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妻子
Un couple,一对,一人伉俪(港),A Couple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主演:娜塔莉·布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索菲亚,列夫·托尔斯泰是她的丈夫。他们结婚36年,有13个孩子,其中9个活了下来。虽然他们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但他们经常写信给对方。他们是一对情绪失调的夫妇,经常争吵,彼此非常不愉快,但偶尔也会享受激情的和解时刻。这部影片是索菲亚的独白,讲述了他们一起生活的快乐和挣扎,取材..详细 >
从头走神到尾。对这样的大段独白没有耐心。(也可能是翻译断句的问题。)
如果整个表演搬上舞台可能还看得进去,电影的话太难专注,幸好只有一个小时😅
独白五星。风景五星。
风景很美,人很残忍
一种现代化的戈达尔,只可惜独白既不够诗意,影像也过于粗砺 (作为听力材料倒是不错的
拒绝一切含糊,暧昧,然后直击主题。
景色好美,然后……
托尔斯泰的妻子在花园各角落背诵一小时写给同居老公不同内容家长里短的信。🕯️📝🌲🙎🏻♀️
一个我既不理解也没有大受震撼感觉的片子,只能说旁边的哥们睡得很香,观众走得很快
背景乱象中残留着主体情绪,渲染过度的「控诉」游离于写实更偏向表象之风。场景捕捉的流动感很强,海风、树木、花海与人物搭建出的美学结构远胜于行文的影像诗本身。怀斯曼还是有本事的,只不过意象化表达有时过于私人化,晦涩过多则客观影响了观赏性。。
手法新颖,摄影极美
VENEZIA8⃣️抱着对Wiseman和女性视角的期待来的,一个小时里都如坐针毡目送着大家陆续退场。空镜头空洞,独白也没有想象中的震慑力。厌女大师托尔斯泰人人皆知,一小时诗朗诵的附加价值是什么,传递的额外情绪又是什么?不好意思,我完全没在电影这样的艺术载体里看到。
选题再次验证了怀斯曼对女性社会性别问题珍贵的同理心(上一次这么强烈的表达是Crazy Horse);索菲亚造型和多处独白大景别镜头都似《镜子》(刻意??),穿插于大段记忆独白之间的环境镜头也在尽力做到某种内在节奏上的合拍,47分钟左右处大树细部的处理尤佳;但,絮叨,略boring,整体不好看。
awwwwwww 看怀斯曼纪录片里拍的人,你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表演,或者说可以慢慢看清他们戴着的面具,他们总是带着面具作为某个更大的系统或者世界的一部分去说话。这部片子也是,将言说作为一种表演,让她处在过去和现在,(观看)自然、思考和表达的边缘,恍惚间分不清她是不是在表演。当母亲、妻子、文学、自然主义的面具被一层层剥落,我们看到的那张脸是谁?那个声音是从哪里来?
电影显然是参考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研究框架,两者在父权社会中都处于边缘位置。女性所具备的滋养哺育,以及提供营养和劳动的特质与自然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女性的位置不在男性社会的中心而是在偏离这个中心的外围自然世界里。只有在自然中女性才被允许展开自我活动。因此,尽管妻子的讲述,或者说长期压抑后的控诉得到发泄机会 ,回应她的也只有林间的风声和海洋的咆哮。她如此真诚热情,表达如此有力形象,对人生家庭的理解如此清晰耀眼。但女人的位置依旧决定了她是孤独的,是没有听众的。
@海南岛2022
@2023-08-21 20:50:48
怀斯曼用纪录片的镜头语法和剧场表演的语汇重构了“剧情片”的语言体系;用念白表演而非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历史文本,看得出导演是选择了“虚构”,但对“情节”仍然质疑。
你在拍一种很新的东西…
控诉丈夫从没给自己的孩子喂过水,却去男仆家挑水。抱怨丈夫因为愤怒打碎了所有瓷器,却不理解他生气的原因。怨恨丈夫有过太多离谱的外遇,自己却依然深爱着他。须臾一生,懂得人不能强迫让另一个人不离开自己。明白自己的丈夫不是朋友甚至不是爱人,他只是世人膜拜的文豪,却给予了自己有毒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