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赶紧过来写影评,一个传记电影给我看的热血沸腾了!
人王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这是个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充满希望和积极的一面。
台词不多但人物描写丝毫不差,每个人都有变化,府长从被耽误晚饭到被部长说不完成这次救援就不能调任还可能背黑锅的不耐烦到愤怒,到后面面对哈里提出的大胆计划如果出事愿意承担所有责任的转变是我没想到的。
队长从一开始不愿听从府长指挥的自负,看不上里克这些业余的潜水员,到失去一个队员,对里克他们找到人刮目相看,再到最后和里克他们成为伙伴,还有最后冲进去等到最后等自己的队员出来,很喜欢队长这个角色,还有志愿者水利工程专家,熟悉山里想到用竹子做水管的大爷,还有村民只因为一句可能能对男孩们有帮助就放弃自己的田地,让我感受到人的淳朴善良。
对这几位专业的潜水员我表示敬佩,他们的专业能力,想救人的善良,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气,我想是我在这种水下狭窄空间里别说7个小时,7分钟我都恐惧的要死。
但是假设哪怕有一个孩子没有活着被救出来我想事情就会演变的完全不一样,可能就是大众的恶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了。
最后再问两个专业问题,这些水下镜头是怎么拍的好厉害,还有他们潜水的时候为什么宁愿手划伤也不带手套?
生命在自家人心中都是至高无上的 为了生命的存活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英雄就是这样英勇就义 舍己为人 最后救出十三条人命 凭借的是专业的知识 深刻的教训 和血淋淋的人民子弟兵的性命 记录只是一种形式 更重要的我们自己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当下的条件 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成长 因为前辈的牺牲 换来了我们的万世太平 居安思危还是要有的
故事有所耳闻,具体细节不清楚,不了解最后成功与否?
救了几个人?
救援队是否全部安全?
所以观影体验是极佳的,全程充满悬念,电影的完成度也极高,观影过程中自己做好了多次情绪烘托,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感动所热泪盈眶,令人意外的是导演竟无一处刻意的煽情,令我措手不及,甚至有些失望,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陆续出场的影星,给影片增色不少尤其认出了《祭屋出租》的男主,有些小惊喜。
影片也有差强人意的点,细微且不足道。
说几个令人扫兴的思考。
这几个思考反复出现在整个观影过程:如果在某东方大国发生了此类事件。
1关于救援响应的速度和力度,这个思考一闪而过,跟后面两个思考比起来显得不值一提。
2、网络会不会涌现大量网暴者,攻击侮辱谩骂12个孩子和他们的教练,甚至于他们的家长,给他们造成第二次的精神伤害。
关于攻击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3、大国领导在本国该方面专家专业水准不足的情况下,会否选择让孩子们失去最优秀的救援方案和救援团队,不允许西方救援队来主导救援,从而避免舆论对来自西方的救援感恩戴德。
一切都是猜测和思考,但是想到那个极有可能发生的结局,令人不免心情低落。
当海豹牺牲了一名队员后,整个海豹都放弃了一线工作。
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没有经验和能力不做无谓的牺牲。
这时候几个英国老人上前了,我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西方人伟大的胸怀,在面对生死面前,他们真正践行了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超英雄主义精神,也让我突然想到了泰坦尼克号上那些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船、自己从容面对死亡的西方绅士们。
对当年的新闻只有残留的依稀印象,只知道这些学生们全部生还,只知道是个奇迹。
但没想到是这样一个人类又一次超越极限,战胜不可能,以此来拯救生命的精彩故事。
看着电影中的地图,看着那些数字,潜水六小时,潜水十三小时……几乎不敢想象这是人为能够做到的事情。
即使早知少年们能够生还,可是当第一个洞穴潜水专家找到他们时,那种震撼和惊喜之情还是让人振奋不已。
孩子们天真地以为就此得救,可专家却悲观地觉得不如不告诉世人他们依然还活着的这个真相,以免大喜大悲之下更大的伤害。
几乎后半程,占据了电影大半篇幅,都在讲述找到少年之后的救援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报道大大赞扬了少年们的勇敢,如何学潜水,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跟着专家潜水游出获救。
看到麻醉剂那个方案时,还笃定地觉得,最后肯定不是这样,最后肯定是让少年们学习潜水了。
可随时剧情的慢慢推移,我犹豫了。
一个成年男子,一个专业的潜水队员都无法完成的路程,是这些孩子们仅凭意志和勇气就能完成的吗?
如若不是,那当年的新闻又是怎么回事?
