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你会做什么?
陈桂林选择大杀四方,论迹不论心,除去三害也算是好事一桩。
贾有为则选择末路狂花钱,就如同小沈阳在《不差钱》中的经典笑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
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他寻回失联十年的高中好友,一起肆意挥霍最后的时光。
在同样“再不疯狂就死了”的命题下,《末路狂花钱》拍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一群因分歧而走散的老友们,因其中一人将死而再一次重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尽情折腾、一起圆满旧梦,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再一次拥抱美好时光。
贾冰在演了众多令观众印象深刻的配角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与他适配度最佳的主角,在生与死、抠门与挥霍、自私与友情的旅程中,不仅发挥了他的喜剧天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笑点,同时完成了贾有为这一角色的成长,懂得了与人分享、成全他人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作为一部喜剧,尤其是一部东北喜剧,《末路狂花钱》没有顺从当下喜剧电影越来越短视频碎片化的笑完即忘,而是将笑点与剧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四兄弟的少年中二感与中年窝囊感,已经刻进DNA的抠门与人之将死的玩命花钱,将故事的同时利用反差自然地带出笑点,言之有物地逗笑观众。
而在喜剧之下,电影中的四兄弟又恰好代表了人生的四场危机。
贾冰饰演的贾有为代表的自然是健康危机,不一定是攸关生死的不治之症,腰疼脱发也一样令人烦恼;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代表的是婚姻危机,当婚姻已经持续多年,似乎夫妻之间已经没有爱了;于洋饰演的许大力的是梦想危机,年少曾想打出一片天,长大之后却只能碌碌无为;而董宝石饰演的董建峰代表的是亲子危机,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彼此之间日渐失去共同语言。
电影中,贾有为的绝症是虚惊一场,在与兄弟们再一次闹翻之后,为求原谅为打破兄弟们的各自危机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真正破除危机依赖的都是兄弟们自己,而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亲子危机。
一方面是因为宝石老舅演得确实出色,去年他首次跨界演《平原上的摩西》时便已经被太多人夸赞过会演戏了,这一回对兄弟、对孩子的爱与关心不仅在眼神中,还有更加细腻的身体语言。
另一方面是他用一首歌主动跨出了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去了解、理解并喜欢孩子的兴趣,这才是家长的正面榜样!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宝石老舅在电影中唱的那一首《老废物乐园》好听又有趣,歌词唱出了四兄弟在经历这一趟生死之旅中闹出的笑话与各自的成长。
《末路狂花钱》不只是在单纯搞笑,也不只是在歌颂友谊,而是告诉观众要向前看,趁着生命尚好,携手好友的陪伴,重拾起直面失败生活的勇气!
“最可怕是麻木,对内心不再答复”,愿每一个正在遭遇危机的人都可以寻找到内心的答案与生活的方向!
松散的兄弟情要末路才会想起,抠门的毛病要绝症才能治愈。
存了一辈子一百万,十天便能花完;攒了半辈子兄弟情,一生也不会断。
中年早已退却年少的活力,平添层叠的失意,却也增进了几分情谊。
这份兄弟情单纯如水,滋润四人组的心田。
但电影很商业功利、虚伪悬浮,无来由解释这比金坚的友谊,无伏笔说明几个老同学间的过往关系,无合时宜地安插尴尬的笑料。
是中年男人的自嗨,更是社会庸俗的倾倒。
本片能取得七亿票房成绩,说不准是中年观众依然吃这一套夕阳热血,依然猛干这碗过期鸡汤。
尽管五一档烂片扎堆,本片反而是评分相对高的,但这类小品式喜剧、东北网大式电影若频繁登上院线,电影市场将难容更多元的作品,转而逐利这类喜剧。
此外,蹭《末路狂花》的行为实在让人印象分掉一档,这也侧面说明本片就是为了热度票房才拍出来的,所以得蹭。
末路狂花钱 (2024)5.3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乌日娜 / 贾冰 谭卓
整体2.5。
前一个小时挺好,3-3.5星,想到《老男孩》。
情感很真实,而且有出彩的地方。
笑点也还可以,有些桥段稍显平淡。
