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类的电影只要用点心,其实能拍出很出彩的电影。
就拿最近的《誓约》失忆3年来说,只要感情到了,再拍一些表现反差的戏份是能做出让人们觉得值回票价的电影的。
而《被偷走的那五年》连在电脑前看两个小时都觉得不值得浪费时间,更别提一年后写这段话之前我是看了豆瓣的影评才算是隐约想起一点情节,就是那坑爹的无限绝症催命死的结局,现在一想这个结局我还想骂街呢!
这电影不太好,写这个只是借它标题来用用。
因为碰巧5年前我初入桂林。
得到了人生算是最宝贵的经历,也算是最好的时光。
5年前,我初入桂林,还未到北京,甚至也从未想过要来这里。
5年前,我追了一个姑娘一年,可惜无果,其实主要原因也是我没太努力靠近。
现在人家生活照常偶尔通通电话!
蛮好!
5年前,我认识了两个大学最好的朋友(现在流行叫基友是吧!
)可惜现在一个遁入空门,再无联系,一个直接失踪,了无音讯。
剩下我一人机缘巧合混入帝都厮混至今。
5年前我得到了最好的机会释放了大脑,这是的确的,虽然中国大学教育基本无用,但是并不代表里面的学生就有借口放弃治疗了。
那是我最疯狂看书和 观影的年头。
也是我最爱问问题的年纪,那一年图书馆的副馆长都快和我成了朋友,我也找到了除了看书询问之外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
就连上网都是为了更方便的让自己能够寻找到同类人群。
如果说每个人都会有段最喜欢的年华,5年前刚好属于我。
那个时候,每到悠闲时刻就独自一人骑车到漓江边上,刀锋书店门口停下,叼根香烟,立足江边,看人游泳,钓鱼,谈情说爱。
偶有旅行团路过,黑丝美女带着自己的人马下车。
混入其中听她且行且说两江四湖的美景。
夕阳西下,肚子空空,随便找家小店就有桂林米粉3两。
这种题材的电影套路都类似感觉自己在看分手合约的姐妹篇 这部电影开头很happy 都是搞笑的桥段 然后就讲讲五年来发生的问题啦 男女主角决定和好如初 在一起了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就还行 标准的爱情片 但是偏偏要加个女主角患了绝症 最后还真的over了 感觉有点为了煽情而煽情了 结局不喜欢 真的很像分手合约 韩剧套路
个人真的不是很喜欢失忆这个梗,所以对电影一般般,但是名字很有好感,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轻松幽默的 后面就狗血了,完全没有代入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别的原因。
可惜,没怎么打动人心。
但是导演黄真真导的几部电影都是此类型的,倾城还比较喜欢,闺蜜太闹,偷走又太狗血了。
但是对白百合还是很有好感的,她不漂亮,但是长得很素,就是很适合小妞,虽然已婚有娃,但是演起来这种小妞还是毫无压力,不过这里哭得有点多,失去了很多她的特色,另外也是很喜欢张孝全,挺温暖的一个迷人的男人,一直演青春文艺题材的电影, 喜欢《盛夏光年》里阳光灿烂的余守恒,这里没有一点影子了,这样也挺好,总要不断前进的。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香港導演黃真真的新作,本著對其前作『分手說愛你』的喜愛,進電影院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
然而,步出電影院後,除了狗血情節外,我竟彷彿失憶般,完全想不起印象深刻的片段?
而後,我重新看了『分手說愛你』和情節有些相似的『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多年後,依舊被打動,感覺一如當年。
當我看到『分手說愛你』中男主角在機場用女主角最常問的那句:『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
』問她,她搖頭,他回答:『我和從前一樣愛妳!