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也是怕舆论的声音才编织了这样一个谎言。
可知晓这一切后,更觉不易。
这不是几个人身上的担子,这是一群人的。
不禁后怕,如若解救不成功,如若即使有一人没有获救,那所有的罪责是否都要向他们袭来?
哪怕他们已然是英雄。
这样一个可怕又绝妙的点子,最终带来了生机。
可能焦心的家属们都不敢盼望着终有能重逢的那一天。
我在想,这样一个新闻,一个救援故事,为什么带来如此巨大的反响与震撼。
因为这绝不仅仅是救援二字。
正是因为面对着生命,大家才能如此义无反顾。
甘冒奇险与大不韪,只要天秤的另一端是生命,那就无需再多言。
这也是人类探索极限的一大步。
这里没有国籍,没有人种,只是一群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来挽救十几个年轻的鲜活生命。
拯救与超越,致敬。
睡美人洞救援行动洞窟救援行動语言下载PDF监视编辑睡美人洞救援行动,为2018年6月末到7月初在泰国北部清莱府靠近缅甸国界“睡美人洞(泰语:วนอุทยานถ้ำหลวง-ขุนน้ำนางนอน#ถ้ำหลวง)”(泰语:ถ้ำหลวง,英语:Tham Luang,或译“探銮”)的洞窟救援行动。
起因是该年6月23日,清莱府的少年足球队“野猪队”(Moo Pa)12名少年和教练,因睡美人洞遭暴雨灌入而受困洞内。
睡美人洞救援行动在洞穴入口的救援人员和设备日期2018年6月23日 – 2018年7月10日地点 泰国清莱府睡美人洞(英语:Tham Luang Nang Non)坐标20°22′21″N 99°51′03″E起因强烈季风造成的暴雨淹没山洞结果九日后12位少年和其助理教练被证实存活[1],12位少年及教练成功被营救[2]死亡1名潜水员[3][4]睡美人洞清莱曼谷睡美人洞的位置为寻找失踪的13人,在两个星期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志愿者投入救援,其中不乏军警人员、潜水专家、医疗人员、工程公司、救难团队等,来到救援工作中协助或提供援助。
除了泰国政府倾力投入,同缅甸、寮国派出大量搜救人员前往救援,还有美国(含军方)、英国、澳洲、加拿大、欧盟诸国、俄罗斯、以色列、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协诸国等,共二十多国的团队并肩合作,及非政府组织的公益团体,都有派人到现场协助救援。
全员在7月8-10日之间被全部救出。
但有一名38岁自愿参加行动的退伍士官长沙曼·库南(泰语:สมาน กุนัน)在7月5日深夜的运送物资进洞后回程时,因自身气瓶氧量不足而昏迷。
被同行者带上岸急救后,6日清晨2点宣告不治。
洞外周边2018年11月成为新的国家公园保护区和观光景点,但洞内在2019年2月19日起被封闭清理积存之救援工具与杂物等[5],至同年10月27日清理完成后试运行,至同年11月1日早上重新开放观光[6],开放时间为上午8时半至下午4时半,并限制分批入洞,每批入洞人数不超过30人,而每天入洞人数被限制不超过2000人[7]。
目录被困人员救援过程失踪阶段寻获失踪人员后续救援工作脱困后的健康状况救援方救援困难原因分析水位升高与潜水能见度降低洞穴地形复杂潜水脱困难度高钻洞脱困不可行相关人员究责泰教练陷入起诉疑云脱困后续发展流行文化参考资料相关外部链接被困人员编辑被困(失踪)人员共计13人,其中12名为泰国少年足球队“野猪队”队员,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第13人是教练。
姓名年龄介绍1Chanin Vibulrungruang112Panumas Sangdee133Duganpet Promtep13足球队队长[8]4Somepong Jaiwong135Mongkol Booneiam(或Mongkol Boonpiam)13绰号马克(Mark),于第一波救援行动脱困,是首位获救人员。
[9]6Nattawut Takamrong14于第一波救援行动脱困[10]7Ekarat Wongsukchan148Adul Sam-on(或Ardoon Sam-aon)14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讲泰文、缅甸文、中文、英文。
