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黄沙,武侠再起。
影片聚焦小人物,小人物的江湖也是江湖,整体风格明显,武戏出彩,写实风格很带感,刀刀致命。
很久没看到这么纯朴的武侠风电影,看得出剧组在动作设计方面下了功夫。
电影配乐也加分不少,听说是请了国外的技术团队,虽然是网大,但剧组也提舍得花钱啊,看上去比那些影院的大电影制作地还要用心,值得推荐观看!
最后,希望看到剧组更多的作品。
《千里不留行》这部电影,最亮眼的地方应该就是打斗戏了(应该没有人反对吧,哈哈)。
虽然主演和群演加在一起只有寥寥数人,可打戏确实用心了,没有特效、没有慢动作、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更没有故弄玄虚,很多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可以说,拍摄水平绝对的一流!!!
片中的长刀拼杀相当精彩,有点《绣春刀》既视感。
一招一式都是实打实的在拍摄!
值得推荐!!!
看完全片已经一个多月,却仍然没有动笔写篇影评,其实在看完那一刻就有不少的想法在嘴边,但不知为何就是很难说出来,也许,是在等那些文字发酵成其他东西本片剧情非常简单,用导演的话来说,一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大侠,在漫天黄沙的镇中讨生活的故事。
看过片子的朋友留下的影评里,有不少说着剧情和台词不合理、不顺畅的问题,和导演聊天时提到,导演无奈表示,剧情方面因为拍摄周期问题,其实有很多删减。
当然,这片影评并不是为片子强行洗白,电影行业里常讲一句话: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命运。
它命中注定无法展现剧本中,导演编剧所想的那样,现实拍摄中现场的那些灵光一现和失之交臂,天气的或晴或雨或大风大尘,充分的准备和事后诸葛,创作者们在赌,赌自己的才华、操作能力甚至运气是否能撑过创作制作过程中的风浪。
作为影视从业者,没忍住多说了两句,因为深知拍片的不易,就像是造物主创世一样,你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创造出一丢丢所谓的真实展现在世人面前,之前另外一篇影评《刀已出鞘,无法回头》写的非常好:“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那主角有什么?
他只有那把长刀,是实实在在的握在自己手里的,像是每一个影视从业者,能掌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摄像机/微单/单反/手机,挥出自己的刀光剑影
被人拿刀比着脖子,笑着说出这句话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为什么混口饭吃的刀客的故事,会取名叫做 《千里不留行》?
会取一个如此侠气的名字?
我想,你可以再去看看片中的动作场景,他们拔刀是单纯因为仇恨么?
或是因为钱?
想要名声?
还是说,想要证明些什么?
还是都有?
江湖恩怨,尔虞我诈,主角林大为的长刀,锈了又磨,埋了又挖,千人斩对他说:“只要你拿着刀,我就能找到你。
” 其实对于林大为来说,他又何尝不是拿起了刀才能找到他自己呢?
千人斩:杀林大为,我有个要求,他不拿刀,我不杀那些刀光剑影中的人们,眼神中流露出了什么?
他们将去向何方?
我们将去向何方?