』那一刻我彷彿變成了女主角,忍不住潸然淚下。
當我看到『我腦海中的橡皮擦』裡逐漸喪失記憶的女主角在某日記憶重現之際寫下兩人滿滿的回憶自療養院寄給男主角時,心也不自覺跟著悲喜交集。
同樣是挽回所愛,同樣是女主角失憶,『被偷走的那五年』該有的情節都有,但與兩者相較,就是少了扣人心弦的細節。
【被偷走的那五年,給「現在」一次幸福的機會】失憶,是極老套卻總被樂此不疲運用的老梗,『被偷走的那五年』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女主角車禍昏迷甦醒後,遺忘的只有近五年的回憶。
隨著女主角努力找回丟失的回憶,我們看到五年前後的她簡直判若兩人!
五年前新婚的她,與老公如膠似漆,一天到晚打打鬧鬧,完全是個幸福的小女人;但隨著她升職加薪,成為公司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後,她漸漸變得目中無人,眼裡只有自己。
她開始對老公頤指氣使,不時冷嘲熱諷,與閨蜜更因一次誤會不再往來。
事業如日中天的她,與身邊人的關係卻降至谷底,但她依然故我,直到出了車禍。
醒來後,瞬間忘了這五年的事,又變回原本人見人愛的她。
為何女主角遺忘的是近五年的回憶,而非其他時間?
我們看到五年前的幸福快樂仍深刻留在女主角的記憶中,她的失憶或許正是潛意識裡不喜歡五年間那個對待朋友同事苛刻、忽略和不信任愛人的自己。
因為失憶,女主角找回了久違的幸福,失憶對她而言,是不幸卻也是幸。
人都會變,五年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一定有些許不同,只是我們總以為變的是別人,要想看見自己在時光中的改變,徹底遺忘也許是喚醒記憶最好的方法。
然而,我們沒有時光機,也無法像女主角一樣瞬間忘掉遺憾的歲月,過去只能讓它過去,但至少在不斷往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醒自己「莫忘初心」,不要讓原本美好的自己被生活磨滅殆盡。
【拼出了回憶輪廓,卻沒拼出情感細節】遊走在當下與過往之間的劇情,像是拼圖,一塊塊拼出女主角遺忘的時光。
但在我看來,這卻是一張不夠完整的拼圖,東一塊,西一塊,零零散散,看得出大概的輪廓,卻總有幾塊拼圖呈現空白狀態,空白之處恰好是最重要的情感細節。
男女主角的感情看似很深,但前後的鋪陳卻不足以讓觀眾明瞭兩人之間的深情?
以至於當男女主角熱烈相擁、痛哭流涕之際,滿座的觀眾竟不約而同笑出聲,我想這肯定不是導演要的效果吧?
『分手說愛你』中,男女主角從原本的兩小無猜、如膠似漆,到出現差異,最後黯然分手,情節寫實到彷彿貼著觀眾的心,正因如此,觀眾才能深切感受到女主角的心酸與不捨。
『被偷走的那五年』雖然說明了兩人分離的原因,卻不曾在細節中牽動觀眾的心,看到後來只感覺急轉直下的劇情有些莫名其妙,無法感同身受,更沒有真正被打動。
看完整部片,發現自己依然像是局外人,記得的,不但寥寥無幾,且無關痛癢。
雖然電影想表達的我都明白,但少了最重要的靈魂,我也跟著女主角失憶了。
【披著日劇外衣,卻藏著一顆韓劇的心】本片的優點在於日式小清新的拍攝風格,畫面乾淨唯美,取景處也頗具文藝浪漫氣息:兩人每年共度結婚紀念日的西餐廳;女主角和閨蜜相聚的巷弄咖啡館;蜜月旅行時,一望無際的海面上只有兩人親密依偎的身影,彷彿天地俱無,唯有愛情永恆定格;女主角白百何像百合般清新淡雅,演技也生動自然。
片中,外表所看到的一切皆像治癒系日劇,但實際上,劇情的走向完全向重口味的韓劇看齊,集合所有狗血元素:車禍、失憶、離別。
戲劇性的人生確實存在,如果能被打動,這些都無妨,可惜無法走進心坎裡,戲劇性,遂成為「為虐而虐」的莫名其妙之舉。
至於白百何與范瑋琪的閨蜜情,在電影中真是一點也看不出來,范瑋琪完全是來打醬油的,沒幾場戲,一點也沒刻劃出閨蜜情,唯一為電影加分的是她唱的主題曲。
雖然人世本無常,但我真的不喜歡太刻意的悲劇,不是只有「生離死別」的愛情才刻骨銘心,也不是只有「記得」愛情才無悔無憾。
既然已找回被偷走的五年,為何不能一起創造更多美好的當下?
