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

Kon-Tiki,康提基号海上飘流记,康提基号:伟大航程(台)

主演:帕尔·斯维尔·哈根,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托拜厄斯·桑特尔曼,古斯塔·斯卡斯加德,奥德-马格努斯·威廉森,雅各布·奥福特布罗,阿格尼丝·基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挪威,丹麦,德国,瑞典语言:挪威语,英语,法语,瑞典语年份:2012

《孤筏重洋》剧照

孤筏重洋 剧照 NO.1孤筏重洋 剧照 NO.2孤筏重洋 剧照 NO.3孤筏重洋 剧照 NO.4孤筏重洋 剧照 NO.5孤筏重洋 剧照 NO.6孤筏重洋 剧照 NO.13孤筏重洋 剧照 NO.14孤筏重洋 剧照 NO.15孤筏重洋 剧照 NO.16孤筏重洋 剧照 NO.17孤筏重洋 剧照 NO.18孤筏重洋 剧照 NO.19孤筏重洋 剧照 NO.20

《孤筏重洋》剧情介绍

孤筏重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他在1947年与五位朋友乘坐木筏漂流,穿越太平洋的传奇冒险故事。 挪威迄今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6名探险家乘坐简陋木筏横渡太平洋的故事。 《祸水》的男星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扮演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乘坐木筏历时101天和4900英里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奇迹。他想通过此举证明,1400年前远古时代的秘鲁人就是通过乘坐这种简陋的木筏,穿越太平洋而到达波利尼西亚定居的。海尔达尔将这段艰苦卓绝的简历写成了书,被翻译成全世界60多种语言,拍成的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然而在故事的一开始,他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猎物豹女之夺命之旅狩猎复仇狗联盟画仙纪之双月最后一杯酒金滩有缘别告诉她地球的夜晚鸠的击退法瑞莲不想一个人水浒少年特斯拉犯罪现场调查:维加斯第三季降妖天师艾伦对决法罗牛仔裤的夏天2东月西阳丽芙和玛蒂第二季一千种方式形容雨夺标那美时间规划局为了谁的炼金术师99万次拥抱三个月亮刘老根5操心

《孤筏重洋》长篇影评

 1 ) 《孤筏重洋》用尽余生追逐日落

《孤筏重洋》是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在1947年的传奇航海经历改编。

人类学家托尔•海尔达尔花了10年时间在法图伊瓦撰写了《美洲与波利尼西亚关于两者史前联系的研究》,书中理论观点“波利尼西亚原住民是来自南美洲,而不是亚洲。

1500年前,提基和他的信徒乘坐白塞木筏在风向和洋流的作用下,穿越大西洋5000英里,从秘鲁漂到波利尼西亚”,但此观点遭到了社会科学理论界的质疑和否定。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1947年4月28日,他和5个朋友亲自乘坐木筏,从南美的秘鲁出发,耗时101天,平安到达波利尼西亚拉罗亚。

托尔•海尔达尔在航行中,用摄像机拍下的记录片获得195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

真实性是《孤筏重洋》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

影片开始前的38分钟是对故事的前提交代,托尔和妻子丽芙在法图伊瓦,跟当地原住民一起生活研究,从洋流、卡因菠萝、原居民(戴)、提基石像等细节推断出自己的理论。

但在纽约布鲁克林,观点无法获得认可下,他四处筹集资金,寻找航行伙伴。

在秘鲁总统的资助下,顺利筹集好物资设备,在媒体聚焦中,万众欢送下,勇敢果断地登上“康提基号”木筏,朝着日落方向出发。

影片对于航行中木筏孤独的漂行、遭遇海上风暴、鲨鱼追袭、队员晕船、无线电连接不上信号、船员落水、夜遇发光海洋物种,冲越“海底刀片”的拉罗亚环礁都有写实地记录。

孤筏漂行、风暴、海底发光物种、飞鱼,这几个场景在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有刻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现地夸张刺激,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孤筏重洋》显得非常的平实,没太多的电影炫技,只是通过镜头的安排和场面的调度细致地将历史重现。

