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很多评论里说,火人是暗示亚裔在美国的生存困境。
火和蓝色的火焰我觉得还是对标中东地区的文明形态更准确些。
第一是波斯地区自古有拜火教的历史。
第二是看火人的特征都是波斯风格,装饰建筑风格,服饰风格,尤其是配乐,满满的中东味道。
以及最后的磕长头礼拜的礼节,都是指向中东文明的。
以西方人的视角来看,波斯已经是东方了。
说符号特征指向亚裔或者东亚,其实不太明显。
第二个值得争议的的点是,白人为中心的西方文明是不是像水一样柔和。
这在电影里是非常清楚地。
白人文明有很强的融合性,这个在哪体现呢?
是移民政策体现的。
住在这个城里,火土气水,西方哲学的四大元素都有。
但是,以水为主导,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他的排他性是非常有指向性的,就排斥火。
别的都随便。
(当然现如今多了我们,就不止是排火了。
)你排我我排你,一报还一报,当然就没啥好说的了。
电影主题鼓励理解和融合,算发心是好的吧。
可以看到,水人的家庭都是上层建筑,精英阶层家庭。
说给你找工作,就一个电话的事。
但是他没说,我家开杂货店,父辈人一点点创业,真的是“从一个字花档,做到一个字头。
”作为第一代创业的移民,真不容易。
但残酷的是,作为第一代移民的老妈最终也没能踏进水人的家庭一步。
奋斗了一生,其实给第二代创造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这都是赤裸裸的现实。
试想如果男女调换,元素调换,怎么往下编排,还真不好说。
总的来说,主题算是好的,充满了善意,就得了呗。
之前答应过自己每次去影院看电影都写个影评记录点什么的。
突然发现中间漏了很多,从后面一篇一篇的缝缝补补。
小红和小蓝的故事是我一个人骑电动车深夜去看的,幸好那个时候的心情还在记忆中。
坐在办公室的时候,突然觉得好久没看电影,最近上映的片子真的都好有意思,去看!
预告片觉得很有意思,展开情节其实除了世界观的元素设定,剧情台词本身没什么花火。
谈谈邂逅谈谈感情,搞搞笑搞搞情绪,秀秀技能秀恩爱。
就这样了。
不过因为是夜间场,买的前排,加上我全影院只有三个人。
幸好还有人一起看…20230628感谢一起看电影
包场的感觉
天宝国际影城
影城所在大厦
个人评分:6.7 (重度剧透影评) 因为从预告片就能看到全片剧情+对大陆单发伪3D的恶心行为,就一直没去看,今天在家看完后感觉没去电影院花钱看实在是明智之举。
本片就是典型的恋爱片套路+移民自我认同+元素设定,除了那些元素奇观、水火不能相融的设定,真的没啥优点。
剧情就是女主一家移民到“多元性”的元素城经营一家商店,女主偶遇男主,然后逐渐找寻自我,最后和男主在一起的故事。
我以为内容能有什么创新,能有什么细腻的内心刻画能感动到我,实际上啥也没有。
本片有一百万种方式可以把这个故事拍好,但却用了这种最俗的叙事套路,看看《心灵奇旅》,故事也很俗,但内容很好、很真诚,再看看本片,就是个一眼能望到头的恋爱故事。
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戏真的俗不可耐,和国产爱情片有一拼,就是男女主一起看电影、逛逛街、拍拍照,洪水来了堵一下,展现一下男主的男子气概,女主感觉他好man,然后好感就上升了,后面来了个水火相融,俩人一起抱抱亲亲,这有趣吗?
实在是干瘪又无趣。
还有女主那薛定谔般的内心想法,电影前面丝毫没看出来女主有什么抱怨,一直在表现她对继承这家商店有多么渴望,多么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多么努力。
自从遇到男主之后就突然说我不想这么做,我只是不想让父亲失望,突然就陷入自我纠结了,实在莫名其妙,合着女主之前就没有过这种想法,直至遇到男主才开始思考?
这合理吗?
本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隐喻移民来融入美国的故事,但重点始终都没放在移民者有多么苦,反而一直在讨好当地居民,与男主谈恋爱。
我知道有句话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时得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生活,但结局却是女主傍大款,这什么意思?