回憶確實彌足珍貴,但再多的回憶都比不上此刻相愛的彼此。
時間之所以寶貴,是因為相愛有時,回憶可以無止無境,但兩人同在的時間卻有限,這不是更該珍惜的嗎?
最後「為虐而虐」的三十分鐘與整部電影完全格格不入,不如刪掉,會更好些。
這是一部關於「失憶」的電影,看完之後卻沒有失而復得的喜悅,只感覺我那沒被電影偷走的心,在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真的瞬間失憶了。
在点映场观看完这部电影,因为是获赠免费观影票,还在影片结束后有幸欣赏了导演及男女主角的风采,所以实在不忍心过于苛刻地挑剔这部电影,当然,也不方便过多地透露剧情。
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如果满分为5分的话,我会毫不犹豫打出5分。
前半段,导演将车祸失忆这类烂俗的题材拍出了新意。
恋人间的热情恩爱往往轻易地被时间消磨掉,随之而来的便是猜忌争吵甚至于不欢而散。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导演让女主角蔓失忆了,忘记了婚后5年的种种不愉快,记忆停留于新婚蜜月的甜美时刻,丈夫宇在她的眼中也尽是帅气、幽默和体贴。
苏醒后的她不理解现实发生的一切,疑惑、害怕还有悲伤促使她不断地去挖掘这五年里的点点滴滴。
用最初的自己,去审视现在的自己;用最初“有情饮水饱”的单纯心态,去对照现在的抱怨、戾气等负面情绪;用最初的美好和幸福,来突显现在的遗憾和孤单。
导演用一场失忆,换来观众对生活的自省。
故事理应在此时戛然而止,可是导演黄真真有她更大的企图。
正如在见面会上她所说的,她力图将男女主角的感情推至更深处,去探讨强留和松手,哪种方式才是爱的表现?
电影后半段讲述的故事是沉重的,与前半段的轻快时尚感南辕北辙。
两位主演不够纯青的演技实在难以表现如此深刻的情节,稍微用错力,就沦落为滥情的琼瑶戏剧。
电影临近结尾时有一段台词,大致意思是:你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并不一定要强求你的爱人出现,只要在那一时刻,你心里有他就足够了。
虽然,讲道理的技巧不够高明,用太多的泪水来渲染悲伤,倚靠台词的堆砌多过于表演的升华,难以引人入胜。
但至少,道理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最宽容的说,《被偷走的那五年》也只抵得半部好戏,没能一好到底,颇为可惜。
这个“好”的前提,它当然是放在黄真真的个人作品体系里面。
影片想复制《分手说爱你》的成功,也想借鉴《失恋33天》甚至是《和莎莫的500天》的热卖,然而,这种努力却没有避免电影在后半部分堕为《分手合约》——一部也有五年以及韩剧病之类苦情设定的电影(亦是2013上半年最佳狗屎运电影),令人失笑哑然。
好你个绝症,是不是编剧脑汁枯竭了,它就可以出来充当万金油?
尽管演员很努力在哭泣,痛苦挣扎地说“我爱你”,不离不弃,但看上去,观众似乎更想对这部电影说放弃。
开玩笑说,导演用残酷的事实来告诉所有人:秀恩爱,死得快!