思考这些问题,我想是武侠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忽略掉那些你觉得不顺畅的台词,那些你觉得缺失了的场景和叙事部分,也许这块片子确实一定程度上没有交代好人物的动机,人物决策没有过程,不合情理,但这并不影响前半部分优秀的氛围塑造出来的整体气质,并不影响观看这部片子的人问问自己上面那些问题,语言文字有时是无与伦比的辅助,有时是不易察觉的累赘,当你意识到一部片子有超越语言逻辑的精彩部分时,我们可以暂且放下语言和逻辑,去体会,看看这部分能引领我们去向何处《千里不留行》的英文名叫做《生锈的长刀》,也是片子最初的名字,这两个片名,无比正确合适,一个是指向天空的刀刃,一个是深插黄沙之中的刀鞘,合二为一,缺一不可
这是一部武打片+黑色电影,作为小成本电影来说,看完第一感觉,满足了视觉享受,武打动作到位了,紧张,节奏感强,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为什么不能说是武侠片,印象中传统的武侠片,是有武功高强的一面,也有行侠仗义 舍己为人的一面。
这部《千里不留行》有显示武功高强,但剧情类似黑帮相互仇杀。
剧情走势都在情理之中,没有意料之外。
为什么叫林大卫,男一的名字,就透露了编剧的小心思。
林,有模仿豹子头林冲的一面,其妻子被兄弟看上,中了奸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重新拿刀杀人之路;大卫,常见西方名字,也许蕴含着绅士之意,被兄弟设计陷害,却一个人死扛不透露半点,10年大赦回来却不报仇。
这个人物设定,家国情仇,爱恨离别,男一有仇不报,个人感觉不符合练武之人的性格。
但也许,这就是“鬼刀林”吧。
金满堂,号称要屠城,本以为要杀光镇上所有人,以彰显林大卫舍己为人的侠义,结果“又捅,同一个地方”,尬死了。
电影画面有模仿《新龙门客栈》的感觉,但可惜因为成本问题,打的场景,看得还不过瘾;服化道没有跳脱感,但有的场景看出来经费不够,例如林大卫服刑的片段;电影音乐音效感觉没有特别烘托剧情,太平和了;另外后期制作时,还有出现了部分打斗场面时,画面颜色前后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场景设计,也许可以再精细,多一些氛围建制镜头。
总之一句话,离香港巅峰时期的武打片还有距离,但已经远远好于现在内地的武打片了,至少看完了,有些许回味,期待下一部
他叫林大卫。
太平镇第一刀客,绰号“鬼刀林”。
浙江义乌人。
早年,他在沿海打过倭寇,解甲(脱了战衣)后开始行走江湖。
走到西北后,遇到了现在的内人婉玉。
本来,他想放下刀,过普通人的生活。
可隔行如隔山,他又不会别的营生。
只好在县衙当个帮闲。
专杀朝廷通缉犯。
比如这种武艺高强的江湖人——
县衙帮闲,就是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
而朝廷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常常给他们发绢布当俸禄。
聊以糊口。
曾经有个前辈对他说:刀口上这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这不,又有人慕名来比刀了。
他不想比。
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内人婉玉是江南人,吃不了西北粗粮,平时都是吃大米的。
为了赚钱买米。
他来到了后山坟地,跟人比刀。
看他拖刀而行。
趁机反杀。
这套刀法,他是从俞大猷[yóu]的《剑经》里学的。
俞大猷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可他的《剑经》里,其实是棍术——借棍存剑,将常见的剑法融入到棍中。
跟林大卫比刀之人,也读过俞大猷的《剑经》,可他把棍术当剑术练,不得其法,惨败于林大卫之手。
江湖人比刀,一般是败者死。
可林大卫没有杀他,反而将《剑经》的秘密告诉了他。
此后,他的剑术进境一日千里,十年后,他有了自己独有的外号——千人斩!
林大卫有个朋友,叫陆谦。
可这个朋友,并不拿他当朋友——人家看上了他老婆。
陆谦这个人,有脑子,能说会道,是个当团队老大的人。
经常拉林大卫捞偏门(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这次他想借林大卫之手,除掉黑道上的商贾——金满堂。
在西北,凡是贩盐铁的,都得拜金满堂的山头。
而陆谦,需要林大卫这把菜刀。
当然,他也不是白让林大卫出力,他承诺,事成之后,让林大卫当上捕快。
进朝廷,有编制,有稳定俸禄。
林大卫心动了。
以林大卫的刀法,打金满堂和他那群狗腿子,犹如虎入羊圈,砍瓜切菜。
可他也心怀愧疚。
只因他不小心误杀了金满堂的妻子。
而金满堂也被陆谦一个背刺。
捅死!
这次捞偏门,林大卫拿到了两大包黄金,于是他把刀埋了,准备退出江湖,跟老婆女儿安安心心过日子。
然而,既入江湖路,便是薄命人。
陆谦这种人,压根就不能当朋友交。
他为了林大卫的老婆婉玉,跟蔡捕头设下毒计,让林大卫为金满堂的死,背了黑锅。
于是,林大卫被流放了三千里。
陆谦还花钱请千人斩杀林大卫,可千人斩有自己的原则——他醉心武道。
他想杀的是拿刀的鬼刀林,而不是手无寸铁、流放千里的林大卫。
“等你再拿刀的时候,就是我杀你的那天!
