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好人有好报?
这部电影让你相信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从一个胆小怕事再平凡不过的理发师 看到了当时韩国的政局 看到了为人父母的苦涩 男主角在上大号时逼真的表情堪称一绝 久久回味于他刮海报时的小心翼翼及自责 念念不忘于他看到儿子再次行走时的欣喜与安慰 的确好看
大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生存的故事。
身为朴政熙总统理御用理发师的宋康昊小心谨慎地为总统、闹矛盾的情报局长和保安局长等大人物理发按摩,但在自己的孩子被当间谍抓走后还是无能为力。
反映了60、70年代韩国军事独裁统治下暗无天日的社会状况。
最搞笑的一幕发生在朴总统被暗杀后,理发师被命令给新上任的全斗焕总统理发,理发师看着全总统半秃的头顶,来了句:总统等你头发长出来,我再给你理发吧。
四舍五入选举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角理发师在青瓦台旁边开了家理发店。
他和女友未婚先孕,女友想要打掉5个月的胎儿,主角借用朋友那听来的“四舍五入总统”的名义,留住了胎儿。
“四舍五入总统”即“大数学家”李承晚,他的大缺大德会被中朝韩三国人民永远唾弃。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朝鲜王国和朝鲜帝国时期(朝鲜王国是清帝国属国,朝鲜帝国是日本傀儡国)参与民权运动和独立运动。
日据时期,李承晚推动复国运动,但他的理念是认美国作父,借助美国力量驱逐日本人。
1948年5月,南朝鲜总统大选,李承晚组织成年男子组成“乡土保卫团”,胁迫民众为自己投票,还勾结美军大肆逮捕杀害反对他的政客和群众。
当选总统后,他残酷迫害和屠杀游击队和人民群众,1945年日本投降至1949年下半年,被屠杀的朝鲜人民达15万左右,“李承晚政府屠杀的爱国群众甚至超过了日帝统治时期的纪录”。
战争结束后,他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试图胁迫美国对中朝继续发动战争,后被美国严厉制止。
1954年9月初,李承晚为了长期执政,通过自由党议员和无党派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允许第一任总统可以无限次连任。
11月27日国会投票结果,203人中135票赞成,60票反对,7票弃权。
按照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须获3分之2以上议员赞成才能通过,即赞成票至少为136票。
11月29日自由党领导层说,135票虽然少于203票的3分之2(135.33),但是因为135.33经四舍五入可得135,所以得135票即可认为获得通过。
这种拿宪法、国家和人民开玩笑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大数学家”和“四舍五入总统”的称号。
高木正雄1960年4月19日,理发师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南安”,算命先生说这个名字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那一天,进步学生和工人群众冲上街头,推翻了李承晚政府,史称“4.19革命”。
孩子一岁多蹒跚学步的年纪,理发师突然感到房屋在震动,他以为是地震,跑出门外,眼见一辆坦克开过,直奔总统府。
那一天是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率领空输部队、海兵队发动了“5.16军事政变”,推翻了张勉政府。
朴正熙,日据时期取日本名“高木正雄”,先担任日据朝鲜的小学教师,为报考军校,曾向长春的伪满洲国军校寄去一封表达“尽忠报国(指日本)”的血书。
他先后进入伪满洲国第二陆军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伪满军校学习期间还获得溥仪“御赐”金表一枚。
毕业后在伪满洲国任步兵下级军官,驻守中国河北省。
日本投降后加入韩国光复军,回到朝鲜半岛。
“5.16”政变后掌管韩国政权。
1972年,深感受到民主派领袖金大中的威胁,朴正熙再次发动政变,强行推动宪法修正案,通过《维新宪法》,建立所谓“维新体制”,使终身总统制合法化。
其本质是总统独裁的威权体制。
情报统制理发师意外受到中央情报部高官姜局长的赏识,被召去为总统朴正熙理发,也因此成了邻居眼中的“大人物”。
但剧中高官的人物刻画更像是总统警卫室长——朴钟圭。