我还不得不提这样一幕场景,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当张孝全在银幕上哭泣时,全场观众都笑了。
这种完全脱离于人物的表演风格,实在令人忧虑,电影拍摄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面对一个太过重复的爱情题材,在前半部分,黄真真的优势长处被充分发挥,琐碎的蜜月生活在DV镜头下也小有情趣,拌嘴逗乐,看得出有热恋的高温不减。
在所有手持DV拍摄的段落,你看得出导演运用得舒心顺手,似乎也是她个人擅长的纪录风格影像再现,尤其是后来重现的第一次求婚,关于迟到和等人的争执,像极了恩爱恋人的真切反应。
在这些地方,《被偷走的那五年》足可以让人会心一笑。
而在精心设计的第二次求婚,不知道是从哪边的婚庆公司找来灵感,整个场景设计和镜头运动都别具一格,大玩浪漫的同时也有新鲜感,委实有趣。
看得出,导演想活用失忆这个桥段,试图在老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意,但编剧们漫不经心的飞来一笔也让电影显得过于随意,缺乏了真实的生活经验。
一个人可以失忆五年,可以回去和前夫同居,对方女朋友可以默认许可,但是,旧情重燃又把配角人物扔到垃圾桶的行为却难以原谅。
这不仅说明她是一个废的人物,也是编导的欠缺考虑,连带职场精英之类的段落都令整部电影显得极其失真,想一出是一出,一边拍,一边就想到当红的票房片去了。
或许,导演想夸大一份爱情的忠贞不渝,用失忆来当后悔药,挽回曾经的人生败笔。
但是,她对这种努力举动又有所怀疑——未免太过光明美好太幸福,索性丢出韩剧病,一死了之。
毕竟从多部前作的故事来看,黄真真显然是爱情怀疑论者,她并不信什么真爱感天动地,我见垂怜。
不过,《倾城之泪》会是个例外,大概从这部电影开始,黄真真就染上了无可救药的韩剧病。
从挑选白百合之类的角色来看,《被偷走的那五年》想转战内地市场。
可在如何进一步适应内地市场上,香港导演包括台湾人似乎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被偷走的那五年》一边努力靠近日常生活,从秀恩爱到吵架,莫不如此,但另一边,它在主人公陷入爱情之际,又迅速令他们抽离出生活,用车祸病症之类的东西来打碎这一切,异常的轻率,非常之分裂。
有时候,我们把这种创作上的分裂认定为外来导演的左右摇摆,毕竟,在他们拍摄的本土电影里,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显然要残酷和现实得多,没有那么多的痴想幻梦,连中二少女都未必买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香港导演转投内地,他们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纵然内地主体观众的口味呈现多样化,酸辣不拒,但这并不是说,有些人的投机取巧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从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真正触动到内地观众的,还是一些与本土事物结合紧密的电影题材。
在很多人眼里,“说爱你”可能是陈旧的表达,但表达方式本身并不笨拙,它可以玩出很多设计花样。
《被偷走的那五年》反复强调这项内容,却在“最后一次说”的点上泄了气,不过,这般敞开的结局,也许还是导演的本意。
个人十分喜欢张孝全 从曾经纵横于青春文艺题材 到如今接触婚姻 题材的他 虽然我还没能完全适应他的这种改变 但是我永远祝福他支持他 这部电影再也找不到《盛夏光年》里余守恒的影子 其实也没必要找到 只是我这个女粉丝一直对那个阳光灿烂的余守恒念念不忘罢了 8.17张孝全和黄真真在武汉的宣传 我握手并拥抱了孝全 他的眼睛真的很亮 手掌也非常有力量 拥抱起来很温暖 衣服散发的淡淡的香气真的很迷人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轻松幽默的 后半部分感情到了 但是白百何的形象让我没法认真看电影了 当然 也可能是张孝全马上就要出场了 太兴奋了个人并不偏爱失忆题材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起的真的是深入我心啊 曾经我喜欢了5年的人 至今我也没有和他在一块 希望我那被偷走的五年 回忆起来满是笑容
爱情是有保质期的,有的人是一个月,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一辈子。
爱情走到最后,要么是匆匆走过如镜花水月到后来空欢喜一场,要么是能牵手到老携手还能看夕阳红的美好。
岁月走过,曾经流过。
刚开始踏入爱情之时的新鲜渐渐淡忘,生活琐碎,工作压力逐渐挤占了两人之间的空隙。
如电影所讲述的那样:婚后的何蔓变得十分强势,是职场中的女魔头,是家庭里的绝对权威,她的地位让所有人看了都畏惧。
职场中的手下对她唯唯诺诺,看见要如躲猫的老鼠一样噤若寒蝉,家里的老公(谢宇)不满于她在公司中的极强的能力有了极大的压力,甚至连和她最好的闺蜜也因为她一时的神经质而分道扬镳。
那些忘记的时光,那被偷走的5年究竟是什么?