移民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就是找个有钱有势的男朋友,最好这家人还认识个大老板?
也许是我想多了,但本片就算除去这层含义也是一团糟。
最后商店就随便继承给别人了,合着不用子承父业啊?
谁都行呗,父女矛盾就直接略过了,既然谁都可以继承,那电影强调女主的梦想与父亲的梦想之间的冲突有啥意义?
实属是不懂。
相比于皮克斯之前的作品,这部《疯狂元素城》真的太差了,没有惊喜、没有意外、毫无新意,就算当成一部非皮克斯动画也是极其勉强,也许上七夕档还能收割一波票房。
无比认同《疯狂元素城》没有被打造成一部为展示元素城的一砖一瓦,而迷人耳目的群像电影。
从未在动画片中见识过这样耀眼夺目且灵动出框的“火”,盯着不那么明丽清晰的荧幕,我只想跟随Ember沉浸式体验这里的生活。
在一百来分钟的观影过程中,不断的被元素间的奇妙“碰撞”和极其富有质感和表现力的镜头所打动,《Elemental》希望做到的,绝不是像《Zootopia》一样,给观众一个看罢便无法自拔的乌托邦;它要做的是把乌托邦的绚丽的色彩想象与现实生活中最尖锐的声音相杂揉,把城里无边的未知用POV而非Panorama的方式予以保留。
元素城可能不是一个你来了就想留下的城,却一定是一座令你想不断去寻觅更多的地方。
令我敬畏的是,元素城没有刻意的去照搬动物城的展开:全片毫不含糊对四种元素的戏份进行取舍,一定程度上得罪了那些希望将元素城风光一网打尽的人群,却也换来了更饱满的角色塑造和更生动更真情实感脚踏实地的故事情节。
严格的说《疯狂元素城》的故事内核/创作启发是来自于对少数族裔(中东裔)移民与美国社会对待少数族裔包容度问题的探讨。
但放下这既深刻又乏味的“梦核”,这部电影带给我或者说普罗大众更多的价值应当在于它对每个人的personal voice的支持。
无论是Ember的火光成为了照亮被水淹没的中央车站里一朵朵遇光绽放的永生花的shining glow,还是片首Ember吹玻璃“糖果”的麦格芬,都是在对个人意志与天分的致敬。
如果把用来封堵河道裂口的玻璃比作Ember个人意志之化身,那在她欲将个人意志为现实阻力让路之际,在玻璃崩裂之时,命运的汪洋终于泛滥。
这是她的转折期,也是每一个“移二代”所要面临的关键抉择。
你爱的人不是你的模样,至少不是你父母喜欢的模样,那你爱吗?
你所从事的事情不是你希望从事的事情,但却是你的父辈们从事的事情,那你干吗?
究竟什么才是最值得留下的?
无论是人还是事,在一场洗礼后,一切自有了答案。
那场大水看似摧毁了家园实则重建了家庭。
它冲走了遮蔽在一家人心中恪守的烙印与偏见,也带来了走向新生活必要的胆识与对彼此的接纳。
"So if it's real then darling let me know,I wouldn't mind if you steal the show."I don't know what love is, but I know when I’m with you, I’m real.I don’t know what my life is, but I know I‘m gonna live to be real.
#灵魂伴侣经营 大白看电影就喜欢拉着我,这两天他不舒服,我刚好也想看个电影,于是我俩一起看了《超级元素城》,特别喜欢,几个收获:1.女孩子容易发脾气,男孩子情感细腻对愁善感,看到了我和大白的影子2.女孩的爸爸从小指导女孩如何接管家族事务,却从未问过“你喜欢什么?
”3.女孩的坏脾气在店铺很容易搞事出来,这就是发火的作用:提醒我们哪里出问题了,提醒我们反观现实是不是我们要的4.女孩很容易火温非常高,这在平常环境是灾难,在特殊情况是格外的天赋,比如:做玻璃!
5.五行为何需要均衡?
这部片子就展示得很清楚:只有水只有火只有木都不行,全都有,牛!!!