夜晚风暴掀起大浪,木筏吹得摇摇晃晃,船员用绳子绑住自己的身体,在拆下帆布时,不会游泳的托尔掉进海里,有惊无险的被队员拉上木筏。

当巨大无比的鲸鱼穿过木筏底下时,非常恐惧的赫尔曼(工程师,冰箱销售员)不顾队友制止,抛下鱼叉刺中鲸鱼,木筏瞬间摇荡起来,克努特(退伍军人,无线电专家)被摔进海里,在大家的帮助下,克努特平安得救,鲸鱼平静逃走。

其中有一段很神奇的经历,当鹦鹉洛丽塔落入海里被鲨鱼吃掉,愤怒的克努特徒手抱住鲨鱼尾巴,托斯坦(退伍军人,无线电专家)顺势用鱼钩钩住鲨鱼脊背,两人轻松把鲨鱼从海里抱到船板上。

托斯坦不顾本特(人种学家)的劝说,疯狂地屠宰鲨鱼,鲜血引来了一群嗜血如魔的鲨鱼。

如果常规发展应该是激烈的人鲨搏斗戏,而该片不是去刻画鲨鱼是多么的凶恶,人们又是怎样机智得克服自然挑战,它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疑虑。

一直对完全按照提基方式进行孤筏远洋担忧的赫尔曼失足掉进鲨鱼群,经验丰富的本特命令把筏上的鲨鱼肉丢进海里,克努特奋勇跳进海里救上赫尔曼。

观众原本是多紧张啊,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一群鲨鱼张开大口,围住两个掉在海里的猎物,但队员们还是顺利摆脱鲨鱼,被拉上木筏,估计观众就像气球一下子就泄气,有点不过瘾。

或许是我们看好莱坞大片看得多了,把主人公想象得多伟大厉害,越猛烈的激战戏越能激发我们的崇拜之情。

不过认真想想,也许真实的航海确实是这样有惊无险,鲨鱼不都会猛烈凶残,这样有可能更真实的还原自然环境,减少人们对于海洋的恐惧,增强探索冒险的勇气。

《孤筏重洋》的创作团队在影片多处细节,强调了漂行过程的时间感。

刚出发时,五位队员都是衣着整洁,面部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四天之后当连接无线电的气球飞走时,他们的脸上就长满了胡渣渣;遇到鲨鱼时,胡子又长长了好多;到最后漂到南回归线上时,胡子就变成一团团毛球,喝水都能粘住不掉,头发也是长长了一大截,队员们就像野人一样。

另外画着提基的帆布在暴风雨时被划破了,后面场景中出现的帆布也都是缝补后的样子;带上木筏的椰子在达到波利尼西亚时都长出了小树苗,这些都符合时间逻辑。

木筏在海上漂行时所遇到的海洋物种也符合航行的地理位置,先是飞鱼,到了深海是鲸鱼,鲨鱼,然后靠近海岛是海鸥,海豚。

这样的安排符合观众的心理预设,很容易跟随主角们一天天地深入未知的海洋,感受冒险的惊心动魄,感受冒险的意外发现,感受内心的恐惧不安,感受对信仰的坚定不移。

《孤筏重洋》这部电影的艺术性不容易也不能被观众忽视。

开篇广角下的雪山冰湖,很像《荒野猎人》中的落基山脉;小托尔直视镜头的蓝色眼睛大特写,长达几秒,让大家感受到这个人物有思想,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惧挑战的冒险精神。

片尾也强化了这一点,当托尔历经千辛万苦抵到目的地时,他跪在沙滩上,头发上的水滴滑到他的胡须上,他那黝黑的脸对着镜头又是长长的凝视,是如释重负,是瞬间麻木,是欣然畅快,是激动无比••••••在6位船员们制作白塞圆木筏和康提基号出港时,画面采用了4:3的画幅,加上黑白色调处理,显得有历史纪念感,与之呼应的是影片在结尾处也利用同样的画面处理效果来告诉大家这6位冒险家和女主角丽芙的后面人生经历。