他是本次受困人员中,唯一会讲英语的人。
当受困者在洞穴内里英籍救难人员发现时,只有他能用英语跟救难人员沟通。
[11]无国籍人士,在缅甸边境出生,从小被美赛恩典教会(Mae Sai Grace Church )养育,成绩优异(GPA达3.94分)[12],他在获救后取得公民身分。
[13]9Prajak Sutham15于第一波救援行动脱困[9]10Pipat Pho15于第一波救援行动脱困[10]11Pornchai Kamluang(或Ponchai Khamluang)16无国籍人士,获救后取得公民身分。
[13]12Peerapat Sompiangjai17此人是足球队进入洞穴探险的关键,原因是为了给他生日惊喜。
而足球队在洞内受困的9天,是靠著他的庆生蛋糕和零食补充热量。
[11]13Ekapol Chantawong(查塔汪)25足球队助理教练,2013年加入足球队,在那之前当过八年和尚。
在受困期间,他跟少年分享自己的食物,并带领少年静坐、冥想、采集洞内清水等求生技巧。
他于第三波救援行动脱困。
[11]无国籍人士,获救后取得公民身分。
[13]救援过程编辑失踪阶段编辑6月23日,12名足球队少年在泰缅边界的清莱省美塞(Mae Sai)的体育场练球。
结束后,少年为了给同伴庆生惊喜,计画到睡美人洞探险。
因为本次计画在洞里待比较久,他们吃完午餐后才出发,带著蛋糕和零食到睡美人洞探险。
未料当天却适逢泰国雨季,一行人因暴雨灌入洞内,逃到高处避难,并与前来寻找他们的教练一同困于洞中。
[14]当晚,有家长发现孩子未照预订时间返家,便向警方通报协寻。
之后,森林公园的巡逻人员在洞窟入口处,发现球队遗留的11辆单车和一辆机车及运动背包。
约当晚10点,家长向警方通报13人集体失踪。
[15][16]6月24日凌晨1点左右,暹罗和清莱医院的救援队展开搜救行动,并在洞内约四公里的距离发现12双凉鞋,研判全员可能因洞内水位上涨,困于洞穴深处。
当时泰国警方因欠缺潜水搜救装备,未能更深入洞穴探索,故泰国政府在24日晚间指派海军海豹部队支援,由军队接手救援。
[15]6月28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美国空军特种部队抵达现场,成员包括第353特别行动组,第320特种战术中队及第31救援中队。
同时地面也增加搜救犬和志愿小组协助。
[15]6月29日,泰国总理帕拉育·詹欧查视察救援现场。
现场约840名士兵、90名特种部队成员、4架直升机、开挖机和救灾设备投入搜救行动。
[17]6月29日,有3名搜救人员受轻伤,研判系因供应照明和抽水机电力的电线漏电。
[18]寻获失踪人员编辑7月2日,受困第9天,英籍洞穴救援人员瑞克寻获少年足球队和教练,全员幸存。
[19][20]后续救援工作编辑运送受困人员的军用直升机。
7月5日,受困第13天。
泰国《民族报》报导,救援行动方案分三阶段[21]:第一阶段:海军潜水和搜救专家携带食物和救生包进入,陪伴受困师生,并对该地点进行结构调查。
第二阶段:医师和其他专家进入,提供医疗协助。
第三阶段:提供食物,给予少年潜水训练,并持续抽水以防洞穴水位上涨。
7月6日,受困第14天,前泰国海军精英海豹部队成员沙曼·库南殉职,他在布置潜水逃生路线时,因氧气不足溺毙洞内。
[22]此时的救援行动,因受困者欠缺潜水离开洞穴的体力,以填充洞内氧气(洞内氧气已跌至15%)和布置逃生路线为主。
[23]7月8日,受困第16天,第一波救援行动,耗时11小时,有四位少年脱困。
本次行动计有50名外国潜水员、40名泰国潜水员参与救援任务。
[24][25]泰国军方决定在8日发动救援的关键,系因依据天气预报,之后会有三四天的豪雨,洞穴恐因豪雨积水错失最佳时机,且当日洞穴水位有下降,部分路段较易于行走。
[26]至于在洞穴中需要潜水的路段,以一名救援潜水员携带一名孩子的方式进行。
救援潜水员让孩子戴上全罩式氧气面罩,并穿上带有浮力的背心,后背有可供潜水员拉住孩子背心的绳子,全程依照孩子的体重注射适量的镇定剂,让孩子保持睡著状态,并在五段水坑中间的气室进行补打。
气瓶背在孩子的胸口,并将孩子的双手固定于其大腿两侧,以避免中途清醒紧张,可能产生挥扯。
[27]7月9日,受困第17天,第二波救援行动,耗时9小时,有四位少年脱困。
[28][29]7月10日,受困第18天,第三波救援行动,仅耗时7小时,剩馀四位少年及教练平安脱困[30][27],为本次救援行动划下句点。