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于朴正熙的第三共和国时期组建,首任部长是朴正熙侄女婿金钟泌。
中情部负责韩国对内对外情报统制工作,其人员渗透进社会各个阶层,对政治家、社会名人、宗教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校园活动等进行严密监控。。
60年代中期,中情部雇员达到近40万人。
在某些情况下,中情部采取绑架、暗杀等手段对付对现体制和朴正熙本人构成威胁的人。
朴钟圭,朴正熙总统的警卫室长。
性格急躁,忠心耿耿。
是总统的保镖和好友,因善用手枪且随身携带绰号“手枪朴”。
朴钟圭甚至会殴打并用手枪威胁不顺从总统的议员和部长。
文世光刺杀事件中,朴钟圭第一时间挺身救主,却没能救下深受人民爱戴的第一夫人陆英修,因而引咎辞职,彻底退出政界,这也为日后一系列变故埋下伏笔。
1968年1月12日,青瓦台受到北朝鲜特工队的袭击。
31名特种部队士兵前进到不足青瓦台一公里的区域,被下班的警察局长发现,随后爆发枪战。
青瓦台警备部队30警备团用迫击炮连续发射照明弹,制造大批增援的假象,击退了朝鲜特种部队,救了朴正熙一命。
当时的30警备团长即日后的韩国总统——全斗焕。
飞来横祸中央情报部以“感染痢疾可能是朝鲜特工传染,所以感染者可能接触朝鲜特工”的荒唐理由逮捕了理发师的儿子和邻居,闹肚子的人都被怀疑成了间谍。
中情部的走狗们甚至对小孩子严刑逼供,理发师去向高官姜局长求情,却只得到拔枪威胁。
身为总统理发师的父亲面对着这群满口“国家”“危机”“大义”的畜生败类却不知所措。
特务对儿子使用了电刑,也许是体质特殊,儿子不感到疼痛,反而将电击当作一场有趣的游戏。
特务们根据逼供结果编造出了一份间谍名单,将看不顺眼的人都置于其上,然后将他们杀害。
理发师夫妇以为儿子也被杀害,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
后来,也许是理发师送礼起了作用,又或许姜局长和部长互相掣肘,儿子终于被释放。
儿子受的电刑让他腿部变形,站起来都很费力,出门都要父亲背着。
而这,仅仅是朴正熙长达18年统治的缩影。
日落宫井洞理发师又来给总统理发,总统称赞他的手艺和性格:“你做这工作很长时间了。
”理发师一时口误:“你也是啊,阁下(阁下是朴正熙全斗焕时期对总统的尊称)。
”随后而来的姜局长和部长起了争执,几乎大打出手。
那是理发师最后一次见到三人,那一天是1979年10月26日。
故事到这里,姜局长和部长的人物原型发生了改变。
姜局长的原型是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车智澈曾将朴正熙总统称作他的“太阳”。
部长的原型是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
简而言之,这是改变韩国历史走向的一天,参与此事的三个重要人物:韩国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在一次发生在宫井洞的刺杀事件中集体毙业。
朴正熙总统的画像被摘下,挂上全斗焕总统像。
全斗焕依旧召理发师给他理发。
看着全斗焕“地中海”的秃头,理发师说:“等您头发长出来,我会再回来的。
”他被套在麻袋里扔回了家。
The end汉江奇迹《孝子洞理发师》以韩国普通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李承晚下野到全斗焕上台长达二十年的历史风貌。
电影用诙谐的讽刺表现一个个沉重的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
剧中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处理,但都有其历史原型和历史背景。
比较典型的例如1968年1月12日发生的青瓦台刺杀事件,电影中,朝鲜特种部队因为痢疾闹肚子行动失败,并引起后面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现实中,朝鲜特种兵身着韩国边防军制服,脚上穿朝鲜配发的胶鞋,这一细节引起下班的警察局长的注意,进而提前爆发枪战,致使任务失败。
最终参与行动的31名特种兵,有27名战士牺牲,1人被俘,3人逃回朝鲜。
因为痢疾导致的大搜捕也许并非真实事件,但“实尾岛惨案”“釜马事态”等比电影更可怕的悲剧都是千真万确的。
姜局长和部长的原型不止一个,大体上是历任总统警卫室长.前半段剧情中拔枪相向的局长原型是朴钟圭警卫室长,结尾和部长大打出手的原型是车智澈局长.部长原型是历任情报部长,结尾的原型金载圭部长和车智澈不和。
朴正熙总统确实为韩国带来了“汉江奇迹”,但代价是什么呢?