拆解愛的舊元素,組合愛的新元素,這是二十一世紀愛的方程式。
爺爺對爸爸的愛是舊元素,「為你好」把你圈養在身邊,用你完成他的目標和願景;爸爸對 Ember 的沿襲了爺爺愛的束縛形態,這種形態也深深地壓制了 Ember 的愛,於是 Ember 的愛扭曲、具有破壞力,這種破壞力傷害了她的家庭、她愛的人、愛她的人,和她自己。
Wade 的愛是新元素,熱情、勇敢、敏感、丟棄「堅強的男子氣概」像水般清澈柔軟。
這個故事內核十分老套,但依然十分動人。
它借用 Ember 詮釋「女生就是情緒起伏很大」的刻板印象是來自於父的「期望」,更是來自社會教條對女性的規訓;也試圖用 Wade 的家庭環境來演繹在一個充滿愛與鼓勵的家庭裡長成的小孩大概率會長成什麼樣。
影片也沒有逃避階級問題,像是 亞里士多德 曾經提出並批評的觀點,知識菁英和哲學家們之所以可以高談闊論人性及思考政治與哲學,其實是建立在女性和奴隸幫他們處理了生活和生存問題的基礎之上。
生在元素城中產家庭裡的 Wade 不用擔心生存和生活的問題,他自然就不必像生活在普通階層的 Ember 那樣背負上生計和家庭的重擔,更不用壓抑自己的夢想與渴望。
他們的愛情像是新世紀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肩負著種族差異、二代移民文化差異、身份焦慮⋯⋯等等一系列現在主流世界關注的主流問題。
水與火當然不能相容,只是我們仍孜孜不倦地找尋找火的冰點,冰的沸點,好讓冰與火的相戀不再成為一碰就散的淚點。
本來在看了 戛納 爛番茄 的評價之後,我以為會很普通,也可能正是因為期待值沒有那麼高反而覺得還不錯。
從同場觀眾的反應來看也不錯。
确实也是万万没想到,这部被身边的人评价为普普通通,还近乎有点陈腔滥调的《元素大都会(疯狂元素城)》,在我这里却越嚼越有滋味。
泪腺随时随地就会崩溃的阿水(粤配译名),日渐成为元素城内我最喜爱的大男孩,跟风格相近的《玩转脑朋友(Inside Out)》对比,阿水比较接近那个代表伤心情绪的小蓝孩。
然而,阿水更进一步,他不只是一个忧郁的男孩子,他是一个水做的男孩子,他最不缺的是共情和流泪的能力。
图片来自豆瓣好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泪变成了被社会和文化定义为“弱”的表达,流泪成为了弱者最后可用却又毫无杀伤力的武器,只能靠试图唤起加害者的良知才能自救。
一开始阿水这个角色有点令人讨厌,作为公营机构的检查人员,他明明知道自己被水道错误地引导到某个早已经断水的商铺内,明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他却哭着都要把一条条的罚则写下,就好像在苹果注定会落下的星球上,水通常得顺流而下那么执着且自然。
他知道要尊重眼下的这一份工作,要如实申报,但面对火女的示弱和求情,他也仍然愿意听听事情的原委,去了解这一项接着一项的罚单对对方而言,意味着的具体是什么。
图片来自豆瓣他的体恤不在于无条件地听信和胡乱使用酌情权,他仍然不得不将检查所得的结果进行提交,但也愿意支持对方对检查结果有申诉的权利,又或是更进一步地,有自查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人获得免受处罚的可能。
阿水只能顺流而下,不得不顺规则而为,可他又不失温情和体恤,从不是硬板一块,不顾对方生计与死活。
他甚至在听见那些在多数人认知里,仅仅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惨事,也会下意识地悲悯和流泪。
图片来自豆瓣能屈能伸,也许并不是阿水独有的特质。
不难理解,为什么水人在元素大都会里会看似占据着话语权一方的优势,毕竟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了整个城市的运作,同时又可以被挤成涓涓细流,或者被蒸发成水雾,也可以依靠城市里看似取之不尽的水资源随时变得强大。
还有一点我认为可爱的设定,是阿水并不享受变成“肌肉男”状态时的自己,他会觉得那是不得已才得拥有的身形,或者干脆就是错误吸收了太多不应该吸收的积水,而产生出的某种被扭曲了的身材。
在阿水的审美角度里,“肌肉嘭嘭”式的强壮,似乎不是一种时时刻刻都要固定在水人身上的审美,能在需要的时候变强,便已经足够。