脱困后的健康状况编辑在7月8日至9日(受困第16-17天)脱困的八名少年,没有任何人发烧。
他们一出洞就立即戴上太阳眼镜保护眼睛,因为他们的眼睛无法承受外部光线的刺激。
部分少年出现低温的情形,甚至有一位少年送医时,心跳频率偏低。
泰国卫生部秘书指出,少年出洞后,就立即提供速食品和能量凝胶,之后也有给予易于消化的食物。
[31]少年离洞后就立即被送到医院隔离七天,因为他们长期待在洞里,洞中环境湿冷、昏暗、不通风,期间也没什么进食,因此必须观察他们是否有感染洞穴相关的疾病,例如是否有被寄生于蝙蝠排泄物的菌类感染,以及观察皮肤的擦伤和割伤的复原状况。
此外,有两名少年肺部疑似出现感染症状,院方已施打抗生素。
[31]在确保少年不会传染疾病前,他们只能隔著玻璃跟亲属会面,或亲属会面时须穿防护衣,且距离须隔两公尺。
[32]为了确保少年的心理健康,医生嘱咐家长,脱困后当月不应让少年再接受媒体采访,以免触发创伤经验。
[33]救援方编辑本次救援行动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亦展现出人溺己溺的救援无国界精神,除泰国本身倾力投入外,还有美国(含军方)及英国、澳洲、寮国、缅甸等20多国,及非政府组织的公益团体,也派人前往现场协助救援。
[34][20]本次救援任务动员人力超过上千人,其中有三人因救援行动扮演关键地位以及两人遇难,被媒体封为救援功臣:[35]英籍洞穴救援人员瑞克·史坦顿和沃兰登(John Volanthen),两人分别是56岁和47岁,隶属“南部与中部威尔斯洞穴搜救小队”。
他们联同第三名英方专家哈珀(Robert Harper),代表“英国洞穴救援协会”来到清莱投入救援任务。
他们在失踪人员受困第9天,找到当事人的受困位置,使救援行动获得突破性的跃进。
[36][37]澳洲麻醉科医生哈里斯(Richard Harris),53岁。
哈里斯因具有丰富的洞穴潜水经验(30年资历),他收到英国潜水组织的求助后,立即抛下假期,自愿投入救援行动,潜水进入洞穴为受困人员进行诊断,并为救援策略中给予医学建议,是受困人员得以全员获救的关键。
原本泰国政府认为应该让强壮的孩子先离开,但哈里斯入洞诊断少年的健康状况后,研判体况虚弱者的状况已不能再拖延,否则会丧命,他建议先让最虚弱的少年离开。
最后,官员采纳其意见,让最虚弱的少年脱困。
[35]而当少年脱困后,医生立即接获父亲病逝的噩耗。
[38]前泰国海军精英海豹部队成员沙曼·库南,38岁。
他是本次救援行动中第一位牺牲的救难人员。
萨玛恩的工作是将氧气瓶布置在13名师生可能出洞的路径上,但他在回到洞口的途中,因氧气不足,在距离洞口1.5公里处昏迷。
伙伴发现他在水中昏迷,曾试图为他的心脏加压急救,但未成功,萨玛恩最后不幸丧生。
[22]事后,泰王颁下谕令,追封军阶至少校,并颁授大十字骑士章(一等)白象勋章,表扬他舍己救人。
[39]参与救援的其中一名泰国海军精英海豹部队员、士官贝鲁特·帕克巴拉(泰语:เบรุต ปากบารา),因行动而血液受感染,一直接受治疗但情况恶化,2019年12月27日中午有家属于其facebook发布该位士官已过世与当天举行葬体的消息,泰国海军在当天晚上在其facebook专页上证实其死讯,但没有透露具体离世的日期。
[40][41]救援困难原因分析编辑水位升高与潜水能见度降低编辑救援行动利用水泵把洞穴里的水引出来并排放到附近的湖泊中,以便能够降低洞穴中的水位。
在受困期间,泰国正值雨季,连日暴雨使洞内水位节节升高,每小时能上升15公分,甚至洞穴有些地方深达五公尺的积水。
也因著豪雨不断灌入洞内,造成洞内泥水污浊,增加潜水员救援难度。
即使泰国政府调来大型泵浦和水管抽水,但水管常被泥巴、石头、树叶之类的杂物堵塞,且抽水速度也比不过降雨速度。
[42][18]邻近农夫也遭抽水活动影响,农田被作为供救难单位排放污水之用,导致上百位农夫的农田与作物泡汤,影响遍及2.2平方公里的稻田。
[43]洞穴地形复杂编辑睡美人洞穴全长10多公里,为泰国第四长的洞穴,全世界最难导航的洞穴之一,因拥有崎岖、狭窄的通道,至今仍无人能走完全程。
[43] 面对复杂的洞穴地形,英国潜水专家指出:“这个洞穴的构造不是太复杂,但是很长,通道大小不一,因为下雨而增加了救援难度。
”[18]潜水脱困难度高编辑虽然受困师生的受困地点距离洞穴入口仅4公里,但因下雨带来积水,并非每一段都能步行。
其中2.5公里需潜水或游泳。
然而,除泰国连日暴雨使水中能见度混浊外,加上地形崎岖,部分区域狭窄,连氧气瓶都无法携带。
