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影片故事情节不再过多赘述。
对于小成本佳作影片打分8.5分(存在溢分),毕竟前期铺垫工作实在冗余沉闷导致整片时长超过两个小时。
近期关于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年久失修而报废的新闻大家有所耳闻,以下关于影片所涉及的阿雷西博信息相关及延伸内容用于科普像我一样之前普遍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却看完影片后有点兴趣的观众。
对于故事讲述的内容并非一时兴起的虚构,在相关资料中查阅到 阿雷西博信息 不仅存在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信同样是在英国发现只是并非片中讲述人类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外星生命通过麦田怪圈的形式主动展示给我们。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 ,是于1974年,为庆祝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完成改建,而创作的无线电信息,并以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为目标,把信息透过该望远镜射向太空。
该信息共有1,679个二进制数字,而且1,679这个数字只能由两个质数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条横行及23条直行,这是假设该信息的读者会先将它排成一个长方形。
如果把它排成23条横行,它会变成白色杂讯,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条横行,便可排出图中的一幅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影片中所展示的阿雷西博回应(右)看到这里,很明白导演此剧就是为了致敬 在2001年8月21日,英国的麦田上所展现的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就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电波望远镜,前方的麦田上 展示 “奇尔波顿麦田圈” 对于回信内容的解释有下: 外星人与地球人类同样都使用十进制 外星人的DNA除了含有地球人DNA中的五种化学元素:氢、碳、氮、氧、磷(硅在后来被排除 外星人的DNA基本结构和人类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外星人的DNA结构与地球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明显不同为三螺旋结构 外星人DNA中核苷酸的数量为4292835309(十进制)相比人类4294441823(十进制)略少 外星人的外形与地球人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头颅大身子短小 外星人身高比较低为1000(二进制)= 8(10进制)倍本信息的波长(126mm)约为1.008米 外星人所在星球人口数量为85亿(十进制) 外星人所处恒星系的恒星大小(4个小格)小于人类太阳系的太阳(9个小格) 外星人用于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外形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弧线M图案)有明显差别 外星人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口径为6748(10进制)倍于此信息的波长约为850米延伸: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一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就在一周后,2001年8月21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二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而就在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出现的当天,著名的麦田怪圈之母——“银河麦田圈”同一天出现在英国。
银河麦田圈早在一年前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同一地点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下面这个麦田圈显示的就是它们的信号发送装置,比我们的要复杂的多。
一年后以印证 “奇尔波顿麦田圈” 阿雷西博信息回信 中的信号发送装置。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
根据对比图案,回信中对方电磁波信息发送装置和这个怪圈所示图案极其相似。
这个图形结构却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增强能量,以提高发射功率。
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
阿雷西博信息被成功解读并以相似且内容正确可解读的图案回复,大量有联系的麦田圈图案出现在英国奇尔波顿天文台前的麦田,难道一切都是如此巧合?
所以,有理由相信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
对于阿雷西博原信息的每一个对应解释在百度可以搜索到,而有关阿雷西博信息回信的内容来源于外星人给人类回复阿雷西博信息 和 神秘的阿雷西博麦田怪圈信息的第五颗星球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奇尔波顿麦田圈
为了这部片子特意注册了豆瓣账号。
首先说,这绝对是一部低成本电影,而且绝大对数人肯定觉得无比枯燥,或许都没能看到他们把车停下来就起身走人了。
作为一个自身天文爱好者,这个故事能产生深深的共鸣,影片描述的场景,就是我们的日常。
一两个人,一片旷野,头顶浩瀚星空,这时候你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在漫漫长夜中,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冻的全身僵硬。
更无聊的是,还不能使用手机,不能使用任何带光源的设备,而你所面对的,是各种光谱、曲线、直方图……这些东西外行人觉得枯燥无比,但是这群人却能二三十年始终如一,或许这二三十年一无所获,但却列在其中!
但是,其中也不乏槽点。
1. 做拍摄或观测,我们绝对不会选择月圆之夜,除非带了妹子2. 前期工作远比他演的繁重,三脚架(赤道仪)需要各种调试,尤其对极轴,影片中戳那就用是我们梦寐以求但至今无法实现的3. 讨厌一切光源,更别说镜筒里面的光了,纯粹是为了影视效果4. 镜筒子是里面最便宜的物件,影片中用的是个牛反或者施卡,大概150mm,这种型号的,我一个人拎四个能健步如飞,轻的一逼5. 影片中的赤道仪goto速度和跟踪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十几万的设备远达不到,而且,通轴导星,到达这种分辨率那是牛的一逼6. 牛反镜一般是定焦的,调焦在这种东西上面基本没用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并不是以科学家为主角这就叫科幻电影了,这绝对是被国产剧教坏了。
但是作为小成本电影来说,完成度还不错,前一个小时让我一直在脑补失宠皇后和新晋贵妃之间勾心斗角的后宫故事,后来还有姐妹情深的大团圆结局。
感觉找一个情感观察类的节目组来,这点素材够他们做三期的。
还蛮喜欢这种把现实中的事件拓展而成的电影的,只不过故事的高潮竟然放在极速收纳和狂野飙车,真是太奇怪了。
看到最后出来一句—for dad隐隐感觉这就是一个真实故事政府政治问题不能公开的秘密,通过一部独立电影拍了出来?
艺术永远来源于生活…细思极恐男主角最后说:“还有几小时就到明天了,世界将要醒来了,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但一切都没有变by the way,一路在看的时候我隐隐觉得络腮胡和司机大哥是一对gay…中间有一段mike突然醒来发现他们不在了,喝了一口茶又觉得不对,导演是不是想暗示点什么?
其余剩下那个卫星工程师是直男!
双线叙事,明线就是无线电探测,暗线就是对以前的辞退释怀!