缺点一是情境设置的略生硬,误诊还算扣在了人物特质上,虽然概率低但还能接受,只是容易担心主角,但这种担心不是关心,而是厌恶,觉得他蠢+活该(本来这种担心应该做成让观众关心+同情的)缺点二是跟三位中学时期的兄弟,多年不怎么联系,还能突然聚到一起,仅仅是因为中学情,这里不太经得起推敲,但节奏够快,不及细想,也能接受。
然后选点可能选“错”了(针对豆瓣评分)。
中年男人兄弟情,和忆往昔(虽然我觉得前一个小时没有爹味)。
受众主体是中年男性,然而中年男性不发声,大多数是沉默的,也不会选择进电影院看一部这种片子。
1小时后误诊真相揭开,兄弟因为主角性格里的抠门阋墙,那个桥段很惹观众讨厌(跟开头误诊后观众担心主角产生的厌恶同源,于是这种厌恶更重了),重场戏打点在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男主身上,一下子就把前一个小时的功破了。
还让观众感觉到创作者的刻意,开始按观众的头了。
然后后半段的情节又完全在套路内,非常好猜。
又上价值,爹味就出来了,人物转变不自然,又过于理想化(和兄弟多年不联系但突然聚到一起情感无碍同源),观感则不佳。
但老舅的歌真好,一下子把情绪烘上去了。
后半段1.5星。
离场体验还行,如果能被这情绪感染,就会给高星;如果前面那种厌烦过大,就会觉得强行圆满。
我其实对于电影是很包容的人,这部片子也就是属于凑合一看,别说看完之后回味,就是看的时候连哈哈一笑都有些都做不好的其实这个片子的题材和整体结构如果有一些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其实是能拍出来好看的片子,国内外这种类型的评分高的也有不少。
可惜是本片的编剧还有贾冰这帮人,编剧把这个故事编的特别俗套,没有突出一点创新。
贾冰这帮人演的也是主要我笑点稍微高一点的人都笑不太出来。
虽然啊他也讲了友情亲情但并没有给这个片子整体提升一些。
看主演阵容就知道这注定是一部充满着喜剧色彩的搞笑喜剧片,全程都讲着东北话,给观众轻松欢快和愉悦的氛围。
不过也很多地方确实非常地催泪,主要还是能被四位兄弟在一起互帮互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侠肝义胆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影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小到大经历过了各种的分分合合。
几个人能在一起相爱相杀时便是友谊坚固之时,他们四人彼此之间意气相投,整天都形影不离;而几个人因为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散开时便是友谊破裂之时,但即便和兄弟有矛盾,自己总还会想着其他几人。
影片在情节转折的地方设置得不够巧妙,显得特别生硬。
全片整体的剧情也趋于套路化,极易猜到剧情的走向。
此外,感觉演员们的演技也都挺一般的。
但即便如此还是能够感受到无限的喜悦欢乐,并能从中感受到兄弟之间的坚不可摧的情谊。
小沈阳与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钱是身外之物,人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人这一生最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有了”,这段话成为了电影《末路狂花钱》的基底。
电影由贾冰挑大梁,喜剧演员小沈阳、于洋加说唱歌手宝石老舅,再加上实力派演员谭卓、说唱歌手弹壳,共同出演的一部超接地气的喜剧电影。
众多东北演员的加盟,使得电影有着浓浓的东北风味儿,仿佛有种看本山大叔小品的那种属于咱老百姓的那种接地气的欢乐,很开心也很感动。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主要围绕着“在死前花完所有钱”的主题展开,抠门掌门贾有为(贾冰饰)有个百万躺平计划,还来不及实现,就被脑部肿瘤宣判寿命只剩十天,面对生命的终结,贾有为半价卖掉了房子,找到了曾经结拜的发小兄弟们,开始了疯狂的花钱之旅,钱快花光了结果发现误诊了,从一开始还能活着的庆幸到钱全没了的绝望,一无所有、众叛亲离的贾有为重新审视着自己的人生,终于找回了人生方向和情感羁绊。
不知从何时起,“金钱至上”成为了人们的信仰,甚至亲情、友情、爱情都开始参杂着金钱,好像赚钱才是人生的方向或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绝对途径,而忽视了路上的风景。
电影主人公贾有为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赚钱、省钱放弃了一切的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勤俭的他,去超市买临期的食品,疯狂的屯打折劵等,他的人生没有任何情感羁绊,他孑然一身、孤家寡人,当仿佛人生末路之时回首前半生,唯有学生时代但早已陌路的结拜兄弟是他的牵挂,他终于想起他小时候大哥的誓言,于是一群因分歧而走散的老友们,因其中一人将死而再一次重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狂挥霍、一起圆满旧梦,最终找回儿时的情谊。
