记母亲生前的叮嘱,为了弟弟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用坏到底的代价。
郑重很重,却内心柔软,一路“坑哥”的节奏里,其实也是想找回曾经温暖善良的兄弟情。
兄弟二人从最初的无奈“胡闹”,到历经要债、真人秀,以及与恶势力斗的一番挣扎和拼命改变后,也终于在情感和情谊的真实感染下,一步步重新回到“别闹”的正常轨迹中。
高晓攀自编自导的试水之旅,可以说是相当及格,甚至亮点频繁,而集合了一众老戏骨和演技派以及流量君如王劲松、李灿森、钱波、田雨、于莎莎等共同“打闹”出的这一场兄弟为财为情、幡然悔悟、喜改前非之人生历险记,给人的不仅是笑声不断,也有感动无限!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热映中的新片当中,《兄弟,别闹!
》依然是位列上座率第一的位置,足见口碑决定一切!
《兄弟,别闹!》剧情层层递进,叙事极为流畅,以喜剧的表达,触碰到了人内心的柔软。在逗乐观众的同时,表达出了对于个体情感的深层次思考,这也让其超脱于普通喜剧片的层次,成为了有内涵、有情感的影视作品。
剧情有点狗血,演技有点尴尬,截成一段段的相声应该评价不错,但不太适合一部电影。
差到极致,精神污染
烂到令人发指!!!!
外面坏人已经不够抓的了 嗯和谐社会嘛晓攀 喜欢谁 一定要有铺垫 不能硬刚
怎么拉来的投资,投资人看完样片,估计起码得3天睡不着觉吧,中国观众审美水准再低,也不会喜欢这种烂成这样的电影吧。
郑好的好是专门不学好,郑重的重只是体重的重。看着这对相爱相杀的活宝亲兄弟,在改邪归正的道路上爆出各种花式笑料之外,又被他们的坚持不懈所打动,在笑声中收获了一份久违的感动。
2017/11/11 其实没有评论说的那么不堪,烂俗的各种梗汇聚一起,有几个笑点还行,但是也就这样了。
兄弟,就这样的电影剧本设计、台词设定,人物颜值与演技,场景的美工投入,你还想要10亿票房的!别闹了,真的!回去看看被评为“金扫把”的电影吧,真的不比你差!
兄弟别闹,哥俩好演绎的淋漓尽致,全场笑点不断,使整个电影看下来并没有太大负担,可以一看!
这个电影讲述了双胞胎兄弟郑好、郑重经历了重重误会与歧途后改邪归正的故事。电影以兄弟情为主线,用镜头表达出两兄弟间血浓于水的情感羁绊。
那些说它是烂片的,呵呵。
看的首映,见到了高晓攀本人,还是在现场第一个和他提问互动的人,他人很有趣。不过片子烂也是真的烂啊!
别闹了
其实还行的,包袱笑料都不错,镜头感也可以。合格的消遣喜剧片了。
48
这片儿属于客厅放着当背景音都完全听不下去的。毫无才华而不自知。
听说老虎为了牟利在封这片子的排片,客观上讲,这么做是对的...
烂片定期看,挑战新底线。不敢相信,感情真有不会的。
一个精彩的转型,逗与捧完美的结合,影片中看见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为兄弟任何事情都可以原谅,为兄弟任何事情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