黑白老电影的特效就是想用艺术的特性来增强历史的真实性。

其实这一艺术效果的处理也强调了托尔•海尔达尔在航行中是使用了相机记录了这次经历,这次纪录拍摄的影片会帮助他获取外界的支持和资助。

当托尔告诉丽芙不能回家陪孩子们过圣诞节的通话时,影片的声音处理就很有趣,托尔说筹不到资金不能回家,孩子们在屋内的对话声“爸爸回来肯定会站在我这一边••••••”,丽芙说“孩子们太想见到爸爸了”。

穿插的声音对话处理,强化拉深了托尔和丽芙之间的矛盾,托尔为了梦想放弃与妻儿团聚,丽芙为了孩子放弃了心爱的丈夫。

康提基号抵达波利尼西亚时,托尔读了丽芙提前写给他的信“你会用尽余生去追逐日落,这就是你,我深爱的托尔。

我最爱你的地方,也是让我们分离的原因。

”这时的画面镜头组接是托尔拿着信看着大西洋的日落,丽芙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上,回头望着落山的夕阳。

画外无声胜有声,如同那一片即将沉下去的红红落日,余味无限延伸!

观看《孤筏重洋》肯定会被大西洋的美景所吸引,璀璨的星空,碧蓝的大海,闪闪发光的鱼群,巨大的鲸鱼,长着翅膀的小飞鱼,当然更美的是海滩,羊毛朵朵的白云,郁郁葱葱的椰子树,棉白的沙滩,清澈见底的海水,蓝得就像仙女圣杯里的灵水。

看过《青春珊瑚岛》的观众肯定忘不了那片美丽的大海滩,也想去在海底畅游,如果是看了《孤筏重洋》,肯定会想抱着椰子躺在白沙上安静的看海,那么的安宁,那么的惬意,那么的满足!

向前者致敬 探险未来航行《孤筏重洋》重点向我们展示了7位重要人物外,还饶有风趣得的刻画了两只小动物,鹦鹉洛丽塔和小螃蟹。

托尔把鹦鹉当做礼物带上木筏,鹦鹉意外地咬断连接无线电信号的电线,经历暴雨吹打的鹦鹉意外掉进海里,葬身鲨鱼之口。

南美洲的小螃蟹神秘加入探险的木筏,坚定不移的和队员们经历5000公里航行,最终归宿波利尼西亚,好像是提基派来的使者,守护他的信徒。

托尔每次看到小螃蟹时就更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提基是用木筏漂过去的,不需要借助任何现代动力引擎,不需要用铁丝来绑定圆木,木筏会沿着他计算的路线漂行,不会吹向南美海岸线,不会掉进大漩涡。

这些小精灵们的加入,无疑给孤独的旅行增添了趣味,给内心疑虑的冒险者们增强了前行的信心。

相信船长托尔在内心动摇时,给他力量最大的是船帆上的提基画像。

从研究提基,信仰提基到追随提基的远洋漂行,出发前他在船帆上画上了提基的巨像,并为木筏取名“康提基号”;扬帆起航时,提基的画像迎着太阳带领木筏前行;暴风雨的夜晚,船帆划破;修补后的船帆带他们穿越鲨鱼群,漂向南回归线,冲过拉罗亚环礁;最后变成了他们在岛上休憩的篷布。

每一个冒险者都是在一路坚持,队员们坚持追随托尔的梦想,托尔坚持追随对提基的信仰,遇到自然阻碍,遇到队友的怀疑时,只有始终坚持,才能不负此行,不忘初衷,达到终点!