有钱的时候其实是一无所有,没钱的时候才是应有尽有,不得不说电影还是充满了讽刺意味的。
电影除了巧妙的将喜剧与温情相结合,另一大看点就是花钱的“爽”,咱普通人除了买车买房几乎不会去花大钱进行挥霍,电影将一大部分喜剧都集中在了这儿,将“爽”点与“笑”点相结合,看用10天花掉100万怎么花,贾有为在“花钱”和“心疼钱”中反复横跳,射击那段让我这个从来没玩过的人也狠狠心动了。
超喜欢这部电影的bgm,真的非常好听,前有和二手玫瑰的《我要开花》梦幻联动,后有宝石的《老废物乐园》、弹壳的《怀抱》,歌词都很贴合剧情,节奏欢快符合电影调性,尤其是宝石的《老废物乐园》,歌词简直和电影完美契合,太犀利了,甚至听得时候有些莫名感动,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给三兄弟圆梦的交错穿插的镜头语言会很乱,但其实完全没有,特别是配合着bgm,为圆梦打拳击时的不放弃、为儿子学唱rap勇敢上台的亲情和在公司大会上被老婆公开表白时的爱情,都太让人感动了,结局更美好,贾有为虽然失去了金钱,但实现了开店目标,兄弟、朋友都在自己身边,因祸得福。
四兄弟实现了结义时的誓言,都各自圆梦,并重聚在了一起,真的没有比这更棒的结局了。
五一小长假已接近尾声,各大旅游景点也是人满为患,高速公路更是堵成“停车场”。
所以,小长假期间看个电影,也迅速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五一档电影也油然而生。
今天萌虎君,要带大家评一评一部由开心麻花投资的喜剧片《末路狂花钱》这部电影由乌日娜执导,贾冰、小沈阳、于洋、谭卓以及说唱歌手“宝石老舅”出演。
说实话,当看到导演是乌日娜的时候,我对这部电影就没报什么大的期待,一个靠拍网络短剧出道的导演,能拍出啥电影。
果不其然,电影给了我答案。
你说它不搞笑吧,影片中时不时地给你整点小品式的喜剧包袱,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都已经是小品式的喜剧电影了,你就不会在意它的剧情逻辑了。
当你觉得这是一部烂片的时候,打开豆瓣一看,评分居然还有6.3分,还及格了。
咋的?
这6.3分怎么评出来的。
萌虎君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得到的结论是,受当今短视频影响,中国电影的质量严重下滑,尤其是喜剧电影,随便拍两个段子,往影片里一加,就是喜剧片了。
在如此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愿意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一个作品能带给我们什么,人们只希望获得简单地快乐而已。
短视频就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这就是某音能够迅速成为行业龙头,并成为每个人手机里的常驻App。
人们也逐渐被这种形式的娱乐方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开始只看短视频,不愿意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也许有的人会说,看个电影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呢。
电影不就是娱乐消遣的工具嘛。
正是有太多人这样认为,才导致电影行业的怪相,认真拍电影的票房惨淡,甚至无人问津,而用短视频方法复制电影的,却能赚得盘满钵满。
那你们说又有几个导演还愿意花心思去设计电影呢。
其实《末路狂花钱》的剧情很老套,也很俗套,要拍这类电影,主打的就是一个“挥霍”“挥金如土”的感觉。
剧情大致就是一个中年大叔,得知自己快死了,带上自己的朋友花钱的故事。
其实,这一点已经很像开心麻花的另一部电影《西虹市首富》了。
只是前者是10天花100万,而后者是1个月花10亿。
虽然金额上差了一大截,但是这个花钱的感觉还是可以模仿出来的,毕竟开心麻花都给这部电影投资了。
但是,导演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去制作,反而给人一种100万咋这么一点的感觉。
作为一名有十多年工龄的上班族,10亿没有见过,但100万还是见过的。
虽然,100万现金,的确没有视觉上的震撼,但是它也是一个普通家庭魂牵梦绕的目标啊。
而影片中,你感觉不到像《西虹市首富》一样的挥金如土,有的只有平平无奇的花钱,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兄弟情义,以及俗套到家的泡妞情节。
就感觉是一部东拼西凑地电影,小品式的喜剧包袱,毫无逻辑的剧情设定。
除了演员们的演技还行以外,我看不到这部电影的任何优点。
甚至萌虎君认为,导演乌日娜的价值观导向有问题。
100万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了吧。
可导演拍出来的就像是100万没有多少,所以不能像《西虹市首富》这么拍,这么挥霍。
给人感觉就是10亿才是“大钱”,100万只是“小钱”的错误价值观。