或有些区域深达10多公尺。
当专业潜水员单趟都必须花上6小时(往返11-12小时),更何况不谙水性、才刚开始学习潜水的泰国师生。
再者,师生已在洞中受困数日,有体力不佳的状况,或心理承担力有限,都对长时间潜水来说是个挑战,因此打麻醉药。
若初学者在潜水过程中有一时惊慌或失误,恐酿成悲剧。
[44][45][46][47]钻洞脱困不可行编辑救援队曾尝试从洞穴上方挖洞,希望制造一条直通受困地点的逃生路线,不过此计划被评估不可行,因速度太慢,盖好新的路线需要时间,还得出动大型装备来打破石块。
且挖之前,必须先调查确认位置,方能正确钻洞。
更何况,在挖洞过程中,洞穴有崩塌风险。
[47][48][45]相关人员究责编辑泰教练陷入起诉疑云编辑自从“野猪足球队”受困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后,亦兴起一波相关人员究责的检讨声浪。
原因是足球队员都是未成年人,而教练查塔汪(Ekapol Chanthawong)作为成年人,居然带领未成年人进入山洞探险。
他作为队上唯一的成年人,在雨季冒然带领少年进入洞穴,显为轻率之举,甚至因此耗费庞大社会资源,惊动泰国社会。
不过对于这项传闻,泰国检警拒绝评论,仅表示会审视本案。
[49]对于教练将被起诉的疑云,另有泰国媒体与网友指出,当时是足球队员独自先入洞探险,但因他们失踪了,教练在家长的请托下入洞寻人,却一同受困。
因此教练对于少年受困并无责任,他反倒是帮助少年们得以活命的功臣。
但此说并未获得证实,实际上教练确实是带头进入洞穴者。
在受困期间,教练有安抚少年情绪,教导少年正确的求生知识(例如打坐躺卧减少能量消耗、禁饮脏水、采集洞内渗透清水),还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学生,才让全员得以存活至救援大队的前来。
[50][51]脱困后续发展编辑2018年7月24日,在清莱美塞县的“巨蝎寺”(Wat Phra That Doi Wao),11名少年和教练举办公开剃度仪式。
因短期出家是泰国传统习俗,他们希望能在短期出家期间,为历劫归来之重生祈福,并报答救援的恩情,全员预计于8月4日出关。
惟有一少年因为信仰基督教,并非佛教,未一同出家。
[52]2018年8月8日,泰国教练查塔汪与足球队三名少年正式取得泰国公民身分。
三名少年分别是Mongkol Boonpiam(绰号马可、第一位获救少年)、Ardoon Sam-aon(唯一会讲英文者,被英国救难人员寻获时做为受困者代表与救难人员沟通)和Ponchai Khamluang。
[13]随著救援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教练与少年无国籍的问题亦浮上台面。
无国籍的原因是“野猪队”成员来自美塞县(Mae Sai),该县是泰国清莱府(Chiang Rai)的最北端,处于国境边缘与缅甸接壤,那里有许多逃离缅甸军政府的居民。
少年得到泰国公民身分后,获得离开清莱的迁徙自由、投票权、工作权、服公职权,以及自由买卖土地的权利。
[53][54]2019年6月24日,脱困后一年,搜救人员(Vernon)仍活在洞穴搜救的阴影中。
[55]流行文化编辑《奇迹救援(英语:The Cave (2019 Thai film))》(英语:The Cave):2019年泰国电影。
《闯进山洞的泰国少年》,香港儿童文学作家关丽珊著作。
《洞穴救援行动(英语:The Rescue (2021 film))》:2021年10月8日于国家地理频道首播的纪录片《十三条命》:2022年美国传记片。
《泰洞救援》:2022年Netflix剧集
9分。
3年前看过《勇往直前》,那个时候消防员的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给我很多感动、触动。
这部电影正好是在豆瓣上的第1400部电影,为这个数字而选择了这个电影感到很荣幸。
很无心的一次探险,却被困在洞穴十几天,面对复杂的地形,所有人都聚集在洞穴旁边,大家的想法就是如何救出这些孩子。
而对于凶险迎难而上的救生员们给了我对于人性中善念愿意相信的能量。
那个泰国海豹突击队员的遇难是剧情最大的波澜点,很具象的感受到环境的凶险,想起人性问题中著名的火车岔口问题。
对,我们要救这些孩子而前提不是枉顾自己的性命。
府长是个很有担当的人吧?