失忆后的何蔓完全不知道。
她记得的只是和老公恋爱时的美好,蜜月期间的甜蜜。
所以,她变得懵懂和无知,想要去了解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就这样,何蔓住到了已经离了婚的老公家里,去找了最好的闺蜜,找了以前的心理医生。
动机十分单纯,只是想知道这记忆中完全消失的5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失忆后的何蔓变了,温柔,贤惠,体贴,也会吃醋。
这时候的何蔓和老公之间又谈了一场重新开始的爱情。
故事在导演摄像机里慢慢延续,欢乐不断蔓延和延续,何蔓和老公两个人之间看似十分熟悉又十分陌生,一下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的一个何蔓,让谢宇忽然之间无所适从,失忆后的何蔓没有了往日的强势和霸气,变得像一只雨天躲在垃圾桶旁的小猫一样,需要人们的照顾。
于是,一场分手后前情被橡皮擦擦除后,再次相遇,一场情不自禁的爱情喜剧剧情上演。
在这一次新的恋爱中,何蔓和谢宇又找回了往日的快乐和美好。
原以为影片会这样继续,直至结束。
但最后的反转让在场的所有人措手不及,最爱的人却要远走,寻回了爱情又怎样?
后面的悲情剧导演玩起了韩国爱情悲剧的老套路。
如果剪掉后面的半小时苦情戏,我想会更好吧,毕竟大家期待的都是美好圆满的爱情故事。
记忆中最深是男配角讲给谢宇的那句话““你人生的每一个重要场合并不都需要我出席,只要你在这些重要的场合知道我一直都在就好了。
”毕竟只是一句安慰,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和你熟悉的人离开,无能为力时只能这样一句话得以慰藉。
情深便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2013年的作品了。
一年过去了,现实中早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作为经久不衰的话题,爱情总是为人津津乐道。
多少痴男怨女为了爱情这两个虚无缥缈的字眼自找虐心。
两段感情交往下来,也仅仅是两段,就耗尽了我之前关于爱情的所有美好想象。
看完这部电影,对于这种种植在云端、不带任何烟火味的爱情,更是打死了都不会去相信。
从正常的逻辑来看,一部爱情片估计是所有类型片当中最好上手的了。
不需要战争片里炮火连天的大场面,不需要悬疑片里编剧的苦心孤诣设置各种环环相扣的情节,更不需要科幻片里纷繁复杂的高科技展示。
爱情片么,有人,就够了。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却很难做到。
因为世间的爱情大抵如此:不曾有过交集的男女在某天相遇,然后彼此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努力在确定关系前展现自己的完美面,后来第一次约会看电影,第一次去餐厅,开始融入各自的生活圈,第一次滚床单……后来时间带走了一切,连带激情和新鲜感一起成为昨日黄花。
争吵,曾经认为是可爱率性的小动作一下成为再也无法容忍的大问题,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昔日悉心建盖的爱情堡垒……于是这些被反反复复演绎的情节在光影世界里要想唱出新意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爱情片,说到底,寻求的是人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中,分手也可以变得很唯美,多年分开的两个人也可以重新走到一起,纵使时间流淌也可以相信“岁月不老,时光不倒”……现实呢,爱情的面孔永远比较真实,甚至接近于丑陋。
所以诞生了无数歌颂爱情美好的影片满足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无论父母如何反对,生米煮成熟饭也就变得可以接受,所以房祖名和薛凯琪会在一起(影片《早熟》);博子会对着天空大喊“你好吗,我很好”之类让观众掉泪的煽情话语;于是,也有了这部纯情到爱情极致的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