所以,综上诉述,短视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中国电影,不管你是不是中国电影的从业人员,你都应该惊醒。
从一向是中国电影评分清流的豆瓣给出6.3的评分时,就不难看出短视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每一个观众的审美角度。
感觉贾冰自带喜剧人气质,不用专门说什么讨喜的话或着做什么逗趣的事,就能让人觉得好玩。
之前看过多部贾冰的影视作品,像大热剧《狂飙》里的徐江,让反派角色都多了一些喜感,或者电影《飞驰人生2》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追星厂长,他还在综艺《现在就出发》里大展厨艺,会做饭的男人太拉好感了。
《末路狂花钱》是贾冰首次挑大梁,必须支持,加上小沈阳、于洋等喜剧演员,还有公认的演技派谭卓,和说唱歌手宝石、弹壳,看之前就挺期待的。
看完之后我合理联想,导演安排小沈阳演沙白虎多少跟那句春晚梗有关系,就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
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这支命运的回旋镖,多年之后,精准地射中了贾冰饰演的“大抠搜”贾有为。
老贾的人生目标是攒够一百万就退休躺平,为了早日实现目标,对各种抠门技巧如数家珍,年年拿勤俭持家的奖状,像攒超市优惠券、买临期打折产品都只能算基本操作。
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得知身患重病,脑瘤晚期,贾有为根本不相信,可医生再三说明,真的只剩十天阳寿了。
绝对是晴天霹雳。
而且老贾抠搜了大半辈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人生,这么一想攒到了八十万又如何!
我倒是很能理解那种极端情绪下的憋屈和不值,好像过去的所有努力都成了笑话。
这就是抠搜普通人的真实心理活动啊。
一个人花钱是快乐,但肯定没有帮兄弟们实现心愿有意义。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是结义兄弟为什么那么多年没联系啊,我觉得还是愧疚心加好面子作祟,让老贾不好意思联系他们。
现在生命都倒计时了,再不弥补过去的遗憾,重拾旧日情谊,真就没机会了。
如果说贾有为是单独放着不怎么招人待见的臭酸菜,那沙白虎、许大力、董建锋也是平平无奇的血肠、白肉、粉条,但他们搭在一起,就能炖出真正的东北风味杀猪菜。
电影的风格就是轻松、好玩,乐乐呵呵就看到后面了,不用动什么脑子,有点像来自东北老铁的假期解压包。
贾冰真的特别逗!
剩下三兄弟也各有笑点、萌点。
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是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看着老婆在事业上蒸蒸日上,而他好像只能陪伴、辅导女儿这些“小事”可做,感觉自己没能为小家庭做出什么贡献,活得很没有安全感。
于洋饰演的许大力,年少时就有功夫梦,哪怕在商场当保安也不忘看人打拳击,他是个很淳朴的人,认准了谁是兄弟就一辈子是兄弟。
宝石老舅饰演的董建峰,是个想亲近儿子却不得要领的普通爸爸,知道儿子喜欢说唱歌手蛋壳,还想办法自己搞创作、学说唱。
他站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要赢得多少观众的欢呼,而是“儿子你瞧,老爸也有让你骄傲的闪光点”,这种源自生活的父子情、小细节还蛮戳人的。
疯狂花钱的日子当然很嗨,兄弟几个凑一起把原本不舍得享受的东西全都享受一遍,不得不感叹,一百万听着挺多,其实也不经花啊。
尤其当老贾决定在“那边”当个有钱人后,直奔美丽天堂殡葬服务中心,没想到遇到了学生时代的女神王晓倩。
用东北话说,在女神面前绝不能磕碜,必须体验一下高端的殡葬一条龙服务,从花圈到墓地,从寿衣到冥币,全要最好的,直接豪掷二十万给自己买了个独栋墓地,那真是花钱如流水,完全没有要刹闸的意思。
这段特别好玩,实打实的反差笑点。
死亡那么沉重的话题,但在贾冰、谭卓等人的演绎下,还是多了一些无伤大雅的诙谐与幽默,好像也让“狂花钱四兄弟”更平和地看待生死了。
当钱花得差不多了,所有情绪也酝酿到位了,却发现是医院的机器出了问题,一切都是“虚惊一场”。
明明再三跟医生确认是不是有问题,医生信誓旦旦地说确实生病了。
而且仔细想想,最离谱的是大抠搜为了省钱,在同一家医院拍了两次片子,错上加错,根本不给其他医院把他从“歧途”拉回正轨的机会啊。
于是,赵本山那句“人活着,钱没了”也应验了。
这段老贾的惊喜与懊恼都挺真实的。
惊喜的是,不用死了,以后还有大把时间享受生活。
懊恼的是,工作没了,房子没了,存款也没了,好像活着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一时之间转不过弯,人很容易向最亲近的人发火。
被许大力不小心扔到河里的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贾直接情绪崩溃了,冲着兄弟大喊大叫。
那些钱重要吗?