可能导演拍摄《孤筏重洋》这部影片的初衷也是想表达自己对科学家托尔•海尔达尔的敬佩之情,传达他的坚定不移的探险精神。

《孤筏重洋》不仅是现代人沿着古人的航行路线再重漂了一遍,更是对自己的生活梳理了一遍。

这趟航行改变了小学生书本的一个定论“波利尼西亚的原住民来自亚洲”,这趟航行改变了社会科学界对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的理论认识,印证了他说的“海洋并不是人类的阻碍而是道路”,这趟远洋航行更改变了6位船员的人生,本特爱上了波利尼西亚并在此定居;埃里克爱上了航行,在船上住了11年;托斯坦爱上了探险生活;克努特爱上了这艘木筏,并创立康提基号博物馆;赫尔曼从卖冰箱的变成了渔业大使;托尔•海尔达尔将此行写成了书,发行70多种语言,把他们的冒险探索精神传递到世界角落。

挑战权威,挑战自然,挑战自己,勇于冒险,坚定探索,不忘初心,开启人生的航道,追逐那片美丽的日落!

 2 ) 勇往直前的航行

2012年由挪威拍摄的海上探险故事片《孤筏重洋》,讲述了六人组成的提基号竹筏横渡太平洋的惊险历程。

这次航程的缘起是主人公也就是队长波尔,他为了证实波利尼西亚原住民祖先来自于南美洲而非当代知识界普遍认为的亚洲。

波尔大胆设想的根据之一是当地菠萝和南美秘鲁的菠萝是相同的品种。

还有一点是他从土著得到的传说,称其祖先太阳神“提基”在1500年前乘坐竹筏,沿着太阳落下的方向,飘过茫茫大海到达波利尼西亚。

身为人类学家的波尔同时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探险家,为了支持他的观点并证明给学界,他决心按照1500年前波利尼西亚人祖先采用的原始方式,制造一艘简易竹筏帆船,用麻绳捆绑原木,支起风帆,帐篷。

竹筏在潮流和风向的影响下,通过帆的控制和浆的划动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漂流。

波尔大胆新奇的航海计划很快召集到五个和他一样热爱探险,渴望自由的同伴。

这几个怀揣理想主义的探险家各自身怀孤筏重洋所需的技能和勇气,对于这样一群内心的呼召强烈到可以忽视世俗和规则的热血男儿,为期三个多月暂别人群喧嚣的海上漂流生活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征服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

起航时除了摄像机和无线电信号台,竹筏坚持不配置任何现代机械设备,因为队长相信1500年前古人做得到的,他们现在照搬古老的办法一样可以成功。

他固执己见的独断专行时有体现。

那只心爱的鹦鹉不幸落入水中被鲨鱼吞食,它愤怒的主人从海里捞起这只鲨鱼,立马快刀痛杀了鲨鱼,鲨鱼大量鲜红的血流入海洋,引来了可怕的鲨鱼群。

由于竹筏的木头互相摩擦,绳子有恐磨损断裂,赫尔曼跪在了波尔前面让他用铁丝加固竹筏,赫尔曼带着祈求的语气凝神等待队长的允诺。

波尔根本没有犹豫应该怎么办,而是干脆地把赫尔曼手中仅有的两圈铁环扔到海上远远的地方,他的这种过度的固执终于演变成一种自私冷漠的偏执。

纵使他的证据要求他严格地摈弃任何现代船体的制造和维护方式,可那毕竟只是证明一种学术的设想,在关乎六名船员的生命安危上,他何曾考虑孰轻孰重?

孤胆英雄式的决绝很多时候是不归路,必须要让理想服从于生命的保全,才是面对生死危机时明智且仁道的当机立断。

竹筏上六个金发白肤的北欧汉子都是不畏艰险的探索者,在整个航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不停地查考地图,摸索正确的航道,他们时刻观察海浪,风向,拉紧绳索,张开风帆,确保不被卷进汹涌的漩涡和隐蔽的暗礁。

几名船员依靠各自的学识经验,在面临不同的危险情况时,分别献出了他们绝妙的策略,使得团队每次都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竹筏在狂风暴雨,猛浪险流中没有被倾覆,下水的船员在鲨鱼的追击下没有人丧命,他们同舟共济,出生入死的朋友情谊也是“提基”号成功航行的基石。