不过为何要加这么多的暗线浮现成主线,甚至一度抢戏。。。
导演对剧本的把握还欠火候!
不过这两个白人加太多的那种亲密的眼神特写,让人觉得导演有其他的想法!
镜头可能是广角镜头没买够,导致全是大特写,而且全部在车上!
一度拍成希区柯克。。。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多少年前,我总是抬头仰望星空。
向往它的无垠和广袤。
多少年后,我忘记了曾经的悸动。
颠沛在生活的框架。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随便点开这部电影,在角色僵硬的对话和瞪眼睛中嚼着排骨,疑惑于导演为什么要给这么平淡的对话配这么宏大的bgm。
中间开始随着高潮接触的逼近,这部电影开始真正吸引了我,一些术语的讲解让我回忆起了多年前翻看的科学杂志,接着从角色的眼睛中,我苏醒了曾经对星空的向往,对仰望的痴迷。
如同被带入了这部电影,我随着角色一起倒计时,一起深呼吸,一起绝望,一起希望。
在蓝色的光幕之下,主角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我。
就像看到了自已曾经希望的自己,顿时感慨万千。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重拾了我快消失的星空。
我觉得大概率不会,甚至想上微博热搜都有点儿难度。
譬如上一年美军被迫承认的战机拍摄到的不明飞行物录像,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件事?
热度还不如某猪的多人运动。
现实里早就有各种迹象表明外星人的确存在,而且早就来到地球,甚至就匿藏在我们身边,但大部分人都宁愿选择性失忆,欺骗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
现在一说到外星人,都会觉得你发神经,“你阴谋论看多了吧”,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外星人是可以跟奥特曼和哥斯拉划等号的虚构角色,有图有真相的明星绯闻才是真实发生。
其实人家早就告诉你他们已经来到了,只是你不想承认而已。
是看了评论才去下载的片来看,本以为小成本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结果看下去很晦涩,前面几乎铺垫了50分钟,对于几个男人的身份背景不知所云,只是感受到了满满的基味(中东男看到多了个男的一直闷闷不乐,然后另外两个白人看人、讲话的时候都是一股基味,I like your sexy ass,对你有意思的感觉,PS:眼镜男像不像Westlife里面的shane),还有后面没有电池,要跑路了,居然不舍得那些装备,拿了电池再回来捡啊,结尾自己都说过几个小时人们才会醒来呢!
把这两点处理好,应该可以进小成本佳品行列了。
还可以一看的原因就是觉得音乐还不错,有代入感!
有点拖沓了
好无聊
这个没电确实是个大bug,难道沃尔沃没有12v吗?有这么多高端的设备搞个逆变器不难吧
凹造型和吐心声毁了两颗星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谈话式科幻特别感兴趣,没有乱七八遭的关系,只是几个简单的科学家在一起完成自己的工作,畅谈自己的理想,很纯粹,很美好
不抓人
开头略沉闷,随之渐入佳境,接收到地外信号这部分悬念营造出色,虽没有大动作大场面,但节奏都在线上,依然抓人;中段“化干戈为玉帛”那场戏太煽情了,台词都是套用模板的,导演可能不太擅长写鸡汤戏;末段倒计时紧张气氛归咎于没电,这由头来得轻飘飘,略显儿戏,挺刻意的。总体完成度很高,毕竟投入很有限,产出比相当高了。还是很牛的。
小成本制作,剧本思路清晰先描述和解决三人关系再探索太空神秘信号最后解决电力问题,但是前期节奏过于拖沓(可能和研究者们比较内敛不直抒胸臆的性格和怀疑精神严谨研究有关?需要逐步敞开心扉逐渐接近真相)后面飙车部分打不着火扔望远镜打电话剪锁头闯红灯等又过于紧凑和drama,较为刻意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弦乐交响乐合唱团的配乐存在感很强甚至与制作水平不匹配,渲染壮阔无助等情绪都很棒。了解了射电天文学和1679位arecibo。狭仄空间寒酸条件不顾一切的努力first contact的使命感责任感或许更能感染热爱天文工作在天文领域的人们吧也比大制作更接地气,尊敬Astro-nuts 5/10(PS.刚开始以为是三角恋……这帮人肯定没看过三体(狗头))
很简单,不过什么也没交代清楚,逻辑上漏洞太多啦,一堆破烂装车,望远镜扔啦
外星人就在头顶上方,比卫星还近
俗话说无独有偶,那么地球文明一定不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的。
2024年末,美国国会听证会已公布外星人基地就在海洋中
别说批话了,返回的阿雷西博信息里面的星球资料显示他们的星系也是九大行星?还是指发送信息的位置在地球???
感谢坚持下去的人,为了知识,信念,为了探索
3+1个纳豆演员的低成本电影,挺业余的第三类接触,各种加戏,愣是演了两个小时。特别最后存储崩盘、电源电量不足,争分夺秒还收拾设备浪费时间,还飙车,科学家为了争名夺利?各种搞笑的硬伤,不打一星已经不错了
小成本电影。几个科研人员,有大发现就该早点舍弃装备,磨蹭半天。最后还搞成竞速片...不论不类,像三体那样,随意发射信号出去,不一定会是好事。也可能带来的是一大群带着敌意的舰队
仰望同一片天空,有人写下诗篇,有人许下诺言,有人为了信念。
为何别人几个人的电影音乐都能那么出色,羡慕
这个电影着实挺有趣的。有趣的点绝不是剧本精彩,毕竟三个演员不可能拍出大闹天宫。大配乐➕热鸡汤➕深理论。每当忍受不了想转台时,要么被深情鸡汤留下来,要么呗听不懂的理论忽悠住了,想着要不再坚持看看吧。属于不好看但能看到诚意的电影。
太nerd了