影片总共111分钟,接近2个小时。
在两个小时内,仅是谢宇和何蔓两个人的故事贯穿始终,两个小时的片长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说实在是太长了,情节松散不可避免。
于是,导演黄真真为了填充这两个小时,安排了各种无关紧要的人物出场,企图通过人物来补充这段空白无力的情感陈述。
然而证明最终是失败的。
爱耍宝的丹尼担任塑造贤惠的何蔓的重任,存在感极弱的女朋友试图为两人感情制造一些障碍,闺蜜陆小环出现为剧情添加一些不痛不痒的过往,心理治疗兼一夜情对象的卢医生更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至于女强人何蔓的那些职场小伙伴们,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这些人物对于推动男女主人公感情的发展走向起不到任何有力的作用,对于还原曾经的何蔓女强人形象也只是起到极弱的辅助可能。
希德•菲尔德在有关电影人物的创作时曾指出,所有的戏剧性人物要在争取戏剧性需求过程中的冲突中、与其他人物以及他们自身内在情绪这三个方面发生相互作用。
而以上这些人物只是走马观花地匆匆一现,继而转身不见。
配角的辅助性功能丝毫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那么作为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谢宇和何蔓呢。
浑身上下洋溢着随时会出柜气息的张孝全努力扮演好一个痴情好男人形象,奈何这只是一个关于女人追寻真爱的神话,所以谢宇就这样在剧中进进出出,却始终只能沦为陪衬物,直到最后对爱人实行安乐死才算是小宇宙爆发。
对于男主人公的游离状态实在无法叫人理解。
作为失忆女主人公的引导者,现实世界中的心灵寄托,应当具备更加立体的形象,更为丰富的情感诉求,然而在导演的安排下,也仅仅是掉入自我闭锁的怪圈。
个人认为张孝全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在《男朋友•女朋友》中的表现。
最后,要说一说影片中的核心人物何蔓了。
从影片18分钟起,也就是从女主角从车祸中醒来那一刻开始,北京柴火妞白百合在碎了一地的台湾腔中迷失自我,如同她所扮演的失忆角色。
从文艺作女到职场女魔头,从爱情信徒到无节操小三,其多元的身份转换终于也让何蔓沦为一个简单浅显的符号标码。
人物内心的深层次挖掘在这部电影中压根就不存在。
所以这也是近些年来大部分中国爱情片最终没有令人刻骨铭心的佳作原因之一。
再来说说整个故事的剧情。
影片主要采用倒叙与顺叙结合的手法,由两人度蜜月出车祸到女主人公醒来,发现时光已过去五年。
在开始的8分钟里,影片故事讲述逻辑清楚,设置悬念,引起观影者兴趣。
在女主人公昏迷的这五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与男主人公的感情到底陷入了怎样的困境,是否有第三者介入两人之间,这些都成为观众的第一次期待。
然而通过接下来的剧情,我们知道,导演并未将这种悬念延续,而是着重表现失忆女主人公寻找过去身份的过程。
那么,那遗失的五年,其实成为一片空白。
那五年的存在与否,已经不具备任何时空与心理上的意义。
男主人公也只是来医院看望过女主人公几次,然后早已开始了新的恋情,也并非对爱情坚贞不渝,因而后来的种种表现也实在显得虚伪做作。
其次,对于谢宇与何蔓重新走到一起的过程,导演没有安排任何戏剧性冲突,这是致命伤。
这又使观众第二次期待落空。
一般情况下,一部120分钟左右的影片,在影片开端25到27分钟设置一个情节点,为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叙事走向,当影片接近尾声的第85至90分钟时,这时需要安排第二个情节点,为整部影片的可能结局做好铺垫。
但在这部影片中,情节点的缺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能创作者也觉得前92分钟波澜不惊的剧情令观众倦乏,于是从第92分钟开始,给男女主人公的幸福生活设置种种障碍。
到这里,接下来的故事就完全失控。
该设置怎样的障碍呢?