阿水这个平平无奇的设定,诠释了什么是心思细腻和共情力强便会有影响力的道理。
与拳头和势力无关,懂得为他人兴奋、为他人高兴、为他人摇旗呐喊的利他原则下,他的共情力变成了他真正有效的动员力。
融入到氛围里面,以造浪去提供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的踊跃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在感情里,阿水看似是处于随时会被对方“煲熟”的弱势,近乎某种明知道爱是承受与忍耐却仍然能够鼓起勇气向前迈步,或者张开口赔着笑去吞咽那灼烧的刺痛。
甚至,在触摸和拥抱的时候所呈现的,从来也不是他随时可以浇灭对方的强势。
他似乎根本不需要压过对方一头的自我认同,他们接近时候,只会在阿水体内升腾起热力与气泡,可触碰本身,又像是隔着一块防火耐热的薄膜,阿水有某种不会伤害对方的自我约束与自我限制,以一种近乎本能的自然姿态,来去接受和容纳对方的温度。
图片来自豆瓣与火女那容易憋着憋着就累积高温而爆发的性格相比,阿水是可以变得巨大却又时刻看似无害的存在,面对质疑时他并不会斩钉截铁地展现自己如何值得。
阿水会试着,用他所知道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客观且真实的科学知识,来表达自己能够突破,这个看似是鸿沟的障碍。
以自身为透视镜,去帮助火女点亮和说服,那个近乎笃定地反对这段姻缘的母亲,而非将鸿沟拉得更大,要逼对方作出“我跟你妈都掉水里了你救谁”的两难选择。
图片来自豆瓣也是近年开始,很多人愿意在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时,加入“原生家庭”的因素。
阿水也算是一个原生家庭水平高于平均值的存在。
那个经常跟阿水一言不合就抱着一起哭泣的阿水妈妈,对阿水的养育近乎某种“放任”,仿佛只有善待与包容,而不作干预和限制。
面对阿水看似找到了貌似无法相容的火女,妈妈下意识的反应,也是不作评价与阻挠。
这个家庭里面没有谁就应该如何的设限,让我不禁想到,是否与持续富余的家境有关,他们甚至对于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保持某种令我羡慕的,近乎心平气和的态度。
图片来自豆瓣在打碎了玻璃壶的那一刻,刹那间我想起的,是我与我妈彻底和解前那次吵架的场景。
那时的我跟她哭着说,在这个家里,我显得像是个时时刻刻都在犯错,却始终无法被包容和体谅的异类,哪怕我所犯的错误已实实在在地在伤害着我,而在收拾烂摊子的时候,那在脑海中略过的话语,总是责怪而不是关心。
当钢化玻璃被击碎落下,某些碎片划破我的手背时,我想到的竟然是这么多的玻璃渣子得要收拾好才行,门被我拉坏了,还得爸妈费心找人来修,而不是哭着告诉爸妈,我的手划伤了很痛,我很难过请先心疼我。
一惊一乍和容错率低的养育过程中,如今在我看来,极有可能会令孩子变得更不能容忍自己踏上了那看似错误的人生之路。
害怕失败的孩子,宁可去复制别人重复过无数次但也许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不允许自己去尝试极少人尝试去走却适合自己踏上的征途。
阿水看似很难做好一份正经工作,但找到工作时,他仍然会是兢兢业业地,希望可以做好他的分内事。
他可以尝试许多人生方向,哪怕是不停试错,只要他在试错过程中是足够认真的,就会得到来自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阿水的“原生家庭”因素近乎某种,在我们看来是中大奖的存在,其实,这种大奖也不过只是他无需时时刻刻去盯着那些容易踏上的“成功”之路,也不需要争破头地去内卷、去挤一条条独木桥。
他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成功与否,而被认同或抛弃,他可以在成年后,近乎孩子气地诉说着曾经碰过海绵且整个人被吸进去了的“恐怖经历”。
他无需穷尽一生,去成为别人眼中的头狼,去过注定会牺牲自己来为家族逆天改命的人生。
他可以做自己,他可是比Ken更早明白kenough道理的男孩子,他的能屈能伸,能低到尘埃和深入砖块缝隙,最后也使得他能在难以抵挡的考验中,存活下来。