”
林大卫被流放十年,而太平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人斩成了太平镇最厉害的刀客。
陆谦左手握刀,成了背靠朝廷的捕快,右手垄断了太平镇的盐铁生意。
金满堂死而复生,原来陆谦那一刀偏了一寸,没刺中他心脏。
只有林大卫的老婆婉玉,依旧还在等他。
十年后,皇帝大赦天下,林大卫重回太平镇。
可等待他的,却是陆谦的再次利用、金满堂的报复、千人斩的生死决斗。
只是,在千人斩眼里,陆谦、金满堂这种渣渣,根本不能跟鬼刀林相提并论。
他连续两个背刺,干掉了陆谦和金满堂。
这时,最搞笑又心酸的一幕上演了——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这里!
”
无疑,拿刀的鬼刀林,才是千人斩的真爱。
在太平镇没有敌手的千人斩,只有亲手杀掉鬼刀林,才能让他获得极致的爽感。
决战,拉开了帷幕。
两人旗鼓相当,招招搏命。
今天,是千人斩十年来,最爽的一天。
可惜,死神的镰刀还是挥向了他。
影片名叫——《千里不留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结了婚的男人,还是得防着点自己身边的假朋友、真小人。
万一有个陆谦这样的,偷了家可能都不知道。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二、混江湖的,都是为了口饭而已。
可一旦混了江湖这口饭,想金盆洗手可就难了。
仇家会追杀,朝廷也不会接收。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刀口上的那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三、对一个刀客而言,名声在外,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高手也只不过是晚点死。
当捕快,进体制,找靠山,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王道。
四、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真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黄沙滚滚,天地苍茫,这才是侠客!
公众号:剧情向
蛮有味道的回忆里的风格。
江湖不奢华,浓浓武侠味。
好像还有一丝剑心的影子。
不想演说描述剧情,文字能让体会一部分,但不能拿捏电影节奏。
看多了炫技的招式,再看看这朴实无华的刀客,还是很值得回看。
大江湖也罢、小江湖也罢,只要有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收刀还是出刀,一瞬间的感知,一生的代价。
【一.杂谈】中国影史上几次武侠片的浪潮、审美的更迭紧紧依附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上世纪六十年代邵氏的江山的铺垫,到后来张彻以“雄健男性,阳刚之气”打造的张家班武侠帝国,胡金铨将武侠片拍成了作者性,奠定了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派武侠在技术上的突破性与颠覆性:程小东在动作设计的技术革新(威压);徐克的氛围意境;因材施教的袁八爷;李安《卧虎藏龙》的儒释道哲理··· 中国电影武侠类型已走过全盛时期。
有一部分纯武侠类型的影迷,比如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从精神上随着武侠类型的衰弱,递减了“快意恩仇”的情绪。
更多的是服众于社会心理上,求和谐,遵维稳构筑了内心潜意识。
但矛盾点就在于,“太平盛世”的确仍有群体对古老精神抱有情愫与幻想。
《千里不留行》的导演孙虎毅便属于恪守尊师重道的85后青年导演,他曾专门拜师习截拳道,其冲动源于儿时身处东北的凛冽环境,其最大欲求源于一种自我保护,靠李小龙的动作港片儿滋养着青春期成长的躁动。
导演孙虎毅也坦言“近二十年来逐渐颓势”。
但虽有衰弱之嫌,武侠片依然是中国电影文化最独有稀缺的类型,媲美之美国西部片。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武侠,虽也在呼吁向传统武侠回归,但方式方法上更多在类型叠加上有了多维探索,乌尔善的《刀剑笑》;苏照彬的《剑雨》;路阳的《绣春刀》系列;观众可以看明的是武侠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江湖规矩。
《绣春刀》是大政治下的小人物;《刀剑笑》和《剑雨》都在寻宝,无论是独一无二的兵器,还是江湖秘籍,这种武侠剧作的塑造方式能立住“侠客”在片中的存在,能满足观众对于“天下第一,爱恨情仇”的幻想。
而回归到《千里不留行》,则看到了影迷式的武侠片+黑色片的编导情怀。
【二.武侠人物or黑色人物】基于那点杂谈,咱们聊点片子的某些感触,不是感悟。
比如,咱们直截了当的聊聊人物。
《千里不留行》,与其说是一部武侠片,不如把它视为一部包裹着“武术元素”的黑色电影——由现代县城式社会阶层关系、家庭关系构成的黑色电影。
有《师父》“崇武淡侠”之意味,“武侠”=“武功”+“侠客”,然而该片少了“侠客”替天行道、仗义疏财之意。
林大卫:一幅无欲无求,命运随波逐流之像。
功夫在身,美妻依傍,本是英雄像,却为蝼蚁样;张婉玉,身柔孱弱,嫁给救命恩人,夫复何求?