朴正熙遇刺后,全斗焕从青瓦台办公室中找到的钱财就高达9亿韩元。
中央情报部每个月送出的黑钱能在汉城买几十套普通住宅。
朴正熙前前后后将30万韩国军人送到越南,屠杀无辜的越南百姓,韩国军人也遭受了重大伤亡,而这一切仅仅是换取美国援助的“投名状”。
一位普通的纺织工人全泰壹,为了改善市场里两万多贫病交加的纺织工的生存状况,自学劳动法,不断向媒体、政府甚至朴正熙本人请愿,要求他们按照劳动法给予工人们应得的待遇,但换来的只有讥讽和嘲笑。
1970年11月13日下午1点40分,走投无路的全泰壹将汽油倒在身上,抱着《劳动基准法》,点燃了打火机……参考资料《朴正熙时期韩国的国家认同塑造》王晓玲《军队从政坛的退出与韩国社会转型——基于自然政府的视角》刘洪钟《“被挟制的”帝国_美韩同盟形成史论》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李晓妮《论1972年韩国“维新政变”》冯东兴《北朝鲜现代史》和田春树《试论李承晚时代韩国社会的右派化》吕俊峰《试论金大中绑架事件及其影响》金铭
韩国有的电影真的很好看,这一部也算。
宋康昊演的小人物真的很活灵活现。
把那种随波逐流,在大环境下的被动,不自主以及生活的平凡,老实,没有过多的奢望。
即使给儿子起名字也只是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即使是平凡地活得长一点,也不要做个短命的总统。
生活中有很多讽刺的情景。
例如安乐出生后,豆腐抱着他看到街上行驶而过的巨大的坦克,人与机械的形体的巨大反差,使抱着孩子的宋汉厚显得极其渺小。
这一点隐喻了平民百姓在强权的政治下,是在一个被统治的地位,勿论民主。
在总统没有上台之前,他们做假民主的选票,支持总统,但当成为总统的理发师后,他每天活得兢兢战战。
他也有风光的时候,随总统到了美国,沾光收到众多美国人民的欢迎。
没有预料的风光。
韩国现在的形象很多是在韩剧中树立起来的。
他显现的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长幼有序,文明文雅的民族。
但是现代韩国史就是一部暴力流血的政治斗争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前,这个国家的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少斗争。
他们的榜样是美国。
对于美国他们既向往,又有抵触。
在电影,那个在汉厚家中打工的男孩,喜欢猫王,喜欢美国文化,想到美国去,参加越战,想与美国人交流却被无情拒绝和歧视。
回来后,本来的开朗活泼变成了沉默寡言,在剃头时还喜欢带上手套。
不知道是否在暗示战争中双手沾血的不用回首的过往。
宋汉厚这个小人物总是小心翼翼的活着,即使自己吃亏也不要得罪别人,因为对欺负老朋友的孩子怀有歉意而买下了很多的多余的煤,然后说一句很尼采的话,夏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
这样生活的人,更别说在总统家中,宁可多打儿子而不想惹是生非,可还是挨揍被骂。
即使这样,对于儿子仍然是抱歉的。
心理和生理双重受伤下,仍然背着儿子回家了。
对于宋汉厚来说孩子终于一切。
为了避免更多的灾难他把儿子送进了警察局,因为不断的电刑,儿子站不起来了。
心力交萃的他,用头撞破门,拿着理发的剪子,在马路上哭喊,第一次愤怒的爆发,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一次反抗下,他仍然是弱者,他说自己是总统的理发师,于是开始剪自己的头发,他反抗的立足点是儿子的受伤,孩子的未来变得茫然。
这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政治是不公平的。
可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即使作为总统的理发师。
他的剪子是唯一的武器也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他的剪子即是锋利的,有时弱小的,他只能伤害自己,连一个可以发泄的人都没有。
这个仅有的几分钟的爆发,在一辆青瓦街的汽车开过后就瘫倒了。
在汽车的喇叭声中,他只能为他让路。
作为个人,他阻挡不了历史,阻挡不了机械文明。
在工业化,政治的面前,人是渺小的。
我个人觉得,有点像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的感觉,那种要表达的人在大环境下逼不得已又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
关注的是人,在政治格局的变化发展下的人。
但《孝子洞理发师》更侧重于对于政治的反讽,《悲情城市》侧重对于人生存状态的理解。
《孝子洞理发师》在宋康昊的领衔演绎下非常优秀。
关于理发师的电影,看过好多。
宋康昊扮演的理发师,我觉得是最像一名真正生活在我们生活里的真实的可以触摸得到的理发师了。
当然,整部电影,其实跟理发师的关系不大,虽然完全是按照理发的路子讲述故事,但人家真的不是讲理发。
每当看到 宋康昊的演技,总会想说,为啥中国没有这么好的演员,然后脑子里过一遍现在数得上号的港台内地男一号,你自己都起自己羞得慌。
问题在哪,那可能又要骂一遍万恶的电影审查制度了。
这个就不提了。
整部电影的色彩是我最喜欢的,完全是属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和韩国的那种色彩,金黄色的阳光下的秋天里的60年代70年代的样子,实在是带着那股伤感抹不去、擦不掉。
之所以说人家电影产业比咱现今不是多少年,就这么一个小片子就完全可以感觉的出来,我都不是说整个的表演、故事情节、美工、音乐这些,技术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地球村里,完全可以做到一致,只要肯花钱。
关键,是理念,对待电影的理念。
影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善恶、因果这种东西的明确,而是纯粹的讲述一个小人物的傻瓜一生,我不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如此怯懦的人,我相信导演也不相信了,所以给了他一个神话了的、意向了的美好的结局。
片子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想往里边去深化理解,很难。
你搞不懂,我搞不懂,不过,舒服就对了,你知道,这电影,我们感受到了爱,ok!