图片来自豆瓣谢谢阿水,这个元素大都会里最可爱的大男孩。
图片来自豆瓣
不关注也可以,随你
Pixar 一直以稀烂的说教和精致的美工闻名。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对年轻火夫妇,来自一个火焰岛的遥远国度,名字很难发音,吃很辣的食物,父母子女之间有磕头拜谢等传统,请大家自行想象火焰岛是什么国家,一旦猜错,鄙人绝对不负责。
虽然在繁忙豪华的城市定居,但是火爹火妈因为体质易燃,很难签约到公寓,只好自己找了个角落定居下来,开了个店,卖很辣的吃的,还养大了一个易燃体质,脾气火爆,性格焦虑的小闺女,请大家自行想象这是什么族裔的闺女。
某天从水管里跑出来一个时而有肌肉,时而很丧的感情丰富猥琐男,猥琐男每份工作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看着也不是很需要这分工作的样子,但是又不想完全没有工作,虽然他工作态度拉跨,水平一般,但是他的上司依然没有炒他鱿鱼,反而还勾肩搭背的一起用上班时间去看球赛。
他的人生就是开挂的easy 模式。
猥琐男虽然和火焰焦虑症患者就房屋建筑许可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但是他完全无发做到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而是用这个机会约焦虑症患者出门看电影。
本来就与世隔绝的火焰女坐在黑咕隆咚的影院里点亮了影院影响了大家的观影体验,她不得不非常尴尬的把自己盖起来。
就这样,在一个社会规则和利益完全倾向猥琐男的城市里,他利用职责的便利,环境的不适,对火焰女发起了性骚扰。
火焰女更焦虑了,但是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焦虑的原因,她一边是封建家长制的传统文化,每天PUA她在家族小店里笑脸相迎难产的打砸抢顾客群,自己希望的店长promotion被老爹一拖再拖,既得不到父权家庭的认可,也得不到舒心的工作环境,天天被一群粗俗愚蠢的顾客言语冒犯自己的感情生活和私人生活。
在另外一边,又是一个到处都TM是水可以熄灭自己的城市,一个完全没有许可证,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政府雇员可以关掉自己的店,一个工作时间看球赛的cloud puff不仅忽略自己的职责,让大量洪水流向城市火族聚集区而无作为,还可以左右火族的小商业命运。
火焰女逛个公园看个花,发现公园在水下。
她去吃个饭做个客,发现人家客厅都是水,只能坐在一个贼拉小的椅子上,小心翼翼恐怕被熄灭了。
她在自己家店里被粗鲁的顾客trigger,只能跑去地下室消化情绪。
在多重困境下,我们woke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给了一个“全优”的答案,那就是,为了缓解你的焦虑症,你的救赎就是被一个智商平平,能力拉跨,感情丰富的白男接纳,并且融入他的家族和价值链!
Pixar堆砌了无数diversity的话语概念,却充满了白左救世主情节的高人一等。
它们无意了解移民的双重困境 - 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压迫 + 社会的规则为它们水族云族设计,也不愿意审视自身的无能,而大肆利用这个机会控制火族的第二代,让她们离开自己的企业而为它们无能二代的玻璃企业打工并且引以为荣。
在洗脑和剥削的双管齐下后,救世主白左又极大地满足了自己DEI initiative,坐在自己不可一世的高高云端上,欣赏着自己无与伦比的优秀。
在舆论环境和审核制度越发严苛的今天,电影最终的呈现比以往更像是各种势力的平衡和妥协。
这是一部没有感动和期待的迪士尼电影。
看似花团锦簇的包装下,故事的核心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常常困惑,为何情感都发生得“无缘无故”,大部分都靠主角自己说,导致观众情绪上也不会跟着跌宕起伏。
小焰说着自己爸爸对家庭的付出,但是完全没看出来除了开店谋生外还有什么地方对家人有过照料和关心。
当初爸爸离家理由也没看懂,暴风吹翻了房顶后就要背井离乡?