面对险恶的环境,慎重下水的命令是对所有救援人员的负责。
虽然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们,只能慎重,因为他知道,所有在场的人都是会为了救那13个孩子拼命的人,而他们也是儿子啊!
焦灼的场面需要破局。
外国救援队的专业能力凸显出来,随着雨季来临,必须立刻展开救援。
救援的过程也设计的很好,原来之前探路用的绳索是他们生命的保证,最后一趟因为水流太急而被冲开,幸运的是还是到达中间的洞穴,而那名年轻的救援员再也无法走完剩下的路...有小波澜,最后结局是happying end。
看完心里暖暖的、湿湿的,当下社会很多都是唯利是图,我可以不好,但你更不能好...在这些名利中挣扎,觉得很没有意思,也失去了对善良的相信。
也许就像歌里唱的吧,还是要等到绚烂花开吧。
视频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D6Nb4bAEvW-8JaanXMIjfw
今天聊聊英国电影《13条命》。
片名Thirteen Lives (2022)。
本片改编自2018年泰国洞穴救援真实事件,也是四年来第三部有关此次救援事件的电影。
泰国清莱省13名“野猪少年足球队”成员在雨季来临前进入洞穴,很快就被洪水困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救援他们。
影片所拍摄的内容和真实故事基本一样。
“野猪少年足球队”由1名23岁男教练和12名11至16岁的男孩组成,他们在2018年6月23日训练结束后,一起前往清莱省郊区国家公园里的睡美人洞穴(Tham Luang洞穴)探险,想在洞穴里给其中一位队员过生日。
他们自觉住在洞穴附近,对洞穴很熟悉,无视了雨季禁止进入洞穴的警告。
他们进入洞穴后不久,天降大雨,洪水灌入洞穴,他们不出意外地被困住了。
随后,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救援开始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日本、老挝、缅甸、英国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国际救援人员和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共同努力,穷尽办法终于在7月2日把13人平安救出。
参与救援的人员中,一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丧生,另一人因感染血液病在一年多后去世。
本片通过真实的事件展现出人性的伟大和命运的多舛,观众也能通过众多角色的行为去更深入地思考人类的灵魂和意义。
影片情节紧凑,过程紧张刺激,充满人文关怀,这也是故事能够成功触动观众内心的原因之一。
影片在拍摄洞穴场景时,采用了特制灯光和拍摄设备,场景画面表现非常逼真、震撼人心。
科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维果·莫腾森(Viggo Mortensen)和乔尔·埃杰顿(Joel Egerton)都奉献了出色表演,他们以潜水员身份亲自上阵,巧妙地使用相机将我们带入狭窄、幽闭、恐怖的洞穴中。
洞穴里没有可见度,只有肉眼不可见的可怕湍流,成功激发观众黑暗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深水恐惧症。
尤其是对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溺水死亡的描写令人感到十分不安和惋惜。
救援行动不可能一帆风顺,故事巧妙地融入了矛盾冲突。
约翰·沃兰森是个心软的人文主义者,理查德·斯坦顿是理性的现实主义者。
性格不同形成了一种天然冲突,在理查德·斯坦顿坚持认为男孩们无法获救时,约翰·沃兰森依旧坚持想办法把他们从被洪水淹没的洞穴中解救出来。
《13条命》是一部关于救援人员的勇气和奉献精神的优秀电影,尤其是英国志愿救援潜水员提出了一个极其危险且疯狂的想法时。
就像“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这里的救援办法也是如此,在其他所有救援可能都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这个疯狂的办法才能成为一种选择。
这个故事里有个人英雄主义,也有集体主义,没有某些英雄的奋力一搏救援行动不可能成功,但也没有哪个人能够单独完成这场声势浩大的救援行动。
令人叹为观止的英雄气概,没有放弃希望的孩子们,专业科班出身的工程师,土生土长的老土著,孜孜不倦的志愿者,甚至牺牲一年收成的农民,每个人都为这场救援提供了感人素材。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也是人类能够勠力同心所展现的最好故事。
当然,最后要说的是,生命无价且国际救援行动固然感人,但大家也不要为了寻求刺激而以身涉险。
如果这些孩子能够遵守规定,不在雨季贸然进入洞穴,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两名救援人员也不会为此牺牲了。