对贾有为而言,那是继续生活的希望。
但,钱是最重要的吗?
当他清醒以后,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在乎着他的人,那些陪着他发疯、想下辈子跟他继续做兄弟的朋友。
所以《末路狂花钱》讲的是友情,是人趁活着要快乐!
(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故事来说,还是一部很好的命题作文式的电影,剧情很好的把“陌路狂花钱”这几个字展现出来了。
喜剧部分也是由这几个字体现出来的,当然最主要是“狂花钱”这几个字带来的,犹如爽文一样,通过影视让不能狂花钱的观众跟着体验了一把狂花钱的快感。
三个半个东北喜剧演员,宝石算半个,就站在那聊天估计喜剧效果不差。
其实真正让我觉得电影还能看下去的是最后贾有为帮他几个兄弟实现梦想开始,电影的这种真诚的兄弟情谊一下就有点打动人了。
前面的误诊造成的喜剧效果一般般,太套路了,贾有为刚确诊就知道肯定是误诊。
贾冰自“狂飙”之后,接了不少电影项目,但感觉角色类型都差不多,所以总有一种感觉,在不同电影中看到的贾冰似乎都像在看《狂飙》中的徐江,但又没徐江那么深入人心,或者说都是低配版徐江。
本片的贾有为算是打破了贾冰“徐江”的固有印象,不过我估计本片算是贾冰未来几年担任男主角票房最高的——《末路狂花钱》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好久没有一大早上起床就看电影了。
选了部喜剧,看完却有点忧伤。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分那么低呢?
明明挺好看的呀。
演员我也都喜欢,虽然东北统治全国喜剧界已久多少有点审美疲劳。
故事的确有点老套,而且明显是拍给男人们看的,颜值妥实有点低。
好几幕都把我丑的想哭。
好奇如果我跟银行事先约好,提一百万出来,只是为了看看有多大体积,再存回去,会不会挨打?
毕竟现在什么都手机支付了,实在不懂这提现那么大个BUG是个什么梗。
这个故事如果改成真生病会不会更好?
十天有点夸张,但是那种肝癌什么的,从发现到走两三个月的大有人在。
哎,反正怎么拍,都会被说老套,那就按导演或资方自己的意思来吧。
我们反正也就是看的捧个场,别以为出个电影票就是上帝了。
他们要是不拍,我们屁都没的看。
生命的剩余与金钱的剩余这个问题,我现在考虑为时尚早。
我父母那辈该考虑的,却始终不懂,偏要没苦硬吃,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觉得留给子女才算伟大。
可我辈,动不动都不要孩子,要在离开之前花个精光,还真是有点难度,多少都会留下点东西,比如房子什么的。
真的,人生其实花不了那么多钱,哪怕买了一直想买的奢侈品,哪怕去梦想的地方旅游,哪怕有些别人眼里傻X的巨花钱的爱好,都无可厚非。
人生是你自己的,赚钱就是让自己开心。
这点法国人很早就懂了,所以才有年轻人工作几个月休息几个月的常态。
国人以后也会慢慢适应这个人生的中心思想的,不然你赚钱是要干嘛?