对于韩国的影视文化,许多观影者都会打上“伦理剧”“三角恋”“矫情”的标签。
但是,随着的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好莱坞式的电影创制模式,也在韩国影业之中蔚然成风。
无论是视觉视效、演员阵容、还是故事叙述角度,韩国影业的大鳄们,也在不断地模仿与实践之中,诠释着自己的市场野心。
但是,与这些好莱坞式大片相比,《孝子洞理发师》(又名:总统的理发师)并没有略显浮夸的故事背景,也没有华丽到匪夷所思的视觉设计,但却隐藏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吸引力,就像它的海报:昏黄又浑浊的色调、华丽而清冷的墙壁装饰、精致的座椅、这本是一种拥有仪式感的场景,却与主人公宋康昊的一脸惶恐而格格不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等待着“客人”在决定自己的命运。
也许是《黄海》《杀人回忆》《追击者》的惊艳,使我不敢轻视这位其貌不扬,却蕴含着一股内力的实力派演员。
这部作品取材于韩国第五届总统朴正熙遇刺事件,全篇由主人公的儿子进行回忆式的讲述,以他的父亲-一位平凡理发师为线索,主人公翰墨是一位“阿甘”式的人物,他拥有盲目的政治热情,被人蛊惑着参与了现任总统的投票舞弊行为,后来被中情局利用,成为了举报间谍的“英雄”,殊不知这是中情局与总统警卫室在斗争中上演的一场闹剧,他被总统赞许为“国民的典范”,也因此被举荐为总统的理发师。
但这原本影响他一生的荣誉,却把他吓得卧床不起。
他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进入到国家的政治心脏-总统府,他身陷于中央情报局与总统警卫室的明争暗斗,也看到了靠“政变”而上台的总统的独裁统治,以及对于朝鲜间谍的过激行为。
在这一场场权利的角逐之中,他看在眼里,却不敢言语声色。
就连他9岁的儿子(故事讲述者)也因为一场痢疾,被有关部门因“朝鲜间谍入境时患有痢疾”为由扣押,并对他施加电刑,使他残废了双腿。
这一场场看似荒谬的设计与细节,似乎预示着在那个“韩国国民不配拥有民主”的时代,民众们深深的惶恐与隐痛。
和许多百姓一样,影片的主人公翰墨,似乎也是韩国民众在特殊时期的缩影,那些民众们拥有的一切情绪,都在他身上得以展现,张扬。
他盲信着国家的统治者,可以糊里糊涂给儿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却始终念叨着儿子的诞生与总统获胜的“额外五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胆怯的,虽然成为了离总统最近的人,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阶级”,一言一行,都在试探着、谄媚着那些可以随便改变国家命运的人们;他是无力的,面对国家对于他儿子的暴行,他愤怒的冲上街道,对着总统府高喊着:“你这个婊子,你这个婊子。
”但当官车在他身后粗鲁的肆意鸣笛时,他也只能乖乖的闭上嘴,不言一声的避让。
唯一宣泄的方式,也只是疯狂剪着自己的头发,剪到自己手流血,这种渺小的反抗看似荒谬,却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是,也许是影片创制团队一种共鸣式的怜悯,故事并没有让这个小人物痛苦下去,而朴正熙总统的遇刺,似乎也让主人公的生命得到了救赎:他鼓起勇气,趁夜闯进总统府,按照世外高人的指点,刮掉总统遗像眼睛的颜料,把它做成汤药为儿子服下,这荒谬的行为却让儿子的双腿康复。
在新一任总统让他继续做御用理发师的时候,他居然能对这新总统的“地中海”而说一句:“等您头发长出来后,再来找我吧。
”虽然接踵而来是总统恼羞成怒的拳打脚踢,但也在这一刻,他的尊严也和他儿子的双腿一样:站起来了。
个人认为全篇的最大亮点,是主人公儿子接受电刑的桥段:影片的创制者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一个9岁孩子的痛苦,而是用了一种超写实的表现方法:当电流顺着孩子的指缝穿窜他弱小的身体时,他非但没有痛苦,甚至还让他找到了游戏般的乐趣,电流让他可以可以轻松“吹亮”嘴里的灯泡,甚至将自己作为了一串串霓虹灯的供电来源,就连审讯员也在霓虹灯的渲染下,一改平时的残酷,随着旋律跳起舞来。
当我们疑惑着捉摸这段内容,并怀疑这个桥段的真伪时,小儿子被五花大绑的送回来,脸上淤青,双腿也残疾了。
而我们的美梦和幻想,也随着他的命运而破裂。
这或许是创制者不愿回首痛苦往事的自我欺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又何必去深究它的真伪?