船上的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爱唱情歌的,酷爱读书的…无论怎样,自信,坚定,乐观,向往生命本真最广阔的海洋和天宇。

影片中有一幕非常特别的镜头,六名船员仰躺在竹筏上,放松下紧张疲惫了很久的身心,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从海的中央遥望高远的天空,带着孩子般出奇而恭顺的神情。

然后镜头越来越高,一直到地球的弧形表面可以看到,最后高到弥漫着白雾,消失了边界的宇宙太空。

影片有句台词,也是船员的信条,海洋不是障碍,而是道路。

提基号历时三个多月,长达5000英里的太平洋漂流之旅给了队长一个可能的假设,然而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船员们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历险和探索,他们怀抱一颗好奇天真的赤子之心,以无畏的品格和乐观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永远追随自由。

 3 ) 一腔孤勇向天涯

传奇探险家海尔达尔的生平以及他在1947年乘坐简易的木筏穿越太平洋的真实故事。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关于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故事。

其实看电影时觉得他们一行人及其不靠谱,不管是男主不会游泳还要用木筏穿越太平洋,还是胖子拿鱼叉叉鲨鱼,扔掉捆绑的铁丝,用无线电汇报一切平安,被鲨鱼群包围……感觉……一直在作死……但是仔细想想,可能是我失去了理想主义者的那一腔孤勇了罢,“只要相信没事,就会没事”男主作为一个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论述,可以不顾性命,船员们跟他认识不久,也决定一起出海,挺羡慕这种状态的,有自己的信仰,敢于去实现梦想。

电影如果按照一般的拍法,完全就是普通的冒险片,但是导演很厉害,电影始终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夜空下男主和船员们的对话让人心生怅惘,直到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高潮。

 4 ) 无

里面的个别镜头取镜很好!

很美!

但这样还不够!

叙述无起伏!

全片无高潮,全程无亮点!

主次不分明!

连线条都不清晰!

感觉像一个好好上学了,也好好学习了,但还没毕业的一个学生的作品!

有些人一生可能有很多精品,有些人一生可能有部分精品!

也有些人一生可能未有精品!

我只想说此片不好!

但不想批评谁!

 5 ) 写个长的影评吧!

。。。

本片的人物塑造不够丰满,人物之间的主次显得模棱两可。

索尔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此冒险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他的科学论断,这是他为了信仰而走出的执着一步。

但其他几个人在故事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导演没有说明白。

我以为,故事是由一个主要人物、一个次主要人物——买冰箱的工程师——和几个兄弟式的次要人物构成的,而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

《回来的路》做得比它强很多。

就如专业影评人所说,索尔代表的是“人类追逐未知的勇气”,“纠结木筏应该用缆绳(其实是电线)绑定而非麻绳”的卖冰箱的工程师代表的是“理性”。

但我认为,他们两人其实都是理性,因为他们都相信科学。

但索尔是个理想主义者,工程师是个现实主义者。

索尔的非凡之处就在于,他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科学家,这种理想主义体现在他的固执和坚守上,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踏上了疯狂的远征之路。

工程师在这群人当中煞风景般地脚踏实地,但索尔自己其实恰恰才是最脚踏实地的那个人,因为他把科学研究带出了尘封的图书馆,“光靠坐在书桌前或开个研讨会是没有办法完成这项科学研究的”,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

全文源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08ce201019wmi.html

 6 ) 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样

本来想看《荒野求生》的,谁知道看了一部《如何带领一个成功的团队》,变成领导者的鸡汤了,信仰坚定的领导,也有猪一样的队友,不过大部分成员都是好基友,典型的维京海盗,金色的头发和胡子,眼神和身材一样凶悍。

领导虽然不会游泳,但是有坚定的信仰,那怕只是一个传说,或者一个图腾,也相信一个原始的小木筏可以漂流5000英里。

中途队友也有过质疑,领导还是很霸气的控制住了。

找资金,建团队,猪一样的队友差点毁了团队,而且貌似最后也没贡献什么(暗礁是成功还是失败?