丈夫坐牢,即便十年生死两茫茫,依然望穿秋水;陆谦,追逐名利,陷害同僚之兄,觊觎兄弟之妻,十足虚伪小人;金满堂,被县衙帮闲赶尽杀绝的黑道商贾,一个坏人,却对他怀有恻隐之心。
去掉武术动作,去掉武理,我们可以这么看这个故事么?
“一个能打的,身处底层的小镇老实男人a要养家,在同僚兄弟b的诱惑下赶尽杀绝了黑道c家,a得到一笔钱欲携妻女逃往江南,却不料遭追名逐利的虚伪小人b陷害,成替罪羊坐了十年牢。
妻子无怨无悔等了他十年,期间b隐晦的前来接济这对妻女。
等a出狱时,小镇物是人非,黑道c未亡欲报仇雪恨杀a,b团伙,b买凶杀a,最后三方俱亡。
”林大卫,好人做了坏事;跟一帮草莽恶棍奸诈之徒周旋,不明确的善恶道德观,以至于观众会产生对本是坏人的金满堂生以同情。
未看到他有多恶,只强调了他是坏人,而被诛了全家。
罪恶丛生的底层社会,主人公受到“正派”和“反派”的两面夹击,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人设。
那么这样就有意思了,将黑色人物放在武侠电影里,其实矛盾反而彰显,为什么呢?
传统武侠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已经塑造了坚实的形象,我们很难允许一个好侠客做恶事,也不允许一个好侠客没有抱负,躺平式的无欲无求。
传统的武侠人物有几条路线:一是舍小家救大家,心系国家情怀,比如金庸老爷子的大ip,《精武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张艺谋《英雄》或是“复仇”核心,奔向儿女情长,倪匡《独臂刀》,何平《双旗镇刀客》政治混乱时局下谋求正义的侠客高手,胡金铨《龙门客栈》;徐克《龙门飞甲》;路阳《绣春刀》《千里不留行》则有《叶问》的人设之意,叶问性格低调,不乏有练功之人找他切磋武艺,有身后默默支持与奉献的爱妻,经历混乱时局,为讨饭吃谋求碎银子。
不同的是,叶问是咏春大家,为抗日杀敌同日本人决斗。
《千里不留行》的林大卫是为保小家犯错,自我救赎。
拧巴的地方在于“一个好人杀了坏人,坏人未死,东山再起前来复仇,好人良心未泯,决定接受复仇进行最后的决斗,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摇摆在善恶之间为保小家的刀客和一个恶人战斗的故事”,如前文所说,这种决斗看起来既不偏向自我救赎,也不偏向出征正义之师。
自我救赎的起底是罪恶之心,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提到的“我曾经是个坏人”;陀氏的《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儿尼克夫杀人后的忏悔,投案自首流放西伯利亚。
片中林大卫的“罪恶之心”不够极致,只因他杀的是恶人,不是好人;只因他在兄弟的怂恿下白吃黑,被悬置在了灰色地带,人世间有这样的事么?
有!