载入史册的国际救援,近乎完美的美好结局。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今天刚好下了一场大雨,最近疫情又严重起来。
说起来这部电影出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很想看了,可能里面有V叔和科林法瑞尔这两个我比较喜欢的男演员吧。
看完电影后感觉有点恍惚,好像里面的事情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那一年有俄罗斯世界杯,还有很多名人都离开了人世。
当麻醉医生跟孩子们聊起巴西与比利时的那场比赛,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想着自己那时一定在拿着手机看赛况。
世界杯比赛与泰国营救行动同时在一年发生,牵动起了大部分人的心。
那段日子总感觉太刺激,太紧张,心里总有那么些亢奋。
那时疫情还没有出现。
没想到就这样过着过着我们已经跟着疫情过了三年。
今天看完这部电影后总感觉好像又回到了2018年。
当地政府部门和居民、各国的志愿者、海豹突击队、业余潜水爱好者、医生、祈祷的高僧……没有政治斗争,没有立场对立,每个人都齐心协力,就是为了救出洞里的13个人。
导演朗·霍华德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在如今这个国家、民族之间越来越分裂、矛盾越来越激化的年代,一个能展示多个国家救援队团结一致集中精力完成一个创举的故事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更值得大家关注。
” 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受到那么多关注,这一切值得吗?
这其实是个现实版的电车问题。
或许电影不是最优解,或许很多时候都是运气。
但很庆幸我们也这样的运气,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疯狂的想法去改变电车。
这就是我愿意相信人类最闪光的那部分人性,最珍贵的感情。
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还是会为他们的处境和遭遇担心。
当V叔和科林第一次发现他们的时候,不知怎么地我突然有点想哭。
看到那些孩子想他们道谢,看到他们想挖洞出去,他们瘦骨嶙峋的身子,教练收到父母们的感谢而哭泣,害怕无法成功带出孩子的潜水员,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医生……
心里总有点想说的话,但又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就是一种很温暖很感动也很安心的感觉。
就好像是柔软的那一部分被戳了一下,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一年的回忆。
说一点自己的小小感受。
其实我总是对人性抱有很大的希望。
我知道世界有很多很坏的部分,我也会警惕的保护自己,但看到类似这样的事情总是会让我感动。
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脆弱,大部分我们只是那个小小的沙子,但我们有情感有人性,会哭会笑,会生气会感动。
当所有人都在为那13个人成功被救出欢呼时,我感觉似乎在天地万物之间,人类向宇宙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了灵魂的回荡。
已经四年了,希望这些孩子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长大。
最后,致那些勇敢的男孩都,致那位教练,致所有的救援人员,所有参与营救行动的人们。
致那两位战士,愿你们在天堂安好。
当两个英国救援队员发现13名足球队员在洞穴某处还活着时,其实是不想声张的,但泰国新闻自由、政府透明的代价就是信息被广为传播,这意味着救援将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发现生命存活,并不代表这些13条命能成功从洞穴深水中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潜水训练,谁也不想带出任何一具尸体。
记得2018年大家还在看世界杯,这个事故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最后用了一个较为冒险又较为稳妥的方法.……全片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全程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数次被感动,17个国家,5000多志愿者,背负重大压力与责任的政府府长、勇敢的特种兵官兵,机智冷静的洞潜救援志愿者,为排水牺牲粮田的当地农民,熟悉地形的老村长,睿智实干的水利专家,心急如焚的父亲、母亲、亲人,经过17天艰苦救援以牺牲两名特战队员的代价完成救援,家属们热泪激动地拥抱这些救命恩人,救援队员完成了他们义务的救援使命,回到家中继续过着他们平凡的生活,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热爱。