闹腾但不闹心,贾冰领先东北喜剧天团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你会感叹这么一个抠门的人,临终花钱的时候居然还想着兄弟,得亏是个光棍,哈哈。东北小人物的生活气息浓厚,本质还是落地现实,回归到寻常百姓,笑过之后还是会给你带点真实的感动,原声的几首音乐也挺搭的,二手粉狂喜。
很怕是那种堆砌的地方台小品拍成网络大电影,实际观感居然不错。包袱脆,中间转折设计的挺好,不是全靠编剧,导演也有存在感的 loser 中男集体寻梦型。东北话讲不好的演员会影响效果。老舅挺好,多拍拍吧,是个正剧演员苗子
张百桥 真是什么牛马都能演戏拍电影啊
呜呜~冰哥终于演男1号了。我这边的建议是:以后多演,我爱看
“别搁这儿煽情了”
东北人的语言天赋是真的强。。。。不过剧本确实一般,全靠东北老哥的演技撑起来。。。
即使再成功的女性也还要问出“你下辈子还愿意娶我吗?”这样的台词。更可怕的是,本片的编剧和导演还是一位女性
很感动,演的都蛮好玩的,喜剧片看真可以的,得了绝症花完钱是有可能的,只是后面活了之后的故事就是有点童话了,如果没有有钱的媳妇帮忙盘店铺呢。如果没有蛋壳去收你的墓地呢。继续睡墓地吗?也真让人深思,要死了钱确实没啥用,但是还活着,没有钱就只能睡墓地,兄弟几个还会因为你骂几句伤心了没一个人管你睡哪里。而且真的就盘了个饭店就能躺平了?想起来楼下两家亲戚就靠一个路边饭店养活,也许还真能?不懂。抠是因为他有梦想啊,如果平时就大手大脚花完了,这末路还真没办法狂花了。消费主义陷阱也是蛮坑的。
刚从《爸爸是外星人》来的,你咋又癌了?得知真相桥上扔钱这段有点过,强行波澜,造成重大损失是肯定的了。
和🐰看的,看过贾冰的很多做饭视频,对他很有好感。片子本身挺欢乐的,有些小幽默,挺自然挺生活。一众熟脸,李宗恒、老舅、蛋壳,及各抖音红人。
身为喜剧片笑点不高级也不够幽默,电影篇幅大部分用去渲染中年失意。想搞煽情路子,但四个兄弟人物形象一个都没立出来。特别是情感描写得很是生硬,演员表演也不够看。
旧瓶装旧酒
男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年少时的梦想总会实现,无论以何种形式。
剧本,动机,逻辑,笑点几乎都是一塌糊涂,光影,镜头语言各种更是半分都没有,但人家票房这么高,我也无话可说。可能是因为结尾的升华打中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一场说唱。
中年男人的童话故事,不知所云的兄弟义气。
所有的喜剧,其实都是幻想,幻想包含了所谓的兄弟,包含了喜欢的女生。所以,一切都是幻想,现实就是悲剧
6.6-0.5/10 丢钱➖0.5虽然这剧本很俗很老套,段子一般,鸡血也一般,还是一个网红大剧集。但他绝对不至于不及格。对比减肥差了整整两分,真是讽刺全剧最烂最生硬的桥段大概就是丢钱那段了,转折的太tm生硬了,直接把对贾老大的好感败完了,真不够兄弟ps:没想到有一天,小沈阳的金句也能拍成电影我感觉我最冒昧的是我以为李琦老师早没了🤣,看到他演戏还挺惊讶
3.4星。本片最烂的就是这个名字。1.给这个电影起名的人应该被整个剧组轮番殴打。2.东北人几百年来在黑土地的滋养下自带戏感喜感,小品演员会演戏,嘻哈歌手会演戏,网红会演戏。3.笑点密集,彩蛋众多,达达杀猪菜让东北观众秒回《东北一家人》。4.后半段的强行撕逼和煽情很刻意,小沈阳夫妻那对儿的感情描写相对单薄乏力。5.本片最佳群戏:男主吃汉堡一段,整场戏所有人情感丰沛层次丰富细节满满。送女神回家兄弟们集体呕吐那段节奏特别正。6.听到很多久违的东北嗑儿:“多余勒你”“小抠儿”。
剧情老套,可以当下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