但放到电影里,如何处理一个摇摆在善恶间的人,还要让他在坐穿牢底之后抱有救赎之心,实际并不容易。
这样做,无疑将主人公扔进了东郭式的“愚善”之池,当伦理的界限不明时,我们选择一个将主人公由好人变成坏人的方式,并进行自我救赎的方式,失去了侠客的精神,必然谈不上武侠的仗义情深。
观众无法共鸣,难以共情。
但你说片中是否有能引起我们共情的部分,有,比如张婉玉苦等丈夫十年,坚守贞操;比如陆谦之子为抱师恩,同仇敌忾,决一死战。
但这些点在情节设计以及表演方面未诠释准确。
,准确性丧失时,人物的表演在情境之中的处理就显得过于保守。
张婉玉在剧情中虽苦但未见妆面,情节之苦;陆谦的虚伪、金满堂的狠与恨、千人斩的傲与恶被拽曳在风中,致使了影片整体情绪的失调,而在刀理的部分,笔墨即重也精彩,为影片加了分。
《千里不留行》,作为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实属不易,掌声即留在心里,也要拍出声响来,尊敬之声翘首以盼,坐等未来。
敬重孙虎毅导演,敬重向他一样仍在坚持拍武侠类型的创作者们在未来拍出更好的作品,能在类型、艺术、作者电影百花齐放的年代,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年底岁尾,好多片子都赶场。
基本都是预告片忽忽悠悠,看完后骂声一片。
提起武侠片,特别中国的武侠片,真是一言难尽。
仿佛自从港片颓废后,武侠这个中国特产的元素就也跟着走到了尽头。
甄子丹的武侠是不错,可主演人设崩了。
前几年也有大大小小的导演试图重振,但都雷声大雨点小,比如箭士柳白猿之类。
要么过于装b,要么过于写实,反正看完多少都尴尬。
直到今天看完千里不留行,我终于觉得中国的武侠片还有希望!
最近几年的电影无论什么类型,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特效,浮夸,编剧没脑子,演员不走心,导演啥也不是。
反正就是赶片子的爆米花电影,无论网大还是院线,都是如此,连好莱坞都被黑人潮流齐刷刷的埋没了!
其实作为一个观众没太高要求,一部电影就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就行了,就算情节老套,我们也认了。
千里不留行初看致敬了许多经典,比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但是又脱离了对方的全程装b,把生活和细节融入其中。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江湖,影片武指不说了,谁看了都得说好。
亮点是男二,虽然出卖了兄弟,最后也死在了义气上。
很真实,很高端。
现实里人就是这样矛盾,哪有完完全全的恶与善呢?
感谢孙虎毅导演和此片的所以演职人员,让我在2022年初看到了电影人的坚守和诚意。
最后,想看的兄弟千万不要错过。
全片无尿点,片尾曲尤其在线好听。
现在是2022年1月10日的0点47分,看到孙虎毅导演的处女作长片电影,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其中的曲折、不易、反转、坚持、挣扎,实在太太多太多,搞的我现在心情复杂。
所以,让我们还从电影开始说吧。
江湖,到底是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江湖,都是为了吃饭。
影片中官府的地位,官员说话的语气,永远是颐指气使,这像是一种设定,也注定了电影悲剧的内核。
再江湖,说到底还是官老爷们的玩具罢了。
电影史上这样反抗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很多都比较含蓄,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官府带来的压抑感,会让人感到无比无奈,你可以逃,你也混,你也可以混的很好,但那永远是在江湖中,在老爷们的手掌之中。
不说别的,但但这种潜在的设定,塑造了潜在的对立和无奈,就让电影非常的具有可看性。
最后男主角回归时,一种梁山式的悲壮呼之欲出,刀已出鞘,怎么可能回头。
想过安定的生活只能是痴心妄想。
杀过的人,做过的事,还都要有个说法的。
这种悲剧的情怀很让人感动,最后同归于尽,官府把这个事掩盖,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回到现实。
孙导演是我多年的朋友。
良师益友。
当初他去北京,我属实是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对电影的无比热爱。
到现在也已经10年有2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你愿意用10年换一部电影吗?
我们不常联系,偶尔打电话,聊到深夜,我能感受到,他很孤独。
有时想放弃,但我们只要一说到电影,就会停不下来,我也忘记了白天要去单位班的无奈,就这样聊啊聊啊,说到哪就算哪。
他说他一直学习,学习戏剧的结构,学习编剧,学习动作设计,我其实不太懂,是个门外汉,但能感受到他的激情永不减退,这是非常令我佩服的点,10年了,几乎和大学时期有着一样的脑子,一样的梦,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可见对电影的那份纯粹,天真的爱。
在电影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我们那么快乐。
孙导也帮我很多。
他的经验和能力,对我的片子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孙导和杨老师,就不会有我的电影。
孙导在北京,我也会很羡慕。
我总说他离梦想比我近的多,他一定会成,因为他坚持不屑,他对电影有激情。
现在还有谁对电影有激情?