另外,除了故事层面意外,全篇的摄影风格,也是创制团队独具匠心的亮点之一,为了塑造回忆的视觉氛围,全篇通篇采用昏黄的暖色调。
但是这看似能给人温暖的视觉基调,却因部光的设计而显得格外清冷,以几场人物对话戏举例:在昏黄的环境之中,每个人都因侧光(或侧逆光)而被勾勒出深棕色的阴影,他们的表情僵硬的有些不自然,政客依旧冷酷,主人公依旧惶恐,而我们,也从视觉上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清冷”。
其实,和许多电影相似,《孝子洞理发师》虽然是一部类似于中国的“伤痕文学”,政治味道浓郁的风格化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创制者,也让亲情的温暖,在这个荒谬的故事中有了栖息之地,而故事,也在全家人经历大是大非的痛苦后,归于平静、幸福。
这是创制者想要讲述的道理,或许也是韩国电影约定俗成的文化默契,韩国创作者们十分善于挖掘“家庭”题材,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细小细节,都可以成为创制者进行审美构思的策源点,他们善于发现,领悟、并挖掘出平凡生活里的闪光点,不会太出彩,但很有味道。
或许生活本该如此,褪去我们曾经的热情、惶恐、盲目、荒谬与愤怒,一切总需归于平淡,在岁月面前,没有权贵与庶民的区别,一切答案,就交给时间去说吧。
只说一点,关于龙的眼睛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
震撼的观后感,感叹小人物的悲哀,作为总统的理发师,在常人看来伟大的职业,确是胆战心惊。
不能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好片子,中国缺少的是对当代政治描绘的好片子,对于人性的刻画这部片子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之所以打四颗星,是因为我觉得一部好片子也需要做到全程无尿点不无聊,但在观影过程的有些部分还是有些乏味。
影片的部分拍摄手法借鉴了《阿甘正传》,将一个虚构的人物放入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
影片以1956年到1980年李承晚末期到全斗焕初期的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一个小人物,住在青瓦台总统官邸附近孝子洞的理发店师傅宋汉默(宋康昊 饰)的儿子的视角,见证了李承晚第三次当选,被赶下台,朴正熙政变夺权,被部下枪杀,全斗焕上台等诸多历史事件。
喜剧的最高境界是黑色幽默,笑出的泪水代替了痛苦的哀嚎,笑过之后,继续品味人生百味。
本片是影帝宋康昊的中期作品,表演滑稽又感人,展现了其良好的喜剧功底。
搭档文素丽戏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能算是配角。
当男主背着残疾的儿子寻医求药时,庙中的小和尚给他指明去深山找一位老道。
老道却说了以下的话。
男主一开始还嘲讽地说是一位高级的心理咨询师而已。
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越来越离奇,甚至是契合了真实的历史,老道的话应验了。
然后男主就信了。
这真的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情节?
河的对岸住着大毒蛇,大毒蛇变成了龙🐲......