(审核原因?
)再说小焰本身,原先遇到男主妈妈之前也没觉得她是不想继承家业的,然后突然就非常不想继承小店了, 至于有什么梦想电影里原先也没有交待.男主感觉也是有家庭故事的人,但是也没说看到他和他爸爸之间的故事。
所有主角的印象就是非常脸谱,无法和主角共情。
网上搜索了下被删减了10分钟,不知道那10分钟究竟讲了什么,有几个场景不知道是不是最终妥协的结果。
譬如火族的下一辈远游用的是非常亚洲的磕头礼,但长辈也需要相同回应这么大的礼,看的时候十分尴尬。
中国除了信仰外,目前不太看到有人行那么大的礼,感觉这部电影是很亚洲的,但是呢电影又让长辈回了个大礼,感觉是西方提倡的亲子关系的平等?
另外就是火族夫妇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入关时由于对方无法念清楚他们的名字,就被工作人员重新起名了,以及小焰小时候被爸爸带去看时光花的时候,被禁止入园,这些感觉都是可以讲讲,但也一笔带过。
亮点还是有的,张新成的配音完全听不出是本人,非常符合动画形象中胖胖高高憨憨的形象。
画面中的水和玻璃的质感也很逼真。
(2021年短评)还是《元素世界》吧,不要搞标题同质化啊…好吧,最终译名还是老土的《疯狂元素城》。
而剧情也如这译名一般老土。
皮克斯已然形成了一套催泪连招:亲情和解、爱情或友情感动、自我成长。
这部用得更露骨且生硬些,《Coco》《Soul》也有用这类套路,但更沉淀,明里讲死亡与人生,深度与广度下大功夫,加之想象丰富的剧情,感染万人。
《Elements》明显被比下去了,有些浪费了元素这个有趣的设定,单单讲那一套催泪招,观众挨多了也会摸索出防身术,久而久之便对此不感冒了。
皮克斯受迪士尼最近zzzq影响是有的,烂俗情节与爱是一切的假大空不难看出近期迪士尼动画的残影,而为人称道的想象力则是本就该有的,这至少让动画有看头。
我一直认为皮克斯动画老少咸宜,各年龄段看都有收获,因为它独特的深度广度还在,但这部确实失望了。
疯狂元素城 (2023)7.12023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科幻 动画 奇幻 冒险 / 彼得·孙 / 莉娅·刘易斯 马莫多·阿西
天真的“做自己”鸡汤包裹下移民亚超老板之女和本土old money傻男之间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剧本杂糅了以往成功的要素,但整个故事异常平庸,背后的意识形态更是让人如鲠在喉。目测水白男会在婚后出轨牛奶妹,主打一个水乳交融。
“西方电影终因强行植入意识形态政治正确的论调问题覆灭,如同中国综艺因为过度广告植入扑街一样。反正都是丢弃观众,是赫胥黎还是奥威尔?”这是我看之前的预判。遗憾的是影片的确没有脱离这个预判……水火元素以及城市、符号设计都是非常惊叹的,但是情感却如此匮乏。这两人凭什么就爱上了?凭什么他一说她就觉得对了?故事本来应该是讲传承和创新,结果丢下家业跑了,简直碎得稀烂……
皮克斯啥时候开始拍起玛丽苏啦?亚裔导演这是给好莱坞的投名状吗?别太爱白男了!咱东亚人不需要罗曼蒂克式拯救,我们要的是去他的爹!