电影已经快完了。
回到电影。
这部片子定位是网络大电影,但其实却比一般网大要用心很多。
不管是编剧还是动作设计,都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绝非流水线商品。
立意和故事都倾向主流这是不争事实,但打戏的设计,台词的打磨都非常非常纯熟,无法想象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长片。
这和孙导演常年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常年保持积极的学习充电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用心和不用心真的是不一样。
再进一步。
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此刻的孙导演应该很释放吧。
那就尽情的开心吧,让这些年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压抑,都随着这刀光剑影,喷涌而出的热血,滚滚黄沙,尽情的挥洒出去,再也不要回来。
七年前认识虎毅师哥,那时他已经在北京呆了四年。
对每个电影青年来说,十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其中尽是漫长的等待、苦苦的求索,以及租房地点不断向郊外转移。
在那些点外卖不敢超过20块的困顿岁月中,我时常想问他:十多年,你到底怎么扛的?
我总是得不到想要的鸡汤答案,因为他从来只会聊实打实的事儿:前阵子写了个什么剧本、哪个片子拍的怎么样,要主动的寻找机会啊.....巴拉巴拉。
太实了,不矫情,就像《千里不留行》这片一样。
大约16年左右,网大一下子就火了起来,那时候好多同学用十几万就能拍个长片,把大半预算放到前五分钟,添点儿血腥暴力软色情,大概其也能稳赚不赔。
故而网大之于院线,总有种乡镇杀马特之于视觉系朋克的感觉。
如今,即便网大整体水准提升,一年到头也鲜有几个靠谱的片子。
好在,《千里不留行》不是酱婶儿的。
作为一个网络电影,只有三四百万的预算和18天的拍摄时间。
但导演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针对动作场面做了训练,预演,分镜。
显然,创作者没有把它当个网大来拍。
有限的条件内,影片给出了扎实的叙事、精致的摄影、流畅的剪辑、难能可贵的声音设计和至少三场极具水准的动作场面,足见创作之诚。
王家卫的影调、古龙式的独白、西部片的空间。
写实的动作风格,像徐浩峰和座头市,但要再飘一点,偏实,但不全实,两者之间取了个平衡,又杂糅进剑戟片的味道。
镜头上取稳,取长,尤其在动作场面中,这对演员的动作套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好展示动作的写实感。
第一部作品能够做到某部分的风格鲜明,有辨识度,已是难上加难。
更难得是,能看到相对丰富的场面调度,无论是动作场面还是文戏,导演对空间调度都有设计,可谓用心。
小成本网络电影的声音往往做的粗制滥造一塌糊涂,音乐用的浊水泛滥。
《千里不留行》的动效设计算得上干净利落,丰富但不冗余,音乐延绵,但没抢戏。
故事在取了《水浒传》林冲一章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加以创作:陆谦觊觎嫂子美貌,设计陷害林大卫,挺逗的是“误入白虎堂”改为了“体制内临时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陆谦除了觊觎嫂子之外,还想要一个编制身份,社会关怀不可谓不深。
反派两重动机,一为色、二为财,三为编制(社会地位),工整、可信。
林大卫因一起阴谋遭到陷害,此后蹉跎十年,照理说,归来后的动作应当是“复仇”更爽快一些,但编剧把第三幕的动作改为了迎接“屠镇”的黑老大,动机上上升了一些,也让林大卫完成了角色的成长,这样的设计,见仁见智,也很流畅。
唯一觉得,“十年”这个概念有些被一带而过了,林大卫蹉跎十年有了哪些改变?
十年间,陆谦和嫂子发生了什么?
又如何相处?