公审全斗焕标志着五共六共彻底倒台,世纪之交引发了迎接民主反思独裁的狂潮。片尾食眼去病的预言终告达成,拒绝权贵大快人心。只是在近两小时里,对这家人以及亲友邻舍的刻画不够深入。
以总统理发师的视点不动声色的揭示出韩国几十年政权的动荡和变迁,导演以某种荒诞克制的手法表达了其对整个国家政治环境的批判和反思,呈现出其复杂的家国认同感,也是这一时期所有韩国人的心声。宋康昊真的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能塑造,慈爱严厉乃至绝望的父亲都诠释的惟妙惟肖。一部尚佳的讽刺喜剧。
1.多希望早日看到天朝的电影题材解禁,到时候,希望能有人模仿本片拍一部《长安街上的洗头房》。2.听说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被韩国人买去,近期要开拍,窃以为《孝子洞》和宋康昊的表演可以成为《许三观》的标杆。3.夏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4.总统先生,等您的头发长够了,我再来吧。
盲目 顺从的韩茂只是千千万万模糊暗淡影子中的一员 ,直到进入青瓦台 成为总统的御用理发师。但 巨大耀眼的光芒并没有让他也随之闪光 ,他还是一次次被踢伤膝盖 ,一次次弯下腰来,步履趔趄 。最后不论是曾贴身伴随总统的韩茂津津乐道美国的金吉还是重新站起的儿子,最后只剩下淡然的平静,无论喜悲。
基本是在从西藏回重庆的火车上看完的。感触很多,就是一句都说不来,看完心累23333【主要是因为我丢了16G的卡!!!!】/1.颇荒诞2.小人物的浮沉
我记得最牢的情节是额外五张选票。#20180306
拍这么个阿甘正传式的片子怀念朴正熙,踩一脚全斗焕咩。。。说反映时代变迁吧,理发师始终是局外人,儿子的戏份也只是为了煽情。一比较,国际市场确实有进步。。
怪不得沒被豆瓣封掉。這個題材用喜劇演譯出來的問題是巨大的,具有明顯的韓國黨派之間相互攻擊的政治傾向,並且完全淡化了普遍意義上獨裁的問題。企圖通過阿甘式的主人公在不同時代之間穿插,以及略帶戲謔的旁白減輕漫畫式敘事的違和感,但理髮師的人設並不是智障,而只是單純,並且帶著一股對東亞人男凝和韓國特有的輩分制度的懷念(?。理髮師的機緣和上升渠道沒辦法說明任何制度上的問題,而只能作為覺醒的揭露,以及平民地位的卑微,這也讓理髮師的人設問題更大了,因為他不但不傻,而且懂事著呢。最後的隱喻,也明顯而生硬。了解這段韓國歷史的話,看起來可能會更有感覺一點。
2012 12 7 电影资料馆 讽刺到位
一碗蛋花汤里吃出来一绺蛋花,不该高声称赞这一绺蛋花多么美味,一地荒草长出来几颗麦苗,要质问为何那么多杂草,请不必歌颂麦苗的伟大,陷于赞誉的陷阱
一般
狗剩儿他爹 2012-12-07在军事独裁面前父亲有幸站着为总统理发,但他的灵魂是跪着的。当父亲取了龙眼为儿下药后,他拒绝了专制体制的橄榄枝,虽遭受毒打惩罚但灵魂第一次站立起来,此时儿子也终于站立起来。影片讲述现代韩国人格的形成史,个体在专制机器面前起先的屈服与后来的抗争是韩国精神由疲软
每个国家都有这么一部电影
无知的父亲,边缘的母亲,遭殃的孩子,这几乎完全囊括韩国那段历史下家庭情况的缩影。将一段悲恸、苦涩的历史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述说,孩子的瘫痪与站立象征着一个暴君时代的结束与希望的开始,但屏幕外的观众都知道下一个“领袖”在此方面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下一个受其牵累、创伤的理发店家庭又在何方,下一个“跛脚”的孩子又能否“站”起来,这是导演对屏幕外新一代青年人的面对面的询问与警示,也是对处于旁观心态的人民内心的一次质问。
interesting
多数小孩子都会说错话,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要觉得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对于小孩子来说过于残酷,更不要试图撒谎,试图掩饰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他们都很聪明,这样只会让他们越发敏感且自卑,当父亲形象一次次被冠以懦弱之名,就再也无法站起来了。这个令他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混沌世界,也就是神医所道的心病。在那个缺乏安全感的年代,根除心病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建立父亲形象,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活下去。
3.5 关于龙的眼睛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
1,1979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的。2,从《杀人回忆》到这部电影认识了宋康昊的演技。
荒誕手法表現的韓國版的阿甘,冗長無趣
有趣的奇幻片讲述朴正熙的专属理发师,带一点幽默,带一点严肃。宋康昊饰演的角色无可挑剔,无论是放肆拘谨还是开心痛苦的样子,讲究到位。剧情推进舒畅,运镜平稳,人物形象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