女主角某天突然恢复记忆,想起两人曾相处中的种种摩擦,决定最终还是放手,寻找真实的自我?
不不不,这不是一个讲述女性意识觉醒的故事;男女主人公重修旧好回到家乡,见到男主人公家中年迈的外婆,于是在外婆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发现两人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这么狗血的剧情难道是在考验观众的耐力吗?
安排一个双性恋男人出现,周旋于这对恋人之间,最后三人其乐融融,彼此相亲相爱?
你以为这是在西方国家,还打算拍中国版的《天使的性》啊?
可能爱情已经穷途末路,爱情片也只能尾随其命运。
剧情上想有所突破,应该是不可能了。
于是四位编剧通力选择了最保守也最妥帖的安排:那就是女主人公患病。
还不能是一种。
从失忆,到脑退化症,到肺功能衰竭,再到截肢。
不,这些都还不够!
为了成全爱人的幸福,我们要勇于做出更大的牺牲!
于是,白百合咬着输气管自杀,张孝全扭曲着脸冒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风险对白百合实行安乐死……到这里,观众的所有期待都已化为乌有。
我们在范玮琪的歌声里,感慨有些片子,真的是让人无法忘记…… 不知从何时起,单线叙述的优秀爱情故事开始变得寥寥。
取而代之的是组合式片段拼贴成一部爱情片。
这种组合爱情故事在内部结构上对剧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个人觉得像《爱》、《恋人絮语》、《北京爱情故事》这几部片子在结构安排上都较为成功,但人物形象塑造、故事讲述方面都不约而同落入这种结构的缺陷之中。
其实,不管是单线双线也好,开放或锁闭式结尾也罢,观众看爱情片到底是看的一个情字,没有真实火热的情感,没有真诚动人的人物,再巧妙的叙述结构、再精致的画面构图,一切都只会是未曾升空便被吹散的炊烟,连围观者都懒得停下脚步。
如果一觉醒来身边所有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戏就看个标题和上档日期就够我受了……说实在的,看到导演名字我就知道丫就是一装逼烂片,倒是编剧的前一小时让我意外了一把,一搜豆瓣果然又是畅销书改编~某百合在新一代烂片女王的康庄大道上奔驰,演什么都是黄小仙。男主也只能看张脸,谢君豪永远这么帅,多的一颗星送给我没看过的原著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 还是前度好 和 秀恩爱死的快。始终还是不喜欢白百合以及觉得张孝全好奇怪的存在。
1.一个不怎么完美的爱情童话故事;2.两个演员的表演很棒,就是白百何的牙齿一直让我出戏,但是她还是太可爱了,要知道她已经33岁了;3.剧情就不说了,俗套得不能再俗套了;4.结尾的道理倒是还算聪明。
如果让房祖名和薛凯琪来演,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绝症专业户白百合
也许每个人都希望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也许每个人都希望碰到一个那么爱你的老公,也许……
感觉还不错。白百合真会演。结局有点不像传统的好结局。却是越来越糟。在要自我了断那里其实蛮感人。但她的斗鸡眼有点搞笑。怎么老是演各种病啊!
还是黄真真的拍摄手法 但是感觉没有分手说爱你真实 白百合要不离婚跟张孝全好了吧 两次都跟我喜欢的男星合作 张孝全有些角度跟彭于晏还挺像的
超級好看!!!!一部充滿了歡笑,幸福感,和淚水的電影!!!大愛黃真真導演的電影〜總是那麼讓人猜不透後面的劇情卻又那麼的吸引人。
这部片子文艺又不文艺,悲情又不悲情,后边部分明明是压抑的剧情,我却生生看笑了,真是奇怪
都说泪点低是废物,我发现我无疑了。
真难看
跟着《青岛早报》看了一个口碑场,开头很欢乐,结局有点儿悲伤,演员表演的其实挺不错,但是后半部分让寻开心的我有点儿不开心。支持青岛嫚儿白百合~
看的好难过。
不错 小清新 台湾风格
苹果 报纸 火车
病态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爱上你的吗?床上?你个色鬼!
还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