后面两人的对手戏,似乎可以再藏点信息量,再具体一点。
想要寥寥几笔处理不占空间的话,我觉得大概像张艺谋《归来》里“冯婉喻”和“方师傅”的关系。
当然,如果这么处理了,可能会伤害类型片中女主的角色形象。
大漠孤烟直,十步杀一人,很传统硬核的美学。
小人物惹了麻烦卷进大事件,很扎实的故事。
刀刀见血,招招清晰,很扎实的动作设计。
网大如果从开始就是这样的创作态度,想必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往往小成本类型片囿于成本,空间上变换不多,场面难以丰富,假如叙事不够快,观众就容易觉得乏味。
好在我观看时弹幕上并没有人这么讲,反倒是更多人感受到了动作戏的诚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做了就有人能看到,值得庆贺。
另外,喜欢反派陆谦的表演,有些嚼劲。
导演悄咪咪藏了点港片影迷的私货进去恭喜导演,期待后续第二部。
苟富贵,勿相忘啊!
剧情一塌糊涂,节奏把握的很差劲,唯一的亮点是鬼刀林和长刀客两人在坟头拼刀的部分,在这里武指有大师风范了,懂得藏巧于拙。其他地方就不行了,两人最后那一段拼刀也很一般,完全就是比狠了。
意外竟然勉强能看,不算太烂。打斗动作场面是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又不失没感。更让人惊喜的是,主角在教授刀术时,没有胡说八道,反而是很在理的东西。不好的地方当属剧情了,单薄,老套。根本给予不了人有趣的感受,更不会有情感上的触动。我不禁想问下,十年都能忍住对她出手,最后强上是要闹哪样?
一个长得像张震,一个长得像赵立新,一个长得像徐锦江。打斗在写实和写意之间的某个状态,还挺好看的。
编剧大哥,金满堂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嘛呢,你为嘛让他死了又活了,又为嘛让他活了嘛也没干又死了,他是来搞笑的么,还是你是来搞笑的;主角看着又帅又狠,实际太萎了
不按套路出牌,剧中人物的行为有点迷,不过打斗场面够看,有点侠客行的感觉!
这片子给6分,太过分了,西方欧美日韩对我们的文化渗透多么的可怕,正的都被说反了,好的都给抹黑了!这才是中午武侠的高分片,鼎力支持!好片,好片!
有点《关中刀客》的感觉(这里不剧透)。故事整体没啥大问题。这部电影的配乐也是用的相当恰当,算是相当讲究,上次有这种感觉的还是前几年的《孔子》。真的是比相当多的院线电影强太多了。给个五星
剧本难道不能好好构思再创作吗?后半段剧情完全脱节,我搞不懂为什么陆谦提前领盒饭?难道他不是真正的BOSS?打斗场面和布景还不错,演员也行
开头的打斗特别惊艳,故事稍微薄弱一些。另外男主有点像宋洋
致敬与取材的影子有《水浒传》《刀》甚至《绣春刀》,看得出创作的走心。武打设计写实又流畅。尤其千人斩一记引刀背刺让人印象深刻。
台词像东邪西毒,故事更像水浒传,甚至名字都不带改的,直接拿来就用,最离谱的是一个土匪头子死了,让一个捕快顶罪,而且太平镇才多大的地方,一个捕快权利才多大,后面还让土匪复活就狗血的剧情,谁下手不会补刀,整体节奏都非常平。
对不起这个名字,剧情实在太没意思和没脑子。
你他妈,又捅这里
NO.2244:1h27m腾讯视频,剧情比较一般,而且剧情的节奏太慢,但是打戏挺不错的。
这可是武侠呀,
这刀真长
打斗精彩,故事一般。很精彩的武侠剧,有点拉跨的剧情。国产剧能拍成这样,很满意了。总体值得一看
67/100 无编人员的悲惨命运…
被封面吸进来的,网大算是比较努力了,但也就仅此而已。镜头不错,但剧情不够硬核,台词前言不搭后语,武打动作摆拍的太明显了,对方刀还没过来这边已经架好等着了。个人最有洁癖的是语言,两个南方人标准北方口音,实在没法入戏。抱歉。
看到三分之一,有《剑雨》《龙门飞甲》《绣春刀》《师父》的夹杂之感,但又有别样的味道,小成本制作远比什么《雪中》带劲!武打有徐浩峰式感觉,给个五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