刚开始节奏很快,然后就拉了。我知道现实原型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值得尊敬,但电影什么的就是好无聊,浪费时间。表达的主题可能就是坚持与勇气,但更应该表达的难道不是不要去探洞,去了活该吗🌚
本来以为两个半小时说救人太长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无奇的如实呈现。那躺着的公主神像好劣质。
7 惊险刺激的救援题材,怕水+幽闭恐惧症的我好几次看地窒息…朗·霍华德很稳,所以惊喜不多,贵在题材。
又臭又长,不如直接看纪录片。前后18天还死了人的救援,放在国内政府、救援人员、教练、孩子、家长,都能被你们喷出💩来,搁国外就成了人性光辉生命奇迹了,豆瓣真香
真实事件改编=糊弄人
放著自己國家的大男主不演非得去闖美,在人家的片子裡當個鏡頭兩三幕的邊角料,美其名曰是突破自己拓寬市場,其實誰把你當個東西啊?受夠了,受夠了,Weir已經是我見過的第2個這種蠢貨了,好無趣,紀錄片都比這電影多個解說
演员的表现很一般,远没有原型真实生动。
面瘫片儿……真不如金国威的纪录片。不是所有救援都要拍成某某大地震之类的,这个题材已经有两本电影若干个纪录片了,电影都不怎么样。其实事件的饱满程度可以支撑起非常好的表现可能。太遗憾了。拍成这样,真是对专业人士和他们掌握的技能的某种侮辱……
不煽情就很好
居然是朗霍华德拍的,就还挺新鲜
作为一个潜水员,当时非常关注事件发展,后来看了《泰国洞穴救援》感觉更佳,跟这部时间间隔不大,本片没有过度情感渲染,只能说是流水账式把事件描述一遍~前者对于事件精细化描述,救援难点叙述更好一些。
没有煽情,没有强行上价值,稍稍黑了一下军方和政府。对自然多些敬畏,对专业人员多些尊重。在山上排水的水利学家和村民那条线挺好的,他们也是英雄。
前两年看了真实事件的视频解说,昨天看了纪录片,今天下午第一部电影看这个故事片。我感觉拍得还挺不错的,虽然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依然给我带来了紧张感,故事编排的也不错,演员也好,还有一些之前纪录片和真实案件视频中没提到的事,我本来还想夸导演来着,想说朗霍华德一出手就是不一样啊,毕竟他非常擅长拍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片,但我看了一些我关注的一些影评人,都说朗霍华德这次就拿出一个行活水平,不是,现在要求这么高么?行活水平都要这么高啊!这个事件的相关内容算是看完了,听说网飞要出一个六集纪录片,那个就不看了,审美疲劳了。8分。
想起了倒扣的王牌。
老霍现在匠气怎么这么重,如此耸动的题材拍的这么行活儿,远没有金国威的渲染力强。而且丢失了我认为这个故事最大的精神内涵,就是这些业余洞潜爱好者的背景。他们不善交际,小时候被欺负,性格多少有些内向孤僻,面对记者镜头躲躲闪闪,慌张地说不出话,痴迷的也是“洞穴潜水”这样完全小众边缘的运动,被视为毫无用处的怪癖,甚至遭到嘲笑。但就是这些鬓角斑白、身材发福的卢瑟,缔造了21世纪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救援奇迹。这种反差和张力,可惜影片全放弃掉了,Rick和John上来就是以专业救援志愿者的角度描写的,只在Viggo的表演上和一句台词里有所体现,太不够了。而金国威作为极限运动者,就很容易抓住这点,拍出了这种张力。以他们为代表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们看到,这个操蛋的世界还是有些微光的,但这是题材的胜利,片子本身毫无亮点。
拍的感觉还是比较到位了,一个明知结局仍然看到很紧张的电影。
潜水员真了不起
拍的其实真的很一般,weir扮演的角色电影还没到一半就死了原来是那个当时唯一牺牲的军官,可能纪录片会拍的更加真实一些,但是确实观看性不佳,另科林法瑞尔真的是老了
去年夏天下载在硬盘里的电影,要不是因为清理硬盘发现这部电影高达9GB,我想它可能会在我的电脑冷宫里待更久。改编自2018年泰国北部清莱的一个洞穴救援事件。虽然是东南亚发生的故事,但是能看出非常鲜明的美式电影风格。13名足球队的少年和教练误闯入朗农山的洞穴里,内部蜿蜒曲折绵延数公里的狭长洞穴,伴随着泰北的滂沱雨季,数人被困半个月之久,好在最后所有被困人员都最终获救。最后一小时的重头戏放在了四位外籍潜水员潜入被雨水浸满的洞穴营救被困的14人,为了避免营救者挣扎 为每个人都注射了麻醉剂,看着他们一边潜水、一边营救、一边还要关注麻醉后的少年是否有呼吸,真的紧张到手心出汗。但是,2小时29分钟的片长真的有点不友好,前十五分钟就火速讲完少年被困洞穴、后面两小时全在营救,如果缩短半小时 会是更扣人心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