似乎离岸也不远,大家蹚过去了)团队的冲突不多,没有太多激励队友的场景,这也许才是最接近现实的,大家都已经上了这条船了,只要 keep the faith 就行。

确实,一个冷静且有信念的领导,时不时的调整方向,是团队的灵魂。

海景不如少年派好看,情节也一般,马马虎虎吧。

重要的是,和我记忆中的书完全不一样,飞行鱼就是在这本书中看到的,少年派拍出来我看书时那种惊喜的感觉,但在这部戏里,看什么海洋生物都没感觉。

 7 ) 选择冒险做勇敢的实践者

你要当一个坐井观天的空想家,成天梦想海阔天空,却永远跳不出自己给自己划的圈圈;还是墨守成规的理论者,空有满腹诗书,却永远纸上谈兵;抑或是做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冒险家,敢拿未来甚至性命去冒险,哪怕可能失败成为他人笑柄?

<<孤筏重洋>>拍得绝不算精彩,画面也远赶不上pi,人物刻画也不够丰满,但是几位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却让我震撼!

特别这确实是真人真事,根据主角托尔•海尔达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相信小说绝对比电影精彩太多,很遗憾这样的一本书居然之前都没有在中国火起来,而它在很多国家都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一,不过现在它会成为我的必读书啦!

记得,电影结尾字幕叙述了几位主人公后来的生活,我以为他们会结束冒险安享生活,没想到的是他们大都继续冒险和探索,甚至有一位计划滑雪去北极却死在了探险的途中!

可能在别人眼中是绝不可能的事,甚至沦为笑谈,不过他一定是死而无憾了!

 8 ) 从现代驶回远古——《孤筏重洋》

在人类造船技术还尚未十分发达的时候,海洋是绝对的天堑。

相比较于内陆的河流所带来的安宁、亲切、生命的欣喜以及文明的发展,海洋往往是危险、神秘的代名词。

那浩瀚无边的水面,变幻莫测的天气,对于陆上生命来说都有着极大威慑但同时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科学家索尔经过自己在波利尼西亚岛长达十年的人类学调查后,坚信最早一批来到波利尼西亚的是南美人。

然而他的理论当时的科学界没人相信,因为那时的南美正处于石器时代,能够航行的工具只有木筏,相信古人能只凭木筏就横跨5千多里的海面从南美行驶到太平洋中央的大洋洲?

于是四处碰壁的索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完全仿照当时的印第安人的造船方法制作一只木筏,不采用任何的现代工艺,然后从秘鲁驶向波利尼西亚。

与其说这是一次科学考察倒不如说这是一次从现代驶回远古的旅程,是对“探险”这个词最原始的解读。

当人类沉浸在祖先的冒险所带来的科技繁荣中时,却与那份最原始的冒险精神悄然远去。

其实原始才是“探险”的真正的含义。

这里的原始不是指装备上的原始,而是指目的上的原始。

人类从诞生伊始就不满足自己对外物一无所知的状态,人类存在有多久这种好奇心就会存在了多久,这种存在与装备无关,这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木筏还是宇宙飞船,人类对未知最原始的好奇才是探险的真正内涵。

所以影片的索尔说:“在那时的人看来,海洋不是障碍,而是交流的通道”然而技术的进步帮助了人类却桎梏了人类冒险的心。

影片开始没有人看好托尔的航行,水手们用他们“先进的理论”证明他们的木筏没办法在水中撑那么长的时间,那些学者喋喋不休只知道用嘴巴重复“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

看啊,拥有了先进装备的人类反而被装备约束了自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直面未知的勇气。

但索尔证明了,《孤筏重洋》证明了,当第一批人类站起来决定探险的时候,他们对问自己最多的绝对不是:“我的装备行吗?

”,应该是:“我真的想探索未知吗?