和“元素城”没什么关系,其实是简单、真挚、让人会心一笑的爱情/成长电影,淡化背景而完全由情绪主导——夸张的愤怒和伤感碰撞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又在它们的融合中产生治愈人心的力量,太爱这样纯粹的电影。
莉娅·刘易斯1997年出生于中国,六个月时被美国父母从上海的孤儿院领养,在佛罗里达州长大。她自小学开始对表演产生兴趣,出演了一些话剧和短片。2020年,担任青春喜剧爱情片《真心半解》的主演。谢谢你皮克斯,讲好亚裔故事。
似乎从琼瑶开始就告诉女性摆脱家庭要靠爱情,但是它没告诉为啥不能发脾气,为啥世界要漏水,他告诉你爱情让你知道梦想是啥,这不扯呢。虽然微观世界具象的皮克斯哲学设定很皮克斯,但是故事却越走越俗,浪费了。从inside out断崖式滑坡到今天,可能是这个世界的缘故吧。
其实是一个关于种族和性别的黑暗童话,二代移民女与本地有钱白男的爱情故事,白男越是真挚,这份情感的悲剧感就越强烈。女主为什么感到痛苦?因为,她没有方法去对抗自己身为第二公民和第二性的宿命,水与火象征女与男,是根本不可调和的关系,哪怕这不是阿波的错。元素城看似是种族大熔炉,其实是一座水的城市,其他种族不过是借住在这里。如果结局是阿波真的牺牲了就更好了,象征白男需要为自己的原罪买单。可惜现在整体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小孩子看不懂,大人显老套。
真的很亚洲,很移二代,带着上一代的希望与爱,在迎合中成长,把一味尽孝消化成浑然不知的本能,害怕别人失望,却习惯委曲求全……想到这,不用提彼此错过的那个夏天(我总想到《断背山》),也可以在饮恨中饮泣。还是那种禁恋故事,水与火,狐狸与兔子,人鱼与人,美女与野兽/泰山/青蛙,王子与王子……一些化解偏见的前提,是出现了更震撼所谓三观的事件,甚至更大的悲剧,而这本身就是悲剧,毕竟我们太多在乎的人,很难提前开明,更重要的是,我们太多人,不敢放过自己,放生自己,放飞自己,而等到飞出去,指不定会发现,仰视过高的地方,无非他人的寻常地表。猪头皮儿是比不过了,但依然是很有趣的故事。能整出彩虹的Wade,还挺适合张敬轩来配粤语版的。
俗,低配动物城都不够格,0.5魔法级别的体验。摆那么明显的隐喻却没好好利用,只是讲了个普通酸臭爱情故事。不同元素差异的功效只体现在一些小花招上。核心冲突的AB面都相当敷衍。人设尤其男主的人设有些分裂。皮克斯这几年稳定地震荡下滑,你说是迪士尼厂牌太大害得吧,人家还掏钱呢,只有惋惜。
你永远可以相信皮克斯!
虽然也不喜欢亚裔的一些天生羁绊,但中间男主及家人的一系列天真的冒犯真的让人倍感不适。以及造了个元素城就为了讲一个种族爱情故事?
好看但缺了一点感动,元素城的设计并没有想象力爆棚的世界观,反而处处映射现实。移民二代的原生家庭与跨种族爱情大概就是把《青春变形记》和《瞬息全宇宙》翻拍了一遍,其中水男的爱让我满头问号,咋就非火女不可了,难以理解。
通篇概念先行加政治正确的基调,以至于世界构架粗糙堆砌,故事老套刻板,剧情逻辑生硬。亚裔导演居然拍得如此白人至上西方中心,且更直白。再震惊的视效,也掩盖不住无趣的剧本和糟透了的审美。
低于皮克斯平均水平吧 虽然中间很多元素相关的物化反应很有意思 但是我感觉编剧就是在用火族女主影射背井离乡说着异国语言承担着父辈期待并且生活压抑的亚洲女性 然后水族男主就是那种传统美式富人家的阳光傻白甜男孩 美式包容+爱情战胜一切是吧
不想看谈恋爱,想看女主吹好看的玻璃
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真谛
充满了身份政治元素的美式cliché集大成者。不过的确倒是很符合当下美国社会的心态
皮克斯做这种题材总是得心应手,元素城的概念很新奇,只是没想到会是爱情故事,其实要是做成更多元素的群像感觉会更好看。水火人设有点幻视亚裔移民二代and老钱白男,但套上卡通形象以后即视感好很多。
皮克斯你怎么了皮克斯……第一幕画面明明还挺华丽的,玻璃和水管后面咋回事也没讲……跨种族嘛,跨的不疼不痒的,大危机也没多危,一共就俩主要人物咋一个也没讲好呢……这水平不对劲啊……
纽约缩影,水真得太白人了哈哈哈,挺可爱的。这怕不是人类起源学,70%水1%火20%气9%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