”《孤筏重洋》由先进回到原始,诠释了何为探险以及我们为什么要探险。

 9 ) 流水帐的影评

1936年不会游泳的的主角托尔 .海尔达尔跟女友在大洋洲的费托哈瓦岛上做研究,研究了大概十年吧,经过大量的研究(根据动植物及其当地传说岛神提基就是从东方而来)楼主确信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方(从南美的秘鲁那里)。

但按照当时学术界一致认为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其中有8000公里的行程,横跨了整个太平洋。

1946,主角在美国纽约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但是没有人相信他,没有出版社关注他的研究,所以他也没有得到任何赞助,在酒吧,主角偶遇了负有冒险精神的卖冰箱的胖子销售员辛格,辛格决定跟随主角完成这次探险计划。

1957年主角和辛格来到了秘鲁,与无线电高手托斯汀、肯特还有艾利克(小时候救过主角的命,据说有神奇的特质)、地理学家班特尼(只身前往亚马逊丛林,摄影高手)共6个人组成了本次探险的小组。

他们使用了1500年前的古代制作方法制作了一艘木筏来进行他们的探险,为的就是证明:在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就是使用木筏从遥远的南美秘鲁来到了波利尼西亚群岛的。

主角很幸运,得到了秘鲁总统乔巴斯塔曼特阁下的资助,还得到了美国海军的物资装备。

说到这,1947年5月8日,探险小组从秘鲁的卡亚俄罗港出发!

起初都是风平浪静的日子啊,大家悠闲的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船上还有一只五彩的鹦鹉。

一开始就看出来了,除了地理学家班特尼以外,其他人的户外经验都远远不足以完成本次探险。

看到这里,真为这群人担忧!

本次的旅程大约有100天!

大家开始了倒计时!

一天早上起来,众人发现船上有很多像飞鱼那样的长着透明双鳍的鱼类,并且用摄像机拍了下来,船的无线电无法正常使用。

说着,众人迎来了第一次暴风雨,犹豫风实在太大了,只能将主帆舍弃。

风暴中,托尔还被打下了海,又是他的神奇特质的朋友艾利克拯救了他。

祸不单行啊,早上的时候,放出的无线电探空气球又被船上那只该死的鹦鹉弄没了!

在一个平和的早上,一只鲸鲨跟众人打了个招呼,谁知道胖子销售员辛格竟然拿鱼矛投向鲸鲨,并且击中了它的头,鱼矛就这样被鲸鲨带走了。

船的本身安全性也受到了质疑,由于海水的侵蚀,木船正在变成越来越脆弱!

不知道为啥,有天那只该死的鹦鹉跳进了海里。

立刻被鲨鱼吃了,肯特大怒,将一只鲨鱼徒手抓到了船上,并且用刀杀死了它!

由于木筏被侵蚀,马上就有分解的危险,胖子销售员辛格恳求托尔为了大家着想,使用钢丝绳将木筏绑牢,然而托尔将钢丝绳全部丢进海里。

辛格在起身后掉进海里,情况十分危急,大家将刚才杀死的鲨鱼分解丢进海里,吸引鲨鱼群的注意力,猛男肯特跳入海中将舒尔曼救起!

1947年9月7号,大家来到距离目的地250米的 ,由于岛的外围都是暗礁,无法直接登陆,销售员辛格想出利用海浪的峰值为13次的定律,想利用第13次巨大的海浪将船越过暗礁区直接拍到岛上。

然而。。。

失败了,众人跌下了水,水很浅,大家这下全部登岛了!

  致此,故事结束了,结尾花絮有每个人今后的事迹,致2013年,片中所有的人都去世了。

  本次旅行的遏拍成的真实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本片获得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0 ) 配合如下的评论看过来的,所有需要讲的都在内文了

内文比电影讲的更清楚。

“曾园:海子携带《孤筏重洋》之谜”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MzODUzOA==&mid=2247484267&idx=1&sn=eb605708297eebcf7168582c084f31ed&scene=4#wechat_redirect

《孤筏重洋》短评

比51年的纪录片差多了

5分钟前
  • maverick
  • 较差

好无聊,好理想话,好无常识的电影

9分钟前
  • hanfeng428
  • 较差

这片居然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理由呢?是剧情片,那就好好地拍剧情片,可导演一会儿想纪录片,一会儿又想伪纪录,一会又回到剧情电影的路子,这算什么?

10分钟前
  • 吉法师
  • 较差

漂流要出系列……

12分钟前
  • kilo
  • 推荐

跟少年派相比,差得不止一个档次。漂洋过海这么艰难的事情,竟然没什么太大波折,画面也不美,最后还几乎毫发无损到达目的地,太假了。这个片子除了主旨敢于追求真理值得歌颂,没什么亮点。喜欢那句#比做事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去做# 。两颗星,不能再多。

16分钟前
  • 桃 桃
  • 较差

这水平怕是奥斯卡提名都够不上,不过航海确实是很帅的运动,利用六分仪单靠太阳月亮星星来导航多帅啊 →_→

20分钟前
  • leemajia
  • 较差

细节不够平滑。

24分钟前
  • Amitabha
  • 还行

事实证明,拍好电影是个技术活,缺好编剧是世界性难题。发达如挪威,最大投资拍出来的电影也这么烂。观感上没什么问题,画面也不错,但编剧真的有点差。不知道原剧情是怎么样的,但本应该挺热血励志的故事,拍成了平淡的流水账。

27分钟前
  • 🐠
  • 较差

爛片。

31分钟前
  • 身是客
  • 很差

远游因为有家的港湾. 很喜欢女主虽然戏不多.

33分钟前
  • Akwan
  • 还行

几个意欲自我证明的人海上漂流记,扁平,回忆穿插凌乱

35分钟前
  • 自闲
  • 还行

慢节奏电影

39分钟前
  • 一天的天蓝
  • 还行

我感觉自己很不幸,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过了李安的【少年Pi】,这里的海上漂流确实要无趣的多,唯一的惊险桥段就剩下了几条攻击性还没那么强的大白鲨,而且视觉奇观和海洋美景都差了好几个档次。还有那个为了真理不惧一切的冒险原因,这群人简直疯了!这部电影最让我愉快的地方就是大团圆结局。★★★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海上挪威版一个都不能少,抱歉不能给三星,实在太嫩了。

46分钟前
  • 苏格拉黑
  • 较差

感觉在人员选择、配备上都不很专业,靠运气成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拿绳缆松掉这件事来说,即便不肯用钢丝,那是不是还是最好用麻绳再固定下呢? | 光有信念或许只是以前探险的重要部分,现在更多讲究的是事前的准备和万全的装备了。

47分钟前
  • 地铁里的季风
  • 还行

讲诉探险家的故事。乘坐木筏从秘鲁出发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故事。夜晚的海景让人想起少年派里美丽的景色。片子展现探险家的执着,只用原始的筏子和绳,向目标前进。

49分钟前
  • 暖暖
  • 还行

性格不突出分工不突出有惊无险中规中矩,徒手搏鲨之后的部分都有点无聊。对信仰的执着拍得更像是傲娇(不会游泳和盲目乐观的领导可不好啊……)四星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有胡子有腹肌有好臀好腿和蠢萌好脸的漂流…………_(:3ゝ∠)_【让我更加纠结阿三骚年为什么不长胡子的问题】

52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推荐

题材不错,真实的故事打包票比这个电影好一万倍,好题材被一帮子漂亮的金发帅哥用力的“表演”糟蹋得毫无深度毫无灵魂毫无批判精神。此外电影用色太时尚太北欧太摩登,朋友们,这可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故事呐。

53分钟前
  • Aanohix
  • 很差

故事讲得真不好,看着无趣;7分钟弃剧。

54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6壮汉漂流实验记

58分钟前
  • 